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云县漫湾百里长湖景区 | 云县漫湾百里长湖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澜沧江流经临沧境内二百多公里,在此段流域上建成的三座百万级千瓦大电站-漫湾、大朝山、小湾电站--亚洲最高坝电站,三大电站形成了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澜沧江高峡百里长湖景观。湖面平静秀丽,胡湾半岛星罗棋布,两岸山峰秀丽,苍峻巍峨,珍稀动物繁多,风景如诗如画。沿线依次分布着澜沧江大峡谷,云海山庄,忙怀、曼志新石器遗址,朝山寺,滇缅铁路遗址,民族风情村,电站景观等众多景点。高山峡谷,江水湖湾,电站水坝,历史遗址等各类旅游资源以澜沧江为纽带联成一线,形成了集工业考察,历史文化考察、探险观光,水上娱乐,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带。填补了云南省水电工业旅游的空白,也因此被誉为“亚洲追具特色的水电基地”。 |
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 | 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云南临沧云县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主要有旧地基遗址和曼干遗址,因发现于云县忙怀而得名。旧地基遗址位于离云县忙怀镇两公里的地方。云南临沧云县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1974年云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探测发掘情况表明,以忙怀为代表的澜沧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文化,云南临沧云县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是云南省新发现的一种文化类型。这种文化类型在澜沧江中游的临沧地区有大量分布,在上游的保山、怒江及下游的西双版纳等地均有较多发现,云南临沧云县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主要以砾石石片打制而成的有肩石斧(或称为双肩石斧、双肩石铲、石钺、带榫石器等)为特征。旧地基遗址东西长130米,南北宽120米,面积约1.56万平方米。云南临沧云县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在约1米厚的文化层里,发掘出了石斧、石网坠、印模、陶片、石砧等文物。石器均是用鹅卵石打制成的钺形肩石斧和靴形肩石斧;云南临沧云县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陶器多是罐子类,包括夹砂灰陶和夹砂红陶。 |
亮山生态度假旅游 | 亮山生态度假旅游 亮山天池位于涌宝乡南,距县城66km,距涌宝乡驻地7km,海拔2400m,蓄水240万m3,面积0.1km2,气候凉爽湿润,是人们消夏避暑的理想场所。天池南依一望无际的亮山-——面积1.96万亩的生态林场;北临草长“樱”飞、生机勃勃的草场花海。天池、-、草场相依相存,彼此映衬,组合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对久居闹市、饱受污染,想逃离喧嚣、回归自然的广大城镇居民来说,这无疑是一处极佳的生态度假胜地。 亮山天池:亮山天池是亮山上一颗不可多得的高山明珠,钟灵毓秀,隽永脱俗。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来形容其水清、水美亦不过分。荡舟其中,看那湖水清碧,野鸭嬉戏,飞鸟追逐,柳树飞舞,竹影婆娑,如梦如幻,如痴如醉,恍若入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而清风轻拂,顿觉涤荡心胸,透身舒爽,似一剂良药让人愉悦无比。湖中还有一天然小岛,岛上树木葱茏,山花烂漫,整个景区美如仙境,令人乐而忘返。 亮山-:面积1.96万亩的亮山-,绿荫华盖,古木参天,漫步林间,遍地的花草野果,溪水山泉以及清闲的空气,鸣啼的百鸟,让你整个身心都融化于大自然的美好与纯净之中。 草场花海:天池北部海拔2410m的山坡为面积0.15km2的平缓开阔的天然草场,草坪上绿草茵茵,群花争艳,雪白的羊群悠然地漫步其间,仿佛一幅宁静而空旷的风景画面。席地而坐,远可望-茫茫,近可观碧水幽幽,山清水秀,景色令人迷醉。 |
