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遵义 >> 余庆县 >> 构皮滩镇

构皮滩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飞龙寨景区

飞龙寨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飞龙寨景区为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余庆县花山苗族乡境内的飞龙湖畔西侧,是飞龙湖休闲度假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区由三个部分组成:天下第一飞龙长廊、荷花园、民族风情园。该景区以苗族古寨为中心,以龙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体验为核心,以荷花园和飞龙湖山水景观为特色,辐射周边朝阳洞、石家洞、古树林等景点。境内自然风光秀丽,山水峡谷独具特色。  飞龙湖荷花园位于飞龙寨当门坝,因数十亩良田遍植20余种荷花而得名。荷花园中栈道与园岸、亭廊相接,高低错落,各种莲开并蒂、风姿绰约。荷花园附近的苗族民族风情表演园,占地1300余平方米,可容纳2000余名观众观看歌舞表演:歌曲有《敬酒歌》、《醉苗乡》等;芦笙歌舞有《情满苗山》、《花山汉子》、《锦鸡姑娘》;板凳舞有《恰蒙丫》。表演欢快热烈,独具特色,让您尽情领略民族文化盛宴。  门票:余庆户口凭身份证10/元;县外60/人。  地址:余庆县花山乡  自驾线路:沿余凯、江安、道安高速抵达花山乡  花山苗族乡  花山苗族乡是余庆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地处余庆县西南角,与遵义市湄潭县石莲乡、黔南州-县天文镇接壤,贵州最大河流——乌江环乡而过。全乡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208.9亩(其中田15900.8亩,土30308.1亩),森林覆盖率为53%。年平均温度16℃,海拔高度在460M至1344M之间。   花山苗族乡辖4个村128个村民组,总人口为1…… 详细++

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云贵高原、乌江中游的余庆县境内。2009年,随着国家"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构皮滩电站下闸蓄水,贵州省第一大人工湖泊正式形成,形似飞龙,故取名为飞龙湖。  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人工库塘型湿地,常水位610m,对应水域面积19km2;最高水位海拔630m,对应水域面积23.1km2;规划总面积2742.9hm2,公园湿地率84.1%。同时兼有河流湿地,规划区内汇入的主要支流有敖溪河、先锋河、赵溪河等。  湿地公园范围内有蕨类植物20科28属36种;裸子植物5科6属7种;被子植物78科216属265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银杏,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榉木、楠木等。规划区域分布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36种,其中兽类23种,鸟类64种,爬行类13种,两栖类12种,鱼类24种。  2011年,余庆县委托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了《贵州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2年6月,《贵州余庆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通过省级评审。2012年9月,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司组织专家对飞龙湖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论证。2012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贵州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同意开展试点工作。  湿地公园划分为保育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及管理服务区四个功能区。  保育区面积1230.6公顷,占公园总面积45%。该区域以水质保护与保育为核心,加强保护保育外围林草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有效保护鱼类、鸟类等动物良好的栖息地,维持湿地-森林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增强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宣教展示区面积595.1公顷,占公园总面积22%。在该区域内充分利用湿地资源和景观,通过室内外湿地的展示,全面介绍湿地科普知识,提高游客的湿地保护意识与认知水平。  管理服务区面积54.7公顷,占公园总面积2%,为公园综合管理、游客服务接待的区域。  合理利用区面积862.5公顷,占公园总面积31%。主要分为飞龙寨片区和敖溪河片区,飞龙寨片区在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设置一定湿地生态旅游项目,构建合理的利用产业链条,提高湿地公园的自养能力。敖溪河片区开展湿地综合利用示范,合理规划水产养殖区域,适度开展的生态观光活动。  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湿地公园建设基本方针,余庆县成立了贵州余庆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正科级事业机构,编制8人。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湿地资源保护的投入,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严格保护,目前,保育区内的核心区支流已全面封航,以减少人为干预自然行为。  为了提高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利用水平,余庆县境内已相继开工建设余庆至凯里、道真至瓮安等3条高速公路,为合理利用区的旅游开发打好基础。目前,已完成了公园西、南、北大门建设,基本完成了合理利用区内飞龙寨和浪水湾的游客服务中心、湿地生态园区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和猕猴半島、龙型长廊和民俗村寨等重要景点建设。  未来三年,湿地公园的建设和保护将围绕《贵州余庆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有序推进。以乌江河谷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为基调,建设以峡谷悬崖峭壁、喀斯特河谷植被景观、水库大坝和苗族民俗风情为特色,集湿地保育、防洪调蓄、能源开发、湿地生态功能展示、生态观光、科研科普、休闲度假、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景点位置  贵州省余庆县花山乡飞龙湖  

