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望谟七星桥 | 七星桥,在桑郎寨东横跨桑郎河,现为册(亨)三(江)公路桥。此桥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由寨上群众捐资献劳,雇请外地工匠修建。桥长62米,宽4米,高7米,为七孔石桥,故称“七星桥”。 远远望去,七星桥宛如一条彩虹横跨河上,桥水相映,美丽壮观。古人有诗赞叹:“数定天星建此桥,百丁施力架虹腰。王宫定缺人工补,名与河山万古标。” 望谟县——七星桥,途径s312省道,驾车约行驶1小时40分钟,无门票 |
桑郎镇“蛮王城” | 桑郎镇“蛮王城” 今桑郎镇东面油歪寨边,有座“蛮王城”遗址,东北靠油歪寨,西连桑郎河。桑郎河南流30公里就是盘江,即牂牁江。遗址背依古龙岭剥刀岩,前临百丈深渊。悬岩旁砌有几十级的“之”字形台阶。拾级而上,有一道高墙阻挡,石墙总长1 000米。墙上城门可见,门前断墙前有个石堡,石堡中有个大碗粗的圆洞,石上长满青苔,石窝杂草丛生,已被石乳凝结。顶上为平台,长60米,宽40米,四周断垣残壁数处,皆用石块垒砌,满地火石砂,有垒石阶的麻石条。从地基形状判断,原有正房,可能是九柱七瓜草屋,侧有厢房,台阶下还有寨棚数间。正房前的土坪不小。遗址附近山颠还有类似的断垣残壁。 油歪寨后山石洞中还有贴壁站立的洞葬尸骨。桑郎附近述里乡锡林洞、红岩洞,麻山镇下油年村骨元洞,还分别有12盒、9盒、20盒的洞棺葬尸骨。 望谟县桑郎地处亚热带,亚热带的冬天不十分冷,无霜雪,还大旱,正是桑郎冬天写照;险要的古龙岭剥刀岩,“据扼”,易守难攻;夜郎王兴、兴妻父翁指、兴子邪务“垒”蛮王城,陈立“绝其饷道”,还“久攻不决”胜负;汉军已达,“费不可共”(供),在这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最易发生;最后是“绝其水道”,才使这西连桑郎河的且同亭的“蛮王城”被攻下。 春秋齐国宰相管仲《管子·小匡》载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为“故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诸侯国”。其他地方未见蛮王城,望谟桑郎的蛮王城,应当住着中国南方的“蛮王”。 望谟县——桑郎镇,途径S312省道,驾车约行驶1小时40分钟,无门票。 |
包树红军井 | 包树红军井为望谟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井在望谟县乐元镇包树村。此井原名冒沙井,年久失修,泥沙淤积,泉水干枯,群众用水十分困难。1935年4月,中央红军长征宿营包树村时,为解决群众用水困难,红军指战员淘沙修井,将废井掘修一新,并在井旁栽下两棵柳树。井深3米,长1米,宽0.5米,四周用卵石砌成。至今泉水长年不竭,柳树长大成荫。前人有诗赞云:“水自清凉沙自沉,资源丰富利民生。红军到此重修掘,饮水不忘掘井人。” 此后,人们称此井为“红军井”,此树称为“红军树”。望谟县人民政府1987年12月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谟县——乐元镇,途径X658县道,驾车约行驶1小时30分钟,无门票。 |
桑郎峡谷 | 桑郎峡谷,在桑郎镇西北面的桑郎电站以上河段,峡谷两山对峙,绝笔入削。离峡口不远处,便是桑郎电站大坝拦蓄河水形成的瀑布,犹如一道悬挂的珠帘,美丽壮观。沿电站引水渠往谷里走,时而瀑布从岩上跌落下来,时而有各种奇石探头相望,还有数不清的怪树奇藤缠绕共生。桑郎峡谷之上连着六里峡谷,两者仅为一山之隔。 |
创强小学遗址 | 创强小学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创强小学遗址 |
