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县辖镇。1958年属永泰公社,1961年划出另建称永太公社,1981年更名杭垓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面积90.1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辖杭垓、梅村、松坑、桐坑、唐舍、尚梅、上庄、塘河、新桥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竹业、转椅等为主,农业以毛竹、水稻为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4万人 | 90.1平方公里 | 330523104 | 313000 | 0572 | 查看 杭垓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新上塘村 | ·安吉旅游·安吉特产·安吉十景·安吉名人·湖州市品牌网·湖州 | 0 |
---- |
查看 新上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
唐舍村 | ·安吉旅游·安吉特产·安吉十景·安吉名人·湖州市品牌网·湖州 | 0 |
---- |
查看 唐舍村谷歌卫星地图 |
桐杭村 | ·安吉旅游·安吉特产·安吉十景·安吉名人·湖州市品牌网·湖州 | 0 |
---- |
查看 桐杭村谷歌卫星地图 |
文岱村 | ·安吉旅游·安吉特产·安吉十景·安吉名人·湖州市品牌网·湖州 | 0 |
---- |
查看 文岱村谷歌卫星地图 |
桐坑村 | ·安吉旅游·安吉特产·安吉十景·安吉名人·湖州市品牌网·湖州 | 0 |
---- |
查看 桐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杭垓村 | ·安吉旅游·安吉特产·安吉十景·安吉名人·湖州市品牌网·湖州 | 0 |
---- |
查看 杭垓村谷歌卫星地图 |
姚村村 | ·安吉旅游·安吉特产·安吉十景·安吉名人·湖州市品牌网·湖州 | 0 |
---- |
查看 姚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七管村 | ·安吉旅游·安吉特产·安吉十景·安吉名人·湖州市品牌网·湖州 | 0 |
---- |
查看 七管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松坑村 | ·安吉旅游·安吉特产·安吉十景·安吉名人·湖州市品牌网·湖州 | 0 |
---- |
查看 松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尚梅村 | ·安吉旅游·安吉特产·安吉十景·安吉名人·湖州市品牌网·湖州 | 0 |
---- |
查看 尚梅村谷歌卫星地图 |
高村村 | ·安吉旅游·安吉特产·安吉十景·安吉名人·湖州市品牌网·湖州 | 0 |
---- |
查看 高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吴村村 | ·安吉旅游·安吉特产·安吉十景·安吉名人·湖州市品牌网·湖州 | 0 |
---- |
查看 吴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杭河村 | ·安吉旅游·安吉特产·安吉十景·安吉名人·湖州市品牌网·湖州 | 0 |
---- |
查看 杭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坑村 | ·安吉旅游·安吉特产·安吉十景·安吉名人·湖州市品牌网·湖州 | 0 |
---- |
查看 大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岭西村 | ·安吉旅游·安吉特产·安吉十景·安吉名人·湖州市品牌网·湖州 | 0 |
---- |
查看 岭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
磻溪村 | ·安吉旅游·安吉特产·安吉十景·安吉名人·湖州市品牌网·湖州 | 0 |
---- |
查看 磻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缫舍村 | ·安吉旅游·安吉特产·安吉十景·安吉名人·湖州市品牌网·湖州 | 0 |
---- |
查看 缫舍村谷歌卫星地图 |
和村村 | ·安吉旅游·安吉特产·安吉十景·安吉名人·湖州市品牌网·湖州 | 0 |
---- |
查看 和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递铺街道 |
