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东南州 >> 三穗县 >> 良上镇

良上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三穗颇洞农业体验园区

三穗颇洞农业体验园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三穗台烈现代生态农业园区科普示范基地,通过两年的项目建设,以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科普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科普教育网络互动平台等为工作重点,着力将三穗颇洞农业园区打造为省级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基地的建立对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熟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加快做大做强三穗县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步伐起到较好地积极作用。

文武笔

  文武笔

洞蟒

  洞蟒  洞蟒——飞瀑帘洞藏灵蟒。洞蟒位于三穗县雪洞镇2公里处,一条清清溪流沿着一道蜿蜒的山间公路直至洞蟒山前。洞蟒在民国22年修建过一座庙宇,因洞中常有蟒蛇出没,故称之为洞蟒庙,曾经香火很旺,后来被损坏了。  洞蟒的景色奇观是三穗县众多的旅游风景之一,这里一路山雀啼鸣,霞烟映彩,举目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中国山水画卷,这精巧的构图,精妙的着色渲染效果是任何名家高手也画不出来的,大自然的杰作自然天成。绿绿的青山里,藏着一瀑垂帘,这块瀑布高约三十米,从山崖上跌落而下,在崖边形成了水帘瀑布。哗哗飞泻,延着山溪向前蜿蜒流去。古人诗云“推开秀浪欲破天,日照洞蟒过千年。绿水穿石飞细浪,青山吐雾绕林泉。云中隐雁啼梦里,寨外幽猿去日边,隐隐黄鹂关不住,一条白练挂苍天。洞蟒的奇绝景观是千万萤火虫相聚于此,在瀑布周围,七八月份的夜晚,两边的石壁上,树丛中,石隙间,有成千上万的萤火虫在闪烁着亮光,如繁星点点,时而追逐,进而栖息,群起而飞,如流动的银河。在瀑布的右山边,青翠的竹林里有一条之字形的路时隐时现,一直绕上风雨桥。山脚下,一户人家,一楼一底,全木结构,很有侗乡特色。在丛林山崖中穿行,到得山坳崖巅的风雨桥,你的视野会豁然开朗。这桥边的残破庙宇和桥的古远生灵便是发思古之幽情。一路风景有猴子洞里的石棺材、五龙溪,石棺材上长有莲花,高三丈,长二十米,山石青色,石块奇形怪异,如禽如兽,仰天长啸,看了使人拍手称绝。五龙溪位于洞蟒、风雨桥前,这里小溪铺成的原野,有农田和山林,浓绿和嫩绿相间,格局异常和谐。苍翠欲滴,五条清清溪流凭栏交汇,像似一张色彩绚丽的五根琴弦,镶嵌在绿色的原野上。大地的动脉拨弄了琴弦,使每条小溪都弹奏出十分美妙的乐章。加之林风天籁,山鸣谷应,如象整个山林原野都在唱歌,这里的奇绝景观定能让你怦然心动。  雪洞镇距离三穗县城25公里,交通便利,各种车辆均可以开到洞蟒山下。是旅游闲休的好地方。

寨头

  寨头  寨头——苗家千户醉笙歌。寨头,原名千家苗寨,位于三穗县西南部,距离县城20公里,是千里苗疆之门户。是苗族英雄张秀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与清军浴血奋战的疆场。来这里看千家苗寨,赏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观芦笙歌舞,听娇女弹奏,感受少女之情怀,往昔的千家吊脚走楼如今是看不见了,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憧憧的新楼华宇,整齐雅致,格外亮丽的依然是千户苗寨,美丽动人的苗族姑娘随处可见,寨中的笙歌以及山上传来的木叶声,声声入耳,准能让你陶醉在苗寨之中。“二月二”禳桥笙歌的民族风情节日更是让你心醉神驰,这里的民族风情,栏路牛角美酒,翩翩的舞蹈及美丽的民族服饰准能让你神思遐飞。  别具一格的“二月二”禳桥节日,是由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开始,到初五、初六结束。芦笙场上,美丽的苗族姑娘和英俊的小伙子在中间吹笙起舞,着身的盛装转动优美的姿式,前来观看的人山人海,形成了一片芦笙海洋。吹着旋律的曲子,随着曲调,带着笑容,忽而左,忽而右,姑娘们顶头上的银饰吊牌和胸前的那块银牌压领,在阳光下和歌声中耀眼夺目。来自于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游客为之兴叹,为之咏歌。  每年的游客达10000人以上。因为这是居住在320国道线上,而且是三穗通往凯里州府的大门,来回的车子川流不息,路过的旅客们,遇上这种精彩的场景都要一饱眼福。对歌场上,人山人海,歌声优扬,随地都可以看青年的男女对歌,有时轻轻对唱,有时切切私语,这是当地的喜结良缘,成为终身的伴侣。  斗牛场上,凶猛的大水牛在激烈的战斗着,时而追赶,时而撞击,时而旋转,让人赞不绝口。每年都热闹非凡。来这里,你可以看到你没有看见过的苗族姑娘,芦笙歌舞,热闹的斗牛场面和男女对歌,来这里饮你没有饮过的栏路牛角美酒,吃你没有吃过的苗族姊妹饭,听你没有听过的民族山歌。这一道风景旅游线会为你的生活增添了快感。这里交通便利,在320国道线上,各种车子均可以开到山寨前。

