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泉州 >> 南安市 >> 康美镇 >> 梅元村

梅元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梅元村谷歌卫星地图)


梅元村简介

  梅元村位于南安市康美镇东北侧,东与洪濑镇接壤,西邻康美镇区,北峙大梅山,南濒东溪。南洪公路如玉带系腰卢刹 ,雪峰似宝石钳髻。梅峰察岫刘屏,依山 傍水 旅游名胜,一沛风光。 全村 面积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00亩,山地6000亩,九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28人。全村党员110人。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8083万元,村财政收入35万元,农民人平均收入7618元。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583115 362000 -- 查看 梅元村谷歌卫星地图

梅元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梅元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兰田村

  兰田村古今概况   兰田原称陈田,民国时期谐音为蓝田,1960年后又谐音为兰田。自元朝起,历明、清至民国17年(1928年)止,均属南安县廿一都,后隶属关系多变,时属玲苏(康美),时属洪濑,时属丰州,今又属康美,全称南安市康美镇兰田村。   地理位置:兰田村位于南安市中部偏东,晋江东溪东畔,东、北为福铁村,西过溪为青山村,南为溪丰、玉湖村。省道307公路穿境而过,经兰青大桥过东溪则有“南洪”公路,东南下泉州西门15公里,东北上洪濑8公里,西南去南安12公里。   地形地貌:兰田村地处丘陵地带,小山自南问北贯穿中部,从而形成六个大小不等的小洋梯田,梯田之上是梯园。   村落村民:兰田村面积5850亩,其中耕地1904亩,有9个自然村落10个村民小组。在籍960户。3292人,其中党员82人。历史上,兰田人口少,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现在,村民不是务工就是经商、办厂、搞运输,农业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生活来源。   历史人文:兰田村民主要有许氏、林氏和潘氏,另外还有少量的傅、吴、曾、刘、李、雷六姓。   兰田许氏始祖许豳兴,约于明初(永乐)公元1417年前后肇基兰田,至今已有590多年的历史,传世23代,现有人口二千多人,聚居在树兜、华瑶、草埔、山头、山兜五个自然村,郡号“高阳”,堂号“瑶林”。   兰田林氏以聚居松柏岭自然村为主,自明代起,由漳州及邻近林氏五地迁入,俗称“五林”,现有人口五百多人,堂号“九牧”。   兰田潘氏始祖潘天珠,约于明末(万历)公元1585年来自漳州平和清宁里织缎社,肇 基陈田自然村,至今已有420多年的历史,传世17代,现有人口近四百,郡号“荥阳”。   兰田其余姓氏自清朝起,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陆续由他地迁入,主要聚居董内自然村,人口总计二百余人。   兰田北部边上有明末清初的许仁寨遗址,原称宝兴寨,南面兰田境内有其分寨先锋寨遗址,东面福铁村境内有其分寨铁砧寨遗址。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朝代更迭,百姓生活无着,丰州杏埔人许仁聚义山寨。传说其下有五个分寨。声势大,影响深。民国四年《南安县志》卷十八曾记述,又据松柏岭同代人林公墓志铭所记述,公元1648年(清顺治五年)山寨极盛,有“山气窃沸”之谓,后山寨被清兵所毁,原址现仍找到被烧炭化的黑米黑谷。2005年,寨下众乡仁捐资于原寨处兴建寨王公宫,供奉寨王,宫庙建筑面积90㎡,宫庙庄严,香火旺盛。   许仁寨西南肩侧,有建于民国16年(1927年)的龙溪寺,供奉观世音,历来香火不断。香客近者来自附近的三乡五里,远者来自泉州、晋江、洪濑,回乡的香港、澳门同胞也常来进香。   清代,兰田许氏十四世山兜人许丕官,为明经岁进士,现旗杆石尚保留完好。其长子许因伯,清太学生,次子许兼善,清邑庠生。   兰田村现有完整的清代建筑“五开间大厝”12座,这些养育过五、七代人的古建筑,着实令人怀念。   新风新貌: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兰田村经济、文化、村风、村貌都有了很大地发展和变化。每个自然村,一眼望去,尽是高楼林立,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果粮飘香,一派祥和景象。在草埔自然村,307省道和玉兰路临路成街,今已成为一个规模不小的街市。   现有兰田籍的有处级干部一人,省-表一人,省人大代表一人,科级干部二人,研究生五人,不完全统计:具有工程师、会计师、中学高教、高级工程师等中、高级职称二十三人。   兰田村在2004年之前,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2003年村财负债40万元。2004年社会企业家潘春来就任兰田村党支部书记,在其带领下,当年就制订了《兰田村经济社会发展十年规划》,提前拉开了建设新农村的序幕,并立即在兰田中部的200亩荒地上迁移坟墓490多座,开挖土方33万立方米,铲除山头成平地,于其后部建起了兰田幼儿园、小学、村部和老人活动中心,总建筑面积4625㎡,其前部则用于建设兰田中心新村。几年来,于各自然村主要通道铺设水泥路面,安装路灯、全球眼。2008年又投资2500万元,新建贯穿兰田村,东西长2.5公里、宽20米的兰青公路,(包括:造价600多万元的兰青大桥),发动群众集资建设造价1100多万元的标准厂房。及已完工面积达117亩的溪埔取沙回土工程。2006年,潘春来同志自费创办兰田新农民培训学校,免费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到现在已举办350期,培训38000多人次。   兰田村制定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发展经济为核心,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先后创办了“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产业基地”、“动漫产业基地”、“闽菜品牌孵化基地”、“城市服务业基地”等。学校自主研发了“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已在福建省泉州市2463个行政村推广使用,建设了5160多个信息服务站,创造了18840多个就业岗位。   2008年潘春来同志参与投资制作原创大型系列动画——《小牛向前冲》,成功塑造了主人公“大角牛”这一-明星,该形象不仅荣膺“2010中国首届十大-形象”,还被选定为“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吉祥物和鄂尔多斯市的形象标识”。继《小牛向前冲》之后,顺势而动创建“南安市派乐达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该项目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园区规划用地面积275亩,计划投资3亿元人民币,内设人才培育园、动漫产业园和动漫娱乐城等三大功能区域。目标是将其打造成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品牌。   2010年,兰田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85亿元,人均收入13660元,村财收入360万元。兰田村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一直受到各级领导及有关单位的关心、支持和肯定,先后获得的县市级以上殊荣有:   南安市2005年度“旧村改造新村建设一等奖”、“中国电信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示范村”、泉州市“宽裕型文明村”、泉州市“五个好”先进村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南安市2006年度“新农村建设特别突出贡献奖”、泉州市2006年度“三农”工作先进单位、2004-2006年度“南安市文明村”、2006-2007年度“泉州市文明村”、南安市2007年度“新农村建设一等奖”,2008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2003-2007年连续五年被泉州市委评为“计生合格村”,多次被上级党委、政府评为“计生工作先进单位”;南安市新农民培训学校被定为“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被福建授予“福建省信息化示范村”;福建省第十届(2006—2008年度)“文明村镇”;2010年被福建授予“福建省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示范村”;“福建省生态村”。 由学校自主研发的“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已被列入2008——2009年国家级星火计划重点项目; 2009年6月被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和中国致公党中央联合授予“中国村络工程国家级示范平台”;2010年9月份荣获国家五部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农业部、商务部和文化部)联合授予的“全国先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称号;2010年5月被南安市政府列为“上市后备企业”;2010年底荣获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成长组三等奖;2011年“世纪之村”平台已被列入泉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康美村