云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 云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云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为缅怀在剿匪征粮战斗中光荣献身的人民战士,云县人民政府于1950年12月在人民会场建立烈士纪念碑,以纪念68位烈士的光辉业绩。1969年1月,烈士纪念碑迁于南河西岸原县汽车队与工人俱乐部的中间,建成革命烈士陵园。面积为2975平方米,纪念碑耸立在陵园中心的东部,方形塔状,底座边宽15米,高1.1米,设8级踏步;第二台阶宽4米,高2.3米。碑身宽1.4米,高6.7为。纪念碑总高10.1米,四周塑有23朵花环,代表云县当年23万各族人民对烈士的崇敬。 烈士碑的四面镶刻有碑文的大理石,正面(西)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东、南、北三面分别刻着毛泽东的手书“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和“为人民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碑的东面刻有烈士芳名。西面是《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碑文,叙述了烈士的英雄业绩。纪念碑的南面和北面还分别镌刻着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长征》律诗手书。纪念碑现为滨河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内广植花木,松柏长青,四时鲜花吐艳,鸟语蝶飞,是城区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和群众游憩之所。 |
大控蚌汽沸泉群 | 大控蚌汽沸泉群 大控蚌汽沸泉群位于县城西南14km处大控蚌村附近的南桥河支流沟谷中。汽沸泉群规模大,呈带状出露,出水点多达数十处,最高水温96℃,最低60℃,最大流量21.97升/秒,最小流量1升/秒。泉水带有强烈的硫化氢味,水中含有锂、F、SiO2、偏硅酸、锶、铬等多种微量元素,对去病、理疗、健身有重要功效。 热水飞瀑:由热泉汇集而成,形成落差12m,宽1m的热水瀑布。瀑布飞流而下,在山脚汇聚为面积10×10m2的热水深潭,水温为54℃。潭水清碧,云雾蒸腾,水温适宜,是极佳的天然温泉泳池。 轰鸣汽泉:位于瀑布旁1m处,温度96℃。蒸汽从岩缝中喷射出来,压力巨大,气柱有盆口粗,平射数米远,并伴有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回荡山谷,奇丽壮观,若进行天然蒸汽浴,真是妙不可言。 鸳鸯双瀑:小型双瀑布,一热一冷,热者水温58.2℃,二瀑相距15m,涓涓水流从断壁上汩汩而下,象似一对温情脉脉的恋人在诉说心语。 |
澜沧江百里长湖旅游区 | 澜沧江百里长湖旅游区 |
澜沧江 | 澜沧江 澜沧江流经云县全程176.5km。至8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在此段江面上建起了百万千瓦级的漫湾电站和大朝山电站;两座电站大坝横空出世,冲天而起,形成了两个如梯相连、沉静如画的高峡平湖和百里长湖,即漫湾库区的高峡平湖和漫湾电站到大朝山电站全长91.3km的百里长湖。由于两大坝对水位的共同抬升作用,使原来的青山变矮了,形成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湖湾半岛,湖面也由此而迂回曲折,形状奇特多变。放眼湖上,湖水碧蓝浩淼,青山簇簇绵延,山水相映,水天一色。 荡舟湖中,舟移景换,一步一景,颇有“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的感受,令人情不自禁联想起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湖边连片的良田、花草、树木和悠然自得的牛羊,以及掩隐在万绿丛中的少数民族村落,犹如共同谱写着一首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田园生活乐章,形成一种天、水、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极乐景象。 |
