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老集镇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北部,东经117°18′-117°25′、北纬33°31′-33°36′,南距蚌埠主城区10千米。北接固镇县,南邻淮河,东接五河县,西壤怀远县。东西长13千米,南北宽9千米,面积96平方千米,人口4.7万人,辖3个社区、12个行政村。城镇规划面积7.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2.52平方千米,城镇人口1.6万人。地处淮北平原南缘,地势平坦,海拔高程15.0~19.2米,南部沿北淝河地区地势低洼。京沪铁路、101省道纵穿镇境,有年吞吐量达3万吨的曹老集铁路货场。景区有三汊河湿地、金山湖等。
沿革
东汉建安二年,曹操亲率百万大军讨伐寿春的袁术,驻营于北淝河北岸,时称曹家营。后聚商成集,曹老集由此得名。1958年设淝光公社,1963年改曹老集公社,1965年由怀远县划归固镇县,1983年改乡,1992年置镇 。位于固镇县南端,距县城30千米。1997年,面积96平方千米,人口4.4万,辖水牛陈、曹老集、高老家、张陈、淝光、高吴、清河、周台、周集、庙西、常郢、陈家、南郢、交通、西楼、王郢、杜桥、陈郢、李甘、戴集、高湖、杨湖、金庄、杨家、李湖25个村委会。2004年划归淮上区管辖。
以农业为主,产小麦、水稻、红麻、花生、芦苇。盛产葡萄、苹果、酥梨。镇办企业有农机修配、面粉、砖瓦、建筑等企业。
文物遗存
蚌埠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实地调查阶段日前正式开始,截至11月10日,普查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淮上区曹老集镇的普查中,新发现文物点18处。
曹老集镇,据传为曹操打仗屯兵之处,故称曹老集。境域基本为历史上的黄、淮泛区,不少文物点被埋藏于淤积地下,发现文物的难度相对增大。此次实地调查遵照国务院不漏乡镇、不漏社区、不漏地块拉网式普查的原则,采取文献查询掌握资料,实地走访取得信息,实地地面踏查最后确认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顺利进行。
截至目前,在曹老集镇境内已新发现文物点18处:东郢古井、周台村侵华日军炮楼、大常郢村遗存、大常郢村窑厂墓葬群、庙东墓葬群、常郢小学墓葬群、顾沟沿顾氏家族墓、小台子唐宋遗址、大台村遗址、庙东台地遗址、庙东爱觉(角)遗址、周集村遗址、周集卞井遗址、老圩子遗址、小樊台遗址、周集狗不咬遗址、老圩子小庙遗址、李嘴子遗址。这些文物点在时间上,从汉代跨度到现代。
在新发现的文物点中,东郢古井位于曹老集镇周集片南郢村东郢组东北200米,砖结构,口径71厘米,相传为三国曹操屯兵于此地时所掘的七十二井之一,是考证曹操屯兵淮河流域的重要资料。顾沟沿顾氏家族墓,位于曹老集镇周集片周郢村顾沟沿村子西部,现存明清至今顾沟沿村顾氏家族墓七十余座,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此顾氏家族墓的资料将是调查研究明清淮上低洼的黄、淮泛区域内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们搬迁、居住史的重要依据。周台村侵华日军炮楼,位于曹老集镇曹老集片周台村,紧挨着京沪铁路路基西侧,七号沟北侧高地上,占地约120平方米。该炮楼扼守京沪铁路及水道,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是1937—1945年间侵华日军留下的历史罪证,是其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组成部分。周集狗不咬遗址,位于周集自然村西侧,现为耕地。地面发现汉代的绳纹红、灰砖瓦片及唐、宋瓷片,分布面积约45189平方米,是研究汉以来该地区文化、经济的重要资料。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4.4万人 | 96平方公里 | 340311102 | 233000 | 0552 | 查看 曹老集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路东社区 | ·淮上区旅游·淮上区特产·淮上区十景·淮上区名人·蚌埠品牌网 | 0 |
---- |
查看 路东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荷花园社区 | ·淮上区旅游·淮上区特产·淮上区十景·淮上区名人·蚌埠品牌网 | 0 |
---- |
查看 荷花园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路西社区 | ·淮上区旅游·淮上区特产·淮上区十景·淮上区名人·蚌埠品牌网 | 0 |
---- |
查看 路西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清河村 | ·淮上区旅游·淮上区特产·淮上区十景·淮上区名人·蚌埠品牌网 | 0 |
