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青岛 >> 黄岛区 >> 长江路街道 >> 牡丹江路社区

牡丹江路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牡丹江路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牡丹江路社区简介

  牡丹江路社区概况
   牡丹江路社区,原名东于家河村。据史料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有解姓从柳花泊小夼村迁入,有郑姓从诸诚长城岭迁入,有陈姓从灵山卫西街迁入,三姓陆续到此,分别安家在于家河的东头,故取名为东于家河。
  
  牡丹江路社区居委会驻地
   原东于家河村隶属黄岛区辛安镇,1989年划归青岛开发区,改名牡丹江路居委会,2004年更名为牡丹江路社区居委会。该社区有齐长城入海口峰火台遗址,背靠齐长城工业园,东临前湾港,南接保税区,地理位置优越。社区现有居民376户1160人,以郑、陈、解、于4大姓氏居多,经济建设以工业、商贸、服务业为主。
  
  牡丹江路社区居委会远景规范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青岛保税区、齐长城工业园等大项目的开发建设,社区居民抢抓机遇,先后成立了牡丹江实业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以此推动二、三产业发展。从1985年开始,陆续建起了铸件厂、地毯厂等5家企业,1999年以来,借助开发区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中外客商纷纷来这里投资建厂,社区先后引进了英国三维电子项目、日本积水新包材项目、马来西亚海士茂塑胶项目等知名外国企业,给社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2004年,完成社区经济总收入1.2亿元,集体经济纯收入411万元,上缴税金123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6707元。
   经济建没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区工作的全面进步。1998年,率先购买了学生班车,为了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多出人才,设立了助学奖励基金,报销9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对考入大学的学生,奖励1000元。近10年来,共为各级各类大学输送大学生65人。1997年开始的旧村改造,现己在[齐长城花园]建设17栋居民安置楼,计划2008年完成旧村改造。现在的东于家河老年人全都办理了养老保险,每月领400—800元不等的养老金,吃、穿、住不用愁,社区还建起了“老年俱乐部”“门球场”“秧歌队”等娱乐设施。
   联系电话 86-0532-86766752 86-0532-86766163
   邮政编码:266555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70211005 266000 0532 查看 牡丹江路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牡丹江路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牡丹江路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荒里社区

  荒里社区概况   荒里社区,原名荒里村。相传明朝洪武二年,山西省韩城县大槐树村一带的薛氏家族,随着移民大潮来到胶州以南地带安家落户,其中落户于薛家岛的薛氏祖先,经过几代繁衍后人丁兴旺,为了占据更多的地盘,他们分头考察占地安家,其中一兄长看好在薛家岛以西距薛家岛约5公里处的一片荒坡,便带领全家到此立村定居,故名荒里。   原荒里村隶属于胶南灵山卫镇,1996年划归青岛开发区长江路街道,2004年改名为荒里社区。社区位于长江路街道办事处驻地以西约4公里,西北两面青山环抱,紧靠国风、海尔、海信工业园。社区现有居民 446户,1338人,以薛姓居多,经济建设以工业和个体工商业为主。      青岛大明玩具有限公司   荒里社区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交通发达,中、外客商纷纷到此投资发展,自1990年以来,先后有韩国大明玩具公司、青岛恒晋鞋业公司、亨达塑胶公司等23家企业聚集社区,建设工业厂房1.6万平方米,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2004年完成社区经济总收入8110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200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5202元,上缴税金171万元。为紧跟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区的步伐,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社区抢抓机遇,率先启动了旧村改造工程,现己建成居民安置房10万平方米,搬迁居民251户,到2006年底,荒里社区将全部完成旧村改造工程。      居委会办公场所   昔日以农为主的荒里村民,如今全部变成了工人,除在企业上班外,大多成了私营、个体企业主, 2002年,社区买上了学生专用班车,老年人可在宽阔的社区文体广场上练拳舞剑、可在设施齐全的文化活动中心琴棋书画、修身养性。自1996年以来,荒里社区先后荣获青岛市“红旗村党支部”“五好党支部”“文明村庄”“卫生村庄”等多项荣誉称号。   联系电话 86-0532-86725007 86-0532-86725275    邮政编码:266555   

黄浦江路社区

  黄浦江路社区概况    黄浦江路社区,原名官厅村。据《马濠碑》载,自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开凿马濠运河时,工程指挥等官吏在此设厅居住,故名官厅村。    原官厅村属薛家岛镇管辖,1985年划归青岛开发区,1989年改名为黄浦江路居委会,2004年更名为黄浦江路社区。社区位于区行政商贸中心,马濠运河西岸,现有居民1310户,3343人,党员82人,居民以张姓为主,是开发区最早完成旧村改造的社区之一,经济实力名列全区前茅。    雄厚的不动产 改革开放以来,黄浦江路社区依托开发开放的优势,先后成立了建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大小企业10多家,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滚动实施旧村改造,在不到10年时间,就让居民全部住上了楼房。在旧村规划改造中,突出了商贸兴居思路,一是筹资2300万元,建设了紫金山路商业一条街,二是投资6000万元,建设了官厅农贸市场、官厅综合楼。三是投资5500万元在工业园、出口加工工业区内建通用厂房50200平方米,社区集体资产己达3.5亿元,每年的租赁收入可达800万元。2004年,完成社区经济总收入2.75亿元,集体经济总收入1.69亿元,集体经济纯收入1922万元,企业总产值2.7亿元,上缴税金1341万元。   官厅综合大楼    美丽的社区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积极争创绿色环保社区,先后投资700多万元对居民小区进行硬化,栽种月季、松柏、龙柏、柳树、冬青、杜鹃等花草树木绿化环境,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同时对所有楼道实行卫生包干制度,由专业卫生管理员每天进行清扫,对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居委会获得了省级示范社区称号。      美丽的社区    丰富的社区文化 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建起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发区第一家文化资源共享系统、“夕阳红健身俱乐部”、文体广场、健身路径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并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陶冶了居民的情操, 2004年获得了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称号。    舒心的社区环境 社区用规泡的制度管人,把普法教育、依法治居作为重点,充分运用法制夜校、宣传栏、黑板报、标语、广播等渠道进行法制宣传,增强居民的法制观念。2004年为居民按上防盗门,投资80多万元对所有小区进行封闭管理,安装电视监控系统,保安员由5人增至12人,确保了居民安居乐业。      官厅农贸市场    诱人的福利待遇 凡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居民每月每人发放100元保健费;达到退休年龄社会保险金额不到500元的居民由居委会补100元;为每人每月发放50元的生活补贴;有线电视收视费、水电暖煤气、义务教育阶段费用全部由社区负担;凡被国家大中专院校录取的学生由居委会发放1000元、500元的奖学金;近10年来,共向各级各类大学输送大学生68名。为居民办理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独生子女户由居委会集体投保等等。    联系电话 86-0532-86972139 86-0532-86972138    传 真:86-0532-86889725   

