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西藏自治区 >>林芝 >> 朗县 >> 朗镇

朗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列山古墓群

列山古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导游列山古墓群位于朗县金东乡林邛公路旁,距4公里多的列村东北约1.5公里的列山南坡上,海拔3200米。列山古墓平面呈梯形,坐北朝南,封土堆高1.68米,封土未经夯打,封土内夹有网状石墙,东西长5.80米,南宽7.50米,北宽5.31米,石墙厚度为0.30米,高0.53米。该建筑群气势宏伟,构筑奇特,整个墓群延绵几公里,是西藏境内难得一见的景观。烈山古墓群不仅反映了1000多年前西藏的丧葬制度和墓葬水平,对于研究吐蕃王朝的兴起、衰落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将对研究西-史与探讨青藏高原千年尺度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0年列山古墓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位置  西藏林芝地区朗县金东乡列山    金东乡   金东乡隶属于,西藏林芝朗县,辖11个村委会:东雄村、巴龙村、帮玛村、嘎木村、康玛村、来义村、松木材村、吞仓村、秀村、西日卡村、列村。乡内有著名的烈山古墓群。…… 详细++

雅鲁藏布江巨柏

  一株株巨大的柏树像卫兵一样在雅鲁藏布江两岸呈线状分布,把这条江打扮得像在苍茫群山中蜿蜒穿行的公路。这就是西藏朗县特有的柏树种--巨柏。  雅江巨柏形态各异,一千棵树,就有一千种姿态,或弯或直,或倾或卧。每一棵树都能让人们看出它历经千年的沧桑,依然静静站在江边,聆听滔滔江水……  相传在修建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时,奴隶将木材源源不断通过水路送往桑耶寺。为运送木材,奴隶伤亡无数,一只善良的乌鸦目睹一切,非常同情奴隶的不幸,就站在加查山顶说,桑耶寺已经修好,不需要木材了,奴隶长松一口气,将大量木材沿江丢弃。从此,这些木材就地生根发芽,成了如今的巨柏。可怜的乌鸦被莲花生大师所惩罚,被变成了江边的乌鸦石,从加查到山南方向的乌鸦页都变成了哑巴。   

拉多藏湖

  拉多藏湖位于朗县拉多乡藏村,该湖面海拔高度3700米,藏湖一共由五个大小不一的小湖泊构成,分别是万鱼偏嘴湖、逢扎西湖、神马湖、圆环湖、尾湖。五个小湖泊通过小溪相互连接,形态各异,分别呈月牙状、圆盘状,湖泊为山泉汇集而成,湖水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4米,湖水清澈见底,微波荡漾,游鱼如织,野鸭、白鹭悠然其间,四周山坡松柏葱葱郁郁,五彩杜鹃争妍斗艳……  五个湖泊是女神撒落的一串珍珠,湖水蔚蓝,碧波轻荡,白云雪峰倒映其中。传说中,认为湖水直接来自神山的融雪,是圣水,用它来洗浴能清除人们心灵上的五毒,肌肤上的污秽,使人的心灵纯洁。   

冲康

  雅鲁藏布江南岸台地上,茂密的核桃林,蓬大的冠盖,绿中泛黄的青稞麦掩映着一个名叫冲溪的小山村,十三世0-出生在这个小村庄里,村庄过去名叫“朗敦”,意译为“象山脚下”,因为那村庄前靠着的一座小山很像大象的鼻子。自十三世0诞生后,村庄更名为“冲溪”,意为诞生庄园。灵童出生的房子,命名为“冲康”,即诞生的房子。村民们每日来此上香,这成了他们最主要的宗教活动。庄园林卡古木参天、春华秋实,保留着十三世0-亲手种植的苹果、梨、桃、杨树、松树。

扎日莎巴山

  朗县境内的扎日莎巴山为佛教圣山,又称杂日山,是闻名全藏的圣地,传说杂日山顶有位菩萨叫“西穹”,还有个鬼叫“碓”,每到猴年的四五月间,是转杂日山的黄金季节,传说转一次该圣山就可以有第二次生命,免受轮回之苦,来世可有幸福的生活。因此,“杂日日廊”早已是藏族重要的宗教活动之一。

巴尔曲德寺

巴尔曲德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巴尔曲德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朗县朗镇堆巴村半山腰,占地2000多平方米,在雅鲁藏布江畔,是林芝地区规模最大的寺庙之一。公元1195年由索朗申格、索朗杰布两位-修建,原属葛举派,后由于宗教斗争改属格鲁派。  1984年,该寺-洛桑多布吉集资重建。现存大部分建筑为重建建筑,主要包括佛殿、经堂、伙房、僧人住房等。佛殿中陈列有40余件珍贵文物。地址:林芝市朗县朗镇堆巴村  类型:古迹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   

