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村因地处万衣领西华九峰下,取名西华,距丰州镇政府驻地东北3公里。原属三都,民国年间属西华保,1949年解放后属西华九区,1957年属西贤乡,1958自立为西华大队,1984年改为丰州镇西华村委会。
村委会设在山下。有山下、洪厝、石盘、尾园、董埔、角后、埔头等7个自然村。聚落分布在清源山风景保护区边,有16个村民小组,1264户4391人。全村耕地面积3321亩,山地面积7102亩,主种水稻,大豆为次,果林有龙眼、杨梅等。有学校1所、卫生所1所等。乡村公路东接普贤路,南至泉永路。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583116 | 362000 | -- | 查看 西华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丰州社区 |
丰州社区居委会位于晋江中下游北岸。东与丰泽区北峰镇接壤;西与著名丝绸之路起点九日山相邻;南与南安霞美镇交界;北与海内外名茶石亭绿茶产地桃源莲花峰毗连。地势坦荡,四季如春。省道307贯穿其间,漳泉铁道,福厦高速铁道,环城公路自绕境而过。境内水泥公路纵横交错。面积约2平方公里。社区有居民2000余户,人口5000多人,分为东门、南门、燕山等10个居民小组。 1958年原灯塔公社从丰富大队划分出部分居民成立丰州城镇居民工作委员会,就是现在丰州居委会的前身。文革期间丰州城镇居民工作委员会又与丰富大队合并,1978年3月重新成立丰州居委会,2003年改为丰州社区居委会。 在公元206年时东吴政权即在此处设治建立东安县。其后历经1600多年,一直为郡、州县治所,比泉州市区设治还早400多年。曾辖过同安、漳州、泉州、莆田四县市之地,是闽南地区治化最早的发祥古地。由于历史悠久,文风丕盛,人文荟萃,名宦乡贤,代不乏人。 历经千年历史的积淀,丰州社区遗留文物古迹众多,虽经沧海桑田,几经兴衰,古代建筑几乎无存,但大部分遗址仍有断垣残壁,可资考究探寻。诸如南安古城、护城河、南安县署,丰州书院、武荣慈济宫(宋建)、甘棠古井(明)等名胜古迹,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柯氏祠堂与黄氏家庙被列入福建名祠。 社区居委会积极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发挥著名侨乡的优势,积极引导有识之士和海外侨胞,以及港、澳、台同胞回乡兴办企业,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先后引进外资企业5家、内资企业18家、商贸服务等行业68家。形成包袋服装、五金机械、伞业、橡塑、商贸服装行业等五大产业支柱,社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社区辖区街道整洁,社会安定,民风纯朴,居民安居乐业。丰州社区先后被授予“两个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环境卫生合格村”、“宽裕型文明村(居)”、“先进民兵营”、“文明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玉湖村 |
玉湖村位于晋江上游东溪南岸,与康美镇、美林镇接壤。南面有一座葵山的余脉-—仙峰山作天然屏障,北边有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的东溪水, 如一条玉带环绕,形成一个依山傍水、中间平地似湖的“世外桃源”。环境优美,村容整洁。距离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九日山不足十公里,与著名的佛教圣地杨梅山雪峰寺隔河相望。玉湖村以驻地自然村名命名。明清属二十二都,民国称霞湖保,1949年解放初为霞湖乡,1958年公社化与蓝田合并大队,取名玉蓝,1961年自立玉湖大队,1984年为丰州镇玉湖村委会。玉湖村辖区有田园2300亩,山地1500亩。全村只有1个自然村,14个居民小组,人口3880人。 旅居海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达2000多人,是有名的侨村。村里主干道已经全部铺设水泥路,并与村口的307省道相连接,交通便捷。玉湖村有1000多亩的省级农田保护区,村民以耕种水稻等农作物为主,大力发展室内副业,以栽培木耳、蘑菇等食用菌,是南安市最早、最有名的食用菌栽培基地。同时,大力发展工业,在村口草埔工业区307省道旁,创办了泡塑、鞋底、纸箱、水泵、针织、工艺厂等企业。大多数村民已经盖起了红砖楼房。家家拥有摩托车、彩电。全村已有近百部各种货车、轿车。电信宽网覆盖全村,近半数家庭有了电脑,大大缩短了村民与外界的距离。村里有农村合作银行储蓄所,有农家便利店,方便村民存取款和购物。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双溪村 |
