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平顶山 >> 新华区 >> 光明路街道

光明路街道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平顶山文化艺术中心

平顶山文化艺术中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平顶山市文化艺术中心位于新城区市政广场东南角,占地约54亩,面积28403平方米,其中地上四层,面积为24117平方米,地下一层,面积为4286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  平顶山市文化艺术中心是一个多功能综合性市民文化艺术活动场所,是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强市的一项标志性工程、民心工程。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大众化、群众化、社会化”的原则,将其主要功能设置为:  一、文化艺术展览  满足诸如书法、绘画、摄影、烙画、剪纸等作品的展览。  1、多功能展厅:位于文化艺术中心一层西南部,面积约800平方米,内设展台排列有序,能够完美呈现各类题材、形式艺术作品的展览。展厅可同时容纳500名参观者。  2、艺术长廊:位于文化艺术中心一层大厅南北两侧。北长廊实用面积为700平方米,南长廊为715平方米,两条长廊共能容纳近千余参观者。  3、平顶山美术馆: 位于文化艺术中心四层东南角,面积约800平方米,可在其中进行各类美术作品的陈列、展示等。  二、文艺演出  音乐厅场位于文化艺术中心一层,是举办音乐会、歌舞戏曲晚会、综合文艺演出等的专业的一流的演出场所。场内有观众席15排419位,设置的升降舞台、配备的三脚钢琴、马林巴、LED多媒体屏幕后台、专业音响、舞台灯光等均引进国内外一流产品。  三、图书阅览  为广大市民提供公共阅览、电子阅览、自修等服务。  1、图书借阅室:位于一层西北角,配备图书22类,约两万余册;电子借阅器2台;阅览桌椅50套。  2、电子阅览室:位于一层东南角,配备电脑及阅览桌椅50套。  3、少儿图书馆: 位于二层西大厅,面向16岁以下少年儿童开放。全馆面积近400平方米,上架各类图书2万余册,分为亲子阅读、文献借阅、培训教育、展览活动等多个功能区。  另设有:地方文献阅览室、视听文献阅览室、文献开发室、外文期刊阅览室、自然科学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等。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交流及搜集、整理、编纂、修复等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室,资料搜集、整理、编纂室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3个)等,位于地下一层。  五、艺术培训及群众文化活动  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提高文化艺术素养,丰富文化生活的全方位多功能的文化艺术活动场所。设有各类培训教室22间,专业排练厅2个,在其中进行的艺术培训及群众文化活动,涉及曲艺、声乐、器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电影等多种类别。具体情况如下:  1、培训中心:  1)书法美术培训室面积为120平方米,可容纳80人,内设书法国画专业教学用具;  2)美术教室面积为113、82平方米,可容纳75人;  3)摄影培训室面积为61平方米,内设墙布、反光板、单反长镜头专业相机等;  4)多媒体教室面积为152平方米,可容纳100人;  5)器乐教室面积分别为135和80平方米、内各设20套课桌椅,一块教学黑板及电子钢琴一架;  6)声乐教室面积为177平方米,可容纳近百人;  7)音乐制作室面积为41平方米内设专业音乐制作及录音设备。另有8间琴房面积均为24平方米,内部配有立式钢琴与日本卡西欧电子钢琴。  2、曲艺中心:  为曲艺、魔术、杂技的培训及排练等。内设教学桌椅20套,教学用黑板1块及其他教学用具等。  3、排练中心:  为音乐、舞蹈、戏曲、民间艺术的培训及排练。有大小两个多功能排练厅,大排练厅面积约400平方米,可容纳270人,小排练厅面积为146平方米,可容纳近百人。内设高级环绕式立体声音响,墙面四周布满了排练镜及舞蹈专用扶手,顶棚及四周内置吸音板,地面为舞蹈专用地板。  4、电影放映中心  爱国主义及青少年教育题材类影片的放映。设有5个影厅。1个大型综合影厅面积为150平方米,座席10排120位,4个小影厅面积均为72平方米,座席4排32位。  平顶山市文化艺术中心自2011年12月30日试运行以来,成功地举办了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百余场,使广大市民尽情享受文化盛宴。今后,文化艺术中心将继续秉承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以“大众化、群众化、社会化”为原则,推行免费开放的运营模式,致力于推进我市文化事业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全市人民搭建一个文化娱乐、信息交流、科学知识传播的综合文化艺术平台,成为社会艺术教育普及的引领者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  平顶山市文化艺术中心,是平顶山以实际行动落实省委“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要求,推动平顶山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又一具体体现,同时也是顺应民心民意、发掘文化内涵,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的重大举措。平顶山市文化艺术中心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该市的文化基础设施,满足广大市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加快文化平顶山的建设进程。  2006年12月28日,平顶山博物馆、平顶山文化艺术中心开工典礼在新城区市政广场举行。 平顶山博物馆和平顶山文化艺术中心是该市有史以来投资最大、建筑规模最大的文化设施。建成后的一馆一中心,不仅起到完善城市功能的作用,而且将极大地满足全市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同时也将成为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展示该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新窗口。