平桃原始森林景区

  平桃原始森林景区  平桃原始森林景区与省级风景名胜区江界河紧密相连,  距江界河大桥22公里。咆哮的乌江水到这里变得十分温驯,  江水平缓,江面宽阔。两岸古树参天,藤蔓缠绕,动物种类繁多,时有猴群在林中嬉戏,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娃娃鱼(大皖)也常在这一带出没。山上有十人合抱的古松,松干上长满了青苔、附生藤和多棵寄生树,形成树生树奇观。景区内还有天阴桥、葛口河等景点。天阴桥是赵溪河汇入乌江形成的一段暗流,长数百米,出口处是一大洞,洞内水成墨绿,人可进洞数丈。洞里鱼群聚集,悠游自在。当地人传说,如果在此捕鱼,洞中水便即刻上涨封洞,因而很少有人敢问津,长期以来一直笼罩着一种神秘的色彩。还有一处奇观是悬崖上有如水桶粗的泉水飞泻而下,落入江边自然生成的石潭后再流入江中。潭内一石如鱼背时隐时现,神奇难喻,尚未具名。这里是生态旅游爱好者的最佳选择。

构皮滩峡谷景区

  构皮滩峡谷景区  构皮滩峡谷景区距乌江回龙大桥10公里。这里因将要建成乌江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构皮滩电站而更加吸引游人。  构皮滩电站经过40多年的勘测工作,在这里留下许许多多宝贵的人文景观。为方便勘测工作而建的铁索桥长112米,宽2米,高60米,飞架于两岸的绝壁之上。若从桥上走过,浮云缭绕,如腾云驾雾。  两岸绝壁上,因地质勘探需要而开凿了一排排石洞,层层相通,洞洞相连,人游其间,如入洞天福地。构皮滩坝址往上,山崖层层叠叠,两岸山峰雄奇险峻。该段人迹罕至,山、水、林、泉、石依然保持着原始风貌。船入金城峡,如临长江三峡,立刻笼罩在一片神秘的氛围之中。  河谷狭长幽深,两岸壁立千仞,涛涛江水声不绝于耳。金城锁雾、南极仙翁、天然浮雕、情侣岛、珍珠泉等有趣的景点都在这一景区。

他山摩崖

  在余庆县西南松烟铺的蒲村。明末永历年间(1647—1661),右金都御史钱邦芑(字开少),因拒绝与孙可望共事,长期隐居于此。曾辟百亩柳湖以自娱。中有72泉,时涌连珠粒粒而上,堤柳数百章,大可合抱;春夏间晓露垂珠,烟岚缭绕,风景秀丽,人称“小钱塘”。柳湖之阴有钱氏寓卢大错庵(钱自号“大错和尚”)。旁即他山,回曲斜抱,上多奇石,有的酷似六畜。山上崖刻“他山”、“玉屏洞天”、“藏书筐”、“梅仓”及“明少保钱开少放歌处”等字,至今犹存。

构皮滩坝址

   构皮滩坝址 位于构皮镇1.5公里处,距大乌江码头10公里。该景区以“雄”为特征,有翠屏山之雄,有铁链横江之雄。构皮滩电站建成后,其上游至乌江渡137公里水域内,将形成“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

余庆红渡景区

余庆红渡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余庆县大乌江镇红渡村坐落在乌江边上,距大乌江集镇2公里,因1935年1月红军在村中廻龙渡口率先突破乌江、北上遵义而得名红渡。该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四周群山环抱,小溪流淌,四季风景如画。在这片红军当年浴血奋战的土地上,目前正在探索“旅居农家”建设的新路径,寻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转型升级的突破点。

