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古滇国文化园 | 古滇国文化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孤山坐落于抚仙湖西岸水域,是滇中唯一湖心岛。岛上四季如春,空气清新,湖水碧蓝亮丽。古滇国文化园以孤山岛为核心区域,依托江川李家山深厚的古滇青铜文化内涵,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抚仙湖龙头旅游景区,集游览观光、会务休闲、康体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区,形胜冠南洲。 (旅游提示):季节特色:4-10月可观赏抚仙湖自然奇观-青鱼阵 提示服务:岛四周皆为水域,空气比较湿润,变天时,风较大,注意保暖 (交通信息):交通资讯:距昆明100公里,距玉溪32公里 景点位置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江孤公路 |
玉溪碧云寺风景区 | 玉溪碧云寺风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碧云寺,在县城北约三十公里之翠峰乡明星村碧云山上。这里山明水秀,林木葱郁,远望如碧云突起。 碧云山上左有洪钟石,以手拍击,声如洪钟;右有石硼,高宽数十丈,石笋嶙峋,壁上有天生观音一尊,形象宛然;山顶后有清泉一缕,聚而不流。 碧云寺又名武当别院,据有关资料记载,建于清乾隆年间。正门八柱而立,有房屋殿宇三十余间,计有祖师、观音、猪神、黄君、三皇、土地等殿宇,并有望海楼等建筑。建筑古朴典雅,精雕细刻,布局严谨大方,巧夺天工。 碧云寺前临抚仙湖,左有“青龙(山)展翅”,右有“白虎(岭)雄踞”,真是明如镜,秀似星,四时游人不断,特别是鱼汛季节,观山游水,赏景吃鱼的各方宾客不绝于道。 “文革”期间,碧云寺毁于一旦。现仅残存匾额两块:“武当别院”、“被佑苍生”。一九八五年一月,明星村成立碧云寺修复小组,由群众聚资,并获得县内外群众赞助,重新修复碧云寺。 |
明星鱼洞 | 明星鱼洞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明星鱼洞,百余个鱼洞依石壁之下的泉眼分布在近千余米长的抚仙湖沿岸。每年的3-9月,是抚仙湖特产抗浪鱼捕捞的主要季节。当地渔民用木制的水车从绿树掩映的石洞泉眼里把泉水车出,经过沟道流入湖内,泉水与湖水的温差和流速恰好迎合了争强好胜、喜欢清水的抗浪鱼的生活习性,鱼儿便群集抢水而上,钻人了渔民们预先放置在流水沟道里的竹笼而被捕获、这种捕鱼方法历代沿袭,古老而独特,人们称之为“车水捕鱼”。鱼汛时节,每个鱼洞每天能捕鱼数百斤。鱼汛高峰时,抗浪鱼会自动成群波向湖岸的浅水区沙石上排卵,渔民就在沿湖岸边的斜坡沙滩开一条1米多宽、数米长、30多厘米深的沙沟,沟的下头直伸湖内,沟里用小石于筑起一道道横格,形如渔民晒鱼用的“篱笆”,然后用木制水车在沟的另一头从湖里车水,经沟道再流人湖里(称转水洞)。这时湖里的鱼群就会从沟的另一头沿沙抢水而上,待沟里进人较多的鱼时,立即停止车水,余水从沙石中渗尽,活蹦乱跳的鱼儿就留在沟内束手待擒,这种捕鱼方法称之为“篱笆沟捕鱼”。抚仙湖沿岸的有些地段,设有沙滩;石壁就直接伸人数米深的水里。为在这样的水中乱石缝内捕鱼,当地人发明了“香把捕鱼”。鱼汛时,渔民在一根木棍上捆上就地采来的“香芝麻”草,将其捆扎成把,插人湖内石缝中,抗浪鱼寻着草的香味钻人香把内而被捕获。 明星鱼洞捕鱼方式古朴奇特,吃鱼的方式也别具一格。渔民用铜锅装上泉水,把鲜活的抗浪鱼放进锅里,任其自由游动,然后放到火上去煮。鲜活的鱼,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死去,直至煮熟。一二十分钟后香味四溢,加人特制各类佐料,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爽口。 |
台山书院 | 台山书院位于县城北5公里的星云湖西岸,原为台山寺,始建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共有主殿四座,即观音殿、明伦殿、正殿及财神殿、猪神殿,占地3500平方米。寺内悬有光绪乙未年间云南督学、河南项城高约中所书的“台山书院”。院内有罗汉松古树一株,树干古老苍劲,其树之大为滇南少见,康熙年间已被列为古树,勒石记人寺碑。该院房屋完全建在海螺壳堆积起来的山丘上,周围有七个小山峦环绕,名曰“云星拱月”;山上屋内外均长有不可合抱的青香树和红莲头树,是鹭鸶栖息之所,当地人也称台山为鹭鸶山。 台山古名覆盆山,又名螺浮山,更名磨盘山。山顶平圆如月,有七座小丘环之,昔人称为七星拱月。中台山前眺星云湖,后望七星塔,螺壳重叠,四周平坦,中间崛起,古树参天,风景秀丽。清顺治元年(1644),我国河南一带的和尚十多人化斋路过台山,看台山风光秀丽,地形独特,是发展佛教的宝地,便决定在此建寺拜佛。他们化斋积钱,买木请工,建造了台山寺的后殿(三星殿)和两侧的“猪神殿”、“财神殿”、“东岳殿”、“地藏殿”,供和尚们念佛和食宿之用。