大山沟

  大山沟  大山沟——云天湖影听莺啼。大山沟距离三穗县城14公里左右,西北方向的云天湖影深处,一条波光粼粼的清水湖泊弯弯曲曲地向下延伸,滋润着两岸宽阔的沃野和这黔东的三穗小城。因湖静而清澈能见天空和云霞而得名。山壑烟霞,长堤卧波,湖面泛轻纱,月映烟寒,碧蓝如茵。明月当空时,所感受到的就是一溪弯月和缕缕清风的舒畅惬意极灵性的快感,这里是寻幽揽胜、避署休闲的好地方,也给三穗的旅游增添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寒冬一过,湖影犹如一位报春的使者,两岸杜鹃花火红地开着,青松夹翠,艳桃灼灼,湖波更是幽静,映照倩影,两岸娇莺幽啼,湖面金波闪闪,无限柔情。最令人动心的是,莫过于晨曦初露,月落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垂柳舒卷飘忽,闲来垂钩湖岸,看那湖光山色,勾魂0。  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淅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有时湖水又像黑得发亮的丝绒,在宁静的夜里泛着幽光。湖水是凝然不同的,如同一缸浓浓的美酒。湖面依沟延伸,群山起伏,湖岸边一条幽曲小径顺着湖水直至山壑的最深处,为游客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多变的群峰倾心畅游的风景线。走在小径上,湖岸边,胜景就如画卷展开,牧笛晚归,烟蔓红花,真是万种风情,任人领略。看远峰重嶂叠翠,苍松花红,垂杨带露雨,烟波摇漾,锁澜湖水丛林,远望去,近实远虚,山峰入云巍然入目,游后留连往返。小车和摩托车开到堤坝前。

永灵山

  永灵山  永灵山——兴乘浮云听禅钟。永灵山位于三穗县城东北一公里处,原名北岩。山顶大雾无痕,白云绕顶,风嚯嚯如梵声而得此名。相传有一年大旱,田坝龟裂,秧苗枯萎。于是,乡亲们杀猪、宰羊登山求雨,当日天降大雨,人们都觉得十分灵验,就改名为“雨灵山”。因雨和永谐音,故“永灵山”。山顶有一佛殿叫“甘霖寺”,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山岭盘旋曲折,峭壁耸峙,俯瞰足下,是白云迷漫,环视群峰,云雾缭绕,那弯弯曲曲的幽曲小径,就象是仙女的彩带飘落在山坡上,只要是你致生此地,却有自于一个空灵虚幻的境界。新修的殿宇造型生动,古朴清雅,别具一格。  古人有诗云“翠嶂重叠石嶙峋,僧竂禅院诵佛经。香风飘逸梵铃响,浑如灵山拜世尊。”近代诗人周伯庸游永灵山也有诗云:叠翠灵岩万仞楼,苍茫烟树雨初收。是谁描出天然画,赛过丹青第一流。站立永灵山山顶可以观看三穗县城全景风貌,观看南来北往的车辆穿梭不停,百里群峰尽收眼底。  永灵山不远处的新寨沟观音阁,距320国道仅120米,小车、汽车、摩托车都可以开到山脚下。观音阁是一座古老而又重修的庙宇,是一座休闲的山庄,依山而建,掩映在碧翠的青山绿水和繁花之间,有古人联云:“逶迤八弓隐身一处好胜地,平畴三穗天就千奇避署庄。”  观音阁从环境保护,绿化美容,水电齐全,休闲餐饮,桌椅用具,设施齐全。庙宇紧贴崖壁,由上而下,共有七层,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多钢混结构。0高叠,回廊栏幽,第一层是供财神兼休闲;第二为餐厅;第三层有清泉井;第四层为观音阁,殿后有观音洞;第五层是大殿,供奉神灵、弥勒;第六层是笑岩对峙,飞来石佛;顶层是观景台。登高远眺,整个新寨沟山村及田园风光尽在眼底,2000米长的高速公路大桥横空飞架,给观音阁增添了一道巧工神来的景观,游客在亭阁里喝茶对奕,下棋悠闲。这里的古木成荫,藤萝缠绕,如果你是远道而来的游客还是本地工作劳顿的人,不如来这里轻松轻松。山脚下,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汩汩而过,终年不息,河水清澈,只见水中的鱼儿来回穿梭,给人清心悦目之感。坐出租车3元即到山脚下。

