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溪村系革命老区基点村,红军曾经长时期在此地驻扎过,当地民众给予了充分支持。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地老百姓踊跃参军,为抗日战斗和解放全国做出较大贡献。
物产经济:主要以烟叶种植、粮食生产为主,区内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盛产竹荪、茶叶、油茶等特色产品。
地理位置:梅溪村隶属于南平市光泽县寨里镇,位于县城北部,距县城25公里,介于北纬26°15`-28°19`,东经117°00`-119°17`之间,东与本镇浆源村、南与小寺州村、西与大青村、北与西溪村毗邻村落居住:全村面积24平方公里,共有241户1046人,下辖8个自然村,现有耕地面积1720亩,山林面积2.8万亩,其中毛竹0.18万亩。
村容村貌:区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自然风光优美,一条小脂贯穿全村,各村民小组现已全部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话,光纤联网覆盖率达100%。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已告另了传统土木结构民居,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用上了自来水、卫生间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723101 | 353000 | 0599 | 查看 梅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山坊村 |
山坊村位于寨里镇北部,与司前乡举安、新甸、台山和墩上村毗邻。距县城40公里,寨里镇所在地17公里,总占地面积31平方公里,辖15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共427户1676人。耕地面积2040亩,林地面积3.5万亩,其中竹林面积0.8万亩,年产毛竹5万根。全村以种粮、种烟和劳务外出就业等三大收入为主,以小规模种植茶油树、名贵紫薇,养殖黄牛、山羊等特色产业为辅。全村道路总里程为21公里,已完成硬化路程13公里,还有6个村小组未通硬化路,里程为8公里。6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8个村正在架设,预定今年7月份竣工。本村设有三个卫生所,但没有村级完小。本村地理位置十分分散,交通条件很差,学生读书困难,外出就业人员极多,村民居住分散,基本分布在高边远山区,大多数村民仍居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土木屋,弱残贫困人员偏多。山坊村气候条件好,土质肥沃,但百分之七十五耕地都是山垄梯田,比较适合种养业发展。 |
太银村 |
太银村位于寨里镇北部,离镇政府所在地27公里,距县城52公里,全村总面积28平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全村有185户,总人口851人,全村耕地面积790亩,森林面积3.88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1.8万亩,山多田少,属少数民族村,也是革命老区村之一。 近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村两委积极引导广大村民致富奔小康,以超前的意识,率先开展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至2010年底,全村共道路硬化16.5公里,村部所在地建有全县村级第一个带净化器的自来水,各种电讯号覆盖全村,村小学的育人环境名列全县村级小学前茅,全体村民能看上与县城相同节目的光纤电视,全村90%以上的村民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小洋楼,-的利益得到最大保护,全村多年来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群体性治安案件,村民安居乐业,是一片民风淳朴的净土。 |
小寺州村 |
小寺州村地处寨里镇南面,为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6公里,与本镇的桃林村、梅溪村、茶富村和崇仁乡洋塘村毗邻,村域面积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22.46亩,山林面积1.4万亩,辖8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87户,村民人口1586人,90%农户居住在城司公路边,交通便利,村有5600㎡面积的完小学校一座,农民文化俱乐部及老年人活动中心二个,农家书屋一处,圣农鸡场三个,村老年人活动中心每天均有开放,满足村民文化生活需求,农业基础设施完善齐全,全村90%的土地经过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农田机耕道已全部完成路面硬化,水利设施完善贯通,两个近千亩连片大段面,利于烟叶发展,耕作条件相对便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烟叶,水稻及水稻制种和劳动力转移外出务工方面,人均收入在全镇中上,各小组配备卫生保洁员,环境卫生有专人管理。村里开通信息平台网络有最快的防灾抢险预报功能,2009年创建为省级生态村,现村居环境卫生整洁,气候优越,社会稳定,呈现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
桃林村 |
桃林村系南平市光泽县寨里镇一个中等行政村,位于光泽县东北部,又处闽江交流富屯溪发源地和武夷山核心区山脉脚下,西与茶富、小寺州村交界,南与崇仁乡儒堂村接壤,东与百石村相连,北连大洲村,距县城18公里。 全村总面积2.4平方公里,有林地5.8万亩。其中保护区3.5万亩,耕地面积2034亩,现全村总人口1475人358户,辖7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桃林村11个小组通电、通路、通水,程控电话和光纤联网覆盖率98%,村有小学一所(2004年新建寄宿制学校)卫生所2间,鸡场4座,中型水电站2座。桃林村属老区基点村,曾是0光泽县委、县苏维埃所在地,属青少年教育基地。桃林村集体与村民收入来源于烟叶、食用菌,全村人均收入5100元,村集体收入12万元。 |
大青村 |
寨里镇大青村位于寨里镇西南部,东连梅溪村,西与江西接壤,南与崇仁乡汉溪村相连,北与西溪村为邻。全村地域面积1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55亩,分林到户6.9万亩)。全村下辖12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374户共1696人,其中党员62人。全村以种植粮食、烟叶、食用菌为主。 近年来,我村着重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部门的支持,完善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通村水泥路;所有村民小组都通固定、移动、联通电话、宽带和广播电视。完成了全村居民饮水工程建设,全村建有圣农养殖场9座。近年来,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找准、选好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烟叶发展和食用功发展已具规模。积极发展红色和生态旅游,革命烈士吴先喜同志在大青村壮烈牺牲为基础,营造红色旅游氛围,进一步完善柴家生态游,利用地理环境和独有的生态环境,建设垂钓、四季水果为一体的农家休闲场所。我村注重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完成了我村小学教学楼、住宿楼的修建,为小学配齐了电脑等教学设备,九年义务教育达100%。 |
