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路街道】位于区境南部,距区政府5.5公里,面积209平方公里。2013年底,辖9个居民委员会,3个村民委员会;有40030户,107760人;非农业户口9316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
1988年4月,西城街道办事处析置为海河路街道办事处和泰安路街道办事处。海河路街道办事处于1989年1月1日挂牌办公。2001年3月,撤销海河路街道办事处,设立黄河路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以西四路与北一路(即青岛路)的交叉点为起点,沿北一路中心线向东延伸至原胜利镇边界线处,北一路中心线以南至原海河路街道办事处和辛店镇边界线,因其辖区内有贯穿东西城的交通主干线黄河路而命名。2003年11月,东现河、南田、西现河、王连、东升、陈家6个村(居)划入胜园街道办事处管辖。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14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4.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0618万元、131596万元和33922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15.3%和14%。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555464万元,实现利税77179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8902万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46.7公顷,总产4872.3吨;瓜菜14.6公顷,总产1174.5吨;棉花288公顷,总产321吨;种植业产值2588万元。全年造林2公顷,森林覆盖率25%;林业产值27万元。年末猪存栏2406头,羊存栏2760只,家禽存栏19752只;畜牧业总产值3759万元。渔业总产值22224万元。有水库4座,总蓄水能力180万立方米。农村用电量108.3万千瓦时。财政收入157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48元,比上年增加1553元。有中学1处,小学9处,在校学生471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15处。有6个村(居)达到小康水平。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3万人 | 59平方公里 | 370502002 | 257000 | 0546 | 查看 黄河路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南王屋社区 | - | - |
---- |
查看 南王屋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南李社区 | - | - |
---- |
查看 南李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广利港社区 | - | - |
---- |
查看 广利港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东赵社区 | - | - |
---- |
查看 东赵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万泉村 | - | - |
---- |
查看 万泉村谷歌卫星地图 |
景屋村 | - | - |
---- |
查看 景屋村谷歌卫星地图 |
耿井村 | - | - |
---- |
查看 耿井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文汇街道 |
文汇街道位于西城东北部,距区政府6公里。东邻胜利街道,西至辛店街道,南接黄河路街道,北与垦利县接壤。总面积38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居委会(4个村转居),1个村民委员会。有人口12.5万人,常住人口49399人,非农业人口48114人。 【历史沿革】文汇街道办事处前身是1989年1月1日设立的泰安路街道办事处,2001年3月因行政区划调整,泰安路街道办事处撤销,设立文汇街道办事处。因辖有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东营市劳动技术学院、油田一中、胜利电视台等文化机构,是一个文化汇集地,故命名为“文汇”。 【行政区划】1989年1月1日泰安路街道办事处成立之时,辖有2个居民委员会:南庄居委会和中王屋居委会。 1991年年底,下辖2个居民委员会:南庄居委会和中王屋居委会;新增11个地方居委会:福兴、淄博路西、淄博路中、淄博路东、五台山路、政兴、一○二、胜华路、泰宾、嵩山路、石油大学、泰安路居委会。 1992年,下辖2个居民委员会:南庄居委会和中王屋居委会;11个地方居委会:福兴、淄博路西、淄博路中、淄博路东、五台山路、政兴、一○二、胜华路、泰宾、嵩山路、石油大学、泰安路居委会;新增12个油田居委会:胜采一区、胜采二区、胜采三区、胜采四区、胜采五区、西一区、西二区、西三区、西四区、向阳街、油建一公司一区、油建一公司三区、油建一公司四区、钻井公司、石油学校、劳动街、中心医院、供水、职工大学、钻前二公司、胜利设计院、胜利油田师专、东辛一矿、钻井芙蓉街、钻井公园街、钻井中学街、勘探技校、井下、油建三公司一区等 2001年3月,东营区乡镇、街道办事处规模调整,撤销泰山路街道办事处,成立文汇街道办事处。