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南平 >> 建阳区

建阳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建阳区谷歌卫星地图)


建阳区简介

    朱熹故里建阳区位于武夷山南麓,另称潭城,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历史上,特别是宋代曾以“图书之府”和“理学名邦”闻名于世。东邻松溪、政和,南接建瓯、顺昌,西连邵武、光泽,北界武夷山、浦城,以“闽北粮仓”、“茶果基地”、“林海竹乡”著称于省。远在4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繁衍、生息。东汉建安十年(公元205年)置建平县。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更名为建阳县。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唐石里(今黄坑镇)产嘉禾一本15穗,诏改建阳为嘉禾县。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复名建阳县,历明、清及民国。民国时期,建阳为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曾设于县城。革命老区分布于9个乡镇77个行政村。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阳两度为地区行署所在地,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县级市)。下辖10个镇、3个乡、190个自治村、14个居委会及3个国营农场。总人口33.77万人,面积3383平方公里。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占人口1.5%的畲、满、回、苗、壮、蒙、侗等21个少数民族,约5600多人。
  建阳史称朱熹、蔡元定、刘火龠 、黄干、熊禾、游九言、叶味道等“七贤过化”之乡。与孔子齐名的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大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晚年定居考亭讲学,四方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研究理学,著书立说,与蔡元定等创建学术史上令人瞩目的“考亭学派”,考亭也因此喻为“南闽阙里”,建阳称为“理学之乡”。如今每年清明节前后,远在美日韩及港澳台等海外朱子后裔都会前来祭祀拜谒,他所创立的南宋理学迄今仍被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来等国推崇。宋代以来麻沙、书坊雕版印刷全国闻名,“建本”图书远销海内外,是宋代三大印刷中心之一,有“图书之府”美称。建阳市人杰地灵,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是建阳童游人。13世纪,宋慈就撰写出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此外,北宋诗人、画家僧惠崇,宰相陈升之,明代福建第一个状元丁显,刻书家余象斗、熊大木,医学家熊宗立,清代天文学家游艺等都是建阳人。建阳名胜古迹有革命遗址3处、古文化遗址132处、古建筑12处、古墓6处、古石刻3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
  气候地理
  建阳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冬短夏长,气候宜人,静风多,温差大,雨季集中。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282天,年平均降雨量1700——2400毫升,年平均日照1802小时,适宜动植物生殖繁衍,有“嘉禾之乡”美称。
  建阳丘陵山地面积30.58万公顷,占总面积90.4%;耕地面积3.1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2.87万公顷,草场面积2.26万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2.19万公顷,年理论载畜量3.04万标准黄牛单位。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土层深厚、肥沃。
  建阳素有“林海竹乡”美称,境内满目青山,层林叠翠,森林资源居全省第四位,为全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森林面积1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5.1%。林种类型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灌木林、混交林等,木材蓄积量1250万立方米,毛竹6312.99万根,各种林副产品如松脂、笋、香菇等十分丰富。
  建阳境内溪流纵横密布,以崇阳溪、南浦溪、麻阳溪为三大主要水系。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6.33万千瓦,可开发量9.84万千瓦(目前仅开发4.89万千瓦)。全市水域面积2.19万公顷,发展水面养殖前景广阔。
  矿产资源
  建阳市境内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石墨矿1100万吨,萤石矿317万吨,银铅锌矿35万吨,硫铁矿90万吨,蛇纹岩3102万吨,储量均居全省之首。书坊太阳山到莒口大金山矿脉是我省黄金的重点矿脉,还有砂金、钨、透辉石、花岗石、高岭土等,共有35种矿藏,潜在的经济价值超过57亿元。
  境内黄坑大竹岚一带19平方公里范围为国家重点保护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部分。区内原始森林里有众多珍稀树种、名贵药材、珍禽奇兽,被誉为“昆虫世界”、“蛇类王国”、“鸟的乐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此外还有鲤鱼山多宝塔、白塔山、庵山、武夷蛇园、朱熹墓、宋慈墓、西山摩崖石刻、书林门和积墨池、唐代龙窟、游酢祠堂、考亭书院遗址、书坊麻沙雕版印刷遗址和水吉将口古窑兔釉等一批自然和人文景观,是我市发展旅游文化生态产业的潜在优势。2002年我市还被国家环保署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交通建设
  建阳为闽北交通枢纽、通讯电讯以及电力辐射中心。南武旅游文明路、205国道、水杉线、横南铁路从市区横穿而过,离武夷山机场仅40余公里。福(杭)贵成、沪金南穗两条国家一级通讯干线经过该市。乡镇均实行通讯光缆化,设在童游的省网22万伏变电站与该市11万伏输变电联网使建阳成为闽北电力辐射中心。
  产业发展
  建阳市是一个农业县级市,农业比重大,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5%,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外调粮总量和人均售粮均列全省之冠。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后,粮经种植结构比调整为66、4:33、6,日趋合理。主要农业产业有粮食、笋竹营林、养殖、茶果、经作、食用菌等六大产业。主要特色产品有大米、木材、笋、竹、鸭蛋、茶果(尤以白茶、锥栗、建阳桔柚著称)、淮山、莲子(建阳通心白莲粒大、圆润、汁甜,曾在清代为贡莲)、竹荪、香菇等各种农副产品。2004年被国家林业部评为“中国锥栗之乡”。
  建阳工业积极采取企业改制、内引外联等措施,近年来取得较好成效,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连续三年产值增幅30—45%,规模工业产值达到16、1亿元。形成了以武夷味精、三爱药业、丽阳人造板厂、亚亨蓄电池、龙强机械等企业为主导的食品加工、药业、蓄电池、林产化工、机械制造等五大产业族群。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4万人 3387平方公里 350703 353000 0599 查看 建阳区谷歌卫星地图

建阳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潭城街道 - 123.41平方公里 南阳社区 中南社区 永安社区 桥南社区 西桥社区 兴建社区 黄花山社区 西市社区 宝山社区 北门社区 西门社区 回瑶村 城关村 桥南村 考亭村 严墩村 周墩村 黄墩村 查看 潭城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童游街道 约3.9万人 207.3平方公里 富林社区 静园社区 南林村 新村村 七姑村 徐墩村 水尾村 东泽村 新岭村 彭墩村 溪口村 水东村 赤岸村 童游村 查看 童游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将口镇 约1.9万人 195.2平方公里 将口村 芹口村 山尾村 西岸村 南台村 横塘村 松柏村 新建村 胡巷村 石维村 查看 将口镇谷歌卫星地图
徐市镇 约2万人 253平方公里 大田村 壕墩村 徐市村 北岸村 宸前村 圳头村 溪尾村 范墩村 南槎村 大阐村 盖溪村 黄坑村 唐科村 五峰村 条岭村 林墩村 查看 徐市镇谷歌卫星地图
莒口镇 约2.7万人 365.9平方公里 上布村 湖桥村 焦岚村 长埂村 东山村 后山村 莒口村 石庵村 河坝村 中布村 茶布村 策口村 社州村 东徐村 金山村 马伏村 查看 莒口镇谷歌卫星地图
麻沙镇 约3.8万人 469平方公里 麻沙社区 新溪村 麻沙村 水南村 梁墩村 竹洲村 留田村 吕屯村 华溪村 江坝村 扁溪村 江坊村 长坪村 新坪村 七宝村 毛店村 永兴村 杜潭村 溪头村 交溪村 墩头村 重历村 查看 麻沙镇谷歌卫星地图
黄坑镇 约1.28万人 377.86平方公里 坳头村 大坡村 长见村 桂林村 鹅峰村 新历村 苦竹坪村 三峡村 塘头村 新峰村 九峰村 查看 黄坑镇谷歌卫星地图
水吉镇 约3万人 278平方公里 水吉社区 叶中村 仁山村 营头村 青田村 吴中村 玉瑶村 池中村 郑墩村 渡船头村 七里岚村 后井村 南岭村 黄家店村 南山村 民主村 陈地村 仑尾村 辛溪坪村 大梨村 双溪村 黄西溪村 留中村 后巷村 市头村 和平村 建设村 安口村 良源村 查看 水吉镇谷歌卫星地图
漳墩镇 约2.7万人 290.8平方公里 杭头村 漳墩村 竹口村 龙安村 焦坑村 姜地村 赖屯村 前溪村 杭下村 外屯村 陈元村 北孟坑村 康屯村 苏源村 周历村 桔坑村 外源村 沙堤村 严川村 凤凰村 枫坑村 松元村 查看 漳墩镇谷歌卫星地图
小湖镇 - - 井后村 祝中村 鸿庇村 东鲁村 美溪村 尹宅村 塘楼村 大湖村 贵源村 小湖村 黄地村 马坑村 秦溪村 葛墩村 查看 小湖镇谷歌卫星地图
崇雒乡 - - 右巨村 后畲村 上洋村 上社村 横源村 崇雒村 查看 崇雒乡谷歌卫星地图
书坊乡 约1万人 217.8平方公里 贵溪村 花园岭村 钱塘村 饶坝村 水北村 书坊村 查看 书坊乡谷歌卫星地图
回龙乡 约1.4万人 204.4平方公里 西瓯浦村 半天霄村 白洋村 高门村 垅下村 白沙村 均中村 澄埠村 坪州村 回龙村 浒州村 马岚村 查看 回龙乡谷歌卫星地图

