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南充 >> 南部县 >> 玉镇乡

玉镇乡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升钟湖风景区

升钟湖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升钟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南部县西北部,其地理位置在东经105度44分,北纬31度31分。该区包括南部县的升钟、升水、皂角、保城、双峰、铁边、神坝、大坪、桐坪、店垭、太霞、西河、丘垭、光中等十四个镇乡,辖区内总幅员面积为517平方公里。  升钟水库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效益。总库容为13.39亿立方米,库水面达八万余亩,水库工程涉及并控灌南充、广安、广元三地市的南部、西充、阆中、蓬安、高坪、顺庆、嘉陵、武胜、剑阁等十个县(市区)纵横5500平方公里的208万亩耕地,占灌区总耕地296.8万亩的70%。该工程是将西河流域拦腰截断而形成的高峡平湖。该区主要以西南第一湖——升钟水库为特色,大坝建筑宏伟状观,宽阔的水面犹如大海般的蓬勃生机,区内森林茂密,处处绿树成荫,遮天蔽日;库内水面宽阔,岛屿独特;名人轶事,名胜景点比比皆是;奇山怪石鳞次栉比;环境幽静,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无噪声、无污染。论其辖区的地形、地貌、地势、动植物种类、森林面积、水域、交通等方面,在川北地区是曲指可数,独一无二。一九九六年二月南充市人民政府将升钟风景名胜区批准为市级风景名胜区。  升钟风景名胜区所在的地形属深丘形,最高海拔(龙尾山)826m  ,最低海拔490m,相对海拔336m  该区紧靠国道212线。升钟水库发源于四川江油县境内五子山南麓,他汇集百川,向南流经剑阁、阆中,在南部县王家场以东汇入嘉陵江,全长303公里。西河流域西北高、东南低,河水好象一们娴静的少女,迈着轻盈的步子,缓缓地向东南方向走来。西河中上游弯弯曲曲,沿途山浅丘深,树林茂密,集镇稀少、环境幽雅,没有水污染源,河水常年碧绿清澈,即使夏季山洪爆发,仍然清而可饮,堪称巴蜀一绝。升钟水库大坝巍峨雄伟,拦腰横断西河,有如长虹饮涧,又似巨蟒卧波,大坝为粘土心墙石渣坝结构坚固,形式优美。最大坝高为79米,最大坝底宽528.15米,坝顶宽9.8米,坝顶长420米。夜幕时分,华灯初上,大坝上路灯光彩夺目与湖中点点渔火交相辉映,连着山上山下农家点点的灯光,确有山城重庆夜景的壮观。大坝右侧对面山上,建有古色古香:飞檐翘角的观景亭,站在观景亭上举目四望,深蓝的天空下,水色澄碧、一平如镜。远处的山,近处的树,倒映其间,山色湖光,景色秀丽,好似一幅青绿山水画。让人真正体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名的韵味来。倘有游兴、泛舟湖面,微风吹佛、清香四溢,对奕吟歌、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也可以驾一叶小舟,在偌大的碧绿大毡子上漫游,与鱼儿相戏,与水鸟相伴,则另有一番情趣。野鸭追逐、百鸟翱翔、风帆往来、涟漪层层、白鹤凉翅、群鱼嬉戏,又是一番壮观。湖边山上山下,绿树成荫,红砖绿  ,白墙农舍,掩映于群山环抱之中,错落有致,相映成趣。大坝周围有气势磅礴的溢洪大道、放空隧洞和左右干渠进水口及电站等。放水时,那气势有如万马奔腾,又似群机起飞,冲起一个个偌大的白色蘑菇云,水雾弥漫缭绕,时聚时散,似仙山奇景、美不胜收。大坝右侧的公园、雪松塔柏参天、花木繁茂、清香宜人,是人们谈心、小憩的好地方。    升钟水库风景区 升钟水库风景区 升钟水库风景区

禹迹山景区

禹迹山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禹迹山景区  禹迹山位于南部县碑院镇,距县城20余公里。地处嘉陵江中游,属大巴山余脉,海拔655米。禹迹山因大禹治水留下足迹而名,大禹胜迹至今犹存。禹迹山作为川东北地区重要的千年名胜之地自古有“阆南仙地”、“嘉陵第一名山”之美誉,也是历代先民朝山进香的佛教胜地。禹迹山居嘉陵江东岸,群山环合,雄伟蜿蜒,有“九龙捧圣”之势。东有鱼池山、金鸡岭之秀,西有飞来石之奇,涛涛松林,风光绮丽,佛光照影,云海蔚蔚。南部十四景之一的“禹迹晴岚”更添异彩。禹迹石、七星石、合和二仙、金龟朝圣等奇石景观遍布山林,尤其是山顶大面积的陆相沉积地貌堪为一大地质奇观。禹迹山大佛高18米,刻凿于唐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大的石刻圆雕立佛,与乐山坐佛、大足卧佛并称为“巴蜀三大佛”,其仪态、神韵之美在四川大佛造像中堪称上乘。“五门合围”的禹迹山寨和古堡秘道构筑起四川境内至今保存规模最大和最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工事体系,形成“山是一座堡,堡是一座山”的奇特景观。2008年,禹迹山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为集名胜旅游、宗教文化、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川东北宗教文化旅游胜地。  

