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衢州 >> 江山市 >> 贺村镇

贺村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贺村镇谷歌卫星地图)


贺村镇简介

  贺村镇距市区10公里,浙赣铁路、205国道、46省道穿境而过,是江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浙西商贸重镇。全镇总面积82.3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2万人,外来人口2.1万人。2002年11月被衢州市确定为四个经济强镇之一,同年被命名为浙江竹木工业专业区。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镇。贺村镇作为经济强镇,通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建材水泥、竹木加工机电路、纺织服装、食品与饲料加工、文体用品等6个主导产业。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8.7亿元,比上年增45.7%,其中工业增加值7.3亿元,比上年增5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55.2%,其中工业投入5.8亿元,比上年增55%;地方财政收入达3239.69万元,比上年增56%。.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5.2万人 82.3平方公里 330881121 324000 0570 查看 贺村镇谷歌卫星地图

贺村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永兴坞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永兴坞村谷歌卫星地图
龙头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龙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塘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南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山塘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山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河东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河东村谷歌卫星地图
友爱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友爱村谷歌卫星地图
狮峰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狮峰村谷歌卫星地图
严麻车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严麻车村谷歌卫星地图
佛堂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佛堂村谷歌卫星地图
长埂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长埂村谷歌卫星地图
水晶山底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水晶山底村谷歌卫星地图
耕读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耕读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山头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东山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敖坪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敖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后源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后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贤坂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大贤坂村谷歌卫星地图
幸福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幸福村谷歌卫星地图
富益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富益村谷歌卫星地图
山底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山底村谷歌卫星地图
丰益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丰益村谷歌卫星地图
八里坂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八里坂村谷歌卫星地图
淤头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淤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礼贤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礼贤村谷歌卫星地图
华塔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华塔村谷歌卫星地图
陈塘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陈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通贤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通贤村谷歌卫星地图
万青山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万青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乌鹰垄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乌鹰垄村谷歌卫星地图
棠坂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棠坂村谷歌卫星地图
达埂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达埂村谷歌卫星地图
寺后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寺后村谷歌卫星地图
淤前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淤前村谷歌卫星地图
青塘尾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青塘尾村谷歌卫星地图
三塘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三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吴村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吴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湖前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湖前村谷歌卫星地图
溪淤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溪淤村谷歌卫星地图
贺村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贺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中心社区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中心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诗坊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诗坊村谷歌卫星地图
贺山头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贺山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市上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市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高路村 ·江山旅游·江山特产·江山十大特产·江山十景·江山名人·江山 0