建阳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延平区

    邮编:353000 代码:350702 区号:0599 拼音:Yanping Qu   延平区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地理坐标为北纬26°51′-26°52′,东经117°50′- 118°40′。总面积2659.7平方千米。2003年末,户籍人口49.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15万人。城区等部分地区通行南平话(属北方官话方言岛),其他地区分别通行闽东、闽中、闽南、闽北和客家方言。   区人民0驻四鹤街道。全区辖6个街道、13个镇、2个乡:梅山街道、黄墩街道、紫云街道、四鹤街道、水南街道、水东街道、来舟镇、樟湖镇、夏道镇、西芹镇、峡阳镇、大横镇、王台镇、太平镇、南山镇、塔前镇、茫荡镇、洋后镇、炉下镇、巨口乡、赤门乡。   历史沿革      汉建安元年(196)析侯官县北乡置南平县,属会稽郡南部,晋太元四年(379)改延平县,属建安郡。南朝宋泰始间(465─471) 复名南平县。唐武德三年(620)改延平军,属建州,上元元年(674)延平军改为剑州。五代闽曾改延平镇、永平镇、龙津县、镡州;天德三年(945)复为延平军,旋改剑浦县,属剑州。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属南剑州,景炎元年(1276)右丞相文天祥于此设都督府。元至元十五年(1278)属南剑路,大德六年(1302)复称南平县,属延平府。明清属延平府,民国初属建安道。1949年5月4日解放,属南平专区。1956年析县城等地设南平市,1958年裁县入市。1971年后属建阳地区、南平地区。1995年撤南平地区设地级南平市,原南平市改为延平区。      2000年,延平区辖6个街道、13个镇、3个乡:梅山街道、黄墩街道、紫云街道、四鹤街道、水南街道、水东街道、来舟镇、樟湖镇、夏道镇、西芹镇、峡阳镇、大横镇、南山镇、洋后镇、塔前镇、王台镇、茂地镇、太平镇、炉下镇、巨口乡、大洋乡、赤门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488818人,其中: 梅山街道 24038 黄墩街道 34932 紫云街道 48192 四鹤街道 53708 水南街道 42420 水东街道 29207 来舟镇 9555 樟湖镇 19897 夏道镇 26749 西芹镇 32414 峡阳镇 21981 南山镇 23927 大横镇 17013 王台镇 19235 太平镇 16379 塔前镇 19555 茂地镇 5033 洋后镇 9466 炉下镇 11465 巨口乡 9505 大洋乡 5504人、赤门乡 8643人   2002年9月,福建省人民0(闽政文[2002]262号)撤销茂地镇、大洋乡,设立茫荡镇。2002年底,延平区辖6街道13镇2乡:梅山街道办事处、黄墩街道办事处、紫云街道办事处、四鹤街道办事处、水南街道办事处、水东街道办事处、来舟镇、樟湖镇、夏道镇、西芹镇、峡阳镇、大横镇、南山镇、洋后镇、塔前镇、王台镇、茫荡镇、太平镇、炉下镇、巨口乡、赤门乡。      2003年,黄墩街道办事处析出安丰村,划归茫荡镇管辖,同时,将茫荡镇0驻地由茂地村迁移到安丰村。   2003年,延平区辖6个街道、13个镇、2个乡:梅山街道、黄墩街道、紫云街道、四鹤街道、水南街道、水东街道、来舟镇、樟湖镇、夏道镇、西芹镇、峡阳镇、大横镇、南山镇、洋后镇、塔前镇、王台镇、茫荡镇、太平镇、炉下镇、巨口乡、赤门乡。    乡镇简介    梅山街道  代码350702001   辖8个社区:~001_中山社区、~002_中和社区、~003_东山社区、~004_文宣社区、~005_自强社区、~006_金山塔社区、~007_超骧社区、~008_解放社区。   黄墩街道  代码350702002   辖8个社区、1个村委会:~001_东教社区、~003_星光社区、~004_五里亭社区、~006_大丰社区、~007_大沟社区、~008_马林社区、~009_大作社区、~010_常坑口社区、~201_黄墩村。   紫云街道  代码350702003   辖13个社区:~001_中华社区、~002_黄金山社区、~003_华光社区、~004_鼓楼社区、~005_胜利社区、~006_前进社区、~007_三元社区、~008_流芳社区、~009_三官堂社区、~010_文体社区、~011_剑津社区、~012_裕达社区、~013_恒达社区。   350702004四鹤街道  代码   辖14个社区、1个村委会:~001_延福社区、~002_紫芝社区、~003_马坑社区、~004_进贤社区、~005_昼锦社区、~006_杨西社区、~007_新建社区、~008_沙溪口社区、~009_官沙田社区、~010_长沙社区、~011_西溪社区、~012_杨东社区、~013_西门桥社区、~014_杨中社区、~201_上洋村。   水南街道  代码350702005   辖10个社区、7个村委会:~001_铁路社区、~002_横排社区、~003_后厂社区、~005_后谷社区、~006_篁路口社区、~007_茅坪社区、~008_合坑社区、~009_院口社区、~010_合作社区、~004_九峰社区、~201_东坑村、~202_八仙村、~203_后谷村、~204_岭炳洋村、~205_上地村、~206_玉地村、~207_罗源村。   水东街道  代码350702006   辖8个社区、2个村委会:~001_金鸡山社区、~003_东溪社区、~004_南铝社区、~005_玉屏山社、~006_黄丛岭社区、~007_兴达社区、~008_塔下社区、~009_大洲社区、~201_塔下村、~202_红星村。   来舟镇  代码350702100   辖3个社区、7个村委会:~001_新建社区、~002_建设社区、~003_铁路社区、~201_王富村、~202_东山村、~203_蛟湖村、~204_游地村、~205_宋坍村、~206_城门村、~207_傍溪村。   樟湖镇  代码350702101   辖1个社区、14个村委会:~001_樟湖社区、~201_龙池村、~202_坂头村、~203_麟经村、~204_上坂村、~205_中和村、~206_中坂村、~207_下坂村、~208_溪口村、~209_新岭村、~210_武步村、~211_香山村、~212_剧头村、~213_西塘村、~214_高洲村。   夏道镇  代码350702102   辖2个社区、19个村委会:~001_夏道社区、~002_龙景社区、~201_夏道村、~202_桥头村、~203_小鸠村、~204_洋坑村、~205_徐洋村、~206_文田村、~207_吴丹村、~208_洋头村、~209_罗坑村、~210_鸠上村、~211_田头村、~212_溪头村、~213_小坪村、~214_篁路村、~215_安济村、~216_大洲村、~217_汀源村、~218_山后村、~219_水井窠村。   西芹镇  代码350702103   辖1个社区、20个村委会:~001_西芹社区、~201_西芹村、~202_兴华村、~203_洪溪村、~204_长建村、~205_坑布村、~206_西岩村、~207_田墩村、~208_吉洋村、~209_南洲村、~210_留墩村、~211_泗坑村、~212_乾兜村、~213_珠地村、~214_浆甲村、~215_坑底村、~216_中坪村、~217_跃村村、~218_塘下村、~219_高坪村、~220_峰坪村。   峡阳镇  代码350702104   辖1个社区、21个村委会:~001_中兴社区、~201_鳌洲村、~202_前进村、~203_将军村、~204_德胜村、~205_新兴村、~206_进步村、~207_中兴村、~208_梅照村、~209_洋安村、~210_小梅村、~211_杜溪村、~212_陈坍村、~213_洛源村、~214_葛大村、~215_翁坑村、~216_江汜村、~217_麦源村、~218_浪石村、~219_大埂村、~220_安窠村、~221_蔡源村。   南山镇  代码350702105   辖25个村委会:~201_华兴街村、~202_明前街村、~203_长春街村、~204_中山街村、~205_坑仔源村、~206_大坝村、~207_凤池村、~208_后埔村、~209_吉溪村、~210_村尾村、~211_际丰村、~212_东门村、~213_坑桥村、~214_前坑村、~215_龙湾村、~216_店口村、~217_江边村、~218_芹山村、~219_后溪村、~220_前村村、~221_明洋村、~222_岩溪村、~223_折竹村、~224_江布村、~225_桐坑村。   大横镇  代码350702106   辖17个村委会:~201_大横村、~202_山源村、~203_高桐村、~204_上楼村、~205_埂埕村、~206_陈墩村、~207_常坑村、~208_群仙村、~209_葫芦丘村、~210_大笏村、~211_延安村、~212_大仁洲村、~213_湖尾村、~214_溪洋村、~215_更古村、~216_茶坑村、~217_博爱村。   王台镇  代码350702107   辖19个村委会:~201_王台村、~202_吴坍村、~203_姜口村、~204_井窠村、~205_溪后村、~206_新坑村、~207_元圩村、~208_山尾村、~209_下洋坑村、~210_罗坍村、~211_蕉坑村、~212_高埠村、~213_九坍村、~214_埂头村、~215_埂尾村、~216_上溪口村、~217_玢坍村、~218_后洋源村、~219_际洲村。   太平镇  代码350702108   辖1个社区、14个村委会:~001_太平社区、~201_刘家村、~202_南溪村、~203_九潭村、~204_九风村、~205_际洋村、~206_葫芦山村、~207_岳溪村、~208_杨厝村、~209_曾厝村、~210_西山村、~211_杉岭村、~212_太平村、~213_儒罗村、~214_西后村。   塔前镇  代码350702109   辖14个村委会:~9201_塔前村、~202_际上村、~203_棚下村、~204_沙舟坑村、~205_陇岭村、~206_大坪村、~207_石城村、~208_赤坑村、~209_西洋村、~210_虎山村、~211_菖上村、~212_坑柄村、~213_石伏村、~214_大坑村。   茫荡镇  代码350702110   镇0驻安丰村,辖19个村委会:~201_安丰村、~202_北山村、~203_宝珠村、~204_谢地村、~205_小楠坪村、~206_仲溪村、~207_照口村、~208_依朝村、~209_汶江村、~210_筠竹村、~211_茂地村、~212_大洋村、~213_聪坑村、~214_三楼村、~215_上际村、~216_岩头村、~217_百际村、~218_盖头村、~219_际头村。   洋后镇  代码350702111   辖9个村委会:~201_洋后村、~202_南新村、~203_大演村、~204_中洋村、~205_坑门村、~206_王乾村、~207_后坪村、~208_大禄村、~209_良坑村。   炉下镇  代码350702112   辖10个村委会:~201_炉下村、~202_龙村村、~203_蛇村村、~204_田头村、~205_官庄村、~206_洋洧村、~207_下岚村、~208_瓦口村、~209_斜溪村、~210_下井村。   巨口乡  代码350702200   辖11个村委会:~201_巨口村、~202_慕坑村、~203_谷园村、~204_岭根村、~205_九龙村、~206_横坑村、~207_上埔村、~208_田溪村、~209_半岭村、~210_员墩洲村、~211_村头村。   赤门乡  代码350702202   辖8个村委会:~201_赤门村、~202_东墙村、~203_仁岩村、~204_三墩村、~205_前坪村、~206_苦竹洋村、~207_西马村、~208_尤山村。   

建阳区

    朱熹故里建阳区位于武夷山南麓,另称潭城,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历史上,特别是宋代曾以“图书之府”和“理学名邦”闻名于世。东邻松溪、政和,南接建瓯、顺昌,西连邵武、光泽,北界武夷山、浦城,以“闽北粮仓”、“茶果基地”、“林海竹乡”著称于省。远在4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繁衍、生息。东汉建安十年(公元205年)置建平县。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更名为建阳县。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唐石里(今黄坑镇)产嘉禾一本15穗,诏改建阳为嘉禾县。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复名建阳县,历明、清及民国。民国时期,建阳为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曾设于县城。革命老区分布于9个乡镇77个行政村。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阳两度为地区行署所在地,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县级市)。下辖10个镇、3个乡、190个自治村、14个居委会及3个国营农场。总人口33.77万人,面积3383平方公里。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占人口1.5%的畲、满、回、苗、壮、蒙、侗等21个少数民族,约5600多人。   建阳史称朱熹、蔡元定、刘火龠 、黄干、熊禾、游九言、叶味道等“七贤过化”之乡。与孔子齐名的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大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晚年定居考亭讲学,四方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研究理学,著书立说,与蔡元定等创建学术史上令人瞩目的“考亭学派”,考亭也因此喻为“南闽阙里”,建阳称为“理学之乡”。如今每年清明节前后,远在美日韩及港澳台等海外朱子后裔都会前来祭祀拜谒,他所创立的南宋理学迄今仍被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来等国推崇。宋代以来麻沙、书坊雕版印刷全国闻名,“建本”图书远销海内外,是宋代三大印刷中心之一,有“图书之府”美称。建阳市人杰地灵,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是建阳童游人。13世纪,宋慈就撰写出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此外,北宋诗人、画家僧惠崇,宰相陈升之,明代福建第一个状元丁显,刻书家余象斗、熊大木,医学家熊宗立,清代天文学家游艺等都是建阳人。建阳名胜古迹有革命遗址3处、古文化遗址132处、古建筑12处、古墓6处、古石刻3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   气候地理   建阳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冬短夏长,气候宜人,静风多,温差大,雨季集中。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282天,年平均降雨量1700——2400毫升,年平均日照1802小时,适宜动植物生殖繁衍,有“嘉禾之乡”美称。   建阳丘陵山地面积30.58万公顷,占总面积90.4%;耕地面积3.1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2.87万公顷,草场面积2.26万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2.19万公顷,年理论载畜量3.04万标准黄牛单位。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土层深厚、肥沃。   建阳素有“林海竹乡”美称,境内满目青山,层林叠翠,森林资源居全省第四位,为全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森林面积1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5.1%。林种类型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灌木林、混交林等,木材蓄积量1250万立方米,毛竹6312.99万根,各种林副产品如松脂、笋、香菇等十分丰富。   建阳境内溪流纵横密布,以崇阳溪、南浦溪、麻阳溪为三大主要水系。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6.33万千瓦,可开发量9.84万千瓦(目前仅开发4.89万千瓦)。全市水域面积2.19万公顷,发展水面养殖前景广阔。   矿产资源   建阳市境内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石墨矿1100万吨,萤石矿317万吨,银铅锌矿35万吨,硫铁矿90万吨,蛇纹岩3102万吨,储量均居全省之首。书坊太阳山到莒口大金山矿脉是我省黄金的重点矿脉,还有砂金、钨、透辉石、花岗石、高岭土等,共有35种矿藏,潜在的经济价值超过57亿元。   境内黄坑大竹岚一带19平方公里范围为国家重点保护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部分。区内原始森林里有众多珍稀树种、名贵药材、珍禽奇兽,被誉为“昆虫世界”、“蛇类王国”、“鸟的乐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此外还有鲤鱼山多宝塔、白塔山、庵山、武夷蛇园、朱熹墓、宋慈墓、西山摩崖石刻、书林门和积墨池、唐代龙窟、游酢祠堂、考亭书院遗址、书坊麻沙雕版印刷遗址和水吉将口古窑兔釉等一批自然和人文景观,是我市发展旅游文化生态产业的潜在优势。2002年我市还被国家环保署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交通建设   建阳为闽北交通枢纽、通讯电讯以及电力辐射中心。南武旅游文明路、205国道、水杉线、横南铁路从市区横穿而过,离武夷山机场仅40余公里。福(杭)贵成、沪金南穗两条国家一级通讯干线经过该市。乡镇均实行通讯光缆化,设在童游的省网22万伏变电站与该市11万伏输变电联网使建阳成为闽北电力辐射中心。   产业发展   建阳市是一个农业县级市,农业比重大,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5%,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外调粮总量和人均售粮均列全省之冠。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后,粮经种植结构比调整为66、4:33、6,日趋合理。主要农业产业有粮食、笋竹营林、养殖、茶果、经作、食用菌等六大产业。主要特色产品有大米、木材、笋、竹、鸭蛋、茶果(尤以白茶、锥栗、建阳桔柚著称)、淮山、莲子(建阳通心白莲粒大、圆润、汁甜,曾在清代为贡莲)、竹荪、香菇等各种农副产品。2004年被国家林业部评为“中国锥栗之乡”。   建阳工业积极采取企业改制、内引外联等措施,近年来取得较好成效,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连续三年产值增幅30—45%,规模工业产值达到16、1亿元。形成了以武夷味精、三爱药业、丽阳人造板厂、亚亨蓄电池、龙强机械等企业为主导的食品加工、药业、蓄电池、林产化工、机械制造等五大产业族群。  