傣族寨风情园 | 傣族寨风情园 傣族寨风情园位于云县幸福镇幸福村傣族寨村民小组。在这里,独具特色的傣族风情,风味独色的傣家小吃。热情好客的傣族人民,漂亮迷人的傣族小仆哨,优美的傣族歌舞,让你流连忘返…… 傣族居住的村寨环境幽静,寨中的建筑整齐、规则。无论村寨大小,住户多少(多至一两百户,少则一二十户),寨傍均有大河、小溪或湖沼鱼塘。寨内的房屋坐向排列整齐,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寨中道路宽而平坦,凡有佛寺的村寨,寺傍均有菩堤树。住房四周,均围着竹篱笆或木制篱笆,篱笆内种植果树、花木、或薪炭林(多为黑心树)。竹楼下有一块空旷地,即院坝。走进傣家村寨,展现在眼前的是:椰树婆娑,槟榔挺拔,秀竹摆着纤细的腰肢,香蕉摇着巨大的绿叶。寨内流水潺潺,百花争艳,百鸟齐鸣,犹如迷人的热带山乡画,恰似优美的边寨诗令人留连忘返。 地址: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幸福镇幸福村傣族寨村民小组 |
云觉寺 | 云觉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云觉寺,俗称:大武庙,位于云县城西象山麓,南有清真古寺,北接岫庵,枕象山,临南河,环境清幽,怡然雅静。 今武庙,原为文庙,始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知州雷元澍将文庙改成武庙,再将文庙迁回原址。 整个建筑以大殿、两庑及山门组成。大殿为三大开间。通面阔18、5米,通进深为13米,单檐歇山顶,檐下为如意斗拱结构,檐高10米,露台高4米。整个建筑属宫殿式,雕梁画栋,装饰丰丽繁缛,宽敞巍峨。寺门内两侧塑有四大金刚神像,庙内供有如来、三世佛,伽蓝、达摩、观世音、弥勒佛和十八罗汉等塑像,造型威武庄严。现为云县佛教协会所在地。属云县县级保护单位。 武庙自从划归作佛教活动场所后,增置了匾额楹联,广植花木,靖幽静洁,暮鼓晨钟,青磬木鱼,香客熙攘,成为云县的佛教活动中心和旅游观光之好去处。 |
古茶园自然博物馆 | 古茶园自然博物馆 白莺山古茶园自然博物馆:白莺山是中国普洱佛茶圣地,被誉为“天下普洱第一仓”白莺山,在此建成了“白莺山古茶园自然博物馆”,在佛茶圣地可饮品佛茶的人间天堂。白莺山古茶园自然博物馆建立于2007年5月。这里是世界茶树起源地之一。该地区茶系茶种较为集中有本山茶、二嘎子茶、贺庆茶、白芽子茶、黑条子茶、藤子茶和勐库茶7个品种共12400亩,茶树树龄大部份都在300年以上。 2006年首届临沧市茶博会后,云南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对白莺山古茶树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对古茶树根部实行石块支砌保护,并聘请当地茶农对古茶园进行巡查保护。同时在古茶园附近建设旅游宾馆、餐厅,准备开发古茶园观光旅游项目,目前已经有部份游客到白莺山古茶园进行科学探考和商贸考察。 地址:云南省临沧市云县 |
云州文笔塔 | 云州文笔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云州文笔塔 云州文笔塔位于云县县城北面约1公里的火石山顶,建于清朝乾隆壬寅年(1782年),高约20米,分九级,系密檐式方形实心砖塔。第二级以上,每级四面正中各有一浅穴佛盒(未设佛像),塔基为红砂岩条石,塔顶为铜质葫芦形宝瓶,其下四角各悬一只铜铃,塔身一级西壁嵌有大理石一块,镌刻建造说明文字。塔基四周15-25米范围内为荒地。 文笔塔1983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县人民政府再次确定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云县较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也是云县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
蔡发春府第 | 蔡发春府第 蔡发春府第是杜文秀政权时期其部下将领蔡发春一家在云县的居所。该建筑位于回营街改新巷10号,建于清朝中朝,房屋布局为三房一照壁,主体建筑及原貌基本完整。198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立有保护标志牌,经申报,2005年10 月作为“民间建筑”被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现为马怀礼、马怀仁、马怀义、马一诚、马彩梅五户回民住宅。该建筑是目前云县县内三房一照壁式建筑中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有重要历史艺术价值。 蔡发春 (?~1861) 蔡发春(?—1861年) 回民,字向华,云州(今云县)人,扬威大都督,总督全部军事,大理政权早期最卓越的高级将领。 他形貌魁伟,臂力过人,精通韬略,长于技击,常舞关王刀72个回合而面色不变,人们都称呼他“七二”。 1857—1861年,统领起义军征战南北,先后攻克了蒙化、南涧、云州、缅宁、永昌、腾越等二十多个郡县,粉碎了清军对大理政权的围剿。其中,18…… 详细++ 蔡发春 (?~1861) 蔡发春(?—1861年) 回民,字向华,云州(今云县)人,扬威大都督,总督全部军事,大理政权早期最卓越的高级将领。 他形貌魁伟,臂力过人,精通韬略,长于技击,常舞关王刀72个回合而面色不变,人们都称呼他“七二”。 1857—1861年,统领起义军征战南北,先后攻克了蒙化、南涧、云州、缅宁、永昌、腾越等二十多个郡县,粉碎了清军对大理政权的围剿。其中,18…… 详细++ |