---- |
查看 清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
金山湖村 | ·淮上区旅游·淮上区特产·淮上区十景·淮上区名人·蚌埠品牌网 | 0 |
---- |
查看 金山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杜陈村 | ·淮上区旅游·淮上区特产·淮上区十景·淮上区名人·蚌埠品牌网 | 0 |
---- |
查看 杜陈村谷歌卫星地图 |
淝河村 | ·淮上区旅游·淮上区特产·淮上区十景·淮上区名人·蚌埠品牌网 | 0 |
---- |
查看 淝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
曹郢村 | ·淮上区旅游·淮上区特产·淮上区十景·淮上区名人·蚌埠品牌网 | 0 |
---- |
查看 曹郢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杨湖村 | ·淮上区旅游·淮上区特产·淮上区十景·淮上区名人·蚌埠品牌网 | 0 |
---- |
查看 杨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
周台村 | ·淮上区旅游·淮上区特产·淮上区十景·淮上区名人·蚌埠品牌网 | 0 |
---- |
查看 周台村谷歌卫星地图 |
高吴村 | ·淮上区旅游·淮上区特产·淮上区十景·淮上区名人·蚌埠品牌网 | 0 |
---- |
查看 高吴村谷歌卫星地图 |
淝光村 | ·淮上区旅游·淮上区特产·淮上区十景·淮上区名人·蚌埠品牌网 | 0 |
---- |
查看 淝光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天宇村 | ·淮上区旅游·淮上区特产·淮上区十景·淮上区名人·蚌埠品牌网 | 0 |
---- |
查看 天宇村谷歌卫星地图 |
周集村 | ·淮上区旅游·淮上区特产·淮上区十景·淮上区名人·蚌埠品牌网 | 0 |
---- |
查看 周集村谷歌卫星地图 |
周郢村 | ·淮上区旅游·淮上区特产·淮上区十景·淮上区名人·蚌埠品牌网 | 0 |
---- |
查看 周郢村谷歌卫星地图 |
南郢村 | ·淮上区旅游·淮上区特产·淮上区十景·淮上区名人·蚌埠品牌网 | 0 |
---- |
查看 南郢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淮滨街道 |
淮滨街道位于安徽蚌埠市淮上区。下辖: 340311001001 111 淮河居委会 |
小蚌埠镇 |
小蚌埠镇 蚌埠市郊区辖镇。1949年设小蚌埠镇,1958改公社,先后称淝淮和小蚌埠公社,1984年改小蚌埠乡,1992年小蚌埠、吴郢两乡合并置小蚌埠镇。位于市区北,淮河北岸,距市府7公里。淮河沿镇而过,京沪铁路过 境。蚌(埠)阜(阳)、蚌(埠)宿(县)、怀(远)五(河)等公路交叉于境内。有淮河轮渡直通南岸市区中心。辖方沟、吴庵、赵宗、高庵、陈台、后楼、芦台、山香、金台、桃园、东赵、果园、林场、东庙、丁岗、双墩、吴郢、徐岗、小蚌埠、芦小庙、王小沟21个村委会。农业以小麦、水稻、蔬菜种植为主。工业以化工、建筑、建材为主。 小蚌埠镇地处淮河北岸,与蚌埠市老城区隔河相望,为蚌埠市淮上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全镇总面积42.3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委员会,5个社区,总人口5.2万人。全镇共有党组织59个,其中村党组织32个,党员1239名。 小蚌埠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解放路公路桥、朝阳路公路桥、大庆路公路桥、206国道、蚌宁高速公路、307省道均在境内。小蚌埠镇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双墩遗址距今已有7300多年,境内还有春秋钟离古墓、龙华禅寺等名胜古迹。 |
吴小街镇 |
吴小街镇位于蚌埠市淮上区东首,由解放路淮河大桥与市区连为一体。省道101和306在境内交汇,宁洛高速穿境而过并留有出口,京沪铁路、高铁贯穿南北,交通十分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全镇辖8个村,国土面积33平方公里,人口3万余人,耕地面积2.2万亩。 吴小街镇在淮上区被定位为以发展商贸物流为主的综合功能区。近年来,该镇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项目推进、富民强镇“两条主线”,以征地拆迁、农业产业化、商贸经济发展为“三大抓手”,实施征迁促项目、园区促发展、产业促增收、政府改民生“四项措施”,实现镇域经济快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壮大、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五大目标”,全力打造商贸重镇,努力建设淮上强镇。