孜立寺

孜立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孜立寺,在林芝地区之朗县境内,位于县驻地西南的登木乡。县城距地区241公里。早期称“孜立桑阿颇章”,属宁玛派。宁玛派分两类:一类是僧人们必须常住寺庙,不准确性回家、杀生、饮酒、娶妻等,严格遵守寺内的戒律;另一类是除了不准杀生之外可以娶妻生子,平时在家务农,每月在规定的时间里到寺庙念经。这样的寺庙当地称“艾衮”寺,僧人可以不住寺庙,也可以饮酒、娶妻生子。  孜立寺人创建于1677年(-第十一绕迥),由扎囊县敏珠林寺第一任堪布吾杰·德达林巴仁钦久美多杰所创建,距今已有三百二十五年历史。早期属西藏地方政府管辖的一座寺庙,称“雄衮”。第五世0(阿旺·罗桑嘉措)时期,由第五世0将孜立寺交敏珠林寺主管,从此该寺属敏珠林寺管辖。共任过五代堪布,第一任名叫孜立·仁青钦姆,第一任名叫噶多仁青钦姆。1950年以前有僧人七百多名,现在僧人十多名。寺内佛殿主供莲花生等像。  孜立寺最有特色的是宗教活动,称“孜立旺羌姆”。每年-的5月10日至11日在寺庙举行。5月10日表演的剧目有:“萨旺堆巴”(清场)1人。“仓姆曲”(0神)10人,“东阿姆”(0神)7人,“果玛”(0神)4人,“夏”7人(其中母鹿1人、公鹿1人、鹍鹏1人、“拔巴”4人),“梗”(神的仆从或使者)8人,“土达”(尸托林)4人,“阿杂热”(游方僧舞)4人,“阿杂热”(游方僧舞)4人,“古如参杰”(莲花八号)8人。5月11日表演的剧目有:“霞纳”(黑帽咒师舞)8人,“羌姆忙”(集体舞)10人,“梗”8人(其中波梗4人、嫫梗4人),“萨根底根”(0神手持铃和鼓)5人,“措兰”12人,“土达”(尸托林)8人,“吉尊米拉”(噶举派祖师米拉日巴)5人,“喜主”18人。届时,信众们聚集寺庙烧香礼佛,并观赏精彩的羌姆表演,热闹非凡。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嘎贡瀑布

  嘎贡瀑布位于朗县洞嘎镇嘎贡村,距县城57公里,距林芝地区八一镇280公里,嘎贡河上游,瀑布落差150米,宽4—5米,最少流量0.8立方米/秒,嘎贡瀑布如雷霆万钧,一倾而下,气势磅礴。  瀑布上游有九个湖泊,湖泊均由山涧小溪汇集而成,最大的湖泊被当地群众称为“神湖”,每年都有当地群众及加查群众前往朝拜,绕“神湖”走一圈需要2个小时左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札日山

  札日山位于珞瑜北缘,东起朗县马其顿偏南的塔克辛,西至隆子县的加玉奚卡,这一带是珞巴族巴依、业母热、纳、德格等部落居住德地方。12世纪时,藏传佛教噶举派高僧巴嘉热·益西多吉到札日山修行,认为那里是欢喜佛德宫殿,是佛乐胜境,遂开始民间朝拜神山的活动。  传说转神山一次,可免除轮回之苦,来生能进入极乐世界,于是其影响和规模逐渐扩大,慢慢地发展成全藏性地大型宗教活动。由于第一次转山始于-猴年,以后便沿袭下来,被人称作“札日戒哥”。  到17世纪藏传佛教格鲁派掌握正教权后,12年一次地猴年朝拜神山活动成为定制,由民间转变为西藏地方政府组织之下的一项盛大宗教活动。特别是每年-4~6月,转山的队伍骆绎不绝,热闹非凡。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朗县核桃

  朗县,神奇美丽,人杰地灵。是十三世0喇嘛土登嘉措和九世班禅曲吉尼玛的出生地。“核桃”藏语“达嘎”,据传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时随陪嫁被带入西藏,后逐步在西藏广为栽种,民间有把核桃作为婚庆和爱情象征的习俗,被喻为“百年好合”。因核桃一次栽培,百年受益,故西-民又称其为“百年庄稼”。其品种主要有酥油核桃、鸡蛋核桃等优秀品种,是历代0和达官显贵的贡品。朗县核桃,虽其貌不扬,但品质极佳,核桃仁松脆味甘,肉质香醇甜润,香气逼人,无与伦比。在2008年全国首届核桃大会上,一举夺冠,赢得“酥油核桃”的美誉。   地域范围   朗县位于朗县位于林芝地区西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北临林芝县、工布江达县,南抵印度,西与山南地区加查县相邻,东邻米林县。地理位置处于位于东经92.28°,北纬28.40°~29.29°之间。总面积为4200平方公里。朗县核桃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正是朗县辖区内,包括洞嘎镇、朗镇、仲达镇、拉多乡、金东乡、登木乡6个乡镇辖28个行政村,平均海拔3200米,干湿季节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日较差大,年较差小,无工业、环境无污染,特别适合朗县核桃生长。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坚果整齐端正,果面光或较麻;缝合线平或低。形状为圆形和卵圆形,平均单果重不小于9克。种仁为黄白色。 (2)内在品质:易取仁,口感好,含蛋白质17-19%,含油量66-70%,含钙750-850mg/kg、铁18-22mg/kg,风味香甜,品质上等。 (3)安全要求:核桃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坚果》的安全指标,在包装,标识上须符合农业部《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进入市场遵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藏帽

