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观乡地处鄞西山区的四明山麓,全乡地域东西宽广,南北狭窄,东出挹秀亭与鄞江镇相邻,南越勃鸪岭跟奉化市溪口镇接址,西达商量岗与杖锡乡相望,北止天打岩同章水镇为界,境内乌贼山、白象山纵横,把本乡分成南北两半。全乡地域面积73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4253户,15000余人口。乡政府驻地桓村,乡规划区内常住人口765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500余人;种植面积 10290亩,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35300万元,财税收入3167万元,外贸出0货值2692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177元。 [2000年重大事项]经济建设:工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实现全年销售 8.5亿元;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2个;引进各类人才 316人,在县各项考核中分获金、银、铜牌。三星集团建成宁波市智能仪表工程中心。全乡共开发市级新产品2个,县级新产品1个。农业稳中有进,开发林特基地共达3800亩,花卉、水果、羊尾笋等四大特色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与浙江省农科院签署了共同开发有机农业的合作意向书,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广新型载培技术。盘活集体资产存量,完成村帐委托代理的前期工作。旅游业异军突起,五龙潭风景区基本结束一期工程,于10月1日开始对外试营业。镇村建设:完成樟溪河龙观段的治理任务。桓村、山下、半山、大路四个村完成电网改造。新建连接桓村和后隆两个中心村全长 1.7公里的环乡公路一条,并规划了路旁的高山村移民住房。率先在山区乡镇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完成镇区内部分地段的亮化,绿化工程和后隆村医疗点的整修。综合治理:宁波三星集团、宁波化工有限公司、金溪村被评为县第三轮第三批文明村(单位)。通过了市教育强镇的评估验收。完成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试点工作。加强了对文物的保护力度。广泛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在四个村实行了巡夜制度,有效地遏制了越级-,成为我县“三无”乡镇之一。顺利完成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和征兵工作。[一方名村]雪岙村地处龙观乡小灵峰上,共303户人家,836人,有耕地421亩、毛竹山1395亩。该村原来以脏、乱、差出名,一直没人敢当村干部。后来,在新的村党支部-洪永海的带领下,转变观念,下定决心,坚定“雪岙人一定能办好雪岙人的事”的信念。在村级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光靠毛竹山吃饭的路子,大力发展专业养殖和特色种植,涌现出一批养猪专业户和雷笋、桂花基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5万人 | 73平方公里 | 330203200 | 315000 | 0574 | 查看 龙观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龙观社区 | ·海曙区旅游·海曙区特产·海曙区十大特产·海曙区十景·海曙区 | 0 |
---- |
查看 龙观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龙溪村 | ·海曙区旅游·海曙区特产·海曙区十大特产·海曙区十景·海曙区 | 0 |
---- |
查看 龙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雪岙村 | ·海曙区旅游·海曙区特产·海曙区十大特产·海曙区十景·海曙区 | 0 |
---- |
查看 雪岙村谷歌卫星地图 |
龙谷村 | ·海曙区旅游·海曙区特产·海曙区十大特产·海曙区十景·海曙区 | 0 |
---- |
查看 龙谷村谷歌卫星地图 |
后隆村 | ·海曙区旅游·海曙区特产·海曙区十大特产·海曙区十景·海曙区 | 0 |
---- |
查看 后隆村谷歌卫星地图 |
山下村 | ·海曙区旅游·海曙区特产·海曙区十大特产·海曙区十景·海曙区 | 0 |
---- |
查看 山下村谷歌卫星地图 |
龙峰村 | ·海曙区旅游·海曙区特产·海曙区十大特产·海曙区十景·海曙区 | 0 |
---- |
查看 龙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路村 | ·海曙区旅游·海曙区特产·海曙区十大特产·海曙区十景·海曙区 | 0 |
---- |
查看 大路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李岙村 | ·海曙区旅游·海曙区特产·海曙区十大特产·海曙区十景·海曙区 | 0 |
---- |
查看 李岙村谷歌卫星地图 |
金溪村 | ·海曙区旅游·海曙区特产·海曙区十大特产·海曙区十景·海曙区 | 0 |
---- |