----

查看 高路村谷歌卫星地图

贺村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双塔街道

   双塔街道是浙江省江山市人民政府驻地,建立于2005年11月。境域东接上余镇,南及西南与碗窑乡、清湖镇及虎山街道接壤,西邻坛石镇,北连大陈乡及四都镇,市区内以中山路为界,中山路以北属双塔街道。   -   辖区   辖区总面积68.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460.4亩,其中水田13880亩。下辖城北、县后前、民声3个社区,菜农、天余、县前、新塘坞、丰足、莲塘、达岭、坳里、岩下、老虎坞、郑村、山外、赵家、何家、星火、缸甫底、五家山、上耀、黄岗、陈村、召石、姚家、金家、下路头、后垄、社后、鸭后、墩头山、杨家坞29个村委会。2006年总户数19424,总人口54181,其中非农业人口26507。街道办事处设市区江滨路54号。   双塔街道境域涉及原乡镇为丰足乡和赵家乡及江山市区一部份。1987年,丰足乡、赵家乡同属城关区,城区部份属城关镇。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撤销城关区和城关镇,由原城关镇、丰足乡、赵家乡、源口乡、达河乡组建须江镇。市区属须江镇。2005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撤销须江镇,建立双塔街道办事处,管理原须江镇城北、县前、民声3社区(2006年6月增设周家青社区),菜农、天余、县前3行政村及丰足片9行政村和赵家片17行政村。   -   景点   境内人文景观多处,主要有:须江公园,坐落须江东岸,始建于1986年,2006年进行扩建为总合性公园。西岸有江滨公园,江堤高筑,江水清澈,江天一色,公园如带,繁花景簇,林木丰茂。   百祜塔,坐落在江山港东岸水口山上,与西岸上余镇的凝秀塔二为城北双塔,系县市级文保单位。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重建于清道光年间。   大灵山(又名渐山),有徐偃王庙,旁有泓泉,宋儒邑人徐存有留题石刻。   须女泉,坐落下西山山麓,泉上应须女星座得名,唐因之名县。   大豆山,在莲塘村碓边,是我国江南一处地质年代为寒所——奥陶系界线剖面的典型地层,已列为国际标准古生代地质候选剖面,浙江省人民政府于1983年9月,设立花岗石地质标志,为国际地球联合会,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北京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地质生物研究部门的考察基地,80年代有美国等7个国家的地质专家来此观察过。   -   地势   双塔街道中部为市区的北半部及北郊,地属丘陵平原,西北部为丘陵半山区,最高海拔492米,最低海拔98米。低山以砂岩、页岩和石灰岩为主,丘陵主要为页岩。低平盆地为紫色页岩,紫色砾岩。莲塘大豆山有古生代寒武一奥陶系地质界线剖面遗迹。境域东南部为丘陵半山区,最高海拔500米,最低海拔仅90米,山岩为凝灰岩、砂岩和红砂岩等,沿江山港两侧,是平原,成土母质为河流冲积物。   主要水系有江山港及鹿溪圳,东北向流贯全境;有源于丰足岭里,东南流至双塔底入江山港的丰足溪;有源出大岭山,流经姚家、陈村、百廿秤入江山港的陈村溪;有源出大灵山,流经后垄、路头、赵家入江山港的赵家溪等。   

虎山街道

  虎山街道位于浙江省江山市。境域东连碗窑乡,南接清湖、贺村两镇,西邻坛石镇,北及东北毗双塔街道,市区内以中山路为界,中山路以南属虎山街道。是江山市区两个街道之一,建立于2005年11月。辖区总面积66.6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3200亩,林地面积52703亩。办事处驻通达路1号。   办事处驻通达路1号。下辖市心、西门、东门、江东、南门、安泰、城南7个社区,溪东、陈家安、孝子、平棋、达道、何家山、前井、江山底、店坝头、彭里、乌金山、里坞、麻车、荷塘14个村委会,常住人口62473人,其中农业户人口16855人,非农业户人口45618人。街道办事处设市区通达路1号。2007年,全街道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8.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7亿元,农业总产值1.5亿元,财政总收入4.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71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7572元。   -   自然地理   虎山街道地貌属丘陵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431.4米,最低海拔约90米。成土母质为白云质、硅质灰岩、钙质泥岩,泥质夹粉砂岩,砂岩、石英砂岩等,境内主要水系有江山港鹿溪段穿越市区,分市区为溪西和溪东两半;有发源于面桶坞的大桥头溪(又称稔溪),此溪流经店坝头水库,东南折经大桥头,过市区封门桥至老虎山底流入江山港,全长12公里;另有发源于祝家坞的三桥溪,南流至山头,折向东,入清湖镇至路陈入江山港,全长9.5公里。境内城南有老虎山,城西有鸡公山,均为江山市标志性山景。   -   交通概况   虎山街道交通便利,浙赣电器化铁路纵贯境东,48省道、46省道及县乡道公路纵横交错。从城区发往全市各乡镇的客运班车四通八达,市内所有公交车和大部分城乡公交车,都经境域运行。  