余庆廻龙溪风景区

余庆廻龙溪风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景点名称:遵义市余庆廻龙景区  地址:贵州省贵州省余庆县中华中路  廻龙溪风景区自1995年就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岩脚古镇更有“百泉古镇”之称。景区内,山峰奇秀,水质碧绿,有“一溪源两院,八仙定九狮,九狮拜一象”的优美民间传说。  廻龙溪风景区自1995年就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岩脚古镇更有“百泉古镇”之称。景区内,山峰奇秀,水质碧  绿,有“一溪源两院,八仙定九狮,九狮拜一象”的优美民间传说。回龙溪上游的木贡村,被陈为“长寿村”,本世纪初,有关部门调查发现,村民平均寿命在85岁以上,其中90岁以上的有38名。化验显示,两股温泉的水温一直保持29.3℃的恒温,富含偏硅酸、重碳酸、富碘钙等24种微量元素。这里有特殊的地理优势和气候环境及丰富的少数民族的人文文化比较下,岩脚古镇久负盛名。  廻龙溪景区位于六枝北部,距离六枝中心区仅24公里,面积127.6平方公里,距离被誉为地球之宝的织金洞仅87公里。该景区以岩脚古镇为中心,景点有九狮拜象、火焰山“太和永恰”石刻、观音洞、观音莲台、万灵山、小屯古堡、仙人桥、古堡、古庙、温泉、冷泉等21个景点。回龙溪景区以山奇、水清、河湾、泉怪为其特色,集古迹名胜、特色小吃于一体,成为领略江南煤都,水乡风光的旅游地。  廻龙溪景区自2011年建设以来,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景观优势,现已发展成为集温泉度假、休闲养生、酒店餐饮、自然观光、老年公寓、儿童游乐、会议接待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区,是周边城市旅游和休闲度假的首选目的地。  景区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民族风情古朴浓郁,人文风光独特,民族节日文化丰富多彩,旅游业态多姿。廻龙溪纵贯景区全境,碧水长流,与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游憩价值极高,相继入围《2016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2016年贵州省省级度假区创建试点景区以及2017年度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景区。  首届温泉节暨廻龙溪美食文化周活动时间为2017年5月20日至27日,内容有十全十美长桌宴或千人宴(杀猪饭)、养生温泉浴(廻龙溪温泉)以及廻龙大舞台(文艺表演)等。另外,游客们还可以漫步岩脚古镇,在廻龙溪上撑竹筏,品尝老字号肉饼、岩脚醋、岩脚面等古镇美食。开幕当天,共吸引游客近万人次。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万丈坑红军烈士墓

万丈坑红军烈士墓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万丈坑红军烈士墓  万丈坑红军烈士墓在龙家镇光辉村一溶洞旁,距县城82公里。建于1956  年8月,墓座西北,向东南.细錾青石精砌。长4.7米,宽3.2米,高2.1米。前墓壁  前顶部正中,雕一五角星徽,凸出描红,星徽下方.框立一长方形青石墓碑,镌刻"红军烈士之墓"6个描红大字;墓前有石台阶2级.周围有水泥栏忏。此外,墓的左、右、  前方,有纪念石碑5块,记载着红军战士牺牲经过和人数等。  1982年12月10日,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5月1日,在该墓竖文物保护标志。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龙场红军抢渡乌江战斗遗址

龙场红军抢渡乌江战斗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龙场红军抢渡乌江战斗遗址  回龙场渡口,原为余庆到湄潭的交通要道,解放后湄黄公路建成,废弃停渡,但当年红军抢渡乌江的战斗遗址尚存。战壕遗垒隐略可见。浮桥竹竿现存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1982年2月省人民政府将贵址命名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5月  1日,竖文物保护标志。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千岛湖风景区

  千岛湖风景区

大乌江风景名胜区

大乌江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大乌江风景名胜区  余庆大乌江风景名胜区位于遵义市余庆县中部,处于黔北、黔南、黔东南、黔东旅游区域的中心,区位适中。景区主要以横贯余庆县中部的大乌江为主体,分为大乌江金城峡段区、四龙场区、沙湾段区、牛尾滩段区、老村河片区、花山民族风景片区及他山摩崖、万丈坑红军烈士墓等两个独立景点,有自然景观39个、人文景观  12个,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  该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好,环境质量高,空气水体均未污染,景点分布相对集中,具有一定的规模,是一个集深涧峡谷、急流险滩、悬崖峭壁、奇峰异石、原始森林、珍稀动物、溶洞为一体,有着雄、奇、险、秀特色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内至今还保留有古桥、古墓、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大乌江老虎口险滩、神奇的马尾瀑布等自然奇景让人叹为观止,著名的红军强渡乌江的战斗遗址也在这里。  余庆大乌江风景名胜区具有较高的品味和观赏、文化、科学价值。  地址:遵义市余庆县大乌江镇  类型:山河流  开放时间:  8:30-16: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奔腾乌江美画廊

