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乐山 >> 峨眉山市

峨眉山市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峨眉山矿泉水

  峨眉山矿泉水    四川省峨眉山市绥山镇、符溪镇、胜利镇、双福镇、桂花桥镇、九里镇、罗目镇、乐都镇、高桥镇、峨山镇、龙池镇、大为镇、沙溪乡、川主乡、龙门乡、普兴乡、新平乡、黄湾乡共1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峨眉山矿泉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峨府函〔2013〕55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1181/T6-2014《峨眉山矿泉水生产技术规范》   下一篇:竹叶青茶

峨眉山藤椒

  峨眉山藤椒,是四川省乐山市的著名特产,四川的乐山市、眉山市均产,其中以峨眉山的藤椒最为出名,由于其果实最为饱满、芳香自然、出油率高,又被称为“坨坨椒”。   藤椒,又名油椒、香椒子,是一种有独特香气和味道的植物,属芸香科,是重要的油料,香料树种.高三尺至九尺,树木暗灰色,多有刺,无毛,单粒复叶丛生,花小而多,其果油多有光泽,其味芬芳易挥发,口感香麻。据《本草纲目》记载:其果入药具有散寒解毒,散淤活络,消食健胃,增竟食欲之疗效,果实可制干,提取芳香油,即藤椒油,它具有调味,健脾,去风散寒之功效。   藤椒用途广泛,经济价值很高。工业上和花椒用途一样现用于制润滑剂、油漆和肥皂等。藤椒的饼渣可以做肥料和畜牧饲料,它的种子、果皮、叶均可入药。果皮为传统中药,具温中止痛、温通血脉、降压、预防血栓形成、键脾强胃、祛风除湿等功效,中医入药对慢性胃炎有显著疗效,还可放入粮仓防治虫害等。藤椒枝条有刺,可栽作绿篱或四旁种植,既可美化环境,又可增加收益。藤椒具有生长快、投产早、收益大、用途广特点,现藤椒主要用于提炼藤椒油。   藤椒油色泽亮丽。口味清爽,麻香浓郁,麻味绵长,比花椒油更香,更麻,更生态,是宾馆,饭店,家庭的理想日常调味品、赠亲朋好友的最佳礼品。   地域范围   峨眉山藤椒地域保护范围为峨眉山市所辖行政区域的9个镇(绥山、罗目、龙池、峨山、大为、符溪、双福、高桥、胜利)和6个乡(龙门、川主、沙溪、新坪、普兴、黄湾)。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0′30″— 103°37′10″,北纬29°16′30″— 29°43′42″,海拔在400—1000米之间,保护范围面积2000公顷,年产量1200吨。 峨眉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与川西平原接壤,西南连接大小凉山,是盆地到高山的过渡地带。东西宽约25公里,南北长约46公里,似不规则长方形。东邻乐山市中区,南界峨边县,西邻洪雅,北与夹江接壤。   下一篇:峨眉山苦笋

峨眉山藤椒油

  峨眉山藤椒油是四川乐山峨眉山的特产。   藤椒油,色口味清爽,麻香浓郁,麻味绵长,且不哽气。   藤椒油用法   凉菜加入藤椒油风味更佳浓郁。面条、蘸料放入少许藤椒油滋味也非常特别哦。   在做肉菜的时候最好放藤椒,这样不仅可以去除膻气,还可以增进食欲。烹调中藤椒的使用方法很多,可以   在腌制肉类时加入,也可以在炒菜时煸炸,使其散发出特有的麻香味。下一篇:峨眉山佛教音乐