五台山路社区

  五台山路社区概况    五台山路社区,原名车家岭村,明朝初期从云南迁来车氏一家在此立足而得名。社区位于长江路街道北部,五台山路中端,距齐长城入海口遗址南1公里左右,紧靠青岛前湾港和青岛保税区,江山中路、五台山路从社区东西两面通过,开发区第一条立交桥--嘉陵江路立交桥雄居社区南面,这里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      开发区第一条立交桥--嘉陵江路立交桥    原车家岭村属薛家岛镇管辖,1989年1月划归青岛开发区,改名为五台山路居委会,1996年长江路街道办事处成立时划入长江路街道,2004年更名为五台山路社区。该社区现有居民430户,总人口1130人,以陈姓占多数,均为汉族。社区设五台山实业公司和物业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为居民的日常生活保障服务。      小区内的居住区    以前的车家岭人靠耕种土地和下海捕鱼为生,改革开放以来,他们立足区位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于1990年率先在开发区建起了较大规模的预制构件厂,在经济效益不断翻番的情况下,又陆续投资1200多万元建起了综合楼和通用厂房1.4万平方米,为社区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2004年,完成社区经济总收入1.1亿元,集体经济纯收入523万元,上缴税金135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6625元。    该社区于2002年进行旧村改造,己建居民住宅楼13栋,力争2007年改造结束,让居民全部住上楼房。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提供了保障,社区居民全部加入了医疗和养老保险,为女满50周岁、男满55周岁的居民每月发放生活补助金60元,建起了幼儿园,购买了学生班车。    联系电话 86-0532-86766156 86-0532-86766198    邮政编码:266555   

北江路社区

  北江路社区概况    北江路社区,原名张宝湾村。相传,明万历年间(1580年前后),大批移民自云南迁入,先有张氏安家,因周围有八个水湾,故名张八湾。后戴氏兄弟与曹氏兄弟相继迁入,张姓绝后,薛姓迁入,居民为求吉利,逐步更名为张宝湾,现以戴、曹两姓居多,均为汉族。      社区内景    北江路社区,位于开发区行政商贸中心、距马濠运河西侧0.5公里,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1985年从薛家岛镇划归开发区,1989年改名为北江路居民委员会,1993年旧村改造结束,2004年更名为北江路社区居委员会。该社区现有居民600户,1700人。设有青岛宝江房地产有限公司、北江实业公司、北江物业管理中心。      北江路社区内的工业厂房    该社区现有工业厂房10000 平方米,主要引进了美国艾利(青岛)包装、青岛泰诺机械有限公司、青岛佳冠电器有限公司等内外资项目,其中位于出口加工园的艾利公司是2004年引进的世界500强企业。2004年,共完成社区经济总收入1.3亿元,集体经济纯收入754万元,入库税金614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8093元。      社区内的公益事业    社区先后投资512万元,建起了文化大院,有图书阅览室、微机室、居民学校、人口学校、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等。2004年新建了一处高标准的门球场,成立了门球队;购置了体育器械,新建了健身小广场,成立了太极扇队伍,聘请专业老师给予指导;重大节日期间请剧团演出,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居民福利待遇逐年增加:每月为男55岁、女50岁以上的居民发放60元生活补助金;每年拿出30多万元为居民交纳70%的取暖费、拿出近10万元为居民补贴液化气、拿出近万元奖励考取高中以上的学生;每年拿出近20万元为居民发放节日补贴;为70岁以上的老人发生日补助100元;为每户居民办理家庭财产保险;拿出近10万元给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报销学杂费;免收居民的物业管理费等。    联系电话 86-0532-86891946 86-0532-86893866    传 真:86-0532-86893099   

扒山社区

  扒山社区概况   扒山社区原名扒山村,因背靠扒山坡而得名。社区位于长江路街道办事处西部,东西南北分别与岔河、荒里、嘉陵江、江山社区接壤,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现驻军为青岛警备区某部。      居委会办公场所   原扒山村属胶南灵山卫镇管辖,1996年5月划归青岛开发区,2004年8月更名为扒山社区。社区居民中有林、杨、薛、王、李等14家大姓,其他姓氏加起来已超过100家,住有居民680户,2170人,均为汉、满两个民族组成。以前,居民以耕种、石材加工为主,花岗岩石精雕加工已有300多年历史,曾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而今的扒山人,抓住区位优势,积极发展餐饮服务和房屋租赁,年轻人进企业上班,月薪制,幼儿进园受教育,老年人每月领取养老保险金,享受医疗保障,现在的生活美满富足、社区稳定和谐。      社区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开发区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扒山社区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狠抓招商引资工作。截止目前,已有韩国廷智金属等17家内外资企业落户发展,不但解决了失地居民的生活就业问题,而且加速了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2004年实现社区经济总收入1.2亿元,集体经济总收入4920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154万元,上缴税金33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4796元,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联系电话 86-0532-86725135    传真电话:86-0532-86725135   

高家台社区

  高家台社区概况    高家台社区,原名高家台村。据史料记载:明朝永乐年间,高姓一家为躲避战乱,长途跋涉从云南迁来在此安家,经多年繁衍生息,逐渐形成村落,因村前有一平台式的小山丘,便取名为高家台。      村居办公场所    原高家台村隶属胶南市灵山卫镇,1996年划归青岛开发区,2004年改名为高家台社区。该社区地处开发区西部,,座落于海尔大道西侧,长江西路西端,距胶南市灵山卫镇驻地1公里,距开发区行政中心6公里,现有居民278户870人,居民以高姓、王姓居多,经济建设以农业、特种养殖、交通运输等多种经营为主。2004年,完成社区经济总收入5200万元,完成集体经济纯收入76万元,上缴税金14万元,居民人均经济纯收入4568元。      特种养殖    高家台社区是青岛西海岸远近闻名的“特色养殖村”,养殖业一直是社区的支柱产业,基本上家家户户以水貂、狐狸养殖为重点。为改善社区卫生环境,2001年,社区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高家台特色养殖基地,集中了社区35家养殖大户进驻发展,使养殖在3000头以上的家庭年均增收6万元。个体运输是高家台人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居民0租车、运输车达到102辆,交通运输已成为第二大经济产业。      旧村改造方案    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2000年以来,先后建起了幼儿园,硬化、亮化、美化了社区街道及连村路,修建了老年活动室、门球场、文化大院,协助开通了公交车,方便了居民出行。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家台社区已纳入长江路示范居住区建设规划,旧村改造方案已经通过,即将进入建设阶段。    联系电话 86-0532-86723818 86-532-86722230    邮政编码:266555   