后来和尚逐渐增多,占据了整座螺浮山。康熙三十三年(1694),重修了台山寺,并在地藏殿旁边建起正殿三间,为“-殿”。正殿檐前回廊中,左右竖有石龙柱两棵。光绪十八年(1892),渔村李朴山在外考中举人,随后当了知县。回乡探祖时,召集渔村官府和民众,将外地和尚全部赶走。渔村官府用公田收入相继增盖了二殿(观音殿)和三殿(楼上为孔子殿,楼下为明伦堂)及其两侧厢房,建造了花园,在后殿(三殿)办起了佛堂,由渔村付鼎川主讲佛经。现存“台山书院”匾额为光绪二十一年(1895),云南省提学使高钊中(河南项城人)所书。这是利用台山寺寺产办书院的证据。光绪二十二年(1896)又增建了台山寺前殿和两侧厢房各三间,中间为院落。 昔日台山书院古树参天,匾额对联(现存杨嘉善匾“南海岸”)琳琅满目,百鸟争鸣,鹭鸶成群。历对台山寺一殿进行了重修,对已是危房的二殿、三殿及两侧厢房拆除后重建了二殿和两边厢房。对现存的各类古树作了尽可能的保护。多年来,职中师生对整座台山寺逐年进行了绿化美化。登上台山,虽再看不到昔日的螺浮山旧貌,但仍可领略到“双龙毓秀,百草钟灵”的风采。新种植的樱花、垂柳、雪松、柏树、草坪为古老的书院增添了几多秀色。 |
明星风景区(阳光海岸) | 明星景区位于抚仙湖的西岸,江川县与澄江县的交界处,包括碧云寺、明星鱼洞等景区。碧云寺又称为武当别院,寺内大多是道教仿古建筑。每到农历三月初三,是碧云寺的庙会日,届时大多滇中人来此-。明星鱼洞是不老抗浪鱼的好地方。每年3-9月,是捕捞抗浪鱼的主要季节,可品尝到铜锣煮鲜鱼的风味小吃。 地址:玉溪市江川区与澄江县的交界处抚仙湖西岸 类型:洞穴山乡村 游玩时间: 建议2小时 交通 明星景区位于抚仙湖的西岸,江川县与澄江县的交界处,距离禄充12公里。 汽车:在昆明南部客运站乘坐昆明到江川的班车,在阳光海岸下即可,每天6:30-20:00流水发车,票价约35元/人。 门票 景区免费,碧云寺门票2元//人 |
李家山古墓群 | 李家山古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山古墓群位于云南省江川县龙街镇温泉村李家山,为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至东汉(公元25年-220年)初期的墓葬。 李家山地貌为隆起的丘陵,面积2.5平方公里,古墓葬主要分布在山顶和西坡。墓葬为竖穴土坑墓,长度在4~6米的大墓14座。墓地出土了3000多件(套)各种随葬物品,包括兵器、乐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特别是出土的牛虎铜案以及铜编钟尤其珍贵,此外还有铜扣饰、铜贮贝器和数量相当多的金银器、玉器和珠贝器等等。大量的青铜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李家山古墓群是古滇国的重要贵族墓地,为研究古滇国的历史、经济文化、社会结构及与汉王朝的关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国家文物局) |
星云湖 | 星云湖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星云湖—是由断层形成的湖泊,主要是燕山运动,喜马拉雅山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的结果,第四世纪晚期,云南高原不断运动,因其底断裂及断裂的强烈运动,致使夷平面解体在江川、澄江、华宁及周围新断裂沿线,局部拉张了断陷盆地出现沼泽、湖泊环境。星云湖为高原断层湖,呈肾形,淡水。1960年前,因河流上游水土流失,下游出口处泥沙淤积严重,多形成三角形冲积“洲”。其中尤以螺狮铺河、渔村河、西河突出。1958年后,上游陆续修建了水库,泥沙入湖有所减少。星云湖南北长10.5千米,东西平均宽3.8千米,最宽处2.3千米,湖岸线36.3千米,总面积34.71平方千米,平均水深7米,最大水深10米,透明度1.5米。水温夏季平均20.5℃,冬季10℃。湖容量1.84亿立方米。总径流面积38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来水量0.825亿立方米,年平均流入抚仙湖水量0.25亿立方米。星云湖湖湾多,湾弧深,鱼草繁茂,岸边柳树芦草成行。星云湖水面十分平静,湖湾垂钓十分便利。与抚仙湖同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湖水已为4级,属营养性湖泊,是发展水产养殖的天然场所。已建江川县湖滨公园,总面积为180亩,分接待区和游乐区、集散区两大部分。接待区以建设度假村为名;游乐集散区1986年建设,总面积60亩。星云湖东面、南面的石灰岩地区,有许多潭泉分布,是湖水的补给途径之一。周围有主要河流16条,均为季节河,河水主要靠雨水补给。因此,夏秋水位上升,春末夏初水位下降,升降幅度在1米左右。海门桥湖水出口处原有土闸,可有效控制水位高低。1987年12月25日隔河复航工程竣工,建成铁闸。重建、新建大桥四座。凿深河底1.6米,一加宽4米。