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仙市陈家祠 | 仙市陈家祠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坐东北朝西南,坐落在釜溪河之滨,大门面向下码头,是仙市古镇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由岭南学士富顺知县陈长镛率族人于清同治元年(1862)修建,供族人从事祭祀活动和商议族中大事。整体建筑呈四合院布局,系硬山穿斗式建筑,南北进深40.2米,东西面阔五间19.2米。 宗祠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中心。宗祠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古塔、古桥、古庙宇相映,成为地方上的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华儒教文化的代表,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大门上方悬挂一木质黑漆匾额,鎏金的“陈家祠”三个大字由于没有落款,不知何人所书;左右石柱上刻有“花发盐城驿道,春归古镇宗祠”对联一幅,自贡市书法家郭光岚撰书,字迹古朴苍劲,颇见功力。 |
自贡仙市古镇 | 自贡仙市古镇简介自贡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镇,是釜溪河当年重要码头之一,建筑保留着原有风貌,寺庙祠堂众多。仙市镇依偎在釜溪河畔,这千年古镇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仍然风韵犹存。曾是自贡井盐出川的必经之地,被誉为古盐道上的明珠,又因“四街、四栈、五庙三码头、一鲤三牌坊、九碑、十土地”,以及精美的古典建筑群和佛教文化的兴盛而闻名遐迩。因此,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并相继确定为省级小城镇试点镇。 |
閤乐祠 | 閤乐祠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镇是自贡盐业陆路运输驿站,建有“七塘八庙”(禹皇宫、万寿宫、川主庙等),至今仍保留有古客栈、青石板路等遗迹。位于王贡路的“阁乐祠”,是“两源”(湖南、湖北)籍客商于清咸丰元年建成的古建筑,总占地面积1128m2,环境幽雅,原貌保存完好,1997年被评为自贡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祠内现存水池上建有石龙过江小桥一座,桥上有亭阁,各类建筑结构精致,人物、兽类、图像刀法福情气韵兼备,栩栩如生,历史文化气息极为厚重,是研究我市盐业发展和古建筑、艺术欣赏的又一环境实物。 閤乐祠,坐落在永安老街下场口,是湖南、湖北移民于清咸丰元年建成的古建筑,总占地面积为1128平方米,原属于禹皇宫的一部分,现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閤乐祠的石栏板从左至右分别刻有6幅石雕,这些石雕造像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生动活泼,有人物、动物,有柴门、石阶,还有浮云、流水、小桥、人家,看上去非常精致,具有鬼斧神工之妙。石雕左面原来刻有配画诗词,只是经过岁月的浸染,这些诗词已被雨打风吹去。经过考证,这6幅配画诗的作者属于唐宋时代。 |
茶马古道-仙市古镇盐码头 | 先市古镇盐码头位于合江县先市镇之溪路、解放路社区,坐落在赤水河边。隔河相望为贵州赤水市。始建于唐代,历经唐宋明清多次叛乱,现存的街道分为两段,一是解放路路段,二是新华路路段。解放路路段是从解放路1号到解放路30号。长92米,街宽5.20米,为石板路,街道两边还有部分穿斗式悬山顶建筑。二是新华路路段,西北东南走向,从新华路36号民居到67号民居。东南街口为新华路与和平路交叉口,长92米,街宽5.2米,为石板路,街道两边有少数穿斗式悬山顶建筑,保存完好。该址当时是通往贵州的交通要道之一。 |
金银湖风景区 | 金银湖风景区,距自贡市区10公里。市郊车、出租车川流不息,内宜高速设金银湖站。金银山高水植被天成,已列为地方政府重点生态旅游开发工程。 |
