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云南省 >>昆明 >> 官渡区 >> 关上街道

关上街道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云南千张肉

  原料:   带皮五花肉、姜葱、料酒、盐、酸菜。   做法:   1、做云南千张肉要选择大块的带皮五花肉,至少要有七八厘米的宽度,把五花肉放沸水里,加姜葱、料酒、盐少许煮至七八层熟捞出稍放凉,在肉的表层均匀的抹上一层蜂蜜。   2、锅上火放油适量,油五层热时把抹过蜂蜜的五花肉下锅走红,走红是个技术活,关键是火力的控制,因为蜂蜜比较抢火,稍不注意油温过高就会使肉面漆黑,影响成菜的效果,尤其是肉皮部份要多加注意。   3、待整块肉均匀的上好色后,捞出放凉切成大薄片整齐的铺在碗底。咸烧白是抹酱油或糖色上色的,但我觉得上色效果不如抹蜂蜜红亮,麦芽糖上色效果应该也不错,还没试过,以后试试麦芽糖上色效果如何。   4、千张肉打底料是用的干制酸菜,我们叫做干腌菜。干腌菜以腾冲出产的最为出名,但现在市场上不多见卖。取干腌菜适量用水浸泡清洗干净,挤干多余的水份,锅上火油热后,下干腌菜小炒一会,加白糖、酱油、盐调色调味,定好味后加小量水煮。待水收干,把炒好的干腌菜铺在肉上,上笼大火蒸40分钟左右,千张肉就做好了。   云南千张肉   备注:   干腌菜是酸甜味的,特别能吸五花肉的油脂,而且酸能克肉腥,千张肉看上去大片大片的肥肉有点吓人,其实入口化渣,并不腻人。我最喜欢吃千张肉里的干腌菜,特别是千张肉底的汁水特别的下饭。学会了千张肉,咸烧白、梅菜扣肉换换打底料,就可以一股脑儿全做出来。   喜欢吃酸菜,更喜欢用干腌菜做的千张肉。   千张肉初一听菜名难免会被吓到,莫非有一千张肉不成?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类似的菜名还有千层糕、千层饼,小小一个菜名也充满了数字的情趣。   千张肉起源于何时不可得知,上网查了下荆楚风味的湖北菜也有千张肉这道菜,做法也基本类似,以“咸鲜”味为本,讲究嫩、柔、滑、爽,弄不好云南千张肉是由入滇的湖北人传入的可能性也极大。   云南千张肉,四川咸烧白,沿海一带的扣肉,做法大同小异。咸烧白是用芽菜打底,加豆豉、泡椒蒸至而成;沿海的扣肉以梅菜扣肉为代表是用梅菜打底蒸至而成;云南千张肉是用干制的酸菜蒸至而成;它们的区别仅仅只是打底的材料有所差异,制作方法基本相同,所以说学会其中一道就可以举一反三,做出三道菜来。

玫瑰卤酒

  :云南特产—玫瑰卤酒,是以玫瑰鲜花为主要原料,用酒精或白酒提取它的香气成分,经过再蒸馏、调配、过滤、贮存等制成玫瑰露酒。玫瑰露酒具有补气活血,平肝养胃,宽胸散郁等功能。    历史文化:玫瑰卤酒又称玫瑰升酒,清朝、民国时期老昆明人最爱喝的酒之一。粗制白酒加云南特产香玫瑰花瓣发酵蒸馏而成。有“玫瑰升”、“玫瑰重升”、“玫瑰老卤”等,40°到60°不等,酒液透明清亮,甘冽醇厚,散发着玫瑰花香。解放前,昆明许多酒坊都酿制,尤以景星街“毕大蜡烛”家酿制的玫瑰老卤酒驰名省内外。解放后,昆明市瓶酒厂、酿酒厂生产玫瑰升酒。后瓶酒厂解散,酿酒厂也停止生产玫瑰升。目前,只有昆明周边一两个小酒厂还生产散装的玫瑰升酒,但都是勾兑配制而成,不再是老昆明时代的“玫瑰升”了。    玫瑰在历史上代表着生命的热情与冲动,纯洁与美好,还有爱情、智慧、崇高……这些被全人类所赞美的东西,都曾被比作玫瑰。在著名的德国植物学家、园艺学家玛莉安娜·波伊谢特所写《植物的象征》一书中,玫瑰占了最长的篇幅,有着最复杂的意义:从穆罕默德升天之际的汗珠到诸神身边恶魔登天的蔓生攀缘天梯,从保密之神到智慧之花,从童贞的圣母到-的风尘女子,美、浪漫、爱情、圣洁、感性、颓废、爱欲、死亡、宇宙、神秘、沉默、智慧、优雅……    玫瑰酒,一场玫瑰与酒的相遇,成就了浪漫与热烈的邂逅,诞生了典雅尊贵的玫瑰露酒。玫瑰酒的酿造民间相传起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隙地生来千万枝,恰似红豆寄相思。玫瑰花放香如海,正是家家酒熟时。    制作工艺:玫瑰卤酒的做法简单是美食杰时尚饮品做法菜谱里的常见菜,玫瑰酒口味属于,做法属类,但怎么做玫瑰酒最好吃,主要看自己的口味习惯进行细节调整,让自己跟着感觉来做这道玫瑰酒吧!     原料配方    脱臭酒精2.2升 柠檬酸5克 玫瑰香料2升 杨梅红(或胭脂红)0.1克 白砂糖1600克 甘油20克 蒸馏水8升    制作方法 1.先取干净锅,将脱臭酒、甘油和玫瑰香料放入,加入适量的热水,不断搅拌均匀,待用。      2.将柠檬酸用少量的60℃的温水溶化,然后加热至75~80℃后,冷却过滤。      3.取干净锅,将糖放入,用蒸馏水溶解,然后进行过滤,取糖液。      4.取干净容器,将糖放入,再将酒精混合液倒入,搅拌、然后放入杨梅红和溶解柠檬酸液,不断搅拌均匀。      5.然后放入贮存桶内贮存2~3个月,进行过滤,去渣取酒液,即可饮用。