2001年底,辖1个村民委员会:北王屋村;9个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政通、嵩山、商兴、商隆、胜安、营园、胜华、青华、颐心园; 4个村转居:官屋、中王屋、东营、北李屋。 2008年4月,文汇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社区规划进行调整,辖有辖1个村民委员会:北王屋村;4个村转居:官屋、中王屋、东营、北李屋;6个城市社区:嵩山社区、商隆社区、胜安社区,胜华社区、营园社区、青华社区。 华八井 华八井位于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 ,大别山以北,渤海湾以西40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平原内进行石油资源普查的第八口探井。华八井坐落在东营市东营区东营居委会东首。1961年4月16日,该井首次用9毫米油嘴求产,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成为当时东部渤海湾地区第一口见原油的探井,也是胜利油田的发现井。华八井是胜利油田以至整个华北油区的第一口发现井。它的发现从此揭开了华北油区大规模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序幕,是对全中国石油勘探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华八井是胜利人梦开始的地方,更是中国甩掉“贫油国”帽子开始的地方。 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学校于1953年建校,时称北京石油学院,1969年迁校山东,改称华东石油学院。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分为北京和华东两个校区。2005年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坐落于东营市东营区文汇街道办事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有东营、青岛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00公顷,学校建有研究生院,有石油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等14个教学学院(部),以及后备军官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和培训学院。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4400人,专任教师1500余人。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扩大对外联系,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的29个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实质合作交流关系。建校 57年来,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确定了建成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 |
黄河路街道 |
【黄河路街道】位于区境南部,距区政府5.5公里,面积209平方公里。2013年底,辖9个居民委员会,3个村民委员会;有40030户,107760人;非农业户口9316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 1988年4月,西城街道办事处析置为海河路街道办事处和泰安路街道办事处。海河路街道办事处于1989年1月1日挂牌办公。2001年3月,撤销海河路街道办事处,设立黄河路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以西四路与北一路(即青岛路)的交叉点为起点,沿北一路中心线向东延伸至原胜利镇边界线处,北一路中心线以南至原海河路街道办事处和辛店镇边界线,因其辖区内有贯穿东西城的交通主干线黄河路而命名。2003年11月,东现河、南田、西现河、王连、东升、陈家6个村(居)划入胜园街道办事处管辖。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14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4.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0618万元、131596万元和33922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15.3%和14%。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555464万元,实现利税77179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8902万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46.7公顷,总产4872.3吨;瓜菜14.6公顷,总产1174.5吨;棉花288公顷,总产321吨;种植业产值2588万元。全年造林2公顷,森林覆盖率25%;林业产值27万元。年末猪存栏2406头,羊存栏2760只,家禽存栏19752只;畜牧业总产值3759万元。渔业总产值22224万元。有水库4座,总蓄水能力180万立方米。农村用电量108.3万千瓦时。财政收入157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48元,比上年增加1553元。有中学1处,小学9处,在校学生471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15处。有6个村(居)达到小康水平。 |
