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街道焦村社区位于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白佛山脚下,南临大汶河,西接稻屯洼国家级湿地公园,处于县城西区开发的核心地带,现有956户、2779人,耕地1200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提高居民居住条件、提升生活质量为目标,将焦村作为首批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组建专门工作班子,统筹规划、强力推进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焦村社区目前已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环境优美的大型综合社区。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社区,提升居民居住条件。围绕打造高标准、现代化农村社区的指导思想,聘请知名设计院进行科学规划设计,通过公开招投标明确了资质硬、实力强、口碑好的开发商参与建设,聘请专业机构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确保了社区建设起点高、工程硬、速度快,最终社区建设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社区建设总计投资1亿多元,建设公寓楼57栋,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容纳居民 1270户,工程从09年开始动工,2010年7月即实现了居民回迁。按照配套设施齐全的标准,公寓楼建设水、电、燃汽、通讯、宽带等设施一应俱全,为适应农村社区群众的现实需求和社区群众的要求,对居民的储藏室进行了专门设计,在普通储藏室的基础上加高了30厘米,方便了群众存放部分农资物品。社区的建成,让群众从过去破旧的土石房搬进了整洁优美、现代化设施俱全的公寓楼,群众居住条件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完善社区管理服务,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社区建设统筹规划了教育、消费、休闲、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了群众基本需求。社区在管理中引入电子化信息化管理,为群众办理了“缴费一-”,刷一张卡即可完成缴纳水费、电费等各项费用,方便了群众生活。为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社区投资300余万元,整合资源规划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占地面积800方米,设置社区卫生服务室、家政服务所、健身活动广场、图书阅览室、综合治理办公室等设施健全,能够满足居民办事议事、健康娱乐、求医求助、便民利民服务等多种需要,目前服务中心正在加快建设中。同时社区将完善社会化服务与提高居民收入结合起来,立足突出的区位优势,规划建设了13.5万平方米的沿街经营房,社区居民拥有固定的收入来源。随着县城向西发展,社区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粗略估计社区每家的经营房,每年仅房租收入在2万元以上。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品味。社区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实施了“户分类、社区收集”的垃圾处理模式,开展了“五化”达标、“美在农家”等整治活动,保证清洁优雅的社区环境。在生态文明村建设过程中,将文化建设与村民文明素质提升相结合,以文化创建来改变劣风陋习、普及科技法律知识、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提升群众的整体文明素质,居民素质不断提升。同时社区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每当夜幕降临,居民在社区文化广场健身、读书、跳舞、看报,社区文化广场已成为群众尽享文化、提升文明的大课堂。
展望未来,社区寄托着美好和向往,正在朝着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宽裕、居民更加满意的目标奋力迈进!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70923001 | 271000 | 0538 | 查看 焦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马口社区 |
马口社区地处县城南部,现有群众736户,3570人。东平街道从提升群众居住条件、服务县城发展大局出发,规划建设了马口社区。社区规划投资3000万元,目前9栋居民楼主体已基本完工,道路和其它基础设施正加紧建设,预计各项工程将于年底全面完成。 服务县城发展,实施旧村改造。 清河公园建成、105国道南延,县城南区开发快速推进,马口原先破旧不堪的村庄容貌与县城日新月异的城市容貌非常不协调。东平街道从服务全县大局、提升县城形象、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出发,对村庄进行重新规划,聘请知名设计院进行科学规划设计,于2010年启动了马口社区改造工作,统筹规划了学校、卫生服务中心、健身文化娱乐广场等服务设施。 加强工作领导,加快改造进度。为加快社区建设,社区成立了专项工作班子具体负责社区建设各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一名副乡级干部靠上抓。推进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阳光改造,把拆迁和安置方案印发明白纸发放到居民的手中,深入做好政策宣传和群众引导工作,确保了社区建设快速推进。 发展社区经济,增加居民收入。社区利用旧村改造腾空的土地进行土地复垦,计划建设100个蔬菜大棚,进一步做大蔬菜种植规模,把复垦出的土地承包给群众,让群众得到实惠。同时,立足105国道南延的发展机遇,规划建设5万平方米的沿街经营房,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 展望未来,街道将以“心系百姓、情暖万家”为工作理念,围绕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新要求,进一步做好社区建设及服务文章,努力为群众创造一个更好、更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
