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南平 >> 建阳区 >> 回龙乡 >> 坪州村

坪州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坪州村谷歌卫星地图)


坪州村简介

  坪州行政村地处南浦城东岸,东邻浦城县仑下村,西邻高门村,南邻马岚村、澄埠村,北邻浦城溪口村。全村面积11.6平方千米,共有205户,人口805人,下设5个村民小组。距离建阳市区50千米。该村气候优越,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土地肥沃,森林资源丰富。
  坪州村长期以来隶属回龙乡管辖,1964年坪州、澄埠村合并到马岚村,1988年又重新分为坪州村。
  基础设施 村内公路均已水泥硬化,村里可通汽车、货车;村里有邮政、信用社、移动、联通代办点1处,移动电话用户196户,互联网用户32户,全村有线电视用户205户,入户率达100%。村部架设3个高音广播,分时段播放。
  坪州村内直坑山上建有自来水供饮系统,引入山泉过滤,全村村民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2011年全村用电量达17万千瓦时
  经济建设 全村耕地面积4209亩,其中水田1414亩,林地面积13645亩,公益生态林面积7070亩,森林覆盖率77%。农作物以种植水稻、烟叶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868万元,生产粮食751吨,人均960千克;经济作物有100亩的网纹甜瓜;畜牧业以猪、家禽为主,2011年饲养生猪215头,年末存量168头,家禽饲养2400多只;2011年,村财政收总收入1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32元。
  社会事业 坪州小学由原来的完小改为初小,占地930平方米,现专任教师1人,学生数19人;2011年村里了作了文盲,适龄儿童均已入学,入学率达100%。村里设有卫生所1处,能积极为村民服务,能消除疾病、传染病等隐患。村民新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新农村养老保险续保率达95%。村里设立文化活动中心1处,图书室1间,截至2011年共藏书1160册。该村获得福建省级生态村的称号。
  名胜古迹 坪州码头,始建于清朝,用于南浦溪村民摆渡。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784202 353000 0599 查看 坪州村谷歌卫星地图

坪州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坪州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西瓯浦村

  西瓯浦村位于回龙乡西南部,东北邻回龙村,西与白沙村接壤,南邻均中村。距建阳市40千米,离回龙乡政府1.5千米。2011年末,全村总面积0.63平方千米,共有94户347人,下辖3个村民小组,均为汉族,村民以浙江移民为主。由于西瓯浦村位于建瓯市、浦城县西部,故名为西瓯浦。境内大部为低山丘陵,平均海拔160米,山林以松木、杉木和毛竹为主。境内村口南浦溪贯穿全境,境内河长1千米。   西瓯浦村早年是乡办良种场,专门从事杂交水稻、水稻三系种子的繁育。于1992年元月经建阳县人民政府改建为西瓯浦村。   基础设施 村内公路均为硬化水泥路,村部所在地主干道水泥硬化有570米,直通205国道。村里有邮电代办所1处。固定电话用户22户,移动电话用户200户,互联网用户17户。全村有线电视用户数94户,入户率达100%。村部架设高音广播,分时段播放。村山上建有自来水供饮系统,引入山泉水过滤,全村村民都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2011年,建成西瓯浦变电站。   经济建设 全村耕地面积639亩,人均1.9亩。农作物以种植水稻、烟叶和葡萄为主。2011年末种植水稻639亩,种植烤烟210亩,农业总产值470万元。畜牧业以养殖三元仔猪为主,西瓯浦村三元仔猪并已建立自有品牌,还是建阳市农业局三元仔猪养殖基地,2011年全村生猪存栏192头,年出栏生猪2000头以上,畜牧业收入达181万元。2011年,村财政总收入8.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398元。   社会事业 2011年村里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村里设立医疗所,能积极为村民服务,能消除疾病、传染病隐患。2011年末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329人,参保率达99%。2011年末,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暨老年人休闲中心1处、图书室1间,藏书431册。西瓯浦村多年来先后被回龙乡、建阳市、南平市评为小康村、信用村等。   名胜古迹 自然寺(又名岩头庵),位于西瓯浦后门高山窝,古时林木葱葱,风景宜人,传说乾隆王下江南,曾游此寺,并留下“乐天知命”墨宝,解放后失修倒塌。文物普查时,仅找到残碑下段,留下“御笔知命”四字供参考。   

