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华坪芒果 | 华坪芒果具有色泽鲜艳、风味浓郁、营养含量高、极晚熟的优良品质。华坪生产的芒果除销往成都、重庆、北京、上海、沈阳等北方大中城市外,还可返销广东、海南等芒果产区。 华坪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芒果生长。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华坪生产的芒果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成熟晚:同一品种比海南三亚晚熟4-5个月,比广东湛江晚熟2个月,比广西白色晚熟1个半月,比云南元江、永德晚熟2个月,比四川攀枝花市晚熟20天左右,是我国纬度最北端的芒果产区。二是风味浓郁、营养含量高:芒果积累的营养成分多,风味浓郁,同一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国内其它产区芒果高出1.2%-2.5%。三是色泽鲜艳:我县芒果生长季节光照充足,果实着色较好,不同品种呈现紫、红、橙、黄等不同颜色,十分美观。 华坪芒果主推品种特点: 红象牙:大果型红色品种,平均单果重650克,果皮光滑,成熟后底色黄色,盖色红黄色,果肉黄色,组织细密,纤维少,质地腻滑,肉滑汁多味甜,可食率高,可溶性固形物13%,品质良好。该品种抗逆性及耐寒能力较强,座果率高,丰产、稳产性能好,一般在八月中下旬开始成熟。 圣心:中小果型红色品种,平均单果重300克,果皮光滑,初期呈紫色,成熟后转黄红色,果实短卵形, 9月上、中旬成熟。果肉黄色,组织细密,纤维少,口感细滑,可溶性固形物16%,品质中上,有淡松香味。该品种抗逆性较强,丰产、稳产,耐贮运。 凯特:大果型红色品种,平均单果重800克,大果可达2千克。果皮光滑,底色黄色,盖粉红色,有淡紫色的果粉,皮孔多而小。果肉多汁,无纤维,风味浓郁且香甜,可溶性固形物占17%,品质较优。该品种丰产性较好,以高产、优质、晚熟著称,较耐贮运。一般9月下旬至10月初成熟,最晚可挂果到次年2月份。 到2011年,华坪县共种植芒果15.7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7.63万亩,年产量达3.8万多吨,实现产值2.34亿元,是云南省最大的芒果生产县。 华坪芒果的产地范围为云南省华坪县中心镇、荣将镇、兴泉镇、石龙坝镇、新庄傈僳族乡,船房傈僳族傣族乡、永兴傈僳族乡共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华坪芒果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凯特、 圣心、红象牙、热农一号等。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1000m至1600m,土壤类型为红壤、砂质土、紫色土,土壤pH值5.5至7.0,土壤有机质含量≥1.0%。土层厚度≥50cm。 三、栽培管理 1. 苗木培育:采用本地三年芒或扁桃芒实生苗为砧木的嫁接苗。 2. 定植:6月上旬到7下旬。成龄园每667㎡(亩)栽植55株至60株。 3. 疏果:谢花后20天至30天进行,一穗果保留2至4个。 4. 套袋:在第二次生理落果结束后进行。 5. 施肥:每年每667㎡(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kg。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1.采收时间:凯特采收时间为9月中旬至下旬;圣心采收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红象牙采收时间为8月中旬至下旬;热农一号采收时间为8月上旬至中旬。 2.采收标准:果实停止增大,饱满充实,果肩浑圆;果皮颜色转暗,果肉由乳白色转为淡黄色,近核处现黄色;采下果实置于水中下沉或半下沉。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皮色新鲜,着色良好有光泽,外观亮丽,果粉较厚。肉色橙黄嫩滑,核小肉厚,纤维少。香味浓郁,风味独特,口感清甜爽口。 华坪芒果 云南省华坪县中心镇、荣将镇、兴泉镇、石龙坝镇、新庄傈僳族乡,船房傈僳族傣族乡、永兴傈僳族乡共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华坪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华坪芒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华政函〔2013〕12号 丽江市地方标准:《华坪芒果》(草案) |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