双溪村在丰州镇西北部的九峰山脚东南面,位于泉州的母亲河——晋江中游以东,西溪汇合出口之溪畔,“双溪”亦由此而得名。投资伍佰多万元,建成的双溪公路大桥,把井兜与溪州两个自然村相连接,使南安通往双溪至丰州、泉州市区连成一条快速致富公路。漳泉肖铁路穿村而过,离石砻火车站只有二公里之遥。交通方便,四通八达。这里是个依山傍水,山青秀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人才辈出的好地方,堪称鱼米之乡,江山如画。全村面积达3.2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2400多人, 582户,辖2个自然村[井兜、溪州,5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10余亩,山地面积1670多亩,沿溪风光无限,是一处很适合人居休养的好地方。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燎原村 |
燎原村位于丰州镇与泉州市丰泽区北峰街道交界处地带,是丰州镇经济文化中心地,距离泉州市高铁火车站、中心交通枢纽,只有一墙之隔,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燎原村曾属于西华村委会,于2012年9月份划分组成,独立成立自然行政村。目前,全村人口850人,计生户有237户,3个生产小组组成,全村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340亩,山地1500亩。近年来,以创建市级生态村为目标,配合市政府重点项目建设多次拆迁,进行拆旧建新,配套设施统一规划建设。 由于燎原地理位置优越,人口少的特点,主要经济来源以经商为主,务农为辅,突出生态建设特色,人均收入位于丰州镇前列。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埔头村 |
埔头村委会成立于2012年12月24日,从原西华村拆出,本村共有人口近1800人,分为6个村民小组,党员50多名,村民多从事建筑及服务业。本村主要姓氏有颜、李、王、姚、康、江、付等。主要古迹有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妈祖宫,宋代西姑宅井等。 我村位于丰州镇区东北部,东邻丰泽区界,西与桃源村相邻,北邻环山村.西华村,南与丰州镇区相邻。我村区位优势突出,东北距高铁泉州站1.5公里,村前规划有1800亩的丰州滞洪区公园,村后站前大道可直达南安市区及泉州市区,乡村旅游业发展前景较好。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溪丰村 |
溪丰村位于省道307线石砻处,坐落于丰州镇西北部,西北靠泉州生命河晋江。面积1.8平方公里,全村辖4个自然村(霞美片、刘厝片、周片、长尾片),有18个村民小组,1353户5120人;有耕地面积1385亩,其中田地720亩。全村劳动力900多人,在外经商200多人。 溪丰村原属二十一都,民国年间为溪口保,1949年解放初属英溪乡,1956年改为锦英乡,1958年属溪丰大队,1961年与双溪拆队,自立溪口大队,因与邻社大队重名,1981年改为溪丰大队。1984年改称丰州镇溪丰村委会。 溪丰村(又名溪口大队)现已几百年历史,在解放期间是0南安中心县委的活动场所,是0地下党部所在地。 溪丰村科教文卫设施完善,村民安居乐业:各片区均成立老人活动中心,组建了南音队、礼鼓队、大鼓队,经常开展乡村文化活动,活跃了村民文化生活;建立农技站,增强了村民生产技术力量。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素雅村 |
素雅村以勤劳善良、朴素文雅的乡风,取名素雅。素雅村位于距丰州镇人民政府驻地6.2公里处,泉州西门外12公里处。村委会辖素雅、后间、浦头、魏厝、后厝五个自然村,聚落分布在石砻至康美镇福铁村之间的省道307线公路两侧,有5个村民小组,987户,人口3200人。有耕地1380亩,山地1267亩,主要种植水稻、地瓜、花生、蔬菜等;果林以龙眼为主;山林有松柏,相思树等。素雅村境内设有石砻火车站,电信客户服务部。市政府批准建设的南安丰州镇素雅项目工业区,已有三十多家企业入驻。域内有中学、小学、幼儿园,卫生所等文卫单位。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铺顶村 |
铺顶村前系泉州市西门外南安二十一都锦亭村,后改为铺顶村并沿用至今。属丰州镇的管辖,位于丰州镇西北部,距镇区约七公里。东至丰州后田村,西至丰州素雅村,南至晋江(石砻溪),北至洪濑镇葵山。省道307线、南惠高速、漳泉铁路经过铺顶村。 全村分五个自然村(大宅、友谊、黎明、跃进、石门),有十个村民小组两千多人。村部设于黎明与友谊交界处。全村土地面积8000多亩,其中耕地面积2000多亩。农作物以种植水稻、花生、地瓜为主,另有小部分豆类。水果主要以龙眼为主,另有小部分杨梅、杨桃、芒果。村有卫生所一所、卫生室两所。铺顶村以生产砻石——花岗岩606#而闻名。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旭山村 |
