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涣镇坐落在美丽富饶的淮北平原,位于濉溪县西南35公里处,北与相城疏达,南与蒙城通融,西与涡阳接壤,东与宿州比邻,肖淮公路穿城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临涣现为全国500家小城之建设试点镇,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安徽省和淮北市两级综合改革试点镇,淮北市发展次中心,淮北市南部中心城镇。
临涣镇在历史上长期占有重要位置,根据宿州清代志、宿州明代志、临涣公社史、临涣区志等的记载,临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在临涣保存着大量浸润着临涣古老精神和文化底蕴的古迹旧址。临涣古城墙、文昌宫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星台遗址、明清老街、龙须泉、临涣茶馆、山西会馆、袁氏宅院等文化古迹共同构成了古城临涣独特的人文风景。“濉涣文章地,两岸多奇才”。蹇叔、嵇康、嵇含、嵇绍、戴逵、戴颙、徐防等个个名彪青史,闪耀于临涣绚烂的历史长廊。
临涣还具有悠久的宗教文化和墓葬文化传统。历史上临涣的宗教文化呈现多元化,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留下了香山庙、城隍庙、临涣天主堂、慈云庵等丰厚的宗教文化依存。蹇叔墓、张晋亨墓、李沃孜墓群、码头汉墓群、城西元代墓群、兵部右侍郎碑等相继发掘出土,为华夏墓葬文化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临涣镇是江淮地区远近闻名的古茶镇,镇中心一里多长的街面上汇聚了16家茶馆,茶座300余张,茶壶600多把。沏茶用水沿用古镇南端的龙须泉水,茶叶皆为六安茶棒,故名“棒棒茶”。茶馆里飘出的阵阵清香吸引着方园百里的众多茶客前来品尝。临涣民俗丰富,丝弦、坠子、泗州戏等民间曲艺,滑旱船、踩高跷、舞龙狮等民间歌舞广为流传,特产飘香,酱培包瓜、豆腐香乳、油酥烧饼、羊肉清汤、鸭汤油茶等民间美食令人垂涎欲滴。
临涣古镇彷如一部浓缩了的华夏文明史,地上、地下、城内、城外,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足迹。只要你
偶一俯首,便可以捡到两千多年前的瓦片、陶片,以及瓦片、陶片映射出的历史光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168平方公里 | 340621104 | 235000 | 0561 | 查看 临涣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大高村 | ·濉溪旅游·濉溪特产·濉溪十大特产·濉溪十景·濉溪名人·淮北 | 0 |
---- |
查看 大高村谷歌卫星地图 |
梁庙村 | ·濉溪旅游·濉溪特产·濉溪十大特产·濉溪十景·濉溪名人·淮北 | 0 |
---- |
查看 梁庙村谷歌卫星地图 |
湖沟村 | ·濉溪旅游·濉溪特产·濉溪十大特产·濉溪十景·濉溪名人·淮北 | 0 |
---- |
查看 湖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沈桥村 | ·濉溪旅游·濉溪特产·濉溪十大特产·濉溪十景·濉溪名人·淮北 | 0 |
---- |
查看 沈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四里村 | ·濉溪旅游·濉溪特产·濉溪十大特产·濉溪十景·濉溪名人·淮北 | 0 |
---- |
查看 四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徐楼村 | ·濉溪旅游·濉溪特产·濉溪十大特产·濉溪十景·濉溪名人·淮北 | 0 |
---- |
查看 徐楼村谷歌卫星地图 |
徐庙村 | ·濉溪旅游·濉溪特产·濉溪十大特产·濉溪十景·濉溪名人·淮北 | 0 |
---- |
查看 徐庙村谷歌卫星地图 |
沈圩村 | ·濉溪旅游·濉溪特产·濉溪十大特产·濉溪十景·濉溪名人·淮北 | 0 |
---- |
查看 沈圩村谷歌卫星地图 |
姚湖村 | ·濉溪旅游·濉溪特产·濉溪十大特产·濉溪十景·濉溪名人·淮北 | 0 |
---- |
查看 姚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
张楼村 | ·濉溪旅游·濉溪特产·濉溪十大特产·濉溪十景·濉溪名人·淮北 | 0 |
---- |
查看 张楼村谷歌卫星地图 |
刘油坊村 | ·濉溪旅游·濉溪特产·濉溪十大特产·濉溪十景·濉溪名人·淮北 | 0 |
---- |
查看 刘油坊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夹河村 | ·濉溪旅游·濉溪特产·濉溪十大特产·濉溪十景·濉溪名人·淮北 | 0 |
---- |
查看 夹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临南村 | ·濉溪旅游·濉溪特产·濉溪十大特产·濉溪十景·濉溪名人·淮北 | 0 |
---- |
查看 临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
高皇村 | ·濉溪旅游·濉溪特产·濉溪十大特产·濉溪十景·濉溪名人·淮北 | 0 |
---- |
查看 高皇村谷歌卫星地图 |
陈口村 | ·濉溪旅游·濉溪特产·濉溪十大特产·濉溪十景·濉溪名人·淮北 | 0 |
---- |
查看 陈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
铚城村 | ·濉溪旅游·濉溪特产·濉溪十大特产·濉溪十景·濉溪名人·淮北 | 0 |
