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飞龙峡风景区 | 飞龙峡风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飞龙峡风景区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区西南部,由两个国家“AA”级风景区(尖山风景区和农团风景区)组成,是自贡市近郊唯一的生态型景区,规划总面积为45.57平方公里,距城区15公里,交通便捷,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电力、通讯设施实现全覆盖。 飞龙峡风景区树立以大城市后花园为主的旅游品牌形象,立足自贡,辐射周边,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水利风景、宗教文化为依托,发展以休闲娱乐、养生度假、会务经济为主的经济型生态旅游,景区自1982年起对外开展旅游经营,1999年开始市场化运作,形成了“三月桃花会”、“五月石榴花会”、”农团生态旅游节”等常年性的旅游活动,已成为自贡市重大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景区已建成尖山桃林、石榴园、飞龙峡、桃花岛等景点,培育了海尔农庄、松涛山庄、亭院度假村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档次的旅游服务项目,形成了“山青、水澈、林幽、桃红”特色,在川南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景区正成为游客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胜地。 |
尖山风景区 | 尖山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四川省省级自然风景保护区——尖山风景区,位于自贡荣边镇境内,海拔497.7米,方圆287公顷。尖山风景区在1955年建成尖山湖后形成雏形,于1986年命名。尖山湖水域38公顷,水深18米,湖水四季丰盈,秀丽多姿。放舟湖中,碧波荡漾。寻幽水巷,笑语拂衣。自有“舟篷绝壁旋无路,水绕余峰见绿波”之感;驾艇飞驰,破浪乘风,更生万丈豪情。新建有宽2.5米、长68米、高于水面8米的湖面索桥,凌空飞渡,如虹出水。步行其间临风观景,看粼粼波光,观水天一色,顿感山水多情、物我两忘。 遍山间种的松、杉、樟、楠、竹,将满山碧染。漫步林间山径,树荫蔽日,怡然自乐。踏5公里长的红石小径,沿湖看柳,赏山间石刻,寄情山水,息尘忘忧。阳春三月,拾级上山,于占地60余亩有10000多株观赏性桃林,看桃红尽染,比人面桃花,感百花争春,让人心旌摇曳;酷暑盛夏,亭台煮茶,湖边垂钓,听峭壁流水,迎山野清风,让人忘暑消夏;秋冬两季,寻趣林间,尝野果香醇,其趣盎然。 盈盈绿水间彩船画舫、迭迭青山里红墙碧瓦,掩映成画,浑然丹青。20多个品种簇锦盆花以及书家摩崖、名士题字,点缀其间,更添雅韵。游山玩水之余,在餐饮服务区,领质朴村民之盛情,感乡野菜肴之土风,尝农家豆花之品味,嚼院坝文化之情调,摒城市喧嚣,弃世间烦恼,自有闲云野鹤、归隐山林之遗风。尖山之美在于灵秀,尖山之乐源于乡野。 |
东源古井盐场 | 东源古井盐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源井座落在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扇子坝大塘山,属于自流井气田西端,是自贡至今还在生产天然气和卤水的古井之一,由于其产量大,延续时间长,历来受到人们青睐。前国家主席刘少奇、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曾到东源井视察工作。许多国际友人和专家在参观考察该井后,无不发出惊叹和赞誉之声。 该井早在清咸丰年间便开始创办,当时仅下好石圈子就停搁,直到1889年又由多股盐商合伙集资复淘加深。于1935年最终建成。在钻井过程中,一边钻井,一边生产,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历时长达46年之久。完钻井深935.88米(现井深948.22米),钻至三迭系雷口坡组产气层,获得了大量的天然气。 该井自1892年开始逐步投产以来,至今已有120年的生产历史,累计产气5亿多立方米。该井现仍采用我国独创的体现了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低压天然气康盆采气技术生产,日产天然气2.7万立方米,一直保持着高产、稳产的记录,名列自贡盐场气井井群之冠。是古今中外一眼罕见的气井,因此,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极大重视,已成为盐业科技史上的重要研究课题。 东源井采用传统的钻井方法凿成。从凿成到现在,虽经100多年的生产,地面的设施依然保存如旧。比如地上的建筑(碓房、车房等)、凿井用过的设备(井架、踩架、大车等)都遗存较好。是珍贵的晚清盐史实物。特别可贵的是东源井现存岩口簿两本:一是1889年至1896年的转抄本,二是1915年至1933年的钻井原始记录本。这两本岩口簿保存至今,是研究该井以及自贡地区钻井管理方法、技术方法等的宝贵史料。 东源井作为一眼古气井,在自流井气口井井群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1985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 |
