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田漾湿地管理处于2014年8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位于湖州中心城市北部、太湖旅游度假区西南部。东至小梅港,西至法华寺,南至外环北路,北至弁山山脊线。区域面积为11.35平方公里,下辖黄龙洞、渔山、太史湾、水产等4个行政村,14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和1个小区,总户数1174户,总人口数4292人。管理处下辖4个村级党支部和1个机关党支部,共有党员189名。
长田漾湿地区块文化底蕴深厚,有丘城遗址、法华寺、黄龙洞、弁山石林等名胜古迹,苏东坡、叶梦得、赵孟頫、宋旭绘、钱选等历代文人在此留下不朽之作。生态环境优美,弁山、渔山、小梅山山山相连,太湖、名寺、湿地遥相呼应,是距城区最近的湿地形态、城市“绿肺”。发展势头强劲,温泉高尔夫法华寺、黄龙洞、古墓博物馆连珠成链,长田漾湿地公园、动物园集群建设,正向建设“太湖都市湿地、浙北佛教名山、江南养生天堂”的长三角一流生态康体养生旅游胜地的目标奋进!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502401 | 313000 | -- | 查看 长田漾管理处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水产村 | ·吴兴区旅游·吴兴区特产·吴兴区十大特产·吴兴区十景·吴兴区 | 0 |
---- |
查看 水产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太史湾村 | ·吴兴区旅游·吴兴区特产·吴兴区十大特产·吴兴区十景·吴兴区 | 0 |
---- |
查看 太史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
渔山村 | ·吴兴区旅游·吴兴区特产·吴兴区十大特产·吴兴区十景·吴兴区 | 0 |
---- |
查看 渔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黄龙洞村 | ·吴兴区旅游·吴兴区特产·吴兴区十大特产·吴兴区十景·吴兴区 | 0 |
---- |
查看 黄龙洞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月河街道 |
月河街道办事处位处吴兴区中南部,辖区内有著名的莲花庄公园和新建成的霅溪公园。街道辖区西到骆驼桥,东至三里桥,南临318国道,北到苕溪路,辖区面积约为3.6平方公里,总户数16000多户,常住人口近5万人。其中党员18887人,党总支11个,党支部64个,辖区行政事业单位62家。街道辖有月河、南园、马军巷、吉山一、吉山二、二里桥、三里桥、文苑、浮星桥、湖东、铁路、东湖家园12个社区和湖东村社区管理工作委员会。街道机关及两个中心共有在编工作人员26人(公务员19人,事业编制7人)。辖区内既有“百川世家”、“百姓家装”等专业家装市场,也有霅溪公园、莲花庄公园、千甓亭、湖笔纪念馆等历史文化名迹。 近年来,我街道各项工作成果显著,2009年创成湖州市首批文明街道,并被评为创建省级文明街道先进单位。街道现有省级文明社区—文苑社区(马军巷社区今年通过省级文明社区验收),市级文明社区10个,区级文明社区2个,省级和谐示范社区1个(文苑),市级和谐社区5个,省级充分再就业社区6个,湖-区今年被评为省级体育示范社区。特色社区创建成绩斐然,2007年的吉山二社区、今年的马军巷社区分别创成吴兴区特色社区一等奖。 |
朝阳街道 |
朝阳街道位于浙江省湖州吴兴区。下辖: 330502002009 111 车站社区 330502002010 111 潮音社区 330502002011 111 定安社区 330502002012 111 一字桥社区 330502002015 111 都市家园社区 330502002016 111 红丰二社区 330502002017 111 红丰三社区 330502002018 111 北齐巷社区 330502002019 111 闻波社区 330502002020 111 碧浪湖社区 |
爱山街道 |
爱山街道地处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中央商务区,东起人民路,西至104国道,南以市河为界,北至龙溪港,总面 工会会议积约3.2平方公里,辖区8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4263人,共8057户。街道党委下属党总支5个,党支部25个,在册党员798名。目前已命名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1个(红丰西村),省级城市党建工作示范社区1个(红丰西村党总支),省级示范居委会1个(安定书院),市级文明社区5个(安定书院、上下塘、狮子巷、友谊、右营基),区级文明社区2个(衣裳街、利民)。爱山的由来出自苏轼在湖期间(1079年)的一首诗,其中有“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的诗句,苏轼在湖任职不到三个月,因“乌台诗案”被诬离职,郡人筑台纪念,名曰“爱山台”。清同治《湖州府志》载:“爱山台在府治后西北隅,宋郡丞汪泰亨所创”。 - 经济发展 爱山街道辖区范围内商铺林立、各大商业巨头云集,形成了繁华的商贸中心。湖州商业旗舰浙北大厦集商场、 会议餐饮、住宿、娱乐服务于一体。乐购是湖州目前市中心最大的超市。还有星火服装大厦、观凤商场、新天地等,辖区内共有商场、商铺近2000家,商业营业额占中心城区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爱山街道所属企业有浙江湖州红鹰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州市鸿丰实业有限公司。