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觉乡位于洞头县中部,由状元岛、花岗岛和青山岛3个有人居住的主岛组成,共有7岛21礁。东濒大海,北隔黄大峡航道与大门岛隔海相望,西南经深门大桥连接霓屿岛,东南凭洞头大桥与三盘岛濒海相连。全乡陆域面积7.84平方公里,总人口9277人,辖7个行政村。
元觉乡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最高海拔232.3米,海岸线较为曲折,总长36.1公里,多优良港湾。状元岛西北面是温州(洞头)半岛工程规划中的状元深水港区,可开发5至20万吨级的深水港区群,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8.6℃,常年无霜期达350天。再加上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出来的""奇石、怪礁""及美丽的海滨是旅游避暑的好去处。
元觉是个传统的渔业乡,主要有捕捞和养殖两大类。几年来,各届政府以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引导渔民转产转业。目前,主要捕捞作业单位89个,其中渔轮1对,中罾、抛锭张网16只,小花罾12只,小作业60只。6000多亩的海涂资源为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全乡拥有紫菜养殖面积1120亩,羊栖菜540亩,网箱养殖222亩,低坝高网22亩。老品种不断得到巩固提高,新品种继续得到扩大推广,建有市级紫菜示范区,逐步形成了""两菜一箱""的养殖格局。
几年来,元觉乡工业经济持续增长,依托海洋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临海型工业,加快企业技改投入,大幅提升企业科技含量,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拓展外方市场,形成了以高压开关、水产品加工、塑料制品、涂料等为支柱的工业发展格局。全乡现有实体企业8家,其中县级重点骨干企业3家。""十五""期间将重点突出藻类、低值鱼类、贝类等大宗品种的精深加工,使之朝规模化、保健化方向发展。 随着渔业双控政策,渔民转产转业工作的深入实施,元觉乡大批渔民纷纷转向海洋运输,交通运输异军突起,全乡现有运输船35艘,总吨位11000吨,总马力7000多匹,运输船只往返于上海、广东线上,运输量大,续航时间长,经济效益可观,大大推动了全乡的人流、物流集疏散。.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7.84平方公里 | 330322003 | 325000 | 0577 | 查看 元觉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元觉社区 | ·洞头区旅游·洞头区特产·洞头区十大特产·洞头区十景·洞头区 | 0 |
---- |
查看 元觉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小北岙村 | ·洞头区旅游·洞头区特产·洞头区十大特产·洞头区十景·洞头区 | 0 |
---- |
查看 小北岙村谷歌卫星地图 |
状元村 | ·洞头区旅游·洞头区特产·洞头区十大特产·洞头区十景·洞头区 | 0 |
---- |
查看 状元村谷歌卫星地图 |
沙角村 | ·洞头区旅游·洞头区特产·洞头区十大特产·洞头区十景·洞头区 | 0 |
---- |
查看 沙角村谷歌卫星地图 |
花岗村 | ·洞头区旅游·洞头区特产·洞头区十大特产·洞头区十景·洞头区 | 0 |
---- |
查看 花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灵昆街道 |
灵昆镇东临大海,南与温州永强机场隔江相望,西与温州扶贫经济开发区遥遥对视,北与乐清市一衣带水。1987年9月撤乡建镇,全镇总面积为51.3平方公里,共中岛陆面积25平方公里,滩涂面积30.05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2004年末总人口1.94万,户数5620户。现有耕地面积1.25万亩,其中水田7102亩,可利用滩涂面积5.7万亩,土地后备资源相当丰富全岛一片青翠,满目葱茏,身临其境,心旷神怡。 灵昆岛位于瓯江入海口,为河流及潮流共同作用形成的冲击平原,地势低平,地表面海拔在2.6--3.5M之间,地表坡度极小,物质组成为粘土、粉质粘土夹粉土或粉沙薄层,为江口沙洲岛,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海岛农业物色的水产、水果等。西距温州市中心的水陆交通距离分别为18.5公里和22.3公里,北距乐清七里港区2公里,南距扶贫经济开发区5公里,距温州机场仅6公里,陆地总面积19.56平方公里,岸线长24.69公里。灵昆岛地势低洼,位置险要,岛上西部海口有双昆、单昆、劈牌三座小山,东部的灵昆浅滩向东倾斜延伸到洞头海域,其面积因泥沙淤积而逐年扩大,气候属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性气候,温暖湿润,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7℃,年降水量为1690mm,无霜期310天,冬无严寒,百般无酷暑,一年四季,花果不断,鱼鲜不绝,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独有,确是一个旅游度假的胜地。 灵昆镇是国家计委确定全国百个小城镇经济开发试点镇,浙江省绿色小城镇,浙江省水产品特色乡镇--文蛤之乡。省级瓯江旅游度假区,温州市"菜篮子"工程重点基地镇,温州市首批"小康"乡镇,是个闻名遐迩的农业强镇。2004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44亿元,工业产值2.24亿元,农业产值7600万元,第三产业产值9611万元,财政收入65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5358元。. |
