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乐山 >> 沙湾区

沙湾区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锅贴鸡片

  锅贴鸡片    原料:鸡胸脯肉250克,猪肥膘肉200克,冬笋200克,熟火腿70克,元白菜200克,鸡蛋1个。香油20克,蕃茄酱30克,醋10克,白糖20克,椒盐25克,湿淀粉30克。   作法:   1、把冬笋和生鸡胸脯肉切成宽2.5厘米、长4厘米的薄片。肥膘肉同样大小的片,在片上扎一些小眼。葱、姜均切片。火腿肉切细末。元白菜洗净后切细丝。   2、用蛋清和湿淀粉调成稀糊。再把葱、姜、料酒,味道、盐合在一起,将鸡片腌一下入味。用净布揩去肥膘肉上的油脂,继而将蛋糊抹在肥膘肉上,放上一片冬笋,再撒上火腿末。此时,把掩鸡片用的葱、姜挑去,把蛋糊与鸡片拌均匀后,放在笋片上。   3、烧锅注油,将鸡肉、肥膘肉面朝下一片一片地放入热油锅底,加火煎至底部发黄、鸡肉已熟的程度,即可取出,盛盘放在一端。元白菜丝用蕃茄酱、糖、味精和醋拌好、放在盘的另端、两侧各放些椒盐,即成。   特点:   鲜香嫩脆,形态美观.下一篇:口蘑蒸鸡

口蘑蒸鸡

  口蘑蒸鸡    原料:全鸡肉750克,口蘑50克。鸡油20克,葱、姜各20克,盐10克,味精6克,白糖15克,料酒30克,湿淀粉30克。   调料作法:   1、鸡洗净去骨剁块,用味精、盐、糖、料酒拌匀,浆上湿淀粉再拌上鸡油盛入碗。口蘑洗净,用开水焖涨透抠去腿的表皮层,用盐轻搓一下以利增白,切成片,放在鸡上。葱、姜拍破放在最上面。   2、上屉用旺火蒸约30分钟,待熟透取出,挑去葱、姜盛入盘中即成。   特点   :   清淡爽口,嫩脆鲜香。下一篇:珍珠鱼

福禄泉水鱼

  福禄泉水鱼   福禄泉水鱼,是生长在福禄场镇附近“鱼洞子”泉眼里的一种淡水鱼。当地人因其生长在泉水洞中而以“泉水鱼”命名。每年春夏之交桃花水发,泉水鱼随泉水游出洞外,到大渡河中安家落户。   在沙湾区境内大渡河中下游福禄古镇一带的数百个水洞中,生长着一种以浮游生物为食,外形肥硕灰黑,全身花纹清晰可见,可触之滑润而无鳞片,手指般长短的稀有鱼类。春夏之交,桃花水发时,鱼儿就会从洞中随水而出,当地渔民们因此取名为“泉水鱼”。传说这是郭家餐桌上特色的珍贵食品。     泉水鱼肉质鲜嫩味美,肥而不腻,清醇爽口,非其它鱼可比。此鱼烹饪十分讲究,当地传统的吃法是清蒸或者跑油蒸制。烹饪此鱼时无需去鳞甲、破肚腹,只需把苦胆“挑”出即可。这个“挑”大有学问,是用竹签或牙签打准位置,使用巧力,一气呵成。“清蒸”是将鱼放入容器内,加少许盐、味精和适量的胡椒粉、姜乍和经油煸炒过的豆瓣,上笼蒸10至15分钟后取出再将汤沥入锅内,鱼扣入汤盘,放适量葱、藿香于其上,最后将帮汤加适量精盐和味精等调匀,浇在鱼上即成香喷喷的清蒸味。“跑油蒸制”是先把鱼放入七至八成温的油锅里“跑油”,炸成色金黄酥脆后,捞出进行蒸制(其方法与上相似)。福禄泉水鱼油炸酥脆爽口,水煮清香味长,红烧鲜香麻辣……无论何种吃法,总会让人慕名而来,满意而去。故而在川内享有“沫若故里景色秀,福禄古镇泉鱼美”的美誉。   福禄泉水鱼还有一个别称叫“中正鱼”。据传,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来到乐山峨嵋,在与地方1的宴会上,在品尝“清蒸泉水鱼”时,感觉味香肉嫩、鲜美适口,突然高兴问到“这是什么鱼,如此可口”。身旁的1忙说:“这是我们大渡河上游福禄古镇一带稀有鱼类,叫‘泉水鱼’”,蒋介石会意地点了点头。此后,蒋介石在峨嵋住的那段时间,每次用餐都会点“泉水鱼”,故此后人又称“泉水鱼”为“中正鱼”。   下一篇:锅贴鸡片