半天霄村

  半天霄村地处建阳市西北部回龙乡境内,东邻马岚村,西连水吉西溪村,南毗白沙村,北至白洋村。全村面积21.3平方千米,共有167户,人口568人,下设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该村海拔高860多米,属热带湿润性气候,年最高气温36度,最低气温度0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明代(旧称)福建省建宁府建阳县三巨里重兴管十三都五道社汉原坊(已600年历史);1975年半天霄大队划归马岚公社(即回龙公社);1984年改为回龙乡半天霄村。   基础设施 村内公路均已水泥硬化,直通205国道,距国道13.4千米,开通了茶霄至半天霄7.5千米、马岚至茶霄6千米的村级公路,村里可通汽车。2011年末,村里有邮政、移动、电信代办点各1个;全村有线电视用户数90余户,村部架设2个高音广播,分时段播放。   1979年村建成际头水电站一痤装机容量55千瓦,发电量30万千瓦/时。   经济建设 全村耕地面积2531亩,水田面积1468亩,人均2亩;林地面积28983亩,生态公益林8173亩,森林覆盖率86%;主要经济作物以种植水稻、杨梅、锥栗为主;畜牧业以猪、家禽为主,2011年饲养猪96只,家禽饲养850只。2011年农业总产值620万元,生产粮食520吨,人均900千克;村财政总收入9.6万元,人均纯收入5678元。   社会事业 1984年村建学校教学楼建筑面积712平方米。2011年村里基本上扫除了文盲,适龄儿童都已入学,入学率达100%。村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8%。截至2011年,半天霄村有文化活动中心1处、图书室1间,藏书431册。半天霄村获得福建省级生态村的称号。   风土人情 在村尾处有一座寺庙,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村民们都会举行庙会活动,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都来此烧香拜佛,祈求保佑来年平安幸福。   

白洋村

  白洋行政村地处建阳市、武夷山市和浦城县交界处,东邻马岚,西连武夷山市五夫镇上汀溪村,南毗崇雒乡右巨村,北界浦城县小白洋村,距回龙乡政府25千米。由于土质都是沙包土,雨后有一层明亮的沙子,有“白闪闪”之意,故名为白沙洋,后更名为白洋。2011年末,全村总面积23.5平方千米,共有295户1105人,均为汉族,村民以丁姓为主。白洋村地处海拔670米丘陵,地势略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丛山之中,最高点平坑岗,海拔860米。境内水系均为源头,有白岭溪、南社溪和麦际溪三条小溪,境内河长7千米。   白洋村长期以来隶属建阳县,新中国成立后,隶属建阳县彭墩区、回龙公社、将口公社、白洋公社、马岚公社。1984年建制回龙乡人民政府成为回龙乡白洋行政村,下辖8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   基础设施 境内干线属乡村公路,1977年投入资金20余万元开通社墩-白洋公路8.4千米,使之与205国道相通;1980年开通白洋-际面公路12.5千米,开通凉亭-白洋7.5千米,使村公路畅通到自然村;2007年投资400万元铺设茶霄至白洋8.43千米水泥路面;2011年末有邮政代办点1处,移动电话用户259户。全村有限电视用户295户,入户率达100%;村部架设高音广播,分时段播放。   经济建设 全村耕地面积2716亩,其中林地面积31574亩,水田2669亩,人均2.4亩,农作物以种植水稻、玉米、蔬菜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850万元;畜牧业以猪、家禽为主;白洋村盛产杨梅和板栗,每年产量分别达20吨和10吨。2011年,白洋村村财收入13.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587元。   社会事业 1985年投资31万元新建白洋村小学,占地380平方米,2011年村适龄儿童入学率100%。2011年末有村级卫生所1处,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89人,参保率达98%。2011年末有村民文化活动中心1处,图书室1个,藏书682册。村民文化活动中心配置电视机,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白洋村获得南平市级生态村的称号。   名胜古迹 南坑石拱桥,位于白洋南坑自然村内,始建于清朝,如今坚固无损。   