丽江豆焖饭 | 豆焖饭的做法历史悠久,在制作过程中您也能感受到这些特色美食的魅力。豆焖饭是很有特色的云南特色小吃,豆焖饭以蚕豆 为主要材料,烹饪的做法闷菜为主 云南省四季如春,常年时鲜蔬菜不断。隆冬季节青蚕豆、青豌豆等蔬菜上市,所谓青蚕豆米即尚未完全成熟处于生长期的绿色蚕豆,剥去两层外壳,留下的肉仁,自然翠绿鲜嫩回甜。每年春节期间青蚕豆或青豌豆上市,民间都做豆焖饭尝新的习俗。 做法: 原料:粳米、糯米、火腿、新鲜嫩蚕豆 具体做法:1、先把糯米浸泡一小时,待用。 2、把火腿切成丁,下锅炒出香味。最好多炒一下,让肥的部分油能够多出来一点。铲起来备用。 3、锅里留少许火腿余油,下入嫩蚕豆翻,加少许盐,炒到半生不熟。 4、豆不用起锅,把浸泡过的糯米下到豆上,加上刚漫过米的水,盖上锅盖焖。 5、待锅里的水收干后加入早已煮好的米饭,撒上少许盐,再倒入炒熟的火腿,翻炒至均匀即可。几点说明:1、火腿一定要多带点肥的,好出油,因为火腿油比较香。 2、用自己腌制的腌肉也一样的效果,同样香喷喷,我妈妈就是每年都腌肉用来做豆焖饭的。 3、蚕豆的内壳不必剥掉,吃起来口感会比较润。 4、没有蚕豆也可以用豌豆粒代替,其实我觉得豌豆焖饭更好吃呢。 5、加糯米也是为了润,只用米饭吃起来口感不如加了糯米的。 6、加入糯米和水盖上锅盖焖时,一定要注意听水收干没有,还要频繁转动锅的四周,不要让火苗只烧在锅的底部,那样底部容易糊(因为糯米有粘性)。 |
纳西火锅 | 纳西火锅是云南丽江的一代特色菜。它是指用火锅煮食品而言。铜制火锅,工艺精美,是纳西族人家喜爱的器皿。纳西火锅是在寒冷季节纳西人待客和春游野餐的佳肴。火锅原料主要有猪排骨、瘦肉、酥肉、马铃薯、黄豆芽、茨菇、红萝卜、芋头、大韭菜根、白菜帮、青菜帮、粉丝、粉皮、豆腐等十多种,还有生姜、草果等佐料。制作方法是先将马铃薯、芋头、胡萝卜、茨菇、大韭菜根分层放入火锅,最后放入排骨和排骨汤,燃起火锅煮至菜肴稍熟,再加浸泡过的粉丝、粉皮、青菜、豆腐、瘦肉片、酥肉等,煮十五分钟即可上桌。 纳西族先民爱饮酒,在云南滇西北有“丽江的粑粑鹤庆的酒”的说法。在丽江,围着火锅喝着酒,聊聊天再唱唱歌是本地居民生活的写照。在以前,纳西人家一般都有个火塘,忙完一天的活后,亲朋好友都喜欢聚在一起,吃火锅拉家常,久而久之就成就这道特色的纳西火锅。 |
乌木春绿茶 | 乌木春绿茶,是华坪县永兴傈僳族乡茶厂生产的各茶。它采用植于高山云雾中的乌木河畔的大叶种茶精制面成。经云南省茶叶研究部门抽样鉴定,其各种成份含量为:水份5.87%,水浸出物44.42%, 儿茶素133.21mg%,茶金酚32.01%,氨基酸3052.96mg%,加啡碱4.01%,所含氨酚量比同类产品高。华平乌木河畔地势较高,气候温暖湿润,“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加上又有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特别适于茶树生长,并且能提高茶叶中的各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因而其品质臻于上乘。“乌木春”茶具有色泽绿润、条索肥实、回味甘甜、饮后回味悠长的特点,曾获省级银缨奖 v( 丽江) |
芒香源芒果 | 芒香源芒果出产于华坪县中南部的荣将镇龙村,为亚热带金沙江河谷燥热气候,日照时间充足,光热条件好,海拔1200~1350m,多年平均气温19.8℃,年品均降雨量1013.37mm,非常适合芒果树的生长。 |
华坪核桃 | 华坪核桃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的特产。华坪县在中低海拔地区大量发展芒果产业的同时,因地制宜,在高海拔冷凉地区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近年来,华坪县核桃产业获得了又好又快发展,成为继芒果产业之后的第二大绿色产业。截至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32万亩,农民人均种植核桃面积达2亩多,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 |
米灌肠 | 米灌肠是丽江特有的一种风味食品。它是由猪血、米饭及各种香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拌在一块儿,然后灌入加工过的猪肠子而制成的米饭肠。加工制作米灌肠是纳西族的传统习惯。第到杀年猪时,几乎每户纳西人家都要做一些米灌肠。如果家人在外学习或工作,还要想方设法请人到家制的米灌肠捎去。 米灌肠在食用时需切成圆片,或用热油煎炸,或用蒸锅蒸热。米灌肠色泽古朴油亮,香味浓郁,营养价值高,是补血,补气之佳品。 丽江小吃米灌肠是纳西族的传统食品。米灌肠分为黑米灌肠和白米灌肠两种。黑米灌肠是将蒸到九成熟的糯米,加上猪血浆、盐巴、茴香籽和花椒等几种佐料搅拌均匀后,灌到猪肠子里,用蒸锅蒸熟;而白米灌肠则是将猪血浆换成鸡蛋清,蒸熟后就是白米灌肠了。米灌肠蒸熟后,可以切成片就热吃,也可以放凉后用油煎着吃。不论怎么吃,都很爽口,是纳西族请客时必不可少的食品。据说有一次纳西族人招待一位外地来的客人,就用米灌肠作为主食。这位客人吃到嘴里觉得味道非常美,就询问这种米灌肠是怎么做的?纳西主人是个诙谐好打趣的人,就说:“用糯米喂猪,等猪长大了杀猪取猪肠子,再蒸熟就可以了。说得大家笑得肚子痛,不过谁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只不过是开个玩笑而已。 纳西族人在过年宰猪时,家家户户都做米灌肠。他们将做好的米灌肠一串串挂在菜架上,看来油光肥大、黑糊糊的,一点也不能引起食欲。可是一旦吃到嘴里可就顾不得黑米灌肠的外观了。纳西人经常食用这种米灌肠,不单是因为它好吃,还因为它是一种能够补血、补气的营养食品。 |
香橼 | 香橼是丽江纳西人家喜种的果树。它属芸香科学绿灌木或小乔木,其枝干间有刺,叶大形似桔叶,春季开花,呈白色,果实为椭圆形,大的一个有两公斤左右。成熟果实可以经霜不落,在树上数年之久,每年秋冬季节果实渐渐变黄,开春时又开始回青,在树上生长时间越间越长,其皮肉就更加细嫩香甜 香橼既可观赏,果实皮肉又可入药,具有理气化痰、止痛消炎的功能。纳西人家常将其加工为蜜饯,用以待客( 丽江)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