河道长2100米,河中段修建船闸,颇为壮观。 星云湖的鱼,分别隶属于五科十九种。主要为鲤科。其次为鳅科、合鳃科、鳢科、鲶科等。星云湖鱼的种类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大头鱼、鲫鱼、星云白鱼、杞麓鲤、鲤鱼、华南鲤、太湖短吻银鱼、云南倒刺鲅、乌鲑、细须鲶、滇池高背鲫鱼、麦穗鱼、泥鳅、黄鳝。上述鱼类除青鱼、草鱼、鲢鱼、鲂鱼、滇池高背鲫鱼、华南鲤、太湖短吻银鱼、麦穗鱼属人工移入外,其余为土著鱼。星云湖属营养性湖泊,是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天然场所,也是云南省有专业部门繁殖和放养鱼类的湖泊,素以单位产量高而著称。湖内主要鱼类有20种,闻名全国的“江川大头鱼”就产于星云湖,头大肉肥,味道鲜美,为湖中名贵鱼类。星云湖湖底平缓,水深适中,浮游动物、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丰富,因而所产鱼类不但数量多,生长快,而且质量特别高。星云湖周围有温泉2处,可供洗浴。1957年环湖公路通车后,周围公路环绕。湖北面、南面有江城坝子和大街坝子(大街坝子唐代称浪旷,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浪广),田畴平展,气候温和,交通方便。 星云湖每年12月25日开湖捕鱼。开湖之日,渔船沿湖岸线依次排列,船头上系上红绸绣球,船上挑起一串长长的爆竹,身着新衣的青壮年男女渔民,精神抖擞,待礼炮齐鸣时,各渔船同时燃起爆竹抱头碰喜,张网捕鱼,另有一番景致。每年的这一季节,江川县城形成鱼街,还有沿湖公路旁及几个人口集中的渔村,卖鱼者到处可见,眼福口福均可享尽。 1804年(嘉庆九年)县令许享和邻县联合疏浚,并且规定年年流通,分断立碑为记。 1922年(民国十一年)蒙自道尹秦光弟对星云、抚仙两湖口组织了较大的修凿工程。工程中使用了0、铁轨、矿兜等较为先进的工具。河道凿宽4-7尺,凿深3—4尺。新开河道两里多。接通清水沟(抚仙湖出口),并延长和加固石堤。全部工程断断续续,前后达10年之久。两湖口开凿前后耗资40万元。星云湖周围涸出湖田4000多亩。 |
孤山岛 | 孤山岛是抚仙湖唯一的岛屿,位于江川县境内抚仙湖南部,面积约6万平方米,孤山南面与海门公园相隔,北面与碧云寺上的莲花峰相望。每到农历六月初六,当地人便前往孤山做庙会。 交通:以前游客可在江川码头乘快艇上孤山岛,自2004年8月起,为维护抚仙湖水体质量,所有机动船禁止运营。这样一来,游客去孤山岛的路途就有些艰难了,据说现在抚仙湖上流行一种水上单车,价格低廉又环保,但它的缺点是骑行距离不能太长。 地址:玉溪市江川区江城镇抚仙湖内 类型:山岛屿/半岛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电话:0877-8551186 开放时间: 8:00-19: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30.0元 交通 孤山岛是抚仙湖南部的小岛,可由明星风景区(阳光海岸)坐船上岛。 |
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 | 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为科普教育基地。 :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位于昆明以南,江川县境内,距离昆明约110公里,于1994年建成开放,是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博物馆。交通:从昆明东站乘开往江川县的中巴,到了县城以后,步行前往即可。 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陈列着七十年代出土并轰动世界的“牛虎铜案”等珍贵文物,还能承担修复、整理和复制文物的任务,是全国第一个功能较齐全的青铜器专业博物馆。该博物馆公有8个展厅,其中青铜展厅集中陈列展出了馆藏2000余件文物中的279件。书画展厅主要陈列的是当代江川籍书画家的作品以及曾参观过博物馆的一些知名人士的书画作品。 地址:玉溪市江川县大街镇星云路西段1号(抚仙路与兴江路相交处) 类型:博物馆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开放时间: 9:00-17: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