杨至诚上将纪念馆

  杨至诚上将纪念馆

红军亭

红军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亭  红军亭——亭楼品酒忆长征。红军亭位于三穗县良上乡,距离三穗县城30公里。这里有一柿子树叫做红军树。那是1934年9月26日红军团任弼时、肖克、-的部队长征在剑河县与敌人激战一天,27日转到三穗县良上宿营,过巴治、岑松、施秉到龙里,绕贵阳过思南上遵义。在这里停了十多个小时,几个战士又累又饿,见树上结有鲜红的柿子,就摘下来送给伤员吃,却被军团长严厉的批评,当时军团长就写一标语贴在这树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后来乡亲们就把它叫做红军树。红军走了,却给这里留下了很感人的故事。红军亭于2002年修建,离红军树1里左右。建筑面积约一亩地,亭高1.2米,亭底宽5.4米,亭子的顶端一颗闪闪的红色五角星跃然眼目,亭上的碑文记载着红军长征过良上的艰辛历程,刻叙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红军纪念碑是红这精神的象征,是一座历史的丰碑!  来这里走一段长征路,感受红军精神,来这里听老人、小孩讲叙红军的故事,深切地体会红军与乡亲们的热切亲情,来这里看良上依山傍水的苗家村寨,领略古朴、整齐的吊脚走楼以及苗家姑娘的万种风情;来这里饮飘香逸醉的米酒,享受醉之翁那飘飘欲仙的神来之感觉,来这里吃旱谷米饭,让旱米的纯香味润泽你的神奇想象。只要是你来到良上,你就要带着醇醇的米酒和香米回到你的家乡,这里留住美好的回忆。还有被称之为黔东南第二高峰的老山坡,海泼一千多米,为“三穗西藏”。山脚下,炊烟袅袅,一户户人家,恬静安祥。好象是上天有意让人们回味当年的峥嵘岁月,那些如丝的细雨,那些朦胧中的树林,村庄,都象是遥远的回忆。一条小河从云层里哗哗流来,从这里的村寨和山脚绕过,滋润着这两边的苗寨,几百户人家。河坝边是小学、政府还有一个古老而幽静的乡场。这一条旅游风景线是长征的足迹,别具一翻情趣。

贵洞

  贵洞  贵洞——万亩竹海隐洞天。贵洞在县城东6公里的万亩竹廊风景区。溶洞群就掩映在群山之中。此洞全长约4公里左右,宽在5——50米之间。以流泉、竹韵、洞内奇景千姿百态,清清流泉直至洞内而名传千年。悬崖峭壁,断岩对峙,洞门口平坦宽敞,昴首翘望,就仿佛是一个倒挂的大雄狮头。古人有诗云:“巍峨绝壁腾紫烟,狞狞怪兽倒头悬。山间流水洗竹韵,一梦依稀入洞天”。洞内有大厅、小厅、平台、云梯,“千丘田、万块土”。传说在远古时代,仙人在此居住过。这里沟谷渊深,一条清清流泉从洞中哗哗流去,深潭幽暗,怪石嶙峋,只要是你来到此处定会感觉到格外的神奇。此洞石笋林立,石幔飘逸,像少女的裸体,又像少女玉体轻裹着的薄衫。  洞外,那无数座密林竹岭,在朝旭初来,夕阳斜照之时,显出朦朦胧胧的淡影,似像一幅水墨画儿似的,充满了诗意。远处,青山翠竹像绿色的波浪,绵延不绝。随着洞外曲折的山路和蜿蜒的河流一直往上走,两边是翠竹弥漫,小小的村寨安静地坐落在绿绿的竹海之中,你一路走来,听百鸟啼鸣,到石万沟直上高坡最顶巅,春天一路桃花盛开,火红的杜鹃花漫山遍野,杜山之巅,万亩竹尽收眼底,观山鹰高空盘旋,看牧童晚归,赏农家袅袅饮烟,看原生态的手工造纸,这一条风景线的美丽神奇,来到这里你就象来到一个远古时代。每年游客达3000多人。