寺外桃源景区

寺外桃源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寺外桃源景区位于南部县玉镇乡正觉寺村的寺外桃源景区建成于2015年6月,景区内有名贵花卉200余亩、林果300多亩,包含月季长廊、崇文书岩、忠孝广场、香桃别径、昆桥荷影等景点,该景区不仅生态环境优美、民俗文化也十分深厚,去年6月在该景区举办的该县首届“微电影节”,受到了无数游客的青睐。

莲花博览园

莲花博览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莲花博览园位于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南部县四龙乡、建兴镇、三官镇境内,距南部城区10公里,国道212线绕园而行,园内旅游干线、产业环线和游步道连网贯通,畅达便捷,2010年4月以来,围绕“一年出拐点、两年出亮点、三年出景点”目标,在省委农工委“挂包帮”定点帮扶下,莲博园完成投资2亿多元,实现了新村建设加快推进、莲藕产业规模发展、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和公共服务同步跟进。尤其是以黑龙观村、龛院寺村、董家庵村、九湾子村为核心的万亩荷塘,独美于30平方公里的碧水青山之间,构成了“九夏芙蓉”、“清涟园”、“醉莲园”、“菡萏园”、“月牙湾”、“莲花仙子”和“官字大院”、“婚纱摄影基地”、“莲花文化主题公园”等特色景观;20多个品种的莲藕,集观赏、美食、抒怀于一园,如一幅生态田园新画卷尽展新村之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每年6月至10月,让我们相约莲花博览园,共享万亩荷塘莲花绽放和摄影采风、情侣荡舟、并肩采莲、田埂垂钓、农家品莲等体验旅游的快乐与惬意!

南部马家大院

南部马家大院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马家大院位于三清乡桡片村乃马洪義与伍、黄氏的第六子马礼祥修建。马礼祥饱读诗书,精通武艺,明末清初在京城做官,官阶总兵(清朝为正二品官衔)。由于他排行老六,故当时当地人称六老爷(亦称马幺老爷)流传至今。大院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784平方米,建筑历时3年零六个月,距今两百余年。马家大院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784平方米。上房面宽26.4米,进深9米;左右厢房面宽18.7米,进深4米;下房面宽28.1米,进深6.1米。大院具有浓郁的川北居民风味,院内门庭对称,雕梁画檐,楼廊梯道布局雅致,结构巧妙。整体建筑为单檐悬山顶,青瓦屋面,穿斗结构,上房正堂屋及左右侧间为平房,左右厢房及下房均为一楼一底,有吊脚廊道。整座大院为木质群体建筑,木材用料选伐自当地的楠柏之木。院内四周共有庭柱8根,直径均在50厘米以上,通高10米,比普通的大一倍,每根庭柱衔接处均雕刻有狮子龙头,栩栩如生。整座大院没有一钉一铆,全靠斗拱大梁立柱,纵横交错,相互连结,完整坚固。  马家大院最珍贵处,在于其建筑保存了大量木雕:窗额、廊柱、雀替及横挑等木结构上,用深、浅浮雕或透雕的手法刻有文字、花草、鸟兽等近百件图案。正房的雕花木窗上,刻有“北牖武科明月、东牖文选清风”字样,显示了当时建筑者的匠心独运。窗下的木板上,雕刻栩栩如生的戏剧故事,后人用蓝、黄、绿等多种颜料为其着色,使其十分炫目。上房正堂屋梁上尚存部分彩绘,神龛的浮雕,二龙戏珠、八仙过海等图案。房梁的雀替上也有浮雕卷草。廊道的柱头雕刻有瑞鹿含芝、金鲤朝龙、苍龙出水等精美图案。正房神龛浮雕或透雕龙凤、八仙、寿星、花草等图案。“文选清风”、“武科明月”等文字窗户雕刻艺术独具匠心。横挑、穿枋等构件用“浅、深、透”雕手法,刻饰花草鸟兽、二龙戏珠、丹凤朝阳、渔樵耕读等图案数十幅。这些图案层次分明、线条流畅、刻艺精湛,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气息。此外,马家大院还保存了“欧文郭福”、“名标铜柱”等七道清代匾额。马家大院为南部县古民居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是现存古民居中不可多见的文化遗产。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向东外延10米至岩体,向南外延2米至岩体,向西外延15米至排水沟,向北外延20米。

