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草纸街71号 | 草纸街71号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安龙县新安镇草纸街71号原为国民党安龙县参议会会所,解放后曾作为县兵役局、县人武部办公地址。草纸街71号主体建筑为建于民国初年的一幢二层砖小结构小洋楼,青石奠基、木地板、开花窗、青砖、瓦屋面。 1935年4月20日,红军第二次攻打遵义后战略转移时,为了实施“兵临贵阳逼昆明”的军事战略意图,中央红军总部即中央纵队和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指战员在安龙驻扎、休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洛浦、李德、刘少奇、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及“红军八大姐”在草纸街驻扎,召开了打富济贫宣传会,发动群众组织查抄队查抄反动势力的物资,将抄获的财物分给县城的贫苦百姓,并发动青年参加红军。毛泽东还在安龙召开干部会议,讲解战争形势和为了“逼昆明”驻扎安龙的意图,鼓励全体红军将士。安龙县也因此成为红军长征期间贵州除遵义外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住宿过的县城。 1950年,为了实现云南的和平解放,顺利接管云南政权,中央决定在安龙县集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云南的部队四兵团十四军、十五军一部、边纵第三(罗盘)游击队、云南地下党组织、起义的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的代表、云南省地方上层人士商议接管事宜。1950午2月1日,新确定的云南省省长、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抵达安龙,2月5日,新确定的云南省委书记、四兵团政委宋任穷率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警卫部队和中共云南省工委领导到达安龙。2月6日,在草纸街7l号召开了“安龙会议”,宣布成立中共云南省委员会,并成立了云南省军政委员会、昆明军事管制委员会及接管云南的8个机构。会议通过了宋任穷根据中共中央和西南局指示起草的《进入云南接管工作纲要(草案)》。会议2月l3日闭幕,2月14日宋任穷、陈赓率新组建的云南省委、省政府和军政委员会、军事管制委员会成员及解放军大军离开安龙,向昆明进军接管云南省。 草纸街71号60年来一直得到安龙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妥善保护,建筑保持原貌,一直未遭到破坏。现已作为黔西南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进行修缮保护。 安龙县——草纸街71号,途径顺城街,驾车约行驶10分钟,无门票。 |
笃山溶洞群 | 在安龙县境内,距县城35公里处的梨树乡暗河村,安(龙)坝(草)公路旁方圆0.5平方公里的漏斗型地带上,星罗棋布地藏着大大小小的30余个溶洞。这些溶洞至今仍深藏在大山之中,犹如空谷幽兰、仙山琼阁,鲜为人知。l986~1988年,英国、日本、瑞士、挪威、瑞典、加拿大、荷兰、新西兰等同家的专家学者多次来此考察,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此洞群集大、险、奇于一身,有的堪称中国之最,有的在世界上也属罕见。 溶洞四周,较密集地发育和分布着种类繁多、复杂纷纭的岩溶景观,在地面上有峰峦重叠连绵、山势险峻、高耸挺拔的峰丛、峰林;高低错落、排列有序、秀而不险、奇而且峭的溶丘,孤峰;深邃悠长,如封似闭的溶谷、洼地,陡峭如第一章自然风光削、险峰难履的悬岩绝壁;高跨如虹,拱圆似门的天生桥;浅露深藏、犬牙参差的石林,在地下深埋着洞道远长、厅堂高大、相互连通的洞穴系统;跌坎飞瀑联现、终年流淌的地下暗河;洞道突陷、深邃难测的竖井;绚丽多姿的钟乳、石笋等多种多样的岩溶奇观。 该溶洞群以巨大、神奇、险峻为特色。也由于此,受到国外洞穴考察、探险者的青睐和重视,视其为“重大发现”,赞叹为“神奇的安龙笃山暗河溶洞群”。 