顺昌县

  邮编:353200 代码:350721 区号:0599 拼音:Shunchang Xian   顺昌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北纬26°38′-27°121′,东经117°29′-118°14′。总面积1992.0平方千米。2003年末,户籍人口24.1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12万人。通行闽赣方言将乐话。   县人民政府驻双溪街道。全县辖1个街道、7个镇、4个乡:双溪街道、建西镇、洋口镇、元坑镇、埔上镇、大历镇、大干镇、仁寿镇、洋墩乡、郑坊乡、岚下乡、高阳乡。   历史沿革      唐贞观三年(629)析将乐县地置将水场,垂拱三年(687)分南乡将水口为蠲科镇,景福二年(893)改将水镇,寻改永顺场。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升为顺昌县,历属长乐府、剑州、南剑州、延平路、延平府、建安道。1949年5月23日解放,历属南平专区、南平地区、建阳地区、南平地区、南平市。      2000年,顺昌县辖9个镇、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31599人,其中: 双溪镇 34490 建西镇 6045 洋口镇 17732 元坑镇 15792 水南镇 22069 埔上镇 22688 大历镇 9078 大干镇 16965 仁寿镇 15376 洋墩乡 10656 郑坊乡 9379 际会乡 10562 岚下乡 21886人、高阳乡 18881人   2003年,顺昌县辖9个镇、5个乡:双溪镇、建西镇、洋口镇、水南镇、埔上镇、元坑镇、大历镇、大干镇、仁寿镇、洋墩乡、郑坊乡、际会乡、岚下乡、高阳乡。      2005年12月2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顺昌县双溪镇与水南镇建制设立双溪街道办事处和撤销际会乡建制并入建西镇的批复》(闽政文[2005]588号):(1)同意撤销顺昌县双溪镇、水南镇建制,设立双溪街道办事处。双溪街道办事处辖东门、中解、建光、和勤、北门、城南、金溪、棋盘等8个居委会和水南、城东、城西、余坊、井垄、下沙、吉舟、新屯、文新、陈布、余墩、溪兰等12个村委会。双溪街道办事处驻城南路278号。(2)同意撤销顺昌县际会乡建制,并入建西镇。建西镇辖中心街居委会和路兹、安下、际会、慈太、际滨、科头、谢屯、南山、元峰等9个村委会。建西镇政府驻建西镇中心街26号。      地图         乡镇简介      双溪街道  办事处驻城南路278号   2006年撤销双溪镇、水南镇,设立双溪街道。办事处驻城南路278号,辖东门、中解、建光、和勤、北门、城南、金溪、棋盘等8个居委会和水南、城东、城西、余坊、井垄、下沙、吉舟、新屯、文新、陈布、余墩、溪兰等12个村委会。   附:原 双溪镇  代码350721100。辖5个居委会、4个村委会:~209_双桥村委会、~001_和勤居委会、~002_中解居委会、~003_建光居委会、~004_东门居委会、~005_北门居委会、~201_城东村、~202_城西村、~203_余坊村   附:原 水南镇  代码350721104。辖3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001_城南居委会、~002_棋盘居委会、~003_金西居委会、~201_水南村、~202_陈布村、~203_余墩村、~204_溪兰村、~205_井垄村、~206_下沙村、~207_吉舟村、~208_新屯村、~209_文新村。   建西镇     2006年撤销际会乡,并入建西镇。镇政府驻中心街26号,辖中心街居委会和路兹、安下、际会、慈太、际滨、科头、谢屯、南山、元峰等9个村委会。   附:原 建西镇  代码350721101。辖1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001_中心街居委会、~201_安下村、~202_路兹村   附:原 际会乡  代码350721202。辖7个村委会:~201_际会村、~202_慈太村、~203_际滨村、~204_科头村、~205_南山村、~206_元峰村、~207_谢屯村。   洋口镇  代码350721102   辖1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001_街道居委会、~2201_道吴村、~202_解建村、~203_永福村、~204_光明村、~205_建民村、~206_麻溪村、~207_沙墩村、~208_将军村、~209_白沙村、~2210_潘坊村、~211_上凤村、~212_石溪村、~213_田坪村、~214_谢坊村。   元坑镇  代码350721103   辖1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001_文昌居委会、~201_福丰村、~202_秀水村、~203_东郊村、~204_九村村、~205_际下村、~206_搓溪村、~207_曲村村、~208_光地村、~209_赖源村、~210_蛟溪村、~211_谟武村、~212_洋坊村、~213_宝庄村。   埔上镇  代码350721105   辖12个村委会:~201_墩头村、~202_关墩村、~203_大布村、~204_土丰村、~205_河墩村、~206_上元村、~207_谢坑村、~208_连坑村、~209_埔上村、~210_口前村、~211_张墩村、~212_坊上村。   大历镇  代码350721106   辖1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001_大历居委会、~201_大历村、~202_下店村、~203_秀吴村、~204_立墩村、~205_龙头村、~206_下坑村、~207_田后村、~208_前洋村。   大干镇  代码350721107   辖1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001_宝山居委会、~201_大干村、~202_白石村、~203_仙潭村、~204_富文村、~205_连坊村、~206_良坊村、~207_余富村、~208_干山村、~209_武坊村、~210_土垄村、~211_来布村、~212_慈悲村、~213_甲头村。   仁寿镇  代码350721108   辖8个村委会:~201_仁寿村、~202_桂溪村、~203_桥下村、~204_上白村、~205_富石村、~206_余塘村、~207_塘后村、~208_江墩村。   洋墩乡  代码350721200   辖10个村委会:~201_洋墩村、~202_路马头村、~203_蔡坑村、~204_秀溪村、~205_田溪村、~206_郭元村、~207_洋坑村、~208_均仓村、~209_江村村、~210_连墩村。   郑坊乡  代码350721201   辖7个村委会:~201_郑坊村、~202_兴元村、~203_俸窠村、~204_罗坊村、~205_峰岭村、~206_上坊村、~207_榜山村。   岚下乡  代码350721203   辖10个村委会:~201_东坑村、~202_黄墩村、~203_郭城村、~204_夏墩村、~205_岚下村、~206_钱墩村、~207_百益村、~208_桃源村、~209_新源村、~210_路墩村。   高阳乡  代码350721204   辖13个村委会:~201_高阳村、~202_安浆村、~203_大外村、~204_花桥村、~205_紫竹村、~206_李坝村、~207_小筒村、~208_上村村、~209_南亨村、~210_大分村、~211_大富村、~212_振科村、~213_朱台村。   