担土社区 |
东平街道一担土社区位于县城东部,南临泰东路。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统一安排部署下,东平街道围绕提升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在一担土启动了农村综合社区建设。社区总体规划将周边5个村合并建设中心社区,一期工程对一担土村进行社区化改造,涉及村民680户,1860人,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39.43万平方米,建设28栋回迁楼,回迁840多户居民,目前一期工程建设已基本结束,24栋楼已主体封顶,其中20栋已进入到内外装修阶段。 合村并庄,建设大型农村社区。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村庄整合、腾空闲置土地,立足社区周边实际,充分照顾群众生产生活,通过科学规划、精心选址,计划将原来的一担土村、顾村、大井村、栾庄村和望村5个行政村合并建设大社区,建成后可腾空土地1000余亩,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接近完工的一期工程,完成后可腾空土地300余亩。 统筹规划,建设综合型大社区。按照建设全功能、综合型社区,提升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的指导思想,聘请专业机构统筹规划,社区在建设回迁公寓楼的同时,规划建设社区服务大厅、商场超市、幼儿园、小学、社区卫生室、社区健身广场、社区警务室等配套服务设施,通过整合资源实现社会服务资源效益最大化,让群众享受到全面、一流、高效的社会化服务。 引进项目,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围绕配合大社区建设,社区大力引进项目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华凯电汽厂、嘉美地板厂、天津一汽汽车销售公司、立志汽贸城、邦德电池厂等众多项目相继在这里落户,预计可安排就业岗位1000余人,年增加工资性收入近万元。 |
焦村社区 |
东平街道焦村社区位于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白佛山脚下,南临大汶河,西接稻屯洼国家级湿地公园,处于县城西区开发的核心地带,现有956户、2779人,耕地1200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提高居民居住条件、提升生活质量为目标,将焦村作为首批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组建专门工作班子,统筹规划、强力推进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焦村社区目前已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环境优美的大型综合社区。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社区,提升居民居住条件。围绕打造高标准、现代化农村社区的指导思想,聘请知名设计院进行科学规划设计,通过公开招投标明确了资质硬、实力强、口碑好的开发商参与建设,聘请专业机构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确保了社区建设起点高、工程硬、速度快,最终社区建设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社区建设总计投资1亿多元,建设公寓楼57栋,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容纳居民 1270户,工程从09年开始动工,2010年7月即实现了居民回迁。按照配套设施齐全的标准,公寓楼建设水、电、燃汽、通讯、宽带等设施一应俱全,为适应农村社区群众的现实需求和社区群众的要求,对居民的储藏室进行了专门设计,在普通储藏室的基础上加高了30厘米,方便了群众存放部分农资物品。社区的建成,让群众从过去破旧的土石房搬进了整洁优美、现代化设施俱全的公寓楼,群众居住条件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完善社区管理服务,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社区建设统筹规划了教育、消费、休闲、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了群众基本需求。社区在管理中引入电子化信息化管理,为群众办理了“缴费一-”,刷一张卡即可完成缴纳水费、电费等各项费用,方便了群众生活。为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社区投资300余万元,整合资源规划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占地面积800方米,设置社区卫生服务室、家政服务所、健身活动广场、图书阅览室、综合治理办公室等设施健全,能够满足居民办事议事、健康娱乐、求医求助、便民利民服务等多种需要,目前服务中心正在加快建设中。同时社区将完善社会化服务与提高居民收入结合起来,立足突出的区位优势,规划建设了13.5万平方米的沿街经营房,社区居民拥有固定的收入来源。随着县城向西发展,社区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粗略估计社区每家的经营房,每年仅房租收入在2万元以上。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品味。社区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实施了“户分类、社区收集”的垃圾处理模式,开展了“五化”达标、“美在农家”等整治活动,保证清洁优雅的社区环境。在生态文明村建设过程中,将文化建设与村民文明素质提升相结合,以文化创建来改变劣风陋习、普及科技法律知识、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提升群众的整体文明素质,居民素质不断提升。同时社区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每当夜幕降临,居民在社区文化广场健身、读书、跳舞、看报,社区文化广场已成为群众尽享文化、提升文明的大课堂。 展望未来,社区寄托着美好和向往,正在朝着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宽裕、居民更加满意的目标奋力迈进!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