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中木召古庄园遗址 | 中木召古庄园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中木召古庄园遗址 中木召古庄园遗址,是思州尚未解剖的最大谜题,它以文物群落、风光优美而著名。 中木召古庄园遗址位于大有乡中木召自然寨,距岑巩县城公路行程23公里。此遗址至今还是一个未揭底的迷。 中木召古庄园,布局得体,工艺古朴。据出土遗迹测量,遗址占地面积34120多平方米,大部份已被清理使用,还有部份遗址仍掩藏于厚土之下,地层表面已荆棘丛生,并有合抱大松、柏、枫木林。其中,一株银杏树,母树早年枯死,子树己长高五六十米,胸围5.7米;一株合抱大无名树生长在古城墙基石上,根系缠盖满了基石。此庄园何年何人为何建造,经反复查考,正史均无文字记载。 1982年以后,省、州、县文物部门及有关专家学者多次对遗址考察,未能定论。遗址中的木构楼阁已多次被焚而改建,但城墙、基石、门栏、石柱础等仍历历在目。从显露遗迹看:庄园四周有围墙,内有7条巷道,14堵巷墙,6进房屋基地,24套楼阁基石地面。所有地面全部使用人工凿制的青岩料板石嵌铺,部分庭院以正方形厚砖铺地。石板上刻有各种花纹图案,铺地石板及厚砖也以不同的图案组成,排列有序,富丽堂皇,特需周密筹划及精确计算料石的长短大小和厚薄。每套楼阁的石门栏、石柱础、踏垛垂带,都精心凿制和雕刻,十分古雅。石板雕刻花纹粗犷古朴,绝大多数为阴刻,少数为浮雕。图案有太阳纹、鱼鳞纹、四叶花瓣纹、金钱葫芦纹、棱形回字纹、十字单线纹、平行单线纹等。从城墙、间墙、石板、厚砖、庭院结构及石板花纹等实物观察,此庄园为一次性建筑,工程浩翰。据工程师测算,建造此庄园,包括取石、运石、砌石、雕刻、修建等,需用100万至200万个工日,如以4000个劳力建造,需花费10年至15年时间。 古庄园中,称中厅堂的庭院出土较为完整。厅堂中用方形厚砖组成大型图案;在比厅堂低0.8米,长13.2米、宽12.44米的门前院中,用了120块刻着120种不同图案、花纹的青石板也嵌铺成大形图案。中轴线上的长、短、方形不同规格的12块石板花纹,自厅堂门前向南排列的图案花纹顺序是:三棱回字纹、金钱纹、回字纹、四叶纹、金钱回字纹、棱形回字纹、金钱米字纹、横条单线纹、鱼鳞纹、十字单线纹、纵单线纹、12个圈太阳线纹。其图案花纹的线条有6根、12根、60根、120根。院坝左侧还有一长宽约3.6米、深1米的花园水池及残存的假山钟乳石,并培植有修竹、冬青等林木。在庄园内第24号楼阁基石地上铺有“虎”、“鹿”花纹图案的方形厚砖;间墙均无石灰浆砌,属古代干垒石墙;铺地石板、厚砖亦无石灰沙浆,相互衔接严密均匀;楼阁柱石墩图案有“ “形花纹;庭院楼门石墩花纹呈” “形,中心九朵” “葵花。还出土”8“形态”拾两“酷似北京故宫展览的殷商牛头石雕像1个。在第13号楼阁基石地前,群众挖苕窖时,于地下深2.55米处有1米厚的碎瓦片、瓷片及青岩料石。 古庄园遗址的后山原名大竹山,庄园前的大田坝称军田,并有一河流类似护城河,西南一片大土称军土,又有牛场坝、马道子、过马河、成佛岭、苗坟坡、蜡库、盐库、店铺、古花园、药院、金鱼池等遗址,还有古人墓、苗坟等古墓。西南2公里为释迦牟尼洞,120步石踏垛登入洞门,民国期间曾藏住200余人。西山麓有大洞、小洞,为古人栖息之地。古庄园通向四面八方的石板铺砌古驿道6条:东达湖南新晃,东南往玉屏,南至羊坪、三穗,西达古思州城,西北往石阡,北至铜仁等地。 据今住庄园遗址之刘贵后裔家史载:第一个进入此庄园居住的刘天禄,死时葬于中厅堂,迄今相传21代,500多年历史。并说进驻该庄园时:“夷民都已跑光,剩下的也己杀绝,庄园不属刘家建造”等等。其庄园四周原有古柏、椿芽、枫木林等千多株,“-”、“0”年代遭砍伐,现仅存72株,胸围4米以上,树高四至五十米,风景十分幽美。庄园前小河流水清澈如镜,两岸翠竹垂柳碧绿,原曾植有数以万计白蜡树,田园就分布在这3平方公里的山间沿溪两岸,庄园座落在万山丛中的-原上。东有回龙寺,东南5公里为平西庵、侯家屯、贺家屯,南为鲁溪屯及汤江溪风景区,出土有“思州铜鼓”,西北有云门洞奇观,北面河溪上游系蓄水600万立方米的唐家龙水库。是一个风光秀丽、迷人的古遗址。 中木召古庄园遗址,历史悠久,文明早孕。民间傩文化《通天桥》云:汉室元年建我夷国,砌石建都中木召,设四十八屯,共四十八姓,号封四十八万夷蹼兵屯,王名四十八庄,神号夜郎之鬼国也。