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村系金山镇政府所在地,金山镇中等行政村,漳龙高速公路及国道319线西部,相距壹公里多,镇内线公路新都线从村中穿越,位于九龙江畔,距县城30多公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东至九龙江边东建村,西与马公村接壤,南连安后村,北邻荆美村。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为2平方公里多,现在全村人口2512人,总产数738户,15个自然村,设有14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金山村旧属南靖县管辖,中心留有一座千年古刹“千家宫”,始建于宋代,宫内刻联,梁间透雕,乌鲁花卉,工艺精湛是祖先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千家宫”这座古宫供奉“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忠勇神将辅顺将军马仁”,该庙历史修久,声满漳、龙、厦等地,让我们世世代代所敬仰。
[建筑景观]千家宫始建于宋代,有较高的文物价值,1985年7月被县人民政府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尤其是闽南著名的一年一度“九个半埔”民间传统活动盛会就在该宫举行,传统活动从每年农历的九月十一至十七,历时七天(夜),每晚都有四台戏同时演出,各种金山特色的小吃也一齐汇集,盛会活动期间,本村及邻村的道路两边各挂了大红灯宠和各色彩旗,遍布金山镇平洋村三分之二之多,为缅怀开漳的民族英雄,前来参庆的人群络泽不绝,热闹非凡,这种景象每年都给金山人民带来了节日的盛彩。
[特色产业]种有特色农产品香蕉、龙眼、荔枝、芦柑、甘蔗、麻竹(笋)及运输业、养殖业。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627104 | 363000 | 0596 | 查看 金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金峰社区 |
金山居委会坐落在自古扬名的“九月半埔”山麓下,金山镇政府的右侧,这里风光秀丽,犹如一块盆地的村庄,有着川流不息的九龙江支流从社心穿过,形成一片美丽、富饶、平坦而又宽阔的平地;加上笔直的319线公路,从东向西使过,把龙山、金山等处担成一条直线,通往祖国的四面八方,促进了金山居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历史人文]金山“九月半埔”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听说,在旧社会里,每逢古历九月初一到,就招来一批批从广东、仙头、潮州、饶平、大埔、厦门、漳州等地的远方生意人,他们来到此地,一是做生意,二是赶集似的看热闹;三是旅游。对此,他们的兴趣为何如此大呀!据说金山“九月半”是纪念宋代朝廷派来开辟漳州府陈元光大将属下的一位将领。听说,此人打战勇猛,功勋卓越,无私无畏,廉洁清正,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和爱戴;于是百姓们建庙纪念这位爱民的英雄,庙命名为“千家宫”,其将领名为“辅顺将军”。从此,每年古历九月十一日起,四台戏同时演出,连演七个晚上,到九月十七日为止。这当中,当然少不了台台点灯结彩,锣鼓喧天,鲜花怒放,鞭炮齐鸣的热闹场面。似此规模盛大,雄伟壮观的景象,已是历史悠久,年年皆是。而今“千家宫”已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建筑景观]沿着319线公路向此走的东侧,有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名为“鹅仙洞”,此处群山重叠,空气新鲜,有古庙、千年之久的“恩爱藤”,到处是奇花异草,年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还有传统的金山“二十晚”,那就是每年古历元月二十日夜,户房张灯结彩,个个手执“火把”,敲锣打鼓,放礼花、礼炮,伴随彩车、舞龙、舞狮队,从这个村游过那个村,一村绕一过一村,表示春节的延续,示意着新一年的开始,祝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利,吉祥如意,万事大吉。 [物产经济]居民们分布在镇内的各个角落,他们在那肥沃的山坡上,耕种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如:地瓜、水稻、生姜……。由于山地水份充足,阳光明媚,居民们用勤劳的双手开垦出广阔的种植基地,种植了毛竹、柑桔、蜜柚等作物。有的家庭还在自己的家门口或厝内搭上蘑菇房,种植蘑菇。 沿319线公路的两侧,有安后村外部工业区,那里有塑料厂、造纸厂、饼干厂等;在河墘村境内有扎钢厂、铁厂以及大小小养猪业上百场,这些生产的除供给本地之处,还销售到全国各地。 |