界鱼石公园(海门公园) | 界鱼石公园也叫海门公园,因园中有一座界鱼石而得名,自明代起,当地的官吏、文人等先后在界鱼石题字留诗,刻碑记述,界鱼石旁现还有一座始建于1877年的观音寺,1987年疏浚河道后,又在此兴建了海门楼、海门桥望瀛阁等建筑,并辟桥廊为海门公园。海门河又叫隔河,为星云湖的出水口,星云湖水经此流入抚仙湖。位于海门河中段有一座石碑,碑上刻有“星云日向抚仙流,独禁鱼虾不共游。岂是长江限天堑,居然咫尺割鸿沟。”诗句,星云湖的大头鱼,与抚仙湖的抗浪鱼以界鱼石为界,抵石而返,这便是公园内最引人注目的“两湖相交,鱼不往来”的“界鱼石”奇观。 界鱼石位于江川县海门,海门为星云湖的出水口,这里有星云湖和抚仙湖相通的水道,被称为隔河,长2公里,河中有一堵伸到水面的嶙峋石壁,被称为界鱼石。 据说星云湖的大头鱼和抚仙湖的抗浪鱼,以石为界,到此便各自调头而返。 交通: 从昆明东站乘开往江川的客车,到江城下车,约92公里,行车2.5小时;再从江城乘开往明星或澄江的客车,约19公里,到界鱼石下车。 用时参考 2小时 交通 在澄江乘坐江开往明星景区的班车,到界鱼石下车 门票 门票2元 开放时间 8:00-19:00 景点位置 云南玉溪江川区星云湖和抚仙湖中间 |
碧云山 | 碧云山位于江川县城北30公里翠峰乡明星后山,挺拔秀丽,壁立千仞,林木葱郁,远望如碧云突起。山上左有洪钟石,以手拍击,其声如洪钟;右有石硼,高宽数十丈,石笋嶙峋,壁上有生成观音一尊,形像逼真,山顶有清泉一缕,聚而不流。碧云山前有抚仙湖掩映,右边是“应山歌”,左边是“抗浪鱼洞”,是滇南著名胜景。 碧云山上碧云寺,又名“武当别院”,乃湖北武当山分院,建于清乾隆年间。原正门八柱挺立,门头大匾书刻“武当别院”。大门联-“碧云绿树清地影,玉草繁花小院春”,书法苍劲有力,端正大方,气宇不凡。院内建有玄天阁祖师、观音、功德、猪神、黄君、三皇等殿宇。殿势雄伟,造工精良。还有望海楼、土地庙建于其间。各种建筑精雕细刻,古朴典雅,各殿布局严谨大方,衬托恰当。院壁精致整齐,粉墙留有各地名人书画。山左有洪钟石,以手拍击,声如洪钟;山右有石棚,怪石林立;山内有天生石一道,石壁上有天生观音;山顶有清泉一缕,可供游人饮用。 200多年来,这里四时游人不断,每逢鱼汛季节,观山游水,赏景食鱼的贵客络绎不绝。特别是每年盛会(阴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邻县四乡的群众都相邀集伴涌上碧云山,尽情地欢乐。县境内海埂、渔村、江城、龙街、六十亩等滇戏乡班聚集明星村。还有邻县澄江、华宁、通海、晋宁等地戏班也应邀而来。整个明星村和碧云山上,人群密密麻麻,挤得水泄不通。山上山下,锣鼓喧天,只要有百尺空隙之地,人群就围成圆圈,一组组戏班、乡班化妆演出,内容含蓄、富于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和远近历史题材的各种戏剧,令人看不完,观不尽。 可叹-,一处名胜,毁于一旦,仅在畜厩中残留“武当别院”、“福仓生”两块匾额。但逢盛会,成千上万群众,照样涌上碧云山,因游览无归宿之地,他们只好自带行李,满山树林下安歇。为满足广大游览者的需要,明星村于1984年开始重修碧云寺。 复建后的碧云寺,把从山脚至山顶的单人土行道,改为七十二台、五百六十级、宽两米的石阶。道旁苍岩峻峭,绿树苍郁,怪石林立,景色比以前秀丽。碧云寺正门,按原来样式分两层十二柱而立,外门庭高悬“武当别院”巨匾;内门庭悬挂“福祐仓生”匾额,门庭、立柱精雕细刻,造型美观,不减古色。院内新建盖殿宇十七间,分门别类,塑有祖师、观音、三清、鲁班等高大的人物塑像,栩栩如生。各种建筑物古朴典雅,绘有精细的二龙抢宝、喜鹊串梅……等图画。还有写意图画、山水画、名家书法和民族民间图案,想象丰富,书法秀丽,气魄宏大,诗意浓厚。既保持了传统民族风格,又推陈出新,意境深远,使碧云风光更加绚丽多姿。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明星景区 | 介 绍: 明星景区位于抚仙湖的西岸,江川县与澄江县的交界处,距离禄充12公里,在澄江至江川公路西侧百米处有座碧云山,从山脚登499级石阶而上,转36道弯便可到达碧云寺,这座寺院又称为武当别院,寺内大多是道教仿古建筑。每到农历三月初三,是碧云寺的庙会日,届时大多滇中人来此-。 交 通: 从昆明东站乘开往江川的客车,到江城下车,再转乘开往澄江的客车,到明星下车。 |
盐水鱼 | 盐水鱼可长期保存,味道独特,既有腌鱼的香辣味,又有活鱼的鲜甜味,且肉质细腻,吃起来格外爽口。 盐水鱼的做法说来也简单:把鱼儿剖肚挖鳃洗干净以后,在锅里放入适量水、适量食盐和各种佐料煮一下,然后把鱼放入锅里,用文火慢慢煮,直到把水煮干。当然,最不能忘记的佐料就是花椒和花椒叶,否则盐水鱼吃起来肯定不香。但要真正做好盐水鱼也不简单,其中最难把握的是火候,尤其是在煮的过程中。煮的时候是不能给鱼翻身的,否则鱼肉碎了,会影响美观以及人们的食欲。煮鱼时不能搅拌,你得留意别把鱼煮煳了,但也不能把水分留得太多,否则一是味淡,再有就是放不住。多年来,当地群众总结了一套做盐水鱼的经验:一是注意锅里水不能太多,二是火要小,这样煮出的鱼才硬挣,有筋骨。当然,烹制的盐水必须十分考究,如能用腌制干鱼的盐水来煮最好,如没有这样的盐水,最好也要把盐放入锅中炒红,再放水来煮。煮得好的盐水鱼,用筷子随便一夹是夹不烂的,而且味道咸淡适宜,在咸菜罐里放个一年半载的绝不会变味。 对于抚仙湖畔的人家来说,做盐水鱼确实是每个主妇都会的活儿。抚仙湖畔的农民多以打鱼为生,卖不完又吃不了的鱼只好拿回家,由能干的主妇做成美味可口的盐水鱼放在罐中贮存起来。