张伯卿公馆 | 张伯卿公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花园是解放前张伯卿的私人会馆,位于贡井筱溪境内,地处太平山南麓金鱼河侧的青杠林。20年代末,张相中此地后,依仗权势,强购杨姓地皮,耗白银4万两,于1923年动工修建,历时3年,建成贡井最早的“洋房”和独有的花园。 “张园”主楼建筑,由四川边防军自流井提款处处长德阳名士黄秋帆设计,按当时德国领事馆式样仿罗马式楼房建造的,有大小房屋14间,三合土地面,室内家具均以名贵木材制作,客厅内摆有太平天国天王府中的遗物,紫檀镂空宝玉交椅8座,楼房面积1148米。 楼房建筑工艺十分考究,墙壁及望板为石灰粉刷,望板及墙壁饰有花、草、鱼、果等泥塑小品,内侧走廊以园柱承办,柱面以水泥、白灰=糯米浆调制的沙浆涂抹,再嵌以卵石抹平,由著名工匠杨锡三制作。楼房布局典雅,装饰华丽,青瓦屋面,横开木窗采光通气。门前为石砌月台,前面有人工挖筑的140平方米的池塘,池中建有砖木结构的船形亭阁,取名望湖(今为桂影湖),施工所用河沙、卵石均从百里之遥的内江运来,整个花园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 “张园”还以花卉林木见长,名贵花木居多,绿化面积占花园面积的十分之七,植有四季花木。 |
自贡陈家祠堂 | 自贡陈家祠堂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自贡陈家祠堂位于自贡市贡井老街河街历史文化街区,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建筑面积760m2。于2007年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堂位于贡井老街顺岩碥33号,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为正厅、厢房廊楼、戏楼构建而成的砖木结构四合院,其建筑精巧玲珑,木雕、石雕、泥塑美轮美奂,是清代川南地区民居宗祠的典型代表。该祠堂曾作为清朝荣县贡井分县第82任县丞居所,是中国古代首批工业生产专设行政区划和自贡因盐设市的珍贵历史物证。 陈家祠堂是一颗建筑艺术明珠。祠堂整体为砖木结构,穿斗、抬梁式构架,木雕、石雕、砖雕、泥塑等雕刻雕塑艺术一应俱全,镂雕、阴刻、浮雕多种技法并用,山门、戏楼,大殿上的石雕、木雕均异常精美,尤以戏台眉板上的木雕为精华。雕刻物上使用的颜料均为矿物颜料,山门采用青绿色调为主,戏楼、大殿木雕则施青、绿、金色,空档处施红色,其图案有线纹、花卉、人物场景,及龙纹、楷体书法等。雕刻内容少见佛、道,体现了世俗生活中人们的精神追求;有关礼教的也较少,反映了生活在异乡的移民谋生的艰难和思想的自由。此外,还有不少现已失传的传统剧目及“剧照”。 |
贡井南华宫 | 贡井南华宫坐落在贡井区糍粑街与枣子园之间坐落在贡井区糍粑街与枣子园之间。。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座北向南。建筑技术精湛,整个宫殿宏伟壮观,具有古代建筑的传统风貌,保存至今实属难得的历史文物.据知情老人胡少权(90岁)介绍,这是信仰佛教的盐商修建的,以道教祖师“南华”老祖的封号为名,故定名为“南华宫”。 宫殿历史 贡井老街的南华宫,,至今已111年。近年来,人们不断追寻着古盐文化的踪迹,南华宫附近每天有不少参访者驻足观看,或拍照留影。这也许是因为南华宫的气势恢宏和建构精美,它那别致的风格把游人深深吸引。 修建由来 南华宫名为岭南会馆,为广东盐商所建。当年贡井盐业第一次遇上川盐济楚,盐业生产方兴未艾,各地盐商云集贡井。一时间,贡井的老街河街井架林立,灶房遍地,旭水河盐船如织。盐业发展给贡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广东盐商也从中获取到巨大财富,因此他们才有钱修建这如此宏大的南华宫。 南华宫的建成给贡井带来一派生气,广东盐商在南华宫的活动也相当活跃。他们在这里除了商务政务活动外,还包括佛教活动和文化活动等。对于文化活动,戏台就是明显的见证。有史料记载:清末著名文人赵熙在南华宫看川戏《活捉王魁》后,批其鄙俗,连夜改写为《情探》,开文人改写川剧剧本之先河,更被传为中国近代戏剧史的著名佳话,因而南华宫也应成为现代川剧的源头之一。南华宫的川剧文化活动一直延续到民国末年。 宫殿详情 宫殿四周围墙高矮不等,高的或七八米,矮的也有四,五米,但参差有致。围墙下以黄色条石砌成,上以青砖造就,附以各式各样的檐帽,墙壁上绘有山、水,鱼、附以鱼、花草、人物,莫不栩栩如生.给宫殿增添不少情趣,特别是背面围墙上,塑有一羽开屏的孔雀,下面有祥云簇拥着的一柄宝剑,盖为”守宫之祥鸟”,“镇宫之利器”.整个圈墙色彩协调,文典高难,十分引久注目…。 拾级上月台便是宫殿正面,宫墙的正门两侧,各绘制一龙头,其龙眼圆睁,龙口大张,若遇雨天,雨水便从龙嘴涌出,形若风摄,十分壮观。 宫殿正门是以巨型长条石砌成,高约四米,宽约三米,正门顶上盖有燕翅形门檐,檐口均以各种瓷片嵌就,檐口下面两侧,镶嵌有四个木雕宫灯,小巧玲珑,排列整齐,又饰以龙头,大小对称,仿佛是为青鸟卫护宫门照明而造。 门檐两侧,各塑一位手挽竹兰,神态自如的“道家”,他们的身后都有条脚踏祥云的巨龙。中央有两位道师盘膝而坐,神态和蔼,手中护着一枚方孔铜钱,两边各有一位手执利器而狰狞威武的金甲武士护卫着。正门两侧各设耳门,象是宫般双眼,在观察来往行人。 步入宫门,头顶上便是木雕装饰的戏楼,每逢佳节,道会道教武士将要上楼表演道术。上了台阶有一宽敞院坝,前方便是宫梁,殿顶屋檐上嵌砌著各种图案,正中塑有三位形像各异的道家弟子,他们面目和善,给人一种心胸宽阔的印象。正殿两边的墙上盖有四重燕翅形的风檐。山墙外面还塑有九位腾云驾雾的道家人物,他们各骑宝马,似从天上飘然而下。宫殿里豁然宽敞,雕龙塑凤,工艺精湛。 南华宫占地一千多平方米。四周高墙合围,上端多级峭壁,吻接燕尾飞檐,加上风火墙层层叠叠,整个墙体蔚为壮观。游人不难发现,前人在屋脊上大做文章,除了宝顶祥云镶嵌以外,还有福禄寿三星堆塑,屋脊也精美绝伦。宫的正面有三道石门,一道大的正门和两道小的侧门。门边都有石雕楹联,门上是石雕花卉图案。一进大门就可发现,头顶上是戏楼,对面是大殿,两侧是厢房,厢房上有走楼环绕,中间是院坝,这可是个很大的四合院。也许人们还会回过头来细看戏楼,戏楼的围栏和吊脚是镂空木雕,图案鲜明生动,做工精湛。此外在这个四合院的后侧还有两个四合院,总计有花厅院落厢房多达数十间。 南华宫发展 贡井的大盐商及社会名流后来捐资助学,决定在贡井创办旭川中学。