---- |
查看 铚城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临涣村 | ·濉溪旅游·濉溪特产·濉溪十大特产·濉溪十景·濉溪名人·淮北 | 0 |
---- |
查看 临涣村谷歌卫星地图 |
海孜村 | ·濉溪旅游·濉溪特产·濉溪十大特产·濉溪十景·濉溪名人·淮北 | 0 |
---- |
查看 海孜村谷歌卫星地图 |
石集村 | ·濉溪旅游·濉溪特产·濉溪十大特产·濉溪十景·濉溪名人·淮北 | 0 |
---- |
查看 石集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濉溪镇 |
濉溪镇落于县城,紧临淮北市区,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全镇辖12个行政村,4个管委会,22个居委会,总面积73.8平方公里,人口13.6万人,是淮北市第一大镇。境内铁路、公路纵横交错,东连京福高速,北接连霍高速,符夹铁路穿境而过,交通极为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
韩村镇 |
韩村镇位于濉溪县中南部,坐落在浍河之滨,距县城100公里,面积120Km2,耕地面积90000亩,辖28个行政村,146个村民小组,7万余人。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4.2亿,人均纯收入2668元。 交通发达,水源丰厚,表阜铁路穿境而过,浍河自西向东穿境20 Km,土地肥沃,盛产小麦、大豆、玉米、棉花、山芋等。 境内煤碳资源泉丰富。国家大型煤矿有临涣煤矿、海孜煤矿,临涣选煤厂坐落在境内。2005年,省投资240亿元的省“861”重点工程——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又落户韩村。建镇以来,镇委、镇政府坚持以城镇聚企业,以企业兴城镇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几年来,全镇新道路100000m,新铺沥青路面10000 m2 ,水泥路面80000 m2,程控电话普及率90%,闭路电视入户率60%,用电普及率100%。 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抓特色农业,“打响名牌战,唱活市场戏,念好特色经”,以种养促加工,以规定规模求发展,以开发增效益,形成种、养,加一条龙的良性循环,增强了农业的发展后劲,全镇出现了一批农业综合开发典型,逐步形成“特色+规模+档次”的新型农业格局。大力发展节粮、节草型养殖。鸡、鸭、鹅、猪、牛、羊、鱼、鸽人人养殖,齐头并进,规模养殖,特色养殖多管齐下,发挥浍河,塌陷区水资源优势,引导农民走水路、唱水戏、发水财,发展水产、水禽养殖。 依托煤矿,大项目的优势,大力发展二三工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全镇拥有永顺纸业、国光纸业。 招商引资力度大,成效显著。上半年共引资1720万元,占全年总任务的68.8%。劳务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全镇每年劳务输出1万余人,创产值8000余万元。 诚招天下商,笑迎九洲客。韩村镇竭诚欢迎有志之士来韩村投资兴业。韩村镇人民将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环境欢迎您! |
刘桥镇 |
濉溪县刘桥镇是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副县级建制镇。东与县城毗邻,西与河南省永城市接壤,境内座落两大国有煤矿,其中恒源煤电公司为全省煤炭行业唯一上市公司。全镇辖24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10.5万人(含矿区),总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5.14万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刘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镇干群,以“富民强镇”为中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加快发展、乘势而上,全镇经济呈现出稳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城镇建设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并取得优异成绩。2002年刘桥镇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被授予“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2005年10月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殊荣。 近年来,刘桥镇对塌陷搬迁村进行规划,建成了前吕楼、周大-庄、陈集、周口、丁河等七个农民居住小区和两个工人居住小区,在镇区中心建成1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和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商业中心,建成合欢、合兴、共振、育才、贸易、云集等六条城镇干道和占地1.8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建成一座供水200吨/日的水厂,供水人口达3.5万人。. |