高门村

  高门村是回龙乡高山三个村之一,东邻浦城县溪口村,西毗武夷山市澄溪村,南连马岚村,北界浦城县村溪村。全村面积19.3平方千米,共有272户,人口1075人,下设12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高门村海拔高675米,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年最高气温38度,最低气温零下0度,气候温和,无霜期长。   高门村历史以来隶属建阳县,1975年高门大队划归马岚公社(即回龙公社);1984年改为回龙乡高门村。   基础设施 村内主干道均已水泥硬化,村部直通205国道,距国道10千米,开通了茶霄至梁厝4.5千米、长岗桥至黄坑4千米、梁厝至葫芦坑1千米、梁厝至高门1.5千米、葫芦坑至文源8千米的村级道路,村里可通大小汽车、货车。2011年村里有移动代办点1个。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全村,移动电话用户数100余户,互联网3户。全村有线电视用户数272户,入户率达100%。村部架设3个高音广播,分时段播放。   村内从山上引入山泉水过滤,建立自来水供饮系统,全村村民都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经济建设 全村耕地面积3630亩,水田面积2228亩,人均2亩,农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795万元,粮食生产791吨,人均744千克;主要经济作物以吊瓜、板栗为主;畜牧业以养猪、家禽为主,2011年饲养生猪225头,年末存栏157头,家禽饲养量1300余只;2011年村财政总收入12.8万元,人均纯收入6002元。   社会事业高门小学由原来的完小改为初小,占地1428平方米,现专任教师1人,学生数7人;2011年村里了作了文盲,适龄儿童均已入学,入学率达100%。村内设立了卫生室,能为村民服务,能做到小病不出村,大大的方便了群众就医,村民新型农村合作疗参保率达97%。村里设立文化活动中心1处,篮球场1座;截至2011年,高门村有图书室1间,藏书431册。高门村获得南平市级生态村的称号。   名胜古迹 在本村的葫芦坑自然村内有一座寺庙,四周翠绿树林环绕、环境幽雅,每逢庙会,四面八方都有众多香客前来烧香拜佛。   

垅下村

  垅下村位于回龙乡南部,东与漳墩镇杭下村交界,西邻均中、坑下,南与水吉镇吴中、叶中相邻,北与回龙村接壤距乡政府2千米,距205国道3千米。全村面积14.7平方千米,共有142户,人口556人,下设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垅下村气候优越,四季分明,资源丰富,物产富饶。   垅下旧属水吉县管辖,旧称福建水吉县禾供里,廿四都乌石社垅下坊。1956年划归回龙乡管辖,成立垅下村。   基础设施 1984年建成村内第一座小学,架设了回龙到垅下的电灯、自来水饮用设施;1987年开通了回龙至垅下的公路;1995年完成了全村电视天线安装;2000年开通全村的程控电话;2004年村内招商引资吸收投资养鳗场80亩;2005年完成垅下到回龙3千米的道路硬化工程;2008年全村建成路灯,实现夜间照明;2010年建成一座中心文化凉亭和广场。   经济建设 全村耕地面积2927亩,其中水田面积1562亩,林地面积19630亩,公益生态林6010亩,森林覆盖率79%。农作物以种植水稻、烟叶、白莲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368万元,生产粮食670吨,人均1200千克;畜牧业以养猪、家禽为主。2011年村财政总收入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17元。   社会事业 2011年内基本上扫除了文盲,适龄儿童都已入学,入学率达100%。村里设立卫生室,能积极为村民服务,能消除疾病、传染病隐患。村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截至2011年,村里设立文化活动中心1处,图书室1间,藏书431册。该村获得南平市级生态村的称号。   名胜古迹 千年古建石拱桥,位于下窠自然村,始建于清朝,长约80米,宽约10米,如今坚固无损。此外,还有靠山寺、灵山寺(也称公皇庵)等。   