太行山社区

  太行山社区概况   太行山社区,原名孙家沟村。据史料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姓孙的人家从胶县迁入此地安家居住,繁衍生息,因地形三面环山,只有一条季节性河沟通向黄海,故取名孙家沟。    原孙家沟村隶属黄岛区薛家岛镇,1989年划归青岛开发区,改名为大行山路居委会,2004年更名为太行山路社区。该社区位于太行山路以东,黄浦江路以南,富春江路以北,是开发区较早完成旧村改造任务的社区之一,共有居民400户1140人,居民以苗姓占多数。社区经济以房地产开发、房屋租赁、商贸服务为主。2004年,完成社区经济总收入1.2亿元,集体经济纯收入1320万元,入库税金360万元,居民人均经济纯收入7368元。      居委会住宅小区一览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太行山路社区立足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从2000年第一批80多户居民迁入太行山小区后,到2003年八月旧城改造结束,共建居民住宅房67000多平方米,孙家沟社区居民全部搬入楼房,小区环境优美、配套齐全、封闭式管理、电子监控、24小时值班巡逻,成为第一批青岛市绿色环保社区挂牌单位。在太行山社区内,现已建成“恒业家园”“恒佳苑”“锦湖苑”“天泰阳光海岸”“浦江花园”“东宝花园”“太行小区”七个高档住宅小区。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太行商贸城,总投资5000多万元,占地17亩,建筑面积29000平方米,集商贸购物、娱乐于一体,并以年租金400---800万元的价格签约租赁给青岛海博家居有限公司使用,太行山路社区以精神文明建设和环保绿色著称。连续3年被评为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2年,投资230多万元建成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给居民的学习、教育、休闲、健身提供了一流场所。为使居民有一个安定、舒适、清净的生活环境,成立了具有三级资质的太行山物业管理公司,聘请专业的园林绿化公司进行规划设计,对小区进行绿化、硬化、亮化,种植了樱花、腊梅、白玉兰、五角枫等常青树种,使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使绿化率达到45%。小区内的人工喷泉、休闲亭台、儿童乐园、健身广场、艺术雕塑等充分体现出小区的综合艺术风格,被青岛市评为“市级示范小区”。    联系电话 86-0532---86890076 86-0532-86895691    传 真: 86-0532---86896565   

武夷山路社区

  武夷山路社区居委会   武夷山路社区,原名濠南头村,地处青岛开发区行政、商贸中心。因清乾隆年间在马家濠(马濠运河)南头建村,故名濠南头。   1985年3月28日青岛开发区成立时,濠南头村从原薛家岛镇划归原开发区, 1989年更名为武夷山路居委会,1996年长江路街道办事处成立时转入长江路街道管辖,2004年更名为武夷山路社区。   现有居民364户,1085人,居民以张、薛两姓居多,经济建设以厂房租赁、市场商贸为主。      武夷山美食城   自改革开放以来,武夷山社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发展市场经济和第三产业为主,先后投资1.2亿元,建起了8.5万平方米的武夷山农贸市场、商贸市场、武夷山美食街、武夷山电子一条街、通用厂房等商贸、工业设施。截止目前,,在武夷山经营的从业人员达到5600多人,其中个体工商户1600户,私营企业30多家,月营业收入上亿元。2004年实现社区经济总收入1.85亿元,人均经济纯收入8600元,上缴税金501万元,经济实力位居开发区村级单位前3名,他们每年从集体经济中拿出200万元为居民缴纳暖气费、水电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为失去劳动能力的居民缴纳各种投保费、补贴生活费,为女满50周岁、男满55周岁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费、医疗补贴费等,近10年来,共有38名高中生考入大学深造。      青岛开发区马濠公园   武夷山社区是开发区最早完成旧村改造的社区之一,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0平方米,个人汽车拥有量达到21%。社区建有高档次的文体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居民学校、老年门球场、社区电子监控系统等各种设施,为居民学习、教育、健身、娱乐、休闲提供了优越条件。为活跃社区文化生活,他们成立了一支舞龙队、一支拳剑队、一支门球队,常年活跃在社区周围及周边社区开展活动。为争创市级示范社区活功中,居委会先后投资420多万元对住宅小区进行了高标准的绿化、亮化、硬化、美化建设,使小区一次性通过了市级达标验收。社区建有物业管理中心,全方位为居民服务,除有电子监控外,还有专职保安24小时巡逻,使居住在小区的居民舒心、安心、放心。   2000年以来,武夷山社区先后荣获省级卫生村,青岛市文明单位,青岛市示范社区等10多项荣誉称号   联系电话 86-0532-86886956 86-0532-86897413   邮政编码:266555   

庐山路社区

  庐山路社区是山东省青岛黄岛区长江路街道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70211005,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211。邮政编码为266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32 ,车牌号码为鲁B。与荒里社区、黄浦江路社区、五台山路社区、北江路社区、扒山社区、高家台社区、太行山社区、武夷山路社区、周家夼社区、长白山路社区、王家港社区、台子沟社区、花科子社区、嘉陵江西路社区、戴戈庄社区、江山路社区、富春江路社区、武当山路社区、阿里山路社区、江山南路社区、长江中路社区、新时代社区、香江路社区、薛辛庄社区、北江支路社区、牡丹江路社区、岔河社区、八里庄社区、钱塘江路社区、两埠岸社区、金沙江路社区、井冈山路社区、紫金山路社区、玉山路社区相邻。  

周家夼社区

  周家夼社区概况    长江路街道办事处周家夼社区,原名周家夼村,据史料记载,元朝末年周祖兄弟三人,周四立,周四军,周四王从四川省青川县大槐树村迁入此地,因周围几乎无人烟,他们又来自四川省的青川县,所以就将此地定名为夼字(夼为大川)而得名。      周家夼村民委员会    原周家夼村属胶南市灵山卫镇,1996年5月划归青岛开发区,2004年8月更名为周家夼社区,西南与灵山卫镇接壤、东距长江路街道6公里。该社区有耕地600亩、山林2400亩、社区居民263户757人,周姓占80%,经济收入以进企上班、采山、种地、养殖为主。      开发区生态农业观光园    1998年以来,随着开发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落户建设,尤其是存水 亿立方米水库的建成,社区周边环境越来越秀美,水库下游的养鱼池,观光池,游泳池,池池相连,两侧的百花园,茶园等已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去处。社区借助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狠抓经济建设不放松,先后引进了海尔物流等3家内资项目。2004年,完成社区经济总收入4510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77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4648元,上缴税金12万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2002年社区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及文化大院,2004年又建起了图书室,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社区先后荣获青岛市卫生村庄、市环保绿色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联系电话 86-0532-86716383    传 真:86-0532-86722001    邮政编码:266555   

长白山路社区

  长白山路社区概况   长白山路社区,原名濠北头村,因地处马濠运河北端而得名。社区地处行政商贸中心,座落于青岛前湾港南岸,东依双顶山,西靠马家濠,南与濠洼社区为邻,这里青山绿树、碧海蓝天,环境优美。      长白山路社区旧村改造规划总平面图   原濠北头村成立于1945年8月,1989年1月从薛家岛镇拨离至青岛开发区珠山街道办事处,改名为长白山路居委会,1996年6月长江路街道办事处成立时划归长江路街道,2004年更名为长白山路社区至今。该社区现有居民1100户、2680人,以薛姓为主,皆为汉族。社区设党支部、居委会两套班子,“两委”成员5名,党员71名。社区经济以建筑、房地产开发、机械运输、商业网点房和工业厂房租赁为主,居民以进厂上班、从事商贸服务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个体私营经济已占居民总收入的50%以上。居民的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社区建有幼儿园、老年人活动中心,解决了少有所教,老有所养的问题,1992年以来,共有38名高中生考入大学深造。      居委会内的外资企业   2004年,共实现社区经济总收入1.3亿元,集体经济总收入7348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6262元,集体经济纯收入560万元,集体资产2934万元,上缴税金178万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该社区从1995年以来先后投资1200多万元在工业园、区内建成通用厂房、商业用房1.3万平方米,年平均租赁费收入在300万元左右。社区从2002年开始陆续进行旧村改造,现己建居民住宅楼9栋2.1万平方米,安置居民216户,完成改造任务的20%。目前,居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力争在近3年内拆除平房,让居民全部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楼房,消灭“城中村”,完成旧村改造任务,实现“三个文明”建设的更大进步。   联系电话 86-0532-86898781 86-0532-86892661   邮政编码:266555   

