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泉州 >> 南安市

南安市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蓬华芥菜

  蓬华芥菜   南安市蓬华高山蔬菜种植协会   不是所有的芥菜都能称为蓬华芥菜,只有土生土长的蓬华黑芥菜才能称为蓬华芥菜。对于蓬华芥菜,蓬华人都有着这份自信和感情。   说起蓬华芥菜,大家可能都知道“蓬华芥菜胜解元”这一传说。   话说清朝光绪九年冬,丰州解元黄贻楫到蓬华华美村华美桥题字后,吃了一顿芥菜宴,便赞不绝口,回去时带了10多棵鲜芥菜一同乘轿子回丰州。   轿子增加了100多斤重,行至半路,轿夫们就开始叫苦连天,觉得芥菜只是“寻常之物”,建议丢弃一些以减轻重量。当时黄解元坚持要留下,自己下轿步行,让芥菜坐轿。   当时能坐轿子的都是有身份有功名的人,黄解元这一做法,让沿途的百姓称奇,纷纷笑称“蓬华芥菜胜解元”,于是就有了蓬华芥菜的美名。   直到现在,芥菜都是蓬华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味道,或制成烫菜干、“磕瓮菜”,或鲜吃。   蓬华芥菜腌制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种传统加工方法,特别是经过精制而成“盍缸菜”,能保存好几年甚至几十年,其味道、质地保持不变,同时还有药用营养价值,成为一种地地道道的土特产而受人们喜爱。下一篇:广泽尊王信俗

泉州龙眼

  泉州龙眼是福建泉州的特产。   泉州枕山面海,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具有龙眼生长所需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是龙眼栽培最适宜区和发祥地。已有1700多年的龙眼栽培历史,泉州特产龙眼干是丝绸销往海外主要商品之一。早在1978年,晋江、鲤城和南安被国家农业部、全国供销总社确定的全国六大龙眼生产基地县中。1997年,泉州市的南安又荣获“中国龙眼之乡”称号。2014年泉州龙眼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目前,泉州龙眼种植面积43万亩,总产量4.7万吨。龙眼种植面积、产量均居福建省和全国地级市前列。全市拥有万亩龙眼的乡镇15个,百亩以上龙眼场有166个被誉为“龙眼洋”。泉州拥有丰富的龙眼品种资源,堪称我国“龙眼品种资源宝库”,原产于泉州市的龙眼品种(或品系)计有79个。引进的品种40多个,登记造册的品种、品系多达110多个,占全国龙眼品种的三分之一。泉州龙眼品质优良、风味独特,驰名中外。“东璧”为泉州“珍稀”独有品种,被誉为“鲜食龙眼之王”;“福眼”为泉州主栽品种,经品种鉴评被公认为制罐、加工最佳良种,被称为加工的“龙眼之王”,曾荣获巴黎国际博览会旅游美食金质奖章 “绿喜”、“康尔美”、 “康益园”、“源山”、“育新”、“龙珠山”、“喜多多”、“亲亲”牌龙眼加工产品畅销国内外,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所在地域:   福建   申请人:   泉州市龙眼行业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泉州龙眼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泉州市所辖南安市、惠安县、泉港区、安溪县、晋江市、洛江区、永春县、石狮市、丰泽区等9个县(区、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7′11″~119°34′19″,北纬24°56′39″~25°45′25″。总保护面积8752平方千米,年生产面积33万亩,年产量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1.1、福眼:果实扁圆形,果顶圆,果大。果肉淡白色,肉厚,透明,稍脆,清甜味淡,皮薄,果核紫黑色,扁圆形。1.2东壁:果实近圆形,果顶圆,果肩、基均平。果皮褐带灰,具有黄褐色细斑,龟状纹明显、较规则,果面放射线多,果皮稍脆。果肉乳白、透明、渣极少。果核紫黑色,近圆形。果大、肉厚、质坚脆,浓甜且芳香,含糖量高。1.3、松风本:果穗大,果树大小均匀,分布较密。果实近圆形,黄褐色,龟状纹不明显,纵纹和瘤状突起明显,果中大,果肉乳白色,半透明,质地脆,味浓甜,不流汁,易离核、风味浓。 2、内在品质指标:泉州龙眼品质较好,营养价值高,单果重10.9~14.2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3%~23.0%,可食率62.5%~73.4%,品质优。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泉州龙眼产品质量按NY/T5176—2002执行。下一篇:南安紫菜