  余庆的得天独厚之处,在于奔腾不息的乌江从县域中部穿流而过,流经花山、构皮滩、大乌江、龙家、敖溪、关兴六个乡镇,全长62公里,把两岸40多个美丽绝伦的景区(点)自然地串联在一起。  -县与余庆县交界处是江界河。江界河渡口是中央红军长征突破乌江天堑的主要渡口之一,乘着小舟下行四公里,便是余庆县花山苗族乡滨江村。从这里就进入了余庆县规划的第五个大乌江生态旅游区。旅游区长18公里,面积38平方公里,除了乌江两岸的奇峰怪石、飞瀑流泉之外,还有状元桥、石家洞、朝阳洞、万里民族风情、花山中学古树林等自然景观。   神秘石家洞   石家洞位于乌江边300米高的悬崖绝壁上,潜藏着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失散的后勤部队在洞中隐居避难的秘密。要进洞只有借助船只、绳索等交通攀援工具,将人一个个的吊上去。到洞口,抬头不见天空,下望不见江岸,使人不寒而栗。   洞内还残存着当时的木盆、灶头、瓦罐、柜子盖等。洞中有多处题字,其中字体最大、能清晰辩认的有“险甲天下,万两黄金徒自有,不如山头一局棋,楚子荥阳弘林永历元年”等字样。   1989年,村民石渊密在洞口下丛林树脚拾得铜质“南明总兵官防印”一枚(现收藏于县文化馆),又有人拾得银碗一只。从洞中残存文字和洞外遗物,可以肯定,350年前,南明政权的官兵曾在石家洞居住。构皮滩电站蓄水后,从水面可直接进入洞口。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余庆苦丁茶

  余庆小叶苦丁茶属多年生常绿植物,主要生长在海拔400-800米地区,混交群落的中下层,具有较强的耐荫性,适宜生长的条件为:温度14-17℃,生长的环境较为潮湿,Ph值5-7微酸性石灰土壤。 余庆小叶苦丁茶,系采摘木樨科粗壮女贞的幼嫩芽叶经加工而成,与广西、广东、海南等地生产的“大叶苦丁茶”是完全不同的植物,属不含咖啡碱的代用茶饮品,它生长在贵州境内乌江河流域喀斯特地貌中。这里山清水秀,无任何环境污染,为小叶苦丁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使得余庆县生产的小叶苦丁茶品质优良。        余庆小叶苦丁茶的特色是色泽翠绿,香气嫩香持久,滋味微苦甘醇(微苦回甜),条索紧结,口感独特,具有“三绿”特征,即干茶绿、叶底绿、汤色绿。余庆小叶苦丁茶经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分析测试中心等部门检测,其含总糖2.7%、还原糖1.01%、蛋白质22.37%、茶多酚18.02%、水溶出物52.37%,同时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黄酮、γ-氨基酸和植物多糖、钠、钾、硒等元素含量较高,咖啡碱含量极低,仅0.087%。黄酮能治疗心血管疾病;植物多糖是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压、抗炎等作用,且无毒副作用;钠、钾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血压的高低与钠、钾有关,因此,余庆小叶苦丁茶是一种集保健、药用为一体的代茶饮品。        余庆小叶苦丁茶开发有系列产品5类,注册商标有“雨贞”、“狮达”、“山绿丹”、“春夏秋冬”和“阳春山叶”等,建有30个初加工点,5个精加工厂,年产小叶苦丁茶5000吨,其中上等级名优苦丁茶20吨。   