仔姜鸭脯

  仔姜鸭脯是四川乐山的一个特色美食菜。乐山、五通桥、犍为一带,盛产仔姜。制作时将鸭脯切成条形,穿入沸水氽一下捞起。备好仔姜片,待油温烧至八成热时,加入花椒、豆瓣以及适量的鲜汤,然后将鸭条入锅,同时加入料酒、酱油、盐,匀火烧三十分钟后,可放入仔姜,继续烧十分钟后加入少量蒜苗焖一下,放入味精、水豆粉即可成菜。特点是姜味浓郁,滋汁红亮,香辣可口。   原料:鸭脯500克,仔姜100克,大葱20克,洋葱15克。花椒3克,八角5克,桂皮2克,山奈3克,五香粉5克,淮盐5克,料酒5克,姜15克,白糖3克,鸡汤1000克。   制法:   1、将鸭脯扎眼,用葱、姜、五香粉、料酒、花椒和淮盐腌制十二小时。   2、鸭脯肉腌制好后洗净,用热水快速焯洗。   3、将调料制成卤水,将鸭脯放置卤水中卤熟,冷却即可。   下一篇:珍珠元

珍珠元

  珍珠元白似珍珠,是乐山名小吃,食时配以峨眉山白茶。糯粑宜人,别有风味。制作时先准备糯米淘净泥沙,清泡两天,涨后用碗装250克,一半用少许食红染成红米,剩下磨成米粉,揉茸包入心馅,搓成宝塔形,珍珠元顶上沾上白色泡涨糯米,甜味沾上红色糯米,上笼蒸熟即可。食用时同白茶一并上桌。其特点是色白晶莹,香甜可口。   珍珠元是祖传三代,具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名小吃。1910年前,灌县(今都江堰市)有个叫张合荣的白案厨师,心灵手巧,长于创新。当时筵席惯例,在上过两三样正菜之后,要上一两样甜食,以调剂食客的口味。当张合荣做席时,他给食客端上一盘比一般汤圆大两三倍的蒸汤圆,上面粘满了一颗颗雪白发亮的糯米粒,顶端还嵌一枚鲜红的樱桃。这就是当今的珍珠元子。   下一篇:东坡墨鱼

东坡墨鱼

  东坡墨鱼又名“糖醋东坡墨鱼”,用新鲜墨鱼为主料制作而成,四川名菜。此菜特点色泽金黄、外酥内嫩、 甜酸微辣、风味浓郁。东坡墨鱼”是四川乐山一道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关的风味佳肴。墨鱼并非海中的乌贼鱼,而是乐山市凌云山、乌龙山脚下的岷江中一种嘴小、身长、肉多的墨皮鱼,又叫“墨头鱼”。相传苏东坡去凌云寺读书时,常去凌云岩下洗砚,江中之鱼食其墨汁,皮色浓黑如墨,人们称之为“东坡墨鱼”。   东坡墨鱼是名扬中外的四川传统名菜。四川乐山的东坡墨鱼,相传始于宋代,与苏东坡相关。东坡墨鱼,原名墨头鱼,产于四川省乐山市凌云山和鸟龙山脚下的岷江之中。是一种嘴小、身长、肉多的墨头鱼。当地用它制做菜肴,但并无名气。后来宋代诗人苏东坡去凌云寺读书时,常去凌云岩下洗砚,江中之鱼食其墨汁,皮色浓黑如墨。因而人们便称它为“东坡墨鱼”,从此闻名全省,与江团,肥沱并称为川江三大名鱼,成为乐山著名的特色名菜,并闻名国内外。现在到四川乐山的中外游客,都以品尝此鱼为快事。   下一篇:福禄泉水鱼

珍珠鱼

  此菜形如珍珠,色泽洁白、味鲜,是乐山市中区饮食行业独创。制作时,将鱼取刺、皮,用其净肉和肥膘捶打成糁,入盘成园鱼状,用边油、蛋清、豆粉、水等制成鱼糁,并将鸽蛋煮熟去壳,一破为二,安于鱼身成丸,上笼蒸熟。特点:形同明珠,色白鲜嫩,富于应验,口味清淡。