峨眉兰花

  峨眉山是兰科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已知的有47属220多种,占全国150属的三分之一,占全国1000种的十分之二。珍稀品种尤多,拥有中国特有种69种,峨眉山特有种48种,比邻近的秦岭、神农架、二郎山、金佛山等产兰地区多出三倍以上。既有分布于东南亚的种类;甚至有的种类是以峨眉山为界限的。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红门兰全球约有80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峨眉山虽然只有3种,但峨眉红门兰,竟为峨眉山独家所有。兰科植物中的兰花一属,全球约有50多种,列名上万,半数以上分布在我国,由于生境生态的不同,一般分为地性、附生、腐生三大类型。我国传统栽培的兰花,绝大部分属于地生类,原产我国,世界上通称“中国兰”,按季节分为春、夏、秋、冬四大类。峨眉山的兰花四季飘香。春兰,集中分布于伏虎寺、善觉寺、纯阳殿、神水阁、白云峡直到九十九倒拐一带。以“白花春剑素”等最为有名,位列世界珍品。三月开花,叶色深绿,花色如玉,独枝挺拔,异香袭人,多为日本以及东南一带国家引种。夏兰,品种较多,着花5至13朵,以缀有红紫色斑点的“嘉定朱砂”,花香如醇,经久不失,令人闻之陶然若醉,为世界瞩目。朱德老人生前爱此花。曾在山中石笋峰下采得,特为之赋词一阕,调寄《鹦鹉曲》:峨眉山上随缘住,石笋幽谷作仙父;松竹友朋常照映,同受雾云风雨。在空知遇来访寻,志愿随君前去。若得贡献作国香,不朽芳名留处处。老人逝世后,女儿朱敏遵照老人遗愿,不远数千里,从北京送归峨眉。秋兰,又名建兰,分布在仙峰寺、华严顶、弓背山等处的深谷之中,每年开花两次;第一次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每梗着花7至9朵;第二次为9月,着花3至7机。建兰中名品甚多,觉的有“大一白”、“铁杆素”等十多种,早已远渡重洋,遍播欧美等国。冬季开花的多为“墨兰”。花期一般在冬暮至早有春,所以又名“报春兰”。着花5至12朵,花瓣多现紫褐色条纹,觉的有“小墨”,“长汀墨”。以“四川墨兰”最负盛名。冬春之际开花的尚有附生型的虎头兰和红蝉兰等,分布在伏虎岭、玉女峰、白云峡等处,尤以着花较多,联珠成串的西藏虎头兰,附生在苍楠翠柏之上,独领风骚,散发着阵阵清香。早在公元8世纪初,唐代大历年间的太常博士乡贤仲子陵,曾读书于山中的大峨石旁,生活在兰花丛中,写出了他的名篇《幽兰赋》,以“不择地面长,不因人而芳”等名名,歌颂了兰花的高风雅节,在文坛传为佳话。到了公元15世纪,我国兰花栽培艺术的发展盛况空前,养兰成为社会时尚,山中僧人,每到春秋两季,在报国寺、伏虎寺、中峰寺、万年寺等处举办兰花展鉴或采供佛前,以荐馨香,以示虔诚。( 峨眉山)下一篇:肉包谷耙

朱砂莲

  牋牋朱砂莲,峨眉山一种稀有名贵的药材,历来视作治疗胃腹疼痛的特效药。最早见于《蜀本草》,叫做"辟虺(音"悔",一种毒蛇)雷"。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此物辟蛇虺有威,帮以雷名之。"因而又有"背蛇生"、"躲蛇生"的别称。并说:"今川中峨眉、鹤鸣诸山皆有之,根状如苍术,大者若拳。彼人以充方物。"因断面有朱砂色点状物,味苦如同黄连,故近代以"朱砂莲"著称。据调查,夏季游山者,因受暑热而肚冯有或胃痛时,磨水饮服,往往见效较快。牋牋它以根茎入药,性寒,味辛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效力。牋牋朱砂莲是多年草质藤本。根状茎呈不规则的多节块状,外皮黄褐色,断面黄红色。单叶互生,叶柄细长而弯曲,叶片卵状心形,先端渐尖,夏季从叶液开出黄绿色而具紫斑的小花,曲折条形,十分奇异。分布在海拔1100米左右中山地区的洪椿坪、石笋沟一带,喜生于阴湿岩畔、阔叶林中。( 峨眉山)   【别名】背蛇生、躲蛇生   【来源】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朱砂莲Aristolochia cinnabaria C. Y. Cheng,mss.以根状茎入药。春初新苗发出前或秋后地上茎叶干枯时采挖,去掉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介绍】峨眉山一种稀有名贵的药材,历来视作治疗胃腹疼痛的特效药。最早见于《蜀本草》,叫做“辟虺(音“悔”,一种毒蛇)雷”。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此物辟蛇虺有威,帮以雷名之。”因而又有“背蛇生”、“躲蛇生”的别称。并说:“今川中峨眉、鹤鸣诸山皆有之,根状如苍术,大者若拳。彼人以充方物。”因断面有朱砂色点状物,味苦如同黄连,故近代以“朱砂莲”著称。   【性味归经】苦、辛,寒。有小毒。朱砂莲是多年草质藤本。根状茎呈不规则的多节块状,外皮黄褐色,断面黄红色。单叶互生,叶柄细长而弯曲,叶片卵状心形,先端渐尖,夏季从叶液开出黄绿色而具紫斑的小花,曲折条形,十分奇异。分布在海拔1100米左右中山地区的洪椿坪、石笋沟一带,喜生于阴湿岩畔、阔叶林中。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肠炎,痢疾,尾、十二指肠溃疡,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痈疖肿毒,外伤出血。据调查,夏季游山者,因受暑热而肚冯有或胃痛时,磨水饮服,往往见效较快。   【用法用量】它以根茎入药,性寒,味辛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效力。 2~5分,研粉或磨汁服;外用适量,研粉或磨汁搽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提示】根据国食药监注[2004]379号号通知,朱砂莲具有伤肾的副作用,已经设定为处方药。严格管理,防止肾衰竭事故发生。   下一篇:峨眉白蜡

峨眉山“独蒜”