到了没菜的日子,弄几块出来一蒸就成了全家的美味佳肴了。盐水鱼中的极品当数抗浪鱼。抗浪鱼个头虽小,但刺软肉嫩,味道鲜美。由于它生活在无污染的抚仙湖中,靠吃水中的微生物为生,肚杂都很干净,所以吃抗浪鱼根本用不着剖腹挖肠。可惜现在抗浪鱼越来越少,有眼福一见已不错了,更别说吃了。 对于盐水鱼的来历,史书上还有一个有趣的记载:康熙年间,滇臣赵氏回乡省亲曾带仙湖特产盐水鱼返京,一日退朝在家款待同僚,席间盛上盐水鱼,香溢四方,众人盛赞味美。恰逢天子巡游至墙外,忽闻异香扑鼻,探知乃院内传出此香,即进院详查,群臣跪迎,天子责道:众爱卿聚此品何佳肴?竟不怕朕问尔等欺君之罪?滇臣急献盐水鱼,奏曰:此乃微臣家乡土产,不敢上献。天子尝而不言,半晌方道: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怎得几回尝?当为贡品!此后,盐水鱼被列为贡品,每岁上贡。 |
菌子宴 | 一进九溪“蒋记菌子宴”的大门,就见许多人围坐在一起,正在一篓篓打理当天买来的干巴菌。老板娘宋卜焕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正是干巴菌生长的最好季节,所以他们每天要买上几十斤,除了保证当天需要外,其余的一部分用来储藏,一部分用来腌制干巴菌咸菜。“蒋记菌子宴”是名副其实的菌子宴,他们以鸡枞、干巴菌、奶浆菌、鸡油菌、黄连头、铜绿菌等各种菌子为原料,最多可以做出30多种不同口味的菜肴。而菌子宴的特色,就要数杂菌焖鸡、鸡枞汤、青辣椒炒干巴菌,以及独特的杂菌膜了。“蒋记菌子宴”的鸡枞汤不添加任何辅料,只稍微放了点油盐,清亮的汤刚一上桌就香气扑鼻,喝上一口,肠胃和味觉都活跃起来,是最好的饭前开胃菜。这时候,杂菌焖鸡也做好了,红辣椒、绿薄荷、白鸡肉、黑棕色的菌子,加上红汪汪的汤汁,颜色刺激着食欲,赶紧尝一块鸡肉吧!口感鲜嫩爽滑,少了几分鸡肉的寡淡,多了几分菌子的鲜香。再尝一块杂菌,初入口中是菌子野性的香味,咬上一口,菌子里饱含的鸡汁一下滑入口中,顿时让人想起一个词“唇齿留香”。青辣椒炒干巴菌、炒杂菌也是不可不尝的,因为吃过的人都一个劲地推荐说:“香,太香了!吃过一次还想吃。”杂菌膜则算是饭店里最有特色的菜了,是老板娘将江川传统的膜腌制方法用到杂菌这种山珍上,创造出百吃不厌的杂菌膜,它可以成为饭桌上的佐餐佳肴,也可以当作茶余饭后的零食。吃得差不多时,煮一碗面条,舀几勺杂菌焖鸡的汤汁,再根据个人喜好加点炒干巴菌、炒杂菌、杂菌膜,最后来上点饭店自己腌制的嫩黄豆、干巴菌咸菜,一看调料就馋得我们只管低头吃饭,再顾不上跟你介绍什么了。如果你是个有心人,记得走得时候带上一罐用新鲜红辣椒、新姜腌制的蒋记腌干巴菌,送朋友或者给家人,都是一份很好的礼物。 其实,“蒋记菌子宴”的生意之所以火爆,除了他们独特的加工工艺外,原料的品质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九溪野生菌素来以无污染,菌香浓而在全市的野生菌交易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加上“蒋记菌子宴”多选用九溪放马沟、罗合白两村的菌子,因为“放马沟、罗合白山上的树棵子厚,没有工农业污染,菌的质量好”,所以味道更为醇香 |
铜锅煮鱼 | 铜锅煮鱼是湖边渔民的家常菜。铜锅轻巧,传热又快,渔民去海边“拿”鱼,在沙滩上或鱼洞岩石旁,以三块石头做灶,再把铜锅架在石头上,舀清冷的海水或泉 水入锅,将活蹦乱跳的抗浪鱼放入锅内,盖上锅盖。随着水温上升,鱼儿频频 用头顶锅盖,之后就悄无声息了。这时,放入葱、姜、大蒜、火烧干辣椒、薄荷,煮熟即可尝鲜了。更有趣的是,就湖边席地而坐,边吃边观赏沟内,湖边 游动的抗浪鱼群,顿觉野趣横生。只可惜,这样的场景在今天已是可遇不可求了。那个让老饕们垂涎有幸福年代工,抗浪鱼产量占抚仙湖鱼类的80%,最高年产量曾达到100多万斤,每公斤售价仅为二三十元。70年代,仅禄充一个渔村,上交供销社的干抗浪鱼就达100多吨!近年来,因为数量的骤减,抗浪鱼的价格已飙升至每公斤1500元,甚至因为游客相争,“拍”出过5000元一公斤的天价。 因为抗浪鱼减少,渔洞沙滩消失,如今的铜锅煮鱼多用青鱼和鲤鱼,在渔民家中和饭店加工,风味依然鲜美纯正,担当得起“滇中一绝”的美名。沿湖的立昌鱼庄、禄充渔村、明星鱼洞是品尝活水煮活鱼的最好去处,每逢周末或黄金大假,吃鱼的人排成长队等待翻桌,家家饭店生意爆棚。平常时光,你可以随便走进一家饭店,长驱直入后院挑鱼 “点杀”。煮鱼时一定要用冷水,锅里放上一些葱、姜、盐。用大火煮涨后, 再用慢火煮,煮熟以后才能放味精,这样做出来的鱼和汤才会更鲜美。在吃鱼前,先喝上一碗汤,很纯正也很鲜甜。吃铜锅煮鱼最重要的角色是蘸水,用葱 末、姜末、蒜末、盐、味精、胡椒、花椒、辣子、金龙鱼油炒制出来,味道特别好。 |
