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日照 >> 东港区

东港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东港区谷歌卫星地图)


东港区简介

    日照市东港区地处山东半岛南翼,东濒黄海,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北依青岛、南与岚山办事处相连,是1992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行政区,是新兴的港口城市日照市政府所在地和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现辖3个街道、7个镇,605个村居(551个村、54个社区),陆域面积10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3万亩,海岸线57公里,总人口69万,年平均气温12.7℃,无霜期223天。
  东港区历史悠久,文化烂灿,据专家考证,距今约四、五十万年前,人类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境内有属于龙山文化的尧王城、东海峪及两城古遗址等著名古迹,有4000年前“亚洲最大城市--两城”的记载,有古代名人姜尚出生地、太公岛、太公钓鱼台等太公文化及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农民起义领袖吕母起义旧址--吕母崮。东港区还是中国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出土的日照黑陶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出土文物现分存于台湾故宫和南京、山东等博物馆,成为华夏古文化的瑰宝。
  东港区依山傍海,山、海、天融为一体,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平均气温25℃,年平均气温12.6℃。在八十公里海岸线上,优质沙滩海岸达64公里之多,这里海岸植被茂密,海滩平阔,海水清澈,潮平坡缓,湖池星罗棋布,岛屿凸现海面,是中国沿海不可多得的天然海水浴场和旅游休养、避暑胜地及海上运动的天然良址。沿东港区海滨自北向南依次有现代万亩“原始森林”之称的鲁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有太公岛、桃花岛两个近岸小岛以及万平口两大天然泻湖,形成了天然的海滨旅游度假区。东港城区北约10公里处的河山,是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相结合的游览区,河山摩崖石刻“日照”二字,为世界汉字摩崖石刻之最,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近年来,东港区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了旅游业发展步伐,2000年,来东港区海滨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达3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亿多元,东港日益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热点地区。
  东港区现辖3个街道、7个镇。
  日照街道:辖78个行政村、23个社区,分配人口7.8万人(其中城中村42个、4.5万人;城郊村14个、1万人;纯农业村36个、2.3万人)。属地管理人口18万。
  石臼街道:现辖22个社区(包括16个居改社区),总人口8.8万,境内有国家、省、市、区属各级各类单位185个。
  秦楼街道:辖70个村(社区),16万口人,陆域面积92.6平方公里。
  两城镇:总面积83平方公里,辖58个村,4.2万口人,海岸线12公里。位于三市(日照、青岛、潍坊)四县区(东港、五莲、胶南、诸城)交界地带,素有“日照北大门”之称。
  河山镇:全镇辖域83平方公里,耕地4.2万亩,共有59个行政自然村,3.2万人口。
  涛雒镇:陆域面积11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5公里,现辖75个行政村,7.1万人口,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故乡,享有"状元镇"的美誉,是山东省中心镇、国家综合改革试点镇,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镇"、"全国特色文化乡镇"、"全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旅游强镇"等荣誉称号。
  西湖镇:镇域总面积8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223亩,全镇辖40个行政村、12936户,35362口人。
  南湖镇:位于城区西 12公里,东邻日照街道,西靠陈疃镇,南与岚山区后村镇相接,北与五莲县街头镇、潮河镇相邻, 总面积 172.6 平方公里,辖 82 个行政村, 7.1 万人口。
  陈疃镇:地处日照水库上游,距日照市区20公里,辖区总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8万亩,现辖38个行政村,3.2万口人。
  三庄镇:地处东港区西部,面积193.6平方公里,北面与五莲县相临,西与莒县为界,南与岚山区毗邻。现辖62个行政村,7.1万口人,有耕地面积8万亩,山场10万亩,以苹果为主的经济园林4万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69万人 1030平方公里 371102 276800 0633 查看 东港区谷歌卫星地图

东港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日照街道 - 95.6平方公里

----

查看 日照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石臼街道 - 13.5平方公里 万平社区 查看 石臼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秦楼街道 - 92.6平方公里