递铺街道成立于2014年,是浙江省安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333平方公里。 [1] 递铺街道以中心城区、中等城市的标准,按照精细管理的要求提升品质,努力建设生态节能、绿色环保、业态规范、人文和谐的示范区,引领“中国美丽乡村、世界绿色人居”的品牌影响。 [3] 地理环境编辑 北望太湖,南靠天目山,杭长高速、申苏浙皖高速和规划中的申嘉湖安高速穿过,西苕溪、浒溪、龙王溪、西溪四河交汇。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75%,森林覆盖率71%,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水体质量达到I、II类。 [4] 沿革编辑 2009年2月,安吉经济开发区和递铺镇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将安吉经济开发区、递铺镇合并,成立中共安吉经济开发区(递铺镇)党委、安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递铺镇人民政府。调整后的名称为安吉经济开发区(递铺镇),辖塘浦、净土等42个行政村(社区)及1个城市社区桃城社区,人口8.88万人,面积375平方公里。 [5] 2014年2月,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吉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要求,安吉县撤销原递铺镇、皈山乡建制,设立递铺、昌硕、灵峰、孝源4个街道办事处,均由安吉县人民政府直辖。此次调整后,递铺街道办事处辖7个社区、26个行政村。 [2] 旅游文化编辑 青山环抱,绿水环绕,生态宜人。国家4A级旅游区竹子博览园、灵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安城明清古城墙、灵芝塔、独松关等一批历史古迹以及邮驿文化均有深厚历史底蕴。 |
昌硕街道 |
2009年2月1日,作为安吉县首个街道办事处,昌硕街道办事处成立。作为安吉县的首个街道,它的诞生是县委、县政府加快“三个安吉”建设、打造山区新型城市化样板区的重大决策,它的未来承载着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重大使命。 昌硕街道位于安吉县城中心区域,是全县的政治、商贸、文化中心,区域面积达17.2平方公里。成立之初,辖11个城市社区及8个村改居社区。2015年安吉县行政规划调整到位,新增双一等6个村。 成立以来,昌硕街道以发展一方、管理一方、服务一方、平安一方为己任,围绕我县“美丽乡村”和“优雅竹城”建设目标,努力打造“服务、美丽、平安、活力、幸福”的“五个昌硕”,先后荣获浙江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先进单位、创业创新好班子、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单位、湖州市文明单位,并连年在县级机关部门争创“效能机关”考核中连续获得一等奖。2014年伊始,乘着正式获批挂牌的契机,昌硕街道又吹响了“二次创业”的号角。 立立足本职,打造服务昌硕。2009年,全县首个以居家养老为主的服务中心——昌硕家苑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城市爱心联盟”志愿者服务社被评为2009年浙江省“优秀志愿者服务项目” 2010年,全县首个社区求助服务中心—“5189000”社区求助服务中心运行,建立了市民求助、咨询、投诉、便民服务为一体、覆盖整个城区的社会信息管理和服务中介平台,实行全天候为市民提供服务信息;桃园社区“5432”民情工作法在11个城市社区全面推广,征集社情民意,分类落实政策,公示办理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我县首个由民间发起、成立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天目社区“竹乡热心人”工作室成立2011年,全县首家新居民服务站在芝里社区建立;在昌硕社区名都阳光城创建“党员服务标杆小区” 2012年,陆续为街道近400位高龄、特困、残疾等老人安装“一键通”紧急呼叫系统;芝里社区探索试行智能化社区服务中心,以电视为媒介及时发布动态公告、办事指南、三务公开等内容;全县第一家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的就业服务机构——新街桥社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成立。2013年,天目社区“139热心服务团”、灵峰社区“四卡一记”工作法、灵芝社区“一岗双定三亮化”、凤凰社区“先锋驿站”等服务品牌不断涌现……为进一步鼓励机关干部和社区推出更多的品牌化服务,昌硕街道相继制定了为期三年的机关干部“创新驱动、破难提质”实施办法和社区“一社区一品牌”创建办法,进一步延伸服务品牌,转化服务成效。2014年,街道和社区服务创新进入了“快车道”,启动“百姓工程”、人大代表联络站挂牌、推出“市民话吧”、成立“小城大爱”圆梦工作室、构建“爱心在线”党团志愿者服务圈、红色服务四季行……在这里,为民服务的脚步从未停歇。 以民为核,打造美丽昌硕。2009年成立之初,昌硕街道就向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将8个村改居社区全部纳入全县“中国美丽乡村”创建的请示并获得批准。随即,一场以“提升社区、美化城郊”为目标的美丽乡村创建工程在昌硕街道村改居社区正式拉开帷幕。递二社区以“往来传递古驿铺,美丽和谐城中村”为特色开始了整治;递铺社区以打造“印象递铺 邮驿文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文化项目进行了小区改造;范潭社区以“范家潭水久未语,映入浒溪半城色”为口号,做好与中心城区接轨、经营美丽乡村两篇文章;穆王城社区抓住环境提升、便民利民服务和集体经济增收等工作重点开展创建工作;芝里社区以“芝兰玉树华庭上,和谐相处幸福里”为特色,先后实施了7项工程;余墩社区以“余晖山村竹城东,天山同色隅外郭”为特色,先后实施了6项工程。