王家港社区

  王家港社区概况   王家港社区原名王家港村,公元1377年,诸城县逄戈庄村刘世海带领三个儿子司直、司公、司正来到此地居住繁衍,当刘氏来到此地之前,已经有一王姓在此居住,并因临近海湾,有港汊,可停泊船只,故名王家港。      王家港社区驻地   原王家港村属胶南市灵山卫镇管辖,1996年5月划归青岛开发区长江路街道办事处, 2004年8月将王家港村更名为王家港社区。该社区位于长江西路西端,西与胶南灵山卫镇接壤,南临黄海,北与两埠岸社区为邻,东距长江路街道办事处机关3公里路程,长江西路,峨眉山路纵贯社区南北、东西,社区现有耕地200亩,居民住房占地216亩,人口1650人,社区经济收入主要以土地租赁、厂房出租为主,居民收入主要靠进厂上班、林果生产、个体运输、经商等。2004年,社区完成集体经济总收入7900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97万元,上缴税金1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4920元。   为建设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1979年开始对村庄实行规划管理,新盖瓦房整整齐齐,修整了街道,砌好了排水沟,为村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2002年3月成立老年门球队、秧歌队,经常到区、街参加比赛和调演,丰富了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提高了居民的文明素质。为了解决孩子入托问题,2002年5月投资30万元,建起了社区幼儿园,解决了居民、社区单位、暂住人口的子女入托问题。居民全部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随着开发区的发展壮大,社区居民得到了的实惠,截止2004年,家家户户有彩电,90%的居民买上了手机,10户家庭买上了轿车,个体运输机械16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王家港居住示范区已经通过专家评审进入建设阶段。新社区规划设计分为A、B、C三个组团,高层低层搭配有致,总用地面积为8.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1.1万平方米。A组团5#、7#两栋住宅楼已于2005年4月开工建设,计划用3-5年的时间完成社区的旧城改造工作,将1248套楼房用于居民安置,为了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除公建设施外,综合写字楼和商业网点均不出售,全部用于租赁,增加集体收入,确保居民失地以后的生活来源。   联系电话 86-0532-86721208   邮政编码:266555   

台子沟社区

  台 子 沟 社 区 概 况      台子沟社区,位于长江路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约6公里处,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小珠山下,东与八里庄社区和荒里社区相邻,西与胶南市灵山卫镇东赵家庄村接壤,南北西三面环山,这里地势较高,是鸟瞰开发区、东望青岛市的最佳区域。      村居办公场所   原台子沟村属胶南灵山卫镇管辖,1996年5月划归青岛开发区,2004年8月更名为台子沟社区居委会。社区共有居民243户,656人,均为汉族,主要有胡、赵、薛、王四大姓氏,分别由杨家洼、台子沟、马虎窝、棘棘林四个自然村组成。社区山林面积为2200余亩,耕地636亩。板栗、樱桃、桃、山杏、柿树等布满了村庄的房前屋后和山上的沟沟坎坎,春天一到,鸟语花香,沁人肺腑,成为社区的一道亮丽的景观。      村居鸟瞰   改革开放以来,社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把壮大集体经济和增加居民收入为目的,先后投资800多万元建成了1.8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引进了牛牛电器、日本雅沙卡等21家内外资企业,基本解决了居民的就业问题。随着社区经济的不断壮大,先后投资280多万元修建了环山路,开通了公交车,开挖了大口井,建起了幼儿园、老年人活动场所、党员活动室、青年之家,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稳定和谐的社区环境,促进了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参入和投保率达100%,1987年以来,为社会输送大学生11名。2004年,完成社区经济总收入4860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58万元,上缴税金10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4707元,   正在报批的台子沟森林公园项目将为台子沟社区插上腾飞的翅膀。   联系电话 86-0532---86727107   邮政编码:266555   

花科子社区

  花科子社区概况   花科子社区,原名花科子村,据史料记载,从前一名万姓老人为了在两座青山围抱的“尖山沟”旁观看山海美景,在尖山顶修了一座观海楼,尖山脚下建有一处美丽的花园,花园附近还有一处“斗”大的天然野菊花,称之“花科”;在村西南部同样有一处天然野菊花,附近石头顶上长有一种石头花,此地称之为“花科顶”,从观海楼眺望花科顶就象山脚下野菊花的一个分支称之为“子”,因此“尖山沟”故曰“花科子”。      村居全貌   原花科子村属胶南市灵山卫镇管辖,1996年划归青岛开发区,2004年更名为花科子社区。社区位于长江西路南侧,青岛滨海大道北侧,东临中国石油大学和美丽的唐岛湾,西与胶南积米崖港区接壤,南面黄海,北靠海拔70多米的尖山。花科子社区依山傍海、环境优美、交通方便,距区行政中心4公里,现有居民140户400人,居民以苏姓居多,有耕地140余亩,主要以农业渔业和养殖业为主。   近几年来,社区紧紧抓住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狠抓招商引资,不断壮大三产规模,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建有苗圃20余亩,品种50余个,并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的绿化队伍承接各种绿化工程;建成厂房1600余平方米,2004年完成社区经济总收入4140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35万元,上缴税金8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4398元。      花科子社区办公场所   花科子社区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先后建起了老年活动室、文化大院,拥有门球、棋牌、腰鼓等多种娱乐场所和器材,定期邀请地方剧团来社区演出,积极编排文艺节目、参加文艺汇演,丰富了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为了更好地为居民服务,为旧村改造创造条件,2004年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组建了卫生保洁队、治安巡逻队,坚持24小时值班巡逻,使花科子社区各方面管理趋于规范化、系统化和办公现代化 。   随着社区经济文化及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投资100多万元硬化、绿化、亮化了社区道路,建起了大口井,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自来水,在“春节”“老人节”等节日给50周岁以上的居民不同程度的福利待遇,对“三好学生”及升入高等学府的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社区先后荣获青岛市环境卫生先进单位、青岛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联系电话 86-0532-86721936 86-0532-86723166   传 真:86-0532-86723166   邮政编码:266555   