浦城县

   邮编:353400 代码:350722 区号:0599 拼音:Pucheng Xian   浦城县位于福建省最北端、闽浙赣三省交界处,北纬27°32′-28°19′,东经118°11′-118°50′。总面积3374.7平方千米。2003年末,户籍人口40.6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16万人。除通行石陂镇通行闽北方言浦城话,其余通行吴方言。   县人民政府驻南浦街道。全县辖2个街道、9个镇、8个乡:南浦街道、河滨街道、富岭镇、石陂镇、临江镇、仙阳镇、水北街镇、永兴镇、忠信镇、莲塘镇、九牧镇、万安乡、古楼乡、山下乡、枫溪乡、濠村乡、管厝乡、盘亭乡、官路乡。   历史沿革      汉闽越王余善临柘溪(今南浦溪)之滨筑城曰浦城,建安元年(196)置汉兴县,属会稽郡。三国吴永安三年(260)改吴兴县,属建安郡。隋并入建安县。唐武德四年(621)复置,改名唐兴县;武后天授二年(691)改武宁县;神龙元年(705)复名唐兴县;天宝元年(742)定名浦城。历属永安军、建宁军、建宁路、建宁府、建安道。1932年9月方志敏率红十军攻克浦城,建立县苏维埃政府。1949年5月13日解放,历属建瓯专区、建阳专区、南平专区、建阳地区、南平地区、南平市。      2000年,浦城县辖10个镇、8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21272人,其中: 南浦镇 54929 富岭镇 24772 石跋镇 26628 临江镇 14634 仙阳镇 26668 水北街镇 16613 永兴镇 17281 忠信镇 21178 莲塘镇 25475 九牧镇 10176 万安乡 9928 古楼乡 9653 山下乡 8249 枫溪乡 5075 濠村乡 6597 管厝乡 13656 盘亭乡 11261 官路乡 8896人、水南虚拟乡 9603人   2003年,浦城县辖10个镇、8个乡:南浦镇、富岭镇、石陂镇、临江镇、仙阳镇、水北街镇、永兴镇、忠信镇、莲塘镇、九牧镇、万安乡、古楼乡、山下乡、枫溪乡、濠村乡、管厝乡、盘亭乡、官路乡。      2005年10月1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浦城县南浦镇和“水南乡”建制及析出莲塘镇部分区域整合设立南浦、河滨街道办事处的批复》(闽政文[2005]476号):(1)同意撤销浦城县南浦镇、“水南乡”建制,析出莲塘镇部分区域,整合设立南浦、河滨街道办事处。(2)南浦街道办事处辖仙楼、光明、幸福、梦笔、兴业5个社区居委会和解放、跃进、民主、和平、里塘5个村委会。南浦街道办事处驻千里马路。(3)河滨街道办事处辖爱民、胜利、建设、水南、莲花5个社区居委会和北山排、宝山、李梅3个村委会。河滨街道办事处驻水南路96号。      地图         乡镇简介      南浦街道   2005年设立。辖仙楼、光明、幸福、梦笔、兴业5个社区居委会和解放、跃进、民主、和平、里塘5个村委会。办事处驻千里马路。   河滨街道   2005年设立。辖爱民、胜利、建设、水南、莲花5个社区居委会和北山排、宝山、李梅3个村委会。办事处驻水南路96号。   富岭镇  代码350722101   辖28个村委会:~01_上桥村、~202_圳边村、~203_前洋村、~204_高坊村、~205_双同村、~206_大水口村、~207_山路村、~208_里源村、~209_长滩村、~210_富官村、~211_靖坑村、~12_莲塘坂村、~213_双坑村、~214_员盘村、~215_店亭村、~216_余塘村、~217_双田村、~218_富岭村、~219_东元村、~220_小密村、~221_瑞安村、~222_殿下村、~223_大庄村、~224_合际村、~225_马家庄村、~226_岩下村、~227_浮流村、~228_泽潭村。   石陂镇  代码350722102   辖23个村委会:~201_石陂村、~202_申明村、~203_黄墩村、~204_段尾村、~205_龙根村、~2206_赤岭村、~207_布墩村、~208_后塘村、~209_徐墩村、~210_北林村、~211_碓下村、~212_案山下村、~213_梅坑村、~214_旧馆村、~215_歧山前村、~216_葛墩村、~217_南岸村、~218_小串村、~219_渡头村、~220_梨岭村、~221_象口村、~222_佘墩村、~223_村溪村。   临江镇  代码350722103   辖16个村委会:~201_水东村、~202_水西村、~203_新街村、~204_石壁村、~205_上际村、~206_七墩村、~207_山后村、~208_余元村、~209_寨下村、~210_井栏村、~211_源尾村、~212_铁炉村、~213_锦城村、~214_樟山村、~215_高坑村、~216_瓦铺村。   仙阳镇  代码350722104   辖23个村委会:~201_仙阳村、~202_仙南村、~203_管九村、~204_下洋村、~205_坑沿村、~206_太平村、~207_樟溪村、~208_殿基村、~209_三源村、~210_巽源村、~211_练村村、~212_渔梁村、~213_小碧村、~214_早田村、~215_巽岭村、~216_阳墩村、~217_甫下村、~218_柏山村、~219_百丈村、~220_永建村、~221_高洋村、~222_上洋村、~223_山际村。   水北街镇  代码350722105   辖24个村委会:~201_双墩村、~202_黄碧村、~203_上坊村、~204_中坊村、~205_下坊村、~206_裴墩村、~207_陈源村、~208_茅洲村、~209_新桥村、~210_罗源村、~211_洙溪村、~212_岩鼻村、~213_东路村、~214_际岭村、~215_水北村、~216_蓬尾村、~217_上山桥村、~218_翁村村、~219_桥亭村、~220_石埠村、~221_水尾村、~222_曹村村、~223_朱墩村、~224_浮桥村。   永兴镇  代码350722106   辖20个村委会:~201_前墩村、~202_岩岭村、~203_银场村、~204_虹垂村、~205_冠山村、~206_大元村、~207_永平村、~208_炉铺村、~209_永兴村、~210_庵后村、~211_下墩村、~212_竹山村、~213_连源村、~214_珠山村、~215_沿州村、~216_龙下村、~217_后洋村、~218_廉溪村、~219_凹头村、~220_肖家村。   忠信镇  代码350722107   辖23个村委会:~201_忠信村、~202_桃园村、~203_外洋村、~204_上同村、~205_排栅村、~206_金樟村、~207_村桥村、~208_源里村、~209_虎头山村、~210_溪源村、~211_渔沧村、~212_海溪村、~213_际洋村、~214_金凤村、~215_寺前村、~216_半源村、~217_游村村、~218_下庄村、~219_雁塘村、~220_高溪村、~221_寨门村、~222_坑尾村、~223_毛洋村。   莲塘镇  代码350722108   原辖22个村委会:~201_莲塘村、~202_吕处坞村、~203_山桥村、~204_马西村、~205_横源村、~206_洪山村、~207_溪洲村、~208_官桥村、~209_桐源村、~210_西岩村、~211_余乐村、~212_东山村、~213_前源村、~214_罗墩村、~215_吴东村、~216_九秋村、~217_悦乐村、~218_下沙村、~219_东源村、~220_颜处村、~221_西段村、~222_东门村。2005年析出莲塘镇部分区域划归城区。   九牧镇  代码350722109   辖11个村委会:~201_九牧村、~202_蒋坑村、~203_渭潭村、~204_中垄村、~205_中墩村、~206_吴墩村、~207_杉坊村、~208_富源村、~209_黄毕村、~210_洋墩村、~211_黎处村。   万安乡  代码350722200   辖10个村委会:~201_富湖村、~202_竹源村、~203_大游村、~204_吴山村、~205_村头村、~206_后洋村、~207_万安村、~208_连墩村、~209_浦潭村、~210_王元村。   古楼乡  代码350722201   辖12个村委会:~201_前排村、~202_上云村、~203_叶山村、~204_石村村、~205_中潭村、~206_古楼村、~207_里山村、~208_坑口村、~209_大路村、~210_大洋村、~211_洋溪村、~212_岗里村。   山下乡  代码350722202   辖9个村委会:~201_山下村、~202_小溪村、~203_王柏村、~204_源头村、~205_水门村、~206_铁场村、~207_铁坑村、~208_凹后村、~209_青山村。   枫溪乡  代码350722203   辖7个村委会:~201_枫溪村、~202_黄坛村、~203_福禄村、~204_杜畲村、~205_岱后村、~206_池家村、~207_胡推村。   濠村乡  代码350722204   辖7个村委会:~201_濠村村、~202_仑下村、~203_溪口村、~204_毛乾村、~205_樟源村、~206_北坑村、~207_后濠村。   管厝乡  代码350722205   辖19个村委会:~201_高源村、~202_口窑村、~203_官田村、~204_溪南村、~205_水坪村、~206_流源村、~207_岩步村、~208_里林村、~209_上村村、~210_管厝村、~211_登俊村、~212_党溪村、~213_河源村、~214_叶坞村、~215_榆双村、~216_庆元村、~217_流村村、~218_楮林村、~219_珠墩村。   盘亭乡  代码350722206   辖14个村委会:~201_盘江村、~202_下洋坑村、~203_北山村、~204_南山村、~205_柳墩村、~206_庙湾村、~207_深坑村、~208_棠岭村、~209_肖军村、~210_均溪村、~211_刘田村、~212_秀里村、~213_上黄处村、~214_东峰村。   官路乡  代码350722207   辖10个村委会:~201_官路村、~202_河村村、~203_李处村、~204_花园村、~205_高门村、~206_东坑村、~207_王村村、~208_毛处村、~209_东洋村、~210_姚宅村。   附:原 南浦镇  代码350722100。辖5个居委会、5个村委会:~001_爱民居委会、~002_光明居委会、~003_胜利居委会、~004_幸福居委会、~005_建设居委会、~201_解放村、~202_跃进村、~203_民主村、~204_和平村、~205_里塘村。   附:原 ★水南乡  代码350722350。辖5个村委会:~201_水南村、~202_下水南村、~203_北山排村、~204_宝山村、~205_李梅村。   

光泽县

   邮编:354100 代码:350723 区号:0599 拼音:Guangze Xian   光泽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北纬27°18′-27°59,东经117°00′- 117°40′。总面积2232.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5.54万人(2003年末),其中非农业人口3.55万人。通行闽赣方言邵武话。   县人民政府驻杭川镇。全县辖3个镇、5个乡:杭川镇、寨里镇、止马镇、鸾凤乡、崇仁乡、李坊乡、华桥乡、司前乡。   历史沿革      唐武德七年(624)析建州邵武县地设洋宁镇,辖光泽、鸾凤2乡。五代市唐时改名财演镇。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升镇为县名光泽。历属邵武军、邵武路、邵武府、建安道。1933年建立县苏维埃政府,1934年至1947年曾划属江西省。1949年6月人民解放军经此南下,1950年2月12日正式解放,历属建瓯专区、建阳专区、南平专区、建阳地区、南平地区、南平市。      2000年,光泽县辖3个镇、5个乡:杭川镇、止马镇、寨里镇、鸾凤乡、崇仁乡、李坊乡、华桥乡、司前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42114人,其中:杭川镇 37986人、寨里镇 19013人、止马镇 13133人、鸾凤乡 17671人、崇仁乡 10259人、华桥乡 10001人、华桥乡 16910人、司前乡 17241人   2003年,光泽县辖3个镇、5个乡:杭川镇、止马镇、寨里镇、鸾凤乡、崇仁乡、李坊乡、华桥乡、司前乡。2003年末,户籍人口15.5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5万人。      地图         乡镇简介      杭川镇  代码350723100   辖5个居委会:~001_镇岭居委会、~002_坪山居委会、~003_杭东居委会、~004_杭西居委会、~005_杭中居委会。   寨里镇  代码350723101   辖16个村委会:~201_茶富村、~202_太银村、~203_小寺洲村、~204_桃林村、~205_大青村、~206_桥亭村、~207_桥湾村、~208_江源村、~209_山房村、~210_西溪村、~211_官桥村、~212_梅溪村、~213_儒洲村、~214_山头村、~215_大洲村、~216_百石村。   止马镇  代码350723102   辖10个村委会:~201_白门楼村、~202_止马村、~203_双坑村、~204_水口村、~205_仁厚村、~206_虎塘村、~207_排下村、~208_亲睦村、~209_杉关村、~210_岛石村。   鸾凤乡  代码350723200   辖15个村委会:~201_坪山村、~202_武林村、~203_饶坪村、~204_油溪村、~205_上屯村、~206_君山村、~207_崇瑞村、~208_中坊村、~209_十里铺村、~210_高源村、~211_双门村、~212_黄溪村、~213_大羊村、~214_大陂村、~215_文昌村。   崇仁乡  代码350723201   辖8个村委会:~201_崇仁村、~202_共青村、~203_洋塘村、~204_汉溪村、~205_儒堂村、~206_金陵村、~207_砂坪村、~208_大洋坪村。   李坊乡  代码350723202   辖10个村委会:~201_李坊村、~202_增家排村、~203_扬里村、~204_百岭村、~205_上观村、~206_贯庄村、~207_长源村、~208_后杉村、~209_管蜜村、~210_石城村。   华桥乡  代码350723203   辖12个村委会:~201_华桥村、~202_官屯村、~203_吴屯村、~204_邓家边村、~205_大禾山村、~206_何舟坪村、~207_园岱村、~208_铁关村、~209_增坊村、~210_古林村、~211_牛田村、~212_石壁窟村。   司前乡  代码350723204   辖14个村委会:~201_司前村、~202_碗厂村、~203_云际村、~204_庭燎村、~205_黄坊村、~206_台山村、~207_墩上村、~208_东山村、~209_新甸村、~210_举安村、~211_长庭村、~212_岱坪村、~213_西口村、~214_清溪村。   

松溪县

  邮编:353500 代码:350724 区号:0599 拼音:Songxi Xian   松溪县位于福建省北部,北纬27°24′-27°51,东经118°33′-118°55′。总面积1040.2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5.88万人(2003年末),其中非农业人口2.77万人。通行闽北方言建瓯话。   县人民政府驻松源镇。全县辖3个镇、6个乡:松源镇、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茶平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   历史沿革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东平县,宋开宝八年(975)改名松溪县。历属永安军、建州、建宁路、建宁府、建安道。1949年5月14日解放,历属建瓯专区、建阳专区、南平专区、福安专区、南平地区、建阳地区、南平地区、南平市。1960年2月至1962年8月、1970年7月至1975年3月两度与政和县合并为松政县。      2000年,松溪县辖3个镇、6个乡:松源镇、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茶平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42453人,其中: 松源镇 33201 郑墩镇 16891 渭田镇 22038 河东乡 13512 茶平乡 13109 旧县乡 13450 溪东乡 11136 花桥乡 10944人、祖墩乡 8172人   2003年,松溪县辖3个镇、6个乡:松源镇、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茶平乡。2003年末,户籍人口15.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7万人。      地图         乡镇简介      松源镇  代码350724100   辖5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001_东门居委会、~002_南门居委会、~003_西门居委会、~004_北门居委会、~005_水南居委会、~201_东门村、~202_南门村、~203_西门村、~204_北门村、~005_水南村、~206_钱园桥村。   郑墩镇  代码350724101   辖15个村委会:~201_郑墩村、~202_洋墩村、~203_黄沙村、~204_青山村、~205_九龙村、~206_双源村、~207_南坑村、~208_新甫村、~209_梅口村、~210_万前村、~211_前进村、~212_夙屯村、~213_张屯村、~214_杉溪村、~215_林屯村。   渭田镇  代码350724102   辖19个村委会:~201_吴村村、~202_溪尾村、~203_源头村、~204_株林村、~205_杉坑村、~206_小黄沙村、~207_竹贤村、~208_角岐村、~209_木丘村、~210_东边村、~211_仙槎村、~212_山镇村、~213_潘墩村、~214_项溪村、~215_渡头村、~216_巨口村、~217_董坑村、~218_上塘村、~219_渭田村。   河东乡  代码350724200   辖1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001_水东居委会、~201_河东村、~202_长巷村、~203_长江村、~204_大布村、~205_横垅村、~206_岩后村。   茶平乡  代码350724201   辖10个村委会:~201_茶平村、~202_林下村、~203_山头村、~204_前坑村、~205_吴屯村、~206_刘屯村、~207_黄屯村、~208_高洋村、~209_官路村、~210_铁岭村。   旧县乡  代码350724202   辖12个村委会:~201_大黄沙村、~202_船坑村、~203_东厝村、~204_游墩村、~205_马坪村、~206_旧县村、~207_岩下村、~208_六墩村、~209_李墩村、~210_下段村、~211_官村村、~212_洋前村。   溪东乡  代码350724203   辖10个村委会:~201_东源村、~202_雷畲村、~203_朱源村、~204_溪东村、~205_西边村、~206_举上村、~207_古弄村、~208_西洋村、~209_周墩村、~210_竹洋村。   花桥乡  代码350724204   辖12个村委会:~201_花桥村、~202_车上村、~203_长衍村、~204_官后村、~205_村头村、~206_招沙甲村、~207_源尾村、~208_九蓬村、~209_大浦村、~210_寺坑村、~211_路桥村、~212_塘边村。   祖墩乡  代码350724205   辖11个村委会:~201_刘源村、~202_登山村、~203_下店村、~204_上店村、~205_严地村、~206_溪后村、~207_山源村、~208_坑口村、~209_溪畔村、~210_岭完村、~211_甫场村。   

