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福州 >> 罗源县 >> 霍口畲族乡

霍口畲族乡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罗源霍口畲族乡香岭村

  霍口畲族乡香岭村:紫竹

福州茉莉花茶

  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已有近千年历史。茉莉花是佛教四大圣花之一,秦汉时随佛教传入东南佛国福州,福州逐渐成为茉莉之都。由于宋代香疗的普及,中医对茶及茉莉花的保健作用充分认识,福州茉莉花茶在此环境下产生,宋朝许多史料都记载了福州茉莉花茶采摘、制作、品赏的过程。清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作为皇家贡茶,开始进行大规模商品性生产。在《中国名茶志》里,福州茉莉花茶是茉莉花茶类唯一的中国历史名茶。新中国成立至今,福州茉莉花茶一直是国家的外事礼茶,改革开放前,中国出口的茉莉花茶均为福州出产。冰心曾写:“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利用茶的国家,是茶的故乡。我的故乡福建既是茶乡,又是茉莉花茶的故乡。解放前,四川、湖北、广东、台湾虽也产茉莉花茶,但它们的品种、窨制技术都是从福建传去的。”.。   茉莉鲜花   品茶中的茉莉干花起的仅仅是点缀、提鲜、美观的作用,有的品种中有此点缀,有的没有,虽然有无良茶商用别人用过的废花拌入茶中以次充好,但有无干花做点缀并不能作为判断花茶品质好坏的标准。断断茶叶好坏还应该以茶叶本身的滋味为标准。 茉莉花茶是市场上销量最大的一个花茶的种类,茉莉花的香气一直为广大饮花茶的人所喜爱,被誉为可窨花茶的玫瑰、蔷薇、兰蕙等众生之冠。宋代诗人江奎的《茉莉》赞曰:“他年我若修花使,列做人间第一香。”茉莉花茶的主要消费地是我国的东北、华北,以北京、天津、济南、石家庄、成都等城市销售量最大。 优质的茉莉花茶具有干茶外形条索紧细匀整,色泽黑褐油润,冲泡后香气鲜灵持久,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滋味醇厚鲜爽的特点。   花茶的讲究   窨制就是让茶坯吸收花香的过程。花茶的窨制是很讲究的,有三窨一提,五窨一提,七窨一提之说,就是说做花茶,用一批的绿茶做原料,但鲜花却要用3-7批,才能让绿茶充分吸收花的香味,绿茶吸收完鲜花的香味后,就筛出废花渣,所以高档的花茶冲泡多次都有香味.还有高档的花茶是不见有什么花朵的,最多只是用少量来做点缀,而低档的花茶是不经鲜花窨制或窨制的次数较少,然后买来人家吸收过香味后的废花渣拌入绿茶中,让人误认为是好的花茶,看上去花特多,但一两冲就没有香味了。   选购的窍门   选购茉莉花茶时,先看其外观。一般特种茉莉花茶所用原料嫩度好,常为一芽一叶、二叶或嫩芽多,芽毫显露;特级、一级茶所用原料嫩度较好,条形细紧,芽毫稍显露;二级、三级茶所用原料嫩度稍差,基本无芽毫;四级、五级茶属于低档茶,原料嫩度较差,条形松、大,常带茎梗。 选购时有条件的话,应尽量冲泡一下,通过冲泡能使茉莉花茶的品质得以充分展示。冲泡方法采用杯泡法,一般分两次冲泡。即取茶3克,冲入约150毫升开水,浸泡3分钟后滤出茶汤,闻嗅香气、察看汤色、品尝滋味;第二次冲入开水,浸泡5分钟后滤出茶汤,依次嗅香、观色、尝味。 【茉莉花茶名品】 茉莉花茶因产地不同,其制作工艺与品质叶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其中最为著名的产地有福建福州、福鼎,浙江金华、江苏苏州,安徽歙县、黄山,广西横县,重庆等地。 福建茉莉花茶 主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及闽东北地区,它选用优质的烘青绿茶,用茉莉花窨制而成。福建茉莉花茶的外形秀美,毫峰显露,香气浓郁,鲜灵持久,泡饮鲜醇爽口,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匀嫩晶绿,经久耐泡。在福建茉莉花茶中,最为高档的要数茉莉大白毫,它采用多茸毛的茶树品种作为原料,使成品茶白毛覆盖。茉莉大白毫的制作工艺特别精细,生产出的成品外形毫多芽壮,色泽嫩黄,香气鲜浓,纯正持久,滋味醇厚爽口,是茉莉花茶中的精品。   福州茉莉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晋安区、马尾区、福清市、长乐市、闽侯县、连江县、闽清县、罗源县、永泰县等10个县区市现辖行政区域。   福州茉莉花茶   地域范围   福州茉莉花茶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福清市、长乐市、闽侯县、闽清县、罗源县、连江县、永泰县等10个县(市)区,即福建省中部偏东,闽江下游,界于东经118°08"~120°31",北纬25°15"~26°29"之间。总保护面积1.5万公顷,总生产面积2000公顷,年总产量1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产品典型品质特色和质量安全规定 1.1 产品典型品质特色 1.1.1 福州茉莉鲜花成熟饱满,洁白,香气芬芳,无劣变,由于福州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种植历史悠久,栽培技术优良,具独特品质。 1.1.2 不得含有非茉莉花类夹杂物。 2、 品种要求 2.1 长乐种单瓣茉莉花:福州独有品种,有2000多年栽培史,花冠单筒,花蕾圆锥状,伏花百花重20-24克;花香鲜浓清幽、显蜜香。 2.2 双瓣茉莉花:为1979年后由广东引种,花冠双筒,花蕾卵圆状,伏花百花重28-30克;花香浓郁高锐、持久。 3、质量安全规定 产地环境应符合NY5123-2002《无公害食品窨茶用茉莉花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产品质量应符合NY5122-2002《无公害食品窨茶用茉莉花》的规定。 4、标识、包装、运输、贮存 4.1 标识 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福州茉莉花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4.2 包装 包装材料与器具应清洁、无异味。 4.3 运输 运输工具必须清洁、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防雨、防曝晒;装卸时轻放轻卸,严禁与有毒、有异气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4.4 贮存:产品应贮存于清洁、防潮、通风、干燥、无异味的专用仓库内,仓库周围应无异味气污染。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贮。