北岙街道 |
北岙镇陆域面积21.2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76万人,常住人口4.69万人,下辖4个办事处,24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2002年实现全镇国内生产总值4.33亿元,同比增长7.71%,实现工商各税1134万元,同比增长25.2%,村级集体资产3639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1717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022元,同比增长5.1%,渔农民人均收入3772元,同比增长7.5%。 农业方面:全镇耕地面积4136.54亩,以种植豆类、蕃薯等粮食作物和蔬菜类为主。全镇林业用地13294亩,绿化及水果等经济林种植为主。近年来,我镇重视发展效益农业,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形成了以蔬菜、水果林和畜牧饲养等多形式发展的农业经济结构。目前,我镇有20亩规模蔬菜生产基地5个,生猪饲养场8个,波尔羊基地1个,专业养鸡大户5户。 渔业方面: 2002年全镇养殖面积8616.5亩,其中围塘养殖1327亩,泥螺养殖749亩,蛏子养殖2043亩,泥蚶养殖170亩,羊栖菜养殖面积609亩,紫菜养殖面积1481.5亩,(插杆养殖新增近500亩,全浮式养殖新增216亩),网箱养殖2424亩(深水网箱养殖892亩),牡蛎养殖375亩,其他47亩。全镇生产渔船415艘,总吨位9887吨,25693马力,其中渔轮7对,单拖39艘,拖虾2艘,173艘。淘汰船龄长船质差的185马力渔轮4对,并对6艘单拖进行技改。2002年,新增88口1000立方水体以上浮绳式深水网箱,总水体133848立方米。拥有3家工厂化育苗厂(南美白对虾、河鱼屯等)。全年全镇实现渔业总产值10774.96万元,同比下降6.9%,其中捕捞产值4852.99万元,养殖产值5786.01万元,渔业总产量26780吨,同比下降4.8%,其中捕捞产量21589.9吨,养殖产量5190.9吨。 工业方面:全镇工业企业483家,其中实体型企业110家,出口创汇企业11家。2002年,共计新增企业29家,其中电子电器企业8家,水产品加工企业7家,建筑安装6家,饲料业2家,工贸2家,其他3家。在这些企业中实体型企业15家。形成了以渔粉饲料、水产品加工、电子电器、汽车配件、五金机电、化工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工业行业格局。 出0货值完成2486.3万元,上年同期2230.1万元,同比增长11.5%。. |
东屏街道 |
东屏镇位于洞头岛的东南部,东南濒临大海,西北连接县城。辖区除洞头岛东南部外还包括有人居住的半屏、大巨、南策3岛及附近海域中的33个无人岛和93礁。陆地面积为14.47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中仑村,西北距县城1.3公里。下设17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132个村民小组。截止2002年底,全镇共有6810户,总人口为21319人,其中劳力13897人,社会经济总产值为5.39亿,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2.14亿,第二产业产值为2.75亿,第三产业产值为4982.56万元,渔农民年人均收入4680元。 随着海洋世纪的到来和温州半岛工程的全面建设,东屏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大力推行基地型发展模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渔农业大基地、工业大基地、旅游大基地。作为临海型城镇,东屏近年来积极实施""调整捕捞,主攻养殖""战略,在巩固渔业捕捞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羊栖菜养殖和深水网箱养殖,已建成了浙江省首个海水养殖无公害示范区(浙江省羊栖菜无公害养殖示范区)和国内目前单片海域最大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竹屿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围绕""依托渔业办工业""的思路,东屏镇立足本地资源比较优势,培育临海型实体企业,通过发展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施定单渔业、壮大营销队伍,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销模式,羊栖菜加工、深水网箱养殖鱼类加工、低值鱼类加工、渔粉加工等都呈现出产业化发展趋势。同时东屏镇也是有名的汽配生产基地,汽配产品远销欧美各国。东屏镇地理位置特殊,旅游资源丰富,洞头县十大景区有四大景区(神州海上第一屏、仙叠岩景区、大巨岛景区、竹屿景区)在其境内,共有景点250余处。滩佳、礁美、石奇、似人物、似鬼神、似禽兽、似机器,形象逼真,是集""度、观、浴、钓、闲""为一体的渡假旅游基地。 随着温州中心渔港、半屏连桥工程、环岛连港公路、旧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和信用东屏计划的深入实施,东屏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东屏人民正以""海岛人敢闯大海""的坚韧和执著,全力将东屏建设成为产业协调、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安康的具有浓厚现代化气息的滨海城镇而不懈努力! ". |