  乐山峨眉山种植大蒜的历史悠久,早就享有“三江九叶灵芝草”之美称。主要产地在峨眉山山麓、沿峨眉山及周边地区为最,其蒜苗、蒜苔、蒜砣(蒜头)的质量也最好。独蒜是大蒜的一个品种,系葱属百合科二年生宿根草本栽培植物,属香辛类蔬菜。叶狭长而扁平,叶面较小而直立。幼时多层套叠包裹形成假茎,呈淡绿色,肉厚。长大,叶片逐渐增加,叶梢也随之加粗,呈淡绿色,表面蜡粉状,自茎盘中尖抽生的花茎,俗称“蒜苔”。蒜苔顶端有花序,花形成小鳞茎,称“蒜珠”,可供毓用。地下鳞茎,称“蒜砣”,有灰白色的膜被包裹着,内有小鳞茎数瓣,称“蒜瓣”,是供食用的主要部分。峨眉山“独蒜”,其特征是鳞茎只有一个,个大,色白,肉厚,其瓣有青紫色皮包裹的特点是与其他地方独蒜的主要特征。独蒜在整个生长期间的各个组织都可食用。其蒜苗、蒜苔炒腊肉、烧猪肉均为宴席上的佳肴。蒜砣(亦称蒜头)采用蜜饯加工法可为甜蒜头,入酱为酱蒜头。入盐水为咸、酸蒜头。蒜头含有大蒜素,可供药用。它能散寒化湿、杀虫解毒。《尔雅正义》:“帝登嵩山,遭获芋毒,将死,得蒜啮食及解。”蒜叶,为叶蛊要药。李延寿《南史》:“李道念病已五年。吴郡太守褚澄诊之。曰:‘非冷非热,当是食白瀹鸡子过多也。取蒜一升煮食,吐出一物涎裹,视之乃鸡雏,翅足俱全。澄曰:‘未尽也“。更吐之,凡十二枚而愈。”范晔《后汉书·方术列传》:“佗常行道,见有病咽塞者,因语之曰:‘向来道隅有卖饼人萍(《魏志》及《本草》均作蒜齑)甚酸,可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一蛇。“又如夏子益《奇疾方》说:“人头面上有光,他人手近之如火炽者,此中蛊也。用蒜汁半两,和酒服之,当吐出如蛇状。”科学研究出大蒜含丰富的锗,可阻止癌细胞的扩散。和其它蔬果比,含丰富的硒,实验中人体有足够的硒可降低肿瘤的发生。故每天食用一些大蒜,有助于防治癌症。大蒜亦有降低胆固醇、抗血小板凝结、降血压、降血糖、可促进身体循环、食欲增加、进而增强体力,亦可安定精神、缓解工作压力所造成的紧张、可使皮肤气血循环好,而使肌肤红润,冬天时亦可煮些大蒜汁入浴缸中泡澡,效果更佳。峨眉山“独蒜”引峨眉山山泉浇灌,峨眉山土地肥沃,施以牲畜肥料,无需施加任何化肥,峨眉山“独蒜”具有良好的抗病虫性,无需喷洒农药,保证了峨眉山“独蒜”纯天然的特点,加上峨眉山独特的气候环境,最适宜“独蒜”的生长,也形成了峨眉山“独蒜”个大、肉厚、纯天然、无污染的品质。( 乐山)下一篇:土门泡辣椒

苦笋

  中国是食笋最早的国家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竹笋主要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拥有相当丰富的营养价值,其特有的粗纤维、丰富的微量元素以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无污染的生长环境等已使其被认为是 最佳的绿色食品,目前,在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地,已被不少人认 为是餐餐必备,天天必食的蔬菜之一。 苦笋又名甘笋、凉笋,野生于重山峻岭之中,与苦瓜有相似的保健作用,其呈苦味的糖甙有刺激巨噬细胞生成的作用,该细胞有防癌解毒的功效;笋含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肠蠕动,从而缩短胆固醇、脂肪等物质在体内的停留时间,故苦笋有减肥和预防便秘、结肠癌等功效。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苦笋味苦甘寒,主治不睡、去面目及舌上热黄,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热气、益气力、利尿、下气化氮,理风热脚气,治出汗后伤风失音”可见苦笋是医食俱佳的珍稀竹笋。 (宝庆会稽续志)称“苦笋以黄苞推第一,谓之黄莺舌。”其味虽苦,却有不少人特别偏爱。著名的怀素《苦笋帖》,墨气精彩,超妙入神,为苦笋生色生香;宋代文人黄山谷精于禅理,曾作《苦笋赋》,对它大加赞美。真一《笋谱》对苦笋的食法独具心得,其方法是将笋投入沸水中,用武火煮,片刻取出,用清水漂数次,半日后可食,但不可用盐浸。据真一介绍:“初入口尚有微苦,后苦气渐转,觉舌本清凉,为之恬淡,为无味之味,非俗士所可知也。”真得食笋之三昧。苦笋外形美观,口感脆嫩,风味独特,是许多美味佳肴的上选原料;其烹调后仍保留一定的苦味,初尝者刚入口可能略皱眉头,待下咽后只觉一股甘爽清凉之气自腹中上升,顿感回肠荡气,苦尽甘来,那回味让你吃一次,还想再吃第二次。 乐山、峨眉山苦笋在四川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种最好。乐山、峨眉山苦笋具有甜脆、味纯、富含多种维生素等特点和清肝利胆、壮阳之功效。在其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少,需肥不多,无须施用化肥、农药,纯属天然绿色食品。乐山、峨眉山现已建筑苦竹基地5万亩,辐射周边区县近7万亩,年产鲜苦笋12万吨,加工罐头10000吨产品畅销省内外,深受消费者喜爱。( 乐山)下一篇:峨眉香橙