白沙村

  白沙村地处建阳市东部回龙乡境内,东与西瓯浦村接壤,西靠水吉镇,南与均中村相邻,北与半天霄村相依,距建阳市35千米。2011年末,全村有152户603人,均为汉族,村民以蔡、詹姓为主。全村总面积13.7平方千米,其中水田1326亩,山地19279亩,村落用地面积120亩。境内大部为低山丘陵,地势略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平均海拔675.5米,最高点为高峰顶,海拔1098米,最低点为竹林前,海拔253米,山上盛产杉木、松木、杂木。   白沙村明清时称建瓯县二十三都,民国时期改称水吉县玉瑶乡白沙堡;新中国成立后,改称白沙村,先后隶属水吉县回龙区、建阳县玉瑶乡、回龙公社均中大队、马岚公社、回龙乡。2011年,辖5个村民小组。   基础设施 村内公路大部分已水泥硬化,直通205国道,距国道3千米,村里可通汽车、货车。2011年末,村里有邮政、信用社、移动、联通代办点各1个。移动电话用户数145户,互联网用户数7户。全村有线电视用户数152户,入户率达100%。村部架设3个高音广播,分时段播放。   村西北山建有自来水供饮系统,引入山泉水过滤,全村村民都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全村2011年用电量18万千瓦时。   经济建设 全村耕地面积1326亩,均为水田,人均2.2亩;农作物以种植水稻、烟叶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629万元,生产粮食630吨,人均1044千克;畜牧业以猪、家禽为主,2011年饲养生猪163头,年末存栏156头,家禽饲养量904只。2011年,村财政总收入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53元。   社会事业 2011年村里基本上扫除了文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村里设立卫生室,积极为村民服务,能消除疾病等隐患。村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2011年末,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处、图书室1间,藏书431册。白沙村获得南平市级生态村的称号。   名胜古迹 在村外西北五华里高山中建有清凉寺,乔木蔽日,修竹成林,炎夏酷暑,毫无热气,每逢庙会都有四面八方的香客前来烧香拜佛。此外,还有三山宝殿、村头小寺庙等。   

均中村

  均中村位于南浦溪和205国道沿线,东距回龙乡约4千米,西至水吉玉瑶村,北邻205国道,南傍南浦溪,。全村面积5.3平方千米,共有266户,人口1016人,下设1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距离建阳市区40千米。   均中村民国时期称为水吉县玉瑶乡均中堡,新中国成立以后,改称为均中村,先后隶属水吉县回龙区、建阳县玉瑶乡、回龙公社均中大队、马岚公社、回龙乡;1998年实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改为回龙乡均中村。   基础设施 村内公路均硬化,村头村尾西头直返205国道,距205国道仅500米,已开通国道至均中1.5千米、坑下至回龙3.62千米的村级道路,村里可通汽车。2011年末,村里有邮政、信用社、移动、联通代办点各1个,移动用户数260户,互联网用户数22户,全村有钱电视用户数266户,入户率达100%,投入30多万元新建一座村部大楼,投入30多万元改造农村安全饮用水,引入山泉水过滤,全村村民都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经济建设 全村耕地面积3869亩,其中水田1568亩,人均水田1.28亩;农作物以种植水稻、烟叶、白莲、西瓜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728万元,生产粮食605吨;畜牧业以猪、家禽为主;村内有2家机砖厂,宁武高速公路从村东至西横穿而过,2011年村财政收入27.4万元,人均纯收入5969元。   社会事业 均中小学由原来的完小改为初小,占地1824.3平方米,现专任教师1人,学生数9人;2011年村里了作了文盲,适龄儿童均已入学,入学率达100%,村里设立文化活动中心1处,篮球场1座;截至2011年,均中村有图书室1间,藏书1160册。该村获得南平市级生态村的称号。   风土人情 每年春节一大早,村里每家为了求得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出入平安、开业大吉,男女老少都会早早的到村中心福兴寺去烧香拜佛,喝上一杯寺里老人泡制的冰糖水,并向功德箱捐钱。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有吃斋一天的风俗,在这一天家里只有男的做事,女的全部休息一天。初一还有不能扫地的风俗,需等到初二由外向里而扫,以示聚财。   名胜古迹 福兴寺,位于村中心,始建于民国时期,是村里烧香拜佛集中地,且该寺庙冬暖夏凉,是村里人炎夏的避暑圣地。   