圭务

  圭务  圭务——朝暮霞辉映浣溪。圭务距离县城60公里左右,与天柱坪地紧紧相连。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朝霞升起,日落之时霞光照映湖波,山青峦,水澈澈。  一条乡间公路环绕万重云峰一直往上伸延盘旋,周围是优美逶迤的山岭,犹如一条正在酣睡的巨龙一动不动地沉睡千百万年,放眼望群峰之巅,云雾缭绕,正在吞噬着山脚一个个自然湖泊,这里苍翠群山重重叠叠,实像大海的波涛一起一伏,是那么的缥缈而幽静,给人的是一种爽心悦目之感。早上站在浣溪湖泊之顶看日出。早上9点多钟一轮火红的圆球冉冉升起,阳光是那么的柔和,湖泊淹映的倒影一闪一闪的,格外的生动迷人。下午,整个山是那么的静。在浣溪湖岸的另一个方向看日落,日薄西山,残阳如血,落日的余辉似一道红霞,夕阳照着空蒙的山,那一轮落日是那样圆,那样大,就象鲜红的珊瑚球一样,把整个山峦、湖泊笼罩在一脉淡淡的红光中,前面像有一种细细的丝带柔和地、轻轻俏俏地撒落下来,把西天染成了红色,仿佛是一颗跳动的心,正在同黑暗作顽强的斗争。那高高低低的树与蜿蜒的溪流和乡间小桥,以及溪岸边的农舍,对映成一幅高山水长的农家生动画面。各种各样的山鸟啼鸣,使你进入一个童话世界。  古人路过此地曾诗云“彩云仙处几人家,古柏苍松驻晚霞。一轮夕阳染如血,欣观日落漫升华。”这一条风景线蔓延3公里,与众不同,你来到这里日出日落的万般景象尽收眼底。交通情况:各种车辆均可以到堤坝前。

圣德山

  圣德山——皇阁幽室览毓峰。圣德山是一座佛教圣地,位于三穗县桐林镇,与天柱、剑河、湖南新晃交界。该山一峰独秀,1176米的高山直插云峰。明朝洪武元年(1730年),云游高僧道乾和尚见此山气势磅礴,龙脉走旺,乃建乾元寺,日月居诸,星移斗转,兴衰更迭,古代的辉煌虽不可见,在民国二十年又复修重建的玉皇阁宝鼎至今尚存完好,为砖石结构,阁高6.6米,内供大佛多尊,寺院壁墙上刻有文人墨客的诗、词、对联可供观赏。厅堂有一联云:“天赐圣德鸾鸣和盛世,地联黔湖龙腾过中天。”古人诗曰:“唯有天在上,并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活画出此山的雄伟气势。这里历来香火盛旺,数百年不衰。  来圣德山饮长寿水——即清福水,此水清甜沁肺,常饮此水常年不老,井旁有石刻对联云:“圣水何须耿躬拜,德山原系道乾开。”四条古花石阶沿着不同的道路延向上山,蜿蜒曲折,一直通到玉皇阁宝鼎东西南北四个大门,总长一万多米,这都是从很远的河滩里选来的鹅卵石铺成。东门进宝殿两米处有一洞,叫做犀牛洞。传说此洞直通鹿洞河观音塘。登上山顶,如临天际,看一峰毓秀,名胜风华万年,云锁高峰,看流水东去,万壑长岭只底眼帘,灿霞飞彩,群山绵绵,俯首脚下,山岚雾霭,袅袅浮来,有飘飘欲仙之感。有古人诗云:“德山名胜起千秋,云锁高峰水四流。万垒重叠皆仰拜,千峰并峙应底头。举目东北三千里,放眼西南八百州。好景一时观不尽,有缘明岁再来游。”  这里每年游客达10000人之多,气候暖和,交通方便。      桐林镇  桐林镇位于三穗县东部,距县城28公里,北与雪洞镇和天柱县阳寨、湖南新晃相邻,东和款场乡接壤,南与剑河县南明镇相邻,西接瓦寨镇,310省道穿境而过。全镇辖20个行政村,166个村民组,4535户,18617人,是一个以侗族为主体,汉、苗、土等多民族聚居的典型山区农业乡镇。 桐林镇国土面积133.5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8%,耕地面积11212亩,其……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三穗鸭