201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9亿元,较去年增长18%,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6%、25%、12%;实现财政总收入8000万元,增长50.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860 元,增长22%。 1949年建吴小街乡,1964年吴小街、太平岗、西门渡3乡合并成立吴小街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市区北,淮河北岸,距市府7公里。面积36.4平方公里,人口2.6万。京沪铁路复线过境。怀(远)五(河)公路横贯东西,淮河公路大桥连通市区。辖八大集、苏井、太平岗、高井、吴大台、邵郢、马园、郑家渡、后场、后圩、吴小街、韩村、王村、新村、迟查、西门渡1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水稻、豆类。工业主要有建材、农机、民用机械等。 |
曹老集镇 |
曹老集镇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北部,东经117°18′-117°25′、北纬33°31′-33°36′,南距蚌埠主城区10千米。北接固镇县,南邻淮河,东接五河县,西壤怀远县。东西长13千米,南北宽9千米,面积96平方千米,人口4.7万人,辖3个社区、12个行政村。城镇规划面积7.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2.52平方千米,城镇人口1.6万人。地处淮北平原南缘,地势平坦,海拔高程15.0~19.2米,南部沿北淝河地区地势低洼。京沪铁路、101省道纵穿镇境,有年吞吐量达3万吨的曹老集铁路货场。景区有三汊河湿地、金山湖等。 沿革 东汉建安二年,曹操亲率百万大军讨伐寿春的袁术,驻营于北淝河北岸,时称曹家营。后聚商成集,曹老集由此得名。1958年设淝光公社,1963年改曹老集公社,1965年由怀远县划归固镇县,1983年改乡,1992年置镇 。位于固镇县南端,距县城30千米。1997年,面积96平方千米,人口4.4万,辖水牛陈、曹老集、高老家、张陈、淝光、高吴、清河、周台、周集、庙西、常郢、陈家、南郢、交通、西楼、王郢、杜桥、陈郢、李甘、戴集、高湖、杨湖、金庄、杨家、李湖25个村委会。2004年划归淮上区管辖。 以农业为主,产小麦、水稻、红麻、花生、芦苇。盛产葡萄、苹果、酥梨。镇办企业有农机修配、面粉、砖瓦、建筑等企业。 文物遗存 蚌埠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实地调查阶段日前正式开始,截至11月10日,普查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淮上区曹老集镇的普查中,新发现文物点18处。 曹老集镇,据传为曹操打仗屯兵之处,故称曹老集。境域基本为历史上的黄、淮泛区,不少文物点被埋藏于淤积地下,发现文物的难度相对增大。此次实地调查遵照国务院不漏乡镇、不漏社区、不漏地块拉网式普查的原则,采取文献查询掌握资料,实地走访取得信息,实地地面踏查最后确认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顺利进行。 截至目前,在曹老集镇境内已新发现文物点18处:东郢古井、周台村侵华日军炮楼、大常郢村遗存、大常郢村窑厂墓葬群、庙东墓葬群、常郢小学墓葬群、顾沟沿顾氏家族墓、小台子唐宋遗址、大台村遗址、庙东台地遗址、庙东爱觉(角)遗址、周集村遗址、周集卞井遗址、老圩子遗址、小樊台遗址、周集狗不咬遗址、老圩子小庙遗址、李嘴子遗址。这些文物点在时间上,从汉代跨度到现代。 在新发现的文物点中,东郢古井位于曹老集镇周集片南郢村东郢组东北200米,砖结构,口径71厘米,相传为三国曹操屯兵于此地时所掘的七十二井之一,是考证曹操屯兵淮河流域的重要资料。顾沟沿顾氏家族墓,位于曹老集镇周集片周郢村顾沟沿村子西部,现存明清至今顾沟沿村顾氏家族墓七十余座,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此顾氏家族墓的资料将是调查研究明清淮上低洼的黄、淮泛区域内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们搬迁、居住史的重要依据。周台村侵华日军炮楼,位于曹老集镇曹老集片周台村,紧挨着京沪铁路路基西侧,七号沟北侧高地上,占地约120平方米。该炮楼扼守京沪铁路及水道,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是1937—1945年间侵华日军留下的历史罪证,是其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组成部分。周集狗不咬遗址,位于周集自然村西侧,现为耕地。地面发现汉代的绳纹红、灰砖瓦片及唐、宋瓷片,分布面积约45189平方米,是研究汉以来该地区文化、经济的重要资料。 |