四都镇

  江山市四都镇地处江山市北部,距江山市区12公里,与衢州市柯城区交界,总面积42.8平方公里,19个行政村,1.5万人口。四都镇制造业基地属江山经济开发区一部分。地处四都镇北面,总面积1.2万亩,与柯城区华墅乡交界。今年先期开发面积500亩,地处四都镇傅竹街村。距黄衢南(安徽黄山市,浙江衢州市,福建南平市)高速公路衢州互通1.5公里。该场地背靠大山(大湖山脉),东朝江山江,是一块风水宝地。今年先后有外商独资企业江山市布鲁克金属制造有限公司,港商企业江山港亨输变电有限公司等6家外地企业落户。来我镇投资享受江山经济开发区优惠政策,企业落户四都由镇政府包办围墙外的一切事宜。竭诚欢迎老板来江山市四都镇投资兴业。.  

清湖镇

  清湖镇地处江山市西南郊,距市中心7.5公里,区域面积67.2平方公里,是江山的一个大镇。辖1个居委30个行政村,共9400户,3万2千人。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7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5680元。清湖是一个工业重镇。有500万元产值以上的规模企业38家,现在已基本形成了注塑、机电和木材加工三个拳头产业,今年工业产值达到11.8亿元,外贸出口1890万元。 清湖是一个城郊型农业镇。支柱产业有蔬菜、生猪、食用菌、花卉苗木。2005年,蔬菜复种面积1.3万亩,生猪饲养量12万头,食用菌1500万袋,花卉苗木2000亩。 清湖镇又是一个文明古镇,有3600年悠久历史。清湖码头闻名遐尔。据《民国地名大词典》记载:“清湖,浙闽要会,闽行者舍舟而陆,浙行者舍陆而舟,其繁盛胜于县城。”清湖人杰地灵,历代文人墨客辈出,贤人志士众多。院士毛江森(甲肝疫苗发明人)、徐元森(冶金、集成电路专家)就出生在清湖老街,两家相距50米,所以被人戏称“一街两院士”,传为佳话。.  

坛石镇

  概 述:坛石镇,属江山市,位于市境西北部,东北距江山城区虎山街道13公里,距市治衢州46.5公里。清末(1910年)设坛石乡,民国15年(1926年)属江山县第五自治区;民国23年(1934年)改属江山县第六指导区。1949年江山解放以后,设坛石区(初称郑家坞区),辖坛石、吴村等四乡。1956年撤区归县直属,1957年复设坛石区辖坛石等乡,1958年坛石乡改设坛石公社。1983年6月,撤坛石区机关复设坛石乡,纳入贺村区管辖。1992年5月,原贺村区上王、横渡、坛石三乡合并,以驻地命名,设坛石镇,镇人民政府驻地坛石。辖区东连双塔街道、大陈、虎山街道,西交大桥镇,北界常山县钳口、天马2乡镇,南接贺村镇,总面积124.6平方公里,约占江山市面积的6%。辖24个行政村,239个自然村、221个村民小组、8278户、28884人,其中布依族81人、白族2人、苗族4人、水族1人、壮族3人、土家族3人、畲族2人、哈族1人、余皆汉族。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232人。自然地理: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四季分明,光热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地属丘陵与低山区,地势北高南低,从中部逐向南北倾斜。最高点福青坞岗,海拔708米,位于境东北;最低点马田坂溪沿,海拔115米,位于境东南。原上王乡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风光旖旎,常年云雾潦绕、无污染、山清水秀,境内300年以上树龄古木19株,最古老达700余年。上王溪,发源中部南坞,北注入常山县,境内流长11.8公里,西岸有箬青坞溪注入;金丰湾溪,发源于中部班鼓山北坡,西北流入常山县,境内流长8.5公里,西有何家蓬水注入;境南横渡溪,发源于杨马岗东坡,西南流于达坞口折东南至马田坂马头颈自然村入贺村镇,境内流长约12.8公里;峡口水库西干渠,于境内从西向东横穿,境内流长8.25公里。诸水流域建有前达垄、九井岭脚、五十丘垄、三八、岭下、柿树垄诸水库,总库容425.4万立方米。矿藏资源有石灰石、石煤、页岩等。经济状况:耕地18772.5亩,土质疏松,潜在肥力高,农作以水稻为主,辅以油菜、小麦、花草等。林地139223亩,以松、杉、毛竹为主,辅以油茶、柑橘、枇杷、茶叶、桃等,森林覆盖率69.3%。副业畜牧养殖突破10万头,水产养殖1210亩,年产410吨,镇农技站系省首批“五有农技站”,郭丰坞曾获全国绿化“千佳村”。.  