望谟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 | 望谟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贵州望谟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位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总面积2432.48公顷。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板陈兵工厂 | 板陈兵工厂 1934年6月,王海平之弟王治平到广西百色经商时,与商人王为平相结识,因谈得投机而引为知己,并邀其至家乡望谟县蔗香乡板陈村作客,在板陈期间,王为平的言谈举止和政治见解深得王海平兄弟的赞赏,加之姓名相近,遂与王海平、王治平、王禹平三兄弟联宗结拜为弟兄。王为平了解到王海平所部枪枝弹药的补给全靠向外购置,主动建议王海平在板陈创办兵工厂,就地解决武器弹药的补充。王海平将此议商于韦国英、牙永平等黔桂边委的领导人,得到边委大力支持和协助,为其聘请了原红七军兵工厂留在广西右江地区的吕国华、兰正才、丘国民等技师近40名技术工人。兵工厂厂址设在板陈,距王海平司令部约二三百米的田坝中。厂内分为锻造、机件、枪简、装配、子弹、菠萝弹等车间。 该兵工厂资金全部由王海平出资和出面兴办。所用钢材、机器、设备和物资,均由王为平协助王治平到广西南宁、百色等地购置,然后秘密运送回板陈,火药则是用土法制造。经数月筹备,板陈兵工厂终于建成投产。当第一批枪弹制造出来后,王海平将其命名为“板陈式”。并为其举行盛大的庆祝大会,王为平和黔桂边委的不少同志都参加了大会。会场上,王海平亲笔题书的“创业兴旺”横匾,用红绸悬挂于会台的上方。庆祝大会从试枪典礼开始,随着一排-弹的鸣响,鞭炮齐鸣,锣鼓宣天,唢呐起伏,口号声声,吹吹打打,热闹非凡。 板陈兵工厂在正常的情况下,可日产步枪5至10支。所造枪枝弹药除武装王海平所部外,黔桂边委武装也得到补充。1938年经陈国团作工作后,王海平一次拨给卡法连队步枪30枝,子弹500发,不久又拨给子弹300发。多余部分枪弹出售到黔桂边邻近各县。 建厂的次年,王为平要回广州,王海平以10两黄金赠送,王为平推辞不收,仅接受王治平相送到广西。在百色分别时,王为平对王治平说,今后如有事找他帮忙时,可到牛润问老区,便知他的去向。并写一密条放在新买的水壶盖中,用蜡封好,让王治平带给其兄王海平亲启。密条写道:“今当应记,取贫为导,汝志坚定,众聚如云,斧劈乾坤,开拓新道,吾先赴粤,日后再会。”密条暗示自己身份和前进的方向,鼓励王海平向人民靠扰。王为平原是一位参加过“广州起义”的革命者,回到广州后不久,被-杀害。噩耗传到板陈,王海平兄弟悲恸不已,令全家为王为平披麻戴孝,以表对其深切哀悼。 1935年,王海平又在板陈附近的纳岜、交幕和册亨县属的纳牙建立了3个分厂。册亨县纳牙寨的分厂,设在王部营长王建宏家中,主要生产“七九”步枪的子弹、刺刀和菠萝弹。主要技术师傅有梁炳南、梁七等人。同年9月间,册亨县因武器太少而无力自卫,于是派人到板陈王海平玉处求援。经王海平同意后,聘请了莫吉寿等数位广西籍师傅到册亨县帮助筹建兵工厂。该厂最先设在册亨县城(今册阳)内的武亩中,次年春迁至城外者孟寨中生产,制造出的枪仍称“板陈式”步枪。到1937年底,该厂共生产步枪200余支。1937年春末,贞丰县洛六寨韦安周等人在卡法连队帮助下,在贞丰县洛六一带组织了一支200余人的抗日义勇军,因枪弹缺乏,派人向王海平救援。王海平派6名造枪师前往帮助,筹办了一个枪械修造厂,厂址在洛六后山大平寨的周光照家,除修理外,主要制造步枪和左轮手枪,前后历时约1年,共造步枪10余支,左轮手枪3支。“七七”事变后,王海平等多方筹集资金,在卡法连队建立了一个小型兵工厂,厂址设在离卡法不远的葫芦湾,各种零部件的毛坯均由板陈兵工厂供给,经加工装配而成枪,正常生产时,可日产步枪1支。 1935年6月,贵州-当局在兴仁设立兴仁专署。10月,在“贵州最近著名匪类概记表”中称:“贞丰册亨匪首王海平,有兵一千余名,枪约千支,盘踞六马、白层山脚一带。夷匪中之狡诈者,其枪枝子弹均能自制……”此后,民国兴仁专署的档案中王海平称为“著匪”、“巨匪”、“豪匪”等,对其恨之入骨,大有不消灭不甘其心之势。但又畏其武力雄厚,在少数民族中号召力极强等原因,未敢轻易下手。于是,贵州-当局采取了“剿抚兼施”、“恩威并用”的两面手法,命令王海平攻击邻近的其它少数民族首领的武装,达到“以匪攻匪,使其两伤”的目的。此后,-贵州当局从1938年4月开始,先后数次强令王海平关闭其兵工厂,并将所部0烙印编号,否则,将严惩不贷。王海平不得已于1939年埋藏所造的多余步枪和剩余的零部件,将板陈兵工厂关闭。