红鹰集团总资产10.8亿元,以生产保温、耐火材料为主,兼营化工、冶金辅料和商贸,百年老店周生记馄饨和丁莲芳千张包子是湖州传统特色名点,具有很高知名度。近年来,企业获得了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省文明单位、省“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省技术进步优秀企业、省产品质量信得过企业、省农行AA-资信企业等荣誉称号。鸿丰实业有限公司下属砂石英厂、红丰酒厂、橡胶厂。 - 旅游景点 素有“江南古刹”之称的铁佛寺,座落在辖区内劳动路,因宋铸铁观音佛像而闻名遐迩。铁佛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原名开元寺,后遭火灾,唯存廊庑,唐天宝3年(744年),著名的鉴真和尚3次东渡日 铁佛寺本未成,从宁波来湖州讲经,立誓铸铁观音像未果,至宋天圣3年(1025年),承鉴真遗愿,方始铸成铁观音,后来开元寺遭火灾,殿宇和佛像全毁,而铁观音独存。熙宁元年(1068年)赐名寿圣观音禅院。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改名广福观音禅院。元末毁于兵乱,仅存铁观音像。明洪武二年(1369年)移寺于今址重建寺院。宜德八年(1433年)僧县壁又铸铁佛三尊,一尊高4米,另二尊高2.5米,均作全跏跌坐式。其后数百年,寺庙屡毁屡建。一九六六底,铁佛寺惨遭劫难,三尊明代铁佛全部被毁,仅宋铸铁观音幸存。这尊宋铸铁观音立像是古代无名匠师智慧的结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铁观音佛像发髻高踞,衣褶流畅,双手交叉,赤脚露趾,体态端庄,神姿飘逸,呈“S”形侧立于莲花座上。像高2.15米,重约1.5吨。其造型上承盛唐丰腴遗风,下开宋代俊丽先声,是一尊罕见的艺术珍品。修复后的铁佛寺红墙迤逦,花木扶疏,又充实了赵孟 《天宁万帮禅寺》书法真迹和日本1.5吨重的经钟等珍贵文物,已是湖州市民和国际友人参观游览之所。 - 人文历史 拥有200年历史的钮氏状元厅位于爱山街道勤劳街,是湖州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钮福保的住宅,1838年钮福保 勤劳街参加当年科考,被擢为状元,这一年中进士的还有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曾国藩。钮福保中状元后没有营造状元府,只将祖堂“理德堂”改为“状元府”。现存有门厅、仪厅、照壁、家塾、东楼等。大厅坐北朝南,面宽3间,前连轩廊,大厅梁架结构为抬梁式,有大梁、次梁、小梁三层,为湖州境内厅堂最高楼次。大厅后有过厅,为歇山顶,是进入后花园的过道。前檐外西侧立仪门,仪门置砖雕门楼,额书“礼节乐和”四字,两侧为精湛砖雕,有侍者在后面执仪仗扇的-,有自己手捧朝笏的-,额下是风采牡丹图案,两边基础石板上雕有梅花鹿图案,左右对称。门楼的下部有汉白玉须弥座,束腰雕飞凤和麒麟。临河的理德堂是典型的清代建筑,雕梁画栋,飞檐翘角,仍显出昔日的辉煌和气派。 |
飞英街道 |
飞英街道位于浙江省湖州吴兴区。下辖: 330502004001 111 塔下街社区 330502004003 111 吉山四社区 330502004007 111 墙壕里社区 330502004008 111 余家漾社区 330502004009 111 新华苑社区 330502004011 111 竹翠园社区 330502004012 111 吉北社区 330502004013 111 米行街社区 |
龙泉街道 |
龙泉街道位于浙江省湖州吴兴区。下辖: 330502005001 111 市陌河社区 330502005002 111 市陌二社区 330502005003 111 潘公桥社区 330502005005 111 大通桥社区 330502005006 111 市陌六社区 330502005009 111 华丰一社区 330502005010 111 华丰二社区 330502005011 111 白鱼潭社区 330502005012 111 西白鱼潭社区 330502005013 111 潜庄社区 330502005015 111 米兰社区 330502005016 111 紫云社区 |
凤凰街道 |
湖州市凤凰街道办事处于1994年5月经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作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隶属浙江湖州经济开发区,地处杭嘉湖平原、长三角中心地带、湖州市中心城区的西北侧,辖区范围东起机坊港,西至腊山,南临苕溪港,北至旄儿港,总面积约为8平方公里,下辖3个行政村,10个社区,总人口为七万三千余人。 凤凰街道与湖州市中心城区仅一河之隔(苕溪港),从东到西有港湖大桥、日月大桥、城北大桥、飞凤大桥、青铜大桥、苕溪大桥、龙溪大桥、杭长大桥等相连,104国道、318国道穿区而过,区内道路宽畅平坦,交通便捷,水、电、邮、燃气、通讯配套,基础设施齐全,自然环境优美,是最宜人居住的地方,更是投资者理想的兴业之地。 多年来,凤凰街道党委、办事处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坚持为开发区招商引资服务,为老百姓安居乐业服务,把“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老年服务、就业援助、慈善帮困,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街道农村和社区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努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确保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长治久安,确保开发区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环境不断优化。 |
