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头村委位于水边镇东面,面积约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610.8亩,林地10000亩左右(国乡联营),水约面积50亩。全村辖3个自然村,11个村小组,人口1480人,2014年村民人均收入4288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
馆头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2名,其中女党员3名,占9%;35岁以下党员8名,占25%;60岁以下党员10名,占31%。村级活动场所建于2009年建成,面积约360平方米。
馆头村民勤劳致富,以种植水稻、蔬菜、柑桔等为主,成片蔬菜种植约600亩,主要供应新县城和水边圩镇。2012年,启动了馆头村坪得新村建设,目前第一期已建成57幢,建设规模初显,目前第二期正在启动。
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商品蔬菜基地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馆头村土壤属沙性,种植全靠抽水灌溉,二是新农村建设资金差欠,旧村环境卫生整治难。
发展思路打算: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将村商品蔬菜做大做强。二是继续抓好馆头村坪得新村建设,完善设施,打造一流的新农村建设点。同时,抓好旧村村内环境卫生整治,搞好“空心村”整治。
村“两委”班子现有干部6人,其中女干部1人。班子平均年龄48.3岁,50岁以上干部3人,高中以上文化3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60823100 | 343000 | -- | 查看 馆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石阳社区 |
石阳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0年7月,辖区范围为东临县火车站,西到水边发电站,南至承天路,北至玉笥山林场,地处水边镇政治、文化中心地段,管辖面积达2.46平方公里。辖区分为6个居民小组,常住居民2086户,总人口约7600人。 石阳社区党支部现有党员61名,其中女党员13名,占21.3%;60岁以上的17人,占28%;35岁以下的21,占,34%。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设玉峡大道郭家大楼旁,系租赁县老邮电所房屋。 近年来,石阳社区紧紧围绕“社区服务、社区党建、社区卫生、社区计生、社区治安以及社区文明建设”六个层面开展工作与服务,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和各群众团体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类便民利民服务,全方位地服务于辖区居民。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社区办公场所系租借,场所空间有限,设施陈旧,无法满足社区对居民的服务需求, 发展思路打算:本着“向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难、解群众所忧”的服务宗旨,发扬“团结、开拓、高效、争先”的精神,提-部服务水平,提升社区服务新理念,争取支持,尽快启动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建设,全力打造“人文社区、温馨家园”。 社区“两委”班子现有干部4名,男性干部1人,班子平均年龄34.2岁,35岁以下干部2人。 |
百花社区 |
百花社区情况简介 百花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3年4月,辖区位于峡江县城中心区域,玉峡大道以西,百花路以北,碧玉路以东,承天路以南。辖区面积约1.7平方公里,居民小组6个,居民户2027户,7142人,驻区单位61个,公立医院1所。社区办公场所目前位于百花小区商住楼,面积110平方米。 百花社区党支部现有党员44名,其中女党员9名,占20%,60岁以上党员7名,占16%,35岁以下党员10名,占23%。目前社区低保户103户,享受人口204人;社区残疾人47人,社区困难及边缘户174户(辖区内和周边村委),80周岁以上高龄居民39人。 近年来,社区在服务居民方面积极探索。一是群众文化活动服务覆盖面广、形式多样。2012年成立了社区“文风而动”艺术团,现有广场文艺表演队、民族器乐表演队、社区健身舞蹈队三支队伍,参与活动居民近千人。通过整合、协调,为居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4处(室内3处室外1处),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居民文化活动的同时,每年组织居民广场文艺演出6场次以上,居民文化活动曾先后被江西日报和井冈山日报宣传报道,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二是社区服务基础档案材料较为扎实。建立了社区党员信息档案和社区低保户、困难户、社区残疾人、高龄人等社区-管理档案,为更好的开展社区服务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 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社区服务场所的功能和硬件设施建设迫在眉睫。二是社区网络服务管理有待进一步延伸与完善;三是对社区居民基本情况的详细底数难以掌握,如居民居住、生活、就业、帮扶需求等基本信息,受社区人力限制,难以掌握准确数据。 近期工作打算:一是不断加强社区队伍自身建设和管理,包括社区班子学习提高和党员队伍及社区基层网络队伍的充实和科学管理等,以适应新形势下社区管理服务的需要。二是开展“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创建活动,凭借社区文化服务品牌基础和实力,争取上级相关政策对接和扶持,逐步提升社区文化品质,形成社区服务亮点和特色。 社区“两委”班子现有干部4名,其中男性干部1名,女性干部3名;大专文化2名,高中文化2名;班子平均年龄37岁,35岁以下干部2名。 |