政和县

   政和县位于福建省北部,与浙江省南部相邻,北纬27°03′-27°32′,东经 118°33′-119°17′。邮编:353600 区号:0599 拼音:Zhenghe 境内东西最大距离7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6千米。总面积173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1.97万人(2003年末),其中非农业人口3.59万人。通行闽北方言建瓯话。   政和县地处南平、宁德及浙江丽水三市结合部,东与寿宁、周宁,西与建阳,南与建瓯、屏南,北与松溪以及浙江省的庆元等7个县相邻。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地灵人杰、物产丰富的山区农业县,辖5镇5乡3个国有农(茶)场、129个村(居)、1个管委会,22万人口,土地面积1749平方公里,县城背靠黄熊山,简称熊城。小浦线、建政线以及规划建设的宁邵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电力实现全省电网联网,电信实现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移动、联通通信覆盖全县。境内地势东高西低,构成“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貌,形成独特的高山、平原“二元”地理气候。   人文历史悠久。五代后晋天福六年(公元941年)建关隶镇,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置关隶县。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因茶赐名为政和县,迄今已建县千年。在获得皇帝赐年号后的第8年,朝廷给政和指派了一个从江西婺源过来的县尉,这个县尉当年26岁,他带着老婆、父亲、母亲、叔父举家来到政和,这个人就是朱熹的父亲朱松。朱松到政和后,兴利除弊,治理有方,尤其兴办教育,政绩显著。朱松在政和城内创办了云根书院,并亲自授课,首开政和教育先河。有“先贤过化之乡”美称,历代人才辈出。朱熹的父亲朱松在政和任职期满5年后,调任尤溪县尉,两年后举家从政和迁往尤溪,这时候朱熹已经在母亲的肚子里快要临盆。到达尤溪一个月后的农历9月15日,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诞生。因此史书上这样记载:朱熹是孕于政和,生于尤溪,长于建瓯,游学于建阳武夷。朱熹的祖父朱森安葬于政和铁山镇凤林村后护国寺边上,祖母安葬于政和星溪乡富美村龙宫洋顶的山上。政和境内有洞宫山琅环福地、稠岭佛子岩、锦屏古银矿遗址、宝岩十景、奖山风光、镇前和杨源两地的鲤鱼溪等旅游胜地。洞宫山古人岩圈画和魏虞真人练丹升天的神话传说,宋代大儒朱熹及其父朱松曾留下20多首以政和山水风光为内容的诗篇,更引人入胜,留连忘返。   自然资源丰富。政和是中国锥栗之乡、全国最大的白茶基地,福建省重点林区、茶叶基地县、茉莉花基地县。全县山地面积223万亩,林木总蓄积量49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71.9%;全县毛竹林面积38万亩;锥栗面积14万亩,规模全国第二;茶叶面积8万亩,年产茶叶14万担,位居全省第五;全县茉莉花面积已超过6000亩,规模全省第一。矿藏资源已探明的有铁、铜、铅锌、钼银、黄金、水晶、硫磺、磷、钾、明矾、滑石、高岭土、珍珠岩、大理石、叶腊石等20余种,共有矿床、矿点和化矿点62处,宋元明三朝曾是全国重要的白银产地之一;水能资源丰富,水力蕴藏量达16.86万千瓦,可开发13.4万千瓦,目前总装机容量为3.75万千瓦。   全县境内自然风景美丽神奇,各类风景区、风景点遍布全县各地。主要风景区有:境内有洞宫山琅环福地、稠岭佛子岩、锦屏古银矿遗址、宝岩十景、奖山风光、镇前和杨源两地的鲤鱼溪等。洞宫山古人岩圈画和魏虞真人练丹升天的神话传说,更引人入迷。古代文人墨客对政和山水浏涟忘返,吟诗作赋,以述其景,以抒其怀。宋代大儒朱熹及其父朱松曾留下20多首以政和山水风光为内容的诗篇。镇前和杨源两地的鲤鱼溪,以环绕乡村的清彻溪流、游戏于流水中的鲤鱼和不捕食鲤鱼的古朴民风,三者相生相存,相映成趣,更是独具一格的旅游胜地。近年来,政和县为了丰富人们的生活文化,在城关投巨资,大力开发状元峰,熊山等景地,以供人们游玩健身,是广大民众游人茶余饭后不可多得的好去处。此外,以弘扬朱子文化,传承历史文化为目的,政和县还大力建设了云根书院,堪称是政和景地的一绝,实为文人墨客必去之地政和旅游---稠岭风光。    近年来,政和县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县上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心谋发展,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围绕生态优高农业县的发展定位,加快构筑“四地”(绿色食品基地、产业转移承接重地、边贸物流旺地、旅游休闲避署胜地)建设,牢牢把握紧邻江浙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强化南接北联、山海协作,集中打好生态牌,大力实施工业带动战略,推进农业、旅游、劳务等方面发展,积极吸纳和主动承接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配套协作型产业的梯度转移,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攻项目,做强产业,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促进政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邵武市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288401人。   昭阳街道 35198人、通泰街道 39861人、水北街道 35127人、晒口街道 8055人、城郊镇 12899人、   水 北 镇 19045人、下 沙 镇 8421人、 卫 闽 镇 7433人、 沿 山 镇 15322人、拿口镇 21853人、   洪 墩 镇 13790人、大埠岗镇 11312人、和 平 镇 14443人、肖家坊镇 9845人、 大竹镇 7467人、   吴家塘镇 7075人、 桂 林 乡 9666人、 张 厝 乡 5699人、 金坑乡 5890人   2003年,邵武市辖4个街道、12个镇、3个乡:昭阳街道、通泰街道、水北街道、晒口街道、拿口镇、和平镇、水北镇、大埠岗镇、沿山镇、洪墩镇、城郊镇、下沙镇、卫闽镇、肖家坊镇、大竹镇、吴家塘镇、张厝乡、桂林乡、金坑乡。      基本概况   邮编:354000 代码:350781 区号:0599 拼音:Shaowu Shi   邵武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位于武夷山南麓,史称“铁城”。北纬26°55′-27°36′,东经117°02′-117°50′。总面积2851.6平方千米,市区面积9.6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0.13万人(2003年末),其中非农业人口13.10万人。通行闽赣方言邵武话。1983年10月撤县建市,现辖12镇3乡4个街道,134个行政村,43个居委会。   邵武是历史文化古城。自三国吴王孙权置昭武县,因晋朝避司马昭讳改名邵武,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曾为福建八府之一,历史上曾出2个宰相、7个兵部尚书,宋代民族英雄李纲,著名文学评论家严羽出生于邵武。   邵武是闽北革0据地。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邵武解放,这里先后设立过0闽赣省委、福建省委等党的领导机关,创建了112个老区基点村。熙春山公园还树立着福建省委旧址纪念碑。   邵武市是入闽重要通道。兵家必争之地,因地势险固,易守难攻,故名“铁城”。是闽西北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水陆空交通俱全,距武夷山机场76公里,对外交通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鹰厦铁路纵贯全境,邵武站是铁路入闽第一大站;境内316国道全长83.7公里,南北穿越县境,沿途经过10个乡(镇)、街道;京福高速公路入闽第一个互通口设在我市肖家坊镇;省道301线和204线纵贯东北--西南向,三条交通干线在县城交汇,与一些交通支线交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游客进得来,散得去,对外旅游交通方便   邵武是闽北“-粮仓”。是全国、全省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森林面积319万亩,林木蓄积量1402万立方米,是福建重点林区和四大林产加工中心之一。同时,境内水利资源理论蕴藏总量30.4万千瓦,地下矿藏20余种,莹石储量居全省第一位。   邵武是武夷旅游胜地。地处闽西北“绿三角之旅”的中心,北距离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仅71公里,南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泰宁金湖仅74公里,与省级风景名胜区将乐玉华洞141公里。是沟通闽西北“绿三角”武夷山、金湖、玉华洞三个“角”的必经交通枢纽。境内有天成岩、和平古镇、千岭度假区、千年银杏树、音乐喷泉、黄氏峭公祠、民俗馆、李纲祠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吃住、娱、购等基础设施齐全。使邵武市处在闽西北旅游线路的中心位置,因而旅游区位尤为突出。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近几年来,邵武市先后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计生协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市、省双拥模范城、全省“八闽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竞赛活动优胜城市、全省环境最优美县(市)、全省创建文明城市竞赛活动“一级达标”城市、全省文化工作先进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称号。2002年,邵武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城市”荣誉称号。   邵武作为全省武夷游、金湖游两大重点线路的中间点,发展旅游产业,填补了两大旅游区间的空白,有效拉近旅游区间的距离,整合闽西北旅游资源,从而有助于促进闽西北绿三角旅游经济走廊的形成。    邵武名人   复贤智   男,1957年7月生,福建邵武人。现任0福州大学委员会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至1991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学习,先后获得理学学士、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至 1997年赴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由福州大学引进回国,任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光催化研究所所长。2002年8月任0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为我国光催化领域的知名学者,中国太阳能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创建了我国目前在光催化高新技术领域唯一的研究所-福州大学光催化研究所。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解放军总装备部“十五”预研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企业横向开发项目等十几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达5835万元   近年来取得如下科研成果:(1)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 60余篇,其中 SCI收录27篇、EI收录4篇;(2)申请国家专利11项,其中6项已授权;(3)鉴定成果3项,其中2项为国际领先水平、1项为国际先进水平;(4)固体超强酸高效光催化剂和多功能光催化空气净化器两项专利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2001年被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授予“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曾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年会杰出论文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二等奖、《物理化学学报》优秀论文奖、中国专利博览会金奖等。      乡镇简介   昭阳街道 代码350781001   辖9个社区、1个村委会:~001_公太社区、~002_五一九社区、~003_城丰社区、~004_登云社区、~005_古城社区、~006_行春社区、~007_华光社区、~008_新建社区、~009_大同居委会、~201_大同村。   通泰街道 代码350781002   辖8个社区、1个村委会:~001_城富社区、~002_城裕社区、~003_北门社区、~004_西门社区、~005_五四社区、~006_跃进社区、~007_月山关社区、~008_熙春社区、~201_长坪村。   水北街道 代码350781003   辖9个社区:~001_水-区、~002_桥头社区、~003_水北社区、~004_飞机坪社区、~005_太保路社区、~006_小西门社区、~007_王宝段社区、~008_车家园社区、~009_越王社区。   晒口街道 代码350781004   辖5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001_晒口社区、~002_碓下社区、~003_云屏(煤矿)社区、~004_下沙居委会、~005_洒溪桥居委会、~201_新丰村、~202_高峰村。   城郊镇 代码350781100   辖9个村委会:~201_莲塘村、~202_朱山村、~203_香铺村、~204_山口村、~205_隔应村、~206_高南村、~207_台上村、~208_芹田村、~209_莆明村。   水北镇 代码350781101   辖11个村委会:~201_大乾村、~202_龙斗村、~203_王亭村、~204_上坪村、~205_杨梅岭村、~206_大漠村、~207_故县村、~208_一都村、~209_二都村、~210_三都村、~211_四都村。   下沙镇 代码350781102   辖5个村委会:~201_下沙村、~202_屯上村、~203_胡书村、~204_分站村、~205_洛田村。   卫闽镇 代码350781103   辖6个村委会:~201_外石村、~202_卫闽村、~203_王溪口村、~204_陈坊村、~205_谢坊村、~206_高坊村。   沿山镇 代码350781104   辖1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001_沿兴居委会、~201_砂坑村、~202_徐溪村、~203_沿山村、~204_三元村、~205_古山村、~206_百樵村、~207_上樵村、~208_下樵村、~209_里居村、~210_红路村、~211_周源村、~212_危家戈村、~213_下舍村。   