上乘寺

上乘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乘寺位于南部东坝镇上乘寺村定觉山下的凤凰嘴,距镇5公里、县城30公里。其地其山环围,一峰迥出,松柏翁郁,寺居山腹。据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的《复古补修上乘寺功德碑》中云:“定觉山上乘寺,古名刹也。历代相传,前朝谯大人(三国时谯周)之俗产,义官周尚澄置买而建佛殿焉。迄今杨御史(杨瞻)之吟咏,童主簿(童福)之赞词,知襄日之丹墀阶砌必殿宇同辉。”证其始建于晋初。唐宋年间屡毁屡建,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当地居士祖智等人捐资重建,规模宏伟,香火鼎盛。寺庙占地20亩,依山势而建有天王殿、大雄殿、法宏殿、观音殿四重大殿,并建有钟鼓二楼,僧舍及客寮二十余间。此地是顺庆至保宁府的交通要道,来往官员与文人学士每在此驻足停留,题诗甚多。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秋,该寺住持僧月江,重修上乘寺竣工,诸山住持齐来祝颂,盛况空前,镌有《南隆众僧碑铭》,碑中一诗云:“深山名寺释氏宫,帘卷蒲团绕暮霞。段段是非流海逝,般般荣辱远天涯。终年世历来泉石,梅谢梅开又岁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春,川北分巡杨瞻留宿于此,遍观殿宇雄伟,廊舍宏敞,乃发公帑在观音殿侧隙他,增建一座虚白堂,曾作《上乘古寺虚白堂》诗云:“图画天开巨壑前,四围花卉四时鲜。嶙峋顶上云环绕,松柏枝头藤倒悬。怪石喷泉常滴沥,老猿引子自周旋。山僧拾取袈裟晒,却怪夕阳又下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该寺住持度牒僧净聪(号惠伯)与继任住持智善(号云祥)又将寺庙修葺一新,镌碑记载。民国初期,上乘寺仍有庙田数百亩,十六年(1927年),驻军借修“潼保马路”强令卖掉亩产,迫使僧众离寺。解放后,寺庙归公,辟为东坝镇小学校。“文革”毁庙,仅存明代所建的大雄宝殿和法宏殿。2002年学校迁建他处,次年批准开放,新建一楼一底住房十余间,聘释续度(俗名杜君南,剑阁白龙乡人)为住持,直至今日。

醴峰观

醴峰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醴峰观是四川省仅存的七处元代建筑之一,历经690余年风雨仍保存完好,西晋末年罗氏皇娘坟与《卖油翁》主人公陈尧咨之墓均在它附近。  被人们称为元代建筑标本的醴峰观位于南部县丘垭乡金星村大铜锣山(即皇后山)梁。相传大铜锣山有一奇峰名叫醴峰,峰上有7口古井,井水清洌、甘甜,东晋成汉时开国主李特之妻罗氏住在成都,因不服水土,只好通过驿马将醴峰井水送往那里。罗氏病死后,其子大成皇帝特意将她厚葬在醴峰,并将7口井全部封埋,后人便将醴峰改名为“李封”。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当地人在罗氏墓前的封井上建庙一座,这就是有名的醴峰观,又叫做李封观。      保护范围:东以正殿外延10米至铜锣山崖为界,西以正殿外延10米至公路外侧为界,南以拜殿外延100米至戏台为界,北以正殿外延50米至大铜锣山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至铜锣山崖,向西外延30米,南外延300米,北外延600米(含大、小铜锣山、古寨)。  