旭山村委会位于丰州镇政府驻地西南0.5公里处。村委会设在社坛。有社坛、金鸡、庙下3个自然村。聚落分布在狮仔山下、九日山下和省道307线边,有18个村民小组,1206户5479人。有耕地803亩,山地2065亩。现有大中小企业近60家。有学校3所、代销店1家、卫生所3所,福厦、漳泉铁路和省道307线贯穿全境。 旭山村取名于境内的“九日山”,九日为“旭”字,故名旭山。宋为金鸡乡,明清为社坛铺和一都,民国年间属旭山保,1949年解放后属旭山乡。1958年自立旭山大队,1984年改为丰州镇旭山村委会。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后田村 |
后田村因地处狮子山北麓,为山后田地,故取名后田。原属一都,民国年间属旭山保,1949年解放后属旭山乡。1958年自立后田大队。1984年改为丰州镇后田村委会。 后田村位于丰州镇政府驻地西北1.6公里处。村委会设在高洋,有高洋、坑尾、后寮、厝仔、大坑等5个自然村。聚落分布在狮子山北麓河谷间,有5个村民小组,550户2350多人,耕地839亩,山地3531亩,主种水稻,甘薯等。果林有龙眼、杨梅等。有卫生所1座。乡村公路接泉永公路。 名称:南安市丰州镇后田村委会 地址:南安市丰州镇后田村 电话: 0595-86781995 邮编:362333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桃源村 |
桃源村有着一千多年的光辉历史,也是傅氏开闽始祖傅实公的祖居地。村民以傅姓居多,占97%,现有村民5607人,1300多户。全村拥有耕地面积3026亩,山地面积近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村民以经营企业及农业生产为主,属于宽裕型的文明村。 桃源,地灵人杰,人文荟萃,名宦乡贤,代不乏人,文彦豪杰,层出不穷,明代有傅阳明父子均中进士的椿桂傅芳,清代有傅应时及侄傅修孟的伯侄进士等等,美誉垂千古,近代名人有学界泰斗,傅奉璋、傅尔俸,当代有热心公益,兴学育才的爱国华侨,港澳台实业家傅孙忠、傅清江、傅三多、傅孙在、傅子伍、傅文远、傅国泰、傅森林、傅孙达、傅天雨等人,同时培养出留美博士二人,南开大学博士一人。犹如群星璀璨,熠熠生辉。 桃源,名胜古迹,人文景观,比比皆是。莲花峰石亭寺,峰峦耸峭,风光旖旎,唐宋以来,名人高士,文彦硕儒,或登临游览,或赋诗咏和,留下不少墨宝,该山摩崖石刻为省级保护单位。而建于北宋时期的陀罗尼经幢,早在一九六一年就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村北面的凤冠山山坡,发现了六朝古墓群。其他古迹为傅氏大宗祠,唐王宫等,一个村有二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绝无仅有的。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环山村 |
丰州镇环山村地处葵山环抱,所以取名环山村。位于镇区西北部山区3.5公里处。原属于顶三都,初解放属西华乡,1953—1954年为环山乡,1955—1983年为环山大队。1984年为环山村委会。 环山村委会设在环山村直岭,有松仔、下寮、胡厝、大垅、顶马垅、竹围、陈塘、水吼、赤崎、内寮、杏田等11个自然村;有11个村民小组,468户1465人。耕地面积820亩,主种水稻、花生、地瓜、蔬菜等。果树有龙眼、柑桔、茶叶等。乡村公路接泉永公路。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西华村 |
西华村因地处万衣领西华九峰下,取名西华,距丰州镇政府驻地东北3公里。原属三都,民国年间属西华保,1949年解放后属西华九区,1957年属西贤乡,1958自立为西华大队,1984年改为丰州镇西华村委会。 村委会设在山下。有山下、洪厝、石盘、尾园、董埔、角后、埔头等7个自然村。聚落分布在清源山风景保护区边,有16个村民小组,1264户4391人。全村耕地面积3321亩,山地面积7102亩,主种水稻,大豆为次,果林有龙眼、杨梅等。有学校1所、卫生所1所等。乡村公路东接普贤路,南至泉永路。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丰州村 |
丰州村东与泉州市区相接,西邻旭山村,南瞰晋江水,北连桃源,由顶堡、楼下、从元地、锦坂、南门、富春、燕山七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562亩、山地300亩,总户数1694户,总人口6069人。 丰州村地名源于1958年由丰州锦坂、从愿地、楼下、顶堡等自然村组成丰富大队。因与邻社大队重名,1981年改为丰州大队,1985年改称丰州镇丰州村委会。 丰州村历史悠久,曾是历代郡州、县之治所。丰州区域优越,素有“郡城襟喉”之雅称,是泉州北峰组团之重地,丰州人文荟萃,有海滨邹鲁之盛誉。丰州经济繁荣,有工业企业50家,年产值3亿元。丰州市场活跃,有丰州、小商品、嘉彩三个市场。丰州教育发达,辖区内有小学2所(中心小学、明志小学),幼儿园4所。 改革开放以来,丰州村因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先后荣获“泉州宽裕型文明村”、“泉州市农村综合实力百强村”、“南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