拿口镇 代码350781105   辖2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001_第一居委会、~002_第二居委会、~201_三丰村、~202_界竹村、~203_扁竹村、~204_庄上村、~205_南溪村、~206_册前村、~207_肖坊村、~208_山下村、~209_竹前村、~210_固住村、~211_朱坊村、~212_加尚村、~213_池下村。   洪墩镇 代码350781106   辖8个村委会:~201_沙上村、~202_桥头村、~203_王玢村、~204_尚读村、~205_洪墩村、~206_宜坊村、~207_河坊村、~208_水口寨村。   大埠岗镇 代码350781107   辖11个村委会:~201_芜窟村、~202_宝积村、~203_李源村、~204_河源村、~205_大埠岗村、~206_竹源村、~207_加州村、~208_松树坪村、~209_溪上村、~210_乌石村、~211_铁洋村。   和平镇 代码350781108   辖1个居委会、10个村委会:~001_禾凤居委会、~201_坎下村、~202_坎头村、~203_朱源村、~204_鹿口村、~205_黎舍村、~206_和平村、~207_危冲村、~208_罗前村、~209_茶源村、~210_坪上村。   肖家坊镇 代码350781109   辖11个村委会:~201_肖家坊村、~202_坊前村、~203_登高村、~204_将石村、~205_孙家村、~206_将上村、~207_新厝村、~208_琢石村、~209_中际村、~210_黄家际村、~211_黄家山村。   大竹镇 代码350781110   辖6个村委会:~201_谢墩村、~202_官墩村、~203_大竹村、~204_吴坑村、~205_洋坑村、~206_龚家排村。   吴家塘镇 代码350781111   辖6个村委会:~201_吴家塘村、~202_坊上村、~203_行岭村、~204_铁罗村、~205_杨家墟村、~206_庄塘村。   桂林乡 代码350781200   辖8个村委会:~201_惠林村、~202_桂林村、~203_槎口村、~204_下岚村、~205_盖竹村、~206_余山村、~207_大岭村、~208_横坑村。   张厝乡 代码350781201   辖6个村委会:~201_张厝村、~202_祝岭村、~203_山源村、~204_九丰村、~205_梨村村、~206_俞厝墩村。   金坑乡 代码350781202   辖8个村委会:~201_下黄街村、~202_湖溪村、~203_重下村、~204_金坑村、~205_大常村、~206_下堡村、~207_隘上村、~208_山隔村。         旅游景点   〖天成奇峡〗   天成奇峡风景区方圆1200公顷,位于邵武市西南肖家坊镇,是福建省国家自然保护区之一。景区属东南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区内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景观独特,浑然天成,原始森林、奇山景观、古庄古庙、蜿蜒溪流,展示出朴拙的自然风貌和原始生态的神秘气息,是一个集植物种类、动物资源、昆虫世界的天然宝库,又一处不可多得的科研考察、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   景区内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呈连绵起伏、层峦叠嶂的丹霞地貌,拥有数以千计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鸡冠山雄伟挺拔、田螺峰独然挺立、天马峰腾云驾雾、狮子峰张嘴长啸、巨龟岩怡然自得、姐妹峰婷婷相偎,还有双狮恋、猴王峰、天榜、马鞍峰、巨舟峰、鸳鸯一线天、老鹰崖、古塔峰、寿星岩、天笋峰、双马峰、五钟山、五虎朝狮、圣人唇、海龟石、小天下第一关、仙人浴池等等,不胜枚举。在其中赏其峰涌瀑,观丹崖茂林,听松涛鸟语,游曲溪逐浪,攀登临绝顶,览千峰拥翠,秀丽的丹山碧水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锦溪是横穿景区腹地的一条动态带状水景,蜿蜒穿行于群山之间流入金湖,形成九曲十八弯,集“雄、奇、险、秀、幽”之大成。溪流全长8公里,水面宽1.5-10米,深浅不一,浅则十几公分,最深处达6米,两岸山崖植物繁茂,郁郁葱葱。整条溪水辗转于岩体裂隙巷谷之间,河谷郁闭纵深,两岩多绝壁对峙,奇峰相间,峰回溪转,河谷呈“u”型,急流浅滩与平静深潭交替相间,泛竹筏漂流,或穿梭谷底,或激流浅滩,时而游弋地缝,时而飘忽林间,鸟唱虫鸣,花草芳馨,空气清新、沁人肺腑,既能让人体味“小家碧玉”的温婉,又能让人感触惊涛裂岸的荡气回肠。仙人台为九龙溪漂流的最佳景点之一,是临溪一座崖顶呈半弧状外倾约110°的巨大山体中部的天然崖穴,可容千余人。台面巨石数十块,似巨镜、元宝、桃、李等,根部的古墓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整个山体为暗褐色,崖壁上数百计壁穴,气势宏伟,极为壮观。   景区境内植被茂密复杂,林相保持较好,生物资源丰富,昆虫种类繁多。其中长叶榧、江南油杉、沉水樟、红豆树、香果树等8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具有欣赏和开发价值的观赏植物275种。区内还有数十种哺乳动物、百余种鸟类,728种昆虫,宛如一个天然的动物乐园。   〖和平古镇〗   和平,虽为闽北边陲的山区小镇,却有着千余年悠久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国家旅游资源评定课题组负责人、福建师大旅游系主任袁书琪教授评价和平古镇是:“一处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当今中国古建筑学泰斗、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和省建筑设计院院长、总设计师黄汉民以及省建委高级工程师林萌新等专家学者都不约而同地评价:“和平镇保留如此完整的古街区,全国少见,堪称‘福建第一街’”。   和平古镇虽然仅是村镇,但不仅有古城堡及谯楼,有袁崇焕题额的聚奎塔,有创建于五代的和平书院,还有县丞署、旧市三宫、旧市义仓、谢氏庄仓和中乾庙、下城庙、光源寺以及廖氏、黄氏、丁氏、赵氏、上官氏等家族祠堂,其中廖氏、黄氏、李氏的三座大夫第及陈氏“贡元”宅等都堪称古民居瑰宝。整个古镇区连接南北城门的是一条长600余米的青石板古街,古街形成于唐天成初,街两面分布着近百条纵横交错呈网络状的古建卵石巷道,城堡内古镇区面积9公顷。专家评说:“和平古镇是汉族经济、文化南移过程中留下的见证,具有历史的阶段性、代表性”,“是汉族文化从中原进入福建后融入当地文化而形成的积淀和缩影。”   全国著名历史名城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认为:和平古镇的建筑保留得不错,整个建筑格局,建筑的风貌遗存基本完整,价值比较高,文化积淀深厚。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或一个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从和平书院、上官家族、黄氏家族的历史就是最好的佐证。和平书院创办于五代后唐,是中国最早创建的书院之一,不但开了宗族办学的先河,更营造了和平千余年来读书求学、重视教育的氛围。千余年来始终教育发达,文风炽盛,英才不断,名人辈出,宋至清,和平书院培养进士即有137名,明清时期的“贡士”、太学生更是数不胜数,著名文学、书法家也屡出不穷,古镇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进士之乡”。上官家族是中国几个朝代的显赫家族,也是和平古镇历史上的名门望族,这一家族重教、重学,整个家族在历史上出进士60多人。最鼎盛时期,同朝为官达70多人,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和平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当时诸多名家到和平讲学,如朱熹在和平讲学,也吸收了和平的一些思想文化。和平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传统的儒家文化、佛道文化和不少中原传统文化融合当地土著文化而形成的独特习俗,由此而形成了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缩影。如和平书院的创始人、后唐工部侍郎黄峭就身体力行,倡导开放思想,黄峭有21个儿子,除3个孩子留乡外,其余在成年后各奔东西,目前全世界的黄峭宗亲有4200多万人,黄峭的一首《遣子诗》是海内外大多数黄姓的“认祖诗”,各地峭公后裔均将此诗收入族谱,作为祭祖认祖的凭据。至今闽、粤、赣等省和台港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大多黄姓宗族均以此认黄峭为紫云黄氏开基始祖,每年均有大量海内外后裔前来寻根认祖,祭扫祠堂。黄峭公祠也一直香火旺盛,为古镇平添了许多热闹的景象。   〖黄氏峭公祠〗   黄氏峭公祠:[和平镇上井村·清代·市文物保护单位] 后唐工部侍郎黄峭的子孙后裔为纪念其先祖,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建。祠占地面积约260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四合院式,面阔五间,通进深28米,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周以封火墙。   〖和平书院〗   和平书院:[和平镇西门·清代·市文物保护单位] 五代后唐工部侍郎黄峭晚年弃官归隐时创建。现存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重建。书院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坐东向西,四合院式,单进,面阔五闻,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周以封火墙。天井两侧有木构双层厢房。   〖李纲祠堂〗   李纲祠堂:[李纲路168号·清代·省文物保护单位] 原称“丞相太师忠定李公祠”。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始建,后几经迁建,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3)重建于今址。乾隆三十年(1765)、道光十五年(1835)及1929年、1938年重修。1984年复修,并辟为“李纲纪念馆”。祠堂占地砸积约2600平方米,坐南向北,由门厅、廊房、正殿、偏殿及庭院、花园、碑亭等组成。正殿面阔、进深均五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祠内存明代《重建丞相太师忠定公祠记》碑,大理石质,圆首,高1.83米,宽0.7米,篆额。碑文学士王直撰,行楷,直下740字,记载明正统年间(1436— 1449)复建李忠定公祠于府学大成殿之东。   〖邵武特色小吃〗       包糍与靠粘提      邵武不像是福建口味的涵盖区域,至少和正宗的福建菜系风格有差别。整个闽北地区因为气候湿润,气温在福建里偏冷,所以普遍的口味偏为咸辣,口味较重,闽北人在味蕾的分布上更偏向于地缘上更近的江西。闽南、福州人到邵武看满街染红,肯定忒是挠头捎耳。邵武封闭,没有诸如海鲜之类奢侈品,所获多是一些山珍。   邵武小吃,第一印象是,那几层一摞的美味小吃,蒸屉里拿出,一点酱,一点辣。每个邵武人都是在拿扎提、靠粘提淡淡碱香的侵淫下长大,胃里泛着浓浓的故乡情思,绝美了。离乡几年,每次梦回,必然对靠粘提萦萦不忘。   右上图墨绿色的便是拿扎提,黄色的为靠粘提。以邵武人的口胃更倾向于拿扎提。拿扎提不论是做法还是口感都强过后者。   考证靠粘提的名号也是件有趣的事,百口之言、莫衷一是,且说来,不敢说哪种必然是正宗,只是多几个选择,看起来更有事实说服力一些。   一曰“靠粘提”。靠粘者,大概意即靠着粘性将几片薄片粘合在一起而成一糕,从制作方法上看似乎有点道理。再从口感上看,蒸熟后也略有些粘,粘却不黏牙,口感不错,也成道理了。   一曰“尻庄糍”。尻庄者,音为邵武方言中的“脚跟”,整个糍看起来就像脚跟,形象的表形。可是奇怪,尻在古代汉语里是“大腿”之意,为啥在邵武方言里又作脚跟解了。庄在古代汉语里有“样子、表现”的意思。整个词组可以解释成形状像脚跟样子的糍,描述的贼形象啊。   一曰“高山提”。这个最没有事实论据来说明。当一般小孩不知尻庄、靠粘时,高山便是读音最为接近也最是简单易懂的词组了。“登高山”也是邵武名胜熙春山的俗名。高山提是否与邵武风景又有所关系?引申地理概念而来,也是道理。反正大家都懂,不用含糊的考证,在邵武,一说高山提,囫囵间大家也都意会了。   靠粘提多是沿街三轮车叫卖。三轮平板上搁着煤炉,架口锅,放个大蒸笼,多为三四屉,贩者便边走边喊。那种意蕴并不是外乡人所能体会的,在邵武人看来,那种抑扬的叫卖,沿街飘飘而来又缓缓而去;那阵米的清香,沁入肺腑后再慢慢消失在空气里。难以言表的舒坦,尤是在外新归的邵武人,对此最为倾心,视为家乡第一绝味。   邵武人吃着靠粘提的心情,一如北京人对豆汁、炸酱的情有独钟,吃着便是一种享受了。街边或站或坐,靠着简单的座椅,呼朋引伴的喊杀着吃。或是吃着太辣,狂呼着气,鲸吞着水,样子殊是癫狂。说是癫狂,有些夸张,但邵武人享受的心情不差。街头巷尾,食堂饭店无处没有此物,吃来绝是享受。   靠粘提做法其实不难。选上好粳米与籼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浸泡后磨成米浆。将沉淀的米浆放入热锅内搅拌成半熟状起锅。在搅拌过程,边搅拌,边倒入适量的天然碱水。将富含碱的植物烧成灰,放水浸泡,过滤出天然碱水,供做糍之用。接着将半熟的米浆团搓成条,用刀切成半厘米厚的圆饼状,捏成周边微上翘、中间凹的椭圆薄片,如同用脚跟挤压而成一般。再将5至6片薄片叠成趸,放入笼屉用旺火蒸。蒸时糍上面要放上用五花肉做的米粉肉。   见过捏制的过程,指尖飞动,捏的飞快。蒸熟后,将靠粘提每片分开偶尔还能看见当时留下的指纹。据说正统的靠粘提必须得六片,讨一个吉祥兆头。但现在商家所卖多是五片,为了便于计算价格。   米粉肉是要得的。没有米粉肉在上面蒸着,靠粘提多了些生涩之味,少了点珠圆玉润的口感,色泽上也没有如滋润过的光泽。就着米粉肉吃靠粘提是珠联璧合得绝配。米粉肉鲜美、油而不腻,一口下去满嘴生香;脚跟糍辣香交融,令人满口生津。靠粘提上沾染着肉香,感觉极佳,又因为蒸制过程中肉的滋润而涤去了米的生涩而凭添了口感。米粉肉将一半的丰腴滋润了靠粘提,肉质变得肥而不腻;在米膏上蒸熟,又吸收了天然的米香。一口肉,一个靠粘提,不可多得啊。   靠粘提还有满多创新做法,比如炒来吃。这对于在外邵武人来说不啻是个享受,靠粘提冻好,带着回去,需要时切成片、丝炒来吃,可以分片炸,可以做火锅,可以像白果般或煮或炒……虽然少了原汁原味沾酱吃的惬意,但在外乡也是难得的口舌之美。   提到邵武小吃就不得不提到辣椒。邵武地处山区,气候偏寒,但凡土生土长的邵武人都是吃辣的能手,即使外来人员在邵武呆久了,也是会被同化的。因为地势,气候的缘故,本土的辣椒同别处的辣椒不同,有一股清甜的味道。邵武人把辣椒收成后,从青辣椒开始,单炒、配菜,到红辣椒制成剁辣椒,粉,块。在邵武,辣椒是厨房的必备调味料,这点就类似于福州市的糖。每家每户的调味罐里除了盐、鸡精必然就是辣椒。   邵武人好把青菜都晒成干的,做成各种口味。常见的有把蚕豆熟了,摘头去尾,洗净,放入锅中,加盐煮熟,放在太阳下晒干,存在罐里,想吃时嚼两根,咸香的,还是湿干的豆香从唇角溢出。。。嗯。。。   还有一种最为常见的就是“泡萝卜子”,在各个菜市场或者超市都可以看到它的踪影。是邵武人配稀饭的经典小菜。萝卜晒干后切成条,放入干的红辣椒,浸入米酒中,加上盐,十天过后开封,就可以吃了。满盆清香,米酒也微微泛红,夹一根萝卜条,咯吱做响。。  