澄埠村

  澄埠村地处回龙乡东部境内, 东与浦城县濠村乡接壤, 西毗白沙村, 南连浒州村,北邻马岚村。全村面积7.4平方千米,共有210户,人口765人,3个村民小组。距离建阳市区51千米。该村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一年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5—19度,无霜期230—280天,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   1964年属马岚村,1988年独立分出马岚,改建村委会属回龙乡下属的行政村。   基础设施 村内公路均水泥硬化,田间生产路已硬化1千米,新拓道路1千米,主要生产水渠4千米;村里有邮政、信用社、移动、联通代办点各1个;移动电话用户194户,互联网用户17户,全村有钱电视用户210户,入户率达100%;村部设3个高音广播,分时段播放。   村投入42万元在村河对岸建有自来水供饮系统,全村村民都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经济建设 全村耕地面积3445亩,水田面积1443亩,林地面积8777亩,生态公益林3357亩,森林覆盖率79%;主要经济作物以烟叶、水稻、葡萄为主,2011年烟叶种植290亩;畜牧业以猪、家禽、牛羊为主,2011年饲养生猪282头,年末存栏162头,家禽饲养720只,养牛20头,养羊50头。2011年农业总产值720万元,生产粮食602吨,村财政总收入16.3万元,人均纯收入5526元。   该行政村水资源丰富,现建有水力发电站1座,站内共6台装机容量1698千瓦。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24万元。   社会事业 澄埠小学由原来的完小改为初小,占地1340平方米。现专任教师1人,学生数23人;村部有一间50平方米的卫生室,主要为村民提供看病、体检等服务;老人活动中心1处,为老人提供休闲活动场所;截至2011年,澄埠村有文化活动中心1处、图书室1间,藏书682册。该获得南平市级生态村的称号。   风土人情 每年正月初五,村民们都会举行抬佛活动,挨家入户放鞭炮驱魔避邪,以此保平安保丰收;每年十一月十三,村民都会自愿筹集资金,一起修桥开路做善事。   名胜古迹 大兴庵,始建于清朝,每月、节日村民都会集此祈求保佑平安幸福。   

