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香格里拉松茸 | 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因其生长在松、栎林地,菌蕾期状如鹿茸而得此名。亦称松蕈、杉蕈、合菌、台菌、松口蘑等,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是一种与松树、栎树及杉树植物根共生的菌根真菌,对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通常生长在海拔2000—4000米之间的云南松、高山松、灰背栎、黄背栎、长穗高山栎或松、栎混交林中,发生期为6—10月。松茸,富含维生素B1和B2,含多种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锌、镁等微量元素,粗脂肪含量低,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并可增强人体免疫力、生精益气、理气化痰、延缓衰老、防癌治癌、防治糖尿病等,不仅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有重要的食疗和保健功能,是难得的珍贵食用菌。历史上,在日本是贡品之一,是高级酒宴的名菜之一,深受日本人喜爱,日本人以吃上松茸为荣。据报道,1945年日本广岛原子弹0后,松茸是唯一能够保持生命力的生物,这使得日本人更迷信于松茸。 松茸,在世界不多的国家有生长,但就其出现的频率、种群分化程度及分布范围来看,滇川藏横断山区腹地是松茸群的多样化中心,被认为是松茸群的现代分布中心。经研究表明,这一区域有可能是其它地区松茸的起源中心,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生态之复杂是其它松茸产地所无法相比的。 迪庆州,是许多植物的起源、分化和现代分布中心,是动植物的荟萃之地。从社会经济发展和现有人口情况看,迪庆人口稀少(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3人),传统文化中就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理念。所以,对自然环境破坏少,境内没有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原生态保存完好。加上,近几年又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局部受损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区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松茸产量亦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使迪庆香格里拉松茸成为真正的绿色环境食品,以其“菇体肥大、肉质细嫩、久香味浓、色泽好”而闻名中外。 迪庆香格里拉松茸,从1985年起开发,目前已成为迪庆州最主要的出口产品。年自然生长量在1000吨以上,采集量在500——900吨。此外,由于迪庆地处滇、川、藏结合部,毗邻的藏区12个县每年从迪庆中转出境的松茸近500吨,,使迪庆松茸年贸易量达到1000——1300吨,占云南省鲜松茸出口量的65%以上。所以,迪庆已成为云南乃至中国的“松茸之乡”。 迪庆香格里拉松茸,目前的主要产品有鲜松茸和制品两大类,制品又分为清水罐头、冰冻松茸、盐渍松茸等多种产品,每种产品又有不同的等级规格。在迪庆经营鲜松茸的企业主要有香格里拉圣宝食品进出口公司,经营制品的企业有香格里拉野生食品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香格里拉智园松茸加工厂、香格里拉县祥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迪庆州外贸公司等。2005年,我州企业自营出口鲜松茸69.8吨,制品135吨,出口创汇437万美元。此外,向省内外客商供货500余吨,产值近7000万元,两项产值1.08亿元人民币。松茸,是迪庆州唯一的大宗出口商品,也是迪庆各族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所以,进一步优化松茸经营模式、拓展松茸消费市场,加大松茸出口力度,对迪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尤为重大。 |