桥亭村 |
桥亭村地处光泽县寨里镇北部,距县城26.3公里,村部距镇政府4公里,辖区面积23.8平方公里。有15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农户487户,2000多人口,全村人以出省通道城司线、富屯溪(上游)为中线依山傍水而居,全村耕地面积3200余亩,森林面积2.51万亩,是省级商品粮重要基地村,也是革命重点老区村之一。 近几年,在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全村发生了较大变化,公共卫生、农家书屋,村级休息公园等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居住环境明显提升,呈现出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村民生活更加积极向上的新农村建设风貌。 烟叶生产作为我村的特色产业,种植面积排列全镇前列,对接圣农10个鸡场落实我村建设投产,四家民营企业具有一定规模,这些产业的发展充分解决我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村民收入明显增加,村财效益得到充实,为加快推进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起到促进作用。 |
茶富村 |
茶富村位于光泽县北部,距县城22公里,与寨里镇集镇相连,具有闽北典型的乡村地貌和产业特色。全村总面积66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4.2万亩,耕地面积3010亩。有13个自然村,总人口2052人458户。近年来,形成了以林业、粮食、烟叶、食用菌为特色的产业格局。 经济发展迅猛。利用山地面积广和林权改革政策优质,激发村民林业生产积极性,全村造林面积18000多亩,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和第三产业。全村烟叶种植面积1273亩,形成巴西菇、竹荪为主的农产品种、养、加工、销售网络,发展壮大农民流通队伍,引导和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基础设施完善。完成了全村的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并逐步向自然村延伸辐射。实现闭路电视与城区联网,手机信号覆盖全村,农田水利和生产设施极大改善。 保障体系健全。全村92%以上的村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99%的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文化生活丰富。通过城乡共建带创活动,率全县农村之先开办了村级电脑互联网络活动室,为打造食用菌品牌,拓展市场空间,开展农民培训等提供了崭新平台。设立多点开放式的文化俱乐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利用节假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同时,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传承优良传统,突出载体建设。 |
浆源村 |
寨里镇浆源村位于寨里镇中北部,东连桥亭村,西接梅溪村、北邻西溪村。全村总面积1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74亩,山林面积23561亩。全村下辖8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161户共614人,其中党员21人。全村经济作物以粮食、烟叶、食用菌种植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 基础设施:近年来,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部门的支持,完善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组组通水泥路;所有村小组都通固定电话、移动、联通电话、宽带和广播电视。 生活情况:近年来,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忘根本,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找准、选好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烟叶发展已成为我村经济之柱,全村种植烟叶586亩,在发展烟叶的同时,加大中药材种植和食用菌发展。 村容村貌:随着城乡清洁工程的深入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浆源村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村民住房结构有砖混、砖瓦、泥瓦三种,住砖混结构房屋的村民约占20%,而且都是人畜分离住房,人畜饮水主要是通过打机井来解决,部分群众是通过水管从山上引水来解决。 文化教育:浆源村村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大部分初中文化,少部分是高中大专毕业,但是很朴实、善良,遵纪守法,社会治安较好;设有村级学校1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 管理情况:浆源村两委分设,支委配置有委员3人,村委配置有委员2人,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村两委换届后,班子团结,战斗力强,有活力,在带头和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发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一事一议、村务公开等村民自治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按上级的要求进行完善,公布上墙,民主管理,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
百石村 |