武夷山市

    武夷山遗产地处中国福建省西北部,江西省的东部,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36″~27°55′15″;东经117°24′12″~118°02′50″,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通用闽北方言和国语。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核心面积63575公顷,核心次面积36400公顷,同时,划定了外围保护地带--缓冲区,面积27888公顷。   武夷山西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东部山与水完美结合,人文与自然有机相融,以秀水、奇峰、幽谷、险壑等诸多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而享有盛誉;中部是联系东西部并涵养九曲溪水源,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   鉴于武夷山市有上述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中国政府推荐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武夷山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美景简介】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方圆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米,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 一,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荣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武夷的美感在于山。由于远古时期地壳运动,加之重力崩塌、雨水侵蚀、风化剥落的综合作用,使山体发生奇特变化:峰岩上升,沟谷下陷;山色因地热氧化而显红褐,山形因挤压而倾东。它是全国200多处丹霞地貌中发育最为典型者。地壳运动使这里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态,有的直插云霄,有的横亘数里,有的如屏垂挂,有的傲立雄踞,有的亭亭玉立……就武夷山的景观而言,则是神似居多,似乎更加耐人品味。   武夷的灵性在于水。武夷山麓中有众多的清泉、飞瀑、山涧、溪流。流水潺潺,如诉如歌,给武夷山注入了生机,增添了动感,孕育了灵气。其中,最具0的莫过于九曲溪。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岗山南麓,全长60公里,流经景区9.5公里,山环水转,水绕山行,自有风情。游人可自星村码头凭籍一弓形古朴的竹筏,随波逐流,饱赏山水大观,抬头可览奇峰,俯首能赏水色。“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是九曲溪传神的写照。   武夷山市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桥板"以及占地48万m2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武夷山与朱子理学有首不可分割的联系。朱子理学在武夷山孕育、形成、发展。朱熹从14岁到武夷山,直到71岁去逝,在武夷山从学、著述、授徒、生活50余年。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成熟、传播。朱熹在武夷山创办的<<武夷精舍>>等书院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书院,直接在武夷山受业于朱熹的学者达200多人,许多成为著名理学家,形成有影响的理学学派。   武夷山风景区还有双竿竹、方竹、建兰等罕见的竹木、奇异的花卉、稀有的鸟兽和名贵的药材,特别是这里盛产的香浓、味醇的武夷岩茶,以其“药饮兼具”的功效,名扬四海。  