峨眉雪芽

   峨眉雪芽,唐时名“峨眉白芽”、“峨眉雪茗”。宋明以来,又有“雪香”、“清明香”等雅称。自古以来誉称峨眉名茶中的精品。早于公元7世纪中,即以中国十大名茶的显赫地位,著录于茶圣陆羽的《茶经》和李肇的《唐国史补》等古籍之中。   “峨眉雪芽”盛产于峨眉山海拔800-1200米处,常年云雾空蒙的赤城峰、白岩峰、玉女峰、天池峰、竞月峰下和万年寺一带。冬寒未解,新芽却披着朝霞晚翠破雪而出。宛如慧眼微合,虽小芽一叶,细细观之确有 得禅静之妙。春雨初霁,僧 人口念弥陀,净心采摘。必用姆指和食指之尖,轻掐其芽,否则嫩芽蔫而不鳝,其茶色味顿然而逊。以山在年轻女尼所采之茶尤称妙品,她们既有一颗妙善的慈悲心,又有飞针走线、巧绣陀花雨的佛性;玉手纤纤,禅心净净,虔诚诵偈,采供佛前,这是任何茶乡、茗山无法相比的。唐初李善在其《昭明文选选注》在写道:峨眉山,茶尤好,异于天下。唐代著名诗僧贾岛畅饮了“峨眉雪芽”之后,在《送朱休归剑南》诗中咏出了“新芽抽雪茗”的美誉。   公元1072年,苏东坡先生在杭州兼任首席试官,与众公大人阅卷于钱塘江口的望海楼,喜获润之夫人送去的“峨眉雪芽”,于是大家动起手来,从凤凰山上采来了桑柴,吸来了惠泉的甘露,亲煮而饮。沸水一沏,一层池状泡沫浮于水面,如雪初溶,一时茶香满楼。大家边饮边唱,直到夜静,方才依依而散。东坡先生在《试院煎茶》一诗中写道:深感遗憾的是我没有出自名窑的青花玉盏捧在手中,盛满香喷喷的“峨眉雪芽”,畅饮乡人的深情厚意。不过请放心,饮了“乡茶”我会写出好诗来的。   公元1174年,南宋著名诗人际陆游以成都文化教育参议官代理嘉州(仿乐山市)通判,与峨眉山的别峰大师结成忘年之交。1181年的阳春三月,大师听说陆游调任崇州,深感“相见时难别也难”,虽方外之交也不免离情依依,便差寺里小僧送去刚从中峰寺后白岩峰下采摘焙制而成的“峨眉雪芽”一合,以为道别之仪。陆游高兴之余请来了两位茶道名士,取了丁东井的清泉,品茗于万景楼下的林樾中,吟出了他的百首茶诗中的佳作。“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置风炉清樾下,他年奇事记三人。”   陆游是茶圣陆羽的后代,世居江南名茶之乡,是诗人中品茶的高手。“峨眉雪芽”一勺入口,竟惊叹叫绝:好极了,好极了!“不减红囊顾渚春”呀!“顾渚春”是江南一代名饮,产于浙江省长兴县顾渚山中。唐诗人陆龟蒙好饮此茶,便在山中劈了茶圃,所产之茶,自名“探春”。到了8世纪中叶,竟成专供朝迁饮用的南品。每到清明季节,以红锦为囊包装飞送进京,故名“红囊顾渚春”。陆游好饮此茶成为癖好。在其茶诗中评价尤高:“焚香细读斜川集,候火亲烹顾渚春。”   品饮了“峨眉雪芽”之后,却以“身是江南老桑”的茶道高级专家的身份,诗评其为“不减红囊顾渚春”,可见“峨眉雪芽”茶质之优,确是名冠茶族。   特别令人欣喜的是,峨眉雪芽的种杆面积已由历史上的千亩,发展致电现在的5万余亩,年产千吨,并以“来竹叶青”、“峨蕊”之名,畅销世界各地,多次获得世界金奖,登上了世界名茶的宝座。近年来,峨眉山西峰之下,又培育了茶族新秀“沫若香茗”。沫若既是人名,又是水名,更是茶名,三者璧合,实为难得。进入世界名茶行列,指日可待。如陆游老先生在天有灵,定会诗潮泉涌,赞不绝口的。( 峨眉山)下一篇:佛掌参