五沟镇 |
五沟镇位于濉溪县南部,南与蒙城、西与涡阳县接壤。辖五沟、界沟、大陈、白沙、袁店五个集市,辖 47 个行政村,总人口9.9 万,耕地 171 万亩,区域面积 210 平方公里。省道淮六路、宿涡路交叉穿境而过,青芦铁路穿越该镇北部,境内资源丰富, 拥有五沟、界沟、童亭、袁店四对煤矿。五沟镇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劳务输出工作不断发展 ,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五沟、白沙小城镇已初具规模。白沙村、大陈村是我市“五镇十村”新农村试点。该镇连续二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招商引资、劳务输出先进单位, 2006 年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 2001—2005 年安徽省依法治省和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五沟镇是已由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向工业强镇、经济强镇转变。近年来,镇委、镇政府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调优种植业,调强养殖业,深化加工业。全镇先后形成一批养殖专业村,如张圩、任长营、王楼、湖南等村,加工业快速发展, 已注册“顺才”牌黑麦乌鸡挂面,“永红”牌面粉,“远方”牌面粉,“天华”牌麻油等。镇委、镇政府依托矿区,搞好服务,认真治理整顿矿区周边环境,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2004 年以来,五沟镇先后被省、市、县评为招商引资、法制宣传、社会治安、档案管理、林业生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先进单位。. |
临涣镇 |
临涣镇坐落在美丽富饶的淮北平原,位于濉溪县西南35公里处,北与相城疏达,南与蒙城通融,西与涡阳接壤,东与宿州比邻,肖淮公路穿城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临涣现为全国500家小城之建设试点镇,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安徽省和淮北市两级综合改革试点镇,淮北市发展次中心,淮北市南部中心城镇。 临涣镇在历史上长期占有重要位置,根据宿州清代志、宿州明代志、临涣公社史、临涣区志等的记载,临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在临涣保存着大量浸润着临涣古老精神和文化底蕴的古迹旧址。临涣古城墙、文昌宫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星台遗址、明清老街、龙须泉、临涣茶馆、山西会馆、袁氏宅院等文化古迹共同构成了古城临涣独特的人文风景。“濉涣文章地,两岸多奇才”。蹇叔、嵇康、嵇含、嵇绍、戴逵、戴颙、徐防等个个名彪青史,闪耀于临涣绚烂的历史长廊。 临涣还具有悠久的宗教文化和墓葬文化传统。历史上临涣的宗教文化呈现多元化,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留下了香山庙、城隍庙、临涣天主堂、慈云庵等丰厚的宗教文化依存。蹇叔墓、张晋亨墓、李沃孜墓群、码头汉墓群、城西元代墓群、兵部右侍郎碑等相继发掘出土,为华夏墓葬文化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临涣镇是江淮地区远近闻名的古茶镇,镇中心一里多长的街面上汇聚了16家茶馆,茶座300余张,茶壶600多把。沏茶用水沿用古镇南端的龙须泉水,茶叶皆为六安茶棒,故名“棒棒茶”。茶馆里飘出的阵阵清香吸引着方园百里的众多茶客前来品尝。临涣民俗丰富,丝弦、坠子、泗州戏等民间曲艺,滑旱船、踩高跷、舞龙狮等民间歌舞广为流传,特产飘香,酱培包瓜、豆腐香乳、油酥烧饼、羊肉清汤、鸭汤油茶等民间美食令人垂涎欲滴。 临涣古镇彷如一部浓缩了的华夏文明史,地上、地下、城内、城外,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足迹。只要你 偶一俯首,便可以捡到两千多年前的瓦片、陶片,以及瓦片、陶片映射出的历史光辉 |
双堆集镇 |
双堆集镇位于淮北市濉溪县东南部,地处解河、浍河中游之间,是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的主战场之一。全镇东西长19公里,南北宽11.4公里,总面积约1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万亩,辖22个村,总人口4.2万人。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60元, 该镇交通十分便利,合徐高速公路贯穿东部,西有省道宿蒙公路穿越境内5公里,中有濉陈路、南罗路、双芦路、双曹路等干道。该镇水利资源较为丰富,解河自西向东南流经东南边境,浍河靠近北部边陲,境内南北有青龙沟、双龙沟、黄沟、宿蒙沟贯穿解河、浍河,纵横有百余条中、小沟互相勾通,形成密布的水网。另外还有1000多眼机井分布田间地头,为该镇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排灌条件。 该镇是典型的农业乡镇,主要粮食作物品种有小麦、大豆、玉米、山芋;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经过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粮经饲种植比例已调整为35:32:33。