建瓯市

  建瓯市简称芝城,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   【地理位置】   地处东经117°58'-118°57'、北纬26°38'-27°20'之间。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3℃,降雨量1600—1800毫米,日照1612小时,无霜期286天。疆域总面积 4233 平方公里 ( 635 万亩 ) ,其中山地 519 万亩,耕地 49.2 万亩;建瓯市地处南平旅游生态经济区的"一线",距南平60公里,距武夷山机场110公里。横南(江西横峰至福建南平)铁路贯穿境内100公里,设五个车站,已开通货、客运输。205国道、两条省道贯通全境,是江浙入闽的咽喉要地和闽北主要交通枢纽。随着交通格局的改变,建瓯南与福州市的经济互补的空间距离缩短,成为福州城市经济三小时经济圈的辐射城镇;北与上海、浙江等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交流空间也大大拓展,成为福建沿海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陆地交通的连结点。   【行政区划,人口】   辖玉山,小桥,南雅,东峰,东游,小松,吉阳,房道,徐墩,迪口10 个镇、川石,龙村,水源,顺阳 4 个乡、 芝山,建安,通济,瓯宁4 个街道, 217 个村、 1121 个自然村、 2054 个村民小组、 27 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2.19万,其中农业人口 41.8万;民族以汉族为主,还有畲、苗等 11个少数民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1人,全市汉族约占99.3%,畲族、苗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11个少数民族人口共占0.7%,是福建省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6.89亿元。   【历史沿革】   建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3000 多年,是一座有着 1800 多年建县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周时期为“七闽”地,秦时属闽中郡。东汉建安初年 ( 公元 196 年 ) 设建安县,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五个县之一。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 260 年)设立建安郡。唐武德四年 ( 公元 621 年 ) 设建州,“福建”之名即为福州、建州各取首字而来。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 1162 年)改建州为建宁府,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府。 1913 年撤府,并建安、瓯宁两县为建瓯县。 1992 年 10 月撤县设市。历代为郡、州、府、路、道治所和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出过 1154 名进士、 3 名状元、 10 名宰辅大臣,是福建历史上出进士最多的县。宋代理学家朱熹成长于建瓯,史称“三杨辅政”之一的政治家杨荣和历史学家袁枢、音韵学家吴域、外交家徐竞、文学家吴激、现代革命先驱杨峻德等一些名垂青史的人物诞生于此。李刚、陆游、辛弃疾以及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等曾驻足建瓯并留下赞誉。   【环境资源】   建瓯生态优越,资源丰富。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8.7 ℃,年均降水量 1662.9 毫米。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 81.5% ,是闽江上游的绿色屏障。水资源总量 44.6 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 57.9 万千瓦,实际可开发装机容量 30 万千瓦。地下已探明或开采的矿产有金、煤、磷、铁、水晶、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等 22 种。建瓯山川秀美,古迹繁多,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大小特异独秀的山峰众多 , 有聚武夷风光于一炉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归宗岩,有“辰山拱北斗”之称的闽北第二高山辰山,有被誉为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万木林,有堪称“中华一绝”的妈祖木雕神像。建瓯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历史遗存。有福建历史上年代最久、规模最大被誉为“南有开元、北有光孝”的光孝禅寺,有闽国帝都标志性建筑“五凤楼”,有宋敕茶神张三公庙及北苑贡茶制造遗址,有全省现存规模最大、具有浓郁宋代建筑风格的建宁府孔庙。还有东岳庙、艮泉井、威武门、临江门、通济门、通仙门等名胜古迹。此外,民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竹文化、根艺文化繁荣活跃,其中挑幡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民间杂技项目名录。   【农业经济】   建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金瓯宝地”、“绿色金库”、“竹海粮仓”、“酒城笋都”之称。木竹、茶果、畜禽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粮食、蔬菜、食用菌、锥栗等十三个重点农产品优势明显。200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33.66亿元。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市和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9.45万亩,粮食总产量21.99万吨;为“全国重点林业县(市)”、“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现有林地面积529.06万亩,林分总蓄积量2208.0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9.7%,其中用材林面积185万亩,商品材采伐量49.32万立方米;毛竹林面积123.5 万亩,名列“中国竹子之乡”榜首,毛竹采伐量1678万根,鲜笋产量23.3万吨;为全国重点茶区之一和闽北乌龙茶发源地,茶叶面积9.2万亩,产量7685吨;为全省柑桔生产基地市,水果面积22.8万亩,产量24.38万吨,其中柑桔面积17万亩,产量20.36万吨;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锥栗面积41万亩,产量2.09万吨,居全国首位,建瓯锥栗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此外,还盛产食用菌、莲子、泽泻、仙草、松脂等多种土特产品。笋制品、茶叶、莲子、芦柑、葡萄、大米等13个农产品获绿色或无公害有机食品认证。全年肉类总产量2.33万吨。奶牛存栏4003头,生猪存栏17.16 万头,肉羊存栏2.44万头,肉兔存栏6.11万只,各类家禽存栏166.73万羽。为全国淡水养殖重点县(市),淡水养殖面积2.8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58万吨。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122家,其中明良食品有限公司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明良食品有限公司、颖食物产有限公司、柏物产食品有限公司、成茂农产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确认为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茗苑茶叶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被确认为南平市农业龙头企业。水资源总量44.6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57.9万千瓦,实际可开发装机容量30万千瓦。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或开采的矿产有金、煤、磷、铁、水晶、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等22种。   【工业经济】   2008年,建瓯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海西建设大局,扎实开展创业竞赛活动,取得良好成效。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57亿元,增长15.4%;财政总收入4.74亿元,增长15.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05亿元,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9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639元,增长13.6%。   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50.0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2家,完成产值41.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2.7%,其中非公有制工业企业177家,完成产值39.31亿元,个数和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7.3%和94.9%。初步形成了竹木加工、食品加工和机械化工三大产业集群,其中竹木加工产业产值17.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42.5%,主要产品有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细木工板等人造板系列和竹胶板、竹地板、竹凉席、竹筷等竹制产品;食品加工产业产值9.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23.4%,主要产品有白酒、精制茶、清水笋、锥栗等;机械化工产业产值10.9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26.5%,主要产品有铝活塞、碳化硅磨料、电木粉、酚醛塑料、-、满山白糖浆、软脉灵等。全市产值上亿元企业有5家,上5000万元企业有20家。工业发展平台不断拓展,中国笋竹城建设强力推进,一期开发已完成,开发面积1045亩,入园企业30家,二期开发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870万元,完成征地3685亩,平整土地1000亩,批准入园企业12家。莲花坪和川石、东游、东峰、南雅、徐墩、吉阳6个高速公路互通口工业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国省道沿线工业长廊已逐步形成。   【商贸流通】   历来为闽北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为国家商务部首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试点县(市)。2007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66亿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7.43亿元,餐饮业2.28亿元,其它业0.41亿元。全市城乡共有市场49个,经营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城区集贸市场5个,批发市场3个,乡级农贸市场18个,村级23个,其它专业市场主要有闽北建材市场、闽北汽车城、闽北摩托车批发市场等。在各类市场中,年贸易额上亿元的市场有管葡农贸市场、闽北汽车城、闽北建材市场、闽北笋菇批发市场等4个。大型超市4家,药品超市3家,家具超市4家。全市已成立水煮笋、蔬菜、锥栗、柑桔等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256个,拥有会员2.3万人。建成了农副产品信息中心、农业技术中心、农业科技信息中心、农业农村工作信息中心等四个信息中心,为农副产品流通搭起了“金桥”。汽车、摩托车贸易和运输服务业发展迅速,拥有兴业汽车发展有限公司、闽芝汽车发展有限公司等8家汽车销售公司。   【项目开发】   200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4.46亿元,新上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40个,其中投资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9个。22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1.62亿元,列入省和南平市重点建设项目8个,完成投资3.47亿元   对外经贸 2007年,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6个,合同利用外资758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60万美元。全市外贸出口企业38家,外贸出口总额5255万美元,拥有明良集团、柏物产食品、颖食物产、樟建木业、吉阳工艺品、弘光席业、绿剑食品等13家出口规模超百万美元的企业。主要出口产品有茶叶、竹木制品、笋制品、工艺品、食用菌等,主要出口日本、美国、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财政金融】   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4.11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66亿元。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49.5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5.21亿元。全市共培育信用镇4个、信用村82个、信用户22955户。   【基础设施】   为江浙入闽咽喉要地,交通便捷。横南铁路、国道205与省道204、303贯穿而过,市区距武夷山机场100公里;规划中通过建瓯的高速公路有4条,其中浦南高速公路2008年已经建成通车,松建高速公路部分控制性工程将开工建设,建古、宁武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顺利推进,随着这几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建瓯将成为闽北的交通枢纽,届时建瓯至福州只需2个多小时,至上海只需6个多小时。通讯发达,各种现代化先进通信设施齐全。电力充裕,拥有水电站142座,总装机容量19.1万千瓦,全年发电量6.1亿千瓦时。“东扩西进、南拓北延”的城市发展略逐步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9.87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30平方公里,一批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城市框架不断拉开,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社会事业】   先后荣获全国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先进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一级达标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科技进步先进市等荣誉称号。科技事业不断发展,为第一批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县(市),被评为“全省科普工作先进市”。教育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提高,素质教育深入推进,高考各项指标及本专科上线人数位于南平市前列。城乡文化事业全面发展,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市”复查,为福建省民间根雕艺术之乡,拥有文化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21个,农民文化俱乐部100多个。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深入,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拥有1座设施先进的室内体育馆、2条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体育人口比率达42%。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5%和99%,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先进单位。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20个,初级卫生保健全部达到基本普及标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初步建立。人口与计生工作得到加强,人口出生率为9.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连续16年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控制目标,继续保持全省先进水平,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人民生活】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8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37元。年末单位从业人员24236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674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4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8%。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7.8万人。年末全市企业养老保险人数23414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0516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9567人,列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285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14426人,扶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94人。   乡镇介绍   芝山街道--地处城区北面,辖西大、豪栋、马汶3个村和符山、管葡、上西河、都御坪、梨山、青云6个社区居委会,29个村民小组,135个居民小组,18583户,44618人,其中,农业人口7175人,2161户。土地总面积30.85平方公里。   建安街道--地处城区东南片区,辖钟楼、东安、东门3个村委会和横街、仓长、前街3个社区居委会,29个村民小组,74个居民小组,8235户,22892人,其农业1749户,5123人。土地总面积30.49平方公里,城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   通济街道--地处城区中部,辖东溪、三门、南门3个村委会和南门、陶朱、桥南3个社区居委会,17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52个居民小组,4826户,13666人,其农业1320户,4636人。土地总面积41.39平方公里,城区面积约0.84平方公里。   瓯宁街道--地处城区西部,辖水西、七里街2个村委会和福宁、西池、莲花3个社区居委会,11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共5080户,13877人,其农业1095户,3773人。土地总面积27.15平方公里。   徐墩镇--位于建瓯市西北部,距市区16公里,土地总面积351.87平方公里。现辖1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个综合林场,159个村民小组,100个自然村。共9945户,总人口为35332人,其中农业人口33183人,非农业人口2149人。   行政村名称:徐墩、叶坊、归宗、东边、北津、桂美、富头、富垱、丰乐、下碓、山边、湖塘、九匡、岭头、大潭,长汀。   吉阳镇--位于建瓯市西部,地处建瓯市、顺昌县、建阳市三县市交界地。东连徐墩镇;西和西南与顺昌县仁寿乡、岚下乡相接;南与房道镇毗邻;北与建阳市徐市乡相交界,距市区42公里,土地总面积198.73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4个村民小组,51个自然村。共8420户,总人口为30657人,其中农业人口29040人,非农业人口1617人。   行政村名称:吉阳、玉溪、宅墩、曹墩、新桥、胜利、张坑、巧溪、大夫、黄怖、圭历、巨历口。   房道镇--地处武夷山脉东南侧,位于建瓯市西南部。东部与瓯宁、南雅相邻,东北部与徐墩毗连,南部、西部与顺昌县交界,北部与吉阳接壤,土地总面积244.73平方公里。全镇现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93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20个村民委员会。共9864户,总人口35690人,其中农业人口33961人,非农业人口1729人,少数民族畲族约340人。   行政村名称:房道、九堡、七道.漈村、上庠、尤墩、小竹、潘坑、安宁、吴漈、曹岩、书怖前、徐地、峡头、连地、南科、西漈、靛墩、吴大元、埂尾。   东游镇--地处建瓯市东部,鹫峰山脉西侧。东和东南分别与水源乡、屏南县交界;南和西南与东峰镇毗邻;北与川石乡、龙村乡相连,土地总面积420.53平方公里,是建瓯市面积最大的乡镇。现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镇林场,1个良种场,73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共10288户,总人口37653人,其中农业人口34302人,非农业人口3351人。   行政村名称:东游、垱上、东源、溪尾、胡墩、张墩、云头、党城、渡潭、党口、张屯、上范、溪屯、盖林、盛前、河岭,盛地、东漈。   川石乡--地处建瓯市东部,鹫峰山脉西面。土地总面积274.07平方公里。现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62个自然村,123个村民小组,共6570户,总人口23835人,其中农业人口22427人,非农业人口1408人。   行政村名称:川石、垱阳、慈口、溪口、营勺、后山、洋屯、后洋、边溪、徐布、后坪、小岭、伏演、外洋。   顺阳乡--是1996年4月经福建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乡,原隶属东峰镇管辖。顺阳乡位于建瓯市东部,土地总面积205.83平方公里。现辖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国营采育场,55个村民小组,35个自然村。共3318户,总人口为11383人,其中农业人口10218人,非农业人口1165人,是建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小的乡(镇)。   行政村名称:溪东、吴林、石呈、江垱、漈下、后房。   水源乡--位于建瓯市东部,距建瓯市区57公里。东与屏南,政和两县交界;北跟川石乡接壤;西同东游镇相邻邦;南连东游镇与屏南县,是三县市交界的边远山区乡。全境面积299.2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1个良种场和水库管理所,122个村民小组,65个自然村。总户数5943户,23020人,其中农业人口21959人,非农业人口1061人。   行政村名称: 水源、横路、桃源、吴墩、钱团、王厝、大源、忠溪、温洋、南山、上坑、良贤   小桥镇--位于建瓯市东南部,东与玉山镇相连;南与迪口镇交界;西与南雅镇接壤;北与建瓯市东峰镇毗邻。镇域东西长约18.5公里,南北宽约16.5公里,土地总面积297.87平方公里。全镇现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83个村民小组,93个自然村。共10730户,总数为39199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7392人,非农业人口为1807人。   行政村名称:小桥、大丘、西边、富井、高门、百丈、龙峰、洽历、上屯、漈上、霞抱、阳泽、后塘。   玉山镇--位于建瓯市东南部,东北、东南分别与屏南、古田县交界;南邻迪口镇;西连小桥镇;北与东峰镇接壤,距建瓯市54公里。土地总面积324.13平方公里。全镇现辖12个行政村,一个伐木场,一个牛场,1个居委会,114个村民小组,68个自然村。共6029户,总人口为22916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1412人,非农业人口为1504人。是建瓯市耕地面积较少,人口较多的乡镇之一。   行政村名称:玉山、敷锡、东山、下洋、洋后、上房、榧村、筹岭,汲溪、岭口、长怖、岭后。   南雅镇--位于建瓯市南部,东与小桥、迪口两镇交界;西与房道镇和顺昌县高阳乡接壤;南与南平市大横镇毗邻;北接建瓯市瓯宁、通济办事处。总面积398平方米公里,下辖1个居委会,23个村场,117个自然村,共12000户,总人口为43577人,其中农业人口40043人,非农业人口3534人。   行政村名称:南雅、新建、伊村、新村、小雅,十字街、集瑞、杉溪、小康、叶康、皇康、大康、梅村、鲁口、白水源、房村、仁墩、黄园、山安、白沙、太平。   迪口镇--位于建瓯市南部,距市区86公里,东至古田县风都乡,南邻南平市洋后乡,西邻南平市南山镇北至小桥镇百丈村,东北至玉山镇西北至南雅镇,东南与古田县相邻,西南与南平市交界,地处古田县,南平市、建瓯市结合部,镇域面积372.13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100个自然村,共8439户,总人口为32610人,其中农业人口31195人,非农业人口1415人。   行政村名称:迪口、占村、值源、下房、店村、西坑、龙北溪、郑魏、大布林、下庄、杉洋、下溪、可建、凌坑、中田、岩下、坑头。   小松镇--地处建瓯城北20公里。东与东峰镇和龙村乡交界;西与徐墩镇毗邻;南与芝城镇接壤;北和东北与龙村乡和 建阳市小湖乡相连。总面积239.33平方米公里,所辖1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1个良种场,1个镇林场,共7977户,总人口为28862人,其中农业人口27716人,非农业人口1146人。   行政村名称: 小松、中村、李园、定高、湖头、上元、穆墩、渔村、溪头、双坪、台尾、大庙、高历、龚墩   龙村乡--位于建瓯市北部,距城关43公里。东、东南分别于川石、东游交界;南与东峰毗邻;西与小松接壤;北与建阳市小湖乡相连,是老区贫困乡。总面积207.93平方米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共4024户,   人口14976人,其中农业人口14541人,非农业人口435人。   行政村名称:龙村、汴地、下杉溪、吴地、梨坪、擎天岩、龙溪、黄凌、凉墘、大历、仰坑、小东游。   东峰镇--位于建瓯市东部,鹫峰山脉西面,总面积268.9平方米公里,现辖1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个良种场,1个镇林场,19个行政村,81个自然村,共10947户,总人口41103人,其中农业人口38098人,非农业人口3005人,是闽北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镇之一。   行政村名称:东峰、南源、大漈,井岐、长溪、坤口、记源、桂林、大房、坪林、霞镇、东山下、东溪口、铜场、杨梅、裴桥、长源、岚下、湍下。   【方言】   建瓯有建瓯方言,人们称建瓯话,曾有专门的建瓯方言书《建州八音》。   【注意】   “建瓯”经常被误写成“建欧”,请大家多加注意。   


建阳区特产大全




建阳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