  康美村地处东溪之滨,属南安市中部,康美镇政府所在地。307线(南洪公路)穿镜而过,交通便捷,地理优越,素有绿洲之称。康美村总人口8127人(含属地9347人),全村28个村民小组,分布在18个自然村角落,全村土地面积约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50.2亩、人均0.25亩,全村劳动力5109人。农村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以种植业、养殖业、淡水养殖业。第二产业主要是针织、鞋服、石材、建筑业等。第三产业有商业,饮食业, 服务业等。 二00八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9221.7万元,同比增长7.49%;农民人均纯收入7317.48元,同比增长6.8%村财收入32.5万元。二00八年乡村道路改造扩建8.2公里,投资176.5万元,条条贯通使用。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参加人数比常年增加30%意识增强,并多次获得比赛奖牌。二00八年八月,由村委会牵头社会各方面筹资组织了康美村妇代会礼鼓队,为乡村大型庆典及国家节日文娱活动增添了气氛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赤岭村

  赤岭村位于康美镇政府驻地南1公里处,地处晋江支流东溪东畔,康美镇政府办公大楼及闽南科技学院的对面康美大桥边,东临葵山,西临东溪,南与福铁村接壤,北与园内村毗连,距著名风景区雪峰寺只有二公里多。东临省道307线,西临南洪公路,307复线福芸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捷。距泉州、南安二市市区约10公里,处于泉州市经济半小时圈内。赤岭村委会设在赤岭。聚落分布在尖山北麓盆地上。由赤岭、中埔头、池后、东渲、古长寨5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总人口数1096户,总人口3842人。有耕地面积1283亩,山地80亩。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甘蔗、小麦、甘薯等。果树有龙眼、桃子等。域内有碾米厂、赤岭小学、医疗所、电灌站等。赤岭村委会以驻地而得此名。1949年解放后与园内同属梅成乡。1963年自立赤岭大队。1984年为康美乡赤岭村委会。1988年为康美镇赤岭村委会。赤岭村现尚有明末清初的多处古建筑,其中以中埔头自然村的古大厝较为著名。该大厝始建于明末,古香古色,雕梁画栋,三落二护后有梳装楼,当时百人同居一宅。此外还有赤岭自然村的古大厝,依山势而建,气势十分壮观。赤岭村民风淳朴,人文幽雅,政通人和,环境优美。改革开放以来,有多家企业入驻赤岭村,解决了村民就近就业的问题,发展了赤岭村经济,美化了村容村貌。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园内村