查看 金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桓村村 | ·海曙区旅游·海曙区特产·海曙区十大特产·海曙区十景·海曙区 | 0 |
---- |
查看 桓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南门街道 |
宁波市海曙区南门街道位于宁波市中心城区的西南侧,东至长春路与灵桥路交界处,南临奉化江,西至柳汀立交桥与段塘镇,西郊乡和白云街道交界,北至中山西路。街道区域面 积3.4平方公里,人口7.2万,流动人口2.1万,辖11个社区,是宁波市城区的南大门、交通集散中心和涉外重要场所。区域内有机关、学校、医院、宾馆、车站、驻地部队、企事业单位460余家,如铁路宁波客运站、汽车南站和五星级的南苑饭店、三星级的华园宾馆、宁波饭店,省级重点中学效实中学、宁波中学等单位,市商检、海关等重要部门也都在南门区域。 下辖的11个社区为:澄浪社区、红起社区、尹江岸社区、周江岸社区、朝阳社区、车站社区、马园社区、郎官社区、迎春社区、柳锦社区、万安社区。其中澄浪社区为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省级重点文明社区3个,市级文明社区10个,市级以上文明社区点社区总数的91%,澄浪、万安社区被列入海曙区重点建设的四个综合性社区试点。目前南门街道各社区在创建文明社区方面呈现出比学赶超的热潮,形成了“澄浪率先,万安领先,新区争先,老区赶先”的局面。 |
江厦街道 |
江厦街道地处全市最繁华的商贸商务中心,位于奉化江、余姚江、甬江交汇处的“三江口”以南,东濒奉化江,西以南大路为界,南至兴宁桥西与月湖街道相邻,北为中山东路中心线以南与鼓楼街道相望,整个街道地块呈三角形,总面积为1.65平方公里,辖区常住人口2.2万。自古以来商业繁华,贸易兴盛,商贾云集,对外交往盛行,是宁波经济发展历史和现状的缩影,素有“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美称。目前为海曙区人民0所在地,辖区内还有市外经贸局、市建委、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等区级以上的机关事业单位13家。宁波最大的购物休闲广场“天一广场”就是坐落在江厦地域内。街道目前下辖新街、郡庙、天封等3个社区居委会,由2001年的30个居委会改制而成,目前莲桥社区正在大面积拆迁。 江厦地域,因宋时有江下寺,以其谐音得名为江厦。江厦街道于2003年10月由灵塔街道更名而来。街道党工委是区委的派出机关,研究决定本街道经济发展、城区管理、社区建设、帮贫扶困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统一领导本街道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人民武装、统一战线、老龄退管、群团等工作。街道办事处是区人民0的派出机关,受区人民0领导,行使基层政权的部分权力,管理本辖区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管理、社区建设、信访、扶贫帮困、优扶、再就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化、体育等行政工作。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设5个职能科室,分别为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科、城市管理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科和社会事务科。街道党工委下属3个机关支部、2个社区党委(新街、郡庙)、1个社区党总支(天封)、1个社区党支部和27个“两新”组织党支部,共有党员1046名。 2003年以来,街道党工委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街道实际,进一步健全社区党建工作机制,整合辖区党建资源,强化党建工作举措,着力提高工作实效。5年来,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领导重视,责任落实,措施有力,成效显著,有力地推动了街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7年1至10月,街道共引进企业161家,新增注册资金总额23631.3万元,分别是2002年同期的2.28倍和5.88倍。2007年1至6月,街道共完成税收收入18092万元,为2002年同期的15.93倍。5年来,街道先后成立了全市首家楼宇服务中心和全市首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荣获了全国社区服务示范街道、全国群体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市级先进集体、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市老龄工作先进街道等多项荣誉称号。街道工会还荣获“全省党建带工建三级联创示范街道工会”称号。 |
石碶街道 |