水美村 |
水美村系南靖县金山镇,位于南靖县东部、金山镇之南大门。东临319国道线、九龙江西溪畔,西与新内村交界,南与龙山镇接壤,距县城35公里,北临安后村,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 [村落与居民]全村有耕地1400亩,山地4500亩,村落面积2平方公里。全村人口1700多人,476户,9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水美王氏源于山西太原。唐光启元年(886年),王氏三兄弟揭竿南下,开创闽邦,称有“八闽人祖”之誉。开闽王氏传11世肃斋公于大元至正年间,由漳浦县官浔镇康庄村徒居南靖永丰里(即南靖金山),开基定居水美,为王氏“追来堂”开基祖。王命爵,字仁卿,出生于水美石桥头(1525~1603),明代官居近三十年,由教谕,县令历升至嘉议大夫(正三品),素以廉能公正著称,三次受赐“清廉宴”,皇帝谕准依照正三品章服仪仗衣锦致政还乡,御书“卓树清标”大匾专人送王氏大宗“追来堂”悬挂,成为万世佳话。 [建筑景观]王氏大宗“追来堂”始建明朝正德四年,建筑古雅壮观,已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以来,水美村新村建设规划开始实施,村民住宅建筑规范,现已初步形成“水美大街”,2006年铺造水泥大道,夜间路灯通明,使水美村容村貌更加壮面。 [特产经济]水美村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较快。主要是种植水稻、香蕉、发展养猪和经营汽车运输等 |
荆美村 |
荆美村位于九龙江支流上游,在金山镇西南部,属丘陵地带与河谷冲积平原,东至九龙江岸东建村,西至马公村楼脚厝,南至金山村旧圩市连接,北至九龙江支流。村落面积有一平方公里,现在全村有1600人,总户数430多户,设有8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荆美旧属南靖县管辖,旧称福建南靖金山山尾社,简称“荆美”中心有座古庙称显应庙,庙中一尊神叫“显化将军”。据历史传说显化将军就是赵将军,赵将军是唐朝康熙7年,跟随陈圣王入闽平贼,他是洪州人氏,讳渊,入闽后在和溪镇柳斜地与闽贼一场战斗,赵将军不幸陷阵而亡,余勇的伤员走到金山山尾社,这种英雄人物是世间未有的,有个将领讳渊,山尾社居民为了纪念战斗英雄赵将军,筑造坟墓祀之,赵将军灵感显赫,合社的水旱疾疫,有求必应,灵感无比,还有在当时社会治安混乱,贼冠士匪,经常来社内抢人,赵将军还带领阴兵护保,打得贼兵闻风而逃等等事迹。荆美人为了进一步纪念赵将军,开始建造庙宇,雕刻金身,把赵将军改为显化将军,由灵感显赫,立庙名为显应庙,就说显化将军,有求必应叫显应庙。 [建筑景观]显应庙始建于乾隆年间至今有二百多年历史,于一九九七年重修庙,貌烯然一新,砖墙红瓦、红砖石埕、四龙戏珠,五光十色,雄伟壮观,毫光夺目的古建筑,确有文物保护的价值,而且在每年三月初三日举行庙会。该庙于一九八五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特色产业]种有特色农产品香蕉、龙眼、荔枝、甘蔗、麻竹(笋)及运输业、养殖业。 |
金山村 |
金山村系金山镇政府所在地,金山镇中等行政村,漳龙高速公路及国道319线西部,相距壹公里多,镇内线公路新都线从村中穿越,位于九龙江畔,距县城30多公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东至九龙江边东建村,西与马公村接壤,南连安后村,北邻荆美村。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为2平方公里多,现在全村人口2512人,总产数738户,15个自然村,设有14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金山村旧属南靖县管辖,中心留有一座千年古刹“千家宫”,始建于宋代,宫内刻联,梁间透雕,乌鲁花卉,工艺精湛是祖先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千家宫”这座古宫供奉“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忠勇神将辅顺将军马仁”,该庙历史修久,声满漳、龙、厦等地,让我们世世代代所敬仰。 [建筑景观]千家宫始建于宋代,有较高的文物价值,1985年7月被县人民政府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尤其是闽南著名的一年一度“九个半埔”民间传统活动盛会就在该宫举行,传统活动从每年农历的九月十一至十七,历时七天(夜),每晚都有四台戏同时演出,各种金山特色的小吃也一齐汇集,盛会活动期间,本村及邻村的道路两边各挂了大红灯宠和各色彩旗,遍布金山镇平洋村三分之二之多,为缅怀开漳的民族英雄,前来参庆的人群络泽不绝,热闹非凡,这种景象每年都给金山人民带来了节日的盛彩。 [特色产业]种有特色农产品香蕉、龙眼、荔枝、芦柑、甘蔗、麻竹(笋)及运输业、养殖业。 |
东建村 |
东建村系漳州市南靖县金山镇第二大行政村,位于南靖县东北部,在秀丽的鹅仙洞山麓南部的九龙江西溪畔,国道319线贯穿全村有五公里多,是金山镇主要经济和政治活动中心,金山镇的主窗口,辖区内有金山农业银行、金山农村信用合作社、金山供销社、金山邮政、金山电信、金山地方税务局、金山土管所、金山农贸市场、金山粮站等县直有关单位。东与本镇水美村交界,南与金山村、安后村、荆美村、马公村交界,西与河墘村交界,北与荆都村交界。全村成为一条绳子形状。 [村风村貌]东建村于2003年形成每年逢正月二十日夜举行金山传统火把节,有舞龙舞狮和大型文艺彩街活动,吸引着全镇的村民来看热闹,燃放焰火和鞭炮,创建平安东建,多次被上级各级部门和县政府授予村民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 [建筑景观]东建村公布在各祠庙古色古香,各村落都有被县文物单位列为文物保护点,新建成顺国道319线形成一条绳子状,沿公路两侧都形成店面建筑,漳龙高速公路在东建村内陈点设立金山互通区出入口,给本村经济带来的较好带动,万利达分厂、东宝罐头厂的建立,农副产品加工厂给本村村民解决了较多的伸余劳动力的就业门路,提高了村民家庭收入。 [特色产业]东建村目前主要农副产品为麻笋、香蕉、蘑菇为农业主产品,种植香蕉产量较高、品质好,深受客户好评,设立香蕉收购点已初具规模,为全镇农副产品,特别是香蕉提供主要采购市场。南靖芦柑金山收购点发货遍及全国各地。金山麻笋的初加工点全村较多个,农副产品深加工的东宝罐头厂,麻笋罐头和蘑菇罐头销往世界多个国家,是目前南靖县最大的罐头加工行业之一。在本辖内设有金燕酒家,已达三星级服务水平,为过往游客提供食宿方便。汽车运输行业也是全村主要经济收入。本村买汽车跑运输发家致富的人数不胜数。 |
河乾村 |
河墘村系南靖县金山镇第二行政村。位于南靖县北的“九龙江”西溪上游河畔。“漳龙”高速公路,国道319线穿境而过。东靠历史名胜古迹“鹅仙洞”风景区;西临“九龙江西溪”河畔;北邻本县的和溪镇;南与本镇的“东建村”相连接。距漳州60公里。距龙岩70公里。村落面积3.8平方公里,现全村总人口3382人。 [建筑景观]河墘村现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四角”大楼三座。其中二座是土木结构,一座是砖木结构,现都还居住着村民。村西北面的“五云岩寺”是古时著名的“闽南佛教圣地”,而现今是南靖的“八景之一”。“五云岩寺”始建于明初洪武年间。古刹位于亚热带雨林之中;寺院周围古树参天,松竹交翠,怪石嶙峋,风光优美。“五云岩寺”周围的峋石上现存着不少的摩崖石刻。由于历史的变迁,寺庙曾被毁。在县政府的重视下,寺庙于一九九七年修复竣工,并开通一条三公里长的旅游公路,与国道“319线”相连接,方便了广大旅游者。“五云岩寺”周围的摩崖石刻也于一九九八年被县政府列入文物保护项目。 [特色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河墘村工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经济活跃。全村主要产业有水电、食品加工、食品罐头、生物科技、钢铁、造纸、集装箱配件、林木加工、畜牧业养殖、林果竹种植;其次还盛产甘蔗、蔬菜、食用菌等高效农业。 |
马公村 |