嘉陵江西路社区

  嘉陵江西路社区居委会   嘉陵江西路社区居委会,原名武家庄村。据史料记载:元朝末年,有孟、范两姓人家结伴从山西洪同县携妻儿逃荒至此,见有山有岭,东靠大海,便就此止步,就地取材,筑起了赖以生存的茅草房定居下来,到了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有赵、武、陈、薛等人家随移民大潮从云南迁来,他们发现在北面一道东西向的丘陵上,分布着五块怪石和九眼山泉,便称其为“五角九泉岭”。便在岭前捡石割草,伐树垒房,与孟、范两家为邻,和睦相处。后来,有亲朋好友投奔至此,逐渐繁衍成村,便取名“五角庄”。到了清朝顺治年间,人们觉得“五角庄”不好听,便改村名为“武家庄”。      村居鸟瞰   原武家庄村隶属胶南灵山卫镇, 1989年划归青岛开发区并改名为嘉陵江路居委会,2004年更名为嘉陵江西路社区。该社区位于嘉陵江西路、香江路与江山南路交汇处,这里交通便捷,商业发达,是开发区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辖区内还驻有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滨海学院、云海商贸城、开发区热电厂、开发区第一条立交桥-----嘉陵江路立交桥等重要单位和设施。社区现有居民1237户3400多人,以赵、陈、武三姓居多,社区经济以房地产开发、厂房租赁为主,居民把进厂上班、兴办个体工商户、商贸服务作为增收主渠道。2004年,完成社区经济总收入2.4亿元,集体经济纯收入986万元,上缴税金171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7063元。   1985年3月28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基后,武家庄人抢抓机遇,先后建起了汽修厂,木材加工厂、塑料厂、印刷厂、预制件厂、灰膏厂和建筑公司、房地产开发部等经济实体,助推了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落实科学的发展观,2000年以来,先后投资700多万元在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建通用厂房6000多平方米,全部租给外商,2003年又将世界500强企业---泰国正大集团易初莲花购物中心项目招进社区。      旧城改造后的村居办公场所   该社区于1997年启动旧村改造,现已建居民住宅楼15栋,5万平方米,搬迁安置居民49 户,完成改造任务的30 %。为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从1997年以来,相继成立了集贸市场服务中心和物业管理中心,建起了老年活动室、门球场、成立了文化活动中心,组建了文艺队、秧歌队,建起了卫生室、幼儿园,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近10年来社区共向全国各类大学输入55名大学生。    联系电话 86-0532-86970266 86-0532-86893673    邮政编码:266555   

戴戈庄社区

  戴戈庄社区概况    戴戈庄社区,原名戴戈庄村。据史料记载:大约在唐朝末年,有一位姓戴的京官携全家周游到这里,他看到此地西面靠山,山脚下有一条大河,南临大海,觉得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便在此安家,兴建庄园和祠堂,号称戴员外,后取名戴戈庄。   戴戈庄村委会   原戴戈庄村属胶南灵山卫镇管辖,1996年划归青岛开发区,2004年改名戴戈庄社区。该社区位于开发区西部,距行政中心5公里,有居民807户2616人,居民以薛、刘两姓居多。社区现有耕地40亩,山林900余亩,工业厂房8200平方米,社区经济以厂房、土地租赁、山林承包为主,居民收入以进厂上班、房屋出租、家庭养殖为主要来源。2004年,完成社区经济总收入1.1亿元,集体经济纯收入167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4855元,上缴税金97万元。      戴戈庄示范居住区工程奠基仪式   为加速城市化进程,该社区积极融入长江路示范居住区建设,在“六统一”的前提下,于2004年启动了安置楼建设,2005年又联合青岛千禧龙、青岛华丽两家著名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开发建设。工作中,坚持边改造边开发边建设的模式,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幼儿园、养老院、图书室、文化活动中心、居民学校、商贸市场等公益设施,力争2007年完成戴戈庄组团建设任务。   联系电话 86-0532-86721601 86-532-86721602   邮政编码:266555   

江山路社区

  江山路社区概况   江山路社区,原名西于家河村。据史料记载:明嘉靖12年(1533年),有姓于的几个兄弟携家带口从现文登市大水泊镇大水泊村迁入此地安家立村,又因村前有一条河,故将这条河命名为于家河,他们兄弟几家都住在河的西头,故名西于家河。   原西于家河村隶属于黄岛辛安镇,1989年划归青岛开发区,改名为江山路,2004年更名为江山路社区居委会。该社区背靠国风药业园,东临青岛保税区,自然条件优越,现有居民562户2018人,以于姓居多,经济建设以工业、商贸业为主。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区针对无地可种的现实,巩固扶持永盛机械、长城铸件,大地电器等个体和私营企业,使他们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积极拓展招商引资领域,使世界500强企业---日本积水树脂项目等10多家内外资企业相继落户社区厂房,为社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有效地拉动了集体经济的全面发展。2004年实现社区经济总收入1.5亿元,集体经济纯收入1750万元,上缴税金403万元,居民人均经济纯收入7010元。      日本积水树脂项目   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该社区加快了旧村改造步伐,2003年投资3500万元,完成了家和花园一期3.3万平方米住宅楼工程,搬迁安置居民112户,2004年投资1800万元,启动家和花园二期工程,建设面积2.6万平方米,投资300多万元建换热站一处,2005年计划搬迁安置居民150户,让部分居民住上宽敞明亮、温暖舒适的现代化楼房,完成改造任务的50%。      温暖舒适的现代化楼房   江山路社区,在不断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社区面貌全面改观。先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社区周边及内部环境进行集中治理,硬化绿化亮化社区道路,建立了社区助学奖励基金,建起了配套齐全的市级一类幼儿园,购买了学生班车,为高等学校输入大学生31名。对老年人更是关怀有佳,建成了老年人活动中心,成立了老年门球队,老年女子健身队,对老年人实行生活补助金制度,有线电视普及和直拨电话拥有率达100%,私家车拥有率达20%。    联系电话 86-0532-86766043 86-0532-86766051    邮政编码:266555   

富春江路社区

  富春江路社区概况    富春江路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1年12月,管辖武夷山中路与富春江路交汇处周边区域,总面积1.06平方公里,居民2518户,人口6684人。地处开发区繁华地带,市场、商贸、文化、旅游业发达。      社区办公场所    该社区建有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生育文化中心、警务室、老干部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残疾人协会、12315联络站、公共事务协会。辖区内还有小学、幼儿园、卫生所、居民健身公共场所3处。      居民生活小区    通过近3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健全了“六位一体”的管理与服务体系,夯实了构建和谐社区的基层基础工作。    联系电话 86-0532-86882443    邮政编码:266555   

武当山路社区

  武当山路社区概况    武当山路社区始建于1997年3月,辖区东起武夷山路中段,西止五台山路,南起香江路,北止后海滨(含保税区),面积约5.5平方公里。现有居民楼92幢,在建和未入住居民楼18幢。居民3430户,单位集体户80个,个体、私营业户272户,企事业单位167家(含保税区)。      小区内的健身设施    武当山路社区地处长江路街道北端,是一个集工业、商住为一体的新建社区。自组建以来,居委会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努力为辖区企事业单位、居民搞好服务,为构建和谐社区而不懈工作。一是抓服务。贯彻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把社区服务放在首位,不断满足居民的社会生活需要。二是抓卫生。联合辖区内各物业公司,将卫生整治列为重点,经常组织党员、社区志愿者清理卫生死角,联合区街环卫队进行卫生大清理,使社区形象不断提升。三是抓安全。经常联合各企事业单位开展法规教育,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法》,进行隐患整改和执法检查,确保了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四是抓治安。配备6名治安协管员,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同时注重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率达100%。每年与辖区企事业单位签订治安管理责任书、消防目标责任书,向居民发放安全知识明白纸,曾被评为2002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3年被评为信访先进单位。五是抓日常管理。每年聘请医学专家义务为群众讲授医保知识,免费义诊,免费为中老年人查体、提供娱乐场所100多平方米。    联系电活:86-0532-86899352    邮政编码: 266555   