瓤宝珠梨

  瓤宝珠梨是滇味甜菜,是筵席名肴之一,此菜汁白清爽,梨鲜嫩,仁馅脆,蜜甜鲜香,富于营养。瓤宝珠梨的原料需要宝珠梨1500克,松子仁80克,莲子80克,白果80克,桂圆肉80克,苡仁米80克,火腿100克,重油洗沙100克,玫瑰糖100克,冰糖200克,水淀粉60克,猪油80克。制做过程是选大小均匀的宝珠梨10个,削去皮、从梨柄处挖出梨核,用清水漂上。松子仁用微火炒香,搓去细皮;白果去外壳在锅中煮火巴   去细皮;莲子泡发后去心和皮,煮火巴   ;火腿切成黄豆大的小丁;苡仁米淘洗干净,与火腿一起上笼蒸熟;冰糖100克捣为10块。   然后把炒锅置火上,注入熟猪油1000克(耗80克),烧至六成热时,放入宝珠梨炸1分钟,捞起沥油。再将松子仁、白果、莲子米、苡仁米、火腿丁、桂圆肉放入盆内拌为馅心,重油洗沙与玫瑰糖拌在一起。然后将洗沙放入梨心内,再放上果仁馅,每个梨放上一块冰糖,盖上梨把,上笼蒸30分钟,取出放入碗内。最后把炒锅置火上,注入清水1000克,放入100克冰糖待溶化后,用水淀粉勾芡,浇在梨上即成。   

原盅鸡

  原盅鸡是滇南独特的名菜,昆明最早售卖的是云生园饭店,庄国清、薜光祖师傅是该店名厨,对制作原盅鸡有独到之处。原盅鸡需要原料壮母鸡一只(约重2000克),味精2克,精盐15克,胡椒粉2克,葱、姜各10克,料酒2克。原盅鸡汤色银白,味道鲜美,香酽适口,富于营养。制法过程是将鸡宰杀后去毛,去肚杂,洗净,把肉斩成3厘米见方的块,再放入清水中漂透,装入锅内,注入清水,置火上煮沸,打去浮沫,氽透后捞出用清水洗净,放入特制的土罐内,加进葱、姜、精盐、味精、胡椒粉。再将氽鸡的汤用箩筛沥入土罐(以淹没鸡块为度),抬入蒸笼内,蒸3小时,使蒸气进入罐内,至汤足鸡火巴即可食用。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樱桃肉烧玉兰

  玉兰是云南八大名花之一。樱桃肉烧玉兰即以玉兰花为主料,味酸甜如樱桃,由此得名。此菜色泽桃红,肉火巴   嫩鲜甜,玉兰花清香,味酸甜可口。   樱桃肉烧玉兰需要原料玉兰花300克,去皮五花肉400克,甜酱油30克,生抽40克,冰糖30克,精盐12克,麸醋5克,黄酒10克,上汤600克,味精1克,蚕豆水粉10克,鸡油30克。   制做过程是首先选用鲜玉兰花的花瓣,在凉水中清洗后,放入开水锅内烫一遍捞起漂在凉水中,去掉苦味。五花肉切为2厘米见方的小块。把五花肉块放入钵内,加入精盐8克、味精、冰糖(拍碎)、黄酒、生抽、甜酱油、麸醋拌匀,再注入上汤400克上蒸笼用旺火蒸2小时,把肉蒸火巴   。再将炒锅置炉火上注入上汤200克,先将蒸肉的汁水入锅内,放入玉兰花,精盐4克烧1分钟,再放入五花肉,用蚕豆水粉勾芡,颠锅拌炒,淋上鸡油即成。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火夹清蒸鸡枞