百石村位于寨里镇南部,离县城17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总面积31平方公里(其中武夷山保护区3万亩),山林面积8178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7313亩),耕地面积569亩,下辖4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110户454人(其中移民70户338人,多数为高家水库迁入)。2013年,村财收入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 百石村是省级“小康库区百村行动”示范村、市级环境综合整治重点移民村和县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近年来,百石村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发展思路,明确了“种养富民,建设生态休闲旅游村”为发展定位,发展烟叶近500亩、毛竹过1000亩;在上级有关部门特别是移民部门的扶持下,新建了移民文化俱乐部,修建了移民公园,道路、灯光、污水处理、绿化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百石背靠“猪母岗”、十八排等名山,肖家坑奇石林立,邻近大武夷天池、大洲国共谈判旧址等旅游景点,这些为百石村发展休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百石村注重党支部核心引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为顺利推进各类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探索总结以“注重项目策划,向上争取在前;注重项目协调,矛盾化解在前;注重项目参与,跟踪监督在前;注重项目满意,后期管理在前”为主要内容的村级项目推进“四前机制”,党支部结合“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的推行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按照“小组功能化、党员责任化”的设置要求,综合党员特长、能力、年龄等因素,把全村16名党员分类划入经济发展与项目服务、综治和环境整治、计生服务等三个不同功能党小组,为党员创先争优构筑了良好平台,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支部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发展经济有人带头、社会事业人人参与、党员作用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战斗力得到较大提升。 百石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村群众,牢牢把握移民后扶、美丽乡村等政策机遇,扎实推进党建富民强村工程,努力把百石村建设成生态美、发展优、百姓富、治安好的移民示范村。 |
西溪村 |
西溪村位于光泽县西北部山区,与江西省资溪县马头山镇毗邻,与山头、桥湾、官桥、梅溪、江源、大青六村相邻。离县城50公里,距镇所在地26公里。 全村有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30户,989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105人,45岁以上人口354人,0-6岁儿童79人,有劳动力657人,有党员42人,分为4个党小组, 全村总面积62.3平方公里,山林面积4.4万亩。其中竹林面积2.2万亩,人均竹林20亩,耕地面积1770亩,人均1.9亩。建有5个圣农 种鸡场。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家家通光纤闭路电视、电话。村财年均收入30万元,主要来源竹木山价,竹业是我村特色产业,年均生产毛竹15万根,冬笋10万斤,户均竹山收入万元,发展烟叶100亩,竹山养羊4决850头。家民从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现有山塘水库一座,库容量3万立方米。 |
官桥村 |
官桥村位于光泽县寨里镇中北部,距县城42公里,距寨里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东面与山坊村接壤,南接儒州、浆源二个行政村,西部与西溪村相邻,北面与桥湾村相邻,是寨里镇北部作用交通地。官桥村即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又是少数民族村,辖区内有9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共有253户1103人。官桥村民勤劳朴实,善良热情,遵纪守法,1997年被县政府授予“文明村”,2006年被授予“民主法制法”,村内交通便捷,村级道路状况良好,山城公路贯村而过,移动电话、通信网络覆盖全村,信息畅通,村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官桥村属于山区,全村山林面积近3万多亩,耕地1100亩,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源充足,物质丰富,盛产木材、毛竹、稻谷以及竹荪、香菇等特色产品。 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上级的各项政策在我村得到积极的贯彻和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村两委班子深化改革,努力朝着小康目标逐步前进。 |
梅溪村 |
梅溪村系革命老区基点村,红军曾经长时期在此地驻扎过,当地民众给予了充分支持。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地老百姓踊跃参军,为抗日战斗和解放全国做出较大贡献。 物产经济:主要以烟叶种植、粮食生产为主,区内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盛产竹荪、茶叶、油茶等特色产品。 地理位置:梅溪村隶属于南平市光泽县寨里镇,位于县城北部,距县城25公里,介于北纬26°15`-28°19`,东经117°00`-119°17`之间,东与本镇浆源村、南与小寺州村、西与大青村、北与西溪村毗邻村落居住:全村面积24平方公里,共有241户1046人,下辖8个自然村,现有耕地面积1720亩,山林面积2.8万亩,其中毛竹0.18万亩。 村容村貌:区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自然风光优美,一条小脂贯穿全村,各村民小组现已全部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话,光纤联网覆盖率达100%。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已告另了传统土木结构民居,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用上了自来水、卫生间 |
儒州村 |
儒州村系南平市光泽县寨里镇中北部中等行政村,距县城36公里,东与司前乡举安村为邻、南与本镇桥亭村相邻、西连江源村、北邻官桥、西溪、山头等村。[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66亩,山林面积2.1万亩,现全村人口1221人259户,辖8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 儒州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面推进农村社会管理“1+3”工作机制,以农村村居网络化服务管理为核心,结合村民约法、“六要”群众工作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三项工作机制,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儒州村社会、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儒州村电信、宽带、移动、联通及光纤电视网络覆盖全村,村村通公路。2005被县文明办评为“文明村”,儒州村是城司公路和交战公路的交汇处,村内建有电站两座,装机1000瓦/时,石化加油站一座、农贸市场一个,极大促进了我村经济发展 |