阿里山路社区

  阿里山路社区概况    阿里山路社区居委会,始建于1997年3月,办公室设在武夷山路463号。辖区东到长江中路,西到武夷山路,南到黄浦江路,北止嘉陵江路,面积约2平方公里。现有居民楼62栋,在建和未入住居民楼22栋,别墅楼16栋。居民1325户,有物业公司两家,企事业单位53家,个体私营店32家。    自组建社区以来,工作人员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全面开展入企、入户调查工作,掌握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为社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区内的公园    一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着眼于解决居民的生活困难、生活质量问题,化解矛盾纠纷,通过抓重点工作带动其他工作。二是联合物业公司,定期投放老鼠药,定期清除卫生死角,组织党员、社区志愿者清理卫生,保持环境良好。三是加大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隐患整改和检查,营造 “遵章守法,关爱生命”的氛围。三是抓各类矛盾和纠纷的排查调解,调解率达到100%。四是抓卫生服务,举办卫生讲座,聘请医学专家为群众讲授医学知识,免费义诊,为中老年人查体、咨询等。    联系电话 86-0532-86899362    邮政编码: 266555   

江山南路社区

  江山南路社区概况    江山南路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3年,占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居民主要散居在江山南路与香江路交汇处周边地区,跨度大,分布广,辖区内有著名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民办本科大学---青岛滨海学院两所大学,现有居民住宅楼121栋,居民3542户,总人口9200人,该社区自组建以来,本着“为民、利民、便民”这一宗旨,努力探索社区服务社区化的发展道路,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展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保障、社区帮抚、社区教育等各项基层基础工作,使广大居民认识了社区、熟悉了社区、踊跃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为社区的发展献计出力,确保了社区稳定。个体工商户积极缴税、广大居民积极协税,2004年完成税收任务36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      小区内景    联系电话 86-0532-86882455    邮政编码:266555      

长江中路社区

  长江中路社区概况    长江中路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1年。地处开发区行政商贸中心,社区东至薛家岛街道、西至胶南积米崖港区、北至长江路、南至唐岛湾海滨,辖区面积4.8万平方公里,社区现有住宅楼105栋,居民1636户4100余人,机关、企事业单位146家,个体工商业户420家。      小区内的街道    社区以争创全国先进社区为奋斗目标,以“抓特色、出精品、创一流”为工作方针,在社区计划生育、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治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绿化覆盖率42%左右。为社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辖区大多数物业公司都实行了“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现代化庭院式管理模式,电子监控, 24小时值班、巡逻,确保了社区平安。开发区市民广场、文化艺术中心等大型活动场所就座落于辖区,社区本着创建文化社区的理念,利用市民文化广场的地理优势,社区成立了第一个社区居民文化活动组织,包括老年秧歌队、老年太极拳班、现代舞蹈队,共有500多人参加。社区还经常举办夏季纳凉晚会,营造了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    联系电话 0532---86998479    邮政编码:266555   

新时代社区

  新时代社区概况    新时代社区居委会,原名叫新时代小区居委会,成立于1989年,是开发区最早成立的5个小区居委会之一,2004年更名为新时代社区居委会。      新时代社区居委会    该社区地处行政商贸中心,管辖着太行山路与北江路交汇处周边约2平方公里的区域。北至香江路、南至长江中路、西至五台山路、东至庐山路。共有居民楼208栋,居民3631户1.1万人。辖区内大型企事业单位5家,物业管理公司5家,个体私营企业316家。    10多年来,己建立了计生、治安、文化、服务、教育、环境卫生“六位一体”的社区服务工作体系,努力为辖区企事业单位、居民搞好服务,为构建和谐社区而不懈工作。一是抓服务。贯彻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把社区服务放在首位,不断满足居民的社会生活需要。二是抓卫生。联合辖区内各物业公司,将卫生整治列为重点,经常组织党员、社区志愿者清理卫生死角,联合区街环卫队进行卫生大清理,使社区形象不断提升。三是抓安全。经常联合各企事业单位开展法规教育,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法》,进行隐患整改和执法检查,确保了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    联系电话 86-0532-86899052    邮政编码:266555   

香江路社区

  香江路社区概况    香江路社区居委会,原名为长江路小区居委会,成立于1989年8月1日,是成立开发区后设立的第一个小区居委会。 1996年长江路街道办事处成立时划归长江路街道管辖,因座落于香江路而更名为香江路居委会,2004年改名为香江路社区居委会。      小区内景色一瞥    该社区辖钱塘江路与江山南路交汇处周边区域,管理往宅楼107栋,居民3150户,总人口6000人,辖区内有企事业单位13家,个体工商户156户,物业公司8家,联防队员19人,封闭式小区3个。社区工作人员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特别注重社区文化建设,及社区服务建设,在长江新村建立露天舞场,为居民娱乐提供了活动场所,按照资源共享原则,联系文博苑物业露天健身器材对外开放,经常聘请医学专家到社区讲解保健知识,与老年大学学员共同组成了太极扇队,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构建和谐社区做出了贡献。    联系电话 86-0532-86899360    邮 编: 266555   

薛辛庄社区

  薛辛庄社区概况   薛辛庄社区,原名薛辛庄村。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薛姓始祖遇林先人从陕西韩城县迁徙薛家岛落户,明嘉靖29年(1550),八世祖薛子颐携眷迁至四里庄落脚,于庄北处选址立村,因是新建村落,故名:新庄,后演化为:辛庄。1980年地名普查时,在胶南叫辛庄的村有好几家,为了不同名,又因村中薛姓人占大多数,故更名为“薛辛庄”。      社区办公场所   原薛辛庄村隶属于胶南灵山卫镇,1996年划归青岛开发区长江路街道管辖,2004年改名为薛辛庄社区。该社区位于开发区西南部,江山南路西侧,东临九顶山,西依珠山山脉。社区共有居民1200户3180人,耕地300亩,海滩1000余亩,经济收入以房屋租赁和滩涂养殖为主。2004年底,完成社区经济总收入1.4亿元,集体经济纯收入300万元,入库税金162万元,人均纯收入4810元。   薛辛庄人充分利用海产资源,向海索宝,仅海滩蛤贝养殖一项就能年收入100多万元,如今的千亩滩涂己成为居民的股份。随着开发区的发展变化,社区建起了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社区老有所养,少有所教,居民均参加了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社区男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领取200元的养老补贴。      薛辛庄女子文艺宣传队正在演出    薛辛庄女子文艺宣传队成立于1986年,2000年,开发区妇联正式将薛辛庄女子文艺宣传队更名为“社区巾帼艺术团”,同年,薛辛庄被青岛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授予“特色艺术之乡”称号。薛辛庄的文化大院远近闻名,2004年8月,山东省妇联在薛辛庄召开农村妇女工作现场会,原国家妇联主席顾秀莲等省市领导亲临现场,观看了“巾帼艺术团”演出的部分文艺节目,并与全体演员们合影留念。    文化建设,推动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社区居委会连续5年荣获市、区文明单位称号。    联系电话 86-0532-86721200 86-0532-86722101    邮政编码:266555   

北江支路社区

  北江支路社区是山东省青岛黄岛区长江路街道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70211005,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211。邮政编码为266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32 ,车牌号码为鲁B。与荒里社区、黄浦江路社区、五台山路社区、北江路社区、扒山社区、高家台社区、太行山社区、武夷山路社区、庐山路社区、周家夼社区、长白山路社区、王家港社区、台子沟社区、花科子社区、嘉陵江西路社区、戴戈庄社区、江山路社区、富春江路社区、武当山路社区、阿里山路社区、江山南路社区、长江中路社区、新时代社区、香江路社区、薛辛庄社区、牡丹江路社区、岔河社区、八里庄社区、钱塘江路社区、两埠岸社区、金沙江路社区、井冈山路社区、紫金山路社区、玉山路社区相邻。  