马公村系南靖县金山镇第一大行政村,是金山镇文化中心,南靖二中就座落在该村马公街,该村位于风景秀丽的浮山两侧盆地之马公溪畔,东邻闻名遐迩九龙江的西溪上游右岸,西与内安交界,北连都美村,南与荆美村南坪埔接壤,距镇政府所在地仅1公里。 [村风村貌]马公村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适宜种植水稻、甘蔗、蔬菜、麻竹、香蕉等作物,耕地面积2600多亩,山地2550亩,昔时被誉为金山的“谷仓”美称。改革开放以来,这个村大力发展农林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助推第三产业莲勃发展,文化、经济、贸易十分活跃;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达85%。如今新建的马公街农民别墅、商住二用楼户整齐有序,扩大主干街道2条,次干街道4条,纵横马公移民新村,新建的农贸市场1700平方米,如今大街小巷,流金溢彩,马公更显“夜市千灯照碧云”,一派欣欣向荣、勃勃生机新景象。马公民风淳朴,团结互助,闻名八闽,早在初级社就涌现马公村仑仔社林宜春上福州省城领奖“大水牛”,被誉为“仑仔模范初级社”的先进样板光荣称号;该村1992年被南靖县委、县政府授予“村民自治达标村”先进单位;1993年被漳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单位”;1996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家园杯,优胜村庄”称誉。 [建筑景观]马公历史悠久,四角土楼古民居建筑比较出名有二中、港口二处土楼,建于明朝的成化年间的“慈济宫”、“威惠庙”;清朝的“马公庙”、“京顶庙”等古建筑还有古式古香、金碧辉煌的庙宇有十多座,其中“慈济宫”已列入县级保护文物。 [物产经济]“金山香饼”是福建省南靖县金山传统特产之一,它入口松脆甜酥,清甜可口,营养丰富,有一定的补血功效。清朝乾隆年间,该产品就发明生产于马公待“德兴”香饼店吴乌狗、吴赤狗兄弟之父手艺之中;如今“金山香饼”声名远扬,闻名遐迩,已成为旅游野餐和馈赠亲友的高尚礼品。 |
安后村 |
安后村地处国道319线边,距漳龙高速公路出口仅5公里,龙厦铁路穿境而过,属金山镇平原村村落面积2825亩,现全村人口约2818人,800多户,设有一个党支部和一个村委会,现有党员53人,分为5个党小组,有17个村民小组。 [建筑景观]安后村现留明嘉靖年间古建筑吴氏崇德堂,占地2亩,建筑150平方米,已列入县级保护文物。此外还有龙德宫、考坛格、慈显宫、永安岩,其建筑面迎紫气,背倚狮头,左眺鹅髻、右棲凤歧。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石雕青龙,砖木结构,粉壁丹柱,画梁雕栋,金碧辉煌,古香古色,蔚为金山一壮观。安后村特色文化:历史悠久的传统节九月半埔、正月十六彩街活动、正月二十夜,被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安后四平锣鼓,弘扬民族文化。 [物产经济]安后村内有“南靖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东安工业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土地肥沃,水浇条件良好,引进两家台商投资种植;东安工业区总面积3000多亩,上规模企业8家(其中有东宝旺纸业有限公司、早稻田食品有限公司、口口香饼业公司、荣昌达纸业、永富驾校等),全村主要经济来源靠、农业种植(农业主作物有香蕉、水稻、瓜果等)、运输业(有货车100多部)。随着村经济实力的日渐壮大,村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素质逐渐提高,村内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成为全镇经济发展重点村之一。 |
下麻村 |
下麻村系漳州市南靖县金山镇最小的行政村,位于南靖县西部,地处山区,海拔420米,距县城53公里,距国道319线8公里,距漳龙高速公路出口9公里,东距碧溪村6公里,西距上麻村5公里,北距北星7公里。 [村落与居民]全村落面积2.5公里,现全村人口335人,105户,4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下麻村属南靖县管辖,旧称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金山镇碧溪村,今下麻村,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吴氏是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大姓氏,吴氏传自黄帝长子,吴氏第十四世在下麻定居,来自碧溪杆仔脚,尽管历史长河中,但在历史的文化社交仍用下麻。 [建筑景观]下麻村现留有1736年祖师庙一座。 [物产经济]有特色的生姜、麻竹、麻笋、芦柑、香蕉、蜜柚、石头等 |