曙光甘薯

   小小甘薯再平常不过,但在官桥镇曙光村,甘薯却成了一张闪亮的名片。    2013年11月,“曙光甘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顺利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初审,正式进入为期3个月公告期。不出意外的话,今年2月,曙光村的甘薯将正式拿到这一“国家级身份证”,成为继丰州镇石亭绿茶之后,我市第二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昨日,记者带着好奇,走进曙光村,探寻小小甘薯争取“国家级身份证”背后的故事。    辉煌 曾是远近闻名地瓜村    曙光村,是由东村、坑内、西山、沃内、土地山5个自然村组成的村庄。    甘薯将拿到“国家级身份证”,最高兴的莫过于曙光(西山)甘薯合作社的14户成员。曙光(西山)甘薯合作社理事长童保水介绍,曙光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的山脉阻挡寒风,而东南又有海风调节,空气温暖湿润,沙质土壤富含磷、硒等微量元素,十分适合甘薯的种植。    独特的地域条件,给曙光甘薯打上了天然的“防伪标志”。“曙光甘薯口感近似蛋黄。”70岁的曙光村村民童灿辉说,不同于其他产地的甘薯,曙光甘薯里没有难以下咽的细线状的“筋”。    “在过去,我们村就是有名的地瓜村。”童灿辉告诉记者,1957年,村里的甘薯大丰收,一时名声大噪,省里还把曙光村设为典型。“那时,省里农业专家还来村里开现场会,检验甘薯种植产出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村民都外出打工做生意,就很少有人种植甘薯了。目前,曙光村1800多人口,留守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很多土地由于无人耕种,渐渐荒芜。    思变 成立合作社打响品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健康饮食,曾经的粗粮又重新回到餐桌。2008年,当时还是曙光村村支书的童保水,决定重新打响“曙光甘薯”品牌,和童灿辉等十几户村民着手成立合作社,种植甘薯。    “那时,很多田地都长满荒草。”童保水说,合作社成立后,他们开荒引渠灌溉,整合了400亩的土地种甘薯,通过根块育苗,保证“曙光甘薯”的纯正“血统”,用草木灰等有机肥料给甘薯施肥,保证甘薯的“原生态”。    之后,合作社在官桥菜市场设立了两个曙光甘薯专门摊点,逐渐打开知名度。有的顾客还通过电话预约,到田里现挖现买。另外,村民加工的地瓜干、地瓜粉还远销香港、广东等地。    “我们的甘薯皮薄、香甜、口感绵软,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曙光甘薯的独特风味。”童保水说,为进一步打响品牌,2011年,合作社向国家工商总局递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以便让曙光甘薯印上“独有”的名片。    2013年11月,经过国家工商总局认定,“曙光甘薯”进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初审公告。    发展 一年种植三季 欲打进大型商超    据介绍,曙光村仅640亩土地可以种出“曙光甘薯”,目前种植500亩左右。本土的曙光红1号、2号每亩产量3500斤左右,一、二季产品每斤售价1.5元。    据了解,常规的甘薯种植每年两季,农历四月到七月为甘薯种植第一季,农历九月到十二月为甘薯种植第二季。    “农历十二月后,就很少有新鲜的甘薯。”童保水说,为了提高曙光甘薯的市场竞争力,3年前,合作社就着手培植冬熟甘薯。    通过覆盖地膜的方法,让甘薯在冬季不至于被冻死,经过3年的摸索,合作社基本能控制在早熟地瓜上市之间出产,在每年农历十月到来年的五月种植冬熟甘薯,填补这段时间新甘薯的空当。    去年,曙光村冬熟甘薯每斤售价在2.5元到3元之间,每亩冬熟甘薯产量3000斤以上,与一、二季的甘薯相比,每亩就能为农户增收3000元以上。“冬熟甘薯价格高,但还是供不应求,预计价格还会上涨。”童保水说。    “等拿到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我们就更有信心了。”