馆头村 |
馆头村委位于水边镇东面,面积约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610.8亩,林地10000亩左右(国乡联营),水约面积50亩。全村辖3个自然村,11个村小组,人口1480人,2014年村民人均收入4288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 馆头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2名,其中女党员3名,占9%;35岁以下党员8名,占25%;60岁以下党员10名,占31%。村级活动场所建于2009年建成,面积约360平方米。 馆头村民勤劳致富,以种植水稻、蔬菜、柑桔等为主,成片蔬菜种植约600亩,主要供应新县城和水边圩镇。2012年,启动了馆头村坪得新村建设,目前第一期已建成57幢,建设规模初显,目前第二期正在启动。 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商品蔬菜基地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馆头村土壤属沙性,种植全靠抽水灌溉,二是新农村建设资金差欠,旧村环境卫生整治难。 发展思路打算: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将村商品蔬菜做大做强。二是继续抓好馆头村坪得新村建设,完善设施,打造一流的新农村建设点。同时,抓好旧村村内环境卫生整治,搞好“空心村”整治。 村“两委”班子现有干部6人,其中女干部1人。班子平均年龄48.3岁,50岁以上干部3人,高中以上文化3人。 |
下痕村 |
下痕村委位于北大门,东靠京九铁路,南、西向沿沂江河,北于新干塔下交界。全村面积约3.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600亩,林地面积11856亩(含国乡联营林场),水域面积115亩。全村辖3个自然村,12个村小组,人口数1986人,2014年村民人均收入58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约20万元。 下痕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2名,其中女党员4名,占7.6%,60岁以上党员18名,占35%,35岁以下党员9名,占17%。2012年新建村委综合大楼建成,办公面积你约800平方米。 村经济发展稳步发展,主要产业有粮食、蔬菜、烤烟、养殖,从事货物运输人员较多。近年来,村班子团结一心,主动作为,办成了一批实事,得到群众认可。2014年进村跨沂江河大桥建成通车。 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村集体经济不足,启动新农村建设存在资金、选址等困难。 发展思路打算:目前已着手前期准备,整治“空心村”,规划新址建设新农村。 村“两委”班子现有干部7名,其中女干部1名,班子平均年龄43.5,35岁以下干部1人,高中以上文化1人。 |
郭正村 |
郭正村委位于新县城城北,东傍沂江河,南邻石阳街,西与赣江和北龙村委毗邻。全村面积15.09平方公里,辖14个自然村,18个村小组,总人口3427人,有耕地面积4249.22亩,林地面积9560亩,水域面积100余亩。郭正村委是2003年由原郭家村委和漳口村委合并而成,2014年村民人均收入36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 郭正村党支部现有党员76名,其中女党员9名,占11.8%;60岁以上的32名,占42%;35岁以下的17名,占22.4%。2013年村委新办公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 郭正村委是一个城郊结合的村委,郭家村耕地较少,有的人均耕地不足0.3亩,村民主要经营小商小贩、搞运输业。漳口村耕地面积相对较多,有的人均耕地超过3亩,村民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油茶、中药材、养牛、养猪),部分青壮年村民外出务工。郭正村委虽是一个两村合并的村,但是在村班子的引领下,两村人民融合较好。村班子有战斗力和号召力,做成事,在群众中有威信,近年来在县物流园区和城北建材市场等征地中都能较好较快地完成任务。 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村民思想较守旧,全村缺乏支柱产业。新干南头村以大村压小村,制约了村民的发展思路,也影响了漳口村的社会稳定。 发展思路打算:将鼓励村民经商,进城务工,发展汽车运输行业,发展种植业,抓好村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村“两委”班子现有干部7人,其中女干部1人,村干部平均年龄42.8岁,35岁以下的2人,50岁以上的2人,高中以上文化的2人。 |
北龙村 |
北龙村委位于水边镇西部,西临福民乡,距离水边镇7.5公里,区域面积9.5平米公里,有耕地7800亩,林地3.2万亩,水域面积500亩,有小(二)型水库3座,山塘水库21座。全村辖20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12户,人口2920人,人均收入约60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6万元。 北龙村党支部现有党员63名,其中60岁以上党员27名,占43%,35岁以下党员8名,13%,女党员10名,占16%。2012年建成新村部大楼,办公面积480平方米。 北龙村主要产业有粮食、蔬菜、传统米粉、烟叶、养殖等产业,山多耕地多。美丽乡村建设点1个,即朝阳村,已建,移民组3个,2013年已全部完成建设。2014年在黎家建一个300亩的蔬菜基地。 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村组之间山林权属、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纠纷调处较难。二是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办公益事业有心无力。 发展思路打算:依托山林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蔬菜、烟叶药材种植等产业。切实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维护稳定。 村“两委”班子结构:村“两委”班子现有干部7名,其中女干部1名,班子平均年龄44.4岁,35岁以下干部1名,本科文化干部1名。 |