东城街道 |
东城街道位于东营市委、市政府驻地,距东营区政府7公里,东至东城规划区爱民路,西与胜利街道的辛镇村接界,南隔五干渠与六户镇相邻,北与胜利街道接界,辖17个城市社区,1个村转居社区;常住非农业人口7.1万人。 【历史沿革】东城街道地域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早在近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唐、宋两朝均隶属渤海郡千乘县。金熙宗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改千乘县为乐安县,元明清继之。民国时期境域隶属广饶县。 1940年2月,八路军渡过小清河,建立抗日根据地,属抗日民主政府清河区行政专员公署。10月广饶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六户一带建立七区区公所。1941年1月,清河区建立广北行署,辖六、七、八区,隶属清中督查专员公署。境域属第七区公所。1943年,广北行署改称广北县政府,隶属清中办事处。1944年1月,清河区、冀鲁边区合并为渤海区。2月,广北县隶属渤海区。 解放战争时期,撤销广北县,恢复广饶县。隶属渤海区清河专署。境域属广饶县七区。 1955年6月,改序数区为地名区,将广饶七区改为广饶县六户区。1959年,广饶县六户区改称垦利县六户乡。1961年,垦利县区划调整,把原来的垦利县六户区划为广饶县六户乡。1966年,境域划为垦利县高盖公社。 1983年复归为东营区六户镇。1984年1月12日,东营、牛庄区同时成立,境域划为东营区胜利镇。1991年3月,东城街道成立,与胜利镇合署办公。1995年3月,东城街道挂牌分设。 【行政区划】新中国成立后,东城街道地域曾是两县(广饶县、垦利县)交融之地,随着东营市的城区东拓,1991年东城街道成立(与胜利镇合署办公)。经过19年发展,东城街道现有17个城市社区、一个村转居社区沙营。城市社区有府前社区、清风社区、海河社区、辽河社区、商贸城社区、沂北社区、明月社区、东纺社区、文昌社区、金光社区、安泰社区、安和社区、安宁社区、安慧社区、兴盛社区、科达社区、讯达街社区。如今街道辖区绿草如茵,林立高耸的楼群人口密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政治昌明、环境优美、街道干净整洁,村居焕然一新。在这黄河口神奇的土地上正在成为新世纪重点开发建设的热点。 |
辛店街道 |
辛店街道位于东营区西城西北部,属城乡结合部,距区政府驻地12公里。东靠东营区文汇街道,西临垦利县郝家镇,南与东营区胜园街道接壤,北与垦利县胜坨镇毗邻。。 【历史沿革】辛店街道域区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3000年前这里就有人居住、繁衍。秦属齐郡。西汉属干乘郡。东汉属乐安国。三国时,属青州,归魏所辖。西晋至南北朝属乐安郡(广饶县)。隋代和唐、宋两朝,属渤海千乘县,金、元、明、清四代,属乐安县。民国时期属山东省广饶县。 1940年2月,八路军渡过小清河,建立抗日根据地。11月,广饶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广北建立六、七、八3个区公所,境域属广饶八区。1941年1月,清河区建立广北行署, 8月,广北行署将八区、七区北部村庄划出建立九区、十区,境域属广北九区。1943年2月,广北行署改称广北县,将九区划分为南、北两个九区,境域属广北县北九区。1945年春,广北县九区并入八区,境域属广北县八区。 1946年6月,八区分为拙园区(1948年12月复称八区)、辛店区。辛店区建制一直延续至建国后未变,期间,九区和辛店区并称。 1956年6月撤区建乡,改称广饶县辛店乡。1958年9月实行公社化,建立了广饶县辛店人民公社,1963年3月建区划社,辛店公社改为辛店区,区下设西营、辛店、耿井、成寨四个公社。 1966年6月辛店区由广饶县划归垦利县,改称垦利县辛店人民公社。 1983年10月成立东营市,垦利县辛店公社划归东营市东营区,因东营区处于筹建阶段,1984年1月前仍由垦利县代管。 1984年7月机构改革,东营区辛店人民公社改称东营区辛店镇,驻地辛店。 1987年7月,东营区、牛庄区合并为东营区,辛店镇仍属于东营区。 2001年,东营区区划调整。撤销东营区辛店镇,设立辛店街道。 2001年3月,辛店街道办事处挂牌成立,办事处机关驻原辛店镇政府驻地。 【区划变迁】境域明清两代属乐安县。建国前后(1945~1955)属广饶县九区。建国初期九区亦称辛店区,下辖辛店、李佛、陈庙、耿井、西营、神树6个乡。辛店乡辖:辛店、周家、姜家、刘家、哨头5个村;李佛乡辖:李佛、成寨、孙路、北田、皂户、玛琅6个村;陈庙乡辖:西现河、东现河、陈庙、王连、陈家、南田6个村;耿井乡辖:耿井、万泉、景屋、东赵、南王屋、南李屋6个村;西营乡辖:东营、西营、南庄、逯家庄子、北李屋、官屋、中王屋、张屋、北王屋9个村;神树乡辖:神树坡、唐家、赵家3个村。1956年撤并小乡,陈庙乡、李佛乡合并为李佛乡,其辖区为原两乡辖区;神树乡、西营乡合并为西营乡,其辖区为原两乡辖区;辛店乡、耿井乡未变动,辛店区由6个乡变为4个乡。1957年撤区并乡,辛店区管辖的4个乡进一步合并,李佛乡与辛店乡合并为辛店乡,乡机关驻地辛店;西营乡与耿井乡合并为耿井乡,乡机关驻西营(因广饶南部有西营乡,为避免重名,故乡机关驻西营村而称耿井乡)。 1958年9月,广饶县改称东风人民公社,辛店区称东风人民公社第14社,下辖34个大队。分别是:辛店、周家、姜家、刘家、孙路、北田、成寨、李佛、皂户、玛琅、西现河、东现河、陈庙、王连、陈家、南田、万泉、耿井、东营、西营、神树坡、哨头、唐家、赵家、官屋、南庄、逯家庄子、东赵、南王屋、北王屋(含张屋村)、中王屋、南李屋、北李屋、景屋大队。