  康美镇园内村位于南安市中部地区,北晋江东溪贯流村境,省道307线擦肩伸展而过,离泉州市区约17千米,东距南安市区15千米,右与名镇洪赖接壤。全村总面积约 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642亩,建有东溪东岸发电站、园内村水轮泵。村里的农田基本能得到自由灌溉,还有500多亩的绿色蔬菜基地。全村总人口5100人,1461户,分成10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0员83人,其中预备党员3人。2011年度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2012年人均收入9500。全村村路硬化绿 化 率达到95%以上。村里还架设了300多盏路灯照明,村容村貌整治率达到95%,群众电话,有 线电视普及率达到95%以上,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村两委成员7人,班子齐全,能充分发挥党支 部 战斗力 ,几 年 来全村无民事、刑事和集体-现象发生,年度职效考核均排在全镇前列,几 年来 ,多 次 被南安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光荣称号。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福铁村

  1.1自然地理概况    福铁村位于晋江东溪东岸,观音亭水库下游。村落分布在省道307线两侧,乡村路连接南洪公路。聚落分布在葵山山下,呈长方形。属泉州半小时经济圈,距南安市区16公里。东与丰州镇铺顶村壤,西至晋江东溪,南至丰州镇素雅村,北至洪濑镇厝斗村。村委会设在过沟。福铁村旧称福建泉州府南安县廿一都洛水。由福水、铁峰二个乡取首字命名。原为福水乡,先后归丰州、洪濑管辖。1965年归康美公社所辖。1984年为康美乡福铁村委会,1988年为康美镇福铁村委会。域内有过沟、福水、庄内、长仔岸、东山后、小坂、垵内等7个自然村及福铁小学、医疗所。福铁村现留有清代古民居十进间建筑10多座,村落中祠堂多处。福水的石壁土楼建于清朝年间,至今200多年,因年久失修,现仅留有外墙。   1.2 主要资源概况    福铁村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0.9℃,一月份气温最低,七月份气温最高,无霜期349天,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700mm,多集中在春、夏两季。全村面积3.6平方公里,土地肥沃,水资源由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河流水)三部分组成,地下水丰富。适宜耕作,农业发展良好,农作物主种水稻、甘薯、小麦、花生等,兼种蔬菜、大豆。林果以马尾松为主,龙眼次之。    1.3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福铁村利用省道307线优势,积极招商引资,有森源家俬集团、环亚泡塑、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二十多家企业落户我村;域内福新工业园区被南安市委、市政府列入全市重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森源家俬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多家企业被评为福建省驰名商标。辖区内企业贡献利税占康美镇税收近80%.。截止2012年,福铁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村民1196户4946人。全村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2000多亩,经济总收入85204万元,人均收入11092万元。1999年被南安市委授予“十佳”农村党支部;2001年被南安市委、市政府评为1999——2000年度文明村。最近几年多次被评为市镇各类先进单位。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梅魁村

  梅魁村位于康美镇政府驻地西北5公里处,杨梅山下西侧,四面高山环绕。东有杨梅山,西有笔架山、军山,南有大旗尾,北有小杨梅、香炉寨。村委会设在香埔头中心点。有埔尾山、松仔岭、下洋、路口、虎生仔、香帽、坑西、埔边、下大路边、美村、洋内、布房、虎生仔、山心、香埔头等15个自然村,有13个村民小组,村民1009户3420人。全村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00亩,主种水稻、小麦、甘薯、兼种花生、大豆。山林以松木为主,兼种水果,盛产油茶。有梅魁小学、合作医疗所、碾米厂。乡村公路与泉永德公路连接。   梅魁村原取村委会驻地苏坑为村名。1984年为康美乡苏坑村委会。1985年鉴于此处为苏姓聚居之地,为怀念苏姓祖先故以“梅魁”为名。村部设在香埔头中心点,与梅魁小学、梅魁村幼儿园相邻。三个单位占地7000多平方米。   梅魁村因山林茂盛,水源充足,昔时曾流传有:“柴山水源好,吃饱半梯倒”的美言。改革开放以前,农民的生活主要依靠农业和山林。由于自然条件好,村民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全村基本实现水泥路面硬化及村路亮化,老人活动中心、用芋大礼堂、公厕、骨灰堂等设施完善。村石材成品企业30多家。主要产品生产墓碑石,出口欧洲、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地。本地出产康美黑石,现国内外所有石种齐全。生产加工技术一流,是我国墓碑石主要出产地。   改革开放后,梅魁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大埔山黑石矿的开采,全村经济迅速腾飞,去年全村年工业产值为1.4亿元。平均人年平均纯收入5800元,接近小康水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目前,村里厂房、民居小楼林立,水泥村道四通八达,教学设备齐全,人居环境良好。村内还有龙亭宫、仙脚迹等古迹。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梅元村

