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月亮湾客家文化园 | 月亮湾客家文化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月亮湾·三明客家文化园,位处三元区莘口镇河滨村,离三明市区仅8公里,规划占地面积近5000亩。月亮湾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被誉为“三明滨江旅游画廊中最唯美的山水墨宝”。月亮湾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客属第25届恳亲大会的重要展示项目,致力于打造以客家民俗文化、生态养生文化为主题,集文化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会议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景区。 1)客家会馆在踏入大门的一刻。浓郁的客家气息扑面而来。石的质朴,线的律动,纳客家之风,聚客家之魂。聆听月华坠落水中的轻灵声响,在水乡揽山绵延起伏的韵律上,醉心于蔚蓝晴空下的掬水庭院。 2)“王宅城”民俗村村内陈列着上千件艺术展览品和收藏品,有古韵悠长的乡土民俗、旌旗如歌的红色文化、燃情四溢的知青年代。按不同的品类被细致周到的陈列在各自的展区,走进历史的长廊,感受岁月光影的回溯流年。历史只是历史,只有艺术和后人的纪念可以随着时间流逝越发的弥足珍贵。 3)客家文化演艺馆客家文化演艺馆是月亮湾的歌舞曲艺演艺中心,可容纳千人以上观看,在这里每日上演的是最炫民族风,还有纯朴动情的客家歌舞,更有夜幕下的篝火晚会,让游人尽情地载歌载舞,充分享受身心的放松与愉悦。 4)客家府和客家文化广场 5)名人园闽学四贤——李侗、朱熹、杨时,罗从彦,在客家文化历史上家喻户晓。罗从彦是闽学发展的关键人物,他上接程颢、程颐、杨时,下传李侗、朱熹,是闽学的奠基人之一。李侗对朱熹十分器重,把贯通的“洛学”传授朱熹。自此朱熹不但承袭二程的“洛学”,并综合了北宋各大家思想,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月亮湾名人园以园林景观为主题,融合植物科普、闽学经典的历史人物故事,让游客在游览之余,寓教于乐,感受文化乐趣。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莘口镇 三明市三元区辖镇。1959年建莘口公社,1984年为街道,1987年改镇。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区12.5公里。面积223.4平方公里,人口1.6万。鹰厦铁路、205国道、沙溪河贯穿镇中。辖莘口、沙阳、黄砂、曹源、楼源、高山、西漈、柳城、后溪、清溪、龙泉、蓬坑、炉洋、中央溪14个村委会和杉口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蔬菜、烟叶。乡镇工业有木材制品加工、造纸、纺纱等。…… 详细++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
格氏栲森林公园 | 格氏栲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三元国家森林公园的主景区之一。面积1.41万亩,木材总储量21万立方米,其中格氏栲占80%以上,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天然栲树林。100多年前,英国植物学家格瑞米在三明发现这片栲树林,回国后专门撰文介绍,人们因此将其命名格氏栲。 格氏栲系珍稀林木,又名青钩栲,俗称“红柯”。常绿乔木,树冠浓密,开黄花;材质坚实,纹理细密,耐腐蚀,为造船和高档家具的上等材料;树皮可制栲胶;其果实含淀粉,甘甜可食,有“小板栗”之称。这片天然栲树林已有200多年历史,平均树高26米。保护区内伴生有樟、楠、檫、建柏、黄杞、黄楮、山肉桂等24科34属50多种树木,还有水鹿、飞鼠、黑熊、穿山甲和白鹇、足鸡等飞禽走兽。 格氏栲森林公园建有度假村,内有餐厅、客房和会议室,栲林中散布着十几座“空中楼阁”(鸳鸯楼)。 地址:位于三明市区西南20公里的莘口楼源小湖村。 门票:30元 开放时间 08:00—17:30。 |