国内专家考究后称:“笃山溶洞群发育之多,类型之全、洞道之长、洞厅之巨、竖井之深、洞口之多、埋藏之深、烟窗效应之良好,确是国内罕见的岩溶奇观”。 犀牛洞犀牛洞由10余个洞厅组成,全长17.6公里。洞前翠竹乔灌丛丛,树影婆娑,优雅宁静。进人洞口是一个广阔的大厅,半是沙土半是水,区间有无数堆积物,状如数条石牛,沉浮游弋于沙河内,相互嬉戏,前行数十米,有一巨大天然石屏,横亘厅前,将洞口隔成左右两扇门,进门便是第一厅,十米开外有一高5米,周长2.8米的石笋柱,镶嵌在一块斜置的长方形巨石礅上,恭候游客光临。再行十米,又一高l.4米,周长1.5米的石笋柱似一位导游,向游人指引前进的方向。左侧洞顶,长约10米的幔状钟乳,似一条飞腾的巨龙在洞天上,翘首俯望;右侧厅顶一簇簇悬挂钟乳,犹如一盏华丽的吊灯,厅内左侧150米处,一片钙华坡麓,交错发育,有高0.5米、长达100米的边石坝,交织呈碟形边盆,似桑田阡陌,坝埂虬结蜿蜒,如巨蟒游弋;右侧约200米处,有一宽约3000平方米的洞中洼地,积水成湖,洞壁是高20米、长100米的钙华扇,顶上晶莹透明的钟乳,高高低低,散散落落,正叮叮咚咚往下滴着琼浆,前行数十米,一断柄关刀插于钙华堆中,前面只有一个隘口,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顺着隘口匍匐前行便可进入第二厅。 一群高矮不齐、胖瘦不一的石仙相聚一起正在观赏台前蔚为壮观的石瀑布及飞瀑溅莲花,空寂寂的大厅中央,直线排列着三根直立石笋,分别为2.4米、3米、1.6米,周长1.6米、2.4米、3.6米。穿过三元柱厅左侧的斜坡中腰,一巨形石蛙,匍匐欲跳,张嘴惊鸣,试图逃避右侧虎视眈眈的石猫。石猫的后面,一石笋形如顽童,正仰首嬉看猫捕青蛙;另一侧有一高达7米,周长约15米的石笋山丘,其上生满朵朵望若珊礁的石花,在石花山右下侧20米的厅缘边,有一高20米,周长25米的石笋,如巨钟吊挂厅顶。厅西北端,一排并列的高约10米之笔架状石笋柱,直射天穹,顶端尖细,嵯峨峻峭,尖顶有数只形态各异的玉兔相互嬉戏,栩栩如生。曲径边有一排高约1.5~2米的竖立的石笋,似栅栏护道,妙趣横生。二厅与三厅之间被一狭窄通道隔开,通道长5米,宽0.8米,高1.5米,通道上下,左右均为高低参差、大小不一,形状如玉络珠缨、帘幔帷幕式的垂吊钟乳或站立石笋所遮掩,人行至此几人绝境而疑无路通行,但近道口可闻呼呼风啸,阵阵狂风迎面扑来,始觉“柳暗花明”。这就是凉风台隘口.是继续前行的唯一孔道,穿越凉风台后,豁然开阔,一个圆径达100余米,高逾50米的第三厅堂即呈现在前。 厅堂空旷,四周支洞如叉,极易迷途。尤以西南侧为甚,支洞多而长,盲目进入其中只能折转而回,厅底地势坎坷不平,时而拱起如堤,时而深陷泥泞,只宜盘绕踽行。右侧一岔洞,高2米,宽3米,洞内玲珑剔透,钟乳缨垂,石笋林立,瑰丽异常,如人珠宫贝阙。再往前,钙华山丘如寂寂空山,只能沿空山羊肠曲径拾级前行。行约50米,右侧洞壁,一宽约20米,高约30米之钙华帷幕,流光晶莹,似飞瀑银练,三厅后段,有一道面积亩许的边石坝,纵横交织,蜿蜒曲折,如数百条巨蟒在此盘绕嬉戏,溅起一片粼粼水波,荡漾回旋,景色幽奇。三厅末端,洞道突然下坠,形成一道宽70米、高60米的直立陡坎,崖下阴森而峻,广阔洞厅内飘散着大水雾,似面临深涧绝壑,坎缘有三根高1.5米的石笋,尤似三位洞仙在向游人提示:此处危险,注意安全!果然,过跌坎后,一巨型竖井垂于脚下,该井直径约50米,垂深在60米以上,井壁四周皆为悬岩绝壁,系犀牛洞中最险峻地段。竖井下即是宽广无限的第四大厅。 该厅面积约8万平方米,是犀牛洞中最大的厅堂,也是世界地下溶洞的“第四大厅堂”。仰望似穹空,俯瞰宽广无垠,放声呼喊则声如潮涌,此起彼伏,徘荡回旋。洞厅内水汽缭绕,如烟似雾,显得幽深莫测。无垠大厅右侧半壁由较厚钙华层铺就,宛如飞瀑流挂,在末端有一高15米,周长约10米的石笋柱,形如宝塔屹立于飞瀑旁,形态古拙瑰丽,气势恢宏。位于巨型竖井下左侧巨形广厅中,有一白色石笋堆,似一双小玉狮攀伏在一双大雄狮的背上,紧紧依偎,状极亲切,形态逼真,沿大厅继续往下是一段500米长的水道,水势平缓,可行船。地下暗河一直通到板洞下面,在板洞仍可听到淙淙水声。 板洞口为一径宽50米×100米的椭圆形巨形竖井,垂深达250米,在井壁东南隅有较厚的泥沙堆积,生长着茂密蕉丛,成为天然的洞天花园,其余三面皆是悬岩绝壁,仅西北面有一条险峻曲折的羊肠小道,可扶壁攀崖踽行至西侧半崖上的溶洞内,再沿道迂回绕行可下达井底外,无余路可行,西壁东西两侧伴随着第一章自然风光众多的大小洞穴,其底层溶洞是;东连犀牛洞,西通出烟洞的主洞道;板洞是笃山溶洞体系中一座绝妙的通天竖井——天井。