童保水说,一年三季的甘薯,让他们能全年为商超提供足量的新鲜甘薯。下一步,就是与商超洽谈,将“曙光甘薯”打入商超,真正地大放“曙光”。   曙光甘薯   南安市官桥镇曙光甘薯产业协会   10374727   鲜地瓜下一篇: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石亭绿:又名石亭茶,属炒青绿茶。始于宋末,产于丰州镇九日山及莲花峰上,因莲花峰上有一石亭,故名。春茶芬芳馥郁;夏茶味浓而浊;秋茶清香可口;冬茶味淡而甘。但基本特色为“三香三绿”,即色泽银灰带绿,汤色清澈碧绿,叶底明翠嫩绿;具绿豆香、杏仁香与兰花香。下一篇:南安砻石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又名石亭茶,系炒青石亭绿茶,以具有“三绿三香”的品质风格而著称。它外形紧结,身骨重实,色泽银灰带绿,汤色清澈碧绿,叶底明翠嫩绿,是为集“三绿”之美;滋味醇爽,香气浓郁,似兰花香,又似绿豆及杏仁等香气,誉为“三香”。      石亭绿产于福建南安丰州乡的九日山和莲花峰一带。“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这是唐代诗人韩偓咏九日山的诗句,确为这里自然气候的真实写照。这里地处闽南沿海,气候温和,罕见霜雪。同时受沿海季风的影响,阴晴相间,光照适当,土质肥沃疏松,给茶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据《泉州府志》所载,九日山,因“邑人以重九日登高于此”而得名。山高百米,东西北三峰环拱,山上存有摩崖石刻七十四方,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物。   莲花峰,古称莲花岩,因裂石八瓣、状似莲花而得名,“孤帆远影生云际,双刹高悬捧日来”。登莲花峰,前看,有金鸡断桥,锁尽东西溪水,碧波荡漾,水光映天;平视,清源、双阳两山列于东北,气象万千;远眺,东西双塔,阳光闪耀,威镇鲤城;近看,丛丛茶树郁郁葱葱,这里盛产着名茶石亭绿。   莲花峰上有一个石亭,又称不老亭,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相传,宋末延福寺僧人净业、胜因两人在莲花峰岩石间发现茶树,便加以精心培育,细加采制,制成的茶为僧家供佛之珍品。至石亭建成后,香客日多,游人渐增,茶叶成为招待和馈赠之佳品。   历史溯源 石亭茶   由于茶叶质量优异,又出自佛门,求茗者日众。石亭因茶而增荣,茶也因石亭而出名,石亭绿名声更盛。   这里有一处记述茶事的摩崖石刻,上写道:“嘉泰辛酉(1201)十有一月庚申,郡守倪思正甫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既事,登九日山憩怀古堂,回谒唐相姜公墓,至莲花岩斗茶而归。”可见九日山、莲花峰产的石亭绿名茶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到了清道光年间,莲花峰已从少数僧人种茶,发展到众多农民普遍种茶,并以莲花峰为中心,乌石山、西坑、石马山、法华山、五华山等数十座山间均发展了石亭茶的生产。   新鲜石亭绿茶和 石亭绿茶   陈旧石亭绿茶:新鲜石亭绿茶的外观色泽鲜绿、有光泽,闻有浓味茶香;泡出的茶汤色泽碧绿,有清香、兰花香、熟板栗香味等,滋味甘醇爽口,叶底鲜绿明亮。   陈旧石亭绿茶的外观色黄暗晦、无光泽,香气低沉,如对茶叶用口吹热气,湿润的地方叶色黄且干涩,闻有冷感;泡出的茶汤色泽深黄,味虽醇厚但不爽口,叶底陈黄欠明亮。   春茶、夏茶和秋茶:春茶外形芽叶硕壮饱满、色墨绿、润泽,条索紧结、厚重;泡出的茶汤味浓、甘醇爽口,香气浓,叶底柔软明亮。夏茶外形条索较粗松,色杂,叶芽木质分明;泡出的茶汤味涩,叶底质硬,叶脉显露,夹杂铜绿色叶子。   秋茶外形条索紧细、丝筋多、轻薄、色绿;泡出的茶汤色淡,汤味平和、微甜,香气淡,叶底质柔软,多铜色单片。   高山石亭绿茶和平地石亭绿茶:高山石亭绿茶外形条索厚重,色绿、富光泽;泡出的茶汤色泽绿亮,香气持久,滋味浓厚,叶底明亮,叶质柔软。   平地石亭绿茶外形条索细瘦、露筋、轻薄,色黄绿;泡出的茶汤色清淡,香气平淡,滋味醇和,叶质较硬,叶脉显露   石亭绿茶    南安市石亭绿茶研究会    8757651    茶   下一篇:芋圆汤