黑竹沟藤椒

  黑竹沟藤椒又名油椒、香椒子,是一种有独特香气和味道的植物。其果油多有光泽,其味芬芳易挥发,口感香麻,香沁浓郁,具有调味、健脾、去风、散寒之功效,被当地百姓视为调味珍品,用来赠送贵客和重大节日调味食用。 黑竹沟藤椒主要生长于金沙江流域和大渡河上游区域,采自海拔1800-3000米的云雾山中。产区属高山森林气候,群山环抱,人迹罕至,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藤椒生长的理想环境。黑竹沟藤椒历史悠久,《本草纲目》记载:“其果入药具有散寒解毒,散淤活络,消食健胃,增竟食欲之疗效,果实可制干,提取芳香油。”黑竹沟藤椒除了药用价值外,提取出的芳香油同时也是调味佳品,属于峨边县传统特产,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据《峨边彝族自治县志(1988-2003)》记载:“黑竹沟藤椒是调味佳品,又是香辣酱的主要原料之一,从1999年开始,全县共建了333.3公顷的基地,同时兴办了‘刘氏香辣酱厂’做为藤椒发展的龙头企业”。 黑竹沟藤椒近代发展迅猛。2003年,沙坪、红花、宣坪、大堡等乡镇新种植藤椒326.6公顷,可产鲜藤椒25吨。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新建藤椒种植基地4580亩、5000亩、1200亩。峨边县政府将藤椒列入产业化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藤椒产业。《峨边彝族自治县灾后重建规划(2008-2015)》中明确提出,从2008年起, 着力引导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集中,促进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发挥产业带动和辐射作用,到2015年,全县将新建藤椒基地15000亩。“黑竹沟藤椒”品牌发展多年,先后获得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同时,黑竹沟藤椒远销省内外大中城市,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市场空间和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黑竹沟藤椒”系列产品选用为原料的藤椒采自海拔1800-3000米的云雾山中,那里属高山森林气候,周围群山环抱,人迹罕至,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绝无污染。制成的藤椒产品芳香浓郁、麻味纯正,是调味之佳品。   峨边彝族自治县通过扩基地、壮龙头等相关措施,使峨边藤椒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品生产总规模达到239550公顷、产量30000吨/年   黑竹沟藤椒   地域范围   黑竹沟藤椒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的沙坪镇、大堡镇、毛坪镇、五渡镇、新林镇、黑竹沟镇、红花乡、宜坪乡、杨村乡、白杨乡、觉莫乡、万坪乡、杨河乡、共和乡、新场乡、平等乡、哈曲乡、金岩乡、勒乌乡等19个乡镇,129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4'-103°33',北纬28°39'-29°19'之间,东与沙湾区、沐川县接壤,南与马边彝族自治县毗邻,西与美姑县、甘洛县交界,北与峨眉山市、金口河区相连。保护面积239550公顷,年产量3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黑竹沟藤椒商品果为鲜绿色,成熟后黄绿色;其味芬芳,具有鲜花椒固有的气味,麻味绵长,无异味;果穗长,果实较大,果实油腔多,有光泽。 (2)内在品质指标:黑竹沟藤椒挥发油≥2.0ml/100g,酰胺类物质≥1000mg/kg。 (3)安全要求:符合《无公害食品香辛料》质量要求NY5230-2005质量要求。下一篇:峨边马铃薯

犍为茉莉花茶

  “犍为茉莉花茶”系指中国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所产之茉莉花茶。该产品选用.生态、无公害茶园生产的名优茶叶,具有绿茶的特质和茉莉花的浓郁芬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犍为茉莉花及其茉莉花茶被中国国家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产品,茉莉花农业标准化工作被列为中国“全国示范基地”。.    犍为县十分重视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广泛建立和推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把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抓手,促进了茉莉花茶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犍为县有茉莉花面积约1333公顷,优质早茶2000公顷,年产茉莉鲜花7000余吨,茶叶加工能力5000余吨,年综合产值3亿元以上。.   产地范围     犍为茉莉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四川省犍为县所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犍为茉莉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犍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犍为茉莉花茶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下一篇:岷江河鱼