升平场 | 沿滩是一个曾以“沿五里”闻名于世的自贡小镇。又名“升平场”,是自贡市釜溪河当年盐业三大码头之一(自井、沿滩、邓关)。 据史书记载此处“沿河滩多”,在原来河道没有整治时地势非常险峻,所以当时运盐之船行进釜溪河沿滩段时都倍加小心,以防不测。 由此引出的放滩故事却是可以载入中国地方民俗风情画卷的了。 “放滩”这种称谓,可能是镇上独有的发明语汇吧。过去没有修建河闸时,船只要从上游到下游去便要通过放滩这种途径。每每码头上集结了要去下游的船后,便由当时的乡民拴上绳子拖引船只,当船从上游放到下游时,乡民们必须十余人为一组,并分成好几组从不同方向牵引以保持船体的平稳,而船上的人也必须努力配合好。由于当时滩高浪急、人头攒动,再加上众人围观、人声鼎沸,一时竟蔚为壮观成为镇上一大盛事矣。故而有人感叹曰:放眼天下,在乎一滩。后来因为发展之故,在国民政府时期由日本河运专家主持在此筑建了河闸,并以宋子文之名号命名为“庸公闸”,只是可叹从此放滩之奇观就不复存在矣 镇子不大,但也明显有着现代与传统兼容的特点。 小镇明显的分为两半,下面的地势崎岖不平主要以老街为主最为兴盛,同时还有那条釜溪河蜿蜒流过。上面的地势却显得十分平稳主要以新街为主最为气派,而那条四川到云南的川云公路便横穿其间。所以小镇水陆交通发达、货源充足,由此也集结了许多富商大家,并在镇上修建了不少会馆寺庙。时竟有10余座于此,尤以河对门的大庙和镇上的南华宫最为有名,香火一直十分旺盛。同时当时的乡民们还在镇上广载黄桷树,时竟有百余棵存活下来,一时使小镇变得古色古香,且更是青山绿水。有诗云“青山横北郭,绿水绕东城”正可谓描绘出了当时的美景。 四方慕名前来的文人墨客良多,清代康熙皇帝的十七子果亲王经由此时,不禁为这一方民风所服,欣然题书“升平场”而成为一段佳话,这也使小镇的名气更加增大。可叹的是一切都让文革给毁了!寺院被烧、僧人被驱、大树被砍、文物被弃……从此小镇似乎就失去了过去的那种独特的美丽与灵气了。 镇上的名人于世流传的无几,只是据传在香火旺盛的时候,有一个大庙僧人叫智悟的十分了得,精通-六艺,曾有经书留存下来,并博得一方僧家美名。 |
釜溪河观光带 | 蜿蜒流过市区的釜溪河,是自贡人民的母亲河。经过自贡人民的不懈努力,尤其是2004年优良人居工程建设以来,釜溪河展现出了美丽的身姿,青山倒映在宽阔的水面上,岸边是葱绿的草坪。形成了长达8公里的釜溪河观光带,有“自流古井”“河府人家”“盐道遗风”“名城华彩”“古庙沧桑”“龙池唤鱼”“水涯晓渡”“釜溪牧歌”八大景致。沿岸的休闲酒吧、茶楼、步行街,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被自贡人亲切地称为“自贡的外滩”。 |
自贡恐龙博物馆 | 自贡恐龙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自贡恐龙博物馆简介自贡恐龙博物馆位于自贡市东北郊大山铺恐龙化石发掘现场,距自贡市中区11公里。是我国继半坡遗址和秦始皇兵马俑坑之后,又一大型现场博物馆。博物馆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积为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分馆舍、绿化地带和附属建筑3部分。主体馆舍内设有化石埋藏馆、中央大厅、化石装架陈列馆、报告厅和恐龙生态环境厅。恐龙埋藏遗址有1900平方米,可见到多种恐龙的骨骼错落交织,分布在近水平状延伸的砂岩层中,是巨大恐龙墓地的缩影。在装架馆内,有近10米高的“天府峨眉龙”和多具恐龙的复原骨架组合,以及古脊椎动物化石标本。馆舍外形用天然砂岩石块堆垒而成,使整个建筑与恐龙发掘现场相协调,立意新颖,造型独特,引人入胜。 大山铺发掘的各种恐龙及伴生物化石数以百计,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恐龙动物群”。其中包括了3个纲、11个目、15个科的属种,既有陆生、水生、两栖类,又有空中飞行的古脊椎动物;有长达20米的草食长颈椎蜥脚龙、凶猛的肉食恐龙和数量多而完整的短颈椎蜥脚龙,也有仅14米长的鸟脚龙。最珍贵的是目前世界上发掘最早的中侏罗纪剑龙和首次发现的翼龙,填补了恐龙演化史上的一段空白。自贡恐龙博物馆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四川自贡 |