洪濑鸡爪

  洪濑鸡爪是泉州特色名吃.产于南安洪濑镇.由鸡爪、调味粉和适量辣调适而成,然后经过热   蒸和热炒,吃时:鸡爪口感润滑;口可清香;口味微辣;口感滑韧;鸡爪抓在手上   不粘手,口感很有弹性。有越吃越上口的感觉!!   采用独特配方,上乘的选料,运用纯熟技术手工制作,其独特口味,在于鸡爪卤制中调料的选择,这配料经过了数千次的调试,才逐渐形成现在独特的风味。洪濑鸡爪质地饱满、颜色鲜艳,口感q爽有弹性,吃起来嫩中有脆,香中带辣,骨香十足,吃完后是齿颊留香,回味无穷,实在是家居,旅行,佐酒的上佳小菜,如今更是声名远播成为送礼佳品!   鸡爪这种小吃,全国各地都有,可是能做出大名堂的,倒还真是没几家。南安洪濑鸡爪的代表———贻庆鸡爪和红毛鸡爪在泉州众特色小吃中,风靡泉州二十多年,一直深受各方食客的喜爱,贻庆鸡爪与红毛鸡爪均已获得“泉州名中吃”“中华名小吃”光荣称号,可谓是小鸡爪做出了大名堂。   另:对于大家一些讨论的正宗不正宗的,口感差异的问题,解释下:洪濑原是个地名,因为贻庆和红毛都是在这出名的,也因为习惯叫法所以就有了洪濑鸡爪这个名词,所以正宗的洪濑鸡爪只有这两家,贻庆和红毛,而非所有洪濑的都是~~口感上呢,贻庆和红毛的做法大致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在晾干的方法上,贻庆现代一些,用烘干机烘干,这样出来的鸡爪会偏硬一些颜色偏黑一些,而有人觉得这样更香一些,而红毛的则仍沿用老法—风扇吹干,这样鸡爪不仅可以保持原有的鲜亮的颜色而且鸡爪也更q更有韧性!对于这两家哪家更好吃一些,其实各说纷纭,各有各的拥护者,算是平分秋色,各有各的特色吧~~随着名气的打响和生意逐渐的扩大,开分店与加盟也就理所当然,红毛主要以开分店和做批发为主,东西都是由总店卤制配送的,所以在口味上不会有区别,不过红毛现在也开始做起了加盟的,而贻庆也做批发也开分店但加盟的也很多,加盟的就不一样了,东西由加盟店自己卤制,其质量自然是参差不齐,跟总店也有区别,毕竟总店的卤汤是二十多年的老汤了,鸡爪美味的本身就在于这汤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很多人说在外地或其它地方贻庆店买的跟洪濑总店的口味差很多的原因了!   随着鸡爪的越来越受人们欢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把鸡爪作为馈赠佳品,让亲朋好友也濑体验一下洪濑鸡爪的味道,于是贻庆便引进了真空压缩技术,现场压制,虽然每包鸡爪要多加一元,但这个技术使得鸡爪可以保鲜的时间更长,让鸡爪可以带得更远,而不变味。   下一篇:南安太同红腐乳

泉州桂圆

  泉州人通称桂圆鲜果为龙眼,龙眼焙干后为桂圆。商户常把两者统称为“桂圆”。     龙眼乃水果中之珍品,果肉鲜嫩,色泽晶莹,味道甜美,尤以东壁龙眼为上品(该品种因始植于泉州开元寺东壁,故名)。     桂圆具有开胃益脾、补血安神的功效,可佐治贫血萎黄、健忘怔忡、产后血亏等疾病,是产妇补养身体的佳品。     泉州是福建省龙眼重点产区。全市种植面积11万余亩,年产量(有大、小年之分)1.5万吨至2.5万吨间。其面积和产量居全省各地、市首位。     龙眼除鲜食和焙制桂圆外,还可加工成桂圆肉、糖水龙眼罐头、龙眼膏等。泉州罐头厂和晋江、南安、鲤城区一些乡镇罐头厂家均有生产和经营,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部分出口。   下一篇:日腾手工面线