七境茶

  “七境”位于罗源县西部山区西兰乡,平均气温18度,常年雨量充沛,雾气缭绕。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产出了茶中极品“七境堂”,史称“罗源尖子”,又名“元明绿”,简称“七境茶”。最早七境茶见于唐朝陆羽《茶经》一书,明清时代列为宫廷贡品,颇具盛名。近年来西兰乡通过引种黄旦、台茶12号等优良品种,改造茶园160亩,并被省农业厅列为无公害栽培生产示范基地,生产系列产品有七境炒绿、龙井、扁针、乌龙茶等。由于采制精细、工艺考究、毫香突出,具有“香高、口爽、色翠、耐泡”四绝特色。“七境绿茶”1955年连续八年被福建省农业厅评为省名优茶,1999年首次参加第三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叶评比荣获二等奖挤身中国名优茶列行。2001年通过国家茶叶检测中心检测,达到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品牌品质不断提升。据权威部门测定,七境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常年饮用,具有清肝胆、利肠胃、消除脂肪、防癌、防治高血压、抗辐射等功效。产品投放市场后,极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地域范围   罗源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北纬26°23′-26°39′,东经119°7′-119°54′,土地面积1187平方千米,总人口25.4万人。境内三面环山,东面临海,东北部即为内海三都澳,常年偏东风,海洋暖湿气流影响显著;鹫峰山脉自北而南纵贯全境;全境东西长78.5千米,南北宽28千米,海拔400~600米,年平均气温15.7℃~19.1℃。地势自西而东,高低起伏,山峦密布,溪谷纵横,地形复杂,茶园与林地交错;境内60%以上的茶园均分布于400~800米海拔高度的丘陵山地,具“山谷郁闭,湿度高,多云雾,漫射光足”特点。保护区域为:由古时的西竹(西兰)境、程洋境、长弯境、施灞境、廷洋境、寿桥境、洪洋境等七个境, 相当于现今的西兰、墩厝、许洋、寿桥和石壁下五个大队的二十一个自然村,辐射至周边乡镇,就是以现在的白塔乡、西兰乡、飞竹镇、霍口乡为核心,涵盖周边的起步镇、洪洋乡、中房镇及凤山镇的南门、松山镇的刘洋、上土港两村,碧里乡的西洋、鉴江镇的呈家洋等11个乡镇,所管辖的152个行政村。生产总面积32000亩,年产量3748吨。