遵义烤烟

  遵义地区种植烟草历史悠久,据《蚓庵琐语》等史料记载从明代中叶开始,至今近四百年历史,当时种植的烟草称为“叶子烟”,即土烟,也被后人称为晾晒烟。据《遵义府志》和《遵义县志》等资料记载,烤烟于1940年引入遵义县引种成功,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团溪也一时成为遐迩闻名的美烟集散市场。1943年烤烟在遵义、湄潭、余庆等县试种,逐渐向全区推广,发展成为全区农村的重要经济作物。 遵义烤烟具有成熟度好,叶色桔黄、色泽鲜亮、正反色差小,油分好,身份适中,结构疏松、弹性好及香气质好量足、透发性好,余味干净舒适,回甜感强,杂气少、刺激性小,劲头适中。该产品具有香气醇和、蜜甜明显,柔和绵长等特征。   种植时采用沼渣、沼液作为生态烟用肥,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烟叶的内在品质,深受烟农的喜爱。   地域范围   遵义烤烟农产品地理标志地保护范围为:遵义市红花岗区、遵义市汇川区、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仁怀市十三县(区)。东西长247.5公里,南北宽232.5公里,国土面积27657平方公里,计28.06万公顷宜烟耕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2′--108°13′、北纬27°8′--29°12′之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产品品质特色 ①外在感官特征 鲜烟叶:烟株进入成熟期后,整株叶片由下而上逐渐为黄绿色或绿黄色,黄色成熟斑明显,易把握成熟度便于适时采收。 烘烤烟叶:成熟度好,叶色桔黄、色泽鲜亮、正反色差小,油分好,身份适中,结构疏松、弹性好。 ②内在品质指标 香气质好量足、透发性好,余味干净舒适,回甜感强,杂气少、刺激性小,劲头适中。具有香气醇和、蜜甜明显,柔和绵长特征。 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总糖、还原糖含量适中略偏高,烟碱、总氮、氧化钾含量适中,氯离子含量适中略偏低。其中,总糖17.5%-35.0%,还原糖16.0%-33.5%,总氮含量1.35%-2.50%,烟碱:上部2.05%-3.80%,中部1.20%-3.05%,下部0.90%-2.50%,氧化钾1.30%-3.50%,氯离子0.10%-0.70%。(2)质量安全规定 产地环境:环境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产地环境符合“NY/T852烟草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等标准的规定。 农药残留:符合“NY1500.1.1~1500.30.4农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标准的规定。 重金属:符合“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标准的规定。

乌江豆腐鱼

  "乌江豆腐鱼"的主要原料为乌江流域用之不竭的各种鲜鱼以及别具风味的乌江豆腐,其制法是将各色调料配齐入锅调制成汤汁,用冷水冲入,再放入鲜鱼块,文火慢煮至沸,鱼中蛋白质,各种氨基酸徐徐溶入汤中,再加豆腐烧制,香鲜辣烫,色味俱佳。其鱼肉鲜美清香,豆腐雪白滑嫩,久煮不老,食之无渣,入口即化。慕名前往息烽县的食客络绎不绝,名流、贵宾不顾千里之遥到息烽县品尝乌江豆腐鱼,有诗赞道:"鲢鱼豆腐红油光,葱绿蒜白姜丝黄。肥嫩辣烫鲜香满,争食美味忘举觞。   原料:鲜活乌江鱼1尾1千克,乌江豆腐500克。   调料: 豆瓣酱、盐、味精、五香粉、胡椒粉、糍粑辣椒、猪油、姜、大蒜、葱、鲜汤等适量   刀工成型: 将鲜鱼刮去鱼鳞,剖腹去内脏洗净,两面打上花刀;豆腐切成4厘米方块入沸水中氽过后滤干水分;姜、大蒜切片、葱切成2.5厘米长的节;豆瓣酱切细。   烹调方法: 煮。锅下猪油烧至6成热时,将糍粑辣椒制熟,下豆瓣酱制香后加入姜、蒜片、鲜汤、五香粉、胡椒粉、味精等进行调味,将鱼和豆腐下锅用小火煮约10分钟,熟后下葱节即成。   风味特色: 肉质滑嫩,辣香味纯。该菜是遵义乌江—带地方风味菜。   技术要领: 煮时不能用大火。   

灌粑

  灌粑   主料:糯米、新鲜猪血、猪大肠   辅料:花椒、盐、胡椒、或加半肥瘦猪肉   制作:先将糯米蒸熟,然后把新鲜猪血、花椒、盐、胡椒、或加半肥瘦猪肉与糯米饭一同拌均匀,再将猪大肠洗净滴干水。最后把拌好的糯米饭灌进猪大肠,用细绳将两头系紧,放置于通风干燥处。要食用时再用蒸锅蒸熟即食之,也可以加蒜、干辣椒筒筒煎炸而食。   口感:糯而不腻,滑爽,清香。   此菜一般是要过年时才做,是余庆人家年三十家宴的保留菜品