鄞州区石碶街道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城市浙江省宁波市的南郊,紧邻宁波市新汽车南站,辖区内有宁波国际机场、宁波轻纺城市场,沪杭甬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214省道、鄞县大道、鄞州大道、机场专用公路穿境而过,是宁波市重要的“形象窗口”。街道区域面积34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9.3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3个居民会、1个渔业社。2005年底,全街道共有常住人口4.9万,外来流动人口5.8万。 随着改革地不断深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上级党委、0的正确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全力以赴,积极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2005年,街道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2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6.7亿元,实现工业产值133亿元,销售127亿元,利润17.8亿元,协议利用外资1.6亿美元,实际到位1.1亿美元,完成自营出口8.5亿美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357元,综合经济实力考核连续八年名列鄞州区第一。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石碶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积极做好社会事业建设工作。石碶街道先后被评为首批全国创建文明村街道工作先进街道、浙江省社会治安先进街道、宁波市文明街道、宁波市卫生街道等,辖区内的宁波雅戈尔集团有限公司被中央文明委授予文明单位称号;浙江广博文具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石碶村等四个单位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依托沿海开放城市宁波,石碶的投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已成为中外客商普遍看好的投资热土。街道内配有八万门自动程控电话,拥有五点五万伏变电所一座,饮用水由宁波市自来水公司直供。街道内现有中学2所、小学10所、成人学校1所,幼儿园14所,教育质量名列鄞州区前茅。 文化、广电、卫生事业更加繁荣,其中街道文化站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站,吴剑鸣医院荣获"省文明卫生院"称号。石碶同时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名人辈出,并与台湾文化有着独特的亲缘。沈光文配合郑成功收复台湾,并在台湾设馆授徒,传授国学,有"台湾文化祖"之誉:张其昀实誉为台湾"博士之父",完善了台湾的教育体系,创办了政治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东吴大学等高等学府。 优越的地理位置,优惠的投资政策,优良的配套环境和优质的服务水平,使这块宝地理更具魅力。"石碶人"的宗旨是让投资者以同样的投资在石碶创造更丰厚的效益。 石碶这块黄金宝地,竭诚欢迎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明天! |
西门街道 |
西门街道 简介】办事处驻地西湾路137弄16号。【社区及居委会地址】汪弄社区(后莫家巷48号)、北郊社区(永丰西路98弄65号)、文化社区(椅子巷35号101室)、龙柏社区(西湾路137弄16号1楼)、柳庄社区(西门后漕巷23号配电房旁)、新高社区(高塘路41弄28号-1)、永丰社区(高塘三村81号)、芝红社区(高塘四村67幢旁)、新芝社区(西湾路48弄39号)、翠南社区(翠柏一里3号)、胜丰社区(胜丰路106弄10号)、翠中社区(翠柏二里54号)、钱东社区(丰柏路28号)。 |
月湖街道 |
海曙区月湖街道成立于1992年,位于宁波市中心,东起解放路,西至长春路,南邻五星级酒店——南苑饭店,北依中山路,由原县学、湖西和仓桥等三个街道合并而成。辖区面积2.07平方公里,常住居民16492户,41775人,设立7个社区居委会。区域内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有亚洲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南国书城”天一阁,还有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居士林,此外,还有高丽使馆、大岳方第等历史文化古迹,文化底蕴深厚,街道也因辖区内宁波市风景秀丽的璀璨明珠——月湖而得名。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下设党政办公室、经济科、城管科、综合治理科、社会事业科等5个职能科室,分别负责招商引资、市容环境管理、平安街道建设以及社会各项事业工作。 几年来,月湖街道在区委区0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城区管理和服务为重点,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基层组织建设和社区稳定为基础”的工作方针,使精神文明建设、民主自治进程不断推进,社区建设不断深化,环月湖特色社区品牌群初具规模。月湖街道近年来获得中国街道之星、省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省级科普街道、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单位地址:宁波市镇明路108号月湖大楼 邮编:315010 联系电话 87191890 传真:87191800 |