何君村 |
何君村委位于峡江新县城的西面,面积约32平方公里,有耕地4300亩,林地2万余亩,水域面约600亩。全村辖21个村小组,人口3300余人,2014年村民人均收入8000余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约90万元。 何君村党支部现有党员73名,其中女党员10名,占13.7%;60岁以上26名,占36%;35岁以下9名,13%。2012年投入200余万元建成了村部大楼,办公面积约800平方米。 何君村班子能够较好地贯彻落实上级组织的决策部署,执行力和操作力较强,近年来在服务全县“两区”建设征地上做出较大贡献。尤其是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团结,有凝聚力,勇于担当,善谋实干。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闲时进园区务工较多。2012年何君村启动新农村建设,拆除旧房面积3000余平方米。 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在加快发展上,还未能充分发挥城关村的有利优势;二是何君古村保护与开发工作受限于上级规划和群众思想工作难做,进度缓慢。 发展思路打算:一是继续大力支持和服务城区建设,全力做好征地拆迁等工作。二是积极招商引资,做大做响玉笥风景区,壮大集体经济。三是做好何君古村保护与开发工作,加快新农村建设。 村“两委”班子现有干部6人,其中女性1名,平均年龄44岁,35岁以下干部1人,50岁以上干部2人,高中以上文化2人,初中文化4人。 |
佩贝村 |
佩贝村委位于水边镇南部,毗邻峡江新县城,105国道和京九铁路穿境而过。村域面积约1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051亩,山林面积6000余亩,水域面积约400亩。全村辖6个自然村,15个小组,总人口2800余人。2014年村民人均年收入约65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80万元。 佩贝村党支部现有党员62人,其中女党员4人;60岁以上党员有24人,占38.7%;35岁以下党员有6人,占9.7%。村部于2011年建成,面积约450平方米。2013年投入50余万元将村旧礼堂改造成村文化活动中心,活动中心内设有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医务室、羽毛球场和室内广场舞场地等。 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有,村采石厂和佩贝宾馆对外发包,村汽车修理厂和粮食加工厂出租。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水稻种植和进村务工。近年来,对佩贝村村内建公厕、装路灯和硬化亮化等工作。2014年争取资金33万多元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加固维修改造。 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昌吉赣高铁初步设计线路穿村而过,群众对此反映较强烈。二是工业园区污水流经佩贝村,对水渠、农田等污染较大,群众怨声较大。三是征地后产生的遗留问题未及时解决,群众情绪不稳,增加了社会维稳压力。 发展思路打算:一是利用城关村的区位优势,落实各级重点项目建设,深入群众做好正面宣传,积极支持和配合县“两区”建设。二是利用好在外工作人员和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的关系,大力招商引资,为佩贝村集体经济发展夯实基础。三是保护现有耕地,进行“空心村”整治。 村“两委”班子现有干部6人,其中50岁以上2人,35岁以下1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人。 |
众村村 |
众村村委位于水边南面,105国和京九铁路穿境而过,东面与马埠镇凰洲村委接壤,北接本镇佩贝村委,南邻本镇分界村委和金坪民族乡移山村委,面积约4平方公里。全村有耕地面积6423亩,林地面积13648亩(含国乡联营山场林地),水面约1600亩。辖13个自然村,19个村小组,人口数3107人,人均收入约6500元,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 众村于2006年5月成立众村村党总支部,下辖众村村落社区党支部和幸福村村落社区党支部,共有党员75名,其中60岁以上党员31名,占46%,35岁以下党员12名,占16%。2011年9月份新建4层村委办公楼及党员活动室,面积约900㎡。 村经济发展稳步发展,主要产业以优质水稻和烟叶为主,村民进园区务工人员较多,幸福村小组还有杨梅、黄栀子等特色农业约2000亩。2014年新农村建设点路口村基本完成。 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村集体经济薄弱,导致村委办公益事业有心无力。 发展思路打算:在保证村党支部、村委会正常工作基础上,2015年重点工作是向上争资,保障村委运转。突出做好涉及征地等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认真抓好民生工程。 村“两委”班子现有干部6名,其中女干部1名,平均年龄41.6岁,35岁以下干部1人,高中以上文化2人。 |
分界村 |