最初校址就选定在南华宫。南华宫的大殿厢房被充分利用,改作教室和女生宿舍。男生宿舍安排在江西庙。南华宫为贡井教育事业发展开创了新的一页。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冯玉祥将军来贡井募捐,也曾在南华宫当众讲演,推动了贡井募捐活动的蓬勃开展。南华宫为抗战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解放后南华宫改为粮食仓库。解放初,农民分得土地,交粮的积极性很高,交公粮的队伍从南华宫大门一直排到下面老街的贵州庙。多少年来,南华宫一直粮满仓,支援了国家建设,保证了区群众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 若干年后,南华宫办起了饲料厂。饲料厂对南华宫的损坏十分严重。该厂为了把原材料用大卡车运入宫内,竟把精美的大石门及门上的石雕图案全打掉,做成了几米高的卷帘门。进门后还把精美的戏楼也从中锯掉。更有甚者,厂方还把院坝左侧的厢房撤掉,修起一座几层楼高的钢筋混凝土厂房,更是不伦不类。当厂房生产的时候,噪音粉尘加臭气四处污染,群众多有意见。直到最后饲料销路不畅,该厂才寿终正寝。但这一折腾给南华宫留下了太多的隐患。现在南华宫除了人为的损坏以外,还可以看到大自然的损坏所留下的痕迹。在南华宫大门左侧的一角,墙体多处开裂,这是前年大地震造成的恶果。宫内楼房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并开始对戏楼左侧的楼房进行修复。还准备拆除破裂的部分围墙重新修复。大门戏楼的修复也在计划之中。按照打造老街的统一规划,南华宫将创办成民俗文化特色茶园。 南华宫沧桑百年,有繁荣,也有衰败,有自然的损毁,也有人为的伤害。但是百年以后,南华宫将翻开新的一页。民俗文化茶园的热闹场面将重新在南华宫出现。 |
茶马古道-艾叶滩码头 | 茶马古道-艾叶滩码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艾叶古镇,川盐东运水路码头起点站,巴盐西运的陆路启运地,为富荣盐场西端井盐生产第一重镇,也是茶马古道的一部分。自贡盐船沿旭水河入釜溪、沱江而下长江,艾叶滩是起点站,作为盐运水道上的第一码头,在古代承担岸上繁重的盐运及附属产业的装载任务,码头上连艾叶横街子,下接艾叶滩坝及沱湾,整体结构为“之”字形,坝成月亮形状。 |
茶马古道-贡井老街盐道 | 茶马古道-贡井老街盐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贡井老街盐道坐西南向东北,始建于清初,全长166米,宽4米,占地面积664平方米,是为发展盐业而修建的主要街道。街道两侧是商住型店铺,前商后宿连缀成街面,几百年街道石板未改变,部分房屋结构风貌大改。老街自建成以来一直是连接河街至筱溪街的通道,是贡井政治、经济、盐业兴衰发展的重要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贡井老街全长百余米左右,宽不过10米。街面道路用菱形石板铺就,古朴大方。街两边多为两层木结构的青瓦房。街下端有五十梯石阶,与最古老的河街相连。当年,河街生产的盐有许多是人挑或马托,从五十梯上来,通过整个老街再往西去。清朝时期,在五十梯与老街的结合处,设过关卡。官府派人在关卡处,对运出的盐进行验票盖章才放行,否则视为私盐没收。因此,当地人常说这里是古盐文化的发祥地,是早年的盐马古道。 陆路古盐道发端于贡井老街。一条石板路,南下过平桥、济元桥向沿滩、富顺;东向经中桥和原下桥穿谢家松林越土地坡至自流井;北上沿河街达威远、内江,至川中、川北各地;西去穿今旭川中学经艾叶、荣县至乐山。西行之路尤为重要,是川盐(自贡盐)靠马帮的驮马运向四川西南部,进雅安入康藏或经西昌向滇黔的古盐道的起点。在川、康、滇、黔各地的边民和少数民族,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巴盐”便是从这条古盐道源源不断地送去的。至今凉山的彝族、康藏的藏族,无人不知“自贡”,人人说起自贡的“锅巴盐”便啧啧称赞,盐也因此而在西南称为“盐巴”。盐马古道也因此与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并称古商贸易“三大道”。 |
自贡井天池寺 | 自贡井天池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天池寺 在贡井老街北天池山上,因寺中一池千年从未枯竭,日夭池而名。始建于北宋,仁宗时最盛,明洪武年间复建如来殿。八百年间兴废数迭,终成为朝靴峨眉山的脚庙。现有数古殿,已历数百年风霜而犹存。近新修千手观音殿、诸天壁完及千佛塔,流光溢彩,金碧辉煌,故其香火更盛。 天池寺建在天池山顶,是贡井地区最古老的丛林。据庙内古碑记载……山巅有一水潭,清澈甘冽,大旱不涸,烹茗煮粥有异香。理人奉为“天池”。皇佑年间(北宋仁宗赵祯年号1049一1054)始建山王庙作春秋社祭。大明洪武某年(1368一1388)处士邹某某好佛乐施,改山王庙为如来殿(有碑文对照邹氏家族属实)。庙宇古朴宽大,占地甚宽。周石砌成长方形池塘,种上红白荷花。池水从未干涸,传说有地下水自龙头沟来。 每年四月初八为“放生会”,鳝、鳅、龟、鳖不知放了多少,从未有人捕捉,可终不知去向。故此更添神秘,令人迷惑不解。天池寺曾经几遭火灾兵祸,多次重修(原存碑文八方皆铭记其事)。铸有铜佛名胜七尊半,青铜钟一口,铜磐四具,铁铸香炉七座,庙为如来佛坐镇,还有昆卢殿、大雄殿、三宝殿、观音堂、经楼,配有真武殿、玉皇殿、药师殿、纯阳殿、白马殿、财神殿、禅房、客堂、饭堂、花厅数十间。苍松翠柏,蔽日遮天,绿竹千竿,芳草如茵,是一座曲径通幽,引人人胜的禅院。清乾隆丁亥秋(乾隆二十八年)荣县正堂黄大本亲书“天池禅院”巨匾一张(1764)悬于大山门,故该寺又称“天池禅院”。 |