----

查看 秦楼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卧龙山街道 - -

----

查看 卧龙山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两城街道 - 83平方公里

----

查看 两城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河山镇 - 83平方公里

----

查看 河山镇谷歌卫星地图
后村镇 - 9平方公里

----

查看 后村镇谷歌卫星地图
西湖镇 约3.54万人 81.7平方公里

----

查看 西湖镇谷歌卫星地图
陈疃镇 - 78平方公里

----

查看 陈疃镇谷歌卫星地图
南湖镇 约2.5万人 172.6平方公里

----

查看 南湖镇谷歌卫星地图
三庄镇 - 193.6平方公里

----

查看 三庄镇谷歌卫星地图

东港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东港区

    日照市东港区地处山东半岛南翼,东濒黄海,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北依青岛、南与岚山办事处相连,是1992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行政区,是新兴的港口城市日照市政府所在地和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现辖3个街道、7个镇,605个村居(551个村、54个社区),陆域面积10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3万亩,海岸线57公里,总人口69万,年平均气温12.7℃,无霜期223天。   东港区历史悠久,文化烂灿,据专家考证,距今约四、五十万年前,人类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境内有属于龙山文化的尧王城、东海峪及两城古遗址等著名古迹,有4000年前“亚洲最大城市--两城”的记载,有古代名人姜尚出生地、太公岛、太公钓鱼台等太公文化及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农民起义领袖吕母起义旧址--吕母崮。东港区还是中国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出土的日照黑陶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出土文物现分存于台湾故宫和南京、山东等博物馆,成为华夏古文化的瑰宝。   东港区依山傍海,山、海、天融为一体,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平均气温25℃,年平均气温12.6℃。在八十公里海岸线上,优质沙滩海岸达64公里之多,这里海岸植被茂密,海滩平阔,海水清澈,潮平坡缓,湖池星罗棋布,岛屿凸现海面,是中国沿海不可多得的天然海水浴场和旅游休养、避暑胜地及海上运动的天然良址。沿东港区海滨自北向南依次有现代万亩“原始森林”之称的鲁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有太公岛、桃花岛两个近岸小岛以及万平口两大天然泻湖,形成了天然的海滨旅游度假区。东港城区北约10公里处的河山,是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相结合的游览区,河山摩崖石刻“日照”二字,为世界汉字摩崖石刻之最,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近年来,东港区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了旅游业发展步伐,2000年,来东港区海滨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达3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亿多元,东港日益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热点地区。   东港区现辖3个街道、7个镇。   日照街道:辖78个行政村、23个社区,分配人口7.8万人(其中城中村42个、4.5万人;城郊村14个、1万人;纯农业村36个、2.3万人)。属地管理人口18万。   石臼街道:现辖22个社区(包括16个居改社区),总人口8.8万,境内有国家、省、市、区属各级各类单位185个。   秦楼街道:辖70个村(社区),16万口人,陆域面积92.6平方公里。   两城镇:总面积83平方公里,辖58个村,4.2万口人,海岸线12公里。位于三市(日照、青岛、潍坊)四县区(东港、五莲、胶南、诸城)交界地带,素有“日照北大门”之称。   河山镇:全镇辖域83平方公里,耕地4.2万亩,共有59个行政自然村,3.2万人口。   涛雒镇:陆域面积11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5公里,现辖75个行政村,7.1万人口,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故乡,享有"状元镇"的美誉,是山东省中心镇、国家综合改革试点镇,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镇"、"全国特色文化乡镇"、"全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旅游强镇"等荣誉称号。   西湖镇:镇域总面积8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223亩,全镇辖40个行政村、12936户,35362口人。   南湖镇:位于城区西 12公里,东邻日照街道,西靠陈疃镇,南与岚山区后村镇相接,北与五莲县街头镇、潮河镇相邻, 总面积 172.6 平方公里,辖 82 个行政村, 7.1 万人口。   陈疃镇:地处日照水库上游,距日照市区20公里,辖区总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8万亩,现辖38个行政村,3.2万口人。   三庄镇:地处东港区西部,面积193.6平方公里,北面与五莲县相临,西与莒县为界,南与岚山区毗邻。现辖62个行政村,7.1万口人,有耕地面积8万亩,山场10万亩,以苹果为主的经济园林4万亩。   