峨三七

  峨三七系狭叶假人参、羽叶三七、大叶三七的统称,属五加科的多年生草本。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行医中发现三七,首载入〈本草纲目〉,说三七"止血、散血、定痛"。峨三七同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效。性温、味甘、微苦。主渗吐血、咳血、衄(音"女",鼻孔出血)血、便血、血痢、崩漏、症瘕、产后血晕以及跌打瘀血、伤外出血、前肿疼等症,告别是对跌打损伤的疗效更高。峨三七以狭叶假人参分布广,常生长在海拔1700-2700米的九老洞至七里坡一带的灌丛中或竹林下。由于它同人参都是五加科植物,也有类似人世间胡的补盆,因而得名。又别称"竹根七"、"柳叶三七"。高约1米,根状茎细长,中间有结节,呈衡疏的串珠形状,或结节密生,好像一根根竹鞭。叶为掌状复叶,3至5片轮生于茎顶;小叶5至7片,长披针形,先端渐尖。初夏开花,小花多数淡黄绿色,伞形花序单生。羽叶三七的不同特点是:小叶为长椭圆形,二回羽状深裂,花叶假人参相信,但叶片为椭圆状卵或倒卵形。它们的疗效相同,分布在初殿、九老洞、弓背山、七里坡等地。药品以椭圆状,粉质多、质地重、皮光滑为上品;以长条形、纤维多、质地轻、皮起皱为次品。峨三七很奇特,根状茎每年有一次苗,长一节,留下一个小眼;有多少眼,即有多长年龄;眼越多功能,疗效越好。如遇石块等阻隔,根茎则盘曲生长,特称为"盘龙七",品质最佳,但极难采得。峨三七一般分为竹根七、芋儿七、扭子七三种。竹根七是指竹鞭状的根茎部分。鱼儿七是指根茎尾部的肉质块根,因形似芋头故名。扭子七则是指呈串珠状的根茎,故又名"珠子参",峨眉山颁较稀少。盘龙七,极珍贵。( 峨眉山)下一篇:朱砂莲

枯叶蝶

  蝴蝶,是大自然的舞姬,美称“会飞的花朵”。被誉为和平、幸福、爱情忠贞的象征。蝴蝶在地球上的出现,已有6000多万年历史。分布广阔、南至赤首襁至北纬83度。垂直分布可达海拔5000米上下的雪线,小小昆虫,其高强的耐寒能力使人惊叹。我国约有蝴蝶2000多种。分布于峨眉的有266种,比素有“蝴蝶天然乐园”之称的云南西双版纳、尚多34种。峨眉山的蝴蝶中,以拟态逼真的枯叶蝶最为著名。枯叶蝶学名枯叶蛱蝶(KALLIAMINACHUS Boisduval) ,分布于我国的西南部和中部,以及缅甸、泰国、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喜拉雅山的低海拔地区。比其它蝶种数量少,分吊区域狭小。峨眉山的枯叶蝶,属于中华枯叶蛱蝶,姿美色丽,拟态逼真。身长4厘米,展翅为9厘米。飞舞时,露出翅膀的背面,其色彩可与凤蝶媲美,大都为绒缎般的墨蓝色,闪动着耀眼的光泽。前后翅点缀着白色的小斑点;前肢中部横有一条金色的曲边宽斜带纹线,恰像佩着一休荣誉的绶带;前后翅的外缘,均镶嵌着深褐色的波状花边。停息时,两面三刀翅紧紧收竖立,将身子深深地隐藏着,展示出翅膀的腹面。腹面全主古铜色,秋天酷似枯叶,也常常随着季节变化,色彩和形态都和叶色无异。一条纵贯前后翅中部的黑色条纹和细纹,很像树叶的中脉和支脉;后翅的末端拖着的条和叶柄十分相似的“尾巴”,静止在树枝上,很难分辩出是蝶还是叶来。从春到秋飞舞在报国寺、伏虎寺、善觉寺、万年寺、清音阁一带。枯叶蝶的拟态,有着重要的科研和实用价值。1941年月,德国侵略军侵入苏联境内,遭到苏军将领以伪装设施进行保护。委托著名的蝴蝶专家施万维奇主持设计一整套蝴蝶式防空迷彩伪装,将防御、变形、伪装三种方法相互配合起来,给列宁格勒的众多军事出有因目标披上了一层神奇的'隐身衣',有效地防御了侵略军的进攻。实践证明,枯叶蝶的拟态,在军事出有因科学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峨眉山)下一篇:峨眉兰花