分界村委位于峡江县南大门,南与吉水县八都镇相连,105国道、京九铁路途经村里。全村总面积约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60亩,林地面积4.2万亩(含国乡联营山场林地),水域面约500亩。村委辖2个自然村10个村小组,人口数1980人,2014年村民人均收入约78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约60万元。 分界村党支部共有党员59名,其中60岁以上党员17名,占29%,35岁以下党员16名,占27%。村部大楼于2007年建成,办公用房面积约600㎡。 分界村民风淳朴,矛盾纠纷较少。村班子团结,想干事,能够积极谋划工作,战斗力和执行力较强,近年在农业现代产业园征地和土地流转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村民主要种植粮食和烤烟,从事货物运输业的人员较多。果业经济发展较好,梅花坪有茶叶、杨梅、梨等果林面积约5500亩。2014年分界自然村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空心村”整治中拆除破旧房屋100多栋,面积约12000㎡。村里在祠堂设有老年活动室及农家书屋,面积约540㎡,每天向村民开放。 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空心村”整治后期需拆房屋阻力较大,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二是农业产业园土地流转工作进度缓慢。 发展思路:在维护村组织工作正常基础上,2015年重点工作是做好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土地流转及后期工作,同时,依托县农业现代产业园的示范和影响,带动全村果业经济提效益;做好“空心村”整治的后期扫尾和新农村建设工作。 村“两委”班子现有干部8人,其中女干部1名,平均年龄43岁,高中以上文化3人。 |
沂溪村 |
沂溪村委地处水边镇政府东面,距峡江火车站0.5公里,全村面积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350亩,林地面积5000余亩,水域面积15亩。全村辖2个自然村,10个村小组,有农村人口1584人,人均收入30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8万元。 沂溪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0名,其中60岁以上党员19名,占47%,35岁以下党员9名,占22%。村委办公设在原旧小学院内,办公面积约120平方米。 沂溪村班子团结有凝聚力,尤其是在“领头雁”的带领下,主动作为,干成实事,使外界对沂溪村的评价大为提高。沂溪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约1.6亩,村民主要种植蔬菜为收入,有村民自种蔬菜200余亩,专业蔬菜基地300亩,从事货物运输人员较多。2012年加坊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新建房屋69栋,新农村建设基本完成。 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沂溪村村内“空心村”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启动困难。 发展思路打算: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完善加坊村美丽乡村建设,将沂溪古村保护与“空心村”改造相结合,建设新农村。对村部进行改造,改善便民服务条件。 村“两委”班子现有干部6人,班子平均年龄42.6岁,高中以上文化2人。 |
湖洲村 |
峡江县湖洲村2012年被评为江西省千年古村,2013年初,被江西省评为156处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基地之一。目前正努力打造成国家级千年古村落,梦想成为世界古村落遗产,村子不仅古老,而且环境清净优美:山青水秀,四面环山,雄峰叠嶂,气势宏伟;村前小桥流水,沂江河溪,蓝天碧水,清澈见底,小鱼小虾,戏水无忧,夏天更为村民们的纯天然泳池,孩子们的消暑乐园;村中古祠古庙,古居民屋,一幢幢,一排排,望不尽,转不出,实为大,低头走,卵石路,干净清爽,踏上走,疗足养生,活血益精,抬头看,彩檐筒瓦,雕梁画栋,飞楼插空,兽头凤羚,屋檐画册,圣人杰作,史海依稀,繁华盛世,古石阳县址,极尽人间美景。 湖洲村委位于水边镇东面约5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5055亩,林地面积22435亩,水域面积300亩,有四座小二型水库(分别是明元、青背、麻坑、东坑)。全村辖7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有人口750户约3700人。村民人均年收入5000元左右,村集体经济年收入6万元。 湖洲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3人,其中女党员8名,15占%,60岁以上党员23人,占43%,35岁以下10人,占19%。村部设在村旧礼堂内,办公面积约100平方米。 村民主要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山林较多,造林以杉树、杏树为主。近年来湖洲村村内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硬化面积约2万平方米。 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目前无力新建办公场所。整个古村保护与开发规划未能制定,存在古村保护与村民正常建房需要的矛盾。 发展思路打算: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优势,在上级的关怀下,努力做群众工作,结合古村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将湖洲村建成观光旅游为主体的旅游胜地。多方争取资金,选址建设新村部。 村“两委”班子结构:村“两委”班子现有干部7人,其中女干部1名,班子平均年龄39.8岁,35岁以下的干部2人。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