  梅元村位于南安市康美镇东北侧,东与洪濑镇接壤,西邻康美镇区,北峙大梅山,南濒东溪。南洪公路如玉带系腰卢刹 ,雪峰似宝石钳髻。梅峰察岫刘屏,依山 傍水 旅游名胜,一沛风光。 全村 面积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00亩,山地6000亩,九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28人。全村党员110人。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8083万元,村财政收入35万元,农民人平均收入7618元。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梅星村

  梅星村系康美镇北部,全村总人口4435人,耕地面积1200亩,山林面积6000亩,全村分成上亭.苏村.山边.雷仔脚.田中央.五斗.唐山边.曾林.肖厝.大路.大路新厝.青尤.后琅.东头等角落.,村部设在山腰头中心点.与梅星小学相邻,全村路网基本实现水泥路面硬化及夜间路灯照明,老人活动中心,各小组公厕配备,骨灰堂,等设施完善 ..   梅星村企业18家,其中铸造厂1家,石材工艺厂17家.主要产品生产墓卑石.出口欧州.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地,本地出产康美黑石,国内所有石种基本齐全,国外石种样式甚 多,生产加工技术一流,是我国墓卑石主要出口产地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集星村

  集星村位于镇东北部。东与梅元村接壤,西与梅魁村交界,北依雄伟秀丽的杨梅山,南连镇区的康美村,距洪濑镇5公里,距市区13公里。全村面积约5平方公里。村委会设在大城。聚落分布在杨梅山下。有大城、春根桥、后垵、顶许、南坂、邦吟、土坝口、竹脚、新厝、许厝、安山、李厝、田乾、九柱、九尾、曾厝、后寮等17个自然村,有14个村民小组,村民968户3262人。有耕地1626亩,山地500亩,主种水稻、花生,兼种大豆、蔬菜。林果有龙眼、马尾松、茶叶。域内有玲苏中学、集星小学、医疗所、镇办茶场。福芸公路穿村而过,乡村公路与南洪公路连接,交通便捷。 集星村由零星分散的村落聚集而成,故取名集星。旧称梅岚村,解放初曾一度与梅元村合称梅源,后拆出称集星村。1958年公社化后沿用为大队名,1984年为康美乡集星村委会,1988年为康美镇集星村委会。集星村山高地沃,人杰地灵,系由阜阳苏氏始祖大郎公苏义,带二弟自河南州固始入闽居泉,历经一千多年,传三十八代,明初,由霞舒繁衍播迁而来。集星村古建筑有阜阳苏氏宗祠,始建于明历年间,毁于“文革”期间,一九九一年依原基原样重建,后相继建阜阳堂、护国宫、武功堂、梅山宫、隆昌会堂、小会议厅、戏台、斡墨池喷泉及六大雄伟壮观的中华盘龙柱以及九龙图,宏伟壮观,著称武功文化公园。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团结村

  团结村村情概况:位于康美镇西面,西与美林街道梧山村交界,东与青山村交界,东北与东旭村交界,南至东溪,是康美镇的西大门。拥有常住人口5100多人,耕地面积1200亩。有16个生产组,拥有后畲、吉塘、金树头、对面、三落、下社、竹林、村口8个自然村,各自然村基本实现水泥路硬化工程。老人协会、安息堂、小学、幼儿园、卫生所等基本设施完善。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东旭村

  东旭村东至康美村,西为齐云山,南面毗邻青山村,北面交接集星村。全村山地面积6500亩,森林覆盖率为百分之九十。交通建设4公里主干均为水泥路,且历年来被省、市、南安市评为文明村及先进单位。有占地面积4100平方为的新建东旭小学,教师15人,学生255人。辖区内有金星、西星、南星、新荣、梅星、东星、红星、锦星、岩星一、岩星二、草星、山星12个自然村。目前全村人口4020人左右,户数1000左右。主要分为黄姓及苏姓。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青山村

  南安市康美镇青山村地处南安市康美镇中部,东溪之滨,东临团结村,西临康美镇镇中心,距离南安市区仅10公里,省道307线(南洪公路)穿村而过,地理优越,交通便捷,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全村土地总面积5平方公里,总人口4025人,分别由深丘、东坂、宇雅、角后 四个角落组成,18个村民小组。近年来,青山村两委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用心尽力抓党建,现村党员共有81个。在村干部和党员的领导和帮助下,全村人民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梅元村特产大全




梅元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