明星蘸水食洞鱼 | 明星位于县城之北的抚仙湖岸与澄江县的立昌村交界处,湖岸鱼洞密布,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凉爽,堪称天然避署胜地,是江川的旅游景点之一。明星人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捕捞抚仙湖抗浪鱼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套独特的捕鱼方法,同时总结了铜锅煮鱼配蘸水的烹调经验。 一、煮鱼方法:取鱼洞中岩泉水连同活鱼入铜锅内,加入适量的盐和姜丝,盖上盖子,在专用的小炉灶上用柴禾大火一次煮沸,再放入适量的葱叶、味精。 二、蘸水配制:干辣椒用火烧后舂细,花椒舂细,葱白、姜切细,大蒜打烂成泥备用。先将适量菜子油注入炒锅内炼透,尔后放入自制的面酱、辣椒面及适量盐巴在炒锅内炒拌。炒锅离火后,再把花椒面、味精、切细的葱白、姜和蒜泥等配料放入拌匀即成。芫荽、薄荷切细另用碗装,随意取用。食用时,蘸水用鱼汤调开,把鲜鱼配蘸水即可食用。 旅客们吃了配有明星蘸水铜锅煮鱼,真是赞不绝口。它已成为江川县的一道名特菜肴,吸引了的众多县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
大头鲤 | 大头鲤的体形与鲤鱼十分相似,但头部较宽大,体形似鲤,所以得名“大头鲤”。在中医学上还可将其入药,具有滋补、祛风的疗效。近年来种群数量不断减少,亟待保护。大头鲤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省的星云湖和杞麓湖。因其肉细嫩,含脂量高,味美,营养丰富,颇受人们欢迎。 尾柄细长。体长9—12厘米,最大体重可达2千克。头特别大而宽,头长大于体高和背鳍基长;头背宽而平坦。口阔且大,亚上位,弧形,口裂显著倾斜,口宽大于吻长。无须。下咽齿主行第二枚齿齿冠具2-5道沟纹。鳃耙排列甚细密,在48个以上,其长度超过鳃丝长。鳞大,侧线鳞34-37个。背鳍 大头鲤 和臀鳍均具带细锯齿的硬刺。背、腹鳍起点相对或背鳍稍长,背鳍基长,鳍条短,外缘深凹,胸、腹、臀鳍均大;胸鳍达腹鳍。尾鳍下叶为橘红色。背鳍的起点大约于腹鳍相对,距尾鳍的基部比距吻端的距离略近。背鳍颌臀鳍硬刺的后缘均具锯齿。尾鳍呈深叉状。鳔具2室。 生活习性 喜欢生活在水深而水质较清澄的水体中上层,对恶劣环境耐受力差,若水质混浊或离开水体则易死亡。性活跃,游泳迅速。食性较单一,大小个体的食性差异不大,几乎均以大型浮游动物的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有时也杂食些硅藻、丝状藻和龟甲轮虫等,但数量很少。 繁殖习性 一般雌鱼体重在50克左右即已性成熟,产卵期较长,从4月初开始直到9月,以5-6月最盛。卵附在水草上孵化。 生长速度较慢,但生长速度均匀,各龄鱼体的平均年增长量约60毫米。最大个体重2公斤,通常在1龄鱼中已有50%的个体性成熟,体重52克,而雄性体长仅117毫米,体重32克。大头鲤的怀狼量大,3-4龄鱼的怀卵量达13万粒。分批产卵,通常分为两批,两批之间相隔7天。每批产卵3天。过7天再产第二批卵。产卵期为5-6月,卵通常在晴天拂晓3-5时产于水下1-2米处,产粘性卵,卵粘附于水生管束植物上。以浮游动物为食, 其中以枝角类和桡足类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轮虫,此外还兼食少量硅藻,丝状藻以及水生维管束植物等 大头鲤(15张)。 致危因素 在20世纪50-60年代曾为产区的主要经济鱼类,在两个湖的渔产量中,占极大优势,曾占总产量的70%左右。自70年代引进鲢、鳙,与大头鱼产生食物竞争;在引种时又带来了鰕虎鱼、鳑鲏、麦穗鱼等小型野杂鱼,这些鱼生命力强,且大量吞食鱼卵;再则湖泊水位下降,水草减少而破坏了产卵场;长期的酷渔滥捕;大头鱼自身抗病力弱,生长缓慢,适应环境差等综合因素,导致资源的锐减。 种群现状 目前大头鱼在星云湖和杞麓湖中,仅占鱼产量的0.5%左右。 1963年统计,大头鲤在星云湖占鱼类总产量的70%,在杞麓湖占30%。自20世纪70年代始,由于捕捞过度,引进食性相似的鳙及环境变迁影响,大头鲤资源日趋枯竭。1979年江川渔场用池塘人工繁殖获得成功。1988年后又生产大规格鱼种放湖,使鱼产量逐步增长。 |
白姜 | 我国姜的品种也非常多,比较有名的有:东北丹东的白姜,山东莱芜片姜,安徽铜陵白姜,江西的黄老门生姜,浙江嘉兴的红爪姜和黄爪姜,湖北来风生姜,湖南的茶陵萎,云南玉溪黄姜,广西的西林姜,广东疏轮大肉姜,陕西的汉中觉姜等。值得一提的是乐山境内的沐川白姜,其鲜姜根茎肥大,肉质白而细嫩,干姜坚实饱满,粉性足、色白、筋细、辛辣、芳香、味浓,以“白皮粉口”的川姜享有盛名,沐川种植白姜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据史料记载,明代医药大师李时珍曾亲临箭板场锅背岩(今沐川县箭板镇安乐村)考察白姜,并收入《本草纲目》典籍。沐川白姜具有外形美、品质优、功能好等优点。产品远销全国三百余家医药单位,并出口非洲和西亚、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实验表明,沐川白姜滤液能有效地抑制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对阴道滴虫及皮肤真菌也有用显的抑制作用。白姜还被用来作为血液抗凝剂,防止凝血。美国康乃尔大学的一名医生发现他自己的血液不像往常那样容易凝结了,他追查原因,结果发现是他吃了大量的生姜酱引起的。多尔索医生认为:这是因为生姜中有一种成分,它的化学结构类似于水扬酸,有防止或降低血液凝固的作用。最近还有报告说:生姜能调节人体前列腺的水平。2001年,全县种植白姜19520亩,预产鲜姜40000吨。同时,沐川被市政府确定为乐山中医药材科技示范区白姜基地并申报省级基地,沐川拟用5年时间(2000年至2004年)建成3万亩优质无公害白姜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基地。( 乐山) |