大桥镇

新塘边镇

  新塘边镇位于江山市西南面,距市区26公里,淤(头)八(江西省玉山县八都)公路穿境而过。全镇区域面积47.8平方公里,有28个行政村,164个自然村,235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有9051户,31635个人口,耕地面积16152.5亩;国内生产总值19160万元,工业产值40040万元。特色产业:工业有消防器材、肉食品等,农业有上平天荸荠等。境内规划建设有一平方公里江山市消防器材产业制造基地。.  

廿八都镇

  廿八都名源于宋熙宁四年(1070年),1931年始建镇,1991年9月15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廿八都镇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的仙霞山脉中,是一个小盆地。古镇群峰拱卫,峰峦叠翠,南有小岗岭水库,引水沿廿八都溪从北到南萦回而过一水纵贯,景色殊为秀美。国道205经本镇入闽,使之三省边界的重要集镇。自唐末黄巢义军“刊山七百趋建州”开辟仙霞古道,成为京城通往福建沿海等地重要陆上通道以来,廿八都逐为古代商贸、军事重地。来自各地的历代官兵滞留和商贾云集,繁衍着142种姓氏,9种方言,民俗风格多样,民间文艺荟萃,形成了与其它江南水乡古镇迥然不同的“移民文化”,被誉为“文化飞地”、“移民小镇”。廿八都有其特有的礼仪、节庆及民间艺术。如婚嫁习俗仍沿用黄巢起义军从河南带来的形式;节庆活动也与周围乡镇有很大不同,在建房造屋、迁居建灶以及端午中秋重阳等节举行庙会社戏外,还要举行舞龙灯、踩高跷、荡旱船、滑石块等重大庆典活动,民间文化还有山歌、民舞、剪纸、木偶等等。廿八都在千年历史中,既容纳了各地的移民,也容纳了各地的语言和文化习俗,这是其它江南古镇和山地古村落中无法见到的独特的文化奇观。古镇又因四周关隘拱卫,少受战乱干扰,至今仍保存有两段较完整的约1公里长的古商业街道和36座民居古建。镇上的一条古街,是上个世纪保存下来的,窄得无法通行汽车,但两边店铺密集,户户相挨,居民家内都十分干净整洁,门前挂着传统的标志物,从街的这头到那头绵延三华里,俨然成了富有文化气息的明清一条街。十余幢公共建筑,二十多幢古民居基本保持明、清两代建筑风貌。其建筑风格与浙皖一带的“四水归堂”水乡民居不同,融合了浙式木雕、徽式砖雕、赣式灰墙、闽北客家式甚至还有洛可可式等的建筑风格的建筑。尤其是大小两座“文昌阁”,建筑内还保存了大量文化价值相当高的璧画以及保婴局的碑文,在国内罕见。因此,被之为“民间建筑博览馆”。其规模之大,艺术水平之高,保存之完整,实属国内罕见。古道、雄关、小桥、流水、农家,古街沿溪曲折有致,古建傍水高低错落;镇内有诸多风景名胜,如:水安凉风、枫溪望月、郑狩晴岚、龙山牧马等十大景观。尤其是镇外的自然景区——浮盖山更有“小黄山”之称。浮盖山位于镇南3.5公里处,与福建毗邻,又名叠石山。.  