下永村 |
下永村位于南靖县西北部。本村距离金山镇人民政府11公里;距离南靖县城37公里(途经北隙岭);北与大山村相隔;南与龙山镇竹溪村接邻;东边有群山漫漫与金山接壤;西边隔山与船场镇吴宅毗邻。现全村人口1500多人,360多户,辖3个自然村落,11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 下永村民的好客是有名气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遇“红”之喜事,左邻右舍都会喜气洋洋、奔走相告来帮忙;如遇“黑”之丧事,村民们更是急丧者家属之所急,需丧者家属之所需,齐心协力争着做事。 斗转星移,时至今日,下永萧氏第十七代裔孙宗亲,曾任-民党行政院长,现任海峡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的萧万长,更显祖德流芳。 下永岭头土地庙与著名风景区吴宅“石门宅”遥遥相对,相距仅5公里。庙边几十棵古树参天,其树龄都在几百年以上。下永村楼顶组有约20亩的原始森林。在山脚下,有一圆楼,共三层,四十五间,属土木结构,历经沧桑,巍然屹立。 在萧氏祖祠“四美堂”前远眺,可见毕峰的“八仙围棋”山麓,左、右、后边都被一棵棵翠绿欲滴的毛竹围抱着。 [物产经济] 下永芦柑,果大,色艳,汁多,味甜,堪称芦柑之最。下永毛竹个高,茎粗,线条柔和,易加工,堪称“竹中君子” |
上麻村 |
上麻村位于金山镇西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距漳龙高速公路金山出口仅9公里。海拔635米,东与都美村,西与新村村,南与内庵村,北与北星村毗邻。属金山镇的山区村。有条10公里长水泥公路直通村部,交通方便。 [村落与居民]全村现有人口510人,150户,分布14个自然村,设有一个党支部和一个村委会。现有0员18人。有5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我村旧属金山乡麻畲保管辖,村人吴孟勘任保长。解放初期为第四区麻畲乡管辖,吴火源任乡长。1951年春、壁溪、马公、麻畲三乡合并为马公乡。璧溪、内庵、上麻、下麻合并为碧溪大队。体制下放时,因各自拆队而成立了上麻大队。1969年上、下麻又合为双麻大队。80年又分为上、下麻大队,84年又改为上麻村。我村源于渤海吴伯泰子爵,因让位三弟季历继王位而迁江苏建立吴郡,封为国君,此乃吴姓之始祖。厥后裔孙蕃衍,英哲鹊起,分支传至金山璧坑。十世侃质公由璧溪迁上麻畲开居,相传至今已有350多年,裔孙上千。十八世孙吴斗山民国33年10月当选为-南靖县党部执委,民国37年11月又当选为南靖县第一届参议会秘书。侃质公勤劳俭朴,诚实厚道,深为子孙及世人的赞颂。 [建筑景观]我村座落在海拔1025米的平东山脚下,与鹅髻峰对峙相望。山川秀丽,景色怡人,素有三凤朝牡丹的美称。新建筑的“圣明宫”,雕梁画栋,龙风呈祥,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蔚为上麻一大壮观。 [物产经济] 上麻全村耕地面积1180亩,山地面积4465亩,山林履盖面积90%,木材蓄积量五千立方米,2006年总产值350万元。早在九十年代,上麻的生姜年产300万斤,品质特优,直销日本、香港,扬名国内外,近年来为适应市场需求,全村村民因地制宜,大胆调整生产结构,发展水果生产,扩种密柚柑桔,今年总产量居全镇第二。村民文明交易,博得众经商者的好评和信任,全国各地经销者云集,产品畅销国内外。随着经济实力的日渐壮大,村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素质逐渐提高,大家信心十足地沿着小康之路脚踏实地地阔步向前! |
荆都村 |