康山街道 |
浙江湖州市康山街道 2006年3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辖区包括原道场乡的道场村、双塘村、陆家兜村、黄墅村、石泉桥村、福山村、长西村、粮贸社区和原妙西镇的东山村、沙家浜村、基山村等10个行政村、1个社区,办事处驻七里亭路199号。康山街道委托湖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理。湖州开发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着力营造有利于投资创业的良好环境,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吸纳外资和集聚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平台。据了解,新设立的康山街道辖原道场乡的道场村、双塘村、陆家兜村、黄墅村、石泉桥村、福山村、长西村、粮贸社区和原妙西镇的东山村、沙家滨村、基山村等10个行政村、1个社区。调整后,道场乡辖8个行政村,妙西镇辖15个行政村,乡镇政府驻地不变。据悉,新设立的康山街道作为我市高新技术的重要基地和西南商业副中心,对于中心城市建设和湖州开发区产业平台建设等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
仁皇山街道 |
仁皇山街道是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下辖的一个街道,位于湖州市区东北方向,同滨湖街道一道隶属于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 仁皇山街道是湖州市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同时也是市委市政府的驻地。该区域内集中了湖州市市本级绝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湖州市行政中心、湖州图书馆、湖州大剧院、湖州市博物馆、湖州市科技馆、湖州少年宫、湖州升华音乐厅、国际会议中心、湖州市群众艺术馆、湖州日报社、市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质监局、市环保局、市国土局等等单位部门都位于地区。 行政区划 仁皇山街道下辖9个社区以及3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桥西社区(原白雀乡政府驻地)。 社区:仁皇山一社区、仁皇山二社区、金色地中海社区、天盛花园社区、垄山社区、建国社区、金家兜社区、白雀社区、桥西社区。 行政村:俞家田村、沿圩湾村、桥东村。 |
滨湖街道 |
滨湖街道位于浙江省湖州吴兴区。下辖: 330502009001 111 太湖阳光假日社区 330502009002 112 黄龙洞社区 330502009003 220 横塘桥社区 330502009004 111 莫家田社区 330502009005 111 湖滨社区 330502009006 112 小梅社区 330502009007 112 水产社区 330502009201 220 太史湾村委会 330502009202 220 渔山村委会 330502009203 220 姚家坝村委会 330502009204 220 红旗村委会 330502009205 220 新桥村委会 330502009206 220 荣丰村委会 330502009207 220 塘甸水产村委会 330502009208 220 塘甸村委会 |
龙溪街道 |
湖州市龙溪街道党委、办事处筹建于2012年12月,2013年1月正式成立,现有在编工作人员40人。街道辖区位于湖州市区西北部,弁山南麓,南至红丰路,西与杨家埠街道相邻,北与长兴县接壤,东毗凤凰街道,地域总面积40平方公里。区域内,104国道、申嘉湖高速公路、杭宁高速公路、杭宁高速铁路(在建)、西苕溪纵横贯穿,属水陆交通枢纽重地,交通条件便利。 街道现辖12个行政村和2个 社区,119个村民小组;落户企事业单位240多家。现有常住人口7298户,23510人,流动人口约22000人。区域内共建有党组织34个,党员总数1217人。作为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最主要的行政管理区域和最核心的科学发展平台,辖区12个行政村都有征地拆迁任务,部分村征拆工作已接近尾声。通过近几年的建设,目前已形成了以建材、机械制造、耐火材料、矿产、通信电缆、汽车设备、电器制造等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格局。街道全年水稻种植面积1770亩,粮食年产量973吨;油菜种植面积185亩,产量28吨。2012年辖区农村人均收入为17500元。 街道辖区主要由杨家埠工业区、西塞山分区南片两大功能区块组成。其中杨家埠工业区作为湖州工业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为开发区平台建设提供资源、为开发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为辖区内企业提供服务”的要求,加快征拆建设,目前基本建成。几年来,分区内动迁农户1600户,拆迁面积40多万平方米,通过集中建造民富、民盛、民和社区,已分配安置商品房2400多套,完成民富、民盛小区934个汽车库出让工作。 西塞山分区南片与杨家埠工业区以龙溪港为界,目标定位为:建成中心城市重要的物流区、外向型加工工业区、交通枢纽与商贸、居住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功能区。几年来,分区内征拆农户1000多户,拆迁面积30多万平方米,已初步建成农民安置社区10万平方米。区域内道路框架拉开并加快建设,主体架构初显,产业效益不断提升。 |