红岩子湖水利风景区

红岩子湖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南部红岩子湖水利风景区南部红岩子湖水利风景区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依托红岩子电航枢纽工程及红岩子湖、盘龙湖和观音湖而建,景区规划面积88.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9.1平方公里,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近年来,景区实施嘉陵江综合保护开发行动,实施红岩子公园整治、嘉陵江流域生态治理、嘉陵江沿岸景观提升、河湖连通、沿线乡镇污水处理等一系列工程等,形成了水资源丰沛、江河贯通、调蓄滞洪功能完备的水系网络,围绕"亲水南部"的城市定位,将水利工程与城镇建设、资源开发保护紧密相结合,成效明显。景区内古镇文化和渡口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处集旅游、度假、休闲、科考、发电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风景区。  红岩子风景区以南部县红岩子电站和县城为依托,包括红岩子电航工程库区宽阔的水面极其周围的火烽山、凌云山、石子岭、五面山等风景名胜在内,形成“一线、一湖、一枢纽(红岩子电航工程)、二场(四川省县级最大的滨江广场和水上游乐场)、三园、四山、五景(凌云仙洞、火烽夕照、夜月流辉、五面梵钟、山峡平湖)”的自然景观,该景观规划面积为30平方公里。  风景区以湖泊岛屿、丘陵地貌、田园风光为主要景观,以清秀为特色,具有省级价值的中型湖泊型风景区。景区由以下景点组成:  灵云山公园  水绕着城,城环着山;江边一座城,城中一座山——灵云山公园坐落在嘉陵江畔,属于南部县城之中,山上植被丰富繁茂,空气新鲜,被喻为南部城中的供氧机器。灵云山公园是南部为改完善县城生态环境、丰富广大市民文化娱乐生活而建成的一座生态园林公园。公园于2000年3月启动修建,占地面积约8000亩,灵云山横卧县城北侧滨江大道之内,东临县城红岩子广场,西接石子岭生态植物园。登上灵云山顶,可以观景、休息、健身、吸氧、洗。公园已建成景点21处,各种专类植物园15个,建成一、二、三级园路6935米,山体绿化以原有自然林木为主,共栽植黄桷树、重阳木、香樟树等2万株,园内已实现水、电、路通。灵云公园有灵云洞“祈雨”之美妙传说,有登灵云楼“一览众山小”之美感,漫步花园小径,鸟语花香,心旷神怡,是你休闲、健身、餐饮、娱乐的美好去处。  石子岭生态植物园  紧邻灵云山公园、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南部县实施园林绿化、石子岭位于南部县城城中之山——灵云山的中脊部位,建设生态园林县城的重点区域。按照“统一规划、集中管理、政府租用、单位建园”的思路,逐步把石子岭建设成为南部县城的绿色生态走廊,为南部市民提供一个天然“氧吧”,使之与灵云山公园一道成为县城的一块“绿肺”。  石子岭植物园占地近1000亩,规划为9个片区,共栽植楠木、天竺桂、杜英、水杉等高品位树种5万多株。园区内的人行道全部实施了绿化、亮化、硬化,安装大型装饰路灯98盏。园内已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家乐三处(怡心园、温州绿色茶房和宁波水寨),公共休闲设施齐备,整座园区绿化率达95%以上,休闲、观光、娱乐、健身,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成为名符其实的生态植物园。  生态农业区  满福坝—田园山水,川东福苑;青山绿水隐田园,翠柏果林掩村落。满福坝被喻为“千里嘉陵第一村”。  满福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红岩子风景区内,幅员面积4平方公里,距县城2公里。示范园区辖火峰乡满福坝、富眉山、环江寺3个村。园内地势平坦,三面环山,一面临嘉陵江,以隔江与红岩子广场相望。农业生产景观和乡村村落景观交相辉映,并和周边旅游景区相辅相成,形成红岩子景观带。满福坝景区农户和投资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共同开发的高效农业园区,其营造的生态农业环境为城郊观光、休闲旅游提供绝好依托。  景区特色结构为“一轴两翼”:一轴为主干道公路、20米枇杷林和新村组团;两翼为轴线两边的休闲度假片区和生态农业观光片区。进入满福坝公路主干道左侧至江边区域或休闲度假片区,包括产权酒店、滨江观光区休闲娱乐区和露天活动区。进入满福坝公路主干道右侧至台地前区域为生态农业观光片区,包括高科技农业观光园、生态苗圃、传统农作物种植区、观赏蔬菜种植区和农业体验园区。  以生态农业观光和城郊乡村休闲为形象产品和品牌产品,以农事体验、乡村观光和民俗活动体验为重要产品,以节庆旅游、会议旅游和专项旅游满足不同游客的各种需求,使游历者在优美的生态自然农业环境中,在充满知识和情趣的农事体验中,在古朴的民俗娱乐以及轻松的乡村休闲,获得最纯最美的身心愉悦。  火峰山公园  火峰山公园是经省建委批准修建的森林公园,总面积为1500亩,位于嘉陵江畔的火峰山上,与县城隔江相望。她是1933年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指挥战斗的圣地,又是源远流长的佛教名山。山势雄浑壮丽,山峦起伏,蜿蜒曲折,腹地开阔,绿树成荫。前临嘉陵碧波,9万千瓦的红岩子大坝锁江流拦洪波使奔泻的嘉陵江在此形成一片浩瀚平湖。两座嘉陵江大桥,似两条长龙横卧波上。临江眺望,江水滔滔,波光粼粼,渔舟点点,帆影起伏,水天一色,一派迷人的山光水色,让人流连忘返。远眺火峰山气势雄浑、景致迷人,其西可鸟瞰县城全貌和“灵云”“晓霞”;北有“琴台”婷立;南有层层梯田,炊烟冉冉;东有“禹迹山大佛”隐约可见,火峰山顶直捻云盘,朝舒云霞,暮卷烟波,层林绿染,幽涧叠翠,云蒸霞蔚,鸟语花香,是园林中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还有醉翁亭、牡丹亭、翠柳山庄、魁星楼等近十个景点,深受游客欢迎。山顶有雄伟壮观的红军纪念馆。内有《将军碑》、大型精雕《花环》、徐向前、李先念等领导人垒雕故像、《将军浮雕群》、《红军烈士纪念墙》等是红色旅游的好去处和青少年教育基地。  柳林文化广场  柳林文化广场紧临滨江大道,本着自然和谐,以人为本,突出以文化、休闲为主题,以绿化、硬铺为重点。整个广场用地面积14350平方米,绿化面积5560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黑龙观村