长台镇

  青山接仙霞,碧水入钱塘。长台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平均气温17.6摄氏度,年降雨量1800毫米,无霜期250天。境内山川秀丽,奇峰异花,景色迷人,春来百花争艳,秋来硕果呈祥。距长台8公里处,有丹霞第一峰之称的江郎山,三片巨石拔地冲天,高越万丈,状若天柱,奇伟状观。毗邻有月亮湖,碧水供月,如诗如画。青山绿水出才了,诗书琴画伴佳人。自北宋开宝元年至清乾隆二十八年的795年间,长台科举取士者有进士54人,举人81人。《四库全书》收录了宋代长台文人者作计6人,24卷。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近现代的各界成名家之精英,更是俯拾皆是,不胜枚举。蜂飞天下聚甜密,菇走四方闯市场。长台有“中国蜜蜂之乡”、“中国白菇之乡”之称。年养蜂达3.6万箱,年产蜂密1万吨,蜂皇浆200吨,还有蜂胶、蜂花粉、蜂蜡等产品。年种植白色金针菇(简称白菇)2500万袋,产量1500吨,此外还种植秀珍菇、鸡腿菇、平菇,竹荪等食用菌。除此大产业之外,境内还盛产大米、棉花、畜禽产品,以及板粟,伊予柑等。江山市甬江食品有限公司:江山市甬江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市最大的食用菌加工企业之一,是衢州市、江山市两级农业龙头企业。公司在职员工280人,总占地面积83320平方米,其中生产厂房3250平方米,种植示范基地79800平方米,总资产855万元。主要产品为白菇罐头、水煮笋罐头,软包装蔬菜以及其他果蔬罐头,其中系列产品以出口为生。江山市华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江山市华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一个生产医用、家用小型制氧机企业,集医用、保健于一体,企业占地5700平方米,厂房占地1200平方米,拥有员工22人,年产各种型号制氧机3000台。规划中的工业基地:工业基地位于长台镇坛亭村黄衢南高速路开口处,即k117、k118的中间。西直接与205国道连接,江遂公路紧接出口,一期规划工业用地1500亩,二期规划面积2000备,第三期规划面积1500亩,交通十分便利。工业基础:长台镇已形成了以食品、化工、建材为支柱,兼有消防器材、机电、竹木加工、塑料等工业产业、规模企业、发展中的工业企业,竭诚欢迎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合作、开发。.  

上余镇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目标,为“十一五”开好局打基础的重要一年,也是机遇年、挑战年、闯关年、发展年。在这一年里,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在改革上下功夫,在发展上下功夫,在稳定上下功夫,加速推进我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体抓好以下主要工作:一是正确定位,做好市区、园区、山区等“三区”的对接工作,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新途经;二是运用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为抓手,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三是加快集镇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以申报国家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为契机,按照小城镇发展试点的要求加强集镇建设;四是全面实施“兴工强镇”战略,大力构筑区域经济发展平台,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五是加强实施富民工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六是坚持依法治镇,优化创业环境,提高全民素质,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格局。过去的一年,是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奋发有为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按照市委“兴工强市”战略和建设“平安江山”的决策部署,团结和动员全镇人民,抢抓机遇,克难闯关,努力缓解要素制约,大力发展经济,深入开展“两年”活动,坚定不移地主攻工业,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培育状大第三产业,推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坚持统筹协调,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体制机制创新,营造以项目为中心的投资环境,以企业为中心的发展环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环境,推进了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高度关注民生,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建设,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推进了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推进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方法,全面推进了党的建设。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006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7999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982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08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1%、7.5%、58.56%和13.78%。农民人均收入5298元,增长10.2%。财政总收入970万元, 增长27%。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金融、通信等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凤林镇