荣县大佛寺 | 荣县大佛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荣县大佛寺景区位于四川省自贡市荣县城区大佛街大佛寺一号,距自贡34公里,以其隽美而享誉神州,素有“乐山大佛雄,荣县大佛美”之民间赞誉。大佛寺座落在荣县城郊大佛山(亦称真如岩)山麓,山门书题“大佛禅寺”,以石刻大佛命名。大佛寺始建于唐代,气势雄伟、衣纹流畅、慈眉善目、神韵飘然,是古代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匠心独运的上乘之作,是中国石刻遗存之艺术瑰宝,1956年大佛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待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前有0遮盖,以使佛身免遭风雨浸蚀,0也是大佛寺的主体建筑,把大佛从肩部以下遮得严严实实。因此,虽然要入寺内仰望才能看到大佛全貌,给瞻仰者带来不便,但却保护了大佛佛体不受外来的破坏,至今保存完好。荣县大佛开凿于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完工于公元1092年,历时八年始完工。 大佛寺山门书题“大佛禅寺”,以石刻大佛命名,建筑总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进入大佛寺,除见到脚踏莲花的佛身之外,还可见到殿西崖壁上刻有一高达5米的达摩像,手持念珠、禅杖,脚踏苇叶,立于汹涌波涛之中,其造型为世所罕见。大佛后半山间有一“啸台”古迹,传说是晋代著名隐士孙登长啸处。 大佛寺以大佛正殿为中心向东西拓展,现有山门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殿、罗汉堂、藏经楼、方丈室等建筑,禅林古刹,错落有致,整个建筑群体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雁,大佛好似端坐在大雁背上,佛寺一体,殊为壮观。荣县大佛寺景区内除大佛和大佛禅寺外,主要景点还有大肚弥勒(俗称笑罗汉)、达摩渡江石刻、放翁诗魂、松荫枕石、白云深处、瑶圃休闲等景观。 |
自贡彩灯博物馆 | 自贡彩灯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自贡彩灯博物馆简介 自贡彩灯公园坐落在中国.四川自贡公园路6#,始建于1923年,解放后改名为自贡市人民公园,于1988年改名为自贡彩灯公园。 自贡彩灯公园坐落在中国四川.自贡公园路6#,位于自贡市中心,占地面积10.3公顷,其中水面0.75公顷,是一个集园林、动物、游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公园。近年来,彩灯公园又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成为历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的举办场地。也是举办各种游园会、花会和展示展销活动的会展中心。 1999年至2002年,彩灯公园曾先后举办了"'99世界风情游园会、'99自贡金秋彩灯花会、'2000国庆金秋游园会"、"自贡首届花卉盆景展销会"及"中国历代帝王、大型七彩花卉展"等大型节庆活动,平均每年接待游客达180多万人次。 山在水中央,水在山中央,两山夹一湖的自贡彩灯公园有造型别致、古朴典雅的"中国彩灯博物馆"、有川南独特的园林景观;动物园内狮虎长啸,群猴嬉戏,孔雀开屏,百鸟争鸣;游乐区有惊无险,妙趣横生;绿荫楼、欣然园茶楼、餐厅、小卖部、摄影部应有尽有。 四川自贡 |
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 | 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简介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位于四川省自贡市中心,建于1959年,是中国博物馆发展历史上最早建立的专业博物馆之一,目前仍是中国唯一的盐业史博物馆。 建馆四十多年来,本馆在收藏、研究、陈列、保护以井盐为主的中国盐业史文物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成为中国现有近2000座博物馆中的佼佼者,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地县级博物馆、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博物馆》季刊,曾对本馆做过专题介绍。本馆馆址由两座古建筑组成。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秦会馆及其附属建筑,占地6303m2;一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王爷庙,占地705 m2。 本馆基本陈列为《井盐生产技术发展史》,并可同时举办1~4个临时展览;常年对外开放,每年接待游人约20万人次。 |