拜陈法祖为夷濮夜郎军师也,百战百胜,血言立天,百万夷民平安之也“。还流传着不少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白果树精夜出守卫》、《枣子树精夜游求婚》、《九龙金香炉》、《两根金扁条》、《蜡库》、《十二面铜锣》、《三年走不完宫厅堂》、《刘氏感谢田家》、《马道子赛马》、《桐子树被罚榨油点灯》等。中国作家张作为(侗族)到岑巩考察后曾著《夜郎国都》诗云: 先有思州后贵州,夜郎国号始春秋;京都遗址今何在,黔省各州议未休。 木召城垣千数米,河堤文物百余瓯;皇宫建筑有根据,史载无书考古忧。 中木召庄园遗址,既有文物考古研究价值,又有山明水秀自然风光,还有迷人的民间故事,确是一处神密的古遗址。1984年12月,岑巩县人民政府已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1月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龙鳌河 | 龙鳌河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龙鳌河 龙鳌河,《元和郡县志》称之“渭溪”。因河水绕着龙鳌山向东南流淌,故称之为龙鳌河。河水发源于石阡、江口、岑巩三县交界的朝阳坡西北,流经岑巩的凯本、羊桥、和水尾三个乡镇,流入舞水,注入沅水,全长39.7公里,属沅江水系。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下茂马至水尾镇白水寨16.5公里一段河流,因山奇水秀,叠嶂重峦,洞幽水清,景色奇美,故名“龙鳌河风光”。 龙鳌河风光有“山-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仙境,因而有“人间藏秀”美称。龙鳌河风光由28道山水景观(二道瀑、龙鳌闹海、二泉映月、轿子岩、情女恨江、观音坐莲台、金猴守寨、落箭塘风光、隘门渡、象鼻山、仙人架桥、龙鳌飞水、水帘洞天、灵芝王、九叠泉、秘宫门、青蛙闹春、银河飞瀑、生肖岩、天书岩、凤凰展翅、望马山、将军把关、天狗望月、圆圆出浴、摩岩天书、小字碑、花滩水库风光)、3道溶洞景观(大明洞、金银洞、峰洞)和2道植物景观(十里桐花、猫捉老鼠)组成。 主要景点有:银河飞瀑、龙鳌飞水、马家寨、平庄万佛长廊万米溶洞、木召古庄园遗址、水尾将军洞等。 细地址:黔东南州岑巩县羊桥乡境内 自驾路线:贵阳—都织高速—贵新高速—凯麻高速—三凯高速—玉三高速—新兴大道—龙鳌河水利风景区 乘车路线:从贵阳金阳客车站乘坐客车到岑巩,耗时约4小时30分钟 景点位置: 贵州黔东南岑巩县境内,距贵阳402公里 羊桥乡 羊桥是黔东南州仅有的两个土家族乡之一,是岑巩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位于岑巩县东北部,贵州省龙鳌旅游风景区上游,距岑巩新县城61公里,周边与铜仁市的大坪乡、渔塘乡、江口县的民和乡和本县的水尾镇、天星乡、天马镇、凯本乡接壤。江口至玉屏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乡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1个机关单位,176个村民组5968户24568人,其中土家、侗、苗等…… 详细++ |
岑巩观音阁 | 岑巩观音阁为文化旅游景点。 观音阁位于贵州岑巩县城东500米处龙江河岸凤山嘴的观音阁,被青山绿水环抱,掩没于古树丛林之中。为回龙寺古建筑群的一个部分。阁内有一口著名的大钟,是古思州城32个寺庙中铸造得最佳的一口钟,声音宏亮,晨曦中的钟声全古思州城百姓均能听见,习称“龙寺晚钟”。回龙寺由前殿、大殿;观音阁、回龙寺、内花园等组成,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宗教建筑群落。结构精致、气势雄伟,约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清代陆有楷诗赞曰: 山城清夜卧云松,霜后遥传隔岸钟。 树暗纸窗迷客梦,明月茅店趣行踪。 庭前乍见朝光吐,岭上旋看宿雾封。 官阁僧寮同寂寞,晨衙无事且从容。 观音阁属木质结构,三层三檐等角四角攒顶。阁高17米,台基高1.7米,呈正方形,底楼面积56.2平方米。每层屋檐翘起四个凌空欲飞的鳌鱼衔宝式檐角,鱼嘴下各挂铜铃。二、三层均基本相似,不同处是檐面逐级缩小。楼中四面有80厘米宽的走廊,可登楼远眺,这边风光独好。 |