经过3年努力,街道所辖的8个村改居社区实现了“中国美丽乡村”全覆盖,一个个城中的美丽乡村不断跃入人们的视野,走进人们的生活。 以“网”为钢,打造平安昌硕。昌硕街道在全县率先成立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建立由专家+律师+治保干部的三方会诊的调解模式;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进行深化,街道辖区内共划分网格137个,每个网格都建立了八大功能的服务团队,逐步形成“人在网格中、事在网格办”的社会管理服务新格局;首创出租私房诚信ABC等级评定管理办法;2013年,创新开展了“平安连年四季行”行动,成为全县平安综治工作典型;2014年,以法治文化小区建设为载体,宣扬全民法治观念。还成立昌硕街道公共安全监督管理中心下辖安全生产、质量与食品药品、消防三个工作站,统一街道公共安全工作职责,坚持集中排查和每月定期排查的方式,划分责任组,落实重大矛盾纠纷领导包案制,为辖区内的居民构筑了一张“安全网”。 立足特色,打造活力昌硕。每年举办邻里节,成为弘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创建和谐社区和文明城市的重要载体;成立全县首支残疾人竹乐队,在第七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大放异彩;成立芝里社区舞龙队,群众喜闻乐见、热情参与,截至目前,辖区内共有特色文艺团队120余支,省级优秀示范健身场所8处。同时开展领导干部调研讲学和机关干部“每月大家谈”,创建社区干部交流论坛,开设“百姓微讲堂”,营造“爱学习、会总结、能交流”的良好氛围。 以民为本,打造幸福昌硕。2012年5月,在11个城市社区,一项以老旧小区改造为主要内容、以居民幸福指数为核心参考的“幸福社区”建设逐步打响。计划在三年内投入500万元,基本实现城市社区幸福促进社全覆盖目标。经过3年的努力,11个城市社区的“幸福工程”也实现了全覆盖,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幸福,正变得触手可及。 精致和谐、大气开放,年轻豪迈、热情飞扬,敢为人先、魅力无限!昌硕街道的未来,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
灵峰度假区(灵峰街道) |
浙江省省级旅游度假区灵峰旅游度假区位于安吉县城与古镇孝丰的连接地,东与城区隔浒溪相望,北靠306省道,西、南与安吉黄浦源景区和天荒坪景区相连,随着县城发展从递铺港时代向浒溪河时代跨越,灵峰度假区已是县城中心地带、独具清静安宁的一方休闲胜地,并成为安吉接轨上海、融入杭州的桥头堡。 2014年2月17日,根据《安吉县人民政府关于安吉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通知》(安政发【2014】20号)文件要求,安吉县人民政府灵峰街道办事处正式成立。安吉灵峰旅游度假区(灵峰街道)方圆74平方公里,下辖灵峰、横山坞、剑山、大竹园、霞泉、碧门、城南社区7个行政村(社区),农户4886户,常住人口15891人,基层党组织29个,拥有党员667人。 区内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十分便利。申嘉湖安、杭长高速直通区块,距杭州仅半小时车程,到上海只需2个半小时。上海浦东、虹桥航空、高铁站,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都是游客到灵峰旅游度假区的理想航站。度假区内有“二水一山”、“二景一村”。浒溪与龙王溪绕灵峰山穿境而过,千年古刹灵峰寺、4A景区竹博园与香溢五星酒店相映成辉。 根据总体规划,度假区以“三年打基础、五年显轮廓、十年建精品”为开发思路,以“生态、品牌、富美”三个度假区建设为引领,奋力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平台、县域大景区的大本营、长三角休闲旅游的大卖场。五年多来,已累计投入开发建设资金13.48亿元,基本实现度假区基础设施全覆盖,区内“二纵二横”的环山主干道路已经建成,度假区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安吉龙王溪乡村俱乐部、香溢二期五星级酒店、竹博园东扩提升工程、山水灵峰休闲农业观光园建成运营,浙商论坛、港中旅旅游综合体项目、美颂电影文化广场、灵峰山大景区等项目工程正在加紧建设。 根据安吉打造休闲经济先行区和中央休闲区的总体要求,灵峰旅游度假区把休闲度假区建设与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区建设有机融合在一起,继续致力于发展高端休闲项目,提升休闲文化品位,把度假区打造成为县域大景区的大本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服务的大平台,长三角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休闲产品大卖场。 美丽乡村,七彩灵峰欢迎你! 安吉灵峰旅游度假区(灵峰街道) |
孝源街道 |
