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后村距乡驻地西南1.4公里,宁古公路南侧。辖芹后、大坪等2个自然村,设村民小组5个。193户,987人,常住人口760人,其中大学文化以上50人。耕地623亩,林地1778亩。经济作物:稻谷、甘薯、茶叶,稻谷年产量298.8吨,年产值达到50.2万元;甘薯年产量63.3吨,年产值达到7.6万元,茶叶年产量37.5吨,年收入30万元。兼营商贸运输采矿业,拥有20部机动车从事运输业、日用商店5间,平均年销售额8万元。公共基础设施:村委楼、大厅、会场、小学校舍、医疗站各一幢、两幢祠堂。这里有历史悠久的古寺庙—瑞林院,始建于唐龙(公元927年)瑞林寺、重建于1991年,以砖木构造为主,属重檐式结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902202 | 352000 | 0593 | 查看 芹后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小岭村 |
小岭村,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设村委会,在乡驻地东南3.9公里,石牛山西南麓。辖里店、外店、善母里、罗汉袋4个自然村,设6个小组,聚落沿岭西侧而建,成长条形。228户,860人。耕地782亩,林地8226亩。以农业为主,主要有稻谷、甘薯、茶叶、蘑菇等农产品。有村委楼1幢、学校1座、医疗站1所。通路、电、自来水、电话。日用商店3间,平均年销售额9万元。古建筑有祠堂3座、大厅2座。有柳杉7棵 。 |
小际村 |
小际村,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距乡驻地5公里,东北方向,鹤鼻头山西南麓。辖三斗丘、大泽溪、龙冈、大石坪、猪糟潭、桥头、小际、上小际、下坂、上里园、下里园、林仔后、石珠坑、竹林边、六扇厝、水尾楼、麒麟头等17个自然村,设6个村民小组。86户,278人,常住人口150人,其0过大学文化以上2人,耕地230亩,林地10327亩。农业为主,产稻谷、甘薯、茶叶。经济作物以盛产毛竹为主,年采伐量43吨,年收入105多万元。这里建有大泽溪、大港电站。 有村委楼1幢, 南方红豆杉3株, 闽楠1株, 榕树1株,树龄700年,桫椤树50多棵 。大港水电站水库面积200亩,养糠鱼,面积38亩,年产量达15吨,年产值达20万元。 |
下竹洋村 |
下竹洋村位于蕉城西北部山区,距驻地乡北部2.6公里,石磨岗山北麓,设7个村民小组。130户,495人,其中常住人口228人,外来人口30人。全村党员27名,女党员1名,35岁以下党员5名。下竹洋村丰富的毛竹资源,因而,俗称"盖竹洋"。村内有珍稀植物—柳杉,科名杉,属名栲,座落于下洋后门山。树龄160年,属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高7.5m,胸围255cm,15.0 cm。 |
石厝村 |
石厝村位于宁德市蕉城区西部,距市区20公里,宁古公路北侧。下辖石厝、光沃、室头、新桥头、南洋、光沃新村等6个自然村,设16个村民小组,人口2076人,其中党员54名。石厝村先后获得市级生态村、区级文明村、区级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石厝村自然环境优美,村内有古罗汉松一株,高8m,胸围135cm,树龄110年。 |
上竹洋村 |
上竹洋村距乡驻地2.4公里,平均海拔860米,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常青,毛竹覆盖率高。辖上竹洋、五斗岗、瓮尾、坑里、前头坑、旗冈、坪路、牛路、岭下等9个自然村。139户,548人,耕地550亩,林地3741亩。农作物有水稻、反季节蔬菜、茶叶等。 |
三望村 |
三望村,1939年(民国28年)曾设乡,1951年成立乡, 1962年改立小公社,1967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乡政府驻地东4.7公里,台洋山西南麓。辖外厝、安仁山、茶洋、牛石栏、里厝、篓冈、横山路、岔下、-顶村、上面楼、里楼、炭林、猴头湾、猴头冈等14个自然村,设12个村民小组。263户,1218人,常住人口654人,本村籍大学文化以上26人。耕地904亩,林地11000亩。以农业为主,产稻谷、甘薯、茶叶,兼作手工业制篮等。稻谷年产量360吨,年收入60.5万元;甘薯年产量44吨,年收入5.3万元;茶叶年产量15万斤,年收入12万元。日用商店7间,年销售额约7万元。通电、电话、自来水,路。古建筑有寺庙3座,大厅2幢。三宝堂,始建于1705年;灵山寺,始建于1852年;五谷仙宫,始建于1799年。有300年柳杉1株,高15m,胸围410cm,在三望村口。 |
芹后村 |
芹后村距乡驻地西南1.4公里,宁古公路南侧。辖芹后、大坪等2个自然村,设村民小组5个。193户,987人,常住人口760人,其中大学文化以上50人。耕地623亩,林地1778亩。经济作物:稻谷、甘薯、茶叶,稻谷年产量298.8吨,年产值达到50.2万元;甘薯年产量63.3吨,年产值达到7.6万元,茶叶年产量37.5吨,年收入30万元。兼营商贸运输采矿业,拥有20部机动车从事运输业、日用商店5间,平均年销售额8万元。公共基础设施:村委楼、大厅、会场、小学校舍、医疗站各一幢、两幢祠堂。这里有历史悠久的古寺庙—瑞林院,始建于唐龙(公元927年)瑞林寺、重建于1991年,以砖木构造为主,属重檐式结构。 |