四川黄姜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俗名火藤根、粉黄姜,属薯蓣科,为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植物。其有效成份是根状茎内含丰富的皂甙配基(即皂素),是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起始原料。以黄姜为原料制取的上述特用药,在国际卫生组织禁用化学合成甾体激素的情况下,目前尚无其它原料可替代。黄姜生产于中国和墨西哥。中国主产区在秦巴山脉,而西南地区是黄姜生长的最佳适生区,尤以川西南的黄姜品位最高,一般生药含量在3.5%以上。黄姜原产中国及东南亚等热带地区,最早的记录来自公元600年前的西亚地区的亚述。中古时代在欧洲称之谓印度番红花,因为此姜亦可用作染料。中国自古栽培,在国内分布很广,除东北和西北等寒冷地区外,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直立多年生,叶直立,并具可观赏的花序。狭窄多分枝的地下根茎橙色。一般广为栽培作为香料。 黄姜的用途:根茎去皮磨碎与其他香料包括丁香,芫荽子,小茴香,姜,辣椒以及肉桂同为咖喱粉的组合成分,黄姜亦用於煮糯米饭时加色於水中而成黄姜饭,马来人在节日食用。欧洲食品加工厂亦用黄姜为某些食品的染料。也可用提取鲜黄姜皂甙配基合成双烯醇酮。 黄姜的妙用: 烹调常用姜有新姜、黄姜、老姜和浇姜之分。新姜皮薄肉嫩,味淡薄;黄姜,香辣气味由淡转浓,肉质由松软变结实,是姜中上品;老姜,又称姜母即姜种,肉厚肉坚,味辛辣,但香气不如黄姜;浇姜,附有姜芽,可做菜肴的配菜或酱腌,味甚鲜美。 黄姜的开发前景:皂素是甾体激素类药物的起始原料。过去,由于黄姜原料紧缺,很多激素类药物都有采用代用品。一九九二年,联合国卫生组织宣布,禁止使用代用品,只能以黄姜原料为主生产的皂素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黄姜原料成为国际市场的紧俏产品,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世界年用皂素量约2800吨,我国约1000吨。我国目前皂素生产能力约为900吨,年出口量为200吨,国内供求缺口300吨。近几年来,皂素的需求量每年以6?7%的速度递增。八十年代末,皂素价格18万元/吨,九十年代末,皂素吨价达40?45万元。 万亩黄姜生产基地:该基地位于乐山市所辖峨嵋、夹江、沐川、犍为境内,沿213国道、成昆铁路附近分布,占地5万亩,是四川省最大的黄姜产区之一,有1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主要在秋季上市,年产鲜姜8万吨。该基地还拥有姜汁、姜片加工企业10多家,姜片出口东南亚、日本等国家。下一篇:峨眉山藤椒油

峨眉山雪魔芋

  雪魔芋是四川乐山市峨眉山特产,采用多年生草本植物魔芋的块茎加工精制而成,具有质地绵软,入口味鲜,香而不腻,风味独特等特点。食用时经温水浸泡成海绵状,压干水分,切成薄片或细条,配上各种调料,既可凉拌,又可烧鸡烧鸭。雪魔芋在峨眉山旅游商品展销中心、各商场及杂货店都可以买到。

峨眉香橙

  峨眉香橙属芸香科,是一种野生常绿乔木,高达3米,树干粗直,树冠似伞,外形壮观。五月开花,花白而香。十月结果,累实扁圆,一般重100—170克,色橙黄,皮厚,有皱纹,肉瓣整齐,味酸而香特浓烈,完好无损者可存放3月之久。过去山上僧尼多采以供佛,称为“香缘”。也可作中药配方之用,有消食、下气、止恶心、化痰等功效。1980年4月,经四川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育种室化验,香橙含糖量2.62%,含酸量5.59%,含维生素C39.19%,固形物9.5,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果实。1981年春,乐山地区农业局进行加工贮藏试验,一年之后,无细茵,含糖量8.9% ,含酸量1.9%。1982年,峨眉山矿泉厂将其果汁配制成香橙汽水,香橙洒,经食品饮料发酵所鉴定为后认为:峨眉香橙香气浓郁独特优于柠檬香,是现有果香中理想的香型 。香橙洒荣获1984年四川省饮料食品鉴评会银牌奖。风景名胜“峨眉天下秀”,古今同誉,在全国各大名山中有它丰采独具的雄秀美。清光绪年间,谭钟岳奉令绘制峨眉山全图时,另绘十图,并各配有一诗,以示其风景绝佳之处,这就是传统的“峨眉十景”,这十景,荟萃了峨眉风光雄、秀、奇、险、幻的特色,凝聚了峨眉山阴晴雨雪的四时景象,展示出大自然的斑斓色彩。春有“双桥清音”、“洪椿晓雨”;夏有“萝峰晴云”,“灵岩叠翠”;秋有“白水秋风”;冬有“大坪霁雪”。一天之中,可以朝看“金顶日出”,午观“峨眉宝光”,夜赏“象池夜月”和“金顶圣灯”。正是这些美景、奇景、绝景,对峨眉山之形成名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峨眉山历经岁月沧桑,传统十景虽存废换,山色仍秀丽依旧。近年来又新辟十余景点,多彩多姿,万千变化。烟岚雾霭,怪石奇峰,流泉飞瀑,幽谷险涧,茂林佳木,琼花瑶草,显示出峨眉山的美态;百鸟和鸣,群猴腾跃,各种野生小动物又给自然山水赋予动感和给人们无穷的野趣。遍布全山的寺庙建筑,佛教塑像诗文词翰、楹联石刻,处处留下前人的踪影,古今开拓者的结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协调和谐,相互辉映,给人以美的享受。( 峨眉山)下一篇:雪蘑芋