马边绿茶

  “马边绿茶”历史悠久,产业底蕴厚重。 据资料考证马边产茶历史悠久,溯及两汉,从采摘野生 茶到人工种植,1000多年未曾断息,延续至今,辉煌依旧,在明清时期,马边茶曾作贡茶,更在解放后作为十年国庆献礼,敬献伟大领袖毛主席。宋代以前,马边就产野生粗茶,明中期开始人工种植。在清末民初时,马边已成为四川省茶叶重点产销地之一,细茶销售成都、乐山及宜宾一带,粗茶则多销于夷(藏)地。解放后,国家统一收购和经营茶叶,由农业技术部门和商业部门指导农民种茶,茶叶产量逐年回升,1951年的细茶产量已上升到3471担,1955年产粗茶已达13727担。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   地貌特征:马边县地处横断山脉东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具有低山、中山、亚高山多种地貌。总体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东有黄连山,南有茶条山,西有黄茅岗、大风顶、鸡公山,北有药子山。境内山峦迭障,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多断裂和褶皱,沟深谷狭,地面切割破碎,平坝极少。海拔最高4042米,最低448米,相对高差3954米。   土壤特征:境内土壤按土类论,以紫色土面积最大,共982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4.99%;黄壤面积5037公顷,占土地面积的28.17%;水稻土面积2600公顷,占土地面积的10.67%,土壤pH值4.5-6.5,有机质含量高达   4%-7%,理化性状好,适合马边绿茶树生长发育。   (2)水文情况:马边彝族自治县境内河流水系纵横交错,河流属于金沙江水系和岷江水系,主要有马边河、挖黑河、铁觉河、荞坝河、玛瑙河、镇江庙河等6条,连接大小支流226多条。荞坝河向东南汇入金沙江,马边河自西向东汇入岷江。产地种植范围水质的属清洁水平,适宜生产优质马边绿茶。   (3)气候情况:马边绿茶种植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6.9℃,年降雨量1044.3mm,相对湿度80%,山间云雾缭绕,这是马边绿茶独特的生长气候条件。   (4)人文历史情况:马边绿茶种植历史悠久。史料记载,三国蜀汉时,从金沙江畔的新市镇至马边,原无通道,诸葛亮南征时率部顺金沙江而上谋取大小凉山和滇北,从安上县(今屏山县新市镇)上岸,到夷都(今屏山县中都镇),荞坝经马边,打通通往成都的战略通道,“时正当六月炎天,其热如火”,在那不毛之地,蜀军众将士口渴难忍,忽见眼前冒出一泉,争相饮之,而纷纷中毒,“皆不能言,但指口而已”,成为哑巴,蜀军一时束手无策,后寻服马边河两岸深山幽谷及山林溪涧中与兰花、杜鹃等花草灌木杂生共处的野生马边绿茶和草药一起解毒。   北宋大诗人黄庭坚在戎州为官时,写的《筇竹颂》中辞曰:“伟邛崃之美   竹,有山而不险,有水而无波,金声而玉节,故贯四时而不改其柯。一子遗我,扶予涧阿。坐则倚胡床斐几,行则随青笠绿蓑”,描述了马边绿茶生长的清幽环境。   到了明朝中期,马边绿茶开始人工种植,主要源于佛家僧侣坐禅过久易困,需饮茶以解,所以又称“茶佛一味”(清嘉庆版《马边厅志略》载),目前马边县内还保存大量的僧侣茶楼遗址。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叙州王启昆到马边筹划建厅事宜,脚迹遍县境,著有《烟峰城杂咏》八首,录一首:“左插云遮烟草花,右遮半面抱琵琶。双双高绾青螺鬓,淡远峨眉晕晓霞。”优雅的诗句展现了马边绿茶的美态。   因马边绿茶以“芽肥叶厚匀成朵、汤清色绿回味甘、香高持久耐冲泡”而闻名,并贵为茶中珍品,1959年马边绿茶进京敬献毛主席。且马边是彝族自治县,绿茶被赋予了浓厚的民族文化,彝族同胞在远方有朋来时、逢年过节时、种田栽秧时、结婚父母时都会饮茶,用以去油腻和酒气,预示健康。   民国10年,余洪先撰《马边纪实》说:“马边素称产茶之区,唯均野生,无特为培植者”,后经省市良种茶会评定,这是很有价值的茶叶新品种,也是原始茶树的孑遗品种。民国19年,马边在垦社试办茶厂,从大竹堡收买生茶   改良烘制,包装改良马边绿茶“龙湖”、“凤眉”等数百斤。民国26年(1937年),县长余洪先主张整理旧茶树,种植新茶树,开辟茶园,集中种植,统一制造包装,齐一货色,训练技术工人采用机械制造马边绿茶,年产2万担,专办出口茶叶。80年代,马边绿茶“白岩迎春茶”、“建新清茗茶”、“荞茶3号、4号”等系列产品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名优茶,而后马边绿茶“柏香炒青茶”、“白岩迎春”、“永山玉叶”、“龙湖雪梅”、“小凉山毛峰”、“荞坝贡茶”等系列产品又先后获四川省名茶叶“甘露杯”奖、中国西部名茶开发“陆羽杯”奖,并在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优农产品”。   目前,马边尚存近万株野生绿茶树,分布于县境1300m以上的深山(袁家溪乡额洛村,烟峰乡邓基阿托、火炉沟等地),马边也被认定为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名优绿茶的最适宜区域之一。马边绿茶已获无公害生态茶园认证9485亩、A级绿色食品茶园认证15500亩、有机茶园认证20026.3亩。先后被四川省农业厅命名为“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茶基地”、“出口茶叶生产示范基地”,2006年1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和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列入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县,2008年被四川省命名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茶叶基地,在四川省茶叶产业发展工作会上确定为全省茶叶产业发展核心县。拥有“马边绿茶”原产地证明商标。全县拥有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60余人,农民技术员870多人,并有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省茶科所及省、市业务部门的技术支持。随着标准化的大力实施,马边县涌现出“森林雪”、“荞坝贡茶”、“边河玉叶”、“文彬绿雪”等知名绿茶品牌。   特定品质   扁形茶:成茶扁平挺直,光滑匀齐,色泽嫩绿,香高持久,汤绿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匀成朵,鲜绿明亮。卷曲形茶:条索紧细卷曲,峰苗显露,色泽嫩绿油润,晶莹剔透,有特有的肉质感。香高持久,滋味鲜醇,回味醇微甜,余香久聚不散。叶底嫩匀自然完整,鲜绿明亮。炒青茶:外形条索紧细成条,锋苗显露,色泽油绿,清香持久,汤色青绿明亮,滋味甘爽,叶底嫩匀完整明亮。   文化典故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马边大部分茶农依然是按照较传统方式管理茶园,加上独有的生态环境,使得“马边绿茶”的品质和风味在绿茶中独具特色。   地域范围   马边绿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的民建镇、建设乡、苏坝乡、烟峰乡、高卓营乡、沙腔乡、三河口乡、雪口山乡、大竹堡乡、镇江庙乡、下溪乡、荣丁镇、石梁乡、劳动乡、民主乡、老河坝乡、荞坝乡、梅子坝乡、袁家溪乡等19个乡镇159个行政村,东到老河坝乡灯塔村,南到高卓营乡羊子桥村,西到三河口乡涉水坝村,北到镇江庙乡阴心岩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4′-103°49′,北纬28°25′-28°45′。   下一篇:马边茶叶