孝源街道(原:皈山乡)地处安吉县中部偏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半山区。南接孝丰镇,北连良朋镇,东靠县城递铺镇,西邻鄣吴镇。距县城15公里,杭州80公里,12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乡辖有5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104个自然村,年未总人口9805人,面积50平方公里。近年来孝源街道先后被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浙江省卫生乡、浙江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乡等荣誉称号,洛四房村、尚书圩村两个村先后获得省级小康示范村荣誉。 历史文化 孝源街道(皈山乡)地处山区,经济富庶,人杰地灵,境内有许多历史古迹。尚书圩的尚书遗址,上马石、下马石的古迹,吊水岭之瀑布和弯曲山泉,洛四房的文人山石等,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具有代表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经典的“二十四”孝之一的“郭巨埋儿得金”故事,随着孝源村郭孝山中郭巨墓茔的发现,而变得有据可查。 现在,在郭孝山中不仅留存着郭巨墓茔,而且还有“郭巨之墓”碑石和道光年间御锡碑文,以及“埋儿坑”等遗址。早在明朝年间,此地的郭孝寺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佛文化盛地,孝子庙也已列属当时寺院的一所重要祭拜地。现存残垣断壁和遗碑,并有清乾隆皇帝题写的碑文。 近年来,孝源街道在保护原有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而且还注重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实际,发掘光大各类文化资源,丰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全乡共发掘整理出农耕文化、尚书文化、孝文化等。 地形气候 孝源街道南接孝丰镇,北连良朋镇,东靠递铺街道,西邻鄣吴镇,全乡山林多,平原少,处于七山一水二分田格局。皈山气候宜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6度,年平均降雨量为1470毫米。 特色优势 孝源街道自然资源丰富,全乡林地面积53000亩,其中竹林面积1300亩,森林覆盖率达75%,耕地(水田)面积8000亩,农产品主要有早园竹、蚕桑、名优茶、板栗、吊瓜等。2006年,新建林业现代科技园区2000亩,新增国家级无公害竹笋基地1000亩,省级无公害茶叶基地3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4个,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鄣吴镇 |
鄣吴镇地处安吉县西北部,与安徽省广德县毗邻,距318国道、104国道仅20余公里;距04省道7.5公里。境内公路全部黑色化,交通便捷,通讯方便,是浙皖边境贸易重镇。全镇面积49.5平方公里,其中集镇区面积24公顷,辖7个行政村9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1.2万人,其中劳动力6226人,山林资源丰富,盛产树木、毛竹、茶叶、青梅、笋干,板栗等。山林面积55000亩,木材蓄积量达19630立方,毛竹蓄积量358万株,度产毛竹100万支,生产茶叶1000担。 2004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1.59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工业增加值1.48亿元,同比增长1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7万元,外贸出0货值3322万元,同比增长8.8%。财税收入373.71万元,同比增长11%。其中国税收入130.16万元,地税收入243.5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631元。. |
杭垓镇 |
安吉县辖镇。1958年属永泰公社,1961年划出另建称永太公社,1981年更名杭垓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面积90.1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辖杭垓、梅村、松坑、桐坑、唐舍、尚梅、上庄、塘河、新桥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竹业、转椅等为主,农业以毛竹、水稻为主。. |
孝丰镇 |
孝丰镇位于天目山北麓、浙江省安吉县中部偏南,东邻县城,南临亚洲最大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西靠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北与安徽省广德县相接。孝丰镇内有11省道和12省道穿镇而过,距县城递铺镇12.5公里、上海市230公里、江苏南京270公里、省城杭州69公里,并有一级公路相连,交通便利。 人文历史:孝丰环城皆山,“凤凰山峙其左,太阳山镇其右,石语山拱于前,大会山障于后”。山峦起伏,地势险要。清时太平军自皖入浙,曾三度入掳孝丰,与清廷相持五年之久。孝丰镇还是革命老区,1927年,这里诞生安吉县第一个0支部----老石坎支部。抗战期间是浙西前线心脏地带,当时前后方文职人员军队车马几乎终日不绝于途。