圣教寺 | 圣教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圣教寺,又名三教寺,在云城立新街田家坡头。此寺建自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原为傣族小乘佛教的缅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该缅寺纳入全国曾官制,归礼部管理。新建观音殿、禅房等,大殿改塑普陀全景,是云县首代禅宗古刹。寺中佛像毁于“文革”前,现存大殿一间。1985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将圣教寺划为道教活动场所,重修了观音殿,恢复了正常宗教活动,在大殿内已改塑老君等神像,并新增了匾额对联等,日常香客不断,是云县又一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
涌宝温泉 | 涌宝是个好地方,景物宜人神仙爱。 神仙搬来三座山,背的叫做银盘山。 扁担路连两座山,一支叫做山帽山。 一支叫做饭勺山,东边有支老虎山。 西边有座狮子山,景色迷人涌宝坝。 山美水美人更美,不信你可来观光。 据说,何仙姑和她儿子搬山造湖的举动,感动了玉皇大帝,就派天兵天将在坝心打出一股热水(热水塘),热水涌出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疲劳的人洗过热水澡后,全身舒服又松散,给世代人民享受。 涌宝温泉位于涌宝街南面,石龙山脚下。此泉水温30℃至55℃,沐浴正合适,据<乡志>记载,温泉出水20多眼,面积达900多平方米.目前,遗留有3幢房子,有男、女浴室各一幢,小浴室一幢,另外,露天中设置了1个洗衣塘,1个洗脸塘,1个洗脚塘。 涌宝温泉无论春夏秋冬,沐浴者络绎不绝,不必说本地人去洗衣服洗澡,就是过往客人也乐意去温泉一洗。据说在涌宝温泉沐浴后浑身清爽,精神倍增,又说此泉水能够舒筋松骨,医治风湿关节病。 爱华镇 位于云县城西北部,东接晓街乡,南与头道水乡接壤,西邻凤庆县洛党乡、雪山乡,北接茂兰乡。总面积383平方千米。为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政府驻延平街,海拔1063米。镇机关内设党委、人大、政府、纪委4个领导班子。镇属单位29个,下设19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社区管理委员会(2000年10月以前称办事处),即德胜、永胜、河湾、平掌、河中、安河、田心…… 详细++ |
回营清真寺 | 回营清真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清真寺,又名礼拜寺,初建于明代。到了清朝初年,回民兴盛,有南北礼拜寺之称;此寺除供回民礼拜外,还创办过明德学堂,经、书并授。 |
茂兰长安桥 | 茂兰长安桥为云县文物保护单位。 茂兰长安桥 |
白花木瓜 | 白花木瓜 据《本草纲目》记载:木瓜有舒肝活络,健脾开胃,舒肝止痛,祛风除湿之效,可用于治疗风湿、霍乱、痢疾、肠炎、脚气病和维生素缺乏症等。现代医疗证明:木瓜中含有广谱抗菌的齐墩果酸,多种氨基酸,人参皂甙等成份,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益。白花木瓜酸味适中,苦味比红花木瓜少,现在人们除药用以外,多以木瓜煮猪脚,木瓜煮炒鸡、炒肉、煮酸菜等来食用,既开胃增食,又可以治病。 目前全县已有上万亩种植规模,总产量200吨。 |
旺子米线 | 地处滇西横断山脉中部澜沧江畔的彩云之乡云县,具有优越地自然条件和独特地区位优势。勤劳、善良地云县人有喜好吃米线的习惯,其传统小吃“旺子米线”,是云县众多小吃中最具特色的一种。 旺子米线同属云县风味小吃,是将新鲜猪血(云县人俗称“血”为“旺子”)放入适量食盐至泡沫翻滚加入3倍清水,静置半小时。猪血凝为半固体用刀划成核桃大小方块,用温水煮熟待用。食用时,将用上等优质大米,用天然山泉水浸泡、磨浆、过滤、蒸、榨、煮、清漂等八道工序精制、柔韧度极好的细长、洁白米线用滚汤烫热捞出入碗,加入新鲜肉汤汁和猪血块;然后在加上红红的辣椒油、阿佤芫荽、葱、酱油、味精等佐料即成,其口味鲜美、香气四溢,令人回味无穷。猪血米线色香味均佳,吃后通体舒畅、散热。 猪血米线口感好、味道非常鲜香,富有营养,老少皆宜,是当地人常用佳肴,也是外地人路经云县时特别问津寻尝的风味小吃。 |