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中共黔桂边委旧址 | 中共黔桂边委旧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0黔桂边委旧址 0黔桂边委旧址位于望谟县蔗香乡板陈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3年6月,“0黔桂边委”由广西乐业迁到望谟县蔗香乡板陈村,领导今贵州的罗甸、望谟、册亨、贞丰、紫云和广西的凌云、乐业、凤山、南丹等地区的地下工作,时间长达8年,先后帮助支持革命的王海平开办创强小学和板陈兵工厂,0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驻此。板陈兵工厂今已不存。旧址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现存正房,面阔三间,面积360平方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羊架夺险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粉碎了蒋介石发动的第五次“围剿”后,为了北上抗日,进行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于1934年10月,从革0据地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于1934年12月10日进入贵州省境内,1935年元月到达遵义,并在遵义举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重新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1935年元月下旬至3月下旬,红军四渡赤水,紧接着南渡乌江,近逼贵阳,迫使蒋介石调动滇军援黔,实现了毛主席关于“只要调出滇军,就是胜利”的战略部署,为红军向敌人防御薄弱的云南挺进扫清了障碍。 从此以后,红军浩浩荡荡,长驱直入,所向披靡。4月10日至14日,连克定番(今惠水)、长寨、广顺(后合并为长顺县)、紫云等县城,于4月16日进入望谟县境。 路过望谟的红军是一军团,约1万人。军团长-、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朱瑞。第一师(辖一、二、三团)师长李聚奎、政委赖传珠(后为黄苏)。第二师(辖四、五、六团)师长陈兴、政委刘亚楼。第十五师(辖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团)师长彭绍辉、政委肖华。 红军分两路从紫云进入望谟,一路由邓华率领的先遣团是第一师第二团。从紫云县的火烘、老巴屯、纳寨,于16日进入望谟县境。经九羊坡、坡架、石龙关、济赖、翁道、观文、纳建到播东宿营;另一路由-、聂荣臻率领,从紫云县的毛逮、拉赖、晒瓦、四方井、喜明,于16日早上进入望谟县境,经过煤石湾、歇气厂、坎边到播东与先遣团会师。先遣团继续向羊架挺进,当夜宿播东。 群众由于受到反动宣传,在红军未到之前,大多上山躲避。但红军离开观文后,农民韦正贤回到家里,见谷囤里放有川币90枚,米柜里也有20枚。这钱是红军吃用韦家的粮食后留下的粮价。红一军团路过乱石湾时,严格的纪律,感动了农民梁文高,他主动拿出甜酒给战士们吃,战士们仍然付给他川币10枚。 红军路过坎边时,正碰上农民黄玉兴扛甘蔗进寨,一战士问他是否要卖?黄以每根一枚四川铜币卖给红军,红军不与他争价,并有几位战士同他亲切交谈,黄玉兴见红军和蔼可亲,买卖公平,便主动向红军提供土目王吉贤的罪恶情况。红军经过调查了解后,认为黄提供的情况属实,就请他带路到了王家,土目王吉贤早已上山躲藏,红军便打开王家的粮仓,除少数作军粮外,大部分分给群众。黄玉兴本人也分得谷子一挑。 播东是这一带偏远山区的集市贸易中心,赶场的群众听说红军已到了十里外的观文,又亲耳听到密集的枪声,于是争相逃散,全寨空无一人。红军进播东时虽无群众,但仍然严守纪律,秋毫无犯,不但不进群众的家,而且把寨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惊跑的牛牵回圈里,红军的一举一动,都被躲在山上的群众看得清清楚楚。外出找柴的战士,在山上见到农民便说:“老乡们,不要怕,红军不打你们,我们是你们穷人的队伍,你们都回家去吧!”开始群众半信半疑,不愿下山回家。战士们为了解除群众顾虑,就对群众说:“如果大家不愿意回去,就集中在一个地方,我们给你们送饭来。”