1945年2月至6月,新四军苏浙部队向浙西敌后挺进,在孝丰镇及其附近,展开三次反顽自卫战役,取得了最后胜利(现在镇东建有革命烈士陵园供后人瞻仰)。 经济社会:两县合并后,孝丰一直为一个建制镇,当时下辖6个居民区,人口1万余人,城区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1985年7月,孝丰镇与孝丰乡合并,1999年1月和2000年1月又分别撤消赤坞乡、下汤乡,合并成为新的孝丰镇。现镇域面积191.4平方公里,人口5.3万,下辖19个行政村、7个社区,城镇人口2.58万人。现有耕地面积3万亩(其中水田2.4万亩),山林面积18.18万亩(其中毛竹6.6万亩)。孝丰是安吉的经济重镇,全镇有各类企业及个体工商户3000家,其中工业企业600余家。工业以竹木制品、机械制造、纸及纸制品、医药化工、家具制造等行业为主,年工业总产值近20亿元。这里是浙北最大的土特产集散地;浙江省竹木制品专业区;97年被国家有关部委列入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是浙江省中心镇、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教育强镇。. |
报福镇 |
报福镇位于安吉县南部,天目山北麓,东邻上墅乡,南接临安县,西与章村、杭垓两镇交界,北界下汤乡,是在山林土特产品集散的基础上,缓慢发展起来的以竹、电、鞋为主具有山区特色的小城镇。 【镇名来历〓建置沿革】明代即称广苕乡;1949年,属孝丰县广苕乡;同年秋,撤乡建区称金苕区;1950年春,分建报福、紫岭、和塔3乡;1955年冬,撤区将紫岭、和塔两乡并入报福乡;1958年10月,并报福、章村、汤口3乡建报福公社,后因老石坎水库大坝加高,淹没区扩大1961年9月,划出章村、汤口另建公社,将其所属上张、中张、汤口3个大队划归报福公社;1984年1月,称报福乡;1989年8月, 撤乡建镇,称报福镇。 【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1982年,建造报福影剧院。1983年,山林承包责任制。1984年,建乡。1989年,撤乡建镇。1992年,建造敬老。1994年,天荒坪电力特种鞋二厂在华东地区鞋类评比中荣获新技术、新产品金奖。1996年,在创建文明城镇活动中获铜杯;建造了农贸市场。1997年,镇中心小学教学楼竣工;投资200万元完成了两条砂改油路浇筑工程。1998年,《报福镇总体规划纲要》论证通过。 【一方产业——小水电】报福镇素有安吉电力之乡之称。其境内水量充沛,溪流纵横,坡陡流急,深溪河、石岭河、统里河3条河,由南向北急流而下,山高水急,落差大,水力资源极为丰富,是发展小水电的理想之地。早在50年代,报福人民为了摆脱“点灯用油、碾米用臼”的贫困状况,便掀起了报福镇兴办小水电的第一个热潮,1957年兴办报福镇第一座小水电站即机器堆电站,截止1959年共兴办了红领巾等10座电站。为此,受到了-总理亲笔题词嘉奖。1993年,投资555万元梯级开发,层层利用,迎来了报福镇小水电开发的第二个0。1994年,洪家村率先打破投资体制,以股份制形式发展小水电事业,增量大,效益好。1996年,建成湖州市径流电站中装机容量最大的一座小水电站——三步石电站,年收入百万元左右。目前,报福镇共有小水电站22座,其中股份制16座,总投资2000多万元,总装机容量达到10670千瓦,1998年小水电站产值1108.99万元。. |
章村镇 |
章村镇位于天目山北麓,安吉的西南面,地处浙皖二省三县交界处。南界本省临安市,西交安徽省宁国县,北与本县杭垓镇相邻,东接本县报福镇。距离县城约45公里,湖州113公里,杭州108公里,上海309公里。区域面积89.1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总人口1.6万。汉族为主,少数畲族。镇域公路主要依托东北向的王章(王家庄——章村)公路,中孔(中张——孔夫关)公路作为公路主骨架。章村镇境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高达79.8%,被誉为“植物王国基因库”的省级自然保护区——龙王山座落于镇境内,1999年经上海地理学会专家组考证为黄浦江源头,所以章村镇更有“黄浦江源第一镇”之美称。 章村镇驻地章村。章氏族居,历称章村。明清时属金石乡,称章村镇。光绪版《孝丰志》载:“金石乡勇图章村镇”以林为主,兼种稻麦。1949年属孝丰县金石乡,同年秋撤乡建区,属金菬区。. |
天荒坪镇 |
江南天池 ■王飞庆摄 天荒坪镇位于安吉县南端,东与余杭区交界,南与临安市接壤,西连上墅乡,北接递铺镇,属西苕溪流域。全镇面积为110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162个村民小组,6298户农户,3个居民区,总人口2.2万。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24亿元,财政收入191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258元。临湖州市区86公里,距杭州60公里,离上海200公里,境内有04省道、临青省道、青孝线等重要交通干线贯穿,交通十分便利。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和奥斯卡获奖影片《卧虎藏龙》中的竹景采拍地——大竹海均位于天荒坪境内。境内生态环境优美,山川秀丽,民风淳朴。. |
梅溪临港园区(梅溪镇) |