沐川猕猴桃

   沐川自古出产野生猕猴桃,近年来引进新研发的红阳猕猴桃获得成功,被国家科技部列为“红阳猕猴桃”项目标准化、产业化开发与示范实施单位。   红阳猕猴桃又名红心果,为中国特有品种。内含人体必须的17种氨基酸和其它活性物质,有“维C之冠”、“果中之王”的美名。沐川红阳猕猴桃果皮显黄绿色,光滑无毛,果肉呈红与黄绿色相间,横切面呈放射状血红色条纹,其肉质细嫩、浓甜清香、风味绝佳,营养丰富,为果中珍品,畅销国内外。被评定为全省猕猴桃系列中唯一的“四川省旅游特色产品”和四川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金奖。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沐川猕猴桃果形中大、近圆柱形,果形较端正,萼洼圆而深,果皮薄、绿色,光滑无毛,果点小而细。果实横切面呈放射状红色条纹,中心柱黄白色,周围果肉呈红色,果肉红绿黄相间,果肉细嫩,浓甜清香,种子小、黑褐色,品质佳。 (2)内在品质指标:沐川猕猴桃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12%、总糖≥8%、总酸≤1.5%、维生素C≥90mg/100g、可食率≥80%。 (3)安全要求:沐川猕猴桃质量安全要求达到NY/T425《绿色食品猕猴桃》质量标准。   地域范围   沐川猕猴桃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包括沐川县富和乡、沐溪镇、永福镇、幸福乡、炭库乡、箭板镇、黄丹镇、舟坝镇、杨村乡、凤村乡等十个乡镇66个村,分布在五指山、黄连山及沐溪河、马边河流域一带,东至新凡乡、大楠镇、底堡乡,与宜宾县交界;南至建和乡、武圣乡、武圣乡、利店镇,与屏山县交界;西至茨竹乡,与沙湾区、马边县交界;北至海云乡、高笋乡,与犍为县交界。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3°40′40″至104°07′29″,北纬28°49′56″至29°13′55″之间,海拔350-1500米,幅员面积739.4平方公里,保护面积2000公顷,年产量24000吨。下一篇:沐川苦笋