涌宝冬萝卜 | 涌宝冬萝卜 在云县说起萝卜,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涌宝冬萝卜,它既是蔬菜,又是水果,有水果萝卜的俗称。涌宝的冬萝卜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是物美价廉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最大的优点是 “个大、皮薄、白嫩、甜脆、多水”,常吃有:行气、消谷、和中、去痰、利大小便等功效,此外,生食可止渴宽中,煮食可化痰消导。现代医学认为,萝卜还有美容、减肥、抗癌等作用。故民间有:“十月萝卜小人参,家家药铺关大门”、“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等俗语。涌宝冬萝卜以它的优点和药用价值,将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亲睐。 |
白莺山茶 | 白莺山茶是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白莺山的特产。白莺山是古茶树的自然博物馆,茶树种质资源的基因宝库。白莺山所处的澜沧江中游地带,自古以来便是今天普洱茶生产原茶-------云南大叶茶的在种植腹地。 白莺山位于临沧云县漫湾镇大丙山(主峰海拔2834米)中部,隔江与无量山相望,背靠大丙山野生茶树群落,位于海拔1800米至2300米之间,南北纵距6000米,东西横距1.6千米,目前仍保留自生,半野生和人工栽培古茶树180多万株,分布在12400面山地和村落。 白莺山所处的澜沧江中游地带,自古以来便是今天普洱茶生产原茶-------云南大叶茶的在种植腹地。这里水两充沛,土壤细腻,日照充足,空气清新,是云南大叶茶种植生长的最佳环境。白莺山古树茶园方圆20平方公里,以自然树木稀疏分布,树龄最老的在2400年以上,树龄在百年以上的便逾万株。这些古茶树,有的如团似球,有的冠如华盖,有的郁郁苍天,让人叹为观止。 在白莺山古茶园,36个自然村镶嵌在千亩古茶园中。村中有古茶,村边种古茶,田边地角皆古茶,满山遍野是古茶,树型巨大,枝叶茂盛。古茶树类型多、规模大、栽培时间长,显示了茶树从野生型到栽培型的进化过程,是茶叶栽培史的缩影,是茶树起源的历史见证,是开展茶树起源与演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今天随着云南普洱茶品牌的确立,白莺山古茶园呈现了巨大的普洱茶文化价值。现在临沧谰沧江茶叶有山古茶树的完整的保护措施,并在白莺山建成规范科学的普洱茶生产车间,同时建成“白莺山古茶园自然博物馆”,实现了在佛茶胜地采撷,在佛茶圣地加工,在佛茶圣地存,在佛茶圣地销售的佛茶保护性生产基地。 |
布朗族瓦房帽 | 在澜沧江流经云县130多公里的峡谷沿岸,居住着一寨连一寨古老的上万名布朗族人,这些布朗族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少数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瓦房帽就是布朗族人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儿童帽子(也称头饰),它仿照四面出水的瓦房屋顶制作而成,故称为瓦房帽。 布朗族瓦房帽的起源,历史久远,寄托了先辈对子孙的祝福和关爱。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布朗族瓦房帽的传说已变成现代布朗族人对祖先的一种怀念,如今的布朗族瓦房帽,已成为长辈对儿童诚挚祝福的一种吉祥物,富于更多的寓意,四面出水的帽顶,意为四季平安,六个帽角意为六六大顺,事事平安,其整顶瓦房帽的不同部分,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更显示出其独有的魅力。绣球内所包的大蒜、桃仁等物,本身就是民间的传统常用药物,有驱虫驱蛇、安神等保健功效。据忙怀乡本田组85岁的布朗族老人李树英说,她从小就佩戴瓦房帽,现仍然耳聪目明,穿针引线,还能缝制出漂亮的瓦房帽给小孩佩戴。 瓦房帽由帽顶、帽墙两大部分组成,有男帽和女帽之分,女帽在色彩上比男帽更为鲜艳。其工艺流程分七步:一是将碎布用蘑芋浆粘在一起表糊后晒干形成硬布壳;二是按尺寸将硬布壳剪制成5块;三是绣上各种花样;四是将绣好的4小块缝合成帽顶;五是用花边缝于各块边缘;六是与帽墙缝合;七是用各种寓意物包于小布块中,并缝制成六角绣坏,配以婴花系于帽顶各角,瓦房帽就基本制作完成了。 云县布朗族瓦房帽不仅代表着老人对晚辈们的诚挚祝福,而且因其刺绣精美,色调鲜明,造型别致,更是一件具有浓郁布朗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对于保护和弘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