杨家埠街道 |
杨家埠街道面积为39.64平方公里,辖茅柴园村、黄芝山村、施家门村、罗家浜村、塘口村、乌陵山村、钮店桥村、胡子兜村、戚家村、南潘村、潘店村、瓜山村、后东村、杨庄村、凡羊湖村等15个行政村,户籍人口4725户、 26877人(其中非农人口5375人),预计2-3年后人口可达4.2万。四至范围:东接三天门村至芦山村边界;南临妙西镇楂树坞村和五星村;西近长兴县吕山乡与和平镇;北靠长兴县李家巷镇和吕山乡。街道办事处设在塘口集镇。 |
环渚街道 |
环渚街道地处湖州市区北部,东接全国童装生产基地的织里开放区,南连申湖航道,西邻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滨太湖。申苏浙皖高速公路、318国道、京杭大运河,东西苕溪和太湖流域水系构成了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我乡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全年降水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别在16℃和1326.7毫米左右,气候宜人。作为冲积平原的杭嘉湖平原,土壤结构丰富,适宜蔬菜和水稻等农作物的耕种。环渚乡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民风淳朴。盛产“太湖三宝”----银鱼、白虾、鲚鱼,具有悠久的渔业养殖,蔬菜种植历史。是湖州市重要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以传统丝织业为主的工业经济结构完善,经济运行质量和运行环境良好,发展后劲和潜力巨大。 环渚乡乡域面积56平方公里。辖19个村(新桥村从2003年10月起委托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白雀乡管理),有290个村民小组,8000户,人口30000人。全乡现有耕地面积27200亩,其中水田22289亩、旱地4911亩;鱼塘3452亩,成片桑园4241亩。全乡共有党支部40个,党员1435名,其中村党支部19个,企业党支部10个,事业党支部12个,组织建设完善。全乡现有规模企业20家,个私工业3261户,经济发达。2003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6.36亿元,同比增长19.85%。国内生产总值11.13亿元,其中一产1.61亿元、二产8.48亿元、三产1.0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5999元。 随着我乡座落于申苏浙皖高速公路与318国道交界处的工业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依托国内外大市场,通过全方位招商引资,全乡经济总量、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以新型纺织、印染、服装、建材、金属表面处理业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外向型经济日益发展,全乡现拥有自营出口权企业17家,03年全年自营出口达1000万美元以上。 几年来,我乡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积极做好农业经济工作,以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发展规模经营为重点,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发展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特种水产等特色农业。通过全乡5家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头示范,全乡农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在建成3000亩高标准、现代化的环太湖农业园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土地整理,使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不断完善。. |
湖东街道 |
湖东街道位于湖城东部,是吴兴区建设东部新城的重要板块,是湖州高质量赶超发展,践行“两山”理念新征程的重要区域。辖区总面积为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5.2万人,户籍人口约1万人,下辖管理11个社区(8个城市社区、3个安置社区),委托管理8个行政村,区域东至蜀山路,南至长湖申航道,西近锁苕桥,北靠中兴大道。 湖东街道将紧紧围绕“全域一体化、区域城市化、管理现代化、服务精准化”的发展目标,抓住有利时机,发挥后发优势,打破城乡界限,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打造机制创新的试验田,新城发展的样板地,城市经济的示范区,努力把湖东建设成为文明、幸福、和谐的湖城东大门。 |
织里镇 |
织里镇位于湖州市吴兴区东部,北依太湖,南靠318国道和长湖申航道,历史上因织造业兴盛而得名,史料中就有“遍闻机杼声”的记载。全镇区域面积135.8平方公里,辖46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1.8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约8万人,1995年被国家建设部等11个部委列为全国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1年被市委、市0列为湖州中心城市的工贸新区,2002年被中国纺织二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命名为“中国童装名镇”,2004年被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命名为“全国重点镇”。. |