  云南鸡枞是世界上稀有的一种珍菌。火夹清蒸鸡枞是以云腿与鸡枞一起烹制而定名的。鸡枞与肉烹制已鲜美了,与云腿一起清蒸其味更佳。此菜造型优美,汤清,味鲜,爽口不腻,鸡枞与云腿味道互浸,相得益彰。火夹清蒸鸡枞需要鲜鸡枞600克,云腿200克,精盐10克,味精1克,胡椒粉1克,上汤800克,芝麻油5克。制做过程是先选粗壮的鸡枞摘下帽,削去根部的泥土洗干净,切为7厘米长、3厘米宽、5毫米厚的长方块。云腿也切为与鸡枞大小相似的长方片。在两片鸡枞中间镶夹入一片云腿片,边夹边理成书形装入扣碗内,用鸡枞帽垫入扣碗中作底,注入上汤100克,加精盐4克上蒸笼用旺火蒸熟,取出翻装在汤碗内。最后在炒锅内注入上汤700克,放入精盐6克、味精,胡椒粉,尝好味,浇入汤内,淋上芝麻油即成。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瓤青头菌

  瓤青头菌,食味鲜美,风味浓酽,是滇味筵席中一道山珍佳肴。此菜色翠绿,汁金红,鲜火巴   滑嫩,香鲜浓酽,酒饭均宜。   瓤青头菌需要原料青头菌500克,捶料300克,鸡蛋(清)1只,蒜瓣20克,精盐10克,甜酱油20克,咸酱油20克,蚕豆水粉30克,味精1克,胡椒面1克,上汤500克,熟猪油1000克,芝麻油2克。   制做过程是选未开放的青头菌,洗净,摘下菌杆。蒜瓣切为米。鸡蛋清打散,放入蚕豆水粉10克调成蛋清糊,然后分别涂抹在青头菌帽的内壁上,再将捶料逐个地挤入青头菌内,使青头菌呈圆球形。然后在炒锅内注入熟猪油1000克(实耗油80克),待油烧到五成热时,将青头菌放入,用手勺推动,避免互相粘连,待青头菌炸直皮时即捞起沥油,然后镶摆在扣碗内。青头菌柄垫底,上蒸笼用旺火蒸15分钟至火巴取出,翻摆在汤盘内。最后在炒锅内注入熟猪油20克,先将蒜末炸熟,放入上汤、精盐、甜酱油、咸酱油,将蚕豆粉20克加清水少许调清,兑入味精、胡椒面放入锅内勾清芡,浇在青头菌上,淋上芝麻油即成。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瓤小瓜

  小瓜是南瓜中一个早熟品种,每年夏秋即可上市。这种瓜呈扁圆形,皮色油绿,肉白甜嫩,质脆。瓤小瓜是在小瓜里装上肉馅精心制成的,是云南流传较广的一道筵席菜肴。这道菜汤清瓜绿,皮嫩馅鲜,芳香可口,造型美观,营养丰富,宜酒宜饭。瓤小瓜需要原料嫩小瓜1500克,鸡肉200克,猪肉150克,金钩50克,云腿600克,水发冬菇60克,水发玉兰片70克,葱50克,精盐20克,上汤1200克,味精2克,胡椒粉3克,蚕豆水粉10克,芝麻油10克,熟猪油200克。   制做过程是选大小相等的鲜小嫩瓜10个,只刮去毛皮,再把瓜蒂切下,用小刀剜下一小孔,然后用小勺挖去瓜心,清洗干净,控干水分。鸡肉、猪肉、云腿切为末,金钩虾淘洗后用温水发开剁为碎末(发水留用),水发冬菇、水发玉兰片剁为末,葱切为末。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蜗牛大餐