  凤林镇位于江山市境西南部,地处浙、赣两省交界,东北距江山市区25公里,距衢州市56公里。镇辖区东连石门镇,南接峡口镇,北界新塘边、淤头两镇,西交江西省玉山、广丰两县。总面积为94.3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大悲山,共辖行政村48个,分别为:凤一、凤二、凤三、凤四、凤五、中岗、大悲山、西溪淤、达坝淤、后周、道城坂、高坂、枧头、管家、老佛山、白沙、吉安、茅坂一村、茅坂二村、茅坂三村、官田坞、山后、政棠、株树、英岸、乌鹰垄、前坞、坝头、游溪、横山、达淤、茅村弄、基背桥头、下路亭、南坞、上马岙、贺社、茅坂新村、卅二都、张公山、外仓坂、苗青头、花溪岙、里塘坞、水碓淤、王家、荷花墩、桃源。全镇总户数11917户,总人口41393人。现有耕地23569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辅以油菜、玉米、番薯、豆类等,国家级农业新技术示范项目设此;林地87754.7亩,以松、杉为主,辅以茶叶、板栗、黄花梨、柑橘等。凤林溪南从峡口镇入境,西北注入淤头镇,境内流长15.3公里。新旧205国道纵贯南北,和黄衢南高速公路相交错,全镇水利、交通条件优越,通讯、电力设施齐全,各村装有有线电视。全镇现有各类企业357家,主要生产食品、电力、家具、电子、塑料、纸业、化工、木材、消防器材等,特色产品竹荪远销东南沿海及东北。.  

峡口镇

  峡口镇位于江山市域南部,距市区31公里,距衢州市区71公里,辖区东连石门张村2乡镇,南接保安、廿八都2乡镇,西交江西广丰县,北界凤林、石门2镇,全镇总面积204.7平方公里。峡口镇聚麈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人类就在峡口周围地区繁衍生息,镇域的肩头垄、古城山有商周时期的文化遗迹。北宋时峡口属须江县江山乡三公里;南宋时属江山乡廿七都;明代和清初,属江山乡三公里一图。清雍正时改为江山乡峡口庄,雍正十三年(1735年)衢州府奉文在此设峡口同知署,俗称衢州府二衙门。宣统二年江山县改为23个自治乡镇,峡口为自治镇之一。民国28年改为峡口署区,峡口镇属峡口区,34年,文溪、清湖、淤头三署区栽撤,保留峡口署区,峡口仍为镇制,属峡口镇。解放初期,改为峡口乡。1953年改为峡口镇。1958年改称为峡口人民公社。1961年改为峡口区。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改为峡口乡。1985年复改峡口镇。1992年5月,撤区、扩镇、拼乡后,峡口镇由原王村乡、三卿口乡、峡口镇扩拼而成,2005年10月与原大峦口合并为新的峡口镇。有12400户人口41927人,下辖47个行政村(348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委会。耕地面积21735亩,山林面积247086亩。有65个党支部,1530名党员。205国道纵贯南北,正在实施的黄衢南高速公路穿镇区东南而过,素有“入闽咽喉”之称。峡口商贸活跃,有峡口、大峦口、王村、广渡等到4个设墟的地方,是浙、闽、赣三省交界处的商贸大镇和文明古镇。镇辖区内有峡口水库,上游有省大二型的白水坑水库,为须江源头。大峦口片素有“杨梅之乡”的称号;广渡片“万亩竹海”。98年被列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之后,又于2000年被列为省中心镇,先后被授予“衢州市卫生镇”、“省级绿色小城镇”和“省体育先进乡镇”, 2001年又被衢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镇”和“衢州市蜜蜂之乡”等荣誉称号。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3.31亿元,同比增长16%;工农业生产总值6.32亿元, 工、农业产值分别达到5.47亿元和0.8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9.6%和2%;农民人均收入5083元,同比增6%;计生率达97%。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2亿元,同比增15.1%。.  