八里店镇 |
八里店镇地处湖州市东郊,与市区紧紧相连。北临太湖,东与中国童装之都织里接壤,距上海150公里,长湖申黄金水道流经镇腹,318国道和湖织大道贯通全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镇区域面积90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人口5.5万。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9.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73.8亿元。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令人瞩目,经济总量连续三年名列市前五位,赢得了省“百强乡镇”的称号。 八里店镇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钱山漾遗址留下了4700多年前刀耕火种的足迹;毗山遗址出土的商周石器默默诉说着先祖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悠久历史;建于元末明初的戴山古塔沧桑依旧、风采依旧。勤劳聪明的八里店人民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天时、地利”,八里店镇人民艰苦创业,执求富裕。一个个现代化企业在这片热土上崛起,2003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63亿元,主营收入78亿元,利税5亿元;企业技改投入5.6亿元,共组织技术改造项目56项;协议利用外资3358.9万美元。全镇已形成了纺织和金属制品为主导产业,以建筑、新型建材、医药、化工、印染等为专业群块的工业经济格局。其中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3家,金洲集团、大东吴集团、环球轻纺集团、泰仑电力线路器材有限公司、升浙建筑工程公司、东湖实业公司、复兴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和久久印染有限公司等8家亿千企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其中“金洲”品牌获全国驰名商标。我镇已成为湖州市的工业重镇。 这块物华天宝的富饶地,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誉,盛产稻米、蚕茧、淡水鱼,是湖州地区粮桑的重点产区。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多种经营和效益农业发展势头强劲。2003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2.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6600元。中味酿造厂、国香粽子厂等13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了3000多户发展种植、养殖业;戴胖子茭白、中味辣椒、花卉苗木等农业基地规模突破万亩;以建设中的食品工业园为平台,引进味源饮料食品等9家企业已投资兴建,前景良好。 经济繁荣带来了文教、卫生、通讯、交通及社会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良好的环境使八里店成为开发创业的一方热土。八里店这块古老的土地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 |
妙西镇 |
浙江省湖州市妙西镇位于南太湖之滨,全镇拥有土地115平方公里,是江南特有的丘陵地带。它东距上海150公里,南距杭州90公里,杭宁高速公路、104国道擦镇而过,境内宣杭铁路纵贯全镇,11省道横穿妙西而入安吉天荒坪,500吨的内陆航线通住各地,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妙西镇物产丰富,资源充足。现拥有山林10万余亩,盛产毛竹,四季竹笋及多种类水果。白而嫩甜的“妙西笋”在上海苏州负有盛名;质地优良的妙西石子、石块畅销上海市场,曾被用于上海杨浦大桥,徐浦大桥,浦东国际机场等其它高层建筑的建设,具有广阔的效益农业开发和优质的矿产开采前景。140多座水库山塘坐落于深山绿林中,充足优质的天然水资源已吸引了6家企业落户,而且还将进一步开发、利用;清香的高山茶“三癸雨芽”与泉水相得益彰,极具前途。妙西历史悠久,自然环境幽雅,青山环抱,绿水倒映,生态良好。茶文化的发祥地──杼山就在境内,茶圣陆羽曾在此撰写了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现留有的“三癸亭”就是当年刺史颜真卿为纪念陆羽而筑;海拔408米的霞幕山,风光秀丽,曾是元代临宗的传法中心,14世纪中叶的高丽国师太古普愚曾在此学法。旅游开发前景广阔。[1] 妙西镇政府办公楼 妙西镇是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辖镇,地处吴兴区西部山区,位于南太湖之滨,全镇拥有土地115平方公里,是江南特有的丘陵地带。东距上海150公里,南距杭州90公里,杭宁高速公路、104国道擦镇而过,境内宣杭铁路纵贯全镇,11省道横穿妙西而入安吉天荒坪,500吨的内陆航线通住各地,区位优势得天独厚。[2] 妙西镇辖15个行政村,17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108人(2005年)。 