夏洞寺 | 夏洞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夏洞寺位于自流井至贡井路上自贡工人疗养院旁,始建于南明永历年间(1654年即清顺治十年)。是一所求神拜佛兼以戏曲游乐的民居寺院。 夏洞寺座北向南,由前殿、后殿、戏楼构成的四合两天井层叠式庙宇,大小院落都以回廊相联,四通八达,是一穿斗式兼台梁式的古建筑。歇山屋顶,屋脊起翘,壁画雕栏均简括恬淡,其建筑功能分区十分明确,整体建筑至今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该寺由于建于战争频繁之期,建筑分期历史跨度较大,建筑构思及工艺均不大统一,为研究明末以来,不可多得的建筑科研材料。 |
贡井湖广庙 | 贡井湖广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湖广庙,又叫禹王宫或两湖会馆,坐北朝南。其庙建筑宏大,气势雄伟,制式古朴,与贡井其他的庙宇大同小异。它有正殿两重、配殿一横、东西厢房及大小庭院数十间;正中建有戏台,游楼环抱;山门面向旭水河。山门与照壁之间有宽阔的石坝。从山门至后重正殿有十多级石阶的高差,这使庙宇产生一种庄重、威严、轩昂的气势,令人望之而顿生敬畏的感觉。湖广庙前殿塑着美鬓公关云长,其左右两边分别是周仓和关平;正殿供奉大禹王(大禹)神像。神像为泥塑金身,头戴冕旎王冠,身着滚龙袍带,清须飘散,形象庄严,气韵丰满,活灵活现。正殿后面庭院内有合抱大小的黄桶树数棵。它们都枝叶繁茂,状如华盖,荫翁庭院,遮掩屋宇。建于清乾隆初年,现存一巨大照壁及照壁后石坝、两边厢房的雕饰(挑檐垂脚、牛推雕镂、屋脊泥塑装饰精湛生动)等亦大多存留。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自贡天车 | 天车被誉为自贡盐场奇观之一,是将若干杉木连结,以竹篾绳捆扎成巨大的支架,竖于井口,用于采卤、淘井、治井。天车井架十分壮观,不管从采卤或者古建筑角度来说,都是盐都自贡特有的、不可多得的文物。据史书记载,自贡在近两千年的盐业生产过程中,遗存有一大批古井、天车,1914年仅自流井就有“水火两井共960眼”,而废井则有11800多眼,所以流传有“自流井盐井(天车)多如麻筛”的说法。2006年2月12日,被称为自贡标志的“东方埃菲尔铁塔”——“天车”模型和燊海井模型双双在当天开幕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亮相。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中坝钟氏庄园 | 中坝钟氏庄园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坝碉楼及钟氏庄园位于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龙潭镇中坝村5组,坐北向南。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整体建筑占地面积7197.12平方米,其中碉楼占地面积57平方米。碉楼位于庄园东北角,为砖木石结构,方形楼阁式,边长7.5米,通高16.9米,歇山式四角攒尖屋顶。共分五层,下两层为石木结构,上三层为砖木结构。隔楼为木板,二楼以上有枪孔,五楼有瞭望孔。附属的四合院庄园建筑结构为木结构,穿斗抬梁式构架,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由前堂前堂面阔17间63.4米,进深1间6.35米,正堂正面阔11间53.4米,进深1间8.5米,东西厢房面阔6间24.3米,脊高7.1米,进深通间17.4米。西厢房面阔6间24.3米,东西厢房各有2个天井组成四合院布局。碉楼及附属庄园是清代川南地区典型的民居建筑,其柱础、门窗、板枋、吊檐、木雕宫灯、屋脊泥塑精美,其主体建筑布局至今保存完好,是研究川南地区民居庄园建筑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文物和历史研究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雷公坡崖墓群 | 雷公坡崖墓群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这处古墓群的年代为约1900年前的东汉时期。崖墓群分布在海拔 335米的低丘缓坡上,呈环形分布,当地人称此地为“雷公坡”。多年以前,当地人以从事凿井、煮盐和贩盐为主业,艾叶镇因此也有着自贡盐泉发祥地之称。 崖墓群共有24座墓葬,多数为带墓道的单室崖墓,由墓道、照墙、门廊、墓门、墓室等部分组成。主墓室为双室墓,雕刻更加精美,保存有鱼、刀纹等图案,“特别是墓门建筑保留有汉代瓦当图案,这最能代表该墓群属于距今1900多年的东汉时期。 整个崖墓群分布面积约2500平方米,是自贡迄今发现的最大规模的汉代崖墓。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贡井胡氏民居 | 贡井胡氏民居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贡井胡氏民居,又称胡慎怡堂,系清代晚期自贡大盐商胡元海的私人住宅,坐落于贡井区长土镇沿河街。自1850年开始修建,后经过数次改建、扩建,至1905年最终建成,历时55年,总占地约2万平方米。在2012年7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盐商胡元海祖籍江西庐陵(今吉安),靠经营棉布生意起家。1821年至1850年间,胡元海与人合伙经营盐业获大利,便买下贡井大山寨子岭土地,依山建房。 起初,胡元海所建房屋为一正二横房舍,作为居家和管理盐业的柜房。1865年,胡元海长子胡勉斋对原房屋进行改建,新增上厅、中厅、横房,呈八个四合形模样,周围人称它“大山新房子”。次年,房屋又动工新建,设置抱厅、横堂屋、总柜房、管事房等。1867年基本建成,取名“胡慎怡堂”。1894年至1905年,胡元海的孙子胡汝修又对房屋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和扩建。至此,胡慎怡堂最终建成。建成后的胡慎怡堂占地约2万平方米,包括住宅群、宗祠、盐业经营管理柜房、戏楼、园林建筑等计共三十余栋(座)和大片园林景观。