1959年春,县级人民公社撤销,辛店公社(东风14社)改称广饶县辛店人民公社。 1964年3月,辛店人民公社改称辛店区,下辖辛店、耿井、西营、成寨四个公社(群众俗称“小公社”)。区机关驻地辛店村。其中辛店公社辖辛店、周家、姜家、刘家、孙路、北田、哨头7个大队;耿井公社辖万泉、耿井、东赵、南李屋、南王屋、景屋6个大队;西营公社辖东营、西营、北王屋(含张屋村)、中王屋、北李屋、神树坡、唐家、赵家、官屋、南庄、逯家庄子11个大队;成寨公社辖成寨、李佛、皂户、玛琅、西现河、东现河、陈庙、王连、陈家、南田10个大队。 1966年6月辛店公社划归垦利县。1970年撤辛店区,原区辖公社同时撤销,建垦利县辛店公社,辖34个大队,分别是:辛店、周家、姜家、刘家、孙路、北田、成寨、李佛、皂户、玛琅、西现河、东现河、陈庙、王连、陈家、南田、万泉、耿井、东营、西营、神树坡、哨头、唐家、赵家、官屋、南庄、逯家庄子、东赵、南王屋、北王屋(含张屋村)、中王屋、南李屋、北李屋、景屋大队。 1984年1月成立东营区,辛店公社划归东营区。垦利县胜坨公社的茶坡大队划归辛店公社。1984年7月机构改革撤社改镇,辛店公社改称辛店镇,下辖35个村(居),分别是:辛店、周家、姜家、刘家、孙路、北田、成寨、前进、皂户、玛琅、西现河、东现河、东升、王连、陈家、南田、万泉、耿井、东营、西营、红卫、哨头、唐家、赵家、官屋、南庄、立新、东赵、南王屋、北王屋、中王屋、南李屋、北李屋、景屋、茶坡村。 1988年4月,东营区设立泰安路、海河路街道办事处。辛店镇所辖的南庄、中王屋划归泰安路街道;刘家、姜家、北田、南王屋划归海河路街道。此间,辛店镇下辖29个村。 2001年3月,辛店镇撤销,设立辛店街道。原辛店镇南田、王连、东升、陈家、西现河、东现河、南李屋、东赵、万泉、耿井、景屋11个村划归黄河路街道;东营、官屋、北王、北李屋4个村划归文汇街道。泰安路(改为文汇)街道的南庄,海河路(改为黄河路)街道的刘家、姜家、北田划归辛店街道管辖。辛店街道辖18个村居,4个城市社区。分别是:哨头、周家、茶坡、前进、立新、成寨、赵家、唐家8个农业村;辛店、红卫、孙路、西营、玛琅、皂户、姜家、刘家、北田、南庄10个村转居;福兴、西苑、明珠、怡安4个城市社区。 |
胜利街道 |
胜利街道位于东营区东北部,是东营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东至渤海,西接文汇、黄河路街道,南临六户镇、东城街道,北与垦利交界,是油田重要的三产基地和生活服务基地,东营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辖区总面积361平方公里。2013年底,辖6个行政村、6个城市社区,有1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有6个油田二级单位、16个油田家委会;总人口12.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797人。 1984年7月,南以五干渠、北以六干渠为界,从垦利高盖公社和广饶县六户公社划出10个大队组建胜利镇。1995年3月,南以海河路为界划沙营等11个居委会归东城街道办事处管辖。2001年3月,撤销胜利镇,以其原行政区域的管辖范围,设立胜利街道办事处。 全境地势西高东低,地面高程平均海拔6.7米。土壤类型分为潮土、盐土两大类。东营河、广利河流经境内。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4122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897万元、161382万元和18784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13.2%和13.7%。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440045万元,实现利税72047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394万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8公顷,总产2207吨;瓜菜51公顷,总产1897吨;棉花359公顷,总产194吨;种植业产值1744万元。全年造林100公顷,森林覆盖率13%;林果总产3600吨;林业产值3900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4015头,猪存栏5526头,羊存栏13257只,家禽存栏67385只;畜牧业总产值12106万元。水产品总量7560吨,渔业总产值1212万元。有水库9座,总蓄水能力283万立方米。农村用电量327万千瓦时。财政收入5004万元。有医院2处。 |
胜园街道 |
东营市东营区胜园街道办事处于2003年11月11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办事处地处东营市西城西南侧,处于国道省级干线交汇处,220国道、辛河路两条城市主要出境干线以及张东铁路贯穿街道。街道东起西三路,西邻史口镇,北起五干排,南至广蒲沟,距区政府约9公里,总面积20.8平方公里。 2013年底,辖3个居民委员会,12个村民委员会;有3157户,9946人;非农业户口341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8%,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227.3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5公顷;棉花134公顷;全年造林24公顷,森林覆盖率18%;财政收入8856.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0元,比上年增加12.3%。有中学1处,小学1处,在校学生88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1处。电话普及率100%。 |