妙西镇境内掩源丰富,历史人文沉积丰厚,素有“七山二田一分水”之称。全镇拥有山林面积11万甫,山塘水库140座,年华水量达到480万方。良好的山林资源形成了妙西镇境内特有的自然生态地貌,为妙西镇的可持续发展架设了平台。同时,妙西镇也是历史上宗教文化和茶文化的发祥地。 悠久的人文历史,幽雅清新的自然环境,群山环抱,绿水相映,风景秀丽,是旅游业的一块开垦地,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作风建设:一是把解放思想与重点工作有机结合。二是把解放思想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三是把解放思想与服务群众有机结合。 妙西镇 - 历史沿革 妙西镇(图2) 纵观妙西,历史源远流长;上溯至秦代,妙西集镇乃山货集市,后湖州地区改菰城县为乌程县,妙西隶属乌程管辖;西汉初年湖州地区属于吴王刘濞的封地;东汉时设立吴兴郡,始有“吴兴”之名;隋开皇九年(589)灭陈,废吴兴郡,将乌程、武康、长城合置湖州,始有“湖州”之称;隋大业四年(608),复为吴兴郡、乌程为郡治,管辖乌程、归安、长兴、德清、武康、安吉6县,妙西隶属不变。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改吴兴郡为湖州,治乌程等县。妙西时称妙西市,隶属乌程县。 宋、元时属乌程县澄静乡。 明成化八年(1472)行区都里制,乌程县划为23区8界53都283里。妙西镇域隶属乌程县三区十二都。 清雍正七年(1729)实行顺庄法后,妙西隶属依旧。 民国元年(1912)一月二十二日,并程、安两县为吴兴县,妙西为西南乡,区域不变。 民国十八年(1929)撤乡设区,实行区制及街村制,妙西隶吴兴县第九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吴兴裁撤区公所,翌年扩并乡镇,编组保甲。全县划为五个督导区,妙西隶吴兴县第五督导区妙善乡,现南埠片为罗和乡。 妙西镇风景图民国二十八年(1939)十一月,国民吴兴县政府依照省颁设署法,划分全县为六区,各设区署。妙西初称第一区,今妙西镇域隶属妙西区。妙西区时辖埭溪镇、景秀乡、南路乡及梅峰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抗战胜利后,国民吴兴县政府奉令二次扩并乡镇。今镇域并为妙和、康静两乡。 1949年5月,妙西解放。妙西区人民政府成立,下辖妙和、菁山、云巢、下昂、康静、弁南六乡镇。今妙西、南埠两地建立妙和镇、隶属吴兴县管辖。 1950年3月,妙和镇划出部分村,建立南埠乡;同年5月,妙和镇改建为妙和乡。 1956年4月,妙和、南埠两乡(包括菁山一部分)合并为妙西乡,辖22个行政村。 1958年10月,妙西、云巢两乡合并成立“云巢人民公社”。妙西、南埠均属云巢人民公社所辖的两个管理区。 1961年5月,云巢人民公社规模调整,改辖区从云巢人民公社分出,建立妙西人民公社和南埠人民公社。属吴兴区管辖。 1968年8月(0期间),妙西、南埠改建为妙西公社革命委员会和南埠公社革命委员会。农村大队和部分自然村同时更名。 1983年7月,撤嘉兴地区乡镇公署,分建湖州、嘉兴两省辖市。湖州市建城郊两区,下辖两区及长兴、安吉、德清三县,妙西、南埠两乡隶属郊区人民政府管辖。 1993年10月,湖州事撤销了城区(下辖环城分区)、郊区(下辖南浔分区、菱湖分区、练市分区、织里分区、双林分区、埭溪分区),建立城区、南浔、菱湖三个大区,妙西镇(包括妙西、南埠两乡)属城区管理委员会管辖。 2001年6月,据市府(2001)101号通知转发省改委浙政函(2001)104号文件精神,妙西、南埠两乡合并为妙西镇。 2002年春,据市、区扩并行政村文件精神,原22个行政村并未18个。 2003年1月10号,根据国务院和省-精神,撤市郊城区、菱湖区、南浔区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市辖区。妙西镇隶属吴兴区。 2005年5月,妙西镇所辖的东山村、沙家浜村、基山村划归湖州杨家埠镇代为管理。[3] - 物产资源 妙西镇物产丰富,自然资源十分充足,笋、竹、果木和茶叶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全镇每年有大量农副产品需进入市场。全镇拥有山林10万余亩,盛产毛竹,四季竹笋及多种类水果。白而嫩甜的"妙西笋"在上海苏州负有盛名;质地优良的妙西石子、石块畅销上海市场,曾被用于上海杨浦大桥,徐浦大桥,浦东国际机场等其它高层建筑的建设,具有广阔的效益农业开发和优质的矿产开采前景。140多座水库山塘坐落于深山绿林中,充足优质的天然水资源已吸引了6家企业落户,而且还将进一步开发、利用;清香的高山茶“三癸雨芽”与泉水相得益彰,极具前途。 - 人文历史 妙西历史悠久,自然环境幽雅,青山环抱,绿水倒映,生态良好。茶文化的发祥地──杼山就在境内,茶圣陆羽曾在此撰写了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现存的“三癸亭”就是当年刺史颜真卿为纪念陆羽而筑;海拔408米的霞幕山,风光秀丽,曾是元代临宗的传法中心,14世纪中叶的高丽国师太古普愚曾在此学法。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妙喜寺 妙喜寺妙西镇历史悠久,本名妙喜,以寺观得名。粱武帝大同7年(公元541年)建妙喜寺于湖州西南部的金斗山“帝以东方有妙喜佛国因而名之”。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移妙喜寺于杼山,即今妙西的宝积寺。而妙喜之名来易;因“喜”与“西”方言音相似,故有妙西之名。妙而镇位于湖州市西南约12公里处,属西部半山区乡镇,隶属于湖州市吴兴区,锁域东邻道场乡,南接埭溪镇,西连长兴县和平镇,北接杨家埠镇,2001年7月,妙西镇经行政区划调整后,由原来的妙西乡与原来的南埠乡合并而成。全镇拥有行政面积115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两个集镇,人口18000余人。