板洞东侧洞口右面,由溶塌角砾岩构成的高约10米残丘,其上虬藤杂草交覆,碧叶掩映,微风吹拂,翠带摇曳,景色秀丽,与南面千余珠碧叶如伞,浓鲜肥润的野蕉林遥相辉映,在板洞档侧主洞道厅口中部,有拔地撑天的钙华堆,高15米,周长端段约15米,中段约30米,底部为50米,正看形如一口悬挂的巨大金钟,侧视又若三层玲珑宝塔,岿然屹立厅口将大厅分隔开来。钟塔的下缘,石帷帘如绸佩飘拂,壁上一簇簇绿茵如绒的苔藓和一丛丛青幽似锦的藤草,像刺绣或蜡染于飘带上的奇花异卉,在钟塔崖后右侧约10米处,有一由钙华堆积而成的巨大石狮匍匐厅内,其头高昂达4米,尾低伏达2.5米,身长5米,一身金色披毛晶莹闪烁,头顶银盏玉盘,盛满了自天宫王阙溢来的琼浆玉液,昂首西盼,等待游客饮用,这便是第五厅。 第六厅位于板洞西面二层洞,该洞高悬于板洞半岩上,低于上层洞约30米,距底约50米,洞厅面积约2500平方米,以30度坡角向西伸延而连接各层洞道,洞厅内有十数处散立石笋堆积,有的如石龟、石鼠,有的似雄鸡报晓,长颈怪兽,瘦高无常,无不形态逼真,沿西侧斜上200米便到达上层洞厅,即第七厅:厅内钟乳、石笋林立,形态殊奇,有一石笋形极似开屏孔雀。沿回环盘旋的洞道继续前行,便来到了流沙河(第八厅)。 该厅长约100米、坡度达30度的斜坡上,铺垫着一层细如粉砂的白色流沙,人行其间如履沙海,并顺沙向前滑动。在沙河末端,为一高约5米之跌坎,坎下为宽30米以上的扇形钙华滩,滩上布满了直径l~2米、深0.3~0.5米的圆或次圆石珠,如一盘盘银色糕饼呈现眼前,献给渡过流沙河后的旅行者的美食。前行30米,在低洼处有一直径约30米的积水浅塘,塘中钙华坝及坝石盆交错发育,边石盆中有1~3厘米滚圆石球,如累累珍珠,玲珑晶莹。再往西行,即到第九厅。 一片长近100米的缓平地段,纵横交错地发育着大小不一的边石盆景,最大边盆面积可达45平方米,钙华梗高度0.3~0.5米,梗宽10~30厘米,盆中碧波闪闪,映水如虹;右侧洞壁钟乳流挂,似飞瀑倒泻,流光晶莹,望如星闪,壁顶见一对悬吊巨形钟乳,如铜钟高挂天际,钟周围的石帷屏,小吊钟似璎络垂饰,黄白相映,分外鲜明。继续前行,进入第十厅。 洞厅中有广约亩许的地段,形成一片巨大的边石盆,单个边盆有200平方米左右,盆深0.5~1.0米,埂面呈刀刃状,纵横交织,曲折蜿蜒如龙蛇串行,尤其在灯光照射下,时而银辉闪闪,时而金光灿灿,金光银辉相映,晶辉幻彩,缤纷瑰丽,是难见之奇景。厅堂之中,有一高8米,径3米之石笋,色泽金黄,如一巨形芭蕉,在芭蕉后约40米处,矗立一座高15米,直径亦15米的钙华堆,恰似旧时男人饰戴的“瓜皮帽”。洞厅右侧壁,长达80米,高10米的悬挂的片状钟乳石,如一幅巨形帷帘,色呈黄色晶玉,泡影离离。右侧有一片高1~2米,排列无序、参差不齐、粗细不一的石笋林,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位于石笋林前方,一挂长35米的屏幕式石帘垂吊在洞壁上,壁前一高3米,径2米的站立石笋,状如一位少女在企盼隐藏在帷屏后的情人启屏相会。几经曲折,再经过“高悬平台”、“宝瓶口”,便旅完犀牛洞全程,重见光明。 |
“香车河”民族村寨 | 香车河位于安龙县城西北部30余公里的戈塘镇境内。在美丽、神奇的香车河畔,伴着河边小水车的转动,当地的人们把香樟木磨成木浆,滤水晒干后加上其他配料,制作成一炷炷黄亮亮的供香。每逢节日,当地的村民都要点燃供香,祭拜神灵,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在沿河两岸的村村寨寨上空,飘荡着经久不息的香气,所以人们便称这条河叫香车河。 香车河又名“洞广河”,当地少数民族又称之为“鲁沟河”,是发源于乌蒙山系马鞍山腹地、流经戈塘镇境内最后注入北盘江流入红水河的一段河流。上游从岔河与柘磨河交汇的硐乡村东瓜寨起,下至纳利村龙路寨止,河段长7公里,沿岸有硐广、纳利两个村共12个自然村寨,生活着苗、布依、彝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全村人口的72%。虽同是一条河上的居民,但民族不同,语言、服饰也各不相同,风情各异,形成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以硐广和纳利较为突出。上游的硐广村是布依族,仍然保持传承着千百年的传统制香手工艺;而下游的纳利村却居住着苗族,以芦笙舞、板凳舞、苗族手绣和民间绝技而名扬国内外。 香车河不但养育了两岸勤劳朴实的苗族、布依族人民,还培养出许多心灵手巧、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班安芬创造的“仰桑欧”品牌手绣领带,不但系在中央领导胸前,还走出了国门,销往国外;绝技王杨光合更用他的惊险技艺征服了海内外观众,他们都是香车河畔苗家儿女的骄傲。 