十八寨(忠山民俗村) | 位于三元区国家森林公园格氏栲景区西北5公里的岩前镇忠山民俗村。历经千年的乡间古镇,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民风民俗,更凭借满目绿意的景致入选“福建最美的十大乡村”。 十八寨历史悠久,古风淳朴。相传旧时村子是由大大小小18个寨子组成,故古名十八寨,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现有保存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古建筑二十余座,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民俗。 村落中古老的建筑群掩映于群山绿树的疏影中,错落在青瓦白墙的普通乡村居所间,为溪水、稻田和竹林所环绕。砖雕石刻、牌匾楹联旧态斑驳,却依然精美。各式各样的老房子,保存良好的多是元、明、清时建造的:四贤祠、庄氏宗祠、楚三公祠、杨氏三公祠、陈家祖屋、万安桥、文昌阁、蒙古墓、元帅亭、永兴庵……轻轻地走近,甚至可以闻到空气中若有若无的木头腐朽时潮湿却略带甘甜的味道。每一块青砖每一片瓦砾,都坚守着这片古村独有的记忆。 位于村口的万安桥建于南明隆武丙年,为石构平梁桥,三墩四孔,长37米,用长方体花岗岩条石砌就,船型桥墩设计最具特色,外形像船,用整块巨石打磨而成,在国内罕见。 村中有一条“蜈蚣街”,因其形似蜈蚣而得名。其始建于元代,总长470多米,中线均用长条形青石板连接而成,两侧横砌,整条街中线凸兀,加上随地势起伏,远看街石路面酷似一条爬行的大蜈蚣,延绵1华里,贯穿全村。据传天下只有三条半蜈蚣街,而十八寨则占其一,当地人也引以为豪。街两旁多是明清年代的民居,走在古香古色的街巷中,让人激发怀古之幽思。 “四贤祠”是十八寨最有名气的古建筑,为单檐悬山式,面阔5间,进深6间,坐东朝西,祠内设天井、正厅、左右厅,奉祀宋代理学家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大贤人,迄今有630年历史,今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当游客跨过十八寨村边的小河,还可以在周边的乡野中寻找到更多的古迹。 门票信息:20元 详细地址:三明市岩前镇忠山民俗村 岩前镇 三明市三元区辖镇。1958年建岩前公社,1984年改街道,1987年改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区32公里。面积330平方公里,人口2万。省道荆谢公路横贯镇境。辖岩前、吉口、乌龙、下寨、星桥、眉山、富源、欧杭、增坊、白叶坑、忠山、横杭12个村委会和阳岩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柑橘、西瓜、食用菌和畜禽,是市区副食品供应基地。乡镇工业产品有石灰石、水泥…… 详细++ |
底曹源土堡 | 底曹源清代土堡建于清代,距今已近200年,选址、造型均有独到之处。 土堡建在缓坡地段,因为有居民一直居住在堡内,所以堡内的建筑物基本保持原貌。其共有厢房5间,大小房屋50余间。房屋随地势层层抬高,并呈椭园形排列,由黄土及鹅卵石砌成的4米高的厚土墙坚固异常,墙上留有斜插竹筒、观察台、观察窗等,大门以厚木制成,内设仓库、水井等物,可容纳300人居住和御敌。 底曹源土堡之美,在于它的围墙,这种依山势层层抬起的围墙屋顶极富特色。土堡后部几乎是圆的,前部却是椭圆。大门修在前方左侧,为两指宽的木门,门内两侧有两排供人休息的石凳。整座围墙依缓坡地势而建,外部轮廓鲜明,富有变化。远远望去,象一只开屏的孔雀,颇为宏伟壮观。 岩前镇 三明市三元区辖镇。1958年建岩前公社,1984年改街道,1987年改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区32公里。面积330平方公里,人口2万。省道荆谢公路横贯镇境。辖岩前、吉口、乌龙、下寨、星桥、眉山、富源、欧杭、增坊、白叶坑、忠山、横杭12个村委会和阳岩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柑橘、西瓜、食用菌和畜禽,是市区副食品供应基地。乡镇工业产品有石灰石、水泥…… 详细++ |
蜈蚣街 | 蜈蚣街 古城蜈蚣街它长达近一华里,由罗浩然始建于元代,从远望去,象蜿蜒在村街上的一条大而长的蜈蚣。据考究:象这样形状的街路,全国各地实为罕见,因此,享有“天下三条半,忠山有半条”的美称。,又名南门大街,全长93米,宽8.5米鹅卵石铺就成一条巨大的蜈蚣图案。蜈蚣头朝上(观音堂),脚朝下(南门口)蜈蚣背宽2米,脚长2.5米,共56只脚。 据古城中的有关碑记记载和老人们的口碑传,其来由有两说一说是“脚踩吴三桂”。“蜈蚣”即“吴公”者,指平西王吴三桂也。清顺治15年,朝庭废除卫所制后,吴三桂派员到隆里所收缴千户所官印,变军户为民户,从此隆里人失去了高贵的身份,当地人非常痛恨吴三桂,因“蜈”与“吴”同音,后来隆里人在整修街面时,砌成一条蜈蚣图案,意思是使千万人,千万年用脚踩吴三桂,使其永世不得翻身。 二说以“水”克火。按照阴阳风水的学说,南为午门,属阳,风水学分类中,其正五行有诀说“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故南门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属火,有古语云,“南门火旺”,须以水克之。而蜈蚣属“水”,故在南门大街铺上一条“蜈蚣”,以遏制南方乃至整个隆里的旺火。蜈蚣位于古城中心观音堂大庙的门前,旧时庙中观音手捧净瓶,瓶中插柳,意为观音洒净,普降甘霖济众生,净瓶之水,可降火魔。 |