石门镇

  石门镇位于江山市区东南部19公里处,东接长台,北接清湖至市区,南与峡口毗邻,规划中的黄衢南高速公路出口处设在石门,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境内有风景秀丽的江郎山,那巍巍矗矗、直上云霄的三爿石,闻名省内外,成了国家级风景区,优美的传说,诱人景色,使人流连往返,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全镇土地总面积9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8152.1亩,其中水田面积26324.4亩,旱地面积1827.7亩。石门镇属钱江源头,水资源丰富,全镇形成三大灌溉水系:联家弄灌区、塘北垄灌区、新山电灌区,并有峡口水库东岗渠、中岗渠横穿镇区,基本确保全镇粮田灌溉和农村居民用水。 石门下辖3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7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053人,全镇有7所学校,其中初中2所,小学5所,还建有上规模、上档次的城南幼儿园石门分园,村村开通了程控电话。村村实现了有线电视联网,有线电视。全镇27个行政村全部通公路,结合康庄工程建设,全镇33个行政村村主道已基本进行了硬化。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213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93元。农业方面,以家得利生猪养殖场为龙头的畜牧园区已初步建成,年出生猪近2万头;以杭州蓝天园林公司、市绿业公司和神州园艺公司为主的万亩花卉苗木基地也已形成。工业方面,平瓦厂、伟峰家具厂和就是饮料厂共同构筑了石门的工业支柱,石门镇工业园区也正规划筹建中。“东藏古刹仙居寺,南屏奇峰三片石,西有天成神仙床,北依平岗索赋岭”,是石门山水风光和地理优越的生动写照。天斧神工的石大门,古藤倒悬,草木萋萋,水帘如瀑,正对着千年古刹仙居寺,蔚魏壮观。镇内有市级文物保护“商前达坪遗址”、“西周土墩墓群”、“明清漾塔”等,颇具考古价值和开发潜力。石门不仅山川雄奇,风光秀美,更是人才辈出,北宋著名词人毛滂,历任明代两朝礼、吏、刑三部尚书毛恺,铁砚先生毛晃,经学大师毛居正,当代国学大师毛子水……千余年来曾出过8位尚书,83名进士。最近,考证出一部清漾毛氏族谱与毛泽东渊源相关,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清漾毛氏族谱》查证出毛泽东及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之祖籍乃石门镇清漾村,“龙凤村”更使石门名声大作,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探寻其中奥秘,清漾古村落已列入省历史文化保护区,有着丰富的人文底蕴是石门人文旅游一大景致。.  

大陈乡

  大陈乡位于江山市西北部,距城区12公里,北与常山县青石镇交界,距常山县城22公里,江常公路贯穿全境。全乡总面积30.9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53个村民小组,有2722户,总人中8927人。2000年,全乡实现工农业产值1.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419亿元,财政收入212.0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272元。   全乡现有耕地面积3956.1亩,山场面积30885亩。主要农特产品是白菇和山羊,2000年种植白菇83万袋,饲养山羊3000只。经济林以柑桔、板栗、杨梅、胡柚等为主。其中仙霞特早板栗为江山市名优果。   大陈乡拥有丰富的青花石资源、石灰石、石煤,工矿业和运输业较为发达。目前已形成建材、食品加工、运输三大工业支柱,其中""大陈面""享誉周边地区。.  

贺村镇

  贺村镇距市区10公里,浙赣铁路、205国道、46省道穿境而过,是江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浙西商贸重镇。全镇总面积82.3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2万人,外来人口2.1万人。2002年11月被衢州市确定为四个经济强镇之一,同年被命名为浙江竹木工业专业区。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镇。贺村镇作为经济强镇,通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建材水泥、竹木加工机电路、纺织服装、食品与饲料加工、文体用品等6个主导产业。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8.7亿元,比上年增45.7%,其中工业增加值7.3亿元,比上年增5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55.2%,其中工业投入5.8亿元,比上年增55%;地方财政收入达3239.69万元,比上年增56%。.  