美丽的香车河,不但见证了沿河村村寨寨的发展变迁,还记录下两岸神奇秀美的田园风光和布依、苗家儿女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香车河”是因为沿河村民传承了千百年的传统制香手工艺而得名。历史悠久、结构完整的硐广“香”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具有较高的乡村旅游开发价值。 安龙县——“香车河”民族村寨,途径313省道,驾车约行驶1小时,无门票。 |
龙头大山 | 在安龙县境北部与兴仁、贞丰等县接界处,横卧着一列蜿蜒起伏百余里的山脉,这就是黔西南名山——龙头大山。 龙头大山旧称笼纳山,属苗岭山脉重要分支之一。山脉自东向西渐高,耸立人云,为安龙县境北部屏障。山脉西端有两座山峰昂首并列,东称公龙山,为全山主峰,海拔l966.40米,抬头仰望可见腭嘴长伸,眼睛鼓凸,状如龙头,龙身向东南伸展,逐渐低隐于贞丰境内,岭上一片连着一片的原始森林,茂密青翠,如片片黛色龙鳞;西峰称母龙山,海拔稍低,为1930米,山势略显秀丽温驯,与公龙山平行排列,岭上茅草萋萋,一片金黄,如金鳞闪烁。 雌、雄两峰犹如青黄两龙,昂首欲飞,当地布依族人民将它视为神灵,据说他们是一对恋人变化而成的。这对聪明伶俐、忠厚善良的年轻恋人名叫龙哥和柏妹,为了争取婚姻自由,结成美满姻缘,相约远走高飞,不料被顽固恪守封建礼教的族长知晓,将这对恋人杀害于后山洞内。龙哥、柏妹至死不愿分离,幻化为公龙山与母龙山,福佑笼纳一方百姓。自清代以来,当地百姓于每年三月第一个辰日,前往公龙山后洞内祭祀,祈求风调雨顺,纪念龙哥、柏妹。每年祭山之日,场面甚为热烈。 龙头大山自明、清以来,就列为贵州名山之一,清《贵州通志》、《兴义府志》均有记载,古人有“龙山东向拥群恋,策杖人来路曲盘;古小萧森饶画意,危岩环拱亦奇观”的诗句描绘其景。从山麓仰望山顶,悬岩峭壁,嵯峨峥嵘,云环雾绕,巍峨壮观。山顶平展开阔,纵目远眺,安龙、兴仁、贞丰县城隐约可见,四面大大小小的群山如海涛奔涌,似万马奔腾,气势磅礴;纵横阡陌的田野,星罗棋布的村落,如练的河流,明镜般的水库湖泊尽收眼底,一派诗情画意。 龙头大山气候温湿,雨量充沛,为生物生存提供了良好条件。由于森林茂密广袤,一旦深入林中,便可能迷失方向,因此,《兴义府志》曾留下了这样一段记载:“相传山中所生瓜果之属,人不可携去,携即不得归路”。这一记载给龙头大山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龙头大山有林地1.65万亩,草坡灌木15万亩,主要植物共有96科、211属、366种以上,有速生特种用材树种、稀有珍贵庭园观赏植物、古老孑遗植物、药用植物以及栲胶植物等。最为奇异的是,在海拔1600~1930米的公龙岭上,竟然生长着连片的1500余亩的原始矮林杜鹃,其林冠郁闭度达80%以上,树高约6~8米,树径一般10~15厘米,最大的约30厘米,树龄多在百年以上枝干虬曲苍劲,参差横曳,苔藓密布。树叶终年常绿,多生于枝端,集成茅卵形,茅体上有黄色鳞被,十分雅致。其种类除常见的多花杜鹃(映山红)外。还有少见的马缨杜鹃、长蕊杜鹃、百合杜鹃、青莲杜鹃、露珠杜鹃、蝴蝶札鹃等12种。 龙头大山的杜鹃花四季常开,由春至冬,此花未谢彼花开,且花朵繁盛,个花枝有十余朵,此为一奇;更奇者,同一花种的颜色随季节不同会出现深浅浓淡的变化,大约是龙头大山杜鹃所独有。春夏盛开季节,只见公龙岭上姹紫嫣 红,五彩斑斓,花团锦簇,使人目乱神迷;红者如马缨,鹅黄者如团扇,银白的洁白如雪,淡紫的晶莹似玉,千枝竞艳,异彩呈娇,美不胜收。当此季节,时有山鸟栖息花丛婉转清歌,彩蝶穿行翩翩起舞,平添无穷情趣。山中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飞禽走兽种类繁多,不少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亦时有所见,1987年龙头大山被列为黔西南州自然保护区。 龙头大山溪泉众多,民间有“九九八十一潭”之说,一股股涓涓细流由山中渗出,汇集成潭。潭水清澈见底,冰凉彻骨,饮之甘甜。潭边古树阴翳,藤蔓攀援,潭水沿山石流泻,淙淙有声,如琴瑟合鸣。《贵州通志》说:龙头大山“中有一溪,源深流长,灌田数千亩”,指的就是现今之北乡河,河水就是众多山泉汇成的。 龙头大山,山势雄伟形态奇特,挺拔峻峭,森林、草坡广阔茂密,特别是联辍成片的杜鹃林带,面积大、树株密,均可排名贵州省内前列,而其花四时皆开,其色随季变化亦是不可多见的奇观。近年山上又飞播了数万亩马尾松,长势良好,成林之时,龙头大山当更加妩媚。 |