牡丹江路社区

  牡丹江路社区概况    牡丹江路社区,原名东于家河村。据史料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有解姓从柳花泊小夼村迁入,有郑姓从诸诚长城岭迁入,有陈姓从灵山卫西街迁入,三姓陆续到此,分别安家在于家河的东头,故取名为东于家河。      牡丹江路社区居委会驻地    原东于家河村隶属黄岛区辛安镇,1989年划归青岛开发区,改名牡丹江路居委会,2004年更名为牡丹江路社区居委会。该社区有齐长城入海口峰火台遗址,背靠齐长城工业园,东临前湾港,南接保税区,地理位置优越。社区现有居民376户1160人,以郑、陈、解、于4大姓氏居多,经济建设以工业、商贸、服务业为主。      牡丹江路社区居委会远景规范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青岛保税区、齐长城工业园等大项目的开发建设,社区居民抢抓机遇,先后成立了牡丹江实业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以此推动二、三产业发展。从1985年开始,陆续建起了铸件厂、地毯厂等5家企业,1999年以来,借助开发区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中外客商纷纷来这里投资建厂,社区先后引进了英国三维电子项目、日本积水新包材项目、马来西亚海士茂塑胶项目等知名外国企业,给社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2004年,完成社区经济总收入1.2亿元,集体经济纯收入411万元,上缴税金123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6707元。    经济建没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区工作的全面进步。1998年,率先购买了学生班车,为了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多出人才,设立了助学奖励基金,报销9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对考入大学的学生,奖励1000元。近10年来,共为各级各类大学输送大学生65人。1997年开始的旧村改造,现己在[齐长城花园]建设17栋居民安置楼,计划2008年完成旧村改造。现在的东于家河老年人全都办理了养老保险,每月领400—800元不等的养老金,吃、穿、住不用愁,社区还建起了“老年俱乐部”“门球场”“秧歌队”等娱乐设施。    联系电话 86-0532-86766752 86-0532-86766163    邮政编码:266555   

岔河社区

  岔河社区概况    岔河社区,原名岔河村。因村内东、西、南三方共有4条河流环绕,纵横交岔流向黄海,故得名岔河。    原岔河村隶属胶南市灵山卫镇, 1996年划属青岛开发区长江路街道,2004年改名为岔河社区。该社区位于青岛开发区西部,距长江路街道办事处5公里,交通主干道香江路、昆仑山路、嘉陵江路横贯社区南、北、西三面,交通便捷。1996年以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滨海学院、开发区工委党校、开发区第六中学等大中小各类学校先后兴建开课,是开发区名符其实的教育区。社区共有居民950户,总人口2586人,居民以薛姓居多。      社区内的学校    岔河社区划入开发区以来,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餐饮、房屋租赁、商贸服务业,使社区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2004年,完成社区经济总收入1.09亿元,集体经济纯收入141万元,上缴税金24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4826元,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好转,社区投资60万元建起了幼儿园、老年活动之家、社区文化大院,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载体。      社区内的幼儿园    目前,岔河社区正在规划设计旧村改造方案,即将融入长江路街道北部居民示范居住区建设。    联系电话 86-0532-86726333    传 真:86-0532-86726111   

八里庄社区

  八里庄社区概况    八里庄社区,原名八里庄村,明朝洪武五年建立了灵山卫,因灵山卫向北步测约有八里,故名八里庄。   原八里庄村属胶南市灵山卫镇管辖,1996年划归青岛开发区长江路街道,2004年更名为八里庄社区。该社区座落于办事处驻地以西约5公里的小珠山下,东、北、西三面环山,南临戴戈庄水库,是一处青山、绿树、碧波、蓝天的美丽小山村。辖区面积1200余亩,438户居民,总人口1127人,党员39人,居民多以宋、陈两姓为主,皆为汉族。      社区办公场所    以前的八里庄村,以农业为主。进入开发区以来,他们依托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狠抓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发展。1998年后,已有11家内资企业来此投资办厂,盘活闲置厂房6000多平方米,带动了社区经济快速增长。2004年,完成社区经济总收入6560万元,集体纯收入71万元,人均纯收入4870元,入库税金15万元。    八里庄社区注重对居民的文化教育,投资50多万元建起一座青岛市级一类幼儿园,解决了子女入托难题,投资2万多元建起文化大院,成立了秧歌队,满足了群众自娱自乐的文化需求。为鼓励子女求学、成才,凡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奖励50元,考上高中的奖励300元,考上中专的奖励500元,考上大专的奖励800元,考上大本的奖励1000元。自恢复高考以来,社区考出大学生30多人。      村容村貌    八里庄社区是有名的省级卫生村,居民房屋规划布局合理,无论是平房,还是楼房都宽敞明亮,美观大方。主街道实行了硬化、美化、亮化,沟渠通畅,街道两旁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各种鲜花争奇斗艳,花香沁人肺腑,居民站在大街上陶醉于其中胜似仙境,经常有慕名而来的参观者。该社区还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先后投资60多万元建起了医疗室;开挖了大口井,吃上了自来水;建起了秸秆液化装置,居民做饭用上了秸杆气;对家庭厕所进行卫生改造,达到了既卫生又消灭蚊蝇的效果。社区连续3年被省、市评为卫生先进单位,青岛市 “文明村庄”的光荣称号。    联系电话 86-0532-86727153 86-0532-86727237    邮政编码:266555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钱塘江路社区

  钱塘江路社区概况    塘江路社区,原名红卫村。据史料记载:明末时期战乱不断,该村因驻有军队经常打仗,为了战争需要建有三个古墩,在兵慌马乱的年代里,村民深受其害,就将村子命名为“乱古墩村”。到了1966年0时期,为了适应当时的政治形势便改名为红卫村。    原红卫村属黄岛区薛家岛镇管辖,1989年划归青岛开发区,改名为钱塘江路居委会,2004年更名为钱塘江路社区。该社区地处行政商贸中心,座落于太行山路与钱塘江路交汇处西南角,东邻新时代社区,南邻太行山路社区。社区内建有开发区老年大学、钱塘江综合市场、街道政法大楼等重点单位和设施。现有居民238户户636人,居民以薛、苗两姓居多,社区经济以房地产开发、商贸服务业为主。      刚刚落成的商贸服务大厅    改革开放以来,社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先后引进了圣大针织等10多家企业,建起了综合市场,并于1998年启动了旧村改造,现已建安置楼7万平方米,安置居民86户,完成改造任务的1/3。2004年,完成社区经济总收入1.4亿元,集体经济纯收入1030万元,上缴税金179万元,居民人均经济纯收入7048元。      小区的环境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该社区着力在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方面下功夫。先后建设了大型幼儿园、成立了物业管理中心、社区警务室、治安巡逻队,社区居民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凡男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以上的,均可领到养老补助金,重大节日给居民发放福利。社区医疗、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建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了老年人门球队,秧歌队、老年人活动中心,丰富了社区文化,满足了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联系电话 86-0532-86978696 86-0532-86978223 86-0532-86978321    传 真:86-0532-86978696    邮政编码:266555   