红军以实际行动,粉碎了敌人的造谣破坏,启发教育了群众,大多数人很快就下山回家了。农民岑卜朝还主动送甜酒给战士们吃,战士们要付钱,而岑却推辞不收。战士们则说自己是红军,有铁的纪律,是人民自己的子弟兵,拿东西一定要付钱。 红一军团部分沿着先遣团开辟的道路进入望谟县境,大部分则从紫云县的喜明入境。经红坎、乱石湾、歇气厂、坎边,当时就与先遣团会师于播东。-、聂荣臻则经坎边到达播东。 红军进入播东后,在显眼的地方书写标语。内容是:“打富济贫!”“红军、穷人是一家!”等等。 播东、观文、坎边三个寨子之间,有一片几公里长几百米宽的田坎。4月16日夜间,六分队和三科的部队就露营于此。 次日,观文战斗后,先头部队越过播东,向羊架挺进。行至边牙寨对门,遭到敌军连长王玉连及其弟王玉芳纠合边牙土匪王云周部的杨国珍、杨国应等袭击。但敌人见红军来势勇猛,未敢正面拦截,只在侧面放枪,红军未加理睬,向着羊架方向继续前进。 羊架是一个60来户人家的布依族山寨,位于一个大岩山上,房屋全建在岩石丛中。寨中道路险要难行,右侧是几十丈高的悬岩陡壁,岩下是不能徒涉的清水江支流,右侧是难以翻越的高山,寨前仅有一条小道可通,易守难攻。16日下午6时左右,先头部队结集于寨前的田坝,并占领了右侧的山坡。 敌连长王金山率敌众占领前面的石墙,居高临下,扼守要道。当红军走近石墙附近时,敌人疯狂进行阻击。红军在猛冲时,一战士被敌砍了两刀,于是便停止进攻,改用政治攻势。敌人乘此机用土炮轰击红军,致使两名红军战士负伤。部队立即分析敌情,选择了突破口,组织了火力,一个冲锋就拿下了敌人的阵地,赶走了敌人,占领了右侧的山坡。 王云周带敌数人,于岜便急速前往羊架增援,在半路与王玉连残匪纠合为一股,反扑羊架。这个情况为红军侦悉,已作准备。当敌越过“毛案庐”坳口,进入了红军的伏击圈,待其进入射程之内,指挥员一声令下,所有武器一齐开火,走在前面的敌人应声而倒。敌在惊惶失措之中还妄图凭险顽抗,但在红军的第二次打击下便四处逃散。占据“案固交”山口的敌首王云周不知其侧翼敌军已败逃,仍在负隅顽抗。红军集中兵力迅速包围了王部,仅几分钟就将其击溃。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望谟板栗 | 望谟板栗 贵州省望谟县现辖行政区域,王母街道办、平洞街道办、新屯街道办、蔗香镇、油迈瑶族乡、乐元镇、石屯镇、边饶镇、打易镇、郊纳镇、乐旺镇、大观镇、麻山镇、昂武镇、桑郎镇,共15个乡镇(街道),总面积3018平方公里。 |
便当酒 | 望谟县布依族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酿制的土酒,布依语称为“便当酒”,其酿制土酒的工序从制作“酒药”开始,到酿酒结束, 其间有独特的酿制技巧。 酿制“便当酒”,首先要制作与原料相配的土酒“酒药”,它取材于“告嗄列”、“然巴南”、“扒岩香”等12种有芳香味的草本药物,这类制作“酒药”的野生植物在望谟县农村到处都有,农户上山采其叶、茎、花来晒干,捣烂或者粉碎后与蒸熟的小米搅拌打成粑粑形状,用甜酒叶子包好,让其发酵,而后捏成像“花生”式的颗粒,晒干保存待用。通过这种民间“酒药”与原料的配合蒸馏,酿制出来的“便当酒”,就是一种地道的、纯真的、散发着浓郁泥土气息的“便当酒”。 布依族村寨几乎每户人家都有酿制“便当酒”的简易作坊,其设备为1个大灶、1口大铁锅,发酵用的木桶、蒸酒用的木蒸笼和近百公斤木柴,接酒用的木桶、装酒的坛子等。做“便当酒”的原料主要是玉米、大米、糯米、小麦,主要以玉米为主,因为这里田少地多,用玉米烤酒,原料十分充足。除这些外,勤劳聪明的布依人还能将芭蕉、青冈籽、芭蕉芋、拐枣、香蕉、甘蔗糖水等10种产品,用来生产“便当酒”,不同原料酿造的“便当酒”,又各有其不同的芳香和特点,食之回味无穷。 酒曲与原料配比的轻重是醇造好酒的关键。做“便当酒”前,农户根据烤酒所需粮食的数量,先把水放进大锅里烧开,而后将加工去壳打成碎粒的玉米倒进锅里,用大瓢不停地均匀搅拌至煮熟为止,然后盖上盖子,让其在锅里闷上10多个小时,取出分散摆放在大簸箕里,将花生式的颗粒“酒药”舂成粉沫,按其用量均匀地散在煮熟的粮食上面,用锅铲或木瓢反复拌匀,装进大塑料桶密封存放1个月以上,待其有酒的香味时就可以烤酒了。如果原料不到1个月就用来的烤酒,产出的酒虽然有酒的味道,却没有香味。原料密封存放的时间越长,烤出来的酒的品质就越好,这样的好土酒布依人称之为“老窖布依醇”。 布依族烤酒时,农户在锅里放上蒸笼,把发酵好的原料倒进蒸笼下面,蒸笼侧边留出1小孔作导流管之用,平放1根长50公分的空心细竹筒,竹筒另一端摆在木桶上。