牛庄镇 |
牛庄镇是吕剧发源地,是省政府命名的全市5个中心镇之一,位于东营区最南部,距区政府22公里,面积116.9平方公里。北与胜园街道办事处、黄河路街道办事处、史口镇接界,东与六户镇相连,西与龙居镇接壤,南接广饶县陈官乡,西南临博兴县纯化镇。2013年底,辖42个村民委员会;农村11312户,34364人,其中女1730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66‰。 据明万历《乐安县志》记载,明朝天顺五年(1461年)在今牛庄镇始建崇信乡。1940年,广饶县在牛庄设立第八区公所。1957年,撤区建乡,仍属广饶县。1958年9月,建立牛庄人民公社。1964年3月,建立牛庄区。1970年10月,重建牛庄人民公社。1983年10月,划归东营市牛庄区。1984年7月撤社改镇,称牛庄镇。1987年7月划归东营区。2001年3月,撤销西范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牛庄镇。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18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1760万元、77970万元和9203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23.8%和27.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312万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920.7公顷,总产26010吨;瓜菜1221.1公顷,总产88257吨;棉花3510.4公顷,总产2738吨;种植业产值27406万元。林果总产1581吨;林业产值854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6255头,猪存栏8052头,羊存栏36325只,家禽存栏451010只;畜牧业总产值22143万元。水产品总量994吨,渔业总产值1318万元。有水库5座,总蓄水能力300万立方米。农村用电量521.5万千瓦时。财政收入69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17元,比上年增加1633元。有中学1处,小学3处,在校学生370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3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72部。 |
六户镇 |
六户镇位于东营区境南部,距区政府13公里。东濒渤海,南接广饶县丁庄镇,西邻牛庄镇,北与胜利、东城、黄河街道毗邻,面积327平方公里。2013年底,辖13个村民委员会;有5572户,18784人;其中女955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28‰。 民国前历属灶地,完盐课不交田赋。1932年,灶地升科开始交田赋。1936年,广饶县进行土地呈报调整田赋,灶户历史结束。1956年6月,广饶县撤销七区,由3个区辖乡组建六户乡。1958年改为六户人民公社。1983年10月划归牛庄区。1984年7月撤社改镇,称六户镇。1987年7月划归东营区。 全镇地势西高东低,地面高和为海拔3.5~6米。南有四干渠,北有五干渠,中有四五干合排、广蒲河,灌排条件好。西部为壤土、红土,东部为红黑土、红土。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192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1553万元、129245万元和7539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12.9%和14.2%。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821379万元,实现利税215863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258万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02.3公顷,总产13053吨;瓜菜1125公顷,总产66095吨;棉花2785公顷,总产2537吨;种植业产值25080万元。全年造林175公顷,森林覆盖率31.25%;林果总产3980吨;林业产值937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4025头,猪存栏9540头,羊存栏36237只,家禽存栏159820只;畜牧业总产值17466万元。水产品总量2000吨,渔业总产值5480万元。有水库12座,总蓄水能力1161万立方米。农村用电量244万千瓦时。财政收入32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71元,比上年增加1894元。有中学1处,小学1处,在校学生48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2处。 |
史口镇 |