妙西境内的水陆交通也十分便利,有11省道横穿而过,宣杭铁路纵贯而行,妙西港与东部水网连接。从湖州驱车往妙西,只要15分钟,地理位置上是往上海、杭州、安吉的黄金交叉点。 历史上,妙西又是一个“僧儒道合一,诗茶禅一体”的“东方佛国”。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夏王村,到夏后杼狩猎的杼山;从“茶圣”陆羽的“更隐苕溪”,到“法学泰斗”沈家本人冢渡善桥;从韩禅文化的发祥地霞幕山,到位列湖州四大丛林古刹之一的栖贤寺;从康王避难的饮马池山,到“细珠连起”的珍珠泉;从何楷垂钓台,到避蛇而筑的“避它城”;从官驿大道“赤山关”,到卵石垒筑的杨富桥,积淀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妙西镇的生态旅游建设创造了优厚的条件。在湖州市争创“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的大好环境中。 |
埭溪镇 |
埭溪镇地处湖州市吴兴区西南部浙西北天目山麓山地丘陵和杭嘉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北距湖州27公里,南距著名的莫干山风景区15公里,全镇总面积173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4.1万人。埭溪镇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唐代称上强,也叫施渚,以唐代名士施肩吾居其地而得名;因莫干山之水直泻溪滩,筑石埭截其冲而名埭溪,又名埭头。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山地平原过渡地带的地貌,给埭溪带来了丰富的亚热带生物资源和矿藏资源。区域内灰岩、花岗岩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是浙北地区重要的建筑石料生产基地。境内遍地修竹,风景宜人,生态环境良好,有风车口旅游度假村、乔盘山、驼鸟园等风景区,周边有莫干山、中国大竹海等风景区,国家级重点水库老虎潭水库即将开工建设,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埭溪镇不断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小城镇初具规模。镇区交通发达,104国道、宣杭铁路、杭宁高速公路及东苕溪水路纵贯镇区,埭溪港横卧腹地。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事业机构完善,通讯、金融等服务功能配套。 改革开放以来,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完成GDP10.3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2.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939元,财政总收入4955万元。 埭溪物产丰富,盛产竹、木、笋、板栗、青梅等自然成为山区农副产品的集用地。2001年10月设立了浙北林产品交易市场,市场营运2年多来,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埭溪水产品以青虾、甲鱼为多,畜产品、禽蛋产量丰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全镇产业结构调整面积累计达到1.75万亩,粮经比例达到30:70。苗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104国道沿线的“十里苗木长廊”已初具规模。效益家业规模基地有新发展,品种不断优化,全镇已形成苗木、盆景、果蔬、水产等种养基地20多个。 埭溪镇20世纪70年代受国家政策导向影响,初步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工业基础,近几年,工业经济经过不断地发展和调整,充分发掘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和潜力,加大技改投入,提升产业层次,逐渐形成了轻工机械、农产品加工、电子电器、轻纺服装、矿产建材五大支柱产业。. |
东林镇 |
湖州市辖镇。由菱湖区工委管理。民国年间为东林、保山2乡,1936年并为东林乡,1961年析建公社,1984年复称乡,1995年改镇。位于东苕溪东岸,距市区26公里。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1.6万。菱(湖)埭(溪)公路穿境而过,接通104国道,水路有东苕溪,并有河接通龙溪,通向湖州、杭州。辖东明、东方、东升、东华、保永、保卫、保增、保国、东南、保丰、保健、保和、保利、保安、东林水产1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丝绸、服装等行业,农业以种水稻、养鱼、养蚕为主。矗立在东林山顶的锦峰塔,始建于北宋宣和末年。现今所存之塔,系明万历十年(1582)修建的。. |
道场乡 |