蒸笼内平放1块长40至60公分,宽10至14公分的木槽与出孔相连,在锅下柴火的不断加热作用下,使蒸笼里的原料挥发成蒸馏水,蒸馏水随着里面的木槽进入导流管,流入外面接住的桶里,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便当酒”。 布依“便当酒”酿造时很讲究方法,烤酒用水取井水或山泉水,用火烤1锅土酒需要6个钟头的时间,锅里的水在温度太高后,就要把水倒出来重新加水,其间要换水4次,柴火要把握好火候,使火苗不大不小,这样酿制出来的“便当酒”会更加清香醇和。 布依人用土法酿制的“便当酒”分三道,第一道烤出的土酒有三四十度,可进行勾兑,降低其度数。第二道烤出的有20来度,第三道的10度以下。 |
望谟高粱 | 望谟县位贵州省南部边缘,黔西南的东部,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春早、夏长、秋晚、冬短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9℃,年均降水量1222.5毫米,无霜期339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最适合高粱种植。 自2010年望谟县惠农益民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该县种植8000亩“红缨子”高粱喜获丰收之后,该县农民种植红高粱积极性高涨,复兴、蔗香、乐元等8个乡镇的农民要求种植红高粱。为此,该公司与合作社将红高粱种植作为适合该县县情的特色农产品种植项目,继续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产品订单”的办法,给种植户先垫付种子、有机叶面肥的费用,负责收购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解决种植户的产品销售难题。同时,合作社聘请技术员对项目生产管理进行技术指导和实时监控,为农户垫付种子和有机肥购买资金。这些举措解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带动该县群众大面积种植红高粱。 |
望谟火龙果 | 望谟火龙果是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的特产。望谟县“红肉火龙果”属亚热带水果,由于其肉色紫红、多汁、口感清甜,在市场上十分受欢迎。 望谟县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县内海拔在375—1718米,年均温19℃,无霜期340天以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县内无“三废”污染,非常适宜火龙果生长。 望谟火龙果种植2011年6月起步,到目前已投入中央和省级生产发展资金114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500万元,公司和种植农户自筹1200万元,火龙果种植区域分布在油迈、乐元、蔗香等6个乡镇。全县现有火龙果种植面积5000余亩,挂果近1500亩,成为黔西南州目前最大的火龙果生产基地。 |
花开马蹄香 | 主 料 鸡脯肉。 配 料 香菇、鸡蛋、火腿、鲜红椒、芫荽。 制作方法 1.将鸡脯肉、肥膘肉、蛋清加水芡调料制成鸡茸。香香菇侵泡洗净去把,用高汤加盐是香菇浸泡入味。火腿改刀成三角巷,香菇虑干水分,拍上干芡粉,用鸡茸襄成马蹄形,剩下鸡茸整形成厚1厘米长5厘米的扇形10块,分别用红椒、元妥、香菇在扇面上装饰成不同滑花型和做好的马蹄一同上笼用旺火蒸8分钟,取出装入大平盘中拼摆装饰。 2.取100克高汤加调料调味上火烧沸,浇入水芡250克加入20克色拉油勾成汁浇入菜中。 美食特点 做工精细、鲜嫩爽口。 |
地区 | 特产 |
---|---|
乐旺村 |
---- |
坡头村 |
---- |
团结村 |
---- |
蛮结村 |
---- |
鲁邑村 |
---- |
新华村 |
---- |
猫寨村 |
---- |
大湾村 |
---- |
懂木村 |
---- |
六里村 |
---- |
乐宽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