泉州卤鸭

  卤鸭应该算是流行最为广泛的小吃品种了。全国各地的卤鸭风味各不相同,其中,最能代表泉州特色的要数洪濑卤鸭。          泉州卤鸭成功的秘诀,在于原料选择、卤料配方及烹饪技艺上。卤鸭精选3斤左右的嫩鸭,脱毛去除内脏以后,放入卤汤中烹煮,并随后加入用独特配方制成的卤料包,再进行长时间的熬煮。          由于经过了脱水、脱脂,成品卤鸭一般只有1斤左右,色泽金黄透红、光亮;淋上配料,润滑多汁,卤香四溢;吃起来肉质紧实细腻,口感韧而不老,且香味入骨,食用后口齿留香。以色、香、味俱全的特色,洪濑卤鸭现已成为旅游探亲、佐酒的佳品。          配料:      新肥鸭一只,肥膘、红米粉、盐、酱油、冰糖、桂皮、茄香、葱、姜、黄酒、白糖、麻油、水淀粉各适量。          做法:      1、先将鸭宰杀干净放锅内,加水、肥膘、红米粉、盐、酱油、冰糖、桂皮、茄香、葱、姜各少许在旺火上烧沸,放黄酒加盖烧约1小时,再将鸭身翻转后移至小火连续烧半小时,取出待冷后斩成块;      2、拣出锅中肥膘将锅中卤汁筛滤后放另一锅中,加酱油、白糖,在旺火上烧开,加水淀粉搅和,起锅倒入钵中,冷透后放麻油少许搅和,将其卤汁浇在鸭上即成。   下一篇:洪濑鸡爪

日腾手工面线

  说起面线,南安人并不陌生,每天早晨,桌上那一碗浓浓的面线糊,无疑是打开一天新生活最重要的美味。切入大肠或是醋肉,再撒上些葱花,一碗氤氲香气的美味蒸腾而出。   闽南人的制作手艺与众不同,千万缕细长的面线,便可成为餐桌上最动人的美味和记忆。   乐峰镇制作面线的历史到底有多长,潘招扬并不清楚,只是闽南一带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   乾隆下江南时,来到一个闽南小村庄。那时正值粮食短缺。乾隆在一秀才家门口落了轿。秀才的妻子急中生智,在墙角找到一些往年丰收时啃剩的猪骨头和鱼刺,洗后下锅熬出一碗汤,又从柜子里扫出一把面线碎和木薯粉,和着做出了一碗面线糊。乾隆吃后,感觉味道极为鲜美,询问是用什么做的。秀才妻子回答,这是祖传秘方,用上等面线加工而成。美味的面线糊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下一篇:蓬华芥菜

南安荔枝

  1、挂绿荔枝荔枝树为常绿乔木,树势旺盛,枝条节间较疏且脆。叶披针形,端尖。花序细,花枝短小而疏散。果肉晶莹,玉白胸鲜,所含水份比其他品种少,质地雁脆,有冰糖味,清甜微香。果壳较坚硬,耐用贮。核饱满略扁,黑褐色。未成熟时微甜,不酸涩。可食部分占全果重70.8~74.5%,可溶性固形物17%~12%,100毫升果汁中含维生素C 13.38~31.24毫克,酸0.15~0.34克。4月上旬开花,花期约25天,6月下旬成熟。产量较低,大小年结果差异明显   2、糯米糍糯米糍品质优良,产量大,经济效益高,为主要出口品种。全县各镇均有种植。其枝柔软下垂,叶披针形,叶绿波浪状。果大,平均单果重25克,扁心形,果皮龟裂片明显凸起,平滑,果肩一边隆起。果肉乳白,肉质嫩滑、多汁,味浓甜微香,核小。可食部分占全果重82%~86%,鲜食或制干皆宜。3月底中下旬开花,6月下旬小糯(称白壳)两个品系。前者叶大果大,皮厚,色鲜红,裂果少;后者顺小果小,皮薄,色淡红,较丰产,但易裂果。品质以前者为优   3、桂味桂味品种优良,为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分布于全县各镇。植株高大,枝条疏长且脆,向上生。叶较疏,长椭圆形,边缘向内卷,呈瓦筒状。花枝细长,易形成带叶花枝。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果近似圆球形,中等大,平均单果重17克。果皮浅红色,龟裂片凸起呈不规则圆锥状,裂片尖刺手。果肉乳白,附挂绿水晶球队之外,其清甜爽脆程度均在其他品种之上。可食部分占全果重78%~83%。核有大小,小者居多。有皮色鲜红的“全红”桂味和果户上有墨绿色斑块、果皮浅红带绿的“鸭头绿”桂味两个品系。后者略好   4、怀枝怀枝又称禾枝、淮枝。是增城当今产量最大的品种。分布全县各镇,大部分是成年树。植株较矮,枝条密生,叶色浓绿。花枝粗、短。果近圆形或圆球队形,中等大,平均单果重20.6克。果皮暗红,龟裂片平滑或稍隆起,果肩平。果肉腊白色,软滑多汁,味甜。核大而饱满,少有小核。可食部分占全果重72.2%。4月开花,7月下旬成熟。成熟果可留在树上10多天不变坏。宜鲜食、加工晒干或制成罐头荔枝。该品种适应性强,坐果率高,丰产且较稳产   5、三月红三月红是县内最早熟的品种,面积约3900亩。树势壮旺,花序大而粗长。果大,平均单果重37~42克,果皮鲜红色,果肉多汁,味甜中带酸。可食部分占全果重62%~68%。种子易退化。1~3月开花,五月中旬成熟。耐湿涝,易生快长,一般种植3年便可挂果。建国前仅栽培于水肥罗为充足的堤围、基 、通边等地段。70年代石滩镇麻车果场、荔城镇太平村在旱地和矮山坡种植,皆能正常生长结果,且较甜,酸味少   6、雪怀子雪怀子是县内较迟熟的优良品种。新塘镇南安村居多,次为新塘镇新墩村。80年代,派潭、小楼两镇也有载培。该品种植株生势壮旺。果大,平均单果重约26克,歪心形。果皮暗红带微黄色。果肩微耸,一高一低。果肉爽甜,可食部分占全果重66.7%~81.9%。4月上中下旬开花,7月中下旬成熟,比怀枝迟10天左右   下一篇:泉州桂圆