平顶山香山寺

平顶山香山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平顶山香山寺位于中岳嵩山之南约百公里,平顶山市新城区北3公里,巴山山脉香山峰顶,全称香山普门禅寺。历史上因行政区划归属之变迁,曾称“汝州香山寺”、“宝丰香山寺”,是现在已知的中国早期佛寺之一,在中国佛教史和观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宗教根文化特征非常突出。    平顶山香山寺建于东汉末期,大约在汉灵帝光和年间,比白马寺晚约百余年,历经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由于地处中原,受朝代更替、兵火战乱的影响,屡毁屡建。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有部分明清所建殿堂,文革时尽遭破坏,僧人被赶走,殿堂被拆毁,如今的香山寺建筑群除千年宝塔和十几通古碑外,都是文革后依靠民间力量和政府支持逐步恢复起来的。 香山寺山门    历史上的平顶山香山寺规模宏大。其主要部分依据香山山峰圆润的天然地理形势,一直保持着以塔为中心、四面配以殿堂的曼荼罗式布局形式。整体分布上横跨三座山峰,呈现出以香山为中心,以东西龙山为两翼,前出山脚,包括西院和南院的格局。同时还有很多分布在周围地区的下院。历代香山寺,一般都建有山门、金刚殿、天王殿、韦陀殿、关圣殿、弥勒殿、四面佛殿、观音殿、大雄宝殿、伽蓝殿、祖师殿、六祖殿、地藏殿、广生殿、山神殿、包公殿、藏经殿、法堂、禅堂、客堂、钟楼、方丈以及魁星楼,还包括佛塔、墓塔、经幢等建筑。  据文献记载考证,宋、金、元、明时期香山寺的规模不断扩大,明代时达于鼎盛。宋绍圣四年(1097),朝廷颁旨明确了香山寺四至,总面积大50多平方公里。历代朝廷赏赐的田地累计2万多亩,山林1万多亩。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金世宗次女唐国公主与驸马都尉、上护军广平郡开国侯乌林答天赐,捐资重建香山寺,规模“有倍于初”。据金代古碑记载:“自宋元符以来,住持相因修葺,轮换美孚。”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根据玉峰妙鉴禅师奏请,皇帝颁旨,刻立了《香山寺地界公据》 ,进一步确定了四至范围,香山寺改称“香山十方大普门禅寺”。明天顺二年(1458),英宗敕赐“香山大普门禅寺”匾额,山与寺日盛。此时,香山寺有下院16处,分布在宝丰、鲁山、郏县、方城、密县,是名符其实的豫西南地区的佛教中心。  清末以后香山寺渐趋衰落。改革开放以来,香山寺逐步得到恢复。1986年,香山寺观音大士塔及宋代蔡京碑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平顶山香山寺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

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座落于河南省中南部的白龟山水库北岸,规划区东至顺德路,西至应国古墓保护区东界,北至长安大道南50米及新城区体育场、平西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南界,南至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北界。坐标东经113°07′36″~113°11′15″之间,北纬33°45′18″~33°46′24″之间,南北跨度1.9km,东西6.1km,规划区面积673.31公顷。  规划区内海拔104m以下为水库建设征地范围,总面积444.15公顷,属国有土地,按照有关规定由白龟山水库管理局管理。上个世纪80年代初周边社区围湖建塘,发展水产养殖,其中249.29公顷滩涂已被改造为池塘,由周边社区经营管理。规划区内海拔104m以上土地属周边社区所有,总面积229.16公顷。其中,集体土地184.28公顷,国有土地44.88公顷。集体土地由周边行政村居民个人经营使用,国有土地由新城区湖滨公园使用。  规划区内常驻居民共25户,总人口125人,属于水库移民至宝丰县的返迁户,主要分布在华山半岛中南部。此外,在规划区内还零星分布有38处渔家乐经营点,经营人员约300-400名,旅游旺季人数略多,旅游淡季人数较少。  根据规划区的现状、特征和管理的需要,按照自然、人文单元完整性的原则,将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分为生态保育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生态保育区位于公园的西部和南部,面积346.30公顷,占总规划面积的57.6%;科普宣教区位于公园中心靠北位置,面积约32.07公顷,占总面积的5.3%;合理利用区主要由公园东北部靠近城市道路部分和中部半岛的南部以及半岛与西岸之间的大面积水域组成,区域东西跨度较大,包括陆地、水域等共220.10公顷,占总面积的36.6%。管理服务区是公园的主入口和游客接待中心所在区,规划位于华山半岛北部,长安大道南侧,面积约为2.83公顷,占总面积的0.5%。  规划建设期8年,共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为2011—2013年,计3年;发展阶段为2014—2016年,计3年;完善阶段为2017—2018年,计2年。