棉花和花生生产已成为该镇的龙头经济作物。2001年,全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万亩,总产4.9万吨,棉花4.5万亩,总产11340吨;花生2万亩,总产6000吨;蔬菜、瓜果6600亩,瓜菜满足市场供应有余。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以棉花和花生为主导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业进一步发展,花生产业以曹坊花生销售中心深加工为龙头,实现了花生由粗加工向深加工的转变;棉花深加工业在政府推动下,通过招商引资500万元建设了双堆淮海轧花厂,推动了棉花深加工业规模化经营。 该镇根据粮多、草多、桔杆多,饲料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其主要畜产种类有牛、羊、猪、兔;禽类有鸡、鸭、鸽、大牲畜存栏7965头,猪3.6万头,羊3.4万头,家禽65万只,乳鸽14万对。近几年来,该镇突出抓好养鸽生产。鸽子饲养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战略。2003年上半年全镇2000只以上的个体养鸽大户有50家,全镇养殖存栏20万只,成为淮北最大的养鸽基地。1998年成立的“淮北市万马鸽业有限公司”,集生产加工为一体,主要产品有烧鸽、卤鸽、烤鸽,产品远销蚌埠、合肥、南京、上海、徐州等地,产品多次在全国农业博览会上参展并荣获“优质农副产品”称号。2003年淮北市万马鸽业有限公司经过资产重组,变家庭作坊式经营为股份制经营,焕发新的生机,上半年实现产值158万余元。. |
铁佛镇 |
铁佛镇位于濉溪县城西南部,与河南省接壤,土地面积9760公顷,人口4.6万人,辖22个村,泗永路、濉岳路交叉穿过,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镇境内地势平坦,沱河从西到东穿境而过,新建沟、青沟、隋堤沟等6条主干大沟横穿东西。土地肥沃,全镇可耕地面积4.6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镇。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目前全镇已形成3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万亩无籽西瓜生产基地、万头畜牧养殖生产基地,先后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养殖业先进乡镇。 民营企业以面粉加工业为主,富康面粉、隋堤香小磨麻油、福蜜牌无籽西瓜。已探明非金属矿产资源煤的储量相当丰富,卧龙煤矿即将投产,黄集煤矿正在筹建。全镇现有中小学26所,在校学生9000多名,医疗保健机构23个。 铁佛镇投资环境优越,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省道泗永路与县道濉岳路交错穿境而过。每天经过镇境的班车达40个班次。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新鲜的空气、碧绿的原野、诚实守信的铁佛人民正以其优越的区位、优美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丰富的资源欢迎海内外客商来铁佛投资兴业,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
南坪镇 |
素有“浍南雄镇”之称的濉溪县南坪镇位于本县东南部,距县城75公里,南与蒙城县接壤,东与宿州市相邻,联孙町、五沟、双堆三个乡镇,全镇辖47个行政村,10.16万人,20.06万亩耕地,2004年工农业部产值4.75亿元,财政收入600万元,人均收入2550元。该镇曾是淮海战役的阻击战场,现在为区划调整的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 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全镇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该镇东临合徐高速公路和京沪铁路。宿阜公路、刘濉公路、青芦铁路穿镇而过,与镇内的矿山公路交叉构成交通网络,古老的浍河自西向东流经镇16公里,年吞吐量200万吨的运煤码头,已被淮北市列为重点建设项目。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年产200万吨的任楼煤矿座落在镇内,已探明的南坪煤矿储量10亿吨,年开采量在250万吨以上,通过卫星遥感探测的大型油田正在勘探之中。围绕煤碳资源在镇内建设的淮北煤化工基地总投资238亿元,是安徽省861重点项目之一,目前一期工程投资36亿元,正筹建动工。 该镇地处淮北平原腹地,又在我国重要的地里分界线上,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农业生产以小麦为主,,盛产五谷杂粮、棉花、瓜果、蔬菜。畜牧养殖“鸡、鸭、鹅、水、兔、猪、牛、羊、鸽”九大产品强劲发展,其中长毛兔、生猪、肉鸡生产已形成规模。“月王牌”兔毛已注册商标,打入国际市场。粮油贸易吸引全国各地商贾云集南坪。成为县城南部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集散地。 随着任楼煤矿的生产和淮北煤化工的投建,镇政府扬煤突企,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迅速发展,主要工业有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运输等10多个门类。