土鸡米线 | 米线,云南人喜爱之食物,米线的吃法和做法,种类繁多。云县土鸡米线在云南各处都可见,但说到到最正宗,却在其发源地临沧的云县,土鸡米线在云县众多米线小吃中,以其独特的风味,成为最具特色的一种,如今风靡全省,遍及城乡。 土鸡米线,营养丰富,老少皆宜,在当地是人人喜爱的,是在当地十分有名地方美食。其米线是经取上等优质大米,经天然山泉水浸泡、磨浆、过滤、蒸、榨、煮、清漂等八道工序精制而成,因其水质的原因,出了云县,就做不出味道正宗的云县米线了。 云县鸡肉米线制作方法简单,单用料考究,做工精细。主料米线必须用云县本地自制的米线;辅料,用当地山地乌骨土鸡,以2至2.5公斤左右为宜,皮青黑肉微黑,处理好后,加入适量盐、胡椒、草果、八角等各种香料入锅加当地水煮,要求一鲜二慢三原味,即选用的鸡要是乌骨土鸡,用慢火慢慢煮,不放过多的调料,以保汤、肉原质原味。 云县土鸡米线,最大亮点在于鸡,鸡肉煮出来后有嚼劲、肉紧、鸡皮入口即化、香气十足,吃再多都不会觉得油腻。香浓的鸡汤加煮好的米线,其配料也繁多,腌菜、酸莲花白、小米辣、油辣椒、芫荽、葱花、酱油、酸醋、花椒等等,放多放少由自己口味决定,再配上炖的又香又烂的一只鸡腿或者鸡翅膀,堪称完美。 云县土鸡米线,看上去毫不起眼,特别是鸡肉微黑的色泽,感官不佳,但却香气四溢,吃起来,汤浓鲜香、鸡肉鲜嫩肥美,不腻不燥,可口细腻,爽滑香浓,令人回味无穷。 |
云县树头菜 | 云县树头菜是云南省临沧市云县涌宝镇的特产。云县涌宝镇的树头菜历来为人称道,因为是在冷凉山区生长的缘故,所以味道与众不同,清凉爽口,苦味浓郁,具有很好的清火功效。 “树头菜”是云县涌宝特色产品之一,全镇现有种植面积1100亩,分布在木瓜河村、石龙村、茶山村、棠梨树村,胜利村为主产区。 树头菜属珍稀野生蔬菜,据云南省产品监督检验所检测《云质食检字97001号》树头菜含有的胆碱是印磷脂和鞘磷脂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人体细胞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功能性食品的重要活性物质。其嫩芽可以食用,根、茎可以入药,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味道鲜美独特,适口性好,是纯天然食品。 树头菜,虽苦味浓郁,但作为食物,是美味可口的蔬菜,春天发芽最早,一般在春季采摘嫩芽或芽苞食用,嫩芽尖肥大鲜嫩,吃来清凉爽口,备受人们青睐。食用方法凉拌、与腊肉荤炒或用肉汤做汤菜皆可,无论怎么食用,总会让人们吃得津津有味。 云县树头菜,是树上小嫩菜,新鲜翠绿,清凉脆爽,鲜嫩可口,具有与众不同的味道,是纯天然、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的山野菜。 |
老棚香蕉 | 云县晓街乡老棚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使所产出的香蕉具有香味浓、口感好、品质优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品尝老棚香蕉,感受大自然的味道。 |
云县糯食 | 糯食,圆糖粑的制作方法很讲究,它是以糯米为主,加上适量的黏米拌和后,用石磨碾成面粉,用箩筛筛过,将筛下的细粉放入盆中加适量冷开水搅拌浸透均匀,捏拍成圆形粑,以芝麻糖为馅,最后用甑蒸熟而成的。这种圆糖粑细软、滑润,具有糯米和芝麻香味的特色,在当地非常受欢迎。 |
云县香菜 | 香菜是人们最熟悉不过的提味蔬菜,云县一带人俗称“芫荽”状似芹,叶小且嫩,茎纤细,味郁香,是汤、饮中的佳佐。药用价值:起表出体外又可开胃消郁还可止痛解毒。 |
茂兰油鸡枞 | 区位和环境资源是茂兰镇的两大优势,为当地的土特产品创造了优越的条件。茂兰镇有着众多的土特产品闻名于外,但最具有特色的是生长于大丙山一带的纯天然野生鸡枞配制而成的油鸡枞。 茂兰鸡枞各村皆产,火把节、月半节是产鸡枞的旺季。镇内鸡枞有叶大根粗呈黄色的大黄鸡枞,有根细长生长在蚂蚁堆上的蚂蚁堆鸡枞,有量多质优的黑鸡枞和白鸡枞。 油鸡枞作为贡品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集历史的灿烂、现实的辉煌、未来的光明、是集特、名、优于一体的绿色保健食品。 茂兰油鸡枞采用纯天然野生黑鸡枞和白鸡枞,通过用菜油、盐、花椒、草果、辣椒等原料精细加工配制而成,味道可口,美味鲜甜,并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老少皆宜,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产品不含任何添加剂,驰名中外,包装美观大方,携带方便,实乃馈赠亲朋好友之上等佳品。 |