钱相草场 | 钱相草场建于2000年5月,是当时黔西南州西部大开发十大项目之一。现有面积4900亩,目前载畜量:牛166头(西蒙达尔、安格斯、短脚牛、婆罗门、云南黑牛),羊1000余头(南疆黄羊、本地山羊)。草场地势平缓,起伏有致,气候温润,土质为黄壤,遍种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鸡脚草、高脚草、皇竹草等优质牧草。钱相草场建设起点高,是融畜牧养殖、草地种植、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环保、绿色健康、乡村旅游场所。 草场内围栏、接待楼、厨房、餐厅等各种基础设施齐备,水、电、路设施完善,运行良好。现有标准床位35张,套间2套,餐厅可同时接待数十名客人,饮食以风味烧烤为主,配有各种农家饭菜。 放眼草场,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四面青山环绕,芳草连天,令人心旷神怡,是休闲度假的乡村旅游佳地。 安龙县——钱相草场,途径210省道,驾车约行驶30分钟,无门票。 |
安龙招堤 | 安龙招堤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招堤位于安龙县城东北,始建于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堤的两侧垂柳成行,荷花池53000多平方米,曲桥300米,观荷亭和朱楼画廊数幢,联为一体。堤边有明代“十八先生墓”、清代“十八先生墓”、咸丰同治年间回民起义领袖-祥、马河图合葬墓、南明永历帝故宫、明御校场、清代试院、武庙石碉等古迹。 交通安龙是黔、滇、桂三省(区)交通要道,南昆铁路旅客列车停靠安龙站。公路东与贵黄路连接,距贵阳300公里,往西64公里到马岭河峡谷,69公里到兴义。贵阳长途汽车总站(延安西路32号)每天8:00、9:00、10:00、17:00有班车开往安龙。 地址: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顺城街 电话:0859-5210737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 门票90人民币 |
卧龙洞 | 卧龙洞 卧龙洞位于招堤风景风景区内,距县城5公里。乘车由塔山(或海农)至元宝山宋家湾即可见洞,洞外有小卖部、停车场、公厕、等附属设施,洞内专线灯光照明,水陆并进,游完全程约1公里。 卧龙洞由八个大厅组成,目前已开发四个大厅。洞内景点较多,发育较好、堆积物种类全、品位高。有大面积的复瓣边石坝;大面积的水域;钟乳、石笋、石幔、石柱等各种堆积物比比皆是,尉为大观。四个大厅风格各异;第一厅玲珑剔透,第二厅雄伟壮丽、第三厅形象逼真、第四厅如入仙境。主要景点有:田园风光、桂林山水、贾府大观圆,桃园三结义、悟空别师、九龙玉柱、鳄鱼下水、双狮迎宾、二龙戏珠、千年神龟、飞流之下、世纪之吻、绿海碧波、祥云朵朵、观音显灵、如来现身、父子对弈、南国风光、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卧龙欲飞等。 |
仙鹤坪自然保护区 | 仙鹤坪自然保护区 仙鹤坪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遮天避日,绿树修竹迷漫山谷,是黔西南著名的野生植物王国。 春天,漫山遍野呈现一片新绿,老草未枯新草重茵,各色杜鹃花齐放,春意浓郁,最宜塔青;夏日,山下酷日难当,挥汗如雨之时,山上则是凉风习习,林涛阵阵,遍体清凉、是避暑佳地;秋高气爽之时,霜叶满山,灿烂夺目,野果缀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果香,分外迷人;冬季山顶冰雪覆盖,一片银白,红花油茶点缀其间,红白相映,景观独特。 仙鹤坪景区范围大,可赏之处甚多,其主要景点有:天街、蛇山、观花台、猕猴桃坡、方竹林、仙鹤池、石门、石林等。仙鹤坪自然保护区 |
王宪章将军纪念园 | 王宪章将军纪念园 |