香格里拉牦牛肉 | 牦牛全身都是宝,肉可食,皮可缝制成衣、靴、袋等,牛头可加工成工艺品,牛尾可制作成弹扫灰尘的扫帚,牛鞭则是一道壮阳药。 迪庆牦牛因其常年生活中海拔3500米以上地区,这些地方生长着许多野生药材如贝母、虫草等,牦牛常食这些药材,其肉鲜美无比。杀后可红烧、清炖或晾晒成干巴等,其味独特。 吃牦牛肉在迪庆,实在是一种享受。可在市场购买干巴、肉松等作馈赠亲朋好的礼品。 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和牧业区,北接西藏,东邻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与云南省怒江州和丽江市毗邻。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呈纵深切割之势,海拔高差悬殊,最高峰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云南最高峰最低谷海拔1486米,绝对高差达5254米,较小范围内的巨大高差使得境内出现了垂直气候和立体生态环境特征。州内气候属温带--寒温带气候,全州国土面积23870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4.7℃—16.5℃,年最高气温25.1℃,最低气温—27.4℃。 迪庆州境内牦牛养殖(放养)区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场。迪庆香格里拉·牦牛产业协会牦牛养殖基地分别位于德钦霞若乡、香格里拉县尼汝乡、小中甸、建塘镇,养殖基地平均海拔在3340米。香格里拉牦牛分布在迪庆州境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小中甸乡、洛吉乡、尼汝乡、格咱乡、东旺乡、尼西乡、五境乡;德钦县霞若乡、燕门 乡、云岭乡、佛山乡、奔子栏;维西县巴迪乡等14个乡镇,养殖品种为国内优良牦牛品种之一“香格里拉牦牛”(原中甸牦牛),地理位置:地处东经98°25"~100°18",北纬26°25"~29°16"之间,养殖区域面积为7167平方公里,天然草场面积为1238.4万亩。 香格里拉牦牛养殖(放养)区域海拔均在3000-3500米。现年牦牛存栏数为5.6万余头(不含犏牛),屠宰后牦牛肉可达到7840吨。牦牛定点屠宰厂为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屠宰场。 |
香格里拉青稞 | 青稞,英文名hullessbarley,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是云南藏区农牧民的主要粮食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青稞在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距今已有3500年。又据《中甸县志》记载,青稞约有1500年的种植史。青稞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云南迪庆州、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坝州。香格里拉青稞分布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县、维西县和德钦县,原名为“中甸青稞”,是以原中甸县冠名,2001年12月经国家民政部同意撤销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而得名。 香格里拉青稞是高寒缺氧藏区少数民族主要食物和膳食纤维,主要生长在海拔2800米以上地区。香格里拉青稞是当地藏族人民的基本口粮,可以用青稞酿制酒类、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漫长的冬季里,青稞秸秆是畜牧的主要越冬草料。因而,自古以来,香格里拉青稞在高原藏区人民群众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是藏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经济作物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香格里拉青稞正由区域性口粮作物向全球性健康食源作物发展。香格里拉青稞选择当地藏族人民祖祖辈辈、历史上长期种植的青稞老品种。品种选择优质、高产、适应性广、抗倒伏、抗病性强、便于加工、适合本地栽培和市场需求的长黑青稞、短白青稞、青海黄、云青1号、云青2号、玖格等优良青稞品种。 香格里拉青稞营养成分丰富全面,含有高纤维、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多种微量元素等多种生理功效成分。青稞具有御寒增力、强身健体的功效,具有预防糖尿病、提高机体防御能力、调节生理节律、清肠通便,清除体内毒素等作用。是高寒缺氧藏区群众主要食物和膳食纤维。也被现代医学确认为21世纪最理想的保健粮食作物。随着迪庆经济的发展,以青稞为原料生产的各种青稞酒、青稞食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因此,香格里拉青稞已成为迪庆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作物。 香格里拉青稞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的特产。香格里拉藏民种植青稞时一般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因此,香格里拉青稞是地球上最干净的粮食之一。