沐川草龙

  沐川草龙:从唐代起,沐川百姓年年举办草龙表演,耍草龙的习俗也得以世代相传。2008年6月,沐川草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几百亩的稻草咋难以扎成一个沐川草龙   春节直击:   盛世欢腾沐川草龙舞起来   春节期间,欢快的乐山沐川草龙舞上街头,为人们送来新春的祝福   翻腾、叩首、摆尾……2月14日,正月初一,上午10点,在铿锵有力的川剧锣鼓声中,两条金光灿灿、栩栩如生的“中华龙”,在50名身穿民族服装的壮汉进退有序的合力共舞中“活”了起来,时而腾空望月、时而卧地盘旋、时而双龙戏珠、时而九曲游动。很快,城区主干道开始沸腾,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县城成了欢乐的海洋。有的市民还拿出相机、手机拍照,把欢乐留在身边。   春节期间,欢快的乐山沐川草龙舞上街头,为人们送来新春的祝福,过往之处受到城乡群众的热烈欢迎。   来源传说:   沐川草龙曾获唐太宗重奖   唐代起沐川百姓年年举办草龙表演,耍草龙的习俗也得以世代相传   沐川草龙又称黄龙,是从3000多公斤当年收割的稻草中精选848000余根无斑点、呈金黄色的稻秆制作而成,全长200.8米,2003年11月沐川草龙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草龙。   据了解,沐川草龙来源颇具传奇色彩。传说在唐朝开国之初,李世民带领军队征伐各地割据势力。一天,由于过度劳累,便倚靠在一个大草堆边,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在梦中,李世民梦见自己正乘草龙,身着黄袍,由四周灵兽保驾,巡行神州各地。后来,李世民成为唐太宗,应了梦境。为了答谢草龙给他的瑞兆,在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他下令全国各地举行舞草龙比赛。于是,全国各地纷纷扎制草龙,进京参赛。开赛那天,在众多飞舞的草龙中,有一条草龙身体矫健,翻腾飞舞,灵性十足,一下引起了唐太宗的注意。经查那条草龙由西蜀剑南道嘉州玉津县(今沐川县)进献。唐太宗在重奖之余,御封玉津县为“草龙之乡”。从此,沐川百姓年年举办草龙表演,耍草龙的习俗也得以世代相传。   下一篇:生态河鱼

峨眉山藤椒

  峨眉山藤椒,是四川省乐山市的著名特产,四川的乐山市、眉山市均产,其中以峨眉山的藤椒最为出名,由于其果实最为饱满、芳香自然、出油率高,又被称为“坨坨椒”。   藤椒,又名油椒、香椒子,是一种有独特香气和味道的植物,属芸香科,是重要的油料,香料树种.高三尺至九尺,树木暗灰色,多有刺,无毛,单粒复叶丛生,花小而多,其果油多有光泽,其味芬芳易挥发,口感香麻。据《本草纲目》记载:其果入药具有散寒解毒,散淤活络,消食健胃,增竟食欲之疗效,果实可制干,提取芳香油,即藤椒油,它具有调味,健脾,去风散寒之功效。   藤椒用途广泛,经济价值很高。工业上和花椒用途一样现用于制润滑剂、油漆和肥皂等。藤椒的饼渣可以做肥料和畜牧饲料,它的种子、果皮、叶均可入药。果皮为传统中药,具温中止痛、温通血脉、降压、预防血栓形成、键脾强胃、祛风除湿等功效,中医入药对慢性胃炎有显著疗效,还可放入粮仓防治虫害等。藤椒枝条有刺,可栽作绿篱或四旁种植,既可美化环境,又可增加收益。藤椒具有生长快、投产早、收益大、用途广特点,现藤椒主要用于提炼藤椒油。   藤椒油色泽亮丽。口味清爽,麻香浓郁,麻味绵长,比花椒油更香,更麻,更生态,是宾馆,饭店,家庭的理想日常调味品、赠亲朋好友的最佳礼品。   地域范围   峨眉山藤椒地域保护范围为峨眉山市所辖行政区域的9个镇(绥山、罗目、龙池、峨山、大为、符溪、双福、高桥、胜利)和6个乡(龙门、川主、沙溪、新坪、普兴、黄湾)。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0′30″— 103°37′10″,北纬29°16′30″— 29°43′42″,海拔在400—1000米之间,保护范围面积2000公顷,年产量1200吨。 峨眉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与川西平原接壤,西南连接大小凉山,是盆地到高山的过渡地带。东西宽约25公里,南北长约46公里,似不规则长方形。东邻乐山市中区,南界峨边县,西邻洪雅,北与夹江接壤。   下一篇:峨眉山苦笋

金口河川牛膝

  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苋科多年草本植物川牛膝的干燥主根。又称甜牛膝。 始载于《滇南本草》。明代即开始种植。茎直立 ,高1米,主根长圆柱形。性平, 味甘,具有祛风、利湿、通经、活血等功效。全川有40余县(区)种植,主产于 金口河、天全、峨边;野生品主要分布于盐源、冕宁、雷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前最高年产量440吨,1949年为95吨,现常年产500吨—800吨。   主要药用成分为甾类化合物。同属植物麻牛膝的根在四川金沙江一带及云南、 贵州等省省也称川牛膝。   金口河川牛膝产地范围为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永胜乡、金河镇、共安乡、吉星乡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 源植物   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1800m至2300m,土壤类型暗棕壤、土层厚度30至50cm,有机质含量≥1%,pH值在5.5至6.5之间。   三、栽培管理   1.繁殖方式:采用种子繁殖。   2. 种子选择:选取播种后第三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采种母株,选花团球密集,雄蕊颜色近白色,籽粒饱满者作为种子。   3.播种:   (1)时间:宜于3月25日至4月10日。   (2)方式:穴播或条播。在苗高5cm至6cm时间苗与补苗。   4.施肥:每次中耕除草,宜结合追肥。每公顷施腐熟粪水≥8t,或腐熟饼肥0.75t至1.5t。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与加工   1.采收时间:播种后第3年或第4年的秋、冬两季,宜10月采收。   2.加工方法:用长锄挖起,抖去泥土,将鲜根砍去芦头,剪去须根,用竹刀削掉侧根,使主根、侧根均成单支。烘干温度≤70℃,干制至水分≤15%为止。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呈近圆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细或有少数分枝,长30cm至60cm,直径0.5cm至3cm;具纵皱纹、支根痕和多数横向突起的皮孔;断面有浅黄色小点排列成数轮同心环,质韧,不易折断,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气微,味甜。   2.理化指标:总灰分≤5.0%,水溶性浸出物≥65.0%,杯苋甾酮≥0.04%。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下一篇:金口河花椒