鼓楼街道 |
鼓楼街道位于海曙区中心,东临三江口,西至望京路,南接中山路,北濒余姚江,历来为宁波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鼓楼街道之名,缘于唐代所建城楼,唐长庆元年(821),刺史韩察发民于今街道境地筑子城(内城),南首城门曰望海军门(宋、明谓奉-门),至明万历十三年(1585)重建,更名海曙楼,俗称鼓楼,是故得名。源远流长的历史脉络,积淀了鼓楼街道厚重的人文底蕴。唐代的鼓楼、天宁寺塔、龙舟,元代的永丰库遗址,明清的伏跗室、钱业会馆、民宅等历史遗存,以及明代兵部侍郎屠大山,清代兵部尚书屠粹中,抗清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张苍水,乃至现代浙东著名书籍收藏家冯孟颛、知名体操运动员桑兰等名人的人文史迹,等等,无不展示出鼓楼街道人杰地灵的风采。 鼓楼街道现有辖区面积1.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7万,下辖5个社区、3个商圈。街道交通便利,商业氛围浓厚,投资环境良好,辖区内驻有0宁波市委、市人民0、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宁波军分区,市级机关各部、委、办、局以及工商银行宁波市分行等处级以上机关76家,还有市第二医院、市图书馆、宁波大酒店等知名企事业单位。 近年来,鼓楼街道致力于发挥地处行政枢纽、核心商圈、投资福地、金融硅谷的区位优势,按照“整合区域资源,提升区域品质,促进区域和谐”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服务,有力促进了辖区社会稳定和居民群众安居乐业。 |
白云街道 |
白云街道位于宁波市中心城区海曙区西南隅,因其西北方怀浙东学派发祥地白云庄而得名。辖区所在地的原行政机构屡经变迁。1958年建立甬江人民公社,后改为甬江公社西南管理区。1978年5月改称西郊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西郊乡人民0。1996年8月在原西郊乡的联丰村、前丰村、姚丰村、甬丰村(部分自然村)和望春桥村的桥弄自然村区域内建立海曙区白云街道办事处。辖区东接萧甬铁路与市中心毗连;南至苍松路与气象路,距杭甬高速公路入口处仅2千米,与南门、段塘街道相邻;西临后西塘河支流龙尾河、前河与机场公路至气象路口,距宁波栎社机场6千米,与鄞州区接壤;北沿西塘河,与市主干道中山西路隔河相望。市主干道柳汀街、联丰路与环城西路东西、南北呈十字型贯穿其中。总面积6.6平方千米.下辖10个社区,39个小区。2004年常住居民11857户;常住人口34206人,暂住居民11128户,流动人口2万人;2005年4月常住居民19787户,常住人口52854人,暂住居民12000户,流动人口3万人,绝大部分为汉族,含有少量回、苗、满、瑶、纳西、羌、土家、蒙古、朝鲜、畲、彝、藏族。辖区内服务人口10万之多。 驻辖区省、市、区属单位计有:浙江省水文地质大队,宁波市农业局,宁波市气象局,宁波市环境保护局,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宁波市城建设计院,宁波市人才开发服务中心,(中国宁波人才市场),宁波市救助站,宁波市实验幼儿园,宁波商技校,海曙区建设局,海曙区城管局,海曙区国土资源分局,海曙区环境保护分局、海曙区规划分局、海曙区工商分局、海曙区巡特警大队、刑侦三大队、白云派出所,海曙区闻裕顺敬老院,海曙区社区学院,海曙区西郊法庭,海曙区白云卫生院,华天小学,广济中心小学分校,范桂馥小学,白云房管所。辖区内的名胜古迹计有:明万历18年(1610年)都督万邦孚始建的浙东学派发祥地白云庄,唐庙前建造的夏大禹王朝遗址和元至元14年(1277年)里人姚浩建造的姚家庵。 |
段塘街道 |
段塘街道位于海曙区西南端,以环城西路和环城南路之交汇点南苑立交桥为中心:东面奉化江突缘江岸和南塘河相组成的滨江地区与鄞州中心区隔江相望;西至通达路与鄞州区古林镇接壤,以宁波市客运中心划界而治;南与鄞州区石碶街道为邻,沿杭甬高速公路出入口和启运路分界;北同白云街道、望春街道、南门街道唇齿相连,地形南北略长间距约三公里。东西稍狭约二公里,总面积5.97平方公里,是市核心区通向市西南各市、县、区,全省乃至全国的要隘,素有市区西南门户和璀璨明珠之美称。 街道建立,其行政区划作重大调整,撤销范家、堰头、吴王、雅园居委会并入洞桥、小漕、雄镇社区居委会,划入原属白云街道的华兴、新典、南苑、南塘社区居委会,街道共辖七个社区居委会,段塘、粮丰、丁家、吴家四行政村。随着南都花城逐步建成,成立了南都社区居委会。根据宁波市对城中村改造精神,2004年撤段塘、丁家行政村建置,纳入小漕、洞桥和雄镇社区。至此,街道共八个社区居委会,吴家、粮丰两行政村。宁波电视台、中华纸业有限公司等多家规模大、著名度高的行政企事业和区级以上单位也在街道行政辖区内。至2005年6月,街道总人户数25994户,人口73478人。其中暂住人口13529户,40589人,占总人口55.2%,性别比,男性47440人,占64.57%,女性26038人,占35.43%。2004年尚有农业人口3806人,占总人口5%,街道计划生育率达99.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2308人,辖区内有壮族、布依、侗族、土家、白族、水族六个少数民族,人口107人,汉族人口占99.85%。 |
望春街道 |