青稞具有“三高两低富硒”(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富含硒)的特点。香格里拉青稞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青稞,藏语称‘乃’,英文名:hullessbarley,是禾本科大麦属作物,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主要产自中国西藏、青海、四川、云南香格里拉等海拔在2800—4500米的青藏高寒地区,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藏区四宝之首糌粑的主要原料,在藏区种植历史超过3500年。 香格里拉位于云南西北部,东经98°25′—100°19,北纬26°52′—29°16′;位于青藏高原南延部,是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气候为内陆型季风高原气候,冬长夏短,冬季严寒、干燥,平均海拔3380米,年平均气温5.4℃,最高气温25.4℃最低气温—27.4℃,日照数为2191小时,年降水量为606.3mm。土壤按海拔垂直分布,粗有机质、腐殖质层较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独特的气候特性和土壤构成,为青稞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是全国优质青稞生产地。另香格里拉生态保存完好,无现代工业“三废”污染。香格里拉藏民种植青稞时一般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因此,香格里拉青稞是地球上最干净的粮食之一。 香格里拉自古以来就把青稞作为药食两用作物,用于防治糖尿病,高血压,便秘,胃病,体虚等,并用青稞藏酒保健身体和治疗产妇产后虚弱等症。据现代科技证实,青稞具有“三高两低富硒”(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富含硒)的特点。 青稞,作为香格里拉第一宝,已由香格里拉青稞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出“香一处”牌青稞米、青稞面条、青稞自发粉、青稞饼干、糌粑、牦牛能量棒、青稞月饼等系列产品,好宝已走出大山,祝愿识宝的你能遇上,愿香格里拉第一宝-青稞能为你的健康加一点分,能为你的快乐出一份力。 2013年,迪庆香格里拉青稞产业协会申报的“香格里拉青稞”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香格里拉青稞产地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涉及香格里拉县、维西县、德钦县。香格里拉县涉及小中甸镇、建塘镇、金江镇、虎跳峡镇、东旺乡、洛吉乡、上江乡、三坝乡、尼西乡、五境乡、格咱乡等11个乡镇;维西县涉及叶枝镇、塔城镇、永春乡、攀天阁乡、白济讯乡、康普乡、巴迪乡、中路乡、维登乡9个乡镇;德钦县涉及升平镇 奔子栏镇 佛山乡 云岭乡 燕门乡 拖顶乡、霞若乡、羊拉乡 8个乡镇。地理坐标:东经90°35’-100°19’、北纬26°52’-29°16’之间,南北长498公里,东西宽394 公里产地范围。种植总面积1万公顷,年产量3万吨。 |
藏族银制品 | 香格里拉藏族银制品种类繁多,仅宗教用银制品如佛塔、佛像、佛龛、佛器就有二十多种,而一般生活用品的银制品则数不胜数。 银制八宝图:是一种专供宗教活动用的银制品,共八块,每块为一个藏传佛教中的古祥物,如0、白螺、莲花等。工艺极为精美,整个银制品具有浮雕艺术特点,给人一种厚重的原始美,同时又具有高度的庄严感。 银护身佛盒: 藏语称“咯乌” ,最早作为藏族男子出门远行用以穰灾祈福 ,驱邪镇魔的符物 。现作一般装饰品 。有佛龛形和圆形两种 。护身符内空,内装佛像、经咒、舍利、吉祥结等,外饰浮雕鳌、八宝、五花献宝瓶,附以山峰水浪、串枝莲图等,表示福佑、肿利 、智慧和勇敢 。护身盒有大小之分,大的多佩于腰间,小的常挂颈项。 耳环、手镯、银腰带:耳环有月牙形镶嵌绿松石,垂缀形镶嵌珊瑚珠等十多种。手镯中的柳丝龙头圈,精关细巧,方形虬形镯,厚重、直朴、可爱。银腰带以五至六片不等的银片组成 ,采门圆雕,突出花纹线条等 ,图案种类繁多。 银包木碗:银包木碗是藏族食具中的心爱之物。木碗木质以优质值物寄出为上品,有全包、半包和边包二种,多采用浮雕工艺,刻双龙戏珠、藏八宝图案等。 银刀:刀柄采用精工雕花,抽丝银线巧手编织。刀鞘雕有玉龙献宝,并以莲花、火炬田绕。是藏族男子最百佩带的饰品。 银铃针线筒:藏语称“珍布柯水”,是藏族妇女最喜爱的华贵饰品。将生活中常用的香包、针线包、火镰等经高度艺术化配缀成十个银铃,再经楼花连缀而成,佩于服饰右襟,起步转体有环佩叮铛之音,轻盈秀丽,与藏家妇女修长体态极其和谐。 银器玉石碗座:为-、大师、智都、上宾享用的茶食具。以藏族最崇拜的图案“斑玛”(莲花)圆雕为碗座,上刻佛手柑、桔子、石馏、花红、犁、桃等六供,以莲花蕊及如意子为碗座边缘。碗盖图案由“藏八宝”和“呷纳扎拉”(即“汉地长城)组成,以红宝石象征莲花苞为盖顶,以禾诚、尊贵和崇敬。这些银俐品倍受广大游客的青睐,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