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 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地质公园。 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四川自贡市大安区,面积8.7km2,盛产中侏罗世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化石,在以发现的2800m2范围内以鉴定出200多个个体,1 万余件骨骼化石,有恐龙类、龟鳖类、鳄类、翼龙类、鱼类、两栖类、似哺乳爬行类,分属18个属21个种(其中20个为新种)。门类多,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与其毗邻的世界最早的采盐深井,保存完好,所展示的中国古代钻凿工艺技术也使人叹为观止。 概况 景区划分(旅游区、公园、园区、景区、功能区、游览区、保护区、服务区、景群、景点),“一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馆”(自贡恐龙博物馆)、“三个区域”(埋藏区、生态复原区、恐龙乐园区)、“一个中心”(游客中心)。修建地质遗迹陈列馆舍、内部陈列遗迹展示,建立地质剖面,新增参与性娱乐项目。 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碑于2002年9月28日地质公园开园庆典时正式揭碑。位于广场左侧,高约8m,为抽象雕塑式园碑。它由一块块紫红色的洪荒石块堆垒而起,怪石突兀,奇峰独立。石块上隐约显露出恐龙骨骼化石印痕,寓历经亿万年地质变迁、记载生命演化的痕迹之意。主碑的正面镶嵌着“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由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题写,主碑的基座正面是国家地质公园徽标,背面是碑文。 自贡恐龙博物馆 自贡恐龙博物馆位于自贡市东北郊大山铺恐龙化石发掘现场,距自贡市中区11公里。是中国继半坡遗址和秦始皇兵马俑坑之后,又一大型现场博物馆。博物馆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积为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分馆舍、绿化地带和附属建筑3部分。主体馆舍内设有化石埋藏馆、中央大厅、化石装架陈列馆、报告厅和恐龙生态环境厅。恐龙埋藏遗址有1900平方米,可见到多种恐龙的骨骼错落交织,分布在近水平延伸的砂岩层中,是巨大恐龙墓地的缩影。在装架馆内,有近10米高的“天府峨眉龙”和多具恐龙的复原骨架组合,以及古脊椎动物化石标本。馆舍外形用天然砂岩石块堆垒而成,使整个建筑与恐龙发掘现场相协调,立意新颖,造型独特,引人入胜。 恐龙动物群 在已发掘的2800平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方米范围内共发现200多个个体的上万件骨骼化石。其中有恐龙及鱼类、两栖类、龟鳖类、鳄类、翼龙类、似哺乳爬行类 等 18个属21个种,20个种为新种。在恐龙化石中有长达20米的食植物性长颈蜥脚龙、有保存完整的短颈蜥角龙,有凶猛的食肉恐龙,也有仅1.4米长的鸟脚龙,而且有目前世界上时代最早,保存完整的原始性剑龙及其伴生的我国首次在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的翼龙,有生活在河湖中的蛇颈龙等。由于化石埋藏集中、数量多、门类全、保存好,且由于其产出时代为中侏罗世,从而也填补了恐龙演化史上这一时期恐龙化石材料匮乏的空白,因此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恐龙化石遗址之一,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恐龙动物群”包括了3个纲、11个目、15个科的属种,既有陆生、水生、两栖类,又有空中飞行的古脊椎动物;有长达20米的草食长颈椎蜥脚龙、凶猛的肉食恐龙和数量多而完整的短颈椎蜥脚龙,也有仅14米长的鸟脚龙。最珍贵的是目前世界上发掘 最早的中侏罗纪剑龙和首次发现的翼龙,填补了恐龙演化史上的一段空白。 由于化石埋藏集中、数量多、门类全、保存好,且由于其产出时代为中侏罗世,从而也填补了恐龙演化史上这一时期恐龙化石材料匮乏的空白,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称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好的恐龙博物馆”。 