荆都村地处南靖、华安两县交界处,直隶南靖县金山镇一个行政村。位于金山镇东部美丽的鹅仙洞风景区脚下,距国道319线9公里,全村山地总面积8.7万亩,即5.8万平方公里。东与华安高安镇交界,西与金山镇河乾村、东建村相连,南与龙山镇交界,北与华安马坑镇接壤。辖区内现有:东溪林场,树海林业公司林场,永丰国有林场,县林业局麻竹场,鹅仙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镇办柑桔。第一第二场属九龙江西区一条支流贯穿全境,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 [历史人物与建筑景观]荆都的历史渊远流长,现有居民以“吴”姓为主姓,其他“邹、李、陈、林”均为外迁进的以金山安后吴代宗族为同族。故清末有过“荆溪”之称。在明、清时代亦称为上窑堡,下窑堡两大自然村落。至今流传素有“东溪十八窑”之美称,是个盛产陶瓷的地方。至今仍留有瓦窑坑,渡船头,东溪十八窑等古代生产陶瓷的地名和水运码头,旧窑址,丰富的高岭土遍布全村,现今的旧窑址旧瓷器,旧瓷片随处可见。有些瓷器帮俱有收藏价值。从这些历史遗留下的古窑业及如今上窑、下窑地名的称呼。也是以见证明清时上窑堡,下窑堡古作坊景象。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岁月闻名闽赣粤的吴扬将军,就曾经带领红军游击队路过上窑攻打高安圩归德楼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成如今的老区村。 [村风村貌与特色产业]荆都的现代现有人口1628人,482户,20个村民小组,72个自然村落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党员53人,设立一个党总支,三个党支部,由70年代贡献粮食百万斤的大队变成如今年的水果之乡,现全村以卤柑水果,麻笋,蜜柚三大产业为经济支柱,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辖区内现有水电9座是装机16.42万千瓦.森林蓄积量达14万立方米。 |
新村村 |
新村村系漳州市南靖县金山镇的山区行政村。位于南靖西北部。在秀丽的石狮尖山麓下的山谷地带。石狮尖山海拔1032米,向西南倾斜,东与北星村、都美村、上麻村接壤,距镇有20公里,距县城67公里。西与奎洋镇的光祠村、后坪村比邻。南连船场镇星光村、梧宅村。北距和溪镇的吉村、英勇村只一山之隔。交通方便、快捷,15公里水泥道路与319国道连接。[历史人文]新村有刘、林、庄、许、谢、廖六个姓氏集居。刘氏迁和溪始祖均保,系镇守漳州市武德将军大杞之孙。由元朝成宗时海澄月港迁至和溪严角珊图(英勇村),二世兴隆公迁新村,为新村刘氏始祖。林氏是由龙岩县缘岭松墘迁新村,始祖林广明(其他姓氏待考)。刘氏居住地有:弯弓、三盂、后沟、平洋、花美、上丹、下丹、寮前、大墘、上半径社第十个村小组。林氏有:埔脚、红寨、新楼、下半径等四个村民小组。庄氏有洞仔、考科、横坑村民小组,许氏在横坑村民小组居住。谢氏住洋溪、内楼、廖氏住寨尾村小组。 [建筑景观]新村村现在多以古朴、端庄的土木结构的房屋。还有二座小型的土圆楼。村民民俗有舞龙、舞狮、竹马戏(故事主题为昭君和番)。 [特色产业]新村林地3.8万亩,占约25平方公里,盛产杉、松、木、竹,历来以水稻、水果为经济来源。当地居民还利用高山气候种植反季节菜、脐橙、花卉、茶叶为主要经济来源。还有部分运输、外劳业务。还有隐藏:锰、铁、铜矿和高岭土等。 |
新内村 |
新内村,位于金山镇南部、东连水美村、西接大山、下永两村,北与安后村交界,南和龙山镇金溪、涌北两村相邻。国道319线和九龙江西溪支流从东部村中贯穿而过;1980年建成一座东西横跨西溪支流百米石拱大桥,结束了历史上渡船、柴桥引渡的局面,距县城46公里,距金山镇政府所在地3.5公里;全村耕地3360亩,林地9800亩,果园500亩;全村836户,总人口达2858人,辖39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 新内村(包括水美村)旧属南靖县管辖,旧称(与水美村合称)福建省漳州府南靖县永丰里水美社(村)。现居住在新内、水美两村王氏系随唐朝将军陈元光,由河南省固始县入闽,故有祖本河南固始乡,随唐跨马入闽疆之称。始祖肃齐公子大元至正午年间从五牙山下的山边(今漳浦官浔镇山边村)到水美社定居繁衍。新内村为明代名宦嘉仪大夫王命爵(1525~1603)的故乡,王命爵一生清正廉洁,三次受赐清廉宴,声名远播,王氏宗祠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始建于明正德四年。 新内村尚有漳龙古道渡船引道码头,风景优美,电视连续剧《萧萧母子河》在此拍过外景,村落中有列入县级文物保护的明代古建筑龙安岩、镇安塔、徐坑宫、古墓葬亭仔墓等,还有流传至今的井仔丘舞狮队。内线公路新都线始于新内,外连国道319线,内络全镇各行政村,交通便捷,终年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四季常青;盛产香蕉、龙眼、芦柑和麻笋。 |
后眷村 |