梅溪——安吉东大门,位于县境东北部,地处杭嘉湖平原西部边缘,是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水上运输业为龙头的乡镇,是安吉“一主三副”重点发展城镇之一。全镇总面积101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5万人。梅溪交通便利,西苕溪及杭宁高速公路支线11省道穿镇而过,500吨级船舶可直通沪、苏、杭。近年来,梅溪镇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主题,以创建市级卫生城镇和文明城镇为总抓手,抢抓机遇,创新破难,全镇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向好的态势。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7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480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212元。 梅溪镇历史文化悠久。因西苕溪沿岸盛开紫梅而得名,自唐代建镇,驻兵戎守,宋代已是商贾云集,人烟稠密的市镇。志-载:梅溪在州北三十里,源自昆铜四洲等山…溪上常有紫梅盛开,故名,又名梅溪,“梅溪春涨”列为鄣南八景之一。历代文人墨客众多,南梁著名文人吴均、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近代林业学家陈嵘等均出自梅溪。 梅溪镇是安吉重要工业基地。有各类企业460家,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以上企业21家。主要以“机械、建材、服装、轻纺、玩具、食品、矿产”等为主导产业。2005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0.5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25亿,同比增长47.4%;实到外资823.9万美元、实到县外资金7500万元,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37.3%和125%,完成比例居全县前列。镇内拥有规划占地2040亩晓墅工业功能区。该区创建于1999年,是湖州市确定的重点工业功能区,也是安吉县“一园一区两翼”中的两翼之一,内有长三角地区最大的五金标准件广隆集团、市出口创汇宇宙丝绸公司等重点知名企业。五年来,共投入建设资金1790万元,已建成标准道路5.3万平方米,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一应俱全,绿化面积近百亩,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集聚功能不断增强。目前入园企业达到20家,主要发展以五金产业为主,承接竹木、服装、电子等产业。此外,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开采有石灰石、建筑石、黄沙等矿种储量大,品位高,其中黄沙年产量35万吨,石灰石储藏量5000万吨。 梅溪镇水上运输业繁荣兴旺。早在80年代梅溪依托西沼溪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安吉物资集散地,最大的水上货运中心,盛极一时。. |
天子湖镇 |
良朋镇位于安吉县西北部,东北与高禹镇交界,东南与递铺接壤,西南毗连鄣吴镇,南接皈山乡。2001年7月行政区域进行调整,新的良朋镇由原良朋镇、西亩乡合并而成,行政区域面积达94平方公里,是我县西北地区的中心城镇。 良朋镇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5篊,平均降雨量1405毫米,无霜期225天,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良朋镇交通便利,距杭州76公里,湖州67公里,上海229公里,宁波269公里,南京195公里,04省道为国家一级公路,贯穿全境。 良朋镇辖1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92个村民小组,人口2.3万人。镇内有山林面积10万余亩,其中竹林面积达到4万亩,年产毛竹200万支,水田近2.3万亩,是一个集山区、丘陵、平原为一体的农业大镇,按照建设生态良朋的发展思路,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目前已形成了以优质米、笋竹、茶叶、蚕桑、水产、畜禽饲养等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结构。 良朋镇工业园区紧靠04省道和正在建设中的杭长高速公路,规划面积1万亩,已有11家企业落户园区,全镇现有个私企业300余家,其中重点骨干企业9家,文体用品、化工、竹制品、铸造、茶叶加工等产业初具规模。 镇内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碧波粼粼的石冲水库与政府所在地集镇紧连,面积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0.56平方公里,库容量140万立方米,1995年被命为“浙江省皮划赛艇训练基地”,是中国皮划艇队主力队员,2002年世界杯5块金牌得主许亚萍的启蒙训练地。目前,镇政府已着手建设“水上运动基地”,努力打造为安吉北部人文旅游线的黄金亮点。迂迢村因光绪版《孝丰县志》载:“鱼池乡圣图迂迢庄”而得名,山村空气清新,山泉飞溅,曲径通幽,景色宜人,民风淳朴,艺术大师吴昌硕早年在此避难,有昌硕避难洞一处,称之谓重生洞,村中男女老少衷情于书画,书画之风盛行,家家户户门前屋后种植花木,通过近几年的环境建设,已成为村庄环境整治建设示范村,生态县建设示范村,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是理想休闲、度假之地。. |