岚山区

  岚山区地处鲁东南沿海鲁苏两省交界处,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拥海州湾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一河之隔,西接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北靠日照国际海洋城,2004年9月设区,总面积778平方公里,现辖9个乡镇街道、269个村居(社区)、43.41万人。   岚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夏为九夷,商称人方,西周为纪鄣古国,春秋时期先后属齐、越、楚,秦、汉直至唐朝归琅琊郡莒州。宋元时界牌岭以北属日照县,以南归江南淮安府。明朝洪武年间(1384年),建安东卫,时与天津卫、威海卫齐名,为北方沿海“四大名卫”之一;1742年,清乾隆七年撤安东卫并入日照县,岚山全境才归属日照县。中华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沿之。1993年6月,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市委、市政府在岚山开发区的基础上,设立了岚山工委、办事处,独立行使区县级管理职能。2004年9月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71号)设立日照市岚山区。将日照市东港区的岚山头、安东卫2个街道和虎山、碑廓、黄墩、后村、高兴、巨峰6个镇划归岚山区管辖,12月,岚山区挂牌成立。2012年7月3日,原莒县中楼镇划归岚山区管辖,后村镇重新划归东港区管辖。   岚山是“龙山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5000年前就建有亚洲最早的城市—尧王城,境内有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遗址及周、秦以至明清遗迹数百处。碑廓镇属春秋时期“神童”圣公项橐的故里,“三难孔子”的传说广为流传,在《三字经》中有“昔仲尼,师项橐”的千古传颂;被誉为“中州循良第一”的明朝名臣苏京,被龚自珍诗赞曰“北方学者君第一”的清代著名朴学家、书法家许瀚皆生于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岚山是革命根据地和滨海军区军需物质集散地,罗荣桓、肖华、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闻名遐迩的甲子山战斗遗址和山东军区军事工作会议旧址。   岚山生态宜居、物产丰饶。属鲁东南低山丘陵区,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背山面海,最高点在中楼镇马鬐山,海拔662米,最低处在安东卫街道荻水村,海拔不足1.5米;海岸线位于黄海中部,北起虎山东湖三村海域,南到锈针河口,全长25公里;岚山地处北纬35°附近,属暖温带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897毫米,年均气温13.2℃,平均空气湿度72%,降水丰沛,光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誉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气候环境十分宜人宜居;拥有前三岛、阿掖山、海上碑、磴山风景区和海上碑等自然人文景观,海水、大气、沙滩质量一流,水清浪稳,滩平沙细,旅游资源丰富;城市建成区达21.3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全区林业用地面积2.35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42%。蛇纹石、橄榄石、石棉等非金属矿产资源质优量多,南邻的海州湾是中国八大渔场之一,盛产西施舌、乌鱼蛋、海参等海产珍品,海洋捕捞能力居全省第二位,是全省重要的海洋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岚山是南茶北引最早的地区,现拥有绿茶12.6万亩,占全省茶园面积的40%,已成为北方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和国家级无公害绿茶示范区。   岚山港陆便捷、区位优越。位于国家重点开发的沿海主轴线与新亚欧大陆桥沿桥经济带的交汇处、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重要组成部分、鲁南经济带最便捷的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境内拥有岚山港、岚山渔港两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形成了以日照港岚山港区、岚北港区、岚桥港、童海港、钢铁港区为主体的港口集群,已建成5000吨级以上泊位29个,其中30万吨级泊位3个,年吞吐能力过亿吨、远期能力3亿吨,航线通达四海,已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境内兖石铁路、坪岚铁路、沈海高速、204国道、342省道、222省道及日照—东明输油管道、日照—仪征输油管道纵横交错,坪岚铁路西行并入陇海线可直通荷兰鹿特丹港,已建成通车的瓦日铁路和正在建设推进的青日连铁路、岚临高速公路将岚山与中西部内陆城市和南北沿海城市连为一线;岚山距日照机场车程半小时左右,距青岛、临沂、连云港等空港车程均在2个小时以内,且均有高速公路相连,海陆空交通发达、运输便利。   岚山临港产业鲜明、经济发展活跃。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重要组成部分、山东钢铁精品基地所在地,立足区位、港路、资源优势,规划了100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钢铁配套、石化、木材加工、海洋食品药品、临港物流五大特色产业。目前,液化品储运加工能力4000万吨,木材进口加工能力1000万方,食品药品生产能力140万吨,物流企业发展到150余家,山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钢铁产能将达到2200万吨,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海洋仿生食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木材进口加工集散地、山东省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油气储运加工基地和区域性临港物流中心。   近年来,岚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健康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民生改善优秀示范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山东省最佳投资城市、省级文明区、山东省民营经济先进区、服务业发展先进区,跻身全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科学发展百强。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5.3亿元、增长6.2%,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8.5:58.5:3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6.9亿元、增长9.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81.84亿元、增长13.6%,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22亿元,进出口总值260.8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83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13538元、增长8.5%。   今年以来,岚山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十八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党代会、市“两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按照“发挥‘两大优势’,突出‘三个重点’,实现‘两大突破’,争当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的发展思路,务实担当,奋力拼搏,全力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等工作,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1—9月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1.79亿元、增长14.3%,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14亿元、增长4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1.26亿元、增长26.5%,固定资产投资453.12亿元、增长16.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8亿元、增长9.2%,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93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73位。  信息来源:岚山区人民政府  