后眷村系漳州市南靖县金山镇平源的一个半山区行政村。位于九龙江西溪上游,东面(河对面)是河墘村,南与都美村接壤,西和北星村毗邻,北与和溪镇的斗美村交界。距镇政府8公里、县城40公里。漳龙高速公路从村中而过,全村四座桥梁(后眷两条石拱桥、黄潭一条水面桥、一条钢筋水泥桥)连接319线国道。村距高速公路金山出口约5公里,村各自然村、各村民小组都通水泥路,户户通电和电话、电视。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15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1186人,总户数357户,辖区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 [建筑景观]后眷村现留有明代、清代的古民居建筑两座:寨顶的寨门楼(都美寨)始建于明万历丁己年,清康熙癸己年重修,2004年卢大江复修。后眷楼是卢项始建于清乾隆丁未年建筑雄伟壮观,内有天井,九厅108间房。抗战时期曾是龙中(龙溪中学)所在地,辖内有五个庵庙。 [特色产业]后眷村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有特色农业、林业产品,村内现已建五座水电站,即鸿明水电站、后眷水电站、许贯水电站、磨仔势水电站、洋坨水电站,总装机容量4千多瓦千。后眷与319线国道交接近,漳龙高速公路出口,交通运输方便,发展第三产业,全村有30多部汽车常年跑运输。由于后眷地处半山区,有山有水的地形条件,种有特色农产品香蕉、龙眼、荔枝、蕃石榴,有丰富的林业资源,种有特色的林产品麻竹(笋) |
都美村 |
都美村系漳州市南靖县金山镇行政村,位于金山镇的西北部,依山临溪,田沃土地沟渠纵横,四季长青,气候温和,东与河墘村九龙江交界,南与马公村交界至马公村部2公里,西与上、下麻村交界,至下麻村部7公里,北与北星、后眷村交界至后眷村部3公里,境内方园7.3平方公里,海拔108~358米,现全村人口达2085人,650户,分布10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都美村属福建省漳州府永丰里,里通保沧里社(今南靖县金山镇都美村、后眷村、河乾村水潮、溪洲、下村)卢氏始祖,源于河南省恍州府固始县,固始卢子阳公之九代孙铁官,谥号如金,唐重拱二年(公元六八六年)随开漳圣王陈元光入闽平漳驻漳之浦为漳州始祖,如金之四代孙武辉,谥名大伦移居墨溪(今天宝墨溪)为墨溪始祖,墨溪繁衍至十七代孙文宝,乳名仲庚,迁徙闽西永定县宁化丰田里为永定始祖,卢公文宝之第三代孙天爵乳名影晦,字淋显,号复崖公于元代至正年间(公元1341年至1368八年)入居南靖金山沧里(今金山都美)住打铁坑打铁为生,为南靖金山都美始祖,明洪武初(公元1368~1378年)择地墓埔三仑中点兴建祠庙大宗,清康熙初(公元1662年~1672年)祠庙扩建为后二进,名报本堂,咸丰十年(公元1861年)庚申重修整建,木柱改石柱,雕梁书栋、宏伟壮观,但自清末至民国时期之八十多年间,当政-,外敌入侵,军阀混战,生产低下,苛捐杂税,民不聊生,卢氏祖庙无力重修,公元1949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9年改革开放后,太平盛世,转危为安,卢氏子孙有识志士仁人目堵祖庙之现状思祖心切,议重修计,始得热烈响应,并踊跃捐计万千,于1996年8月修容一新,愧于先辈后人,祭祀一祖先,纪念祖先。 [建筑景观]都美村现留明洪武初(公元1368~1378年至今,已多次翻修)都美大宗一座、小宗一座(道光廿四年多次翻修)三房、四房、五房(文革冲毁,尚无复修建)都美白莲池观音佛祖庙一座(文革冲毁,公元1980年复修建至今,屋中脊雕龙) [特色产业]都美村与上下麻斜,北坑新村接壤,地形属较低处,水资源丰富,有一级、二级水电站二座,共装机容量1500千瓦,引进外资招商有造纸厂4家,水泥厂一家,小钢铁厂(下庵简明)此外还有柑桔、麻竹。 |
碧溪村 |
碧溪村旧称壁溪村,地处九龙江溪上游,金山镇北部,浮山脚下。东与马公村接壤,西与内安村相连,距县城40公里。境内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气候温和,盛盛产粮食,故有“金山粮仓”之美称。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2300亩,人口957人,267户,辖四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碧溪吴氏,自开基祖顺德公于明洪武年间在壁溪定居后,至今已历经六百多年,繁衍二十四代,可谓子孙众多,人文鹊起。顺德公第四世孙讳爵谥松庵,明成化十八年,岁荐廷试首例,任浙江绍兴府学教谕。