四贤祠 | 四贤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四贤祠 四贤祠位于三元的万寿寺中“四贤祠”是忠山村最有名气的古建筑,建于元代至正二年,祠内设天井、正厅、左右厅,奉祀宋代理学家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大贤人,迄今有630年历史,今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四个人的关系是这样的:杨时师从程颢、程颐。所谓“程门立雪”说的就是他。杨时学成归来之时,程颢目送他远去,感慨地说:“吾道南矣。”后来杨时终成闽学鼻祖。罗从彦是宋时沙县人,为杨时的弟子。李侗、朱松(朱熹之父)皆为罗从彦的弟子。李侗为南平人。 朱熹为李侗的弟子。也就是:二程———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朱熹大家都知道了,世有“程朱理学”,台湾学者钱穆曾论述朱熹:“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最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大陆著名学者蔡尚思进而寓论于诗:“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此外,村中还有楚三公祠、万安桥、蒙古墓、庄氏宗祠、永兴庵等,已被三明市列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对象。十八寨古民居距市区不足30公里,交通便利,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将成为市区旅游又一新亮点。 |
沙溪河水上游 | 溪河水上旅游区是展示三明城市风光的一道翡翠长廊,上至三元区城关大桥,下至斑竹水电站,现有大型游船3艘,摩托艇18艘,脚踏船55艘,小舢舨9艘,专用码头2处。 游客可乘坐船艇,开展“水上游三明”、“夜景休闲游”,欣赏到“山如碧玉簪,水作青罗带,城是不夜城”的山城风貌,体会到“青山碧水画中游,三明美景日夜赏”的惬意。 门票信息:10元 |
石拱桥 | 石拱桥 浮桥式石桥又称石拱桥。位于三元区万寿岩。它的桥墩、桥梁、桥面、栏杆均用花岗岩长方体条石或块石筑成,东西走向,桥宽3.5米、桥长37米。此桥造型美观,气势雄伟,堪称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佳作。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大基本型式之一。 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百万座石拱桥中杰出代表之作。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 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可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座古桥,能经得起天灾战祸的考验,历千百年而不坏,不仅是作为古迹而被保存,而且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变,可以称作奇迹。当然,还应归功于历代的辛勤修缮,这类修缮活动又往往是出自民间的爱桥护桥,这一社会风尚,在我国桥梁史上,有不少故事,是值得传颂的。 |
灵峰洞 | 灵峰洞 灵峰洞位于岩体西南坡,相对高度37米,残存面积约250平方米,在已清理的不到10平方米的钙板层中,清理出灵峰洞和船帆洞石制品75件,多数为断块、石核和石锤,其中石器11件。在这些石制品中,打片和加工石器用锤击法,所产生的石片、石核和石器形制都不甚规整,具有一定的原始性,洞内距今约18万年。同时还出土了中国犀、虎、水牛、竹鼠等哺乳类动物化石。钙板铀系测年为距今18.5±1.3万年。 遗址区发现了石制品近百件,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与刮削器等,同时还有多种哺乳动物化石,时代为距今20万年左右。还发现了世界上罕见的早期人工石铺面遗址,石铺面揭露面积约120平方米,属全国首次发现,在世界范围内亦属罕见,并发现了中国犀、虎、棕熊、牛类等伴生动物化石10余种400多件。 |