峨边马铃薯

  峨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小凉山区,土壤肥沃,气候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合马铃薯生长。峨边马铃薯历史悠久,早在《峨边县志》(1915年版)记载:“高山彝族地区农作物有玉米、荞麦、马铃薯,低山区主产有玉米、水稻、小麦、薯类...解放前,峨边彝族人民以玉米、荞麦、洋芋(马铃薯)为主食,汉族兼吃洋芋(马铃薯)、瓜类、豆类等”。在彝族土语中,马铃薯又名“洋哟”、“窝来”,是彝族同胞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重要作物。峨边人民每家早上都要煮一锅洋芋作为中午打尖的食品,在“集尔集铁”、“蒙格”等彝族传统会议中,自古就有边烧洋芋、吃洋芋,边商讨问题的习俗。 历史以来峨边农民几乎每家都要种植马铃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马铃薯栽培技术和种植模式,并于1994年首次进行马铃薯施用健壮素试验示范推广,此项技术获1998年度乐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近年来,峨边马铃薯产业发展得到上级领导、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8年峨边县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财政部评为科普示范(脱毒马铃薯)基地,2008-2010年被四川省农业厅列为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2010年被农业部指定为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县,2011年被四川省马铃薯创新团队列为重点县。2011年4月,四川省冬作马铃薯生产技术研讨及现场会在峨边成功召开,经专家组验收认定,峨边冬马铃薯旱地高产攻关、水旱轮作高产攻关、薯/玉/菜三高种植模式产量均创全省第一。四川日报、四川科技报、中国网等分别以《峨边:“薯”光在前 产业致富》、《学“峨边经验” 促我省马铃薯产业再上台阶》、《峨边冬马铃薯创造四川大面积高产纪录》给予宣传报道,对峨边马铃薯的发展和工作给予高度赞扬和肯定。 峨边彝族自治县县委、人民政府遵照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钟勉“要继续支持峨边县加大推广力度,并首先在大小凉山彝区示范推广”的指示精神,大力推广冬马铃薯旱地高产攻关、水旱轮作高产攻关和薯-玉米-菜种植模式。2012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可达12万亩,2014年力争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新增收2亿元,商品薯产量突破30万吨,把峨边县打造成全国马铃薯冬作示范县和全省现代马铃薯示范县。   地域范围   峨边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的沙坪镇、毛坪镇、新林镇、五渡镇、大堡镇、白杨乡、红花乡、宜坪乡、杨村乡、杨河乡、金岩乡、勒乌乡、黑竹沟镇、哈曲乡、万坪乡、觉莫乡、平等乡、共和乡、新场乡等19个乡(镇),129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4′-103°33′、北纬28°39′-29°19′之间,东到平等乡清溪村,南到勒乌乡山峰村,西到黑竹沟镇依乌村,北到新场乡庞沟村。保护面积239550公顷,年产量9.2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峨边马铃薯薯型圆形或椭圆形,表皮光滑、黄皮黄肉或白皮白肉,光泽度好,芽眼较浅,适宜鲜食菜用,香味四溢,口感香甜滑润,风味独特,不易断裂。 (2)内在品质指标:峨边马铃薯淀粉≥15.5%,干物质≥18.5%,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条件、土壤环境质量、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符合无公害马铃薯生产基地环境质量DB51/336-2003、GB15618、GB5084的规定;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DB51/337-2003)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肥使用准则》(DB51/338-2003);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 薯芋类蔬菜》(NY5221-2005)。下一篇:扇面笋斗