望春街道原名西郊乡,位于宁波市中心城区海曙区西部,地处市中心城区西迎宾线两冀,东靠市中心,南接杭甬高速公路段塘入口处,西与鄞州高桥镇接壤,北靠余姚江北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于2002年7月撤乡建街道,区域总面积为9平方公里,下辖12个股份经济合作社,11个社区,2个渔工商公司,社区服务人口近15万人。 近年来,街道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注重招商投资的软硬环境建设,积极营造了招商、安商、扶商、亲商的氛围,2005年全年完成工业产值17.09亿元,财政收入1.62亿元。街道党建工作争先创优,形成“大党建”工作格局,双联工程、廉政文化建设、社区党员咨询服务站等党建工作走在全区前列,2005年党建工作考核为全区优胜单位。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环境整洁优美,科教文卫和各项服务配套日趋完善。社区建设整体推进,社区管理、服务不断改进,教育和文体活动蓬勃发展,所辖的天一家园社区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五星级党组织”等。2000年,在全市乡镇综合实力考核中排名前六名,2001年跻身生活上百强乡镇企业,并被列入二十一世纪宁波首张城市名片。2003年,街道获得“宁波市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宁波市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
高桥镇 |
高桥,位于中国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港口城市宁波的西部,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东依宁波市城区,南眺栎社国际机场,西濒河姆渡古文化遗址,北枕黄金水道姚江,杭甬高速公路和省道甬梁线从东到西横贯全境。全镇户籍人口4.87万人,辖20个行政村、1个渔业社和3个居民会,镇域面积53平方公里。 |
横街镇 |
横街镇位于鄞州西部,离宁波市区约10公里,紧临杭甬高速公路,至宁波国际栎社机场8公里,距北仑港40公里,镇内108路等公交车直达宁波。正在兴建的绕城高速公路穿镇而过,联丰路延伸至横街的公路正在筹建中。镇东为古广德湖沉积平原,广袤无垠,镇西山丘连绵,崇岭纵横,境内良田肥沃,山林茂密,物产丰饶,素有“桃源之乡”美称。 几年来,镇党委0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创“经济强镇、环境美镇、旅游重镇、文明城镇、生活富镇”为目标,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5亿元,工业产值73亿元,外贸出0货值23亿元,镇财政总收入达到1.19亿元。拥有华茂集团、东海集团、太平鸟集团盛邦制衣等大型企业和林村水表、水家铝制品、芝岭气门嘴等块状经济,占地2.5平方公里的镇工业区块及望春工业区横街分区已初具规模,企业群体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充分体现。 同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走品牌先导、规模集聚、特色创新之路。云岗仙草、生猪等名优农产品种养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业经济地位进一步巩固。十大基地效应逐步显现。现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对农产品深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 横街还是著名的竹乡,全镇有近五万亩的竹山资源,四季产笋,笋年产量可达1200多吨,年产值计1000余万元。近年来,通过实施品牌战略,走笋产品精加工道路,做大做强笋产业。 如今,辖区内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较好,全镇上下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各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 |
集士港镇 |
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浙江宁绍平原东端。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南临三门湾。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人口546万。宁波市历史悠久,是具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唐朝时称“明州”,与扬州、广州并称中国三大对外贸易口岸。宋朝时,与广州、泉州同列为对外贸易的三大港口重镇。鸦片战争后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明朝时,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宁波依托港口、区位、环境和政策优势,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建设,社会事业和经济建设取得稳步发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已经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对外贸易的口岸,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城市之一。