溪龙乡 |
安吉县辖乡。1958年属晓墅公社,1981年建溪龙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面积32.3平方公里,人口0.9万。辖徐湾村、后河、新丰、溪龙、横山、黄杜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砖瓦生产、农机修理为主。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茶叶等为辅。. |
上墅乡 |
上墅乡座落在中国竹乡安吉县境内,地处杭嘉湖平原的北部,位于天目山麓的杭孝公路间,距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18公里,距杭州70公里、距上海、南京200余公里,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连接,驱车2个半小时即可到达。是一个交通便捷,生态优势明显,投资环境优良,森林资源丰富的生态乡。 全乡辖区面积77.58平方公里,12个行政村、人口1.6万、耕地面积9500亩、山林面积10万亩、其中毛竹林4万亩。 上墅乡政府位于上墅村,单位在编人员36人,其中公务员编制27人,事业编制9人,35周岁以下干部13人,50周岁以上干部8人。单位下设8个办公室合署办公“三中心一站”。 2004年上墅乡工业经济: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总产值达5355万元,完成县计划的101%,工业增加值1401万元,实现利税686万元,完成计划的100%。全乡各企业实现利税1290万元,增长16%,技改投入2616万元,新增省级新产品6只。 农业经济:实现农业产值5460万元,增长7.9%,农民人均收入达5648元,比上年增10.2%。财税收入320万元。. |
山川乡 |
山川乡位于安吉县南端,东界余杭市、南邻临安市,西北与天荒坪接壤。行政区域总面积46.72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43个村民小组,1649户,6018人。境内山青水秀,环境宜人,因多山多川,故名山川.年平均气温14.7度,降水量1700毫米,水源充沛,竹类资源十分丰富,是竹乡中的竹乡.全乡森林覆盖率达88.8%,植被覆盖率91.3%,空气质量一级,地表水I级,被誉为竹乡天然氧吧. 7个行政村中有2个村被省委、县政府命名为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2个、县级文明村4个。境内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有线电视入户率93%、户电话装机率94%、20公里县、乡公路全部实行黑色化、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普及率100%。2004年,人均GDP值2.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405元,同年6月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首个“全国环境优美乡”,为湖州市“文明乡”、“笋竹乡”。 效益农业取得新发展。坚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启动实施了农业发展“12345”工程;二是完成了“四个一工程”即:初步完成了以翠竹鸡、三笋及高山茶为主的有机食品基地;三是以15万亩毛竹现代科技园核心区为抓手,完成了万亩毛竹高效综合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毛竹综合开发省级科技项目一个,加大了万亩冬鞭笋基地综合开发力度;四是农业中介组织得以发展。规范组建了山川夕阳红农家乐专业合作社,马家弄笋竹专业合作社等2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组织农民、带动生产、开拓市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五是深入开展科技兴农服务,以农技110、科技培训、现场农技指导为载体,不断加大科技支农力度,促进农民科技素质的不断提高。 生态旅游呈现新生机。围绕全县旅游经济蓬勃向上的发展大环境,结合本乡实际,充分利用山川良好山水、生态资源,加大项目包装力度,多方联系、千方百计借力开发。一是以芙蓉谷景区、石佛寺现有的旅游景区为基,加强景点建设和三产配套服务;二是充分发挥境内现有资源,着力技打造生态特色、秀美山川休闲度假区、拓展健身基地、天然浴场、九亩高山人家等项目都已同客商经过洽谈或正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三是依托“夕阳红”农家乐品牌,大力发展“农家乐”产业,打响山川品牌,使上海、杭州、苏州等大中城市游客能吃、住、游、娱在山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