英都麻糍

  英都麻糍,南安特产英都麻糍是闽南著名小吃,主要由糯米加工而成,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食用时要蘸佐料,口味香甜,口感软韧、微冰。   制法   1、将糯米浸于水中24小时,淘洗干净,捞起,放入石磨,带水磨成米浆,灌入布袋,沥干水分取出。   2、把水烧沸,糯米团摘成粉剂子下锅,氽熟捞起。   3、在大瓷碗内抹上一层熟油(以防粘连),把煮熟的粉剂子倒入瓷碗中,用长竹片反复油搅,越有粘性、韧性越佳。在案板上抹些熟猪油,把糯米团倒在案板上,用手搓成长条,碾成薄片,切成4厘米左右的糯米小方块坯,排在竹匾内。   4、用小火炒熟芝麻,碾成芝麻粉;花生仁炒熟去膜,碾成花生粉;冰糖碾成冰糖粉,把上述三种材料放在一起搅拌均匀,盛于盘中。   5、吃时,将糯米坯放入盘中,使其沾上一层芝麻、花生、冰糖粉。下一篇:泉州卤鸭

芋圆汤

  芋圆汤

南安紫菜

  南安紫菜是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的特产。南安市水产资源较丰富,藻种类繁多,是福建省坛紫菜主产区之一。   紫菜是南安市海水养殖的传统大宗品种。南安市近年来大力发展无公害紫菜养殖,紫菜养殖面积已超过1万亩,年产量550吨以上,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增收220多万元。   下一篇:曙光甘薯

南安金淘草席

  南安金淘草席下一篇:眉山乌龙茶

眉山乌龙茶

  眉山乌龙茶下一篇:洪濑芦荟

洪濑芦荟

    洪濑芦荟利用价值高,可谓全身都是宝:  1、中药芦荟可以:清热、通便、杀虫等  2、芦荟鲜叶可以:泻火、通经、杀虫、解毒、治白浊、尿血、烫伤、痔症、疥疮、痛肿等  3、芦荟花可以治:咳嗽、吐血、白浊等  4、芦荟根可以治:小儿疳积、尿道感染等  5、摆上几盆芦荟,既可以优化环境,又可以净化室内空气 目前,芦荟在世界化妆品、食品、药品等领域发挥着神奇的功效,为人类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优质产品 ( 南安)下一篇:南安荔枝

南安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溪美街道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柳城街道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美林街道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省新镇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仑苍镇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东田镇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英都镇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翔云镇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金陶镇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诗山镇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蓬华镇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码头镇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九都镇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乐峰镇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罗东镇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梅山镇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洪濑镇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洪梅镇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康美镇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丰州镇 南安石亭绿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霞美镇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官桥镇 曙光甘薯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水头镇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石井镇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眉山乡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向阳乡 蓬华芥菜 泉州龙眼 曙光甘薯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 洪濑鸡爪 泉州桂圆 福建龙眼 日腾手工面线 南安荔枝 南安紫菜 芋圆汤 英都麻糍 眉山乌龙茶

南安市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