琵琶肉 | 琵琶肉为中甸藏区一种用传统腌制方法制作而成的肉品。牋牋 具体方法是猪屠宰后将其内脏和骨头取出,保留完整躯体。待其稍凉后,撒入花椒面、草果面、食盐等佐料及白酒,轻轻搓揉后,将其开口缝合,在缝线部涂敷上水或香油调好的灶灰,并用木塞或玉米芯把猪鼻塞严,以防虫蛀。然后用石板或木板压上晾干,干后形似琵琶,故名“琵琶肉”。牋牋 琵琶肉的制作历史悠久,保存时间长,若不切开,三、四年不变味。琵琶肉肉色透明,色鲜味香,风味独特,是迪庆藏族、彝族等待客及家用的上等佳肴。( 迪庆) |
中甸牦牛 | 产地(或分布):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数量:1980年存栏2.62万头。 主要特征:体格健壮结实,体型大小不一。公牛性情凶猛好斗,母牛性情比较温顺。毛色以黑色为多,其次为黑白花。公母牛均有角,角细长向外上方伸展,角尖稍向前或向后,角为黑色或灰白。额宽面凹,眼圆大稍凸,耳较小而下垂。颈细薄无肉垂,胸深大,背腰平直而稍长,臀部倾斜,尾短毛长,形如帚。四肢短。被毛长,尤以四肢及腹部裙毛甚长,长者可及地。公牛体高为113厘米,体重为230千克;母牛分别为105厘米和190千克;阉牛分别为120厘米和300千克。泌乳期一般为210~220天,在带犊哺乳的条件下,每头母牛产奶202~216千克,乳脂率为6.2%左右;不带犊的母牦牛年产奶529~575千克,乳脂率为4.9~5.3%。未经肥育的成年牛屠宰率为48%,净肉率为36%。母牛一般4岁开始配种,繁殖率为66%,成活率为93%。 |
香格里拉糌粑 |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宇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青棵炒面。它是青稞麦炒熟、磨细、不过筛的炒面,与我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吃糌粑时,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人茶水,添上炒面,用手搅拌。拌时,先用中指将炒面向碗底轻捣,以免茶水溢出碗外;然后转动着碗,并用手指紧贴碗边把炒面压人茶水中。待炒面、茶水和酥油拌匀,能用手捏成团,就可以进食了。食时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揉合成团,用手往嘴里送。藏族群众吃饭一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这种吃饭方式和印度人相似,印度人吃米饭也用手抓,叫做抓饭。藏族过-年时,家家都要在藏式柜上摆一个叫“竹索琪玛”的吉祥木斗,斗内放满青棵,糟极和卓玛(人参果)等,上面插着青棵穗、麦穗花和一种叫“孜卓”的绘有太阳、月亮、星星图案的彩牌。邻居或亲戚朋友来拜年,主人便端过“竹索琪玛”,客人用手抓起一点糌粑,向空中连撒三次,再抓一点放进嘴里,然后说一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表示祝福。 |
尼西木碗 | 迪庆州上桥头村民小组因生产木碗而久负盛名,这里的木碗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据说,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著名的木碗工匠,引来许多外地人到这里拜师学艺。如今,这项传统的制作工艺被上桥头村民传承下来,并成为村里很多农户的致富产业。 随着香格里拉旅游产业的发展,上桥头木制工艺品的市场需求量也与日俱增,村里更多人看好了木制品的市场前景,加入到制作木制品的行业中。如今,上桥头村的木制品由原来单一的木碗制作拓展到酒具、珠宝盒等多元产品。由于该村木制产品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产品除在本地销售外,还销往西藏、甘孜等藏区,甚至部分产品还远销到印度、尼泊尔等国。 藏民酷爱饮茶,也酷爱饮茶的茶具——木碗。茶碗有瓷碗“噶玉”、银碗“俄泼”、玉碗“央池”、木碗“辛泼”之说。最好的木碗是“察牙”和“纳抛”,香格里拉尼西乡出产的木碗就叫“察牙”,其色如琥珀,经久耐用。 (李文静 赵东平/文) |
尼西土陶 | 长期以来,古老的制陶作坊曾生产大量的陶器,为中华民族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它是人类跨越时间最长的一部可歌可泣的活化石史料,其文化内涵是不可言喻的。 制陶在迪庆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香格里拉县尼西一带已有土陶业。 坐落在香格里拉县城西北角20公里处的尼西乡汤堆村是一个有近千年制陶传统工艺历史的藏族村子。所制的土陶因地理气候独特和工艺精美而具有很高的美学、收藏与实用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经过代代相传,不断继承发展,推陈出新。如今,以民间工艺大师孙诺七林为首的土陶工艺家们制作的土陶,不仅在工艺制作越来越精美,而且在种类与品种的开发上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到目前为止,土陶制品已经含概了生活用品、民族工艺品和宗教用具等三大类。品种从以前的土火锅、土火盆等不多的几十个品种增加到了现在的109种。随着品种的不断增多,尼西土陶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市场需求与订单也随之增长,产品供不应求。 尼西土陶选料精、做工细、品类多,常见的有茶罐、茶壶、火锅、火盆、土罐等。用尼西土陶食具烹制出来的食品特别香美。 |