而西区建筑则完全仿《红楼梦》大观园亭式建筑而修建,十分气派。 不少名士曾为胡慎怡堂赋诗题词,使胡慎怡堂显得非常雅致。书法家赵熙在此题有“灌园”、“怡堂”、“花随四时”等匾额及对联;梁启超书有“大山松所”横额;“竹林七子”之一王廉甫赞荷湖诗“万朵红莲一鉴铺,水光山色并华予。问谁涤得氛埃净,澄尽清流是此湖。”生动地描述了此中的优美景致。 自贡盐文化研究者陆坚评价称,作为私人住宅,胡慎怡堂的房屋建筑面积在当时的川南首屈一指,其建筑本体是清中晚期自贡盐商宅邸中规模最宏大、园林景观最优美、建筑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川南民居建筑群落。是自贡近现代盐业历史的见证,也是盐商文化的遗存。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大公井 | 大公井,被誉为天下第一古盐卤井。据史料记载,它始凿于汉,北周时因井建公井镇,唐置公井县,明转称贡井。 1939年贡井与自流井合建自贡市。其所在地贡井天池山下的老街河畔,是历代井盐生产的重要区域。至今这里仍积淀保存着丰富的井盐文化,极具开发价值,被市政府确定为重点旅游开发项目。 项目由老街河街古盐文化保护区;天池山生态及佛教文化旅游区;八里秦淮文化休闲娱乐区三大片区构成。着力凸现城中瀑布组团、老街盐文化组团、大公井遗迹组团、金流井盐卤浴场组团、天池山生态佛教文化组团、东源井休闲组团、八里秦淮组团等七大“王牌”。 大公井古盐文化旅游区位置优越,北接北环路,东临贡井城区中心,西邻南环路接口。往北可出内宜路,西至荣县,自然汇接川南黄金旅游路线。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自贡火边子牛肉 | “民以食为天”,随着自贡盐业的开发,这里聚集了大量人口,这其中有商贾、有劳工;有本地居民、也有外地绅商,他们带着各自不同的餐饮方式和习惯口味汇合在自贡这个“银窝窝”。由于这里消费量大,为适应各阶层人士和不同地方口味的需求,各地名厨也都带着各自的绝技来到这里。使得自贡各地风味饭馆林立,各种美食荟萃,其饮食文化因此显得丰富多采,美不胜收。自贡最具特色的食品是牛肉。在过去,自贡盐场盐业生产的主要动力是役牛,据记载盐业鼎盛时期的役牛有近10万多之头,牛多牛肉就多且便宜,因此,自贡以牛肉为原料的食物就花样繁多,成为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 “水煮牛肉”过去是盐工们的“大众菜”,由于便宜,盐工们往往将牛肉切成薄片,放在锅中一煮,然后蘸麻辣碟子吃,既经济又可口。本世纪三十年代后,自贡名厨范吉安在川菜“渗汤牛肉”的过程中,改为将各种佐料和牛肉片一锅同煮,进行烹调,这样作出的菜,肉片滑嫩,辣烫鲜香,色泽明亮,口感极好。此菜一出,即大受欢迎,不久各餐馆纷纷效尤,逐步成为一道自贡地方风味浓郁的川菜精品。自贡还有一道享誉全川乃至全国的名产,即“火边子牛肉”。它选料作工十分考究,先是选牛后退上的“股二,股四牛”,这样的肉一头牛只有10到15公斤。然后由熟练工人切成寸许厚的肉片,再将肉钉在斜倚墙壁的木板上,以奇绝的刀功片出极薄的肉片,并要求肉片上不得有漏眼漏缝。然后在上面抹上少许的盐和酱油,悬于通风处晾干,再摊在通气的篾巴上,用牛屎巴或干木灰徽火慢炕,据说牛屎巴炕的牛肉更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做成后的火边子牛肉,红亮透明,文字图案隔肉可见,最后涮上辣椒红油即成。 火边子牛肉吃起来酥而不绵,干香化渣,味醇可口,回味悠长且便于携带,成为自贡独有的名产。 自贡火边子牛肉产地范围为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现辖行政区域。 火鞭子牛肉起源于清代乾隆年代,清末民初已成为四川名特产。与张飞牛肉和太和牛肉一起称为“川中牛肉三杰”。以质优味美、片薄如纸、酥香绵长而闻名遐尔。火鞭子是旧时四川自贡地区的照明火把,这里用“灯”的明亮,来表示牛肉的薄而透亮。现在很多商品写作“火边子”,属误字。 |
贡井龙都早香柚 | 贡井龙都早香柚是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的特产。贡井龙都早香柚特早熟、果大、色泽金黄诱人、香气浓郁持久、品质优,是国内少有的特早熟柚类优良品种之一。贡井龙都早香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龙都早香柚是自贡市种植业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选自育果树品种,因成熟特早、色泽金黄、香气浓郁且持久而得名。1996至1998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国柚类评比金奖,2002年获得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2004年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目前,建设镇龙都早香柚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已有3000余亩投产,年产量达3500吨,产值达1000多万元,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08年,创建成四川省龙都早香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2014年,自贡市贡井区建设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申报的“贡井龙都早香柚”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贡井龙都早香柚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域范围包括贡井区建设镇、桥头镇、艾叶镇、长土镇、成佳镇、白庙镇、章佳乡、龙潭镇、五宝镇等9个乡(镇),130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4°24′-104°45′,北纬29°10′-29°27′。