江川大头鱼 | 江川大头鱼是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的特产。大头鱼的得名,在于头大而宽,其头顶1背,口大呈弧形,无口须,体色呈限白,以头油、肉嫩、质鲜、味美,含脂量高而闻名。 江川地处滇中,境内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半湿润地区,全县现有水域面积16.5万亩,是全国唯一水域面积超过耕地面积的县份,多年来该县一直是云南渔业生产的重要基地县。沿湖4乡(镇)13村37个自然村涉渔,全县70%的人口与渔业有关,去年该县渔业收入逾4000万元。江川境内主要经济鱼类有青、草、鲢、鲤、鲫鱼、大头鱼、金线鱼等,其中数大头鱼与抗浪鱼尤为著名。明《云南志》载:“大头鱼出星云湖,渔者干戊二日编为竹笼,沉水取之,其头味甚美”;1869年,外国学者将大头鱼标本收藏于巴黎博物馆。大头鱼因鱼头宽大而得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且可以入药,有滋补、祛风的功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是星云湖特有的土著鱼类之一。 江川星云湖特产碌鱼,俗称“大头鱼”,学名柏氏鲤,为鲤科鱼类。它生活在淡水湖泊的中上层水域,以浮游生物为食,天然繁殖。一般个体重在300—400克,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江川大头鱼在省内外闻名遐迩。 江川历史上盛产“大头鱼”,起源于何时,尚无确切考证材料。明正德(公元1506----1520)年间有记述“其渔利之富向为滇中著名”。清代及民国时期的记录是“碌鱼”产于星云湖中,似鲤而首巨,身肥味美,俗呼“大头鱼”,其脑浆营养价值更高。 星云湖因历史上盛产大头鱼著名,五十年代鱼获物中大头鱼约占50%。目前已成为稀有鱼种。1987年,国家把大头鱼列为重点保护鱼类之一。 |
九溪糍粑 | 九溪糍粑是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九溪镇的特色小吃 糍粑是用糯米加工而成的一种食品,尤其是九溪乡农民加工的糍粑,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佳肴。每年春节群众就有加工糍粑的习惯。遇远方来客,当地群众就会拿出自家加工的糍粑,用香油炸熟,招待客人。炸热的糍粑白里透黄,色香俱佳,食之酥脆味甜,令人赞不绝口。 九溪糍粑,加工方便。用糯米泡水一日左右后蒸熟,倒入石臼中舂烂至八成,撒入事先碾碎的黄果皮、花椒和白糖,接着舂到看不到饭粒即可。舂好后的糍粑,用手打成月饼状,用青松毛盖好,凉二至四天,就可用特制的推刨,把糍粑推成均匀的长条片,再用菜刀切成长形小方片,晒干就成。晒时要掌握火候,一次晒干。晒老了易碎,反之夹心,若是第一次没晒干,则应抬入家中,不能让风吹着,让其自行晒干。 |
四道特色鱼菜 | 2005年12月20日至23日,首届中国云南高原湖泊淡水鱼烹饪邀请赛在江川隆重举行。比赛认定江川特色鱼菜四道,分别是:江川铜锅蘸水鱼、江川盐水鱼、江川渎渎鱼、江川小干鱼,这四道菜色香味俱全,是江川传统鱼佳肴,深受人们的喜爱。 |
酥饼 | 酥饼又称“满油饼”,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本世纪初就是有名的食品。它用料考究,选用上等白糖、红糖、荞面、饭豆为主料,加上芝麻、玫瑰等,用熟猪油搅烂心子,再加菜油精制,然后入炉烘烤而成。成品酥软、冰凉、清甜、油润可口,产品畅销全省各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三道菜 | 江川,山青水秀,资源丰富,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星云湖、抚仙湖似两颗明珠镶嵌于群山怀抱之中、李家山犹如一座巨大的“古墓”埋藏着古滇文化的秘密;界鱼石如同一张无形的天网,神秘地隔断两湖鱼虾。聚此山水地脉之灵气,江川人勤劳智慧,人文内涵深厚,民间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三道菜”其实就是鱼、羊、鸡的三种吃法。鱼以酸辣为主,成品酸辣鱼,酸的舒心,辣得可口;“羊”则以清汤羊肉合着蘸水而食。