峨眉山茶

  峨眉山茶属绿茶类,其发现、种植、利用与品鉴在峨眉山发源较早,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种植、加工工艺,其显著特点是“扁平直滑、嫩绿油润、清香高长、鲜醇甘爽”。由于峨眉山卓尔不群的自然环境与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及悠久的宗教文化,形成了品种繁多,品质优异的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特别是其佛茶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自古峨眉产香茗,峨眉山茶史3000余年,弥香久远,茶叶品质优秀誉贯古今。峨眉山茶的特点,一是自然条件优越,二是历史悠久,三是茶叶资源丰富,四是茶文化浓厚悠远。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峨眉雪芽、竹叶青、仙芝竹尖等多个品牌茶叶获奖,2009年,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    2009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峨眉山茶”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3]   保护范围     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金口河区、峨眉山市、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等11个县(市、区)所辖行政区域。下一篇:雪胆

峨眉竹叶青

  峨眉竹叶青属于绿茶类,产于四川省峨眉山。峨眉山是我国重点风景旅游区之一,山门上“天下名山”四个大字是郭沫若所写。历代文人都赞美峨眉之秀丽,唐代诗人元稹有“锦江滑腻峨眉秀”,南宋诗人范成大有“三峨之秀甲天下”的诗句。峨眉山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就有白芽茶被列为贡品。宋代诗人陆游有诗曰:“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明代峨眉山白水寺(今万年寺)种茶万株,采制入贡。现代峨眉竹叶青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制的名茶,其茶名是陈毅元帅所取。   竹叶青茶与佛家、道教的渊源甚长。茶之兴盛,随世而进。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因为长时间的坐禅容易使僧徒们疲倦、困顿,而茶因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消除疲劳等功效,因此成为最理想的饮料。峨眉山茶早在晋代就很有名气。据《峨嵋读志》载:“峨眉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今水寺后的绝顶处产一种茶,味初苦终甘,不减江南春采。”佛文化中凝铸着深沉的茶文化,而佛教又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更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具神韵。道家“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茶道的灵魂。品茶无我,我是清茗,清茗即我。高境界的茶事活动,是物我两忘的,一如庄周是蝶,蝶是庄周。而竹叶青正是这清茗之一。   竹叶青茶可以解渴消暑,解毒利尿。其味清香可口,其色微黄淡绿,其汤晶莹透亮,具有生津止渴、消热解毒、化痰的功效。清热,消炎,利尿通络。内含皂苷、糖及维生素A、C,有清热、消炎、利尿通便之功效。纯野生植物,生长于山崖石缝中,《本草纲目》称:味苦寒、无毒。其作用有:治疗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养肾气、逐膀胱邪逆、止霍乱、长毛发。主五林、月经不通、破血块排脓、痔瘘并泻血、眼目肿痛及肿毒,治浸淫疮并妇人阴疮。   下一篇:峨眉竹笋

土门泡辣椒

  土门泡海椒是一种以湿态发酵方式加工制成的浸渍品,是四川泡菜的一种。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而瑰丽的食文化遗产之一。据美国学者伍德罗夫(J.G.Woodroof)考证,泡辣椒制作技术起源于东方,秦始皇时代就有发酵泡辣椒。其实,曾纵野在《中国饮馔史》中认为,早在春秋战国以前,我国就已有成熟的泡辣椒制作技术。古罗马凯撒大帝、埃及女子均喜食泡菜。目前在美国家庭中,75%的人每星期至少要吃一次这种食品。泡辣椒具有营养卫生,风味可口,取食方便,不限时令,利于贮存等优点,因此,在我国东北、湖南、湖北、河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民间均有自制泡辣椒的习惯。其中,尤以四川省为最,无论城市或乡村,食堂、餐厅以及家庭,泡辣椒加工极为普遍。在誉满中外的四川菜系中,泡辣椒还是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983年在首届全国烹饪名师表演鉴定会上,重庆特级厨师李耀华以“咸菜什锦”技压群芳,跻身全国10名最佳厨师的行列。他取材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泡辣椒。专家们评价该款菜格调清心悦目,素雅和谐。泡辣椒富含乳酸,一般为0.4--0.8%,咸酸适度,味美而嫩脆,辣味适中,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具有一定的医疗功效。据试难报道,多种病原菌在泡辣椒中均不能发育。例如痢疾菌在泡辣椒中经3--6小时、霍乱菌1--2小时、伤寒菌1--5小时、肠炎菌2--9小时均能被杀灭。我国中医也证明泡辣椒有健胃治痢之功效。新鲜蔬菜上所沾附的蛔虫卵,在密封的泡辣椒坛内也会因缺氧窒息死亡。因此泡辣椒是一种既有营养又卫生的蔬菜加工品。本产品所用原料采用辣椒之乡峨眉山麓土门的辣椒。该辣椒个大、肉厚、颜色红亮,所生产的泡辣椒色泽鲜活、口感纯正。( 乐山)下一篇:乐山干笋