两埠岸社区

  两埠岸社区概况    两埠岸社区,原名两埠岸村。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名叫万世万的先人从胶州迁此立村,当时,此地有南北大沟一条,沟宽10米,深5米,直通唐岛湾入黄海,海潮时,潮水能进入沟内,自然形成东埠岸和西埠岸,居民分别居住于东西两岸,故名两埠岸。      两埠岸社区驻地    原两埠岸村,隶属于胶南灵山卫镇,1996年划归青岛开发区长江路街道,2004年改名为两埠岸社区。该社区西与灵山卫镇接壤,东距行政中心2.5公里,现有居民538户1712人,居民中以刘姓居多,均为汉族。社区有耕地241亩,山林18公顷,工业厂房3000平方米,小型内资企业6家。社区经济以厂房租赁,山林承包,鱼塘承包、居民以进厂上班,家庭种植,养殖,个体运输为主。2004年,完成社区经济总收入8522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83万元,上缴税金5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4800元。目前,社区改造工程已经启动,两栋居民安置楼主体工程已经竣工,计划2008年改造结束。      社区企业厂房    该社区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居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8%;建有幼儿园、老年人活动中心,1994年以来,共为各类大学输送大学生19名。    联系电话 86-0532-86723186    邮政编码:266555   

金沙江路社区

  金沙江路社区概况    金沙江路社区,原名丁家河村。据史料记载,明朝洪武初年(公元1371年)一丁姓家庭从“小云南”(江浙东部一带)来到烟崮墩山下的河西岸定居,繁衍成村,因村内有一条河,故名丁家河。    原丁家河村隶属薛家岛镇,1985年划归青岛开发区,1989年改名为金沙江路居委会,2004年更名为金沙江路社区。社区位于开发区行政中心东侧,背靠烟崮墩山,南临黄海,东与薛家岛街道接壤,社区共有居民280户700人,居民以丁姓、段姓居多,经济建设以工业、商贸业为主。      金沙江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金沙江社区立足区位优势,以旧村改造为突破口,率先跨入了开发区经济强居的行列。该社区1997年进行村庄整体规划改造,在短短的6年时间内完成了旧村改造,让居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先后建起居民楼、商住楼45幢,总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其中商业网点5000余平方米,工业、商用厂房3万平方米,年租金收入在300万元以上。 2004年完成社区经济总收入1.5亿元,集体经济纯收入976万元,上缴税金619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8044元。先后荣获省级卫生村、市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市级示范社区、市级文化社区、安全社区等10多项荣誉称号。      居委会的学生班车    金沙江路社区在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抓精神文明建设,他们率先开展了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坚持以建设学习型社区、文明社区、文化社区、平安社区、生态社区、和谐社区为重点,先后投资400多万元进行了社区绿化、亮化、美化改造,第一家安装电子监控系统,第一家和工委党校、青岛理工大学结对共建学习型社区的村级单位。为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2004年又投入800余万元建设了一处省级标准的文化活动中心,内设电影院、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棋牌室、多功能厅、健身房、球类室等。社区还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了能容纳400多名儿童的大型幼儿园,购买了学生班车,每年拿出110万元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近10年来,共有23名社区居民子女考入大学,其中北京农业大学1名。    联系电话 86-0532-86870078 86-0532-86870086    邮政编码:266555   

井冈山路社区

  井冈山路社区概况       井冈山路社区居委会,原名濠洼村。据史料记载:明朝嘉庆年间,薛姓公民从薛家岛迁来此地安家居住,因地处马濠运河中部低洼处,故名濠洼村。    原濠洼村属薛家岛管辖,1985年划入青岛开发区,1989年改名为井冈山路居委员会,2004年更名为井冈山路社区居委员会。社区坐落于区行政商贸中心,现有居民332户,858人,居民以薛姓居多,经济收入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2004年,完成社区经济总收入1.4亿元;集体经济总收入7089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951万元;上缴税金255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7860元。      井冈山路社区驻地    改革开放以来,井冈山路社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率先成立了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辖区内共有300余家个体私营企业,1处农贸市场,2处12000平方米的工业厂房,10000余平方米的综合商业楼,厂房、商业用房全部对外出租,年租赁费收入200多万元。该社区于1999年进行旧城改造,截止2004年已建住宅楼22栋,面积10万余平方米,拆迁安置居民135户,计划2005年建设8栋居民楼,建筑面积约36000平方米,力争2006年底完成旧村改造,消灭“城中村”。      社区远景规划    该社区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居务、政务公开,进行集体研究,集体决策。为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先后投资121万元对居民小区进行改造,同时将卫生保洁员从8名增加到13名,将社区保安员从5名增加到8名,2004年社区内未发生一起治安案件。历年来,投资150余万元,硬化和绿化小区道路。为符合条件的居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近10年共向大学输送大学生47名。    联系电话 86-0532 -86897283    邮政编码:266555   

紫金山路社区

  紫金山路社区概况    紫金山路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1年,位于长江中路与井冈山路交汇处西南侧,辖井冈山路与富春江路交汇处1.06平方公里的周边区域。    该社区管内共有居民住宅楼91栋,居民3230户,总人口7820人,驻有建环、恒德、昌通、华海、广厦等6家物业公司。      社区内的绿化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己建立了计生、治安、文化、服务、教育、环境卫生“六位一体”的社区服务工作体系,努力为辖区企事业单位、居民搞好服务,为构建和谐社区而不懈工作。一是抓服务。贯彻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把社区服务放在首位,不断满足居民的社会生活需要。二是抓卫生。联合辖区内各物业公司,将卫生整治列为重点,经常组织党员、社区志愿者清理卫生死角,联合区街环卫队进行卫生大清理,使社区形象不断提升。三是抓安全。经常联合各企事业单位开展法规教育,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法》,进行隐患整改和执法检查,确保了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    联系电话 86-0532-86899350    邮政编码: 266555   

玉山路社区

  玉山路社区概况    玉山路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1年,地处开发区行政商务中心,西起武夷山路,东止薛家岛街道,南到长江路,北止黄浦江路。辖区现有楼房170栋(多层52栋,高层3栋,别墅115栋);居民1907户,3836人,驻有企事业单位138家,个体工商户175户。    为了给居民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2004年,居委会建立了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配置了背投一台、DVD机一台、棋牌桌六张、书桌四张、书架四个、册图书1300册,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小区内景一瞥    居委会在保证日常工作正常进行的情况下,把社区服务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经常深入居民家中调查摸底,落实低保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同时还开展“关爱进社家庭”活动,推行“一帮一”、“一助一”,让社区老人、残疾人、失足青年、贫困户、优抚对象及时得到帮助,让他们从贫困中解脱出来,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家、每一户,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为了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开展创建“温馨社区”活动,经常组织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引导居民参加健身操学习、组织棋类比赛、开展读书演讲等活动,让每一位居民感受到社区家一般的温暖,拉近了居民与居民、居民与居委会之间的感情,推进了和谐社区创建活动。    联系电话 86-0532-86976498    邮 编: 266555   


牡丹江路社区特产大全




牡丹江路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