蒙古包式公墓 | 蒙古包式公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蒙古包式公墓 万寿岩中的蒙古包公墓它建于元至正十一年,在福建省仅有一座。这座蒙古包式的古墓,是民族团结的象征,是各族人民生活和蒙汉文化相融交映的结果。蒙古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在蒙古统一历史上有卓越贡献的大汗,每年都要举行几次隆重的祭祀活动。 其中最隆重的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七日举行的"苏鲁锭"活动。"苏鲁锭"蒙语为"长矛",象征着成吉思汗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赫赫武功。相传,有一次成吉思汗在土拉河战斗中被击败,当时他跪下给神灵叩头求援。这是天上飞来一杆又黑又大的苏鲁锭。他高兴万分正欲伸手去接,可是苏鲁锭却停在半空中,他连忙给神灵许愿,要用一千只绵羊祭奠,苏鲁锭才落下来。以后蒙古人民一直保持了祭奠"苏鲁锭"的风俗。蒙古包式公墓 |
船帆洞 | 船帆洞 船帆洞位于岩体西坡,相对高度3米,洞内文化堆积分上下两层,下文化层出土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手锤等打制石器300多件和巨獏、中国犀、鬣狗、棕熊等10余种哺乳类动物化石,并清理出约120平方米的人工石铺地面,年代距今约2-3万年。上文化层出土打制石器80余件及少量局部磨制的骨铲、骨锥与角饰等骨角制品,年代距今约1万年。 万寿岩船帆洞上层文化中,打制石器与磨制骨、角器共存的文化特征更与“长滨文化”的潮音洞内涵相一致,而年代却比潮音洞久远数千年。它是闽台迄今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从而为研究海峡两岸的远古文化同根同源关系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可对比材料。 |
万年居 | 万年居 万年居位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市区20余公里处的岩前镇,它发现于1999年,总面积1200多平方米,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共出土800余件石制品、少量的骨角器和20余种动物化石,年代分别为18万年和1—3万年。 该遗址的发现,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提前了十几万年,填补了我省考古学年代上的一段空白,也是华东地区第一个洞穴类型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时间上跨越了旧石器时代的早、晚、末三个阶段多时期文化,是福建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目前所没有的,对研究闽台史前文化渊源具有重大意义。该遗址2000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2001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村窑遗址 | 中村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宋至明 |
千年寨 | 千年寨 |
炉洋脐橙 | 三元炉洋脐橙是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莘口镇炉洋村的特产。炉洋脐橙基地采用无公害标准化管理,品质优良,深受客户青睐。 炉洋村平均海拔650米,村部距离镇政府18公里。现在全村能够种果的地全部种上纽荷尔脐橙,并以村民练庆祥独资创办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三明市恒祥农牧有限公司为龙头,通过公司带农户的经营模式,成立了三明市三元区炉洋脐橙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竹洲牌”脐橙商标,并于2004年获得国家无公害脐橙基地的认证,产品远销上海、浙江和本省的福州、厦门等地,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专业村新格局。 |