余庆红金橘

  余庆红金橘是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的特产。红金橘具有皮薄汁多、味甜化渣、食药皆佳、色泽鲜艳、易于保鲜等特点,是家庭食用和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   “红金橘”又名“红军橘”。据《余庆县志》记载,红军长征过余庆时,有百余名受伤、失散红军被地方反动武装俘虏和杀害,其中有1名小红军被龙家横担山一个庙里的小和尚救了出来,并给他指明了到遵义的去路,小红军流着眼泪,从裤袋里摸出几十颗橘树种,交待小和尚种在红军牺牲的地方以作纪念。小和尚按照小红军的嘱咐,将橘种育成苗并全部栽种。每年秋天,橘子树上都结满了金红色的橘子,小和尚告诉附近的穷苦百姓:这是红军鲜血浇出来的橘子,叫“红军橘”。为了避免反动派的报复和破坏,人们将“红军橘”改叫“红金橘”。如今,红金橘已遍布全县各地,形成了县内的一大产业,每当挂果时节,人们就会时时怀念当年的红军和“红军橘”。   

红油炸糕

  主料:大米500克,黄豆100克,米饭75克    辅料:猪肉250克,菜籽油1千克(实耗75克),折耳根粒20克,食盐3克,姜末、葱花各10克,酱油10克,味精2克,红油100克(以上原料为10个量)    制作过程: 将大米、黄豆洗净用清水浸泡5小时,发胀后加入米饭磨成浆;把猪肉剁成末,加姜末、葱花、盐、味精拌匀制成肉馅;净锅上火放油,烧至油温六成,把高4厘米、直径4厘米的专用6边形铁制模具放入油锅中浸烫至热,将米浆舀入模具,占内空的一半,放肉馅,再舀浆盖在肉馅上炸2分钟定型后,从模具内倒入锅中继续炸至金黄、酥脆即成。用酱油、红油、折耳根粒、姜末、葱花,加盐混合拌匀放入炸糕中佐食。(因形似鸡蛋糕,当地俗称“红油鸡蛋糕”)。    味型:咸鲜、微辣    特点:外酥内嫩   

擂茶粑

  主料:糯米6千克,赤小豆2.5千克,苏麻1千克    辅料:菜籽油2.5千克,猪油500克,食盐250克,花椒粉50克    制作过程: 将苏麻淘洗干净,滤干水分,炒熟舂茸,放入锅内加水煮沸,搅拌除去表皮,放适量盐制成擂茶;小豆洗净浸泡,装入木甑蒸熟,取出捣茸成泥状,加入花椒粉、盐拌匀,净锅上火放猪油,将豆泥倒入锅中炒干,制成豆沙待用;糯米淘洗干净装入木甑用大火蒸熟,捣成粑状,捏成若干个小糯米粑,把豆沙包入糯米粑内,净锅上火放菜油,烧至油温七成,把包入豆沙的糯米粑放进锅中炸至金黄色,捞出放入擂茶中浸泡食用。    味型:咸鲜、微麻    特点:清香酥糯   

寿桃

  原料:澄粉500克,生粉100克,猪油50克,菠菜汁、红汗菜汁少许。   调料:莲蓉馅200克。   制作方法:蒸。将澄粉、生粉、猪油放入盆中,烧开水倒入烫熟、揉匀、下成10个小剂,1个大剂。包入莲蓉捏成寿桃坯;再用木梳齿压一凹线成为桃子形,用少许烫好的澄粉面团加菠菜汁和成绿色面团,再做成叶子形状,沾在桃子上,在桃尖上喷少许红汗菜汁,上笼蒸约15分钟即成。   风味特色:形如鲜桃,甜香可口。   技术要领:木梳压线时要深些,否则蒸后线条不明;安放桃叶时要蘸点清水或蛋清才粘得紧。   

乌江鲢鱼豆腐火锅

  从贵阳驱车遵义途中,在乌江边的小镇吃晚餐。乌江鲢鱼豆腐火锅是当地的一道名菜。主人挑了一条三四斤重的活鲢鱼,当场宰洗。服务员端上液化气燃具,将切块的鲢鱼及豆腐等佐料放入一小铝盆里,开始加热。我惊异的是煨具怎不用砂锅或铜锅,用铝脸盆的?大概当地不产砂锅,就地取材的缘故。虽少放点辣,但仍辣得鼻涕直流,张嘴直哈。味道果然鲜美,胃口大开,同行有的吃了四小碗饭,我亦超出乎平常饭量的一倍。那氛围,那场景,那美味,至今记忆犹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构皮滩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太平社区

----

构皮滩村

----

天生桥村

----

瓮脚村

----

红飞村

----

高坡村

----

红旗村

----

永兴村

----

葛旁村

----

齐坡村

----

构皮滩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