罗源下廪羊

  罗源下廪羊是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的特产。罗源下廪羊个头较小、肚皮长白毛,羊肉紧实,无膻味,口感极佳。   罗源县碧里乡有种奇特的山羊,名字叫“下廪羊”。据了解,下廪羊是罗源碧里乡碧里村、西洋村、廪头村、廪尾村、溪边村等乡村养殖的一种山羊的统称。作为当地独特的一个品系,个头较小、肚皮长白毛是其明显的外表特征。当地老人介绍,下廪羊养殖历史悠久,500年前,碧里的祖辈到此地落户时就已经有下廪羊了。   下廪羊的另一特征是,羊肉无膻味。下廪羊养殖区域地处沿海,海上带着盐分的水气浸润山上的青草,而盐又是羊饲料中重要的矿物质,“时间一长,羊肉的膻味也就没了”。此外,下廪羊喜欢爬山吃草,因此羊肉紧实,口感极佳。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下廪羊养殖数量达到万头以上。而如今,长期放牧导致牧草日益减少,养殖数量仅四五千头。据了解,下廪羊的养殖大都以村民散养为主,一家十来头,难以形成规模。角里村养殖基地,是该县唯一的下廪羊养殖基地,而且养殖数量也不多,基地内存栏2000多头山羊,其中下廪羊约有上千头。   

罗源秀珍菇

  罗源秀珍菇   “秀珍菇是一项无污染的绿色农业,可以长期发展。”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近年来,罗源下拨科研专款近千万元,鼓励相关机构和专业企业引进新品种试种。同时,配合日胜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与省农菌站、省农学院等科研单位,进行科研攻关,开展新设备、原辅材料和代用料的开发研究,主栽的秀珍菇除进行提纯复壮外,培养料配方不断改进,竭力采用木材厂的废料、下脚料为主要原料、搭配棉籽壳、玉米芯、蔗渣、麦皮等,节约木材用量,进一步降低菌包成本,改进菌包质量。组织农办、农技站配合省、市有关单位深入到种植集中地对种植大户们开展了300余期20000多人次的专业技术培训,使菇农们的种植技术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   在罗源县食用菌示范基地,华源菌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基地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研究的秀珍菇液体菌种生产技术已进入最后实验阶段,此项技术的推广,可大大增加食用菌产量并缩短生长周期。食用菌试验示范基地除积极探索秀珍菇品种无公害规模化高新技术外,每年还引进5~10个新品种试验种植,实现了食用菌品种从单一化向多菌类、新菌种的生产转变,产品除原有干菇和鲜菇两大类外,开始向中袋保鲜、托盘保鲜、小袋保鲜及深度加工等方面开拓,并在食用菌天然生物制药、食品添加剂等方面作了有益尝试。   地域范围   罗源秀珍菇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罗源县起步镇、松山镇、鉴江镇、凤山镇、飞竹镇、中房镇、白塔乡、西兰乡、洪洋乡、霍口乡、碧里乡等11个乡镇。罗源县位于福建东部沿海,三在环山,一面临海,东西长78.5公里,南北宽28公里,呈长条状;北与宁德交界;西与古田、闽候毗邻,南与连江、福州接壤,东临东冲口,与霞浦相望,濒临东海。地理坐标为:东经119°7′至119°54′,北纬26°23′至26°39′,陆地总面积1031平方公里,总生产面积2000公顷,年产量3.78万吨,年产值22680万元。   