5资源条件编辑近两千年的井盐生产历史铸就了辉煌的盐业文化。这里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的诞生地,是凿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井、制盐10项世界领先技术的发明地。“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入选200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完整地展现了井盐生产、发展的历史画卷。 公园内保存有众多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古建筑类型众多,保存完好,多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展现800年彩灯历史的自贡彩灯博物馆荟萃了中国灯文化的精髓。 土地与资源 自贡恐龙地质公园座落在东北郊的大山铺镇旁,距市中心11公里。土地属国家、集体所有,其附近涉及的资源有: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石、页岩、天然气、盐卤等)但资源管理部门按照原地矿部有关地质遗迹保护规定,与当地政府圈定了保护范围,禁令不准在保护区内征用土地和开采矿产资源因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其权属归文物管理部门管理。 |
飞龙峡风景区 | 飞龙峡风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飞龙峡风景区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区西南部,由两个国家“AA”级风景区(尖山风景区和农团风景区)组成,是自贡市近郊唯一的生态型景区,规划总面积为45.57平方公里,距城区15公里,交通便捷,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电力、通讯设施实现全覆盖。 飞龙峡风景区树立以大城市后花园为主的旅游品牌形象,立足自贡,辐射周边,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水利风景、宗教文化为依托,发展以休闲娱乐、养生度假、会务经济为主的经济型生态旅游,景区自1982年起对外开展旅游经营,1999年开始市场化运作,形成了“三月桃花会”、“五月石榴花会”、”农团生态旅游节”等常年性的旅游活动,已成为自贡市重大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景区已建成尖山桃林、石榴园、飞龙峡、桃花岛等景点,培育了海尔农庄、松涛山庄、亭院度假村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档次的旅游服务项目,形成了“山青、水澈、林幽、桃红”特色,在川南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景区正成为游客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胜地。 |
凉高山牌坊群 | 凉高山牌坊群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凉高山牌坊群是指凉高山的张氏节孝坊和王氏节孝坊,大山铺镇的颜氏节孝坊和回龙桥碑铭坊,凤凰乡的谢氏节孝坊和何氏节孝坊、大安街的阮家大坟四脚坊7座牌坊。2007年6月以凉高山牌坊群成功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牌坊群以节孝坊为主,大多建于光绪年间,历史最长的是建于乾隆年间的何氏节孝坊。 张氏节孝坊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位于凉高山牌坊坝。坊眼上有“邑绅李春霖继妻新犀新展新柏之母张氏节孝坊”。 牌坊为石结构,五滴水四柱三门,牌坊通高12.5米,通宽10.5米,石坊通体雕刻精美,花鸟人物、龙狮松鹤均镂刻得栩栩如生。 王氏节孝坊位于凉高山老街一片陈旧的居民房之中,一条约200米长的小巷从石坊下穿过,继“5.12”地震后,2008年10月10日发生在内江威远县与自贡大安区交界处的地震,王氏节孝牌坊再遭重创,使王氏节孝牌坊成“危坊”。 