卡卓刀 | 卡卓刀是全藏区生产刀剑较长时间的一个家族,现已有五代人的历史,历经一百多年。卡卓祖师用他一生的心血试验出一套打制刀剑的錾钢药水,并打制出了削铁如泥的刀剑,作为传家信物,立有家规每代只传一人,绝不外传。 “古有干将莫邪剑,今有藏家卡卓刀”。 卡卓刀及卓玛刀采用家传秘方处理,后錾钢11次,久经22天打磨制成刀刃锋利无比、削铁如泥。 卡卓刀就是名刀。全是祖传手工制作。没有假货。卡卓家族的刀都有标记。上面打造有《卡卓》汉字。有“削铁如泥”的盛誉。。“古有干将莫邪剑,今有藏家卡卓刀”。卡卓,藏语译为平安吉祥长命百岁,卡卓是本家族姓。卓:译为吉祥,卓玛:译为心地善良的圣女。卡卓刀及卓玛刀采用家传秘方处理,后錾钢11次,久经22天打磨制成。目前所知,世界上有瑞士-,美国蝴蝶刀,日本马刀,西班牙丛林王。听说卡卓刀与西班牙的丛林王当场比试过,还略胜一筹。 藏区除卡卓刀外还有许多刀,卡瓦刀,康巴刀都刀刃锋利无比、削铁如泥。 |
香格里拉葡萄酒 | 迪庆高原产区的葡萄主要以名贵赤霞珠为主,它非常适合迪庆的气候特点,且它的天然糖份高,无需添加任何理化成分,即能获取最佳品质的口感。早在1848年,法国传教士把西方的葡萄种植和酿酒技术带到迪庆,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葡萄酒产品。 香格里拉高原葡萄酒自2008年上市以来,先后在国际葡萄酒品评大赛中获得大奖: ·2008年,香格里拉高原葡萄酒在“中国国际葡萄酒、烈酒品评赛”中加冕封王;荣膺“第三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金奖; ·2009年,获得第三届“烟台国际葡萄酒大赛”最高特别金奖; ·2010年,获得第四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金奖、“克隆宾杯”第四届烟台国际葡萄酒大赛特别金奖; ·2011年,获北京国际轻工精品金奖、“克隆宾杯”第五届烟台国际葡萄酒大赛金奖一枚、银奖一枚; ·2012年香格里拉高原A3霞多丽干白获殊荣。 高原A3干白葡萄酒精选香格里拉有机葡萄园霞多丽葡萄为原料,100%遵循法国Chabli法酿造,浅禾杆黄色的酒液清醇、甘爽,口感细腻,滑润而个性十足。 |
迪庆米灌肠 | 米灌肠是迪庆州的一种风味食品,由猪血、米饭及各种香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拌在一块,灌入加工过的猪肠子而制成的米饭肠。加工制作米灌肠是迪庆州纳西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习惯。等到杀年猪时,几乎每户人家都要做一些米灌肠。 米灌肠在食用时需切成圆片,或用热油煎炸,或用蒸锅蒸热。米灌肠色泽古朴油亮,香味浓郁,营养价值高,是补血,补气之佳品。 |
蜜环菌 | 野生食用菌,云南广有分布。多生长在针叶树及壳斗科等阔叶树干基部、根部和倒木上,能引起活立木的银朽病。菌盖肉质,蜂蜜黄色至浅黄色,有平伏和直立的小鳞片,边缘有条纹。菌柄色同菌盖,菌环白色,在柄的上部。新鲜的菌丝体有荧光,在黑暗条件下可见淡蓝色光亮。营养丰富,是著名的食、药兼用菌。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麦角甾醇、甘露醇和10多种氨基酸。有清目、利肺、益肠胃,及抗痉挛、镇静、扩张血管、降血压等作用。其培养体被用来做人工栽培天麻的共生体。 |
迪庆野菜 | 迪庆境内出产许多野菜,最有名的有竹叶菜、龙爪菜、竹笋等。它们均产于高山密林,绝对原汁原味。常吃这些野菜对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有明显治疗。( 迪庆) |
中甸酸奶 | 酸奶是中甸藏族家里特有的一种奶制品,藏语叫“说”,是用提炼过酥油的奶制作的。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有助消化、止渴等作用,最适合老人和小孩食用。若经常食用酸奶更有延年益寿之功效,可谓藏家的“长寿食品”。( 迪庆) |
香格里拉五味子酒 | 香格里拉县盛产五味子,每年8月至9月,村民纷纷上山采集五味子,并到香格里拉县城销售,1市斤最高可卖到6.5元,最低1.1元。此外,五味子泡酒也很受当地人和游客青睐。 五味子泡制方法:采来的五味子先用水清洗,再用青稞酒泡上,可以适当加些冰糖,这样泡出来的五味子酒酸甜可口。 五味子酒具有益气生津、活血、消炎、调节血压等作用。 |
地区 | 特产 |
---|---|
东坝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