坪州村

  坪州行政村地处南浦城东岸,东邻浦城县仑下村,西邻高门村,南邻马岚村、澄埠村,北邻浦城溪口村。全村面积11.6平方千米,共有205户,人口805人,下设5个村民小组。距离建阳市区50千米。该村气候优越,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土地肥沃,森林资源丰富。   坪州村长期以来隶属回龙乡管辖,1964年坪州、澄埠村合并到马岚村,1988年又重新分为坪州村。   基础设施 村内公路均已水泥硬化,村里可通汽车、货车;村里有邮政、信用社、移动、联通代办点1处,移动电话用户196户,互联网用户32户,全村有线电视用户205户,入户率达100%。村部架设3个高音广播,分时段播放。   坪州村内直坑山上建有自来水供饮系统,引入山泉过滤,全村村民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2011年全村用电量达17万千瓦时   经济建设 全村耕地面积4209亩,其中水田1414亩,林地面积13645亩,公益生态林面积7070亩,森林覆盖率77%。农作物以种植水稻、烟叶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868万元,生产粮食751吨,人均960千克;经济作物有100亩的网纹甜瓜;畜牧业以猪、家禽为主,2011年饲养生猪215头,年末存量168头,家禽饲养2400多只;2011年,村财政收总收入1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32元。   社会事业 坪州小学由原来的完小改为初小,占地930平方米,现专任教师1人,学生数19人;2011年村里了作了文盲,适龄儿童均已入学,入学率达100%。村里设有卫生所1处,能积极为村民服务,能消除疾病、传染病等隐患。村民新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新农村养老保险续保率达95%。村里设立文化活动中心1处,图书室1间,截至2011年共藏书1160册。该村获得福建省级生态村的称号。   名胜古迹 坪州码头,始建于清朝,用于南浦溪村民摆渡。   

回龙村

  回龙村位于建阳市东北部,东沿凤冠岭至漳墩,西连水吉,北连浒州村,南浦溪中上游。全村面积19.4平方千米,共有789户,人口2979人,下设21个村民小组,距离建阳市区42千米。该村属亚热带气候,海拔400米,以山区丘陵为主,年平均气温18度,无霜期280天以上,年降水量超1800mm,土地肥沃,森林以及水资源丰富。   “回龙”村由来,传说当时(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一路北下江南,途经该村一座寺院,只见古树参天,涧水长流,风景甚是秀丽,当即挥笔赐名为“自然寺”至此打道北上回宫故即取名“回龙”。   基础设施 全村公路均已水泥硬化,直通205国道,已开通回龙至沙子坑1.5千米的村级公路,村里可通汽车、货车。2011年末,村内共有邮政、信用社、移动、联通等营业点。移动电户数776户,全村有线电视用户数789户,入户率达100%。村内多处架设高音广播,分时段播放。   村内从桃坑山上引建自来水供饮系统,引入山泉水过滤,建成自来水厂,全村村民都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该村水利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南浦溪、漳四溪等全村有水利发电站两座(其中在建1座)装机容量5000千瓦,属市网直供区。   经济建设 全村拥有耕地面积10291亩,水田面积4072亩,林业面积20520亩。农作物以种植水稻、烟叶、白莲等为主;经济作物以种植西瓜、葡萄等为主;畜牧业出栏生猪、鸡、鸭、鹅等家禽逐年增加;初步形成了以竹、木、金属、制衣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宁武高速公路从村东至西横穿而过,2011年村财政收入31.5万元,人均纯收入6177元。   社会事业 全村现有私营企业10多家,文化教育事业也日趋进步,全村拥有教育基地(中学基地近80亩,中心小学基地近50亩)文化技术学校,医疗卫生设施也得到完善,乡卫生院座落在本村中心地段,建筑面积约10亩,建有垃圾池5个,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占全村的90%以上。村里设立文化活动中心多处,篮球场3座;截至2011年,回龙村共藏书近2万册。   风土人情 每逢正月十五,回龙村内会举行抬佛绕村活动,祈求何佑一年里风调雨顺、平安幸福。   名胜古迹 村内有叶氏宗祠(始建于清朝)、石林家塾(始建于清朝)等名胜,还有金沙寺、公王庵等寺庙。   