碗窑乡

  一、碗窑乡概况及特色碗窑乡地处江山城市东南部,距市区8公里,是个城郊山区混合型乡镇,全乡32个行政村,1.9万人,境内有蓄水量2.23亿立方米的碗窑水库,遍布碗窑村周边100多个石窑址群,属省级保护文物。由于地处城郊、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碗窑客有省级生态乡,江山城市后花园等美誉。碗窑村则成为省级农家乐特色示范村。2005年,全乡三大产业总产出3亿多元,实现生产总值1.2亿元,农民人纯收入5103元。二、“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碗窑是江山市2006年乡镇换届选举试点乡,新一届党委、政府任期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已在-会和人代会通过。十一五时期,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跻身全国两百强,打造实力江山”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农业做优、生态做美、工业做强、旅游做大,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城郊型工业经济,城市旅游休闲经济、生态型效益经济三大特色经济,建设碗窑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全乡生产总值达到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500元。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一个方面工作。三、重点工作(一) 做大做强三大块状经济,增强经济综合实力。 坚持量质并举、三次产业联动,做大做强三大块状经济,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体系。1、大力发展生态型效益经济,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①做大做强食用菌、蜂产品、蔬菜瓜果等生态效益农业基地。建成2000万袋食用菌、12000箱蜂群、3000亩蔬菜瓜果,推进规模集约经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到2010年,农业增加值达到0.8亿元。②继续实施2.8万亩生态公益林和1.8万亩长江防护林,加强森林防火,保护10.67万亩绿色屏障。③推进“一池三改”工程,建设“生态家园”。结合村庄整治,支持农户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获得清洁能源,改善村容村貌。五年内争取有15个村达到衢州市级生态示范村。④建设达河溪水文化景观。科学实施达河溪生态河道建设,美化达河溪筑坝灭螺工程形成的人工湖,同月亮湖相衔接,形成一湖七潭水文化景观。⑤加强库区饮用水源保护。⑥实施千亩竹园工程,5年内形成5000亩竹园。⑦建设500亩高档茶基地,引进品牌茶叶公司,形成优质茶采摘、加工产业化经营,提高库区农民收入。通过一批生态项目建设,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  

保安乡

  保安乡位于江山市南端仙霞山脉,东邻原周村乡,西接广丰,南近廿八都,北靠峡口,距江山市区54公里,全乡总面积73.4平方公里。乡辖12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63个村民小组,1823户,总人口6631人,共有耕地4685.5亩,其中水田3830.5亩,山林面积97674亩。.  

塘源口乡

  塘源口乡地处江山市东南部,东邻衢江区,南接遂昌县,江遂、晚长公路穿境而过,北离江山市区35公里,西距衢州机场6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乡辖28个行政村,3944户,12837人口,区域总面积105.6平方公里。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小气候资源丰富。拥有“红军标语”、毛氏宗祠、翁氏宗祠等文物古迹多处。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立足本地实际,坚持走生态立乡、农业强乡之路,逐步确立了这一战略思想。通过不懈努力,农业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特色产业发展迅猛,已建立江山市最大的猕猴桃、早白菇、中药材生产基地,板栗、油茶、茶叶、毛竹等传统产业得到不断提升,面积、产量、产值均为全市乡镇之首,板栗基地被省政府确定为“森林食品核心示范基地”,“龙旗”牌苦丁茶响誉市场;以木材加工为主的工业经济发展迅速;依托集镇平台,第三产业发展很快;文化、教育、卫生设施齐全,移动、联通、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络覆盖全乡。.  

张村乡

  张村乡地处江山市东南部,距江山市区28公里,行政区域面积135.4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82099亩,耕地面积6393亩,是江山市偏僻的山区乡。下辖23个行政村,144个村民小组,117个自然村,3819户,12906个人口,农村共有劳动力6718人。200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850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5300万元,农业产值32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793元。.  


贺村镇特产大全




贺村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