   三穗鸭为中国地方名鸭,是中国优良蛋系麻鸭品种之一,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穗鸭系同野鸭杂交选育而来,抗病性强、瘦肉率高,肉质细嫩,产蛋多、蛋质佳,胆固醇低,富含氨基酸,个体小的三穗鸭具有野鸭特性和山禽的独特风味。    三穗鸭以放牧饲养为主,通过采食牧草,河流溪沟,稻田里的水生物与农家自产的玉米、稻谷等杂粮生长,形成了独特的生态三穗鸭及生态绿壳鸭蛋。三穗鸭蛋含有大量的卵磷脂、维生素A B E 和微量元素铁、锌、硒、钾、钙、镁、氨基酸含量比普通鸭蛋高出5—10倍。鸭蛋对头昏、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抗衰老、儿童缺锌等各种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食疗作用,是婴幼儿、孕妇、病原和老年人极好的营养滋补品。    三穗鸭公鸭体躯稍长,胸部羽毛红褐色,颈中下部有白色颈圈,背部羽毛灰褐色,腹部羽毛浅褐色,颈部及腰尾部披有墨绿色发光的羽毛。母鸭颈细长,体躯近似船型,羽毛以深褐色麻雀羽居多。翅上有镜羽。成年体重公鸭为1690g 。母鸭为1680g。年产蛋约250枚,平均蛋重量为65.12g。    三穗鸭系列有:三穗麻鸭、三穗黄焖鸭、三穗血浆鸭、三穗老鸭汤、三穗板鸭等。   地域范围    三穗鸭原产于贵州省东部的低山丘陵河谷地带,以三穗县为中心,分布于镇远、岑巩、天柱、台江、剑河等县。   特定品质     三穗鸭公鸭体躯稍长,胸部羽毛红褐色,颈中下部有白色颈圈,背部羽毛灰褐色,腹部羽色浅褐色,颈部及腰尾部披有墨绿色发光的羽毛。母鸭颈细长,体躯近似船形,羽毛以深褐色麻雀羽居多。翅上有镜羽。三穗鸭虹彩褐色,胫、蹼橘红色,爪黑色。   文化典故     三穗县具有600年的养鸭历史,素有“鸭乡”之称。“三穗鸭”是我国四大名鸭之一,具有野鸭风味,以产蛋多、蛋质佳、肉质细嫩鲜香、回味绵长的特点,1982年被录入了《中国禽品种志》,2003年被收入《中国地方品种资源图谱》。2009年三穗县已落实30个鸭养殖小区建设,已有养鸭户4500户,其中500羽以上的重点养殖户350户。

三穗灰碱粑

  以上等糯米混以稻草灰(主要成分: 碱.) 主要做法暂不公布``    成品一黄褐色为宜.    食用方法:1.切成条状,放入沸水中煮3分钟左右    2.盛入碗中,加汤(如龙骨炖汤,番茄汤,紫菜汤等)然后放 入香料(如;葱花,蒜茸,芫茜,五香,胡椒粉等,凭各自喜好添加) 即可使用...    灰碱粑使用辅料绿色健康,不添加任何市场上的调料添加剂,适合各个年龄段朋友食用.    另外,在三穗县各个地方的黑白喜均在正餐前以 灰碱粑招待客人.也是所谓"油茶""之一.   灰碱粑对贵州三穗人来说,犹如火锅之于重庆、狗不理之于天津,已不仅仅只是一种当地特色小吃这么简单,还有着许多的“情结”甚至已超出了吃的范畴。”可见灰碱粑之于三穗人的重要性。灰碱粑顾名思义是用柴草灰和大米制作而成,工艺相当有意思。

三穗斗笠

  贵州特产—三穗斗笠,产于三穗县瓦寨镇,是传统名牌产品。三穗瓦寨斗笠以细篾、棕丝、光油为原料,编成网格,圆形、斜檐、尖顶,美观耐用、轻巧方便,能遮雨避日。    特产文化:三穗瓦寨斗笠不仅是遮日避雨生产生活工具,而且是竹编工艺收藏品。产品远销泰国、法国、美国等地。1984年,瓦寨斗笠被作为国礼赠送给访华美国总统里根。瓦寨镇也因此被誉为“斗笠之乡”。2009年成为贵州省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产功能:三穗瓦寨斗笠晴能遮阳,雨能避雨。加上其材质和编造工艺,使其轻巧、美观大方而且实用,带在头上没有闷热之感。是居家生产劳动,民间工艺收藏的珍品。

良上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上寨村

----

稿桥村

----

贵溪村

----

雅中村

----

稿白村

----

龙塘村

----

贵槐村

----

下寨村

----

中坪村

----

坪寨村

----

小巴冶村

----

白眉村

----

岑兴村

----

桐合村

----

稿米村

----

良上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