贡井区位于四川省自贡市西南面,东邻大安区、自流井区,南邻宜宾县,西邻荣县,北邻威远县。保护面积13415公顷,年产量4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品质:贡井龙都早香柚果实中大,倒卵圆形;果顶广平,柱点微凹,有印圈;果基部稍窄,有放射状浅沟;果皮中厚、黄色、光滑,油胞中大、微凸,香气浓郁;海绵层白色,中心柱中大、充实;囊瓣梳形,不整齐,囊衣白色;果肉蜜黄色,汁胞中长、紧密、细嫩多汁,酸甜适口,尾味略带麻味。 (2)内在品质指标:贡井龙都早香柚可溶性固形物≥9%,总糖≥5.8%。 (3)安全要求:贡井龙都早香柚执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标准。 |
五宝花生 | 五宝花生 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五宝镇、莲花镇、牛尾乡、龙潭乡、桥头镇、成佳镇、白庙镇、章佳乡、长土镇、建设镇、艾叶镇、筱溪街道办事处、贡井街道办事处共1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自贡市贡井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五宝花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范围的报告》,贡府〔2013〕45号 自贡市贡井区五宝花生协会标准:Q/66539591-1.1-2013《五宝花生》 五宝花生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产地范围内天府系列、鲁花系列和豫花系列花生品种。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300m至400m,土壤类型为红紫泥土,土层厚度≥15cm,土壤有机质含量≥1.0%,土壤 pH值6.0至7.0。 三、栽培管理 1.整地:深耕深翻,翻地深度25 cm至35cm。 2.种子处理:播种前带壳晒种2天,播种时每20kg种子用10g钼酸铵作拌种处理。 3.播种: (1)播种时间: 3月中旬至下旬播种。播种期应选择日均温稳定在15℃以上的天气。 (2)播种方式:作垄地膜覆盖。 (3)播种密度:每穴播种两粒,每667㎡(亩)植8000至10000穴。 (4)穴深:5cm至7cm。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加工 1.采收:8月中旬至下旬收获。收获后就地摊晒或摘果摊晒,荚果含水量≤10%后入库贮存。 2.加工: (1)选料:选用当年收获、洗净并晒干的当地花生。 (2)加工工艺要点: ①原料初选:人工手选去杂。 ②浸泡清洗:在浸泡池内,用清水浸泡60小时至72小时,以泡涨为准。然后清洗干净,捞起沥干至不滴水。 ③蒸煮:水开后倒入花生,加食盐、天然香料,煮至八成熟,捞起沥干至不滴水。 ④烘焙:烘焙72小时,火力先大后小。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鹰嘴形,果壳薄,表面麻眼浅光滑,网纹清晰,荚果大小中等,均匀,果壳白色略带浅黄。果粒细长、条直、匀称,腰脐明显。籽仁珍珠豆形或中间形,种皮粉红色或浅粉红色。花生仁象牙色,饱满,口感细腻,口味甘甜。 2.理化指标:脂肪含量≥45%,其中油酸占脂肪含量≥47%,亚油酸≥25%,油酸与亚油酸比值≥1.8。蛋白质含量≥20%,总糖含量≥6%,出仁率≥75%。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
四川泡菜 | 在四川居家过日子,家家都有几个泡菜坛子。或装酱,或装咸菜,更多的,则是用来泡菜。 泡菜,又叫泡酸菜。泡菜,味道咸酸,口感脆生,色泽鲜亮,香味扑鼻,开胃提神,醒酒去腻,老少适宜。是居家过日子常备的小菜。 四川泡菜,比较讲究。分:泡调料菜,泡下饭菜,泡滚水菜。象泡红辣椒、嫩姜、大蒜等一般多用作做菜的调料,就为调料菜;象泡青菜、萝卜、葱头等时令蔬菜一般多用作下饭的小菜,就为下饭菜。有的下饭菜不宜泡久了,象泡萝卜皮、萝卜颗颗、莴笋条条,只需赶急泡一下,图个生脆赶口,多为腌一夜即可。这种泡菜,人们通常叫它为“滚水菜”。泡滚水菜,泡盐水越宽绰越好,才赶急。于是,为了使用起来方便,人们习惯将几者分开泡,所以,一般人家,会有几个泡菜坛子。 地域范围 四川泡菜产于四川省辖区内的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内江市、乐山市、绵阳市、遂宁市、广元市、南充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眉山市、资阳市、巴中市、雅安市、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21个市(州)。地理坐标东经92°21′~108°12′和北纬26°03′~34°19′,海拔220-2000米。