云县鸡松 | 鸡枞又名鸡宗、鸡松、鸡脚菇、蚁枞等,是一种美味山珍,称之为菌中之王,其肉肥硕壮实,质细丝白,味鲜甜脆嫩,清香可口,可与鸡肉媲美,故名鸡枞。它含有钙、磷、铁、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份。鸡队吃法很多,生熟炒煮作煲汤皆宜,滋味均极鲜美。用鸡枞可以制作多种名菜,成为鸡枞宴席。 鸡枞做菜味道鲜美,能令人食欲大增,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而且它具有丰富营养,对人体有非常好的滋补作用。是体弱、病后和老年人的佳肴,鸡枞有养血润燥功能,对于妇女也很适合。它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的作用,并含有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并对降低血糖有明显效果。 |
云县蕨菜 | 蕨菜,又名叫作龙爪菜和如意菜,长大后,人们地习俗称为蕨芨,属于凤尾蕨科,喜生于浅山区地块,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 蕨菜一般株高达10—100厘米左右,根状长而横走,有细黑褐色绒毛。早春新生叶拳卷,呈三叉壮。柄叶鲜嫩,上披白色绒毛,此时为最佳采集期。叶柄长30—100cm,叶片呈三角形,长60—150cm,宽30—60cm,2—3次羽状0,下部羽片对生,褐色孢子囊群连续着生于叶片边缘,有双重囊群盖。 蕨芨,在云县各个山区繁殖盛广,有各个生长时段不同的连快面积。由于垦植耕种,只有在山头才能看到连片丛生。蕨菜,最主要有普通蕨菜、甜蕨菜、大树蕨菜(水蕨菜)和小黄蕨菜(不习惯食用),民间对蕨菜的有:“什么有子不出树,什么无子串成林?算盘有子不出树,蕨芨无子串成林”的赞美歌调。 据专家科学研究得出结论,蕨菜,每100g鲜品含蛋白质0.43g、脂肪0.39g、糖类3.6g、有机酸0.45g,并含有多种维生素。蕨菜可制作饴糖、饼干、代藕粉和药品添加剂。经常食用可治疗高血压、头昏、子宫出血、关节炎等症,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其性能为甘、寒涩、无毒。入大肠经、膀胱。 蕨菜的老根茎粗壮,富含淀粉,故名蕨芨粉或索粉,可做粉条、粉皮食用。其嫩苗似拳卷曲,故又称“拳头菜”。 蕨菜,是云县人民群众古今喜食的一种野生蔬菜。食用时,去掉老化的根部,在开水中焯1—2分钟,用清水浸泡十分钟,泡去涩味,切断加油盐调料回锅炒熟食。因其味带涩,故有收敛治脱肛的功能。 蕨菜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价值:1.蕨菜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发热不退、肠风热毒、湿疹、疮疡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杀菌清炎之功效;2.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3.所含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的作用;4.蕨菜能清肠排毒,民间常用蕨菜治疗泄泻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有一定效果;5.蕨菜可制成粉皮代粮充饥,有补脾益气,强健机体,增强抗病能力;6.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蕨菜还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黄果软饼 | 产于云县,采用澜沧江沿江一带所产的黄果和云州冰糖酿制而成,具有香甜可口、止咳化痰的特点,解放前即远销东南亚诸国。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舂干巴 | 舂干巴 舂干巴,是傣族的三大名菜之一,据说过去是专供贵族头人享用。原料选用德宏特有的肥膘黄牛肉,选其无筋、顺刀之精肉,经木炭火烤后,用手按直撕扯为细条,再用油煎炸,将天然香料如柠檬、香草、小米辣等放在木桶之中,用木锤舂制而成,或直接加作料制成凉拌干巴丝来吃。 傣味的干巴吃法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市场上已经有人将它做成了打开包装即可食用的休闲食品。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