元觉街道 |
元觉乡位于洞头县中部,由状元岛、花岗岛和青山岛3个有人居住的主岛组成,共有7岛21礁。东濒大海,北隔黄大峡航道与大门岛隔海相望,西南经深门大桥连接霓屿岛,东南凭洞头大桥与三盘岛濒海相连。全乡陆域面积7.84平方公里,总人口9277人,辖7个行政村。 元觉乡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最高海拔232.3米,海岸线较为曲折,总长36.1公里,多优良港湾。状元岛西北面是温州(洞头)半岛工程规划中的状元深水港区,可开发5至20万吨级的深水港区群,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8.6℃,常年无霜期达350天。再加上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出来的""奇石、怪礁""及美丽的海滨是旅游避暑的好去处。 元觉是个传统的渔业乡,主要有捕捞和养殖两大类。几年来,各届政府以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引导渔民转产转业。目前,主要捕捞作业单位89个,其中渔轮1对,中罾、抛锭张网16只,小花罾12只,小作业60只。6000多亩的海涂资源为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全乡拥有紫菜养殖面积1120亩,羊栖菜540亩,网箱养殖222亩,低坝高网22亩。老品种不断得到巩固提高,新品种继续得到扩大推广,建有市级紫菜示范区,逐步形成了""两菜一箱""的养殖格局。 几年来,元觉乡工业经济持续增长,依托海洋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临海型工业,加快企业技改投入,大幅提升企业科技含量,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拓展外方市场,形成了以高压开关、水产品加工、塑料制品、涂料等为支柱的工业发展格局。全乡现有实体企业8家,其中县级重点骨干企业3家。""十五""期间将重点突出藻类、低值鱼类、贝类等大宗品种的精深加工,使之朝规模化、保健化方向发展。 随着渔业双控政策,渔民转产转业工作的深入实施,元觉乡大批渔民纷纷转向海洋运输,交通运输异军突起,全乡现有运输船35艘,总吨位11000吨,总马力7000多匹,运输船只往返于上海、广东线上,运输量大,续航时间长,经济效益可观,大大推动了全乡的人流、物流集疏散。. |
霓屿街道 |
霓屿乡位于洞头县中西部的霓屿岛上,处于瓯江的前哨,辖区还包括附近的7个无人岛和23个礁,陆域总面积11.5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布袋岙滨海北路2号,全乡总人口12131人,3211户,下设10个行政村,有35个自然村。2002年,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14229万元,渔农民人均收入2681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霓屿乡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和优化。该乡以紫菜养殖为传统主导产业,现有6092亩,养殖工艺有传统式、插杆式、全浮式,同时兼作套养、混养蛏子、蛤、扇贝等养殖品种,产值达3237万元,已是产业化雏形,形成一道瑰丽的海上农场风光,被市级确定为柴菜养殖""农业示范区"",被省海洋与渔业局命名为""柴菜之乡""。捕捞已形成""大高外""生产格局,拥有钢质大马力渔轮10对和中缯52只,产值达7084万元,成为""海上工厂""的捕捞突击队。各商家正瞄准这片热土,工业企业发展形势喜人,除十几家实体型企业外,正在创办的企业有八家。在争创名优企业中,温州星贝海藻食品有限公司获得农博会优质奖,获温州市无公害农产品安全基地论证,使紫菜逐步向深加工、精加工发展,提高柴菜附加值,形成产加销一体化。以典型引路,做好山上文章,发展""两优一高""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初具规模。土地开发成了新兴产业,现已被县土地储备中心征用3200亩,为房产开发和企业发展提供便利。 随着五岛连桥的胜利开通和温州(洞头)半岛工程的顺利动工,霓屿乡已成为温州连接洞头的桥头堡,社会经济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该乡旅游资源丰富,景色旖旎,将建成规模较大功能设备齐全的旅游休闲基地。布袋岙二期围垦达3000亩地,将建成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区,融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充分利用地理特色和优势,将开发南山、石子岙等别墅群,让山海美景成为仙居。发挥资源、政策优势,建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工业工业区,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加快经济发展。以效益农业为基础,建成生态型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形成一体化的综合型农业山庄。以柴菜养殖为依托,建成柴菜育苗中心和标准化养殖工业区,使养殖形成具有海岛特色的海上农场和牧场。同时,各级政府加大交通设施建设,不久将开通铁路、高速公路、飞机航线,不断改善水、电、通信等设施。霓屿乡党委政府紧抓发展机遇,开拓创新,在招商引资方面出台 ". |