其中镇联运公司年产值达1500万元,每年上交利税在200万元以上,被省政府命名为明星乡镇企业。 在小城镇建设上,按照“突出特色优势,健全城镇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城镇品位,改善城镇环境,拉动区域经济”的思路,大手笔规划,多渠道投入,规范化管理,镇区面积达4.5K㎡,南坪中心城镇和任楼矿北小城镇功能日臻完善,镇区面貌明显改观,具有优越的投资兴业环境。 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该镇2000年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先进镇”,市、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卫生、教育、科技均受到市县表彰。 |
百善镇 |
名称来历 南北朝时期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设置白掸县(治所在今百善),因“白掸”与百善谐音,故“百善”由“白掸”所演变。 地理位置 百善位于东经116°32′-116°44′,北纬33°44′-33°52′。地处濉溪县中部,北距县城20千米。东连四铺镇,南邻临涣镇,西接铁佛镇,北靠濉溪镇。百善镇人民政府驻地百善村,程控电话区号0561,邮政编码235151。 政区沿革 梁武帝普通六年(公元525年)置临涣郡,治铚城,本地属临涣郡。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析临涣郡置白掸县和涣北县。白掸县治所在今百善集南。大业六年(公元605年)白掸县并入临涣县。同年开掘隋唐大运河首期工程通济渠。后设柳孜镇(今百善镇)。据《宿州志》记载:柳孜为巨镇,有庙宇99座,井百眼。南宋光宗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泛滥,洪水夺淮入海,通济渠淤塞,柳孜镇由此衰落。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置镇百善。 民国(公元1912年)后,百善设乡,属宿县管辖,为宿县三镇十二乡之一。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百善乡改宿县第三区。 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百善沦陷,日伪设伪第三区即百善区。 1939年6月,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宿西县,设柳孜区,后又改为百善区,下辖九个乡。 1950年,百善设乡,下辖五个行政村,属长山区管辖。同年7月建立濉溪县。8月15日,设置百善区(排序第五区),下辖12个乡。 1955年12月,区划变动,百善区下辖6个乡1个镇(百善镇)。 1957年,百善区下辖8乡一镇(百善镇)。1958年8月撤百善区,成立百善、徐楼两个人民公社。百善公社下辖11个大队,徐楼公社下辖6个大队。1962年1月,恢复百善区建制。1969年4月撤百善区,恢复百善、徐楼两个人民公社。同时两公社均成立“革命委员会”。1972年3月,百善公社划分为百善、柳孜两个公社。1980年12月,百善区下辖8个公社。1983年4月,将百善区西北边界的6个生产大队,分别划归铁佛和刘桥两区,划出人口9669人。1984年,百善区由8个公社改为8个乡,乡下设行政村。1992年2月,撤区并乡,将原8个乡合并为百善、徐楼两个镇。2000年,百善镇晋级为副县级省重点中心建制镇。2006年2月8日,百善、徐楼两镇合并,并为百善镇,辖43个行政村。2007年3月,百善镇所辖行政村由43个合并为23个。 2013年,李庄行政村和徐楼行政村的翟桥自然村划归濉芜产业园所辖。百善镇辖22个行政村。 政区划分 2014年辖百善、茶安、鲁店、青卫、张庄、叶刘湖、柳孜、黄新庄、道口、王司、前营、桥头、宋庙、马乡、丁楼、苇菠、郭屯、徐楼、闫集、龙桥、龙沱、龙北22个村民委员会,1个现代化工业园区和百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人口面积 2014年,辖区总人口116340人,其中非农人口6589人,另有流动人口11356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60185人,占51.73%;女性56155人,占48.27%;18岁以下的25813人,占22.19%;18~35岁的33748人,占29.01%; 35~60岁的43720人,占33.58%;60岁以上的17707人。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16290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99.96%。有回、蒙、苗、满、壮、白、侗、瑶、傣、彝、土家等少数民族11个,50人。2014年人口出生1741人,死亡427人,人口出生率15.2‰,人口自然增长率11.44‰,政策符合率为88.68%。辖区东西距离25.5千米,南北距离是19.2千米,总面积为253.2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249.76平方千米,占98.61%,水域面积3.51平方千米,占1.39%。 |
孙疃镇 |