  黑龙观村是我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位于四川省南部县四龙乡境内,距县城32公里,地处建兴镇、三官镇、四龙三乡(镇)交界处,因在当地山上有一座古老的黑龙观寺庙而被称作黑龙观村,该村位置优越,风景秀丽,属于省级新农村示范村,也是省委农工委“挂包帮”工作定点联系村。  黑龙观村是旅游、休闲的天堂。该村盛产水果、莲藕,有425亩“脆香甜”果树、308亩莲藕,家家有果树,户户有果园,并以“春桃、夏荷、秋桂、冬梅”为依托,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村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莲藕产业,目前,已建成集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于一体的莲花博览园3000亩,示范辐射片区面积达10000亩,拥有莲花品种67种,被誉为“中华莲花第一村”。  按照新农村建设景区化的要求,该村按旅游标准化完善了道路设施、标志标牌、观景平台等基础设施,已成为南部县最大的乡村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达40万人次,正在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村内有“九夏芙蓉婚纱摄影基地”、“官字大院”、“清涟园”、“莲台观音”、“菡萏园”、“月牙湾”、“醉莲园”等景点供游客游览观赏;全村农家乐56户,统一格调,屋内客房体现朴素、安全、卫生、方便,同时融入现代都市生活所必须设备,并附有休闲活动设施,提供莲藕宴、鲜鱼、油炸豆腐、农家时令蔬菜等特色美食,可容纳千余人就餐。休闲之余,村内特产荷叶茶、莲子、藕带等莲藕产品也是馈赠亲友的理想选择。    四龙乡  四龙乡位于南部县西南方,东邻寒坡乡、流马镇,北邻太华乡、三官镇,西南分别与建兴镇、碾垭乡毗邻,属四川盆地浅丘地貌,距县城30余公里。全乡幅员面积28.8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1612亩,属升钟水库流马支渠首灌区,有小型水库1座(永辛水库),年蓄水量120万方,堰塘26口,灌溉条件较好,光、热、水、土壤配合良好,适宜水稻、玉米、花生、油菜、豆类、红苕、海椒等…… 详细++

禹迹山大佛

  禹迹山大佛,位于南部县碑院镇,因而又名碑院大佛,距南部县城15公里,是四川十大名佛之一。  佛高17.5米,腰宽6.13米,下摆宽5.  2米,肢掌长、宽均为1.3米。面颇丰满,两耳及肩,双目微启平视,鼻尖粗壮,鼻尾直贯额心,嘴角微微上翘,容态肃穆安祥。头有肉髻,袒胸束腰,裸肘赤足,左手平举与胸齐,掌心向上,托舍利一枚,右手高举,掌心向左,拇指与中指、无名指相扣,作施“说法印”状。身着僧衣,外为镶花袈裟罩体,刻工精细,造像严谨。面南而稍向西,负岩而立,除背上部与山崖相连外,全身不与岩石相属。下肢离崖2米,可环腿游览。臀后石隙有水流出,脚后洼地常年积有清泉。  大佛刻造年代,已无证可考,但就其身形其衣着其风格等,应为南宋以前所为,明嘉靖八年重修。  大佛两侧有石如龙虎,右侧有石刻观音像一尊。清嘉靖初年,地方政府为抵御白莲教起义而开凿了一巨型石洞,主洞口距大佛右三十米。石洞长100多米,遗存有石床、石灶、粮仓、厕所等。  1985年,南部县政府对大佛进行了培修并兴建禹迹山大佛风景区,使之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碑院镇  碑院镇位于南部县东部,东与楠木镇接壤,西与永定镇交界,南与谢河镇相邻,北与阆中福星乡毗邻,距县城15公里,唐巴公路贯穿境内,是南部县通往仪陇、巴中、南江、通江一市三县的必经之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十大立佛之一禹迹山大佛位于境内。全镇辖15个行政村,142个社,总人口18809人(其中农业人口16480人),幅员面积29.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22…… 详细++

神坝砖塔

  神坝砖塔因系用砖建造在神坝场,故名神坝砖塔。高约14米,为七层六角形仿木结构浮雕砖塔。神坝砖塔既是一座“文风塔”,又是一座“字库塔”,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神坝砖塔底层基座每面阔1.75米,逐层向上缩小。第一层塔身转角处施浮雕抱鼓柱石,抱鼓上各有倒立跑狮一只。第二层塔身其中四面塔壁镶嵌青灰石板,上刻序言等;另一面有砖砌塔门,用以焚烧字纸。每层每方有倚柱,倚柱上施阑额,出檐屋顶制成筒瓦,檐口雕成圆形瓦当及沟滴。塔顶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六角攒尖顶,塔被淹没后为行船所撞毁。塔身第二层两面与以上五层每面、第一层转角抱鼓两面、抱鼓座三面、倚柱、阑额、塔檐及檐角浮雕各种人物、花鸟、山水、琴、棋、书、剑、几、瓶、蝙蝠等图案224幅。神坝砖塔造型精美,雕刻艺术高超,是南充境内现存十四座塔中建造最特殊的一座砖塔。