四川泡菜保护面积2000万公顷,包括144个县(区):成都市锦江区、成都市青羊区、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市武侯区、成都市成华区、成都市高新区、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都市青白江区、成都市新都区、成都市温江区 、金堂县、彭州市、郫县、双流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崇州市、大邑县、邛崃市、蒲江县、自贡市沿滩区、自贡市大安区、自贡市贡井区、富顺县、荣县、攀枝花市东区、攀枝花市仁和区、攀枝花市西区、盐边县、米易县、泸州市江阳区、泸州市纳溪区、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县、合江县、古蔺县、叙永县、德阳市旌阳区、中江县、广汉市 、什邡市、绵竹市、罗江县、内江市中区、内江市东兴区、威远县、资中县、隆昌县、乐山市中区、乐山市沙湾区、乐山市五通桥区、乐山市金口河区、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峨边县、马边县、峨眉山市、绵阳市涪城区、绵阳市游仙区、三台县、盐亭县、安县、梓潼县、北川县、江油市、遂宁市船山区、遂宁市安居区、蓬溪县、射洪县、大英县、广元利州区、广元市元坝区、广元市朝天区、旺苍县、苍溪县、青川县、剑阁县、南充市高坪区、南充市嘉陵区、南充市顺庆区、南部县、营山县、蓬安县、仪陇县、西充县、阆中市、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筠莲县、珙县、屏山县 、兴文县、广安市广安区、华蓥市、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达州市通川区、达县、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万源县、眉山市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资阳市雁江区、乐至县、安岳县、简阳市、巴中市巴州区、通江县、平昌县、南江县、雅安市雨城区、名山县、汉源县、石棉县、天全县 、宝兴县、荥经县、芦山县、汶川县、理县、泸定县、西昌市、美姑县、昭觉县、会东县、会理县、越西县、德昌县、冕宁县、盐源县。年产泡菜600万吨。 |
盐帮菜 | 盐帮菜是四川省自贡市的特色美食。自贡盐帮菜分为盐商菜、盐工菜、会馆菜三大支系,其特点就三个字:香、辣、鲜!自贡菜香得丰富,辣得过瘾,鲜得更是地道。 食盐为百味之祖,四川自贡为井盐之都,盐帮为美食之族。吃在四川,味在自贡。植根于蜀文化,结胎于川菜系列,伴随着盐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而形成的自贡盐帮菜,成为有别于渝川两地渝菜、川菜杰出代表。自贡盐帮菜,既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又是中国盐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千载盐都风情民俗的重要体现,更是当代川菜系列中的重要品牌。 自贡盐帮菜分为盐商菜、盐工菜、会馆菜三大支系,以麻辣味、辛辣味、甜酸味为三大类别。盐帮菜以味厚、味重、味丰为其鲜明的特色。最为注重和讲究调味。除具备川菜“百菜百味、烹调技法多样”的传统之外,更具有“味厚香浓、辣鲜刺激”的特点。盐帮菜善用椒姜,料广量重,选材精道,煎、煸、烧、炒,自成一格;煮、炖、炸、熘,各有章法。尤擅水煮与活渡,形成了区别于其他菜系的鲜明风味和品位。 自贡市盐帮菜名品:沙拉大虾、卓玛松茸菌、四喜扣肉、阿细大排、村村小煎鸡、0牛柳、盐帮金牌鸭、盐帮枇杷骨、铁板碳烤肉、百岁牛肉、盐商口福兔、荣州麻辣鸡、红烧西鸭、石锅手撕兔、酸汤脆膳、鲜椒肉青、掌上明珠、一品大排、纸包鳗鱼、翡翠芙蓉烩竹胎、蜀南镶碗、蜀南招牌土鸡脚、盐工煨牛尾、琥珀豌豆、西秦凤爪、盐帮招财鸭、盐帮金钱蛇、王爷椒香兔、盐场牛鞭、玉米肚条、盐帮脆肠、金牌酱肉、大嘴鱼头、脆皮牛柳、双溪湖鲜、富贵全鸡、金烫山药猪手、山庄萝卜骨、麻婆扇贝、江南四宝。 自贡市盐帮菜名小吃:葱煎包、黄金酥卷、鲜菇白菜饺、雪媚娘、盐商肉松饼、雪宝宝、大山玉米粑、五仁黄粑、朱油条、风味凉粉。 自贡餐饮和盐帮菜在其演进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批令闻者嘴馋神往、来者大饱口福的餐饮名店。如“天德园”、“鹿鸣春”、“金谷园”、“快园”、“好园”、“怡园”、“吊皇楼”、“大码头”、“留芬酒楼”、“蜀江春”、“文兴园”、“新津菜社”、“岷江饭店”、“华北食堂”等,这些名店以自己独具特色的招牌菜名播远近,长期受到顾客青睐,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既是自贡各界人士常来餐饮聚会之地,又是外来各地人士慕名就餐会友之处。 随着时间推移,形成了口碑相传,长盛不衰的老字号。改革开放以来,自贡餐饮业更获得了长足发展。以盐帮菜为主要内涵的餐饮名店不仅薪火相传,而且涌现了一批新的名店,“锦府盐帮菜”名噪京城,在休闲城市成都,会吃、好吃的成都人对自贡“盐府人家”、“蜀江春”、“阿细”的菜品亦赞赏有加。在自贡,“盐商菜”、“私家菜”、“盐都会馆菜”、“南国宴”、“蜀南宴”、“蜀江春”、“阿细”、“留芬酒楼”、“盐帮传人”,均受到消费者的交相称誉,生意日隆,历久不衰。 |
自贡竹丝扇 | 灿若云锦、薄如蝉翼的自贡竹丝扇是我国工艺品中的一颗明珠。因为编织这种竹丝扇的技艺是由清代末年的龚爵五创造的,而且在龚家传了四代,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所以,人们习惯称自贡竹丝扇为“ 龚扇”。龚扇扇面是桃形,形似纨扇,是用细如绢丝的竹丝精心编织而成的。它颜色嫩黄,薄而透光,绵软而细腻,恍若织锦,图案或山水人物,或花鸟虫鱼,无不维妙维肖,加上象牙或者牛骨做的扇柄,丝质扇坠,简直玲珑剔透,精美绝伦,被誉为巧夺天工的国宝。据说,有一次在广交会上,一位很内行的英国丝绸商人居然把龚扇认成了丝绸制品。当他知道这是竹编制品以后,惊叹地说:“自贡竹丝扇可以当之无愧地进入世界艺术瑰宝之林。”自贡竹丝扇早就享誉中外,1956年就获得出国展览奖,中美建交后,它被送到美国展出。如今,它已经畅销世界五十多个国家,深受各国人士的欢迎。龚扇的第二代传人龚玉璋,把原来用的几种篾刀改制成剖、刮、挑、拨等各各功能的工具十多种;在编织手法上,他也把原来的单纯的“人”字编织法扩展为点、线、破、十字等新工艺。龚玉璋对材料也很考究,要用阴山上、叶小节长、春笋秋材的“一年青”黄竹,黄竹砍下来以后,要经常用清水灌养,再用特制的工具匀花、刮青、起薄、清刮,最后成纤细如发丝、薄透为蝉翼、柔如韧如绢绸的竹丝,一把竹扇往往要用一千多根竹丝。他可以对照名家书画编织,达到名手临画的程度。