史口镇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政府26公里处,面积80.92平方公里。2013年底,辖61个自然村,61个村民委员会;有13941户,38265人;其中女19174人,农业户口3628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38‰。 1958年9月,成立史口人民公社,隶属博兴县,11月划归广饶县。1964年改称史口区,辖史口、刘集、十八图、郝家4个小公社。1966年5月划归垦利县。1970年撤区并社,建立史口公社。1983年10月划归牛庄区。1984年7月改为史口乡。1987年7月划归东营区,1992年10月撤乡设镇。2001年3月撤销油郭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史口镇(原油郭乡前名西商乡。1943年属广饶县第九区。1956年-1983年属广饶。1983年10月划归牛庄区,1984年7月改称油郭乡。1987年7月划归东营区)。2003年11月,北高、卢家、丁家、姜王、南王、温家、东商、赵家8个村划入胜园街道办事处管辖。 全镇地势西高东低,地面高程平均海拔7.3米。引黄四干、五干渠于境内横贯东西,广浦河流经境内,水利设施齐全,农田排灌水系配套,引黄灌溉条件好。土壤类型以沙碱化土壤为主,红土地较少。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 2013年,预计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9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6.7亿元,同比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8.5亿元,同比增长18%。全镇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39.5亿元,实现利税57亿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878.53公顷;粮食3117.13公顷,总产量13347.81吨;瓜菜747.4公顷,总产39943.5吨;棉花2014公顷,总产4498.64吨;种植业产值20004万元。全年造林1348亩,森林覆盖率达22%;林果总产1405吨;林业产值491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6625头,猪存栏10936头,羊存栏19010只,家禽存栏33万只;畜牧业总产值23010万元。水产品总量2408吨,渔业总产值1321万元。有水库11座,总蓄水能力200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2846千瓦,农村用电量593.4378万千瓦时。地方财政收入20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34元,比上年增加13%。有中学1处,小学5处,在校学生共186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1处。 |
龙居镇 |
龙居镇位于区境西部,距区政府26公里,东邻史口、牛庄镇,南与博兴县交界,西依黄河、与利津县相望,北与垦利县接壤,面积106.63平方公里。2013年底,辖55个村民委员会;有11521户,35927人;其中女18320人,非农业户口147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1‰。 1940年,为蒲台县第四区。1955年改称蒲台县龙居区。1956年改称博兴县龙居区,同年撤区划乡,称博兴县龙居乡。1958年10月改称龙居人民公社,划归广饶县。1961年10月划归博兴县。1962年12月,改龙居区。1968年10月,改称博兴县龙居人民公社。1983年10月划归牛庄区。1984年7月改称龙居乡。1987年7月划归东营区。2001年12月撤乡换镇,称龙居镇。 由于解放前境内黄河多次决口泛滥,地形几经变化,全镇地势西高东低,土质西部南展区为沙土,中部为壤土,东部为粘土。地面平均海拨9.5米左右,耕地5290.68公顷。有水利干渠25条,麻湾引黄干渠、曹店引黄干渠的渠首均在境内。排灌沟渠总长84公里,灌溉面积4333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等。 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1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0852万元、68378万元、7541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11.9%和14.6%。工业总产值38.6亿元,实现利税12.06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118万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559公顷,总产4080吨;瓜菜172.8公顷,总产10958吨;棉花3837公顷,总产2114.5吨;种植业产值25517万元。全年造林307公顷,森林覆盖率39.4%;林果总产238.5吨;林业产值1002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10837头,猪存栏6400头,羊存栏39669只,家禽存栏298355只;畜牧业总产值26211万元。水产品总量1080吨,渔业总产值714万元。有水库2座,总蓄水能力30万立方米。农村用电量243.01万千瓦时。地方财政收入15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06元,比上年增长1340元。有中学1处,小学4处,在校学生146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1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