八尔滩风景区

  八尔滩风景区位于南部县西南边沿的大堰乡境内,地处南部、西充、顺庆三县(区)交界处,距南部县城37公里、西充30公里、南充50公里、成都市和重庆市各300公里。  八尔滩水库集雨面积203平方公里,总库容1657万立方米,拥有2800亩水面。水库水利资源丰富,水深常年保持不变,库区周围树木繁多,风光秀丽,湖岔湖弯多,湖岸线优美,景观边际效应好。具有漫滩、台地、丘恋三层景观带。同时湖岸灌丛和乔木高低错落,自然田园风光原汁原味,景观层次丰富多彩。库区有鸟类20多种,野生鱼类10多种。白鹭、野鸭、山鸡四处可见,鲤鱼、鲢鱼、团鱼畅游其间,生态环境十分优良。  其中串联景点有清朝工部尚书李先复读书的楼庙;《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老师谯周故里――上乘寺;“释、道、儒”三教合一的观音山;清代摩崖石刻造像等人文景观。   

禹迹山摩崖造像

禹迹山摩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禹迹山摩崖造像,又名禹迹山大佛。位于县城东16公里的碑院镇大佛村。大佛刻凿在海拔667米的禹迹山腰,背岩而立,面南稍偏西。佛高18米,腰宽6.1米,下肢宽5.2米,脚掌长宽均1.3米。面颊丰腴,两耳齐肩,面容端庄,双目微启平视,表情于静穆威肃中寓慈祥。头饰螺髻,袒胸束腰,左手平举与胸齐,掌心向上,右手施“说法印”状。内着僧衣,薄而贴体,外为袈裟罩体,僧衣末端略显飘逸,袖长过膝。大佛头部与下肢皆镂空圆雕,仅腰背与山石相连。佛像雕凿造型严谨,唯头部稍大,远视略有比例不适之感,但近视则不失其古朴自然之神韵。人佛脚后石缝有山泉流出,汇而为池,清澈见底。  禹迹山大佛是四川省最高的石刻立佛。造像虽无题刻稽考,但就其雕刻艺术手法和造型风格特征应为唐末宋初所刻。  保护范围:东至双寨门(东寨门),南至鸡公岭,西至飞来石,北至禹迹石。  建设控制地带:大致为禹迹山的整个山体。    碑院镇  碑院镇位于南部县东部,东与楠木镇接壤,西与永定镇交界,南与谢河镇相邻,北与阆中福星乡毗邻,距县城15公里,唐巴公路贯穿境内,是南部县通往仪陇、巴中、南江、通江一市三县的必经之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十大立佛之一禹迹山大佛位于境内。全镇辖15个行政村,142个社,总人口18809人(其中农业人口16480人),幅员面积29.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22…… 详细++

平桥东观庙

平桥东观庙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观庙位于平桥乡东观庙村,梁上有明天顺四年(1460年)修建题记。坐北向南,单檐悬山式顶,青瓦屋面,正殿面阔五间13.3米,进深6.1米,抬梁结构,脊高6米,檐高3.7米;左右厢房各面阔三间10.4米,进深4米;山门面阔五间13.3米,进深3.3米,为七架椽伏屋前乳栿后乳栿劄牵对四椽栿用四柱抬梁房架;山门前台阶高2.8米,踏道十六级。

南充升钟风景区

  南充升钟风景区简介  以升钟水库大坝和库区为主的风景名胜之地升钟风景区,位于南部县西北部,相接于剑门蜀道。升钟库区横跨南部、阆中、剑门三县、市,水面最宽处达3000余米,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一座水库。其间碧波荡漾,小岛星罗其中。西岸山峦叠翠,峡谷纵横。为天然旅游避暑胜地和重要风景区,享有“峨眉青城逊升钟”之誉。    四川南充

红岩子景区

  以城市建设和红岩子电航工程为依托,利用工程建成后形成的宽阔湖面,与三个城市主体公园灵云山、火峰山、五面山以及满福坝农业观光园和石子岭生态植物观光园,共同构成“三山、两园、一水”的风景轮廓线的红岩子风景区。景区内已建成占地300多亩,川北规模最大,特色突出,集纪念性和休闲性为一体的城市广场,是阆中古城游线上一道靓丽的城市旅游风景线。