王氏节孝牌坊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为旌表邑处士李明辉之妻王氏而建。牌坊为石结构,五滴水四柱三门,通高12米,通宽7.5米,通体布满精美雕刻,除了对联、文字记载外,还有雕刻得活灵活现的石刻人物、石兽等。 颜氏节孝坊座落于大安区大山铺镇侧(原无线电三厂内),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秋。颜氏为四大盐业世家之一“颜桂馨堂”家的人,其夫王进五是“王三畏堂”的族人,20多岁即去世。颜氏守寡卅年,养子王赞常成才,成为光禄寺(主管宫廷祭祀的官署)官员。王赞常奏请皇上恩准为其母立节孝坊。 迴龙桥石坊位于今大安区大山铺镇李白河迴龙桥桥头处。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为方便行人修建回龙桥,立有碑铭坊以记建桥始末。四柱三门石牌坊,高宽近5米,石门斑驳陆离,字迹依稀难辨。 何氏节孝坊为四柱三门石牌坊,座落于滏溪河畔凤凰乡永胜村8组(永胜村东南方向2. 5公里),建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距今已有200多年。整体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只是由于年代久远,牌坊上的对联严重风化,不能识别。石刻保存还算完整,牌坊正门梁上的二龙戏珠雕刻就十分精湛。 谢氏节孝坊座落于自流井区五星街黄家山(今东锅公司内东锅技校后门),为旌表当地儒童黄愈邦之妻谢氏节孝而立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谢氏节孝坊为四柱三门三楼石牌坊,结构科学,雕刻工艺精湛,装饰精美,反映和研究清晚期地方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阮家大坟四脚牌坊位于大安区大高路燊海公园登山步道上。阮氏墓为明末官至二品阮氏,于清初归里后死葬之墓。当时有神道、石俑、石兽等。神道前端和中部分别建八脚、四脚两道牌坊。清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光绪五年(1879)重建。1949年之前,神道、石俑、石兽、八角牌坊等均毁废。今仅存四脚牌坊一座。 |
自贡桓侯宫 | 自贡桓侯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桓侯宫位于自贡市区中华路口,俗称张爷庙,又叫张飞庙,临街而建,并且建在一处小山坡的路坎边上,因此人们进去必须登坡仰视,加之大门板上线刻的张飞像,怒发横眉哦,雄姿英发,使人肃然起敬。 桓侯宫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末年初烧毁、同治年间重修,并在同行中商议“每宰猪一支,按行规抽钱贰伯文”,经过众人的缁铢积累,终于在光绪元年(1875)年落成。 门楼为单坡式的山门建筑,其徒然壁立的山门,被飞檐比翼的三重檐屋顶和歇山式弧型风火墙赋予了动感,加上门上的浮雕和彩绘更显得生机勃勃而不生硬。在屋檐下居中门匾有“桓侯宫”的字样,在大门两边的石匾上还刻有一幅对联“大义识君臣想当年北战东征单心克践桃园誓;功丰崇庙祀看今日风微人住寿世还留刁斗铭。” 在门厅之上为戏楼,其两旁辅以两层楼底册回廊,从天井拾级而上便是正殿,正殿为五开间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其前半部分为观戏赏景的看台,后面是当年供奉张飞神位的地方,而今虽无神像肃立,香烟缭绕,但仍显得有几分神秘、几分肃穆。 桓侯宫是一座封闭式环状建筑,由于整个建筑是建在一个斜坡上,故游客穿门过廊均需拾级而上,给人步步登高之感,并且桓侯宫的建筑面积只有1300多平方米,建筑师在如此小的空间里安排了那么多的单体建筑,并且没有拥凑、繁琐之感,的确显示了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建筑技巧。桓侯宫的戏台、钟楼鼓阁均造成歇山卷棚式屋顶,这种屋顶式样,过去在民间使用很少,特别是在自贡这样的南方地区,因此,显得独具风采,气度不凡。 桓侯宫整个的装饰也特别考究,屋顶和轮廓线的部分都用泥塑和浅浮雕装饰,并施以彩绘,用瓷片装饰,晶莹剔透,十分漂亮,在台口楼沿还饰以木雕栏板,柱础用石刻。在数米的楼沿板上就刻有戏剧场景18幅,其中仅人物就多达184人,还有大量的北京配饰,并且这些雕刻都做工精细,状物拟人皆栩栩如生。 桓侯宫既是当时屠沽行业祭祀奉神的会馆,也是他们维护自己利益,决议重大事项的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