山头村 |
山头村位于光泽县寨里镇西北端,与江西省贵溪市西排村毗邻,离县城53公里,距镇所在地33公里,总面积33.6平方公里,山林面积2.6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1.8万亩),耕地面积1900亩。下辖6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336户1418人,共有党员38名,村两委班子共有5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3人,含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2012年,山头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00万元,村财收入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200元。 近年来,山头村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了“以企兴村、烟竹富民、打造先贤文化品牌,建设生态旅游经济强村”的发展定位。目前,三汇水电、利群竹业已建成投产;竹林面积经垦复抚育已达1.8万亩、烟叶种植面积突破700亩;龚氏生态休闲农庄已建成即将营业。2012年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开发了名贵花木种植项目,已建成300亩种植示范基地,培育种苗40万株,并建立合作社,带动全村人民致富。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太史第”府第保存完好,“龚氏宗祠”2006年被福建省列为“八闽”名祠,两座古建筑均已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机遇。 山头村党支部多年来坚持加强班子带队伍,严格管理求创新,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支部结合“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的推行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按照“小组功能化、党员责任化”的设置要求,充分考虑现有党员的特长、能力、年龄等因素,把全村三十八名党员分别划入经济发展与项目服务、环境整治、道路养护、道德评议和矛盾纠纷调处4个不同功能的党小组,为党员创先争优构筑了良好的平台,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使农村经济发展有人带头、社会事业人人参与、党员作用有效发挥、村级组织战斗力有效提升,这一做法得到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党支部在落实“六要”群众工作法、深化户代表会议制度过程中,充分发挥户代表会议平台作用和户代表的主体作用,探索形成“村财投入、村民投工投劳”的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民办公助”模式,也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山头村先后荣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示范村、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二十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当前,村两委班子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村群众,努力把山头村建设成为“农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收入得到新提高、村风民俗倡导新风尚、山村面貌呈现新变化、村级治理健全新机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大洲村 |
大洲村位于南平市光泽县寨里镇南部,高家水库下游,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称为“昆虫的世界,蛇类的王国,植物的宝库,鸟类的乐园”,距县城31公里,距镇政府18公里,大洲村总面积55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76户总人口360人,圣农建有4个鸡场。全村农业主要以粮食,林竹、竹荪和外出务工为主,4个自然小组饮用卫生自来水,全村道路硬化,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通讯,覆盖100%。村民住房,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1953年经地区行署定为红旗不倒的老区基点村。 1937年10月0闽赣省委在大洲村同-当局谈判取得了成功,形成闽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大洲、上史元、渡头自然村从1933年至1950年光泽到解放,一直是红色游击区,所以1953年被地委行署定为红旗不倒的老区基点自然村。 为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0光泽县委,县政府于1990年按原貌在大洲村重新修建了“大洲国共谈判旧址”以教育和启迪革命后代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2007年光泽县委、县政府对旧址进行了第二次修葺。广泛收集,整理实物和图文资料布置成三个展厅,继1996年确立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2008年大洲国共谈判旧址又被确定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同时成为南平市今年推出的红色之旅线路的一个重要资源。 |
桥湾村 |
桥湾村是寨里镇少数民族村之一,属于光泽县贫困村之一,也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地处寨里镇北部,距镇政府22公里,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369户1614人,耕地面积2354.6亩,山林面积1.6万亩。 本村是粮食生产重点村,近年来,全村大力发展烟叶、食用菌生产,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烟叶、食用菌,村民人均收入2850元,村财收入9万元。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基础设施日益完善,10个小组道路硬化,全村13个小组都通程控电话,手机网络、光纤电视覆盖全村,8个小组饮用安全自来水,8个小组路灯架设完毕,辖内村完小一所。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