思州柚 | 思州文旦柚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的特产。岑巩县文旦柚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文旦柚种植基地,岑巩出产的文旦柚定名为“思州”牌文旦柚。 思州文旦柚,果椭圆形,单果重2-3公斤,果皮薄,面光滑,色淡黄。果肉肥厚,香脆多汁,每瓣有籽5-7粒,风味足,微酸。果实11月成熟,富含钾、钙、铁、硒、锌及维生素C、维生素B等多种微量元素,是鲜食和加工饮料的佳品。有别于其它柚类的最大优点是鲜食清香、肉脆、果肉易剥脱不沾皮,无异味,耐贮藏。思州文旦柚2004年11月,荣获贵州省名牌农产品称号,2007年12月荣获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与奥运推荐果品荣誉。在生产中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技术进行套袋生产,在2008年4月取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并逐步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目前全县种植挂果面积12800亩,主要分布在龙江河沿河两岸思阳、注溪、龙田等低海拔(550米以下)地区,大有、凯本等有少量种植。 思州柚产地范围为贵州省岑巩县现辖的思旸镇、水尾镇、天马镇、龙田镇、凯本镇、大有镇、注溪乡、天星乡、羊桥土家族乡、平庄乡、客楼乡、新兴开发区共1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
思州石砚 | 思州石砚,简称思砚或思州砚,又名金星石砚,是岑巩县的特产,古时即驰名神州。思州石砚已有上千年的生产历史,其石质细腻,内含金星,经磨耐用,有文人赞曰:“水石殊质,云滋露液,浑金璞玉,惜墨惜笔”。当今的思砚保持了精湛的传统工艺,揉和当代艺术,造型奇巧而精细,结构复杂而严谨。雕刻有“双龙抢宝”、“单龙戏珠”、“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犀牛望月”、“喜鹊闹梅”、“青松白鹤”、“松鼠偷葡萄”、“鲤鱼跃龙门”、“龟砚”、“蛙砚”、“金鱼砚”等60余种图案,优美而古朴。 尤其是图案中的动物眼睛,植物花蕊,珍宝奇珠以及日月星辰等都是用天然金星石制成。成品通体漆亮,光可鉴人,金星闪烁其间,如哈气砚塘,则其云滋露液久久不收,令人爱不释手。思州石砚自古以来被文人墨客视为珍奇,备受青睐。是我国“八大名砚”之一。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誉之为“珙璧”,清康熙皇帝作为御砚,是当地历代官府进奉朝廷的珍贵贡品。 思州石砚,简称思砚或思州砚,又名金星石砚,是岑巩县的特产,古时即驰名神州。思州石砚已有上千年的生产历史,其石质细腻,内含金星,经磨耐用,有文人赞曰:“水石殊质,云滋露液,浑金璞玉,惜墨惜笔”。当今的思砚保持了精湛的传统工艺,揉和当代艺术,造型奇巧而精细,结构复杂而严谨。雕刻有“双龙抢宝”、“单龙戏珠”、“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犀牛望月”、“喜鹊闹梅”、“青松白鹤”、“松鼠偷葡萄”、“鲤鱼跃龙门”、“龟砚”、“蛙砚”、“金鱼砚”等60余种图案,优美而古朴。 尤其是图案中的动物眼睛,植物花蕊,珍宝奇珠以及日月星辰等都是用天然金星石制成。成品通体漆亮,光可鉴人,金星闪烁其间,如哈气砚塘,则其云滋露液久久不收,令人爱不释手。思州石砚自古以来被文人墨客视为珍奇,备受青睐。是我国“八大名砚”之一。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誉之为“珙璧”,清康熙皇帝作为御砚,是当地历代官府进奉朝廷的珍贵贡品。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当年访问我国时,曾向周总理索取思砚。 |