集士港镇位于宁波西郊,属宁波市郊城镇,距宁波市中心7公里,向东40公里就是著名的北仑港码头,往西驱车一小时可达蒋氏故居,北与古人类河姆渡遗址相望,南到宁波国际机场只需10分钟,区域总面积49平方公里,全镇辖29个行政村,现有人口3.8万人。集士港镇作为鄞西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鄞州乃至宁波市的古镇、重镇。曾先后被省、市列为中心镇、科技先进镇、出口创汇先进乡镇、教育强镇、体育先进乡镇,2000年被国务院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批准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4年又被评为“宁波市级文明镇”、 “全国重点镇”。集士港镇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年平均气温16.2℃,年日照时数21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年平均湿度80%,无霜期240天。 2、经济现状与投资环境对外开放以来,集士港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全镇已初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支柱,外向型经济为先导的新型经济格局,镇域经济每年以25%左右的速度迅增,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区名列前茅。集士港镇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基础雄厚。西北山区盛产竹笋、毛竹、茶叶;其余地区为平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目前已初步形成粮食、茶叶、竹林竹笋、水果、淡水鱼养殖、畜禽、蔬菜、蔺草等一大批商品生产基地。建成粮(蔺)草稳产高产基地3600亩,优质水果基地800亩,淡水鱼精养基地300亩,花卉基地300亩,建成1470亩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发展前景良好。. |
古林镇 |
古林,又名黄古林,是闻名中外的草席之乡,也是鄞州历史上四大重镇之一。古林镇座落于甬江、姚江、奉化江上游,东与宁波市区接壤,南邻宁波栎社机场,杭甬高速公路和鄞县大道穿境而过,境内的段梅公路横贯东西,水网纵横交叉,为典型的江南水乡。1986年1月,古林乡改名为古林镇。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原古林、布政、蜃蛟三乡镇合并建立新的古林镇。目前,全镇行政区域面积47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人口50994人(均为汉族),现有耕田面积35900亩。该镇地处鄞西平原,平均海拔4.2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9℃,七月平均气温28.8℃,一月平均气温4.2℃;湿润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400至1450毫米;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010小时,无霜期259天。. |
洞桥镇 |
洞桥镇地处鄞西平原,是宁波市鄞州区西南城镇群中重要城镇,距宁波市区约18公里,东连石碶镇,西临鄞江镇,北靠古林镇,南接奉化市江口镇。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毗邻于侧,34省道穿越南北,甬金高速公路、明州大道横贯东西。全镇区域面积31平方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现有常住人口2.2万,外来人口1万余人,是一个交通便捷、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民风淳朴的江南水乡。洞桥之名由建于宋建隆元年的廊屋式孔木桥一光溪洞桥而得,宋属句章乡,明属句章乡夕阳里,清属章远乡,1961年鄞州区恢复建置,称洞桥公社。今洞桥镇1992年5月由洞桥、宁锋二乡合并而成,1997年7月改乡为镇。洞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镇,上庄山古墓群遗址的发掘,表明六千多年前就有先人在洞桥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这里是南宋文学家楼钥、宁波十大历史名人全祖望的故里,境内初建于唐朝的惠民桥、初建于宋元丰元年的百梁桥被评为宁波市十佳古桥;洞桥更是一座活力迸发的城镇,已先后跻身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宁波市教育强镇、宁波市卫生镇行列。洞桥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山川秀丽,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是休闲居住、投资兴业的佳地。