  藏 帽   由于西藏日照强,气候多变,还有风沙大的缘故,西藏群众都比较喜欢戴顶帽子。又根据不同的身分、性别和地区,戴不同形式的帽子,所以西藏的帽子种类繁多,式样各异。   这里只介绍一种最常见,藏语称之“霞冒加赛”。“霞冒”即帽子之意,“加”是汉、汉地,“赛”是丝的借音。总的意思是“汉地金丝帽”。这种帽子里子用毡帽坯,帽顶复以金丝缎,边沿镶以丝带,帽沿有四,前后沿大,左右沿小,帽沿上缝以毛皮。因其质地优良,保暖性能好,所以男女均喜欢戴,只是戴的形式不同。女的一般把两个大帽沿折进帽内,只留前一个大帽沿,下雪天戴时,四个帽沿均在外。老人通常把四个帽沿都露在外面,适应性如此之强,实为别的帽子无法比拟。   藏帽除有着如同藏族服饰的华丽富贵与用料考究,作工精细,经久耐用等特点外,更能引人注目的是这一小宠物竟能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地域特色、职业以及更加细致的社会地位、富裕程度、宗教流派等,真可谓藏族帽子是藏族文化的一个浓缩点。

奶渣包子

  奶渣包子   奶渣包子顾名思义就是用奶渣做馅,奶渣是什么呢?那要从牛奶的提炼说起了,新鲜的牦牛奶煮沸以后被藏族人用传统而独特的方式分解,最贵重最精华的是酥油,其次就是奶渣了,也就是提炼了酥油以后剩下的渣。新鲜的奶渣酸酸的,白白的,可以用来做馅,奶渣包子由此而来。奶渣晒干以后,藏族人把它当零食吃,也放在粥或者汤里面做佐料,干奶渣汉族人不太吃的惯,不过奶渣包子到是藏汉、老少皆宜。

四味生肉酱

  四味生肉酱   藏药历来就很有些神秘色彩,生牛肉酱就是几种可入味的藏药与捣碎的新鲜生牛肉最奇妙的混合。猩红血性的颜色,兴烈冲鼻的口味,吃下肚更是暖洋洋热烘烘的一团,据说西藏依然是一个让时间凝固的地方,据说千百年来-都喜欢在布达拉宫脚下晒太阳,当肚里存着一团火热,再给阳光一晒,今天的-仍是分外的自乐自足。

香寨

  香寨   土豆煮成八成熟,滤干,去皮,切成小块,待用。洗净去皮之葱断,放入油锅内稍煎后,取出放入石槽中捣烂,盛入小碟内,待用。用凉水把咖喱粉拌和成糊状,倒入油锅内,做成油咖喱,待用。把羊肉剁成块,用适量酥油烹炒后,放入锅内加水闷煮,后加入土豆、油咖喱、盐巴、生姜、茴香、丁香、胡椒、藏寇等调料,搅拌煮熟后即成。吃时可撒上葱泥。香寨是藏族食用米饭时最佳菜肴,味美色深,调料芳香可口。

麻森

  麻森   在盘子里放上适量的糌粑、酥油、碎奶渣及碎红糖,搅混揉合,盛入一方形小木盒内,用手塞满、压实,既可制成麻森方形糕,其味香甜可口。   

  煺   在盘子里放上适量的酥油、碎奶渣(稍加水捏紧)及碎红糖搅拌揉合制成称为“煺”的酥酪糕,此糕食之别有风味,乃是食用糌粑的最好伴料。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祛瑞

  祛 瑞   将夏天的鲜奶酪装进皮袋内,搁置阴凉处,长久闷存发酵制成奶渣,来年春季取出后,捣碎成小圆块,待用。在锅内倒适量水、肉片、面粉、干辣椒、盐巴,加入圆块的奶渣,烹煮。另用一锅,盛放适量的水煮碎麦片,煮八熟后,既将麦片糊倒入主锅内搅匀,用文火闷煮熟即成。祛瑞是藏族群众、尤其是农区的群众在春季食用糌粑的最好伴菜。祛瑞味甘甜,食之即可暖身。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朗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朗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