大门镇 |
大门镇是百岛之县--洞头县陆域面积最大的建制镇,由大门岛、小门岛、北小门岛等岛屿组成,陆域面积36.26平方公里。大门镇位于洞头县域西北,乐清湾南端,北邻台州与玉环县隔海相望,西临温州湾与乐清市、龙湾区相对,南隔水道与霓屿、状元岙相近,东临东海。其中大门岛面积28.69平方公里,为温州市第一大岛;小门岛在大门岛北部 ,面积4.62平方公里,岛上建有亚洲最大的常温露天储藏石油液化气中转站和投资2亿元的沥青加工厂。大门镇下辖22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2002年末,总人口25820人。渔农村经济总收入2.76亿元,工业总产值1.13亿元。 作为全县北片中心,大门镇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潜在区位条件,是浙江省首批五个"蓝色海洋经济开发示范区"之一,全国羊栖菜和深水网箱养殖基地,温州市-星级文明城镇,温州市卫生镇,温州市生态示范镇。同时,大门镇又是洞头县的农业大镇、渔业(养殖)大镇,一个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海岛镇,更是临港化工项目投资建设的重点镇。跨入新世纪,大门镇党委、政府提出了"争养殖大镇、创旅游名镇、建化工重镇、兴港口强镇"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争创全国"花岗岩之乡"的工作目标,力争在新世纪头20年把大门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现代化滨海城镇。 目前,大门镇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并日渐完善,建有36km环岛公路,实现村村通公路;开通程控电话6000门,2003年底完成扩容1.2万门,实现村村通电话,移动电话(包括小灵通)网络覆盖全镇;海上交通发达,现建有5万吨级、3000吨级、500吨级码头各1座,大小门连岛工程已开工建设。花岗岩储量达21亿m3,可开采3.18亿m3。由于大门花岗岩材质优良,品种繁多,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市政园林和建筑装饰等行业;淡水资源较为丰富,建有80万m3水库和2000吨加工能力的水厂各1个;浅海、滩涂面积广阔,养殖业发达,养殖面积达到一万多亩;岛内已建成围垦工程9个,围垦总面积6087亩;大门镇是洞头县省级风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已开发的马岙潭度假区投资2000余万元,格调高、规模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
鹿西乡 |
鹿西乡位于洞头县东北部的鹿西岛上,以岛建乡,乡以岛为名。鹿西乡西南距离县城北岙镇16.4公里,东、南临东海,西隔黄大峡水道与大门岛的观音礁相对,北与台州地区的玉环县隔海相望。乡人民政府驻鹿西村。 辖区包括鹿西岛其附近海域的北片山屿、南片山屿、草笠屿、草屿、白龙屿、猫山屿等12个无人岛和26个礁,陆地面积为10.0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0.03%)。鹿西岛东西长6.7公里,南北宽1.3公里,岸线长32.75公里。 二、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体走向不规则,起伏较大,多深谷,临海一侧的山坡较险陡;中部地势起伏小。全岛有9座小山峰,主峰烟墩岗海拔233米(古时建有烽火台)。沿岸曲折多岙,岸壁大多陡直,水际多延伸礁石,共有港湾、岙口28个,水位较深。 气候特点: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春受台湾暖流影响明显,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气温年月差较小,冬暖夏凉 三、基础设施现状 水利工程:1990年兴建了南山水库,集雨面积0.57平方公里,设计总库容20万m3,正常库容17.36万m3。此外全乡的水井、坑道井年供水能力可达12万m3。 供电:现有10KV海底电缆及各村的变压器,至2000年已敷设了两条海底回路电缆,保证了全乡的生活与生产用电。 通讯:现有容量为3000门的程控电话交换机,现已安装1100多门电话。全乡已开通有线电视。鹿西、口筐、东臼三地分别建成移动电话本县信号接收站,口筐、山坪、东臼成功建立电信接入网站点。 港建工程:鹿西避风港,建有长100米宽4米的栅栏式防波堤,可停泊40对80吨左右的渔轮。口筐避风港,建有长200米的防波堤,可停泊45对渔轮。东臼避风港,可停泊约50对渔轮。现有300吨级码头2个,100-200吨级码头7个。 水上交通:鹿西-东臼-玉环1班/日,鹿西-大门-乐清-温州2/日,鹿西·洞头2班/日,鹿西·乐清1班/日。 陆地交通:目前有鹿西客货运码头-山坪村的公路,长约3公里,(码头至乡税务所路段1.1公里为砼路面,其余尚未砼化);口筐村、东臼村为水泥路,其余各村的只有机耕路。鹿西村-口筐隧道公路正在建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