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洞桥人民抢抓机遇,勇于开拓,创新创业,把洞桥镇迅速建设成为一座以服装为主导产业,机电、印刷、文具、汽配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兴城镇。2005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2.3亿元,财政收入1.03亿元,镇域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保持鄞州区前茅。产业基础雄厚。全镇现有各类工业企业486家,其中外资企业17家。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12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9.8亿元,销售19.3亿元,利润1.43亿元;以餐饮、商贸、文娱等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呈现较快发展,品牌特色农业一支独秀,西瓜、雷笋、葡萄等一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深受省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中“八戒”西瓜荣获国家、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浙江省十大优质品牌西瓜和浙江省名牌,是响誉市内外的一张名片。生态资源丰富。洞桥南部的好山好水,真山真水,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历史遗迹,具有不可多得的宝贵的生态资源。随着交通优势的进一步凸现,旅游开发渐入佳境。裴岙滴水成穴头陀岩寺、金鱼山庄、生态雷竹园,形成城镇亮丽的风景,打造山水园林的“绿色洞桥”,是都市人们居住、休闲、旅游、度假的胜地。. |
鄞江镇 |
鄞江镇位于四明山东麓,属鄞西平原西部边缘大镇,千年历史文化名镇,距宁波市中心25公里。东接洞桥镇、古林镇,西邻章水镇、龙观乡,南连奉化江口、萧王庙,北依横街镇。东西宽5公里,南北长10公里。甬金高速公路擦肩而过,区道荷梁公路穿越镇心,鄞横公路及卢鄞支线直贯南北,离宁波栎社机场及杭甬高速公路几分钟路程。全镇行政区域95879亩,面积为63.9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2306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37人,镇区15380人,镇内外来暂住人口4217人。全镇共有耕地面积19909.4亩,山林面积66772亩,农林牧副渔业机械总动力12538千瓦。镇上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现有两座总蓄水量为1.4亿立方米的水库。位于悬慈畈的澄浪潭泉水,属国家一级天然水保护资源,不仅是宁波金狮啤酒有限公司制作各档啤酒的优质水资源,也是天然温泉水育鱼种基地。全镇拥有省一级重点中学鄞江中学、华光学校、鄞江镇中心小学、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6所,在线学生5309人,专职教师352人,还有幼儿园、托儿所8所。鄞江卫生院在职卫生技术人员117人,其中医生54人,拥有病床60张。 农业经济基础扎实,已形成了万亩花果山工程,四季花果飘香,柑橘、桃、梨、杨梅、枇杷等水果月月应市。现有“清沅”早熟芋艿、“清沅”东魁杨梅、“四明银雾”茶叶、“它山堰”白茶等主要农产品基地,其中“清沅”杨梅、“四明银雾”茶叶为省、市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并在区、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拥有农业休闲园区两个:澄浪潭垂钓中心和金岩寺休闲果园。 工业经济加速健康发展,现有511家企业,已形成了以汽配、食品、机械、塑料、电子、轻纺、服装、建材等八大门类为主体的工业生产体系。到2004年底,全镇拥有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企业28家,中外合资企业10家,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城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甬金高速公路、明州大道、环镇东路正在抓紧建设之中,镇内村村已浇好水泥路面,公交化改造正在进行之中。农村水网改造有序进行,电网、通讯、数字电视等基本改造完毕。生态城镇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生态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
章水镇 |