罗源袖珍菇

  在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中,上长治村因地制宜地发展了食用菌种植业。全村种植秀珍菇的农户有33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5%;种植面积32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68%;年产菌袋2500万袋,鲜菇9000吨,基本实现“家家有产业,户户无闲人”的目标。    上长治村的“希望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农户搭建食用菌生产服务平台,提供产量、销售、价格及技术四项保障服务,并积极开展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原料、新机具的五新推广。其中该村发展创新的移动冷冻技术,只需一个劳动力就可以轻松解决菌袋降温问题,为农户节约资金高达100万元。同时,该村与福建食用菌推广总站、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州力生菌业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出新品种蟹味菇,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此外,该村还通过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农村书屋、聘请县农业局专家及本村的致富能手等多种方式,组织农户参加技术培训、交流生产经验,加速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新农民。仅2011年就举办培训达200人次。    富裕起来的上长治村先后投资90万元修建村路、投资160万元建设村文化广场、投资10万元建老年门球场,村民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该村先后被评为福州市新农村建设重点特色示范村和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精品村。   

罗源七境堂绿茶

  七境堂绿茶:产于西部的西竹、施灞、程祥、长弯、延洋、洪洋、寿桥7处。当地群众曾募资合建泰山庙,称“七境堂”,所产茶叶遂因此得名。以七境堂为中心,东至小云村,西靠佳湖村,其所产茶叶统称为“西绿”。成品条索匀整壮结,色泽油绿。香高味醇,润滑顺口,汤色、叶底润绿明亮。成茶附有爆点,称“青蛙皮”或“花斑”。   七境堂绿茶,亦称作七境绿茶,产于中国福建罗源县西部的七境堂。七境堂位于福建省罗源县西部。据传,当时七境堂是由程洋境、长弯境、施灞境、西竹境、延洋境、洪洋境、寿桥境等七个境(“境”当时系自然村划分的单位)的群众,募资合建的泰山庙,称为“七境堂”。七境堂生产的茶叶称为“正七境堂茶”,以七境堂生产的茶叶为主,并入部分红塔、飞竹、霍口的茶叶,称之“七境茶”。   七境堂四面环山,海拔400~500米,七境堂的东南面以笔架山为屏与罗源湾相隔,受海风的影响,气候温和,春、夏二季晓雾蒙蒙,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全年相对湿度平均在80%以上。土壤多为红壤,唯石壁下茶园为沙质壤土,泉水渗透,土壤湿润,所产七境茶品质更佳。   七境堂绿茶,亦称七境茶或七境绿,属炒青类绿茶,采用福鼎大白茶、福云6号及当地菜茶的一芽一、二叶(幼年壮树可采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加工而成。七境堂绿茶为罗源县的历史名茶,距今已有近千年栽培、生产历史。七境茶是指位于罗源县西部七境堂所产的茶叶为主,同时也拼入部分红塔、飞竹、霍口等乡镇所产的优质炒青绿茶。   七境堂绿茶的成品很具特色,条索紧结细秀,稍弯曲,俗称“鞭炮心”,色泽油绿稍灰,俗称“宝蓝色”,干茶有明显爆点,谓之“青蛙皮”(或花斑)。内质香郁持久,含自然花香,汤色嫩绿鲜亮,饮之生津止渴,齿颊留香。近年来,随着制作工艺的改进和采用福安大白茶、福云6号等良种制作的七境茶,更显得毫香突出,品质风格别树一帜。   七境堂绿茶,曾以“福建罗源元明绿”的牌号畅销京、津等大城市,清光绪年间,年产量就达300公斤左右,价格比其他绿茶高15—20%。现有茶园2万余亩,年总产量70多吨,产品除部分内销外,主要由外贸出口,饮誉非洲。   

罗源县夏季香菇

  中房镇叠石村:“河阳茶”、“夏季香菇”。

罗源中房镇叠石村河阳

  中房镇叠石村:“河阳茶”、“夏季香菇”。

霍口畲族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香岭村

----

溪前村

----

福湖村

----

山垅湾村

----

岗尾村

----

东元亭村

----

岐峰村

----

王廷洋村

----

大王里村

----

后宦村

----

霍口村

----

黄鹤村

----

石坪洋村

----

琅坑村

----

长柄丘村

----

西峰村

----

仙洋村

----

川边村

----

佳湖村

----

东宅村

----

南墘村

----

塘下村

----

徐坪村

----

船头村

----

霍口畲族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