浒州村

  浒州村位于南浦溪畔,依山傍水而立,东邻漳墩镇,西眺高门村,南联回龙村,北界浦城县。2011年末,全村总面积46.1平方千米,共20个村民小组819户3181人,下辖5个自然村。浒州村四面环山,气候温和,物产富饶,属亚热带地区。境内大部分为山区丘陵,平均海拔500米,最高点猎头巅海拔897米,最低点后门山,海拔100米。境内属甘源溪水系,甘源溪源于马跑头山,自甘源溪流向小溪口,与南浦溪汇合,溪水清澈甘甜,浒州村的自来水就源于此溪水。   浒州村长期以来隶属回龙乡管辖, 1949年解放初期曾设浒州乡,属回龙区公所管辖,但不久即改为行政村;1958年公社化时,为生产大队;1984年始为回龙乡下属的行政村。   基础设施 村内公路均已水泥硬化,直通205国道,已开通浒州至梁墩2.5千米、浒州至南头12千米的村级公路。2011年末,村里有邮政、信用社、移动、联通代办点各1个。固定电话用户数468户,移动电话用户数687户,互联网用户数175户。全村有线电视用户数819户,入户率达100%。村部架设高音广播,分时段播放。投资11万元建成浒州村农贸市场,基础设施较完善。   经济建设 全村耕地面积12587亩,水田面积5746亩,人均1.8亩;农作物以种植水稻、烟叶、葡萄和蔬菜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3451万元,生产粮食211.6万公斤;种植蔬菜3586亩,产量5046公斤;种植烤烟600亩,产量96000公斤。畜牧业以猪、家禽为主,2011年饲养生猪539头,年末存栏502头,家禽饲养量4146只。浒州村有个体私营企业1家,为大米加工厂,每年大米销售量达2000万公斤。2011年,村财收入29.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488元。   社会事业 浒州村有小学1所,占地4587平方米,班级6个,教师11人,学生162人。适龄儿童均已入学,入学率达100%。村里设立卫生室,能积极为村民服务,能消除疾病、传染病等隐患。2011年末,村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2791人,参保率达98%。2011年耗资70多万元新建浒州村村部、老人活动中心、广播宣教室730平方米。2011年末,有村级图书室1间,藏书682册。   名胜古迹 浒州境内有凉墩鱼梁山遗址,始建于新石器时代;凉墩炉坪山窑址,始建于五代、宋时期。   

马岚村

  马岚村位于回龙乡北部、南浦溪边,东邻浦城县濠村乡,西临白洋、高门、半天肖三个村,南临澄埠村,北临浦城县。全村面积19.4平方千米,共有233户,人口842人,下设1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   据说原马岚是关马亭,南来北往的骑客在此休息,民清时属廿五都,民国时期为水吉县濠村乡马岚堡,1942年为回龙区马岚乡;1975年称回龙公社马岚大队;1984年为回龙乡马岚村。   基础设施 村内公路均已水泥硬化,直通205国道,已开通马岚至茶霄6千米的乡级公路,村里可通汽车、货车。2011年末村里有邮政、移动、有线电视代办点各1个,移动电话用户192户,互联网用户20户,全村有线电视用户233户,入户率达100%,村部架设2个高音广播,分时段播放。   村北山上建有自来水供饮系统,引入山泉过滤,全村村民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2011年全村用电量达25万千瓦时。   经济建设 全村耕地面积4388亩,其中水田面积1720亩,人均1.94亩。农作物以种水稻、烟叶为主,2011年农为总产值845万元,生产粮食840吨,人均1021千克;畜牧业以养猪、家禽为主,2011年养猪317头,年末存栏898头,家禽饲养量7369头,2011年村财总收入15.4万元,人均纯收入6196元。   社会事业 马岚小学由原来的完小改为初小,占地1088平方米,现专任教师1人,学生数22人;2011年村里基本上扫除了文盲,适龄儿童都已入学,入学率达100%;村里设立卫生所,能各极为村民服务,能消除疾病,传染病隐患。村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村里设立文化活动中心1处;截至2011年,马岚村有图书室1间,藏书682册。该村获得南平市级生态村的称号。   风土人情 每年三月二十三,村民余都会举行妈祖节活动,抬着妈祖审像绕村走一趟,祈求保佑来年平安幸福。   名胜古迹 天后宫,位于马岚村内,始建于清朝,每逢庙会都有四面八方的香客前来烧香拜佛。   


坪州村特产大全




坪州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