章水镇是鄞西的历史名镇,它东临鄞江镇,南界龙观乡与奉化市毗连,西依四明山,北邻余姚市,是鄞西平原通向四明山腹地的出入门户与天然屏障,地势险峻,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有“四明锁钥”之称。章水镇行政区域146平方公里,是鄞州区面积最大的乡镇。它下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近3万人。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亿元,镇政府所在地樟村距宁波市区35公里,离宁波枥社机场18公里,靠近34省道,公交路线直达市区,交通十分便捷。章水镇是扬名全国的浙东革命老区。这里的人民具有悠久的光荣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时期,章水镇是全国十九个革0据地之一--浙东四明山抗日革0据地的主要组块乡镇;在解放战争时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游击根据地之一。现在又是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镇域内散落分布着众多的革命遗迹、遗址和遗存。矗立在镇中心的鄞州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是著名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屹立在章水镇街头烈士陵园旁的是“浙东刘胡兰”李敏烈士高大的汉白玉塑像。 章水镇是鄞州著名的侨乡。目前旅居海外的侨胞有700多人,侨眷280多户,列全区前茅。他们中有被授予“宁波市荣誉市民”的闻儒根、周鸣山、应圣瑞先生。章水镇是享誉天下的“浙贝之乡”。这里出产的中药材“浙八味”之一的“浙贝”始自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同时,章水镇是闻名遐迩的“小水电之乡”和“大中型水库之乡”。上世纪50年初,这里建成了华东地区农村第一座水力发电站,以后又陆续兴建了近20座水力发电站,成为全国有名的“小水电之乡”。目前全镇仍有小水电站14座,总装机容量11590千瓦,年发电量4000多万千瓦时,章水镇水利资源丰富,有国家大型水库2座。1975年竣工的皎口水库,位于章溪上游的大皎、小皎两溪汇合处的密岩村,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控制集雨面积259平方公里,总库容1.2亿立方米,灌溉实际受益耕地面积1.33万公顷,防洪2.6万公顷,电站装机4800千瓦。在建的周公宅水库总库容1.118亿立方米,总投资约7.48亿元,是一座以供水、防洪为主结合发电、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 |
龙观乡 |
龙观乡地处鄞西山区的四明山麓,全乡地域东西宽广,南北狭窄,东出挹秀亭与鄞江镇相邻,南越勃鸪岭跟奉化市溪口镇接址,西达商量岗与杖锡乡相望,北止天打岩同章水镇为界,境内乌贼山、白象山纵横,把本乡分成南北两半。全乡地域面积73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4253户,15000余人口。乡政府驻地桓村,乡规划区内常住人口765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500余人;种植面积 10290亩,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35300万元,财税收入3167万元,外贸出0货值2692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177元。 [2000年重大事项]经济建设:工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实现全年销售 8.5亿元;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2个;引进各类人才 316人,在县各项考核中分获金、银、铜牌。三星集团建成宁波市智能仪表工程中心。全乡共开发市级新产品2个,县级新产品1个。农业稳中有进,开发林特基地共达3800亩,花卉、水果、羊尾笋等四大特色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与浙江省农科院签署了共同开发有机农业的合作意向书,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广新型载培技术。盘活集体资产存量,完成村帐委托代理的前期工作。旅游业异军突起,五龙潭风景区基本结束一期工程,于10月1日开始对外试营业。镇村建设:完成樟溪河龙观段的治理任务。桓村、山下、半山、大路四个村完成电网改造。新建连接桓村和后隆两个中心村全长 1.7公里的环乡公路一条,并规划了路旁的高山村移民住房。率先在山区乡镇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完成镇区内部分地段的亮化,绿化工程和后隆村医疗点的整修。综合治理:宁波三星集团、宁波化工有限公司、金溪村被评为县第三轮第三批文明村(单位)。通过了市教育强镇的评估验收。完成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试点工作。加强了对文物的保护力度。广泛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在四个村实行了巡夜制度,有效地遏制了越级-,成为我县“三无”乡镇之一。顺利完成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和征兵工作。[一方名村]雪岙村地处龙观乡小灵峰上,共303户人家,836人,有耕地421亩、毛竹山1395亩。该村原来以脏、乱、差出名,一直没人敢当村干部。后来,在新的村党支部-洪永海的带领下,转变观念,下定决心,坚定“雪岙人一定能办好雪岙人的事”的信念。在村级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光靠毛竹山吃饭的路子,大力发展专业养殖和特色种植,涌现出一批养猪专业户和雷笋、桂花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