峨眉山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绥山镇 峨眉山矿泉水 峨眉山藤椒 峨眉山藤椒 峨眉兰花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雪魔芋 苦笋 峨眉雪芽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苦笋 峨眉山峨蕊 乐山干笋 竹叶青茶 雪蘑芋 鲜笋 峨眉山豆腐乳
高桥镇 峨眉山矿泉水 峨眉山藤椒 峨眉山藤椒 峨眉兰花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雪魔芋 苦笋 峨眉雪芽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苦笋 峨眉山峨蕊 乐山干笋 竹叶青茶 雪蘑芋 鲜笋 峨眉山豆腐乳
罗目镇 峨眉山矿泉水 峨眉山藤椒 峨眉山藤椒 峨眉兰花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雪魔芋 苦笋 峨眉雪芽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苦笋 峨眉山峨蕊 乐山干笋 竹叶青茶 雪蘑芋 鲜笋 峨眉山豆腐乳
九里镇 峨眉山矿泉水 峨眉山藤椒 峨眉山藤椒 峨眉兰花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雪魔芋 苦笋 峨眉雪芽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苦笋 峨眉山峨蕊 乐山干笋 竹叶青茶 雪蘑芋 鲜笋 峨眉山豆腐乳
龙池镇 峨眉山矿泉水 峨眉山藤椒 峨眉山藤椒 峨眉兰花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雪魔芋 苦笋 峨眉雪芽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苦笋 峨眉山峨蕊 乐山干笋 竹叶青茶 雪蘑芋 鲜笋 峨眉山豆腐乳
乐都镇 峨眉山矿泉水 峨眉山藤椒 峨眉山藤椒 峨眉兰花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雪魔芋 苦笋 峨眉雪芽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苦笋 峨眉山峨蕊 乐山干笋 竹叶青茶 雪蘑芋 鲜笋 峨眉山豆腐乳
符溪镇 峨眉山矿泉水 峨眉山藤椒 峨眉山藤椒 峨眉兰花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雪魔芋 苦笋 峨眉雪芽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苦笋 峨眉山峨蕊 乐山干笋 竹叶青茶 雪蘑芋 鲜笋 峨眉山豆腐乳
峨山镇 峨眉山矿泉水 峨眉山藤椒 峨眉山藤椒 峨眉兰花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雪魔芋 苦笋 峨眉雪芽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苦笋 峨眉山峨蕊 乐山干笋 竹叶青茶 雪蘑芋 鲜笋 峨眉山豆腐乳
双福镇 峨眉山矿泉水 峨眉山藤椒 峨眉山藤椒 峨眉兰花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雪魔芋 苦笋 峨眉雪芽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苦笋 峨眉山峨蕊 乐山干笋 竹叶青茶 雪蘑芋 鲜笋 峨眉山豆腐乳
桂花桥镇 峨眉山矿泉水 峨眉山藤椒 峨眉山藤椒 峨眉兰花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雪魔芋 苦笋 峨眉雪芽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苦笋 峨眉山峨蕊 乐山干笋 竹叶青茶 雪蘑芋 鲜笋 峨眉山豆腐乳
大为镇 峨眉山矿泉水 峨眉山藤椒 峨眉山藤椒 峨眉兰花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雪魔芋 苦笋 峨眉雪芽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苦笋 峨眉山峨蕊 乐山干笋 竹叶青茶 雪蘑芋 鲜笋 峨眉山豆腐乳
胜利镇 峨眉山矿泉水 峨眉山藤椒 峨眉山藤椒 峨眉兰花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雪魔芋 苦笋 峨眉雪芽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苦笋 峨眉山峨蕊 乐山干笋 竹叶青茶 雪蘑芋 鲜笋 峨眉山豆腐乳
龙门乡 峨眉山矿泉水 峨眉山藤椒 峨眉山藤椒 峨眉兰花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雪魔芋 苦笋 峨眉雪芽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苦笋 峨眉山峨蕊 乐山干笋 竹叶青茶 雪蘑芋 鲜笋 峨眉山豆腐乳
川主乡 峨眉山矿泉水 峨眉山藤椒 峨眉山藤椒 峨眉兰花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雪魔芋 苦笋 峨眉雪芽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苦笋 峨眉山峨蕊 乐山干笋 竹叶青茶 雪蘑芋 鲜笋 峨眉山豆腐乳
沙溪乡 峨眉山矿泉水 峨眉山藤椒 峨眉山藤椒 峨眉兰花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雪魔芋 苦笋 峨眉雪芽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苦笋 峨眉山峨蕊 乐山干笋 竹叶青茶 雪蘑芋 鲜笋 峨眉山豆腐乳
新平乡 峨眉山矿泉水 峨眉山藤椒 峨眉山藤椒 峨眉兰花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雪魔芋 苦笋 峨眉雪芽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苦笋 峨眉山峨蕊 乐山干笋 竹叶青茶 雪蘑芋 鲜笋 峨眉山豆腐乳
普兴乡 峨眉山矿泉水 峨眉山藤椒 峨眉山藤椒 峨眉兰花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雪魔芋 苦笋 峨眉雪芽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苦笋 峨眉山峨蕊 乐山干笋 竹叶青茶 雪蘑芋 鲜笋 峨眉山豆腐乳
黄湾乡 峨眉山矿泉水 峨眉山藤椒 峨眉山藤椒 峨眉兰花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雪魔芋 苦笋 峨眉雪芽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苦笋 峨眉山峨蕊 乐山干笋 竹叶青茶 雪蘑芋 鲜笋 峨眉山豆腐乳

峨眉山市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