贵州将军园 | 将军园,是纪念王宪章将军的,王苗族人。景色不错,但设施一般,趣味性很少,门口停车收费。 地址: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 类型:主题公园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安龙石斛 | 安龙石斛是贵州黔西南州安龙县的特产。安龙县积极培育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引资建成全国最大野生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时下,基地石斛长势喜人,如期开花,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2013年,借助坡脚乡丰富的山地林木资源优势,安龙引进安龙西城秀树龙林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在者贵村四组九头山建设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按照3000亩野生种植的发展目标,将铁皮石斛附生在野外树干上进行种植,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石斛生长对树木造成伤害。目前,“上树”铁皮石斛已达1100多亩,经过精心的培育,从今年4月底开始,顺利进入开花季节,干花到市场上卖6800(每斤)。 随着效益的逐渐显现,贵州西城秀树农林有限责任公司抢抓机遇,共流转了4000多亩林地,正在着手进一步扩大规模,届时,野生种植铁皮石斛年产值可达3亿元,辐射带动农户可达700户以上,此外,还可带动相关观光旅游的发展。 贵州省安龙县龙山镇、笃山镇、海子镇、洒雨镇、普坪镇、栖凤街道、招堤街道和钱相街道等五镇、三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
安龙白及 | 安龙白及是贵州黔西南州安龙县的特产,黔西南是康体养生之州,是旅游度假之州,是人文风情之州。独特的生态气候条件造就了黔西南州丰富的生物物资资源,有石斛、天麻、白及、灵芝等2000多种药用植物,是贵州省中草药药源宝库之一。安龙县依托科研优势,建立符合GAP、GEP标准的白及中药材种植基地,有序推动白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要招才引智,引进国内外优势资源,加大科研投入,加快高端产品研发,全力创建“绿色、高端、优质”的“酒中茅台,药中白及”品牌,迅速占领市场高位。希望安龙县在专注产品、专注市场、着力打好一产二产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大健康”横联三次产业,努力打造健康旅游、健康服务、康体健身等一批业态,着力构建“大健康”全产业链。希望各方在合作中,充分挖掘、释放、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多方联动,让利于民,最大限度发挥“大健康”产业助推脱贫的中流砥柱作用。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现辖行政区域。 |
安龙金银花 | 2008年,安龙县已种植金银花14万亩, 2万亩进入花期,产干花460吨,创产值1840万元。预计到2010年,安龙将有6万余亩金银花进入盛花期,按现行价格计算,年可创产值6000万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150元。 按一亩喀斯特山地可以种植70棵金银花植株、每棵金银花植株可涵养水分约200公斤计算,一亩金银花可涵养水分14万吨,20万亩金银花可以涵养水分280万吨。安龙县石漠化地区森林植被由原来的41%提高到70%,净增了29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比过去下降45%,80%以上的土地石漠化得到进一步治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贫困面貌。大水井,这个曾经乱石横生的石旮旯,如今满山尽是绿色,焕发出勃勃生机。 2009年7月7日,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到德卧镇大水井村调研石漠化治理工作,当了解到该村村民通过在深石山区种植金银花户均收入达到了2.4万元后,王富玉高兴的说,大水井村因地制宜,在深石山区种植金银花,不但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路,还为喀斯特地区治理石漠化工作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和做法,这种模式在全省都值得推广。 “家有千笼金银花,不愁手中没钱花。金花银花吐鲜苔,五月花开幸福来。姑娘不愿往外嫁,外省媳妇跑进来”。如今,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的大水井村民,口中传唱的歌谣已经发生了嬗变,石旮旯里种下的希望之花,已盛开成了朵朵致富之花、生态之花、幸福之花。 “靠山吃山,谁说这一方水土养不了我们这一方人?我们还要把金银花种得更好,让环境变得更好,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能在这儿好好生活,好好享福!”这是大水井村人的心声,也是安龙43万干部群众的心声。 |
糕粑 | 糕粑 糕粑的制作始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投资小,见效快。 用大米经淘洗、浸泡、滤水,用石磨子磨成粉,用箩筛去掉粗颗粒,将细米粉洒入少许冷水拌匀,成湿润、松散的米糕。 用厚2厘米、直径7厘米的木质腰鼓形小蒸甑装上,并轻轻刮平,然后将小蒸甑放入-的烧有沸水的锅中蒸熟后即制成糕粑。它外形纯园,松泡似雪,糕馅精制,甜美可口,营养丰富、色泽分明。主要用料有:香米、糯米、白砂糖、天然绿色紫米饭叶、黄米饭花、纯净水等。 糕粑过去一般只在“七月半”的时候才做,作为节日人们敬奉老人的供品。它价格实惠,是赠送亲朋好友的好礼品,主要销往的地方是兴义、安顺、贵阳、北京、澳大利亚等地区。 |
黔西南狗肉 | 狗肉 黔西南狗肉之味美在于选料讲究,为保证狗质味,总结出“头黄二黑三虎斑,自狗肉味最平淡最平淡”的歌廖。狗杀后砍成几大块,放入纯罐中清炖,然后剔除骨头,再将肉加生姜、砂仁、食盐、草果等文火烧炖后捞起置于铺 品之上。吃狗肉更是十分讲究,主要把炖好的狗肉切成薄片然后放到一小锅,再 舀进原汤,拍碎一两小块生姜,加进一些大葱段,再煮进一些白菜。最讲究的是蘸水,放进辣椒面、蒜泥、姜末、花椒粉、葱花、芫荽、味精、盐、汤 油、原汤 、薄荷等,薄荷是最重要的香料,有了它狗肉才有了独特的风味。 |
安龙饵块粑 | 牋牋本县传统食品,用特产粳米经浸泡、初蒸、冷却喷水、复蒸后加工而成,形似江南年糕,但比年糕略大。安龙耳块耙色白脂丰、柔软适口,加糖或甜酒煮食,清香爽口;与肉丝、香肠或绒鱼丝、牛干巴爆炒,滋味纯美。( 安龙县) 安龙饵快粑就来自于黔西南安龙布衣族、苗族地区。采用本地特产优质“老红香”晚米,该米米质特殊,天然纯香,生长期较长,约在180天,并在秋高气爽的时节成熟,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因此它的晶质特征好,该米米质结构紧密,腹白度小,透明度较大,富有光泽,煮熟的饭吃起来,质地细腻,粘稠适中,松软可口,它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含量比较丰富,就是产量低,在当地属米中之王。 该产品经过祖辈传统工艺,借现代工具精制而成。 无任何色素、防腐剂等。其食用方便,可(炒、煮、油煎、烤)等方法食用,煮后柔软细嫩,光滑爽口,香气怡然,风味更是独具特色。 安龙有“大米之乡”的美誉,其美誉的来历不单是因为这个地方大米的产量高,同时也因为这里出产的大米有区别于其它地方的香味。聪明勤劳的安龙人用当地的大米做成的美食多得令人目不暇接,其中饵块粑属于数一数二的特产美食。 “饵块粑”是用安龙特色的本地晚米作原料,通过精心加工而成,在安龙有着悠久的历史,逢年过节打“饵块粑”已成为安龙县广大群众的一种传统习俗,除部分耗时费力的工序已改用机器而外,其它工序都保持着传统的风格。安龙特产的大米经过浸泡搓洗之后,再进行蒸煮,然后通过机器加工,便形成了热气腾腾的耳块粑,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而今,“饵块粑”已是安龙的一种特色美食商品,产品远销省内外,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