十三世孙雷桥,又名宪章,清乾隆三十七年,赐进士出身,钦命正三品,特授大参戎,台湾鹿港总镇都督府,民国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村吴氏子孙,更是人才辈出,不乏其人。 [建筑景观]碧溪村共有古民居十五座,古民居“三雕”景观资源甚多,境内“追来堂”中有祠堂、古井、壁画、雕刻,极具有闽南特色建筑风格,现已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洪武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其他古建筑或雕龙面栋,或气势雄伟,或历史久远,无法考证,均极具旅游观赏价值。 [物产经济]碧溪村盛产稻米、麻竹、柑桔、香蕉、蜜柚,养殖业发达,蔬菜种植技术全镇一流,境内有丰富的花岗岩资料,质地良好,交通便利,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
内安村 |
内安村系漳州市南靖县金山镇所辖的行政村。位于南靖县西部,秀丽的石鸡山峰与闻名鹅仙洞遥相呼应。东与国道319线接壤,距离县城40公里,西与新村村交界,南与大山村、金山村相连,北连上麻村、下麻村。 [村风村貌]内安村虽然面积小,人口少,但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却以勤劳、俭朴、善良、勇敢著称。数百年来,吴氏宗亲生生息息,开山造田,在数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变荒山为绿荫,改丘陵为良田。这里,特别改革开放以来,人才辈出,培养出5个本科生,中专生比比皆是,市、县、镇级干部15人,中、小教师10多人,当兵的也都是载誉而归,2001年被镇党委、政府评为“麻竹生产先进村”光荣称号。这些都是村两委好领导的结果,都是文明村风所结下的硕果。 [建筑景观]内安村上古传说有石鼓、石锣、石钟、石马还有石鸡公等名胜古迹。还有距今600多年历史的万岁爷庵旧址一座,据传本庵仿古建筑群建筑,有前架、前厅堂、后厅堂,供奉观音和十殿(尊)万岁爷、玉皇圣旨牌、牛叉马爷等。由于历史原因,后厅堂已坍塌,无法可究,当时香客来自海内外。历来有锣鼓阵、舞狮队、龙灯队,每逢正月二十夜庙会热闹非凡。内安,古代通往外社唯一条通道万岁爷镇守村口,内面犹如世外桃源,故名曰“内安、内安、合境平安!”。 [特色产业]内安村耕地面积1100亩,山地面积8500亩,水量充沛,水质上乘,山青水秀,气候温和。这里村民主要发展种植业,主产麻竹、芦柑、蜜柚、香蕉等,年产达800万斤,还注重发展经济林,其桉、松树已种下2000多亩,山头岭尾到处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居全县榜首,这里还有鲜为人知的最近发现的国家珍稀一级保护植物刺莎罗树(望有关部门多加重视),村民年均收入2006年已达4000多元。这里由于水量充足,除供当地村民生活、生产用水外,还无私奉献给邻近村和南靖二中3000多人师生生活及其他用水等。还建有小型水电站2座,年发电量320千瓦。这里交通方便,有6公里长4.5公里宽的水泥路面,有15公里的通往各小组的机耕路,村际道路四通八达。 |
大山村 |
大山村地处金山镇一个山区小村,地势较高,峰峦连绵,道路崎岖,海拔高324米。东与金山村接壤;西与下永村相邻;南与内安村连接;距金山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有5.5公里,全村总面积为1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00亩,全村人口778人,212户,辖36个自然村落,8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大山村旧属湧山乡(今下永村)管辖,全村为王吴二姓氏,王姓占大多数,据王氏族谱记载,王氏源远流长,宗支绵延世泽,开基定居水美为王氏“追来堂”开基祖,直至清乾隆年间分居大山村伍钱银、桃仔林、言仔、吊境、水辨口等地,至今已繁衍相传25代人。 [物产经济]大山村根据所处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改变传统观念和形式,实行多种经营,扩大致富门路。多年来,开发山地已上规模上档次,成片种植柑桔、蜜柚等水果以及开垦荒山种植杉树、松树、麻竹等,目前麻竹笋的收入已成为大山村大部分村民的经济支柱。形成家家种竹,户户收笋的好势头,成为全镇较大规模的麻竹笋栽种生产基地。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