南部脆香甜柚

  南部县脆香甜柚,是柑桔属中较早熟的柚类良种。果形美观,果大皮薄,质脆化渣,酸甜适度,香气浓郁,可溶性固形物高,汁多核少,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的欢迎。1989年参加全国优质水果评比,仅次于文旦和密轴,名列第三,获农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93年,又获联合国技术信息系统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造科技之星奖。   地域范围   南部脆香甜柚地理标志地域范围为老鸦镇、盘龙镇、群龙乡、平桥乡、马王乡等33个乡镇。产地位于东经105°27′-106°24′,北纬31°04′-31°40′,介于海拔300-450米之间,东邻仪陇县、蓬安县,西邻盐亭县、梓潼县,南邻顺庆区、西充县,北邻剑阁县、阆中市。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南部县西北地势高、东南地势低,东西分布着大巴山余脉和剑门山余脉,最低海拔290米,最高海拔880米。南部脆香甜柚产地海拔在300-450米之间,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浅坝带坝面积占9%。土壤类型为紫色土,土壤质地为粘性壤土,土壤有机质1%以上,全氮0.116%、碱解氮78ppm、速效磷9ppm、速效钾67ppm,土壤pH值6.8-7.8之间。产地特殊的地形地貌为南部脆香甜柚特色品质的形成和保持提供了基本条件。   (2)水文情况:南部县水利资源丰富,嘉陵江由北向南流经本县,流程116㎞,流域面积2236㎞2,其中一级支流西河由西向东纵贯境内175㎞,流域面积1779.9㎞2。西南地区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升钟水库位于南部县,境内,总库容13.39亿m3,县内40000公顷农田得到自流灌溉。全县地下水蓄量6266万m3,水质为软水或微硬水,水温10-27℃,无色、无臭、无味。水利工程、天然水系和优质的地下水资源,为南部脆香甜柚生产及特色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3)气候情况:南部脆香甜柚产地处于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秦岭、大巴山形成天然屏障,境内冬无严寒,气候温和,季风显著,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8℃,极端最高气温42.4℃,极端最低气温-5℃,10℃以上积温5226-5624.3℃,年平均日照时数1293.2小时,无霜期316天,年平均雨量970.2mm,空气相对湿度78%。   (4)人文历史情况:南部脆香甜柚从引进、优选成型到推广种植已历经30余年。1978年,县果树技术推广站从苍溪县引进试种,发现品种混杂、品质退化。1980年起,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果树遗传育种学理论,利用果树芽变原理,用本地柚作砧木进行株系优选和区域试验,于1986年优选成型并获得南充地区优质果品鉴评第一名,其早熟性、丰产性、耐贮性、内在品质等明显优于同类产品。南部脆香甜柚于每年10月上旬即可食用,10月下旬完全成熟。对比检测结果,果汁增加3%,含酸量下降1.7%,含糖量增加1.31%,可溶性固形物提高0.3%,维生素C提高3.5%。   1990年,县委、县政府以南部脆香甜柚获评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为契机,将其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首选项目,在全县开始因地制宜大规模推广种植。在推广种植过程中,裂果比例较大,县果树技术推广站立即开展了为期3年的裂果防裂攻关,形成了异花授粉、地膜覆盖、配方施肥、前促后控合理调控水分的一整套特殊生产体系,大面积裂果率显著下降。南部脆香甜柚历经试种、优选、果实防裂攻关后,才形成独具区域特色的优质水果。1989年首次参加评比,荣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后,陆续获评1993年“泰国优质农产品博览会银奖”,“联合国科技发明创造之星奖”,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柚类协作会金奖”,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2005年中国西部(成都)“农博会金奖”。南部脆香甜柚品质改良及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开发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南部脆香甜柚裂果防止试验研究及推广获评“南充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脆香甜柚现有种植面积2666.7公顷,其中,已通过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2000公顷,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认定266.7公顷。年产脆香甜柚3.3万吨,全部通过了无公害产品认证。果品畅销于新疆、甘肃、山西、陕西、重庆等10多个省(市)。目前正在适宜种植的33个乡镇规模种植,规划形成10000公顷的南部脆香甜柚优势产业带。   

南部烧麦

  南部烧麦具有皮薄馅丰、造形美观、荤素兼备、营养丰富的特点。烧麦因其皮薄,熟制后皮料浸油呈半透明状,透过皮亦可见其馅而得名。烧麦选用精致面粉而作,肉馅调料讲究,形态呈梅花状,味道独特可口,在川北地区享有盛名。   材料:面粉、小白菜、猪瘦肉、胡椒面、盐、味精、料酒、香油等。   制作选用上等面粉加水调成柔软的面团,扯成10克一个的脐子,压扁后擀成面皮,多张面皮重叠,置案边,用面杖敲压面皮边缘,使之成为荷叶状的裙边;小白菜用沸水略煮,压干水份,切成碎粒,猪瘦肉切碎,肥肉煮熟后切成碎粒,以上三料加胡椒面、盐、味精、料酒、香油调成馅心;取皮于手上,中间放入馅心,慢慢地将面皮的裙边向上抄起,捏成白菜形状,其馅心置于底部,放入蒸笼中用大气蒸之,蒸至三分钟左右,开笼洒清水一次,再蒸至熟即成。   

升钟酸菜

  南部县升钟酸菜是升钟湖风景区旧时人们传统饮食习惯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人们贫困生活的缩影,“米缸缸,面缸缸,不如一个菜缸缸”,过去农村是家家必备,也算是“瓜菜半年粮”吧,现在即便是生活改善了,人们也还都喜欢吃酸菜,特别是老年人,几天不吃酸菜就感食欲不佳,因此集市上还有酸菜出售。   酸菜分活酸菜、干酸菜两种。活酸菜用料是有选择的,一般用家菜、萝卜菜、苦卖菜、白菜或嫩油菜苗、葫豆尖等作原料,以萝卜菜作活酸菜最佳,洗净后煮至八九成熟,捞置缸内压紧,盖覆一层老酸菜,密闭至第二天颜色变黄可食用,酸菜在缸里搁放时间长了,菜酸水吊流成滑丝。干酸菜即是将活酸菜取出晒干,一般以家菜、白菜作制干酸菜的原料,食用时热水侵泡后下锅。无论是干酸菜还是活酸菜,食用方法都很多,有酸菜稀饭、酸菜干饭、酸菜面条、酸菜汤、酸菜红苕、酸菜“搅团”(以玉米面搅成互状拌酸菜吃)等。