三元草珊瑚 | 三元草珊瑚产地范围为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现辖行政区域。 一、种源 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 Nakai)。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高度350m至750m,阔叶林或针叶林,土壤类型为红壤或黄红壤,pH值6.5至7.5,郁闭度0.4至0.7。 三、栽培管理 1.栽培方式:阔叶林或针叶林下套种。 2.苗木培育: (1) 实生苗培育:播种时间2至3月,播种量为每667m2 10kg至12.5kg。用0.5遮荫度的遮阴网全程遮阴。 (2)扦插苗培育:插穗选择1至2年生健壮枝条,扦插时间3至5月,扦插密度为每667m2不超过267000株。用0.5遮荫度的遮阴网全程遮阴。 3.种植:时间3至5月,种植密度每公顷不超过22500株。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冬季晴天,种植两年以上,割除下距茎基部3cm至5cm处的老熟茎枝。 五、干品加工 鲜品分级后,晾晒至干。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鲜品: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面蜡质光泽度高,叶片均匀,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粗锯齿明显;口嚼叶片清香浓郁。 (2)干品:茎圆柱形,直径0.3cm至1.3cm,细纵纹明显,断面有髓或中空。叶片表面光滑,叶柄近革质。香气浓,味微辛。用开水冲泡,清香浓郁,风味独特。 2.理化指标: (1)鲜品:异嗪皮啶含量不低于0.03%(以干基计),迷迭香酸含量不低于0.03%(以干基计)。 (2)干品:异嗪皮啶含量不低于0.03%,迷迭香酸含量不低于0.03%,水分小于15%。 |
三明翠碧一号烤烟 | “翠碧一号烤烟”特色品种是三明市自主选育并历经几代三明烟草人精心培育、全国仅有的两个享受国家价格政策补贴的烤烟品种之一,也是目前全国第三个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烟叶品牌。目前收购量在80万担左右,占全省特色烟叶总量的3/4,占全国特色烟叶总量的1/5。“翠碧一号烤烟”清香特征明显,香气丰满细腻、烟味厚实饱满,被国内烟叶专家评价为“烟叶香气绵长,现在国内栽培品种无法与之相比”;同时出丝率高、配伍性好,工业可用性较强,不仅成功进入了中华、苏烟、黄鹤楼、七匹狼等众多全国知名品牌配方,而且市场需求保持旺盛。 地域范围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16°22ˊ~118°36ˊ和北纬25°29ˊ~27°07ˊ之间。东接福州市,南连龙岩、泉州市,北邻南平市,西同江西省毗邻。三明翠碧一号烤烟生产地域范围包括三明市行政区域内三元、梅列、宁化、清流、明溪、永安、大田、尤溪、沙县、蒋乐、泰宁、建宁等12个县(市、区)71个乡镇,总生产面积2万公顷,总产量4万吨左右。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观感官特征:“翠碧一号”系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推广烤烟良种,属于全国两大特色烤烟品种之一。烤后烟叶颜色多呈桔黄色,色泽饱满、组织细致、结构疏松、厚度适中、油分足、弹性强。烟叶具有比较典型的清香型风格特征,清雅飘逸,香气量足、丰满细腻绵长,烟味厚实饱满,吃味醇和、余味干净、生杂气较少,出丝率高、配伍性好、醇化时间段短。 2、安全要求:符合《烤烟》(GB2635-1992)。 |
金柑 | 金柑 金柑(俗名金桔、绿桔),果实呈圆形,冬季成熟,是柑桔水果类中之珍品。三元金柑最早植于八字桥洪牌村。据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载:“金桔,实长曰金枣,圆曰金桔。又有山金桔,俗名金豆。”可见金桔在尤溪至少有270多年的栽培历史。近年来,八字桥和管前二乡,种植面积逾万亩,总产达1100多吨,被誉为福建“金桔之乡”。三元区现已成为全国金柑四大产地之一 |
泥鳅粉干 | 泥鳅粉干是先将泥鳅煮熟后,在汤中加入烫过的上好粉干和生姜、腌菜、红酒等调料,即可食用,口味讲究嫩、香、软、滑、鲜,味道清淡,是很多本地人早餐的首选。 |
岩前镇珍珠 | 岩前镇珍珠 |
岩前镇香菇 | 岩前镇香菇。1988年,采取封、管、造相结合等形式,进一步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1990年,镇林业技术推广站成立。1995年为保护森木资源,推行利用木屑和伐区剩余段木等培育香菇,仅将军村当年就种植300万袋。实现社会产值700多万元,纯收入400万元。 |
岩前镇笋干 | 岩前镇笋干 |
地区 | 特产 |
---|---|
清溪村 |
---- |
蓬坑村 |
---- |
炉洋村 |
---- |
后溪村 |
---- |
龙泉村 |
---- |
高山村 |
---- |
柳城村 |
---- |
西际村 |
---- |
曹源村 |
---- |
沙阳村 |
---- |
莘口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