五莲县

  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概况   五莲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潍河上游。总面积1443平方千米。总人口51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洪凝镇,邮编:262300。代码:371121。区号:0633。拼音:Wulin Xian。      行政区划      五莲县辖9个镇、3个乡:洪凝镇、街头镇、潮河镇、许孟镇、于里镇、汪湖镇、叩官镇、中至镇、高泽镇、石场乡、户部乡、松柏乡。   历史沿革      汉置临朐县,北魏改昌国县,隋开皇六年(586年)改逢山县,大业二年复改临朐县。因东临朐山,故名。1947年由诸城、日照、莒县部分地区析置五莲县。      1994年11月24日,撤销五莲县于里乡、汪湖乡、叩官乡、中至乡,设立于里镇、汪湖镇、叩官镇、中至镇。   2000年,五莲县辖10个镇、12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503219人,各乡镇人口: 洪凝镇 114789 街头镇 33339 潮河镇 16769 许孟镇 36259 管帅镇 18153 七宝山镇 15339 于里镇 23756 汪湖镇 25070 叩官镇 28110 中至镇 26746 山阳乡 22268 院西乡 22672 高泽乡 20648 罗圈乡 4827 石场乡 14212 杜家沟乡 7414 山庄乡 5199 王世疃乡 15510 魏家乡 15865 户部乡 12616 搓河乡 6824 松柏乡 16834   2000年12月27日,五莲县撤销山阳乡、罗圈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洪凝镇;撤销王世疃乡、杜家沟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街头镇;撤销管帅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于里镇;撤销魏家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潮河镇;撤销院西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许孟镇;撤销七宝山镇、高泽乡,以原七宝山镇和高泽乡的行政区域设立高泽镇,镇人民政府驻原高泽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山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石场乡;撤销槎河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户部乡(鲁政函民字[2000]89号)。   截至2002年12月31日,五莲县辖9个镇、3个乡:洪凝镇、街头镇、于里镇、许孟镇、潮河镇、汪湖镇、叩官镇、中至镇、高泽镇、石场乡、户部乡、松柏乡。      地图   