平顶山博物馆

  平顶山博物馆,位于平顶山市新城区平安广场西侧,依地势而立、交通便利;望烟波而居、景色宜人,是我市投资最多、建筑面积最大的公益性文化设施,也是平顶山市历史上的第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占地面积约54亩,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是观众领略深厚文化底蕴、触及悠久历史脉络、感受城市辉煌建设成就、享受文化发展成果的人文殿堂。   平顶山博物馆下设办公室、安全保卫部、宣教部、陈展部、保管部、考古部、学术研究部、保护修复中心、财务部等9个部室,现有编制30人,隶属于平顶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现有全市中心文物库房、“鹰城古韵”历史文化陈列和城市规划陈列三大功能。   平顶山博物馆将以“博存精藏、宽研深究、传承历史文化、服务社会民生”为运行理念,逐步打造成全国应国文化研究中心、唐宋瓷器研究中心和区域性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在收藏、研究、宣传、推介、利用平顶山文化遗产方面发挥支撑作用,为塑造平顶山形象、展示平顶山魅力、提升平顶山品位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网址:http://www.pdsm.net  开放时间: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9:00——下午5:00,下午4: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  团体参观请提前两天预约  参观电话:0394-8530768  市内交通方式: 16、26、27、29、66、67  公交线路地址:平顶山市新城区长安大道与明月路口平安广场西南侧  邮编:467000

应国墓地

应国墓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应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地区薛庄乡北滍村滍阳岭上。滍阳岭的南段是沙河支流应河的东堤岸,南端濒临白龟山水库,西隔应河与应山想望。这里自古就是“出宝之地”,岭上不断有青铜器和玉器出土,也不断有人在岭上盗挖古墓。1979年,北滍村砖厂在取土时挖出一铜簋,卖给废品收购站,几经周折,被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同志收回。根据铜簋上的铭文,得知是邓国国君之女适嫁应国的陪嫁礼器。从而应国贵族墓地得以发现。  邓公簋发现后,先期对墓地进行考古钻探调查,并于1986年下半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与平顶山市文管会共同组成应国墓地考古队,从1986年至1997年进行了长达11年的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310多座,其中发现了应国国君及夫人墓近20座;出土各类文物1万多件,其中有铭文的青铜器多达200多件。  应国墓地主要是周代应国贵族的埋葬地,其中也包括应国灭亡后部分楚国贵族墓葬与两汉时期的一些平民墓。应国墓地共发掘应国墓葬42座,排列有序,具有“族墓葬”特征。出土文物数千件,主要是青铜器和玉器。所出铜器铭文涉及大射礼、俯聘礼、帝王庙号、丧服制度,对古代礼仪制度与诸侯方国史研究有重要价值。排列有序的国君墓葬,为同时期墓葬断代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2006年5月,应国墓地作为周至汉时期的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三郎庙牛肉

  三郎庙牛肉,始于宋、盛于清,是康熙年间著名的老字号贡品牛肉,选用我国八大优良品种牛之一的郏县红牛,采用天然植物香料与“玉泉”水腌制而成,色红肉嫩,味道鲜美,香而不腻,老少皆宜,是上乘绿色保健食品,被誉为“牛肉之王”。   姚庄回族乡茶食文化积淀深厚,以三郎庙村为中心的饮食服务业源远流长。郏县三绝:“牛肉、茶水、饸饹面”,这里就占了“牛肉、茶水”二绝。这里加工的清真牛肉、烧鸡、烧兔风味独特,远近闻名。   

光明路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光明路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