卧龙鮓

  卧龙鮓    南部县升钟镇一带有名的肥而不腻、一片肉就吃饱肚子的“卧龙鮓”。   “卧龙鮓”由来已久:将猪的五花肉切成大片,配以生姜、鸡蛋、白糖汁、料酒、葱、蒜等10余种调料,再加上大米粉和匀,放在蒸笼上蒸40余分钟就行了。“卧龙鮓”是当地群众红、白喜事的一道压轴菜,主人家大不大方、家底厚不厚实就看“卧龙鮓”的分量了。据当地人介绍,前些年,“卧龙鮓”大的每片有0.25公斤的,就像一块鞋底子,一大盘端出来,中间还插着一根筷子(用筷子插上以免掉出盘子),跑堂的将盘子端上桌子,将筷子一抽,客人们就可以敞开肚子吃了。   前些年由于生活紧张,去吃饭的人穿上过年、过节才舍得穿的衣服去吃席,心里惦记着家里的老人和儿女,于是“卧龙鮓”上桌时,就用芭蕉叶或荷叶包上一份,小心地揣在衣袋里,有时候一不小心,油水便弄了一身。但现在不一样了,人们的胃口明显“小”了,传统还是保留,“卧龙鮓”却逐渐“瘦身”。   

大桥豆瓣

  以优质鲜海椒、食盐、大蒜、生姜为主原料。通过日晒夜露的传统科学配料精酿而成,本品色泽棕红,酱香浓郁,麻辣回甜,咸淡适宜,是川菜的高级佐料。可用于回锅肉、鱼香肉丝、烧豆腐,也可直接佐餐下饭。配料:鲜海椒、豆瓣、花椒、胡椒、三奈、八角、丁香、草果、老姜、大蒜等二十多种自然香料精制而成,本品不含防腐剂、添加剂,对人体无害。因其制作方法是一个太监所传授,人们风趣的叫“太监酱”。邑人王老道清末曾在皇宫作御膳,回到故乡老君观出家,常为施主作斋,经他烹饪的素食堪称色香味三绝,一时驰名闾里,大桥场“福记酱园”主人胡绥之慕名走访,得知王某曾在皇宫专司制作豆瓣酱,就拜之为师,熟练的掌握了选材、配料、发酵、晒露等技艺,于是“福记酱园”生产的豆瓣酱,载誉遐尔,不仅畅销西充、南部、盐亭,甚至远销广元、昭化、剑阁等地。1948年这种豆瓣酱获成都、重庆土特产品赛会一等奖,与阆中醋、中坝酱油齐名而享誉巴蜀大地。

金丝鲤鱼

  金丝鲤鱼是南部县宝马河的独特产品,以鱼腹两侧各有一道金色线纹而得名。这种鱼比普通鲤鱼肥美,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道细小的金色线纹,从腮边直达尾部,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活蹦乱跳,逗人喜爱。鲜鱼经过烹调,肉质细嫩,入口有粘糯感,其味鲜美异常。    大王镇境内有离国道212线不足500米处的西南方和西北方向处,有海拔分别为525米和630米高的灵宝山、金子山两座,山势独特雄伟,周围沟深壁陡、地势险要、树木从生、百草丰茂、多有飞禽走兽栖居于此,宝马河围绕两山脚下流入西河,其可谓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之美地。    以金丝鲤鱼闻名的宝马河贯穿境内。水质独特,金丝鲤鱼独产其间,为宝马河独特产品。此鱼因鱼腹两侧各有一道金色纹线而得名。金丝鲤鱼比普通鲤鱼肥美,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道细小的金色线纹,从腮边直达尾部,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活蹦乱跳、逗人喜爱。    其鱼肉质细嫩,入口有粘糯感、鲜美异常。有趣的是:宝马河的金丝鲤鱼幼苗若移到别的江河,则失去“金丝纹线”长成普通鲤鱼,这正是宝马河的自然环境和特殊水质的奥妙所在。

方酥锅魁

  方酥锅魁是南部名小吃之一。选用上等面粉经发酵后,抹上椒盐等特殊调料,反复揉搓,做成小正方形,两端粘点芝麻,压成方饼,放进平底锅烙硬,再放入锅下烤炉内膛四壁,烘烤至酱红色。   锅魁表面壳硬,敲打有声,但入口酥如饼干,脆香可口。携之远行,不脆散,三五天后依然酥香回甜,在半月内,可保持酥香特色。

玉镇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玉镇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