金口河乌天麻

  天麻为传统名贵中药,入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亦可作保健食品,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乐山市金口河区地处凉山州、雅安市、眉山市、乐山市的结合部,位于大渡河畔小凉山深处,属高山峡谷的大山区,境内95%的地方是高山,海拔相对高差2793米。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土壤条件,造就了乌天麻特有的品质特征。     金口河乌天麻抗病害能力强、耐湿性高、块茎肥大、椭圆、表面黄白至深棕色、点状斑纹、脐眼明显、质坚、体实、无空心、特异气味浓、药性强、质佳,富含天麻香荚兰醛、粘液度、结晶性中性物质、维生素A等,天麻素含量为0.47%,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乌天麻性味甘、平、归心、经,具有平肝、熄风、定惊、止痛、行气、活血等功效。可治疗高血压、眩晕、头痛、小儿惊厥、风湿腰腿痛、口眼歪斜、四肢痉挛、肢体麻木等病症。     2009年,金口河乌天麻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金口河乌天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现辖行政区域。下一篇:灰兜巴

沙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沙湾镇 乐山郭沫若故居 美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 沙湾区烈士陵园 桫椤沟 龚嘴电站景区 大渡河河心洲坝 西坝桫椤峡谷 双溪一线天 锅贴鸡片 口蘑蒸鸡 福禄泉水鱼 珍珠鱼
嘉农镇 乐山郭沫若故居 美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 沙湾区烈士陵园 桫椤沟 龚嘴电站景区 大渡河河心洲坝 西坝桫椤峡谷 双溪一线天 锅贴鸡片 口蘑蒸鸡 福禄泉水鱼 珍珠鱼
太平镇 乐山郭沫若故居 美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 沙湾区烈士陵园 桫椤沟 龚嘴电站景区 大渡河河心洲坝 西坝桫椤峡谷 双溪一线天 锅贴鸡片 口蘑蒸鸡 福禄泉水鱼 珍珠鱼
福禄镇 乐山郭沫若故居 美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 沙湾区烈士陵园 桫椤沟 龚嘴电站景区 大渡河河心洲坝 西坝桫椤峡谷 双溪一线天 锅贴鸡片 口蘑蒸鸡 福禄泉水鱼 珍珠鱼
牛石镇 乐山郭沫若故居 美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 沙湾区烈士陵园 桫椤沟 龚嘴电站景区 大渡河河心洲坝 西坝桫椤峡谷 双溪一线天 锅贴鸡片 口蘑蒸鸡 福禄泉水鱼 珍珠鱼
龚嘴镇 乐山郭沫若故居 美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 沙湾区烈士陵园 桫椤沟 龚嘴电站景区 大渡河河心洲坝 西坝桫椤峡谷 双溪一线天 锅贴鸡片 口蘑蒸鸡 福禄泉水鱼 珍珠鱼
葫芦镇 乐山郭沫若故居 美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 沙湾区烈士陵园 桫椤沟 龚嘴电站景区 大渡河河心洲坝 西坝桫椤峡谷 双溪一线天 锅贴鸡片 口蘑蒸鸡 福禄泉水鱼 珍珠鱼
踏水镇 乐山郭沫若故居 美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 沙湾区烈士陵园 桫椤沟 龚嘴电站景区 大渡河河心洲坝 西坝桫椤峡谷 双溪一线天 锅贴鸡片 口蘑蒸鸡 福禄泉水鱼 珍珠鱼
谭坝乡 锅贴鸡片 口蘑蒸鸡 福禄泉水鱼 珍珠鱼
轸溪乡 乐山郭沫若故居 美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 沙湾区烈士陵园 桫椤沟 龚嘴电站景区 大渡河河心洲坝 西坝桫椤峡谷 双溪一线天 锅贴鸡片 口蘑蒸鸡 福禄泉水鱼 珍珠鱼
范店乡 双溪一线天 乐山郭沫若故居 美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 沙湾区烈士陵园 桫椤沟 龚嘴电站景区 大渡河河心洲坝 西坝桫椤峡谷 锅贴鸡片 口蘑蒸鸡 福禄泉水鱼 珍珠鱼
铜茨乡 乐山郭沫若故居 美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 沙湾区烈士陵园 桫椤沟 龚嘴电站景区 大渡河河心洲坝 西坝桫椤峡谷 双溪一线天 锅贴鸡片 口蘑蒸鸡 福禄泉水鱼 珍珠鱼
碧山乡 乐山郭沫若故居 美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 沙湾区烈士陵园 桫椤沟 龚嘴电站景区 大渡河河心洲坝 西坝桫椤峡谷 双溪一线天 锅贴鸡片 口蘑蒸鸡 福禄泉水鱼 珍珠鱼
沫江办事处 乐山郭沫若故居 美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 沙湾区烈士陵园 桫椤沟 龚嘴电站景区 大渡河河心洲坝 西坝桫椤峡谷 双溪一线天 锅贴鸡片 口蘑蒸鸡 福禄泉水鱼 珍珠鱼

沙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