编出的动物可以分老幼雌雄,编出的人物以看出喜怒哀乐。 龚扇传人的第三代碾长荣和龚玉文。他们很好地继承了祖传技艺,在扇面造型上、图案题材上、艺术风格上和色彩的运用上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龚长荣编的“嫦娥奔月”和“奔月”,在1978年全国工艺美术展上受到赞扬,“嫦娥奔月”还在1981年3月在美国费城展出,获得好评。龚玉文创作的《薜涛制笺图》荣获1979年四川省技艺人员代表大会唯一的一个一等奖。 自贡竹丝扇是四川省自贡市久负盛名的特产,是我国工艺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自贡竹丝扇编织技艺由清代末年的龚爵五始创,因而自贡竹丝扇又被称为“ 龚扇”。自贡竹丝扇扇面为桃形,是用细如绢丝的竹丝精心编织而成的。自贡竹丝扇颜色嫩黄,灿若云锦,薄如蝉翼,图案或山水人物,或花鸟虫鱼,无不形象逼真,维妙维肖,配以象牙或者牛骨做的扇柄,丝质扇坠,确是精美绝伦,堪称国宝。 |
自贡扎染 | 早在秦汉时期就问世的民间工艺美术扎染,是自贡市享誉中外的蓝印花布的品种之一。这些年来,用所染工艺生产的手巾、头巾、台布、窗帘、床单、桌布等用品已经畅销国内外市场。在1986年的自贡灯会上,这项具有浓厚民间特色的工艺第一次步入灯展,在自贡灯会上显示了独特的魅力。在这届灯会上,别开生面地出现了古十个扎染灯有表现以“恐龙之乡”为特色的剑龙、蛇颈龙等以“龙”为题材的灯,有表现民间传统题材的银锭灯、连环灯、阿福灯、葫芦灯、双鱼灯、松鼠灯、月亮灯、象灯、方胜灯等。扎染采用国中浓墨重彩的手法,既有工笔画的细腻,又有写意画的潇洒,光感强,远看活象实体,近看耐人寻味。它的色泽浓淡分明,毫不含混,艳丽多彩,有的灯上用了七、八种颜色,而且色调和谐自如,给经以美的享受。把扎染作为灯面的首创,是自贡工艺美术厂的民间扎染艺师张宇仲的一次探索。他把扎染中的“鹿胎缬”、“蜀缬”、“绵”、“撮缬”、“蚕儿缬” 等工艺流程,巧妙地运用在灯面制作中,使这些扎染灯透过灯光看上去层次分明远近有别,深浅各异,流金溢彩,毫无遮光、阻光等缺陷,给人以清新之感。张宇仲的扎染艺术在省内早负盛名。他在做扎染灯的时候一丝不苟。他在人物造型上参考了天津“泥人张”的阿福形象,四个阿福分别抱着鱼、牡丹、海棠、红桃等。造型丰满、神态感人,给人以欢乐喜庆的印象。 出现在这届灯会上的三十个扎染灯,都是先把灯型骨架扎好以后,再用双绉绸按形下料,绘图扎针。所以,绘画、针刺、染料都需要比较高的工艺要求。这次探索取得了很好效果,各方面反映都比较强烈。 自贡扎染为四川省自贡市历史悠久的传统特产,古称“蜀颉”,是自贡小三绝之一。扎染问世于秦朝,是自贡市享誉中外的蓝印花布的品种之一,现今扎染的面料扩展到了棉、麻、丝、缎、平绒、类绒、皮革等。主要品种有时装、领带、壁挂、手巾、长巾、窗帘、台布、床单等。 |
掌盘牛肉 | 自贡掌盘牛肉,是四川省自贡市的著名特色小吃,不仅可作零食佐酒,更可上桌成菜,该品因在旧时将风味凉拌牛肉盛于“掌盘”兜售而得名,流行于解放以前的沿滩、仙市、邓井关一带。 掌盘牛肉源自于盐都自贡江边的盐码头,因在旧时将风味凉拌牛肉盛于“掌盘”兜售而得名,流行于解放以前的沿滩、仙市、邓井关一带。xih 明清时期,自贡井盐供不应求,来自各地的盐商富贾聚集此地,盐码头上的盐商及工人忙着装船顾不上吃饭,于是就有餐馆令店小二手托食盘,食盘上放着大块牛肉穿梭于码头忙碌的人群中叫卖,现卖现切,用新鲜荷叶包装,被人称之为“掌盘牛肉”。因盐码头上的人来自四面八方,考虑各地饮食口味的不同,“掌盘牛肉”保持了牛肉的原汁原味,只是配以不同的蘸水来调节各地客人对口味的需求。xih 掌盘牛肉用料考究,需选用精选鲜牛肉的二刀腿精。洗净切成半来斤左右一块,放到锅里掺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约十分钟,有“淖”一下的意思,目的在于去掉血水。再换用温水煮熟透为止,捞起来放入掌盘。xih 掌盘牛肉的佐料很讲品味,各种调味品都要选择最好的通常选用太源井的晒醋、邓井关大河街庙的口蘑豆油、富顺城关后街的小磨麻油、内江临江寺的豆瓣、七星熟油海椒,另外还配有葱花、鱼香、姜蒜水、花椒粉、胡椒面等。精肉加上好调料,吃起来麻、辣、鲜、还有化渣的感觉,无疑是价廉物美的上等食品。xih |
鱼翅芙蓉包 | 鱼翅芙蓉包,蒸点,特点:形如芙蓉花,皮软糯,馅柔软爽口,味鲜美。烹制法:蒸。 川味鱼翅芙蓉包的做法:wFC 1、鱼翅浸泡后去尽杂质,用开水汆去胶质,用高汤将鱼翅喂几次。wFC 2、用干净纱布包好,和鸡肉块、猪时、火腿、姜、葱、料酒、糖(少许)、盐等用小火焯软,将鱼翅改成寸节。wFC 3、将大米、糯米一起浸泡后,磨浆吊干,煮擂成团。wFC 4、将米团作或每个重15克的剂子,按扁包入馅心,封口向下,用手捏花瓣五个,压上花纹,中间莰上红、黄两色的花蕊。wFC 5、入笼蒸熟,出笼即成。wFC 操作要领:鱼翅必须烯肥;封口要牢;蒸制时间不宜长。此品宜作高级筵席点心,与虾仁米粉汤等配食,又称“玉脊芙蓉包”。wFC |
干煸四季豆 | 菜系:川菜 口味:咸鲜 价格:10-40元 特色:此菜色泽鲜绿、爽口,最好与饼一同食用。 原料: 四季豆300克,肉馅30克,冬菜末10克,葱20克,干虾仁10克,姜末5克,盐1/2匙,糖1匙,味精1/2匙,料酒1匙,香油1匙,醋1/2匙。 制作方法: 1.四季豆去头尾洗净,先用炸油把四季豆炸干,沥干油分。 2.葱去头尾洗净切成葱花。 3.热锅倒入一匙油炒熟肉末,加入冬菜末、干虾仁及姜末爆炒一下,再倒入四季豆、加一勺高汤,放调料盐、糖、味精、料酒把汤汁收干,慢慢煸炒,起锅前加香油、醋并撒上葱花即可。 |
樱桃酥匣 | 樱桃酥匣,酥点,特点:形如方匣,色白如玉,皮酥馅香甜。烹制法:炸。 蜜樱桃切成丁,桃仁去皮炸酥;切成丁,猪板油去筋剁茸,加白糖、炒面粉少许,揉制成馅。wT9 油水面做成每个重15克的剂子,包入油酥面,擀叠成圆皮,包入馅心,将圆皮四边提起成方匣形,接缝锁上花边,入猪油锅内炸熟后起锅,中间嵌一颗蜜红樱桃即成。wT9 操作要领:制作时应保证方匣美观;炸制时油温略高。wT9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