莒县

   莒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沭河上游。总面积1952平方千米。总人口110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城阳镇,邮编:276500。代码:371122。区号:0633。拼音:Ju Xian。      行政区划      莒县辖17个镇、4个乡:城阳镇、招贤镇、阎庄镇、夏庄镇、刘家官庄镇、峤山镇、小店镇、中楼镇、龙山镇、东莞镇、浮来山镇、陵阳镇、店子集镇、长岭镇、安庄镇、碁山镇、洛河镇、寨里河乡、果庄乡、桑园乡、库山乡。   城阳镇:位于莒县中部。辖67个行政村,总面积67.51平方千米,总人口13.02万。镇政府驻东大街。   阎庄镇:位于莒县城北。辖48个行政村,总面积64.68平方千米,总人口3.79万。镇政府驻阎庄。   招贤镇:位于莒县东北。辖81个行政村,总面积110.28平方千米,总人口6.82万。镇政府驻招贤村。   夏庄镇:位于莒县南部。辖66个行政村,总面积113.93平方千米,总人口6.40万。镇政府驻夏庄村。   浮来山镇:位于莒县西部。辖63个行政村,总面积65.41平方千米,总人口5.28万。镇政府驻胡家街。   峤山镇:位于莒县东北。辖52个行政村,总面积94.18平方千米,总人口5.63万。镇政府驻牛家庄。   东莞镇:位于莒县北部。辖52个行政村,总面积105.5平方千米,总人口3.88万。镇政府驻东莞村。   刘家官庄镇:位于莒县西南。辖64个行政村,总面积79.77平方千米,总人口6.64万。镇政府驻刘家官庄。   龙山镇:位于莒县东南。辖56个行政村,总面积112.90平方千米,总人口4.68万。镇政府驻九里坡。   小店镇:位于莒县南部。辖62个行政村,总面积119.60平方千米,总人口5.52万。镇政府驻小店。   店子集镇:位于莒县东部。辖83个行政村,总面积32.00平方千米,总人口3.97万。镇政府驻张家围子。   中楼镇:位于莒县东南。辖65个行政村,总面积131.32平方千米,总人口5.79万。镇政府驻中楼村。   陵阳镇:位于莒县东南。辖53个行政村,总面积54.66平方千米,总人口4.03万。镇政府驻大河北。   长岭镇:位于莒县南部。辖49个行政村,总面积59.27平方千米,总人口3.80万。镇政府驻石井村。   安庄镇:位于莒县北部。辖42个行政村,总面积81.17平方千米,总人口3.31万。镇政府驻安庄。   碁山镇:位于莒县北部。辖86个行政村,总面积197.51平方千米,总人口8.08万。镇政府驻大庄坡。   洛河镇:位于莒县西北。辖46个行政村,总面积75.50平方千米,总人口3.98万。镇政府驻洛河崖。   桑园乡:位于莒县东北。辖71个行政村,总面积121.83平方千米,总人口5.32万。乡镇政府驻桑园村。   果庄乡:位于莒县西北。辖32个行政村,总面积66.19平方千米,总人口3.07万。乡政府驻前果庄村。   库山乡:位于莒县东北。辖43个行政村,总面积107.29平方千米,总人口3.08万。乡政府驻小库山村。   寨里河乡:位于莒县东南。辖53个行政村,总面积71.92平方千米,总人口3.74万。乡政府驻寨里河村。   (数据来源:“莒县民政局网站”)   历史沿革      周为莒国,秦因置莒县。据《说文解字》:“齐人呼芋为莒”,而莒为物产。      1993年4月8日,调整莒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即;撤销东莞乡和龙王庙乡,设立东莞镇,以原东莞乡和龙王庙乡的行政区域为东莞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东莞。撤销中楼乡和孙由乡,设立中楼镇,以原中楼乡和孙由乡的行政区域为中楼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中楼。撤销小店乡和金墩乡,设立小店镇,以原小店乡和金墩乡的行政区域为小店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小店。撤销龙山乡和柏崖乡,设立龙山镇,以原龙山乡和柏崖乡的行政区域为龙山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龙山。撤销里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桑园乡。撤销茅埠乡,将原茅埠乡白茅埠、庞庄、水由等17个村并入碁山乡;将原茅埠乡的古路官庄、季家庄、小河东等11个村并入招贤镇。撤销大官庄乡和刘家官庄乡,将原刘家官庄乡和原大官庄乡的大官庄、吕庄、王家官庄等9个村合并设立刘官庄镇,镇人民政府驻刘官庄;将原大官庄乡的后石屯、前石屯、西旺疃等16个村并入夏庄镇。撤销峤山乡,设立峤山镇,以原峤山乡的行政区域为峤山镇的行政区域,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1995年12月16日,撤销莒县浮来山、陵阳、长岭乡,设立浮来山、陵阳、长岭镇。1995年12月18日,撤销莒县安庄乡,设立安庄镇。   1996年1月19日,撤销莒县店子集乡,设立店子集镇(鲁政函民字[1996]8号)。   2000年,莒县辖15个镇、10个乡:城阳镇、小店镇、中楼镇、长岭镇、东莞镇、龙山镇、刘家官庄镇、安庄镇、招贤镇、店子集镇、峤山镇、夏庄镇、浮来山镇、陵阳镇、阎庄镇、大石头乡、王家二十里堡乡、王家墩头乡、天宝乡、库山乡、果庄乡、洛河乡、桑园乡、棋山乡、寨里河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034519人,各乡镇人口: 城阳镇 117853 招贤镇 63444 闫庄镇 37054 夏庄镇 57826 刘官庄镇 61986 峤山镇 36746 小店镇 51068 中楼镇 52260 龙山镇 41458 东莞镇 36127 浮来山镇 30561 陵阳镇 38536 店子集镇 37339 长岭镇 35894 安庄镇 30644 二十里堡乡 21591 王家墩头乡 18556 寨里河乡 34860 棋山乡 45877 天宝乡 25346 洛河乡 37398 果庄乡 28490 大石头乡 15507 桑园乡 50047 库山乡 28051   2000年12月27日,莒县撤销王家墩头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城阳镇;撤销大石头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峤山镇;撤销王家二十里堡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浮来山镇,镇人民政府驻地迁至原王家二十里堡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天宝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棋山乡(鲁政函民字[2000]88号)。   2002年2月1日,省政府批复同意:莒县撤销洛河乡,设立洛河镇;撤销棋山乡,设立棋山镇,以上2乡撤乡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浮来山镇人民政府驻地由王家二十里堡村迁至胡家街。截至2002年12月31日,莒县辖17个镇、4个乡。      


东港区特产大全




东港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