梅桥镇 |
梅桥镇位于淮上区西部,淮河北岸,西与怀远新城区、北与怀远县魏庄镇交界,南与蚌埠市禹会区隔河相望。206国道、307省道、合徐高速公路、蚌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梅裔公路、梅胡公路、梅曹公路、淝南路、淝北路纵横贯通。全镇总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002亩,水面8060亩,辖1个居委会和13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1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347人。 梅桥镇于1992年由怀远县原梅桥镇、大岗镇、胡口镇、华圩镇合并而成。经2004年区划调整并入蚌埠市淮上区后,为淮上区发展的“一主两翼”功能区的两翼之一。2012年12月经批准顺利完成“乡改镇”。这里民风纯朴、物产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快捷,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多年来,历届党委政府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居住环境,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苗台村为中心的民营企业区,以裔湾村为中心的无公害大棚蔬菜区,以淝北村为中心的养殖区,以梅桥居委会为中心的水稻生产、加工区。另外,梅桥牌大青豆这一特产远销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省市。大蒜油更是远销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 梅桥镇是淮上区西部的一个镇,这里交通便利,水系发达,环境优美,206国道、307省道、合徐高速公路、蚌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北淝河、清沟河至西向东穿越全镇。三叉河湿地保持完整地自然水生群体。 梅桥镇交通便利,景色宜人。这里安逸静谧,远离城市的喧嚣,是周末踏青休闲的好去处。不仅有风光迤逦的三叉河湿地,还有年富墓、胡口饮水寺等文物景点。 |
沫河口镇 |
沫河口镇 沫河口镇位于淮河与北淝河交汇处,距蚌埠市17公里,离五河县城41公里,是五河县的西南重镇。行政区域面积167平方公里,24个行政村,7万多人,15万亩耕地。 沫河口镇境内有蚌宁高速公路、306省道、淮河水路三线贯穿镇区,高速公路在镇0附近设有出入口,水陆交通发达,工业园区正在抓紧建设,地理位置优越,是安徽省六十三个重点镇之一,2002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被安徽省建设厅评为“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 全镇土地肥沃,盛产小麦、水稻、花生、蔬菜、水产品,是皖北农副产品集散地,国家商品粮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 近年来,沫河口镇以综合改革为契机,不断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城镇水、电、路、通迅、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现在工商企业230多家,其中化工建材企业12家,粮食加工企业25家,机械加工企业3家,龙头企业有五河县蓄电池厂、易禾精米厂和蚌埠树脂厂,主要产品“五通”牌蓄电池、优质大米和不饱和树脂等畅销全国:医院设施齐全,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合理,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项事业发展较快,人口得到有效控制。 2004年,实现财政收入558 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30元。 沫河口镇文化底蕴丰富,设有“乡土风情一日游”,主要景点有农民三角公园、清代盐卡、四铺清真寺、华严禅寺和风味小吃等。 沫河口,这颗闪耀在淮河之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将以更优惠的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优质的服务,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开发,共谋发展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