思州绿茶 | 思州绿茶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的特产。思州绿茶,清香浓郁,汤清可口,为特优佳茗。 岑巩县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过渡的低中山丘陵地带,西北高,东南低,具有低中山、丘陵、河谷、盆地相间出现的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2摄氏度,降雨量1143毫米,无霜期298天,适合于农、林、牧、副、渔业,特别是茶叶的发展。 唐代的思州绿茶,虽在制作工艺上处于原始手工状态,然而“其味极佳”的品质,却早已扬名天下。唐代茶圣陆羽《茶经》有“黔中生思州、费州、播州……其味极佳,往往得之”的记载;(宋)《太平寰宇记》载唐代“夷、思、播三州贡茶”,思州茶曾为历代皇室贡品。相传明末初期的名媛陈圆圆携幼子吴启华来到古思州(今岑巩县)狮子山的莽莽森林,在达木洞安居下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采购思州茶。当年她在秦淮河上的茗香居里品过思州茶,就已深深地喜爱上了思州茶的清香和回味悠长了。有诗为赞:“古来佳人饮佳茗,朝夕相伴一身轻,思州绿茶天姿娇,清香四溢人0”。 一、思州绿针茶 该茶采独芽鲜叶精制而成。色泽翠绿,芽头壮而挺,香气嫩粟,汤色绿亮,滋味鲜爽。冲泡时可见芽尖朝上,蒂头下垂而悬浮于水面,随后缓缓降落,如沉鱼落雁;最后竖立于杯底,如群笋破土,似佳人云集,芽光水色浑然一体。 二、思州春茗茶 该茶于早春时节生产,亦称春明茶。她在采用毛尖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经使用脱毫技术,褪去了如雪茸毫。毛尖茶银毫隐翠,象征着春天萌动,春茗茶清爽无毫,象征着春天来临,故又有人称她为毛尖之子。该茶香气嫩鲜,滋味清鲜甘醇,汤色鲜亮,叶底幼嫩鲜活。细细品饮,如春水荡涤心灵,使您倍觉轻快、纯洁。 三、思州剑茗茶 该茶采用一芽一叶初展鲜叶精制而成,形扁似剑,青峰铮铮、盈盈内秀,香气浓郁持久,汤色鲜亮,滋味清爽回甘,芽叶挺立。她象征着健康、自信与积极向上。 |
思州水晶米 | 思州水晶米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的特产。思州牌水晶米,由于品质优良、口感较好、产品供不应求,畅销省内外。 思州水晶米产于贵州省岑巩县境内,生产基地的农田、土壤、空气、灌溉水环境质量经国家检测部门检测并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生产技术严格按照NY/T5117—2002无公害优质稻标准执行,稻米加工按照NY/T5190—2002标准执行,由贵州省岑巩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注册生产,其产品品质优良,富含硒、锌等多种天然微量元素,颗米半透明,有光泽,整精米率高、均匀,蒸煮后饭米完整,洁白有光泽,软而不粘结,冷后不硬,食味清香爽口,赋有“一家煮饭满寨香”的美誉。2002年荣获贵州省优质稻米食味鉴评及理化指标检测两项第一名;2003年通过贵州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认定,同年参加首届贵州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荣获“名牌农产品”;2005年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6年11月参加第五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荣获优质产品。2008年通过招商引资成立岑巩县思州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年生产量由原6000吨上升到了3万吨,其产品畅销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大中城市,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和欢迎。 |