孙疃镇位于县南部,浍河流以其境,在宿涡公路和濉刘公路的交汇处,东与宿州市毗邻。是淮北市区农业大镇、畜牧大镇之一 。 全镇辖27个行政村,156个自然庄,总人口5.4万人,总面积1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9万亩,集镇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设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3所,中心卫生院1座,门诊部4个。 2004年经济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商品零售额、财政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1亿元、1.3亿元、3.1亿元、353.7万元、2520元。. |
四铺镇 |
四铺镇位于濉溪县中部,东临宿州市,西连五铺乡,是濉溪县的东大门。泗永公路303省道和肖淮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乡总面积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万亩。辖17个村民委员会,93个自然庄,162个村民小组,10627户,40337人同,其中农业人口96%。2005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1.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80元,财政收入368万元。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收效显箸。要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坚持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初步形成新庄村花卉示范基地、沱河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王圩村小麦良繁基地、大郭村瓜套棉基地等四大农业生产基地。2005年实现养殖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24%。人均增收125元,养殖专业村3个,养殖专业户598户。 农业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两年来共筹资62万元开挖大沟3条,中小沟14条,新打机井80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除涝面积2.3万亩。植树30万棵。并实现村村通晴雨路。 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两年来群众自筹资金500万元,拆迁房屋6000平方米,新增商品房面积5000平方米;新开辟集贸市场4000平方米安装程控电话500多门。转移农村劳动力500多人,引导人口、信息、物流向小城镇集中。 计划生育工作实现新突破。加强乡村计生干部队伍建设,全乡17个村的计生专干全部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加大计生经费投入,投资50万元修建主动生服务大楼及配套设施。2005年,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为97.86%,较好地完成人口控制目标任务。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箸。两年来共签定招商引资项目5个,其中陈庄铁矿、刘楼金矿及众诚羊毛衫厂已建成投产。 特色农业发展迅速。花卉生产已发展成集科研、育种生产、花盆烧制、花需品供应、技术培训、市场营销为一体的花卉基地,种植面积达1200亩,花卉品种100多种,年市场供应能力250万盆,年效益达700多万元,花卉生产已成为富民强乡的经济增长点。 开放发展中的四铺乡欢迎各届人士到四铺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未来。. |
经济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位于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下辖: 340621400401 121 五里郢社区 340621400402 121 溪河社区 340621400403 122 杨楼村 340621400404 122 李庄村 340621400501 121 五里郢农场 |
濉芜产业园 |
濉溪芜湖现代产业园区(以下简称产业园)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为加强南北共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的五个县域产业园区之一,由濉溪县与芜湖县合作共建,独立运作,享受省级开发区各项政策。产业园设立党工委和管委会,为濉溪县委、县政府派出机构,党工委第一书记由濉溪县委书记担任。管委会下设一办五局,分别为:党政办、财政局、招商局、规划建设国土局、企业发展促进局、社会事务局,人员分别由两县选派。 濉溪芜湖现代产业园区将以建设皖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先行区和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为发展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水平承接、高强度投入、高效率服务、高效益产业,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努力建立合作共建园区的有效体制机制,为加快皖北地区发展、建设美好安徽做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