大墓前村 |
大墓前村,1958年成立大队,1962年与下洋大队合并,称下竹洋大队,1979年重设大墓前大队,1984年改为大墓前村委会。在乡驻地北4.1公里,石排冈西南麓。辖大墓前、纸坪、小村、下石后、三层漈、石排冈、小登广、水仔坑、翁潭头、彭溪、龙潭头、苦竹湾、定广村、田头岗等14个自然村,设7个村民小组。98户,358人。耕地394亩,林地9690亩。以农业为主,产稻谷、甘薯、茶叶等。经济林以毛竹为主,年采伐量30吨左右。村委楼1座、公厕1座、交易坪1处、村级医疗所1座。 |
林下洋村 |
林下洋村以驻地村为名。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乡驻地东北5.2公里,合洋山东南麓,旧省道宁古公路贯穿全境,距市区13公里。辖林下洋、前村、千地坪、半岭、边守岗、企冈、牛牯头等7个自然村,设9个村民小组。154户,613人,常住人口475人。耕地498亩,林地2884亩。以农业为主,产稻谷、甘薯。茶叶为主要经济来源,是石后乡茶叶专业村,原石后茶叶综合场所在地。茶园面积1100亩,年产量137吨,年收入300万元;现有从事商贸展览业共10户,年收入达250万元。医疗站1所,学校1所,村委楼1座,祠堂1座,大厅2座,电信机房1座。通路、自来水、电、电话、电视。矿产有散光青石,具有开采价值。栲树1株, 红豆杉8株。 |
光荣村 |
光荣村位于宁德市蕉城区北部山区,距市区12千米,新旧两条宁古公路横穿境内。下辖后垅、院后、光坂、东湖隘4个自然村,全村240户936人,耕地面积耕地1184亩,是典型的农业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茶叶、水稻为主。光荣村自然环境优美,有千年古刹安仁寺,始建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旧时曾是宁德五大寺庙之一;有钟山广乐、黄金锡印、卓赐石洞、东湖雾海等十大景观;保存有唐宋年间的莲花石柱磐、舍利塔、金刚石琢等诸多文物。 |
定洋村 |
定洋村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乡驻地南0.6公里,坪冈山西侧。辖定洋、溪头、三峰山等3个自然村,设14个村民小组。218户,923人,常住人口350人,本村籍大学文化以上10人,党员29人。耕地973亩,林地2218亩。以农业为主,产稻谷、甘薯、茶叶。稻谷年产量365吨,年收入61.3万元;甘薯年产量60吨,年收入7.2万元;茶叶年产量11万斤,年收入10万元。有村委楼1座、小学1所、医疗站1所、会场1座。通电、电话、自来水、路。古建筑有大厅1座、祠堂3座。古树有南方红豆杉1株, 罗汉松3株, 古樟1株,200年树龄, 青钩栗1株 。 |
当洋村 |
当洋村,1958年至1965年称为乡,辖大岭、小岭、定洋、当洋,归洋中区管,1966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距乡驻地2.4公里,金鸡岗山南麓,辖陈厝、林厝、沙坪、贝林、庵里、前门楼、小湾里7个自然村,设16个村民小组。338户,1389人。耕地1520亩,林地3620亩,以农业为主,产稻谷、甘薯、香菇、茶叶等。有村委会1座、敬老院1座、私营茶场1座、祠堂8座。通电、自来水、电话、路。 |
大岭村 |
大岭村,曾名岭头村。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乡驻地东南3公里,金鸡岗东南麓。320户,1285人。辖岭头厝、新坪、岭头店、陈家山、乌鸦头、周当湾、瓮里、曲岭、洋厝坪、山头、桐门楼、桔坑村、岭尾、田头楼、上东湖、下东湖等16个自然村,设21个村民小组。耕地1406亩,林地5666亩。农作物以稻谷,茶叶、香菇为主。有红豆杉1株 。旅游资源丰富。石壁岭又称大岭,古时是宁古屏三县交通要道,全长4千米,上下垂直落差500米,位于峡谷中间,高耸险峻,石壁上有石刻及暗井。道旁有小村名瓮里,有巨石中泉水涌出,清冽甘美。石道传开通于宋,清朝康熙丙戌(1706)年,辟成坦道,并栽树以阴息行人。古建筑有岳飞帅宫,座落于岭头厝村水尾,始建于1652年;黄隐公祠堂,座落于岭头厝村尾,始建于1210年,于1997年重修。大岭村黄氏祖厅座落于岭头厝村,始建于1740年,于2004年重修。 |
陈坂村 |
陈坂村1988年12月成立陈坂村委会。距乡驻地西0.9公里,宁古公路西北侧。辖陈坂、四保、芹坂头等3个自然村,设村民小组9个,1194人,287户 。耕地1154亩,林地2002亩,粮食作物:稻谷、甘薯,经济作物:茶叶。稻谷年产量462吨,年收入77.6万元;茶叶100多亩,年收入10万。公共基础设施:村委楼1座,小学1所,医疗站1所,小水电站1个(年发电量10万度),祠堂1座,寺庙1座,大厅1座。通电、电视、电话、自来水,道路硬化。陈坂村大厅始建于宋太宗之年,重建于乾隆五十一年七月,祠堂始建于咸淳三年丙寅年。福兴宫始建于咸淳元年,重建于康熙三十三年。这里有国家三级重点保护物种:南方红豆杉,科名红豆杉,高7.5m,胸径150cm,已有100年的历史,座落于陈坂芹坂头溪边;罗汉松,高6 m,胸径40cm,已有300年的历史,座落于陈坂村观音亭。积极引进小微企业,现有德邦木业有限公司。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