岑巩柿饼 | 岑巩柿饼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的特产。岑巩柿饼色灰白,断面呈金黄半透明胶质状、柔软、甜美,性甘湿无毒、润心肺、止咳化痰、清热解渴、健脾涩肠。 柿子,是岑巩的特产。柿子黄果时,可制成柿饼、柿花,食时糯中带甜,润喉利尿、降压止血,通常是人们迎宾送礼或品茶的佐点。 岑巩柿饼历史悠久,相传明清时期早已上市,解放后产销很旺,近年 来上市率仍然较高。主要产于大有乡腊恰畈村大洪湾、三眼井和新屋,凉水村的贺家屯、黄秀冲,茂隆村的中古塘、野猫洞,统口村的侯家屯、枇杷园,木召村的河溪屯。 柿饼的加工程序较为复杂:白露过后,摘下七成熟的柿果,用刮刨刮去外皮,放在篾编的柿架上,白天在阳光下爆晒,晚上再用火烘烤,待柿子颜色变为棕红时,用手反复捏压成圆形饼干状,用棕叶捆扎,一般十个为一扎,然后将捆扎好的柿饼储藏,随着气候的变冷,柿饼中的糖份自然分泌,在柿饼上结成一层白色的柿霜,集色、香、味一体,十分诱人。 |
岑巩灰碱粑 | 岑巩灰碱粑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的特色美食。灰碱粑属粑类食品的一种,以梗米、草木灰按特定工艺加工制作而成,使用草木灰作辅助原料,并利用了草木灰的碱性作用,故取名为灰碱粑。 灰碱粑,又名灰浆粑,是岑巩人民广为喜爱的一种美食,常用作早餐、夜宵之食品,属岑巩地方特产,岑巩人民喜爱灰碱粑,更擅长于制作灰碱粑,特别是龙江河沿岸的农民,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做灰碱粑以庆新春的到来,它也是岑巩人民礼尚往来的重要礼品,每逢春节走亲访友、拜年,村民都以灰碱粑作为礼品互相赠送。灰碱粑以其食用、贮存方便,而被人们所喜爱。食时,将其切成长条或方块状,放入沸水中煮透后,捞出放入盛有油汤的碗盘中,拌以肉沫、葱花、香油、味精、酱油、花椒等佐料便可食之;贮存时,将其放入盛有凉水的瓷盆或瓷缸内即可,清水要经常更换,以防水质变化污染灰碱粑,照此贮存一般可保质1-2个月,冬季可保质半年之久。 |
岑巩血豆腐 | 岑巩血豆腐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的特色美食。血豆腐是用猪血和豆腐混合后伴以食盐等各种佐料制成的一种菜肴,具有味美色鲜、香醇可口的特点。 岑巩血豆腐是岑巩人民过春节常制的一种美食,其制作过程是将新鲜的猪肉和豆腐混合后,抖以食盐,然后将被鲜猪血染透的豆腐团捏成苹果大小的小团,放入垫有稻草的竹筛内(只放一层,不能重叠,以防变形),置于火炕上熏烤(通常与腊肉、香肠一起熏烤),至血豆腐表层呈黑色变硬时即可。制成的血豆腐外呈黑色,内呈淡红色,带有很多小孔,是血豆腐中的水份蒸发后形成的。食用时,洗净其表面污物,置于沸水中与腊肉同煮到腊肉熟时切成薄片即可食用。冬春时节,到岑巩农家作客,可食到美味香醇的血豆腐。 |
岑巩米豆腐 | 岑巩米豆腐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龙田镇的特色美食。米豆腐是岑巩远近闻名的一种美食,口感好,味道醇,食用能够解渴、助消化、增食欲,非常为人们所喜爱,食过之人无不为之口谗。 米豆腐,是用石灰水将大米(主指梗米)浸泡后,用清水洗净大米,然后用石磨或粉浆机将大米磨成米浆,倒入铁锅中用文火煮熟并抖成面状,攒出盛于瓷盆中冷却即可,通常作为冷饮食用,冬季寒冷时,可用沸水煮热后食用。食用时,将其切成长方条状或四方块状,拌以葱花、香油、食醋、味精、酱油、焙黄豆、折耳根等佐料即可食之。在岑巩县龙田镇一年四季都可食到米豆腐。每逢赶集,上街赶集的人们都要到米豆腐店饱食一餐,平时,过往行人也不例外,品尝米豆腐的人也不断增多,米豆腐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
炒香虫 | 苗族因居住在丛山峻岭,溪坎堰旁。这些地方都自然栖息着各种虫类。他们选取其中的少部份作为食品。如昆虫类的大马蜂、花脚蜂、七里蜂、小米蜂的幼虫。每当他们发现这类蜂群的时候,就通过各种方式追踪找到窝巢,凭经验测出幼虫丰满时,就掏其窝、取其虫。或鲜炒,或煲汤,或焙干香炒,其味特别鲜美。再就是天牛和蜻蜓的幼虫。天牛的幼虫是蛀虫、有松蛀、青杠蛀、丝栗蛀和葛藤蛀等。吃法与上述相仿。 |
地区 | 特产 |
---|---|
平牙村 |
---- |
毛口村 |
---- |
沈家湾村 |
---- |
凯阳村 |
---- |
大寨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