道场乡位于湖州市中心城区南大门,是南郊一块河荡港汊密布,绿水青山相间的“风水宝地”,自古享有“山青水秀,鱼米蚕乡、文物之邦”的美誉。 淳厚文风与阡陌纵横珠联璧合 全乡面积75.56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80个村民小组,农户6030户,总人口20971人,拥有耕地面积1.8万亩,山地面积5.2万亩。水陆交通十分便捷,长湖申航道和导流东苕溪穿境而过,104国道、318国道、杭宁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中的申嘉湖高速公路横贯全乡,是联系上海,勾通长三角腹地的龙颈地带。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淳朴的道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新创业,创优创强,全乡经济稳中有升,各项事业稳中有进,2004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4亿元,工业总产值16.03亿元,农业总产值1.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60元。 山水风情与古贤胜迹相得益彰 道场乡风景、资源极为丰富,集山、水、桑、田、竹、林、渔、米、丝、茶,以及儒、道、佛等人文景观、历史遗迹于一身,可谓江南吴越文化遗产的自然博物馆。辖区内46.3平方公里的南郊旅游风景区,6分山2分田2分水,胜在深谷,竹修林茂,内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省级文保单位3处,市级文保单位7处。因“城面溪泽,菰草弥漫”而得名的下菰城遗址是2300年前湖州人聚居的地方,战国春申君,驻兵屯粮与此,繁华一时,为我国东南各省古城遗址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道场山有建于唐中和年间(881-884),在宋代就被列为江南十大名刹之一的万寿寺;金盖山有早在六朝刘宋时隐者陆修静“植梅三百本”的道教全真龙门派总坛古梅花观;岘山有颜真卿等二十九名士诗会联句的唐代胜迹洼樽亭;岘山之西南苏湾为宋元丰二年(1079)苏轼治郡时,在此筑堤,故名,保留至今。苏轼在《与客游道场山-》中写道:“道场山顶-麓,上彻云峰下幽谷;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柳恽、颜真卿、皎然、陆羽、张志和、苏东坡、黄庭坚、王十朋、赵孟頫、刘伯温、文征明、吴绮、吴昌硕等历史文化名人在此间留下的诗篇和墨迹,都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历史人文底蕴与现代文明异彩纷呈 能共享中心城区一系列资源优势的独特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创业和企业发展,全乡经济总量、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纺织、建材两大支柱产业和以扬声器为主的电子业及食品加工等新型产业。. |
南太湖高新区 |
湖州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西起申苏浙皖高速环渚连接线(含延伸),东至申苏浙皖高速织里连接线,南起纬五路(含东部光电产园),北至滨湖大道。 湖州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东经119度14分至120度29分、北纬30度22分至31度11分之间,东西长度12.湖州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东经119度14分至120度29分、北纬30度22分至31度11分之间,东西长度12.6公里,南北宽度9公里,处于浙江北部,太湖南岸,紧邻江苏、安徽两省。 6公里,南北宽度9公里,处于浙江北部,太湖南岸,紧邻江苏、安徽两省。 气候总特点: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充沛;光温同步,日照较少;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地形起伏高差大,垂直气候较明显。 平均气温12.2~17.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0.4~5.5℃;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4.4~30.8℃。风向季节变化明显,冬半年盛行西北风,夏半年盛行东南风,三月和九月是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以东北和东风为主。 行政区划 区域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涉及环渚、八里店、织里3个乡镇,共有26个行政村,234个自然村,51084人。其中:织里镇12个行政村,114个自然村,25464人;八里店镇7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13180人;环渚乡7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12440人。 |
长田漾管理处 |
长田漾湿地管理处于2014年8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位于湖州中心城市北部、太湖旅游度假区西南部。东至小梅港,西至法华寺,南至外环北路,北至弁山山脊线。区域面积为11.35平方公里,下辖黄龙洞、渔山、太史湾、水产等4个行政村,14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和1个小区,总户数1174户,总人口数4292人。管理处下辖4个村级党支部和1个机关党支部,共有党员189名。 长田漾湿地区块文化底蕴深厚,有丘城遗址、法华寺、黄龙洞、弁山石林等名胜古迹,苏东坡、叶梦得、赵孟頫、宋旭绘、钱选等历代文人在此留下不朽之作。生态环境优美,弁山、渔山、小梅山山山相连,太湖、名寺、湿地遥相呼应,是距城区最近的湿地形态、城市“绿肺”。发展势头强劲,温泉高尔夫法华寺、黄龙洞、古墓博物馆连珠成链,长田漾湿地公园、动物园集群建设,正向建设“太湖都市湿地、浙北佛教名山、江南养生天堂”的长三角一流生态康体养生旅游胜地的目标奋进!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