  “在昆明,蜗牛上了饭桌还是个新鲜事,听说昆明第一家专业蜗牛餐厅已开张大半年了,可就是只听其声,不见其影。”近日,记者采访中,有食客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的确,蜗牛大餐没有出现在美食集中地北大门、美食一条街的滇池路边,没有出现在人们很容易找到的地方。更主要的是,在人们吃得“百花齐放”期待“新花怒放”的今天,昆明的蜗牛大餐作为一种特色餐饮却悄无声息。   5月14日,记者在朋友带领下来到这家名为“太一蜗牛庄园“的蜗牛餐馆。从滇池路南亚风情园门口向东延伸进去数百米是市中心进入餐馆的必经之道,穿过500多米出租房挤成窄道的小街,一路上,记者的汽车不断被来来往往的人流逼停让路。道路上也没有明显的标志牌或广告之类。的确,要一下子找上门还真不容易。餐馆隐身的村子名叫杨家地村。很难想像,世界闻名的法式大菜就栖身于此。自然,蜗牛庄园为何蜗居村中成了记者最关心的话题。   进到庄园,餐馆厨房和餐厅看得出是由原来的办公用房随意改建而成,只有墙上有关蜗牛的介绍看得出大菜的不凡。据说,法国人平均每人每年要吃12只蜗牛,1999年数字是4万吨,而每只蜗牛的价格是45欧元。目前在昆明,仅有一些高星级宾馆或个别西餐馆供应蜗牛,价格不菲。而在太一蜗牛庄园,包括正宗的特制法式□蜗牛在内,可供应近300道蜗牛菜肴,做法中外合璧,花样繁多。然而,庄园眼下的面貌似乎与大菜的名气并不“般配”。对蜗牛养殖技术颇有研究的庄主罗博也坦言:“开办这个蜗牛餐馆只用了10万元。”   昆明人能否接受蜗牛大餐   对罗博来说,目前蜗牛养殖技术已经成熟,养殖、供货已不成问题。经过上千次实验,罗博在一位北大教授帮助下,将最令人头痛的蜗牛宰杀、脱毒、去粘的清洗工艺、技术、产品已开发成功并获得了专利。一些餐馆、宾馆、超市已纷纷提出供货要求,“太一蜗牛“为什么还不把餐馆开到城里去,开到热闹的地方去露露脸呢?   罗博将蜗居杨家地村视为打基础,摸索市场。罗博怀疑昆明人能否接受蜗牛大餐。一个市场的形成受文化背景、经济基础、消费观念、人文素养等因素制约,在昆明,蜗牛消费离这些因素还有相当的距离。   罗博认为“蜗牛在昆明很难做大,要做大只有立足昆明,不断完善养殖等相关技术,然后不断扩大养殖能力,目前我们的优势和能够做到的就是技术支持和货源保障”。至于说做大做强,罗博的目光似乎更高更远,她说“不做则矣,要做就做连锁经营,第一家连锁店就开到北京,然后再逐步辐射,我们已经在上海开辟了一个比昆明规模更大的养殖基地,本来北京的连锁店也准备在今年开起来,现在则要视情况而定”。她相信最终“蜗牛本身就是品牌,蜗牛大餐就是一面旗帜,蜗牛上餐桌不需要密集的广告投入”。   学国际贸易专业的罗博,还希望把昆明的蜗牛出口到国外,爬上法国餐桌。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麦粑粑

  都说到官渡古镇游玩不能不看金刚塔,不能不吃官渡小吃。   镇上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官渡古镇的粑粑好卖,全镇每天要用掉3吨面粉做粑粑。麦粑粑有两家做得最好,一家是土主庙旁的李家麦粑粑,一家是土主庙正对面的眼镜麦粑粑。因为每天都有卖断货的现象发生,所以去晚了就得抱憾而归。   城里的曹女士和老公、孩子3人驱车10多千米,就是冲着官渡麦粑粑而来的。曹女士一进院门就熟络地和老板寒暄起来,按照“老规矩”,曹女士用塑料袋拎走了20个胡麻麦粑粑。她告诉记者:0亲最喜欢吃这种麦粑粑,自己小时候在昆明街头也经常能吃到官渡大妈背着箩筐在街头卖的麦粑粑,现在城里很见不着了。自从上次来官渡吃着这种粑粑上“瘾”后,现在每个星期要来买一次。曹女士还透露了“李家麦粑粑”和“眼镜麦粑粑”的区别:前者松软,放一个星期都不会变硬;后者脆香脆香的,但要乘热吃,否则就嚼不动了。   李家粑粑店的老板说,刚开始做粑粑卖,是官渡古镇恢复重建后,当时尝试着每天做几锅出去卖,没想到越来越受欢迎,上点年纪的找着来吃,年轻的觉得稀奇。于是又添了5口大锅,加上原有的两口,现在平均每天做5000个麦粑粑,要用300多千克面粉。在赶庙会或者是初一、十五时,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眼镜粑粑店的主人居然是“外地人”,原来这位杨姓老板是在古镇上生活了10多年的大理人。看到镇上许多人都靠卖小吃赚了钱后,斯文的杨老板也撸撸袖子学做麦粑粑。由于位置显眼,再加上他创新了玫瑰馅、豆沙馅等粑粑,“眼镜粑粑”在镇上也叫响了。不过精明的杨老板并没有因为好卖就增添大锅,反正每次就是慢悠悠地烤上两锅共100个饼,在等待的5分钟里,与捏着钱、等着饼的食客们聊聊古镇、侃侃生意。据杨老板透露:平均每天卖出5000个粑粑,一天净赚500元。说到这里,他兴致勃勃地大谈新计划:下一步打算在昆明城中心开连锁店!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关上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关上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