安龙凉剪粉 | 安龙凉剪粉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的特色小吃。安龙县凉剪粉粉皮洁白剔透、光滑。闻起来香而不浓,吃起来油而不腻,味道非常鲜美爽口。 凉剪粉,是安龙县的一种寻常小吃,因粉皮是用剪刀剪而闻名。在制作时会把粉皮卷成一圈,又可称为凉卷粉。 安龙凉剪粉历史悠久,据传已有上千年历史。安龙凉剪粉的主料粉皮是用当地产的大米经科学配制、加工而成,米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剪粉的质量和口感。优良的粉皮透明、柔韧且筋丝好,不易断裂,口感极佳。用剪刀把粉皮剪成小条放入碗中,加入调料即可食用。凉卷粉的作料极其丰富,主要有:姜水、蒜水、西红柿水、花椒油、红油(辣椒油)、葱末、酸菜、绿豆芽、韭菜、酥黄豆(或花生酥)、味精、酱油、盐、醋等。 凉剪粉的粉皮制作要经过浸泡、磨浆、勾兑、蒸熟、冷却等程序。其制作工艺是将优质的大米放入水中浸泡一夜,然后用石磨把大米磨成米浆,在铁盘中刷少许的熟油,然后放入一定数量的米浆,搅拌均匀了,双手握住铁盘,不停地把米浆浪开,这是一道颇为讲究的工序。如果米浆敷得太厚,做出来的粉皮就不好吃,甚至会粘牙;太薄的话,蒸熟后的米皮又无法从铁盘中剥出。把米浆浪好了,就可以将铁盘置于蒸笼中,用大火蒸5至10分钟,取出,米浆即成粉皮了。最后将粉皮剥下,挂在竹竿上晾晒,冷却,叠在一起,这时凉剪粉就完全做好了。做好了的粉皮薄如纸、白如雪、柔韧且筋丝好,不易断裂,用剪刀把粉皮剪成小条放入碗中,加入调料即可食用。 |
安龙丝娃娃 | 安龙丝娃娃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的特产。“丝娃娃”是因为一张小薄皮面饼包了很多“丝”而得名。又名素春卷。脆生生、凉悠悠、酸溜溜、辣呼呼、味道十分诱人。 安龙县丝娃娃:丝娃娃产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是贵州最常见的一种小吃。在薄薄如纸的有如手心的大米薄饼里,裹着各种各样的蔬菜,因其形状颇似被裹在“襁褓”中的初生婴儿,因此而得名“丝娃娃”。然而,说到安龙的“丝娃娃”,那可是不一般,它在保留了其原始的工艺外,还加入了一些自创的做法。制作“丝娃娃”的过程很精细,除了要将米面粉制作做成薄纸状小圆饼,还要分别装入小盘中,尤其是它的那碗汤特别有讲究,这汤是取绝于酱油、醋、味精、麻油、姜沫、葱花、煳辣椒等各种作料混合而成的,其味道独特,色香俱全。 “丝娃娃”价格便宜,素菜脆嫩,酸辣爽口,开胃健脾,有益身体健康。因此,在安龙小吃一条街上,虽有有两、三家卖“丝娃娃”的摊点,但每到夜幕降临,每家的摊点上却都是宾客满座,人们围坐在桌前,在温馨逸人的夜色中,细细品尝着龙城的这一独特小吃。 |
通草 | 通草 通草是一种野生植物。通草质轻、细腻、雪白,易着色。早在清代,手工艺人就将它制作假花,近年在继承传统上又有创新,所制通草画屏有山水、花鸟,配以镜框,色彩鲜艳,典雅华丽。通草切片,每年亦大量外销。 |
抓饼 | 抓饼 安龙特有宴席食品,用科讲究,工序繁多,制作技艺高超。抓饼形似盘,薄如纸,食者围桌而坐,以饼包数十样小菜而食,不仅能满足一桌之中口味各异的食客喜好,并且颇多乐趣,为旧时文人雅士聚会佳肴。 |
安龙特色驴打滚 | 糯米糕裹上黄豆面、或者是其他东西做成的炒面就叫驴打滚,是安龙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糯米面加水(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揉成汤圆状,蒸熟,根据个人口味,加上配料就可以了。驴打滚的吃法很多,可以是甜的、咸的。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
黑糯米 | 黑糯米 安龙黑糯米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强身补脑、治疗产妇头昏等功效。 |
通草画屏 | 牋牋通草是一种野生植物,出产于南盘江沿岸。通草质轻、细腻、雪白,易着色。早在清代,手工艺人就将它制作假花,近年在继承传统上又有创新,所制通草画屏有山水、花鸟,配以镜框,色彩鲜艳,典雅华丽。通草切片,每年亦大量外销。(安龙县)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特产 |
---|---|
永和村 |
---- |
港湾村 |
---- |
下箐村 |
---- |
毛凼子村 |
---- |
马安营村 |
---- |
坝盘村 |
---- |
江坡村 |
---- |
岜皓村 |
---- |
龙万村 |
---- |
纳赖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