蘸水配料独创,鲜、辣、麻等尽在其中使人食欲大增;鸡采用几种名贵药材配制后清炖而成。苦、凉、甜有机地溶在一起,回味无穷。 “三道菜”在选料上严格标准,所取之羊均为40公斤以上的黑山羊,鸡是江川的土鸡,鱼也是江川的本地鱼。“三道菜”吸取了民间(鸡、羊、鱼)各种做法的精华,主要原料皆来自当地民间,每道菜都用多种佐料严格配制加工而成。独特的配方,使其色泽、口味鲜艳诱人,食之脍炙人口。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江川火锅 | 江川火锅,也叫炊锅,相传已有三百年历史,它由古代的铜鼎逐步发展和演变而来。分为铜制、陶制、搪瓷制、银锡合金制。江川主要以铜制火锅为传统产品,分为大、中、小火锅,产品畅销省内外三十多个地州市县。铜制火锅不仅在民间食肆中流传甚广,而且在宴会上也经常以炊锅烹美馔,登上大雅之堂。 江川火锅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抗腐蚀性强的特质。用火锅 烹制菜肴,其食用的方法一般有涮锅、清汤锅、码锅等。菜料多样,选择广泛。从名贵的山珍海味到一般的白菜豆腐,都可以作为烹制原料。火锅制作的菜肴,具有味别众多,汤菜兼有,清鲜香醇,爽口不腻 ,烹制简便的特点。食之,使人有“菜在一锅,香味四溢”之感。喜庆寿宴,逢年过节,严寒时日,全家老少吃上一席火锅什锦,兴趣盎然,别有一番情趣。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玉溪风味小吃 | 如果你在昆明街道上漫步,经常可以经看到:“真正玉溪风味”、“最佳玉溪风味”的小吃招牌。玉溪烹调技艺誉满全滇,玉溪烹调技师遍及三迤 玉溪市因水得名,玉溪河即《水经注》所记之桥水,明代文献中已称玉溪,取其清流如玉之意。而玉溪风味与水有关,其著名食品如炒鳝鱼、炖鳅鱼、烧鸭均以水产品为原料,而向负盛名的玉溪米线则与玉溪水稻品种有关。明、清以来,玉溪即有滇中谷仓之美称,这些,都是玉溪风味的物质基础 玉溪风味小吃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在昆明风行,近百年来不断发展。尤其是吸收川味、苏味之长,麻辣鲜香兼备。最能代表玉溪风味的小吃品种,注重汤味,佐料齐全的是玉溪米线。玉溪米线名目繁多,花色多样,有闷肉米线、鳝鱼凉(热)米线,还有肉米线、鸡米线。根据季节变化,还有什锦凉米线,以凉菜为主,脆香爽口,佐料多样,炎夏时节,为冷饮佳品。民间碗豆粉盖面酸汤凉米线,价廉物美,老幼爱吃 玉溪小锅米线独具特色,汤味求鲜,多用筒子骨和鸡熬成清汤,选用韭菜、碗豆尖等鲜嫩绿叶菜,配以玉溪酱油,采用新鲜剁肉,加适量水腌菜,一锅一碗。另外小锅卤饵块,油重而不腻,香而不脆,熟而不粘。近来在小锅煮品的基础上发展了炒饵、炒卷粉、炒米线。加火腿、腌肉或香肠提味,配以韭菜头,成品绿黄分明,鲜香爽口,滑而不腻 小吃不妨一尝,席面更为可观。玉溪烹饪,炖、炒、爆、蒸、烩、溜、卤、烧均有拿手好菜 炖鳝鱼向称玉溪名菜,是玉溪烹调技师们的拿手技艺。汤汁红亮,加入油炸泡肉皮入味,得薄荷清香,再垫以韭菜,得其鲜甜,鳝鱼滋嫩味浓,油而不腻。炒鳝鱼品种较多,有红油卷筒鳝鱼、炒鳝鱼丝等,辣麻鲜美,入口爽脆 炖鳅鱼却又是一番风味,粑而不烂,夹鱼头入口,身尾留口中而拖出骨头,鲜美无比 爆双脆以猪肚头和鸡、鸭肫为主要原料,旺火旺油,急速成菜,脆、嫩、纯、香具备 蒸鸡集、香、鲜于一体,老少适宜。垫以蚕豆、红薯、洋芋,更是增色不少 溜里脊、醋溜卷筒鳝鱼,清淡可口,滋嫩无渣 卤菜在玉溪较为流行,从鸡、鸭、火腿到豆腐,都可卤出各种名菜,卤味纯香,配料多样,注重火候,吃味爽口,佐酒下饮均不宜缺 著名经济学家朱应庚教授,对“玉溪风味”的形成和特点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民国初年建成的玉溪街,是昆明当时唯一的一条饮食街,其热闹程度不亚于正义路、晓东街、南屏街。窄窄的街面两边摆满了饮食摊点,从早到晚人来人往,趋之若骛。人们以到此一饱玉溪风味的口福而为快事。这一盛况一直持续到50年代。说明玉溪风味在云南饮食文化中的地位。“玉溪风味”的内涵是包括一系列独具风味的菜肴和名特小吃等烹饪食品,它的创立和形成,不知包含了多少前辈的艰辛和智慧。其菜肴的最大特点,在于刀工精细,注重火候,主配料讲究鲜、活、滋、嫩,调味则以鲜为主,重辣轻麻,酸甜适中,不管炒、烧、煮、卤、烩、焖、炖等,其色、香、味、形均属上乘。其在玉溪,又因地方的物产不同,形成各自的特色。各种小吃之所以堪称一绝,则在于制作的独特及原料的新奇、精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有了专门的饮食服务管理机构,对历代烹调大师的智慧结晶--玉溪风味的烹调技艺、曾先后采取"以师带徒"或办培训班等办法,培养出许多新一代有知识有文化的中青年烹调师,使玉溪风味得到了继承(玉溪)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特产 |
---|---|
大街社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