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坎布拉 | 坎布拉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 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5000多公顷。公园内分布着坎布拉乡所辖七个藏族村社,人口1800人。设有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接待处,隶属尖扎农林水利局管理,工作人员21名。景区内主要景点有: 一、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色独特,奇峰、高山、洞穴、峭壁为其主要特征。山体开头如柱如塔,似堡似壁,平地拔起,陡峭耸立,雄伟壮观。还有一些小尺度的山体造型,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鬼斧神功之妙。 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坎布拉风景区雨量充沛,气候凉爽湿润。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植物分属76科276属800种之多,森林覆盖率达28%。其中有青海云杉、油松、白桦、旱榆、西伯利亚杏及针、阔混交林等乔木27种。灌木花草主要有杜鹃、山生柳、高山绣线菊、忍冬、露梅、沙棘、荷花、菊花等百余种。其中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卉达80余种。珍禽异兽有鹿、石羊、锦雉、盘羊、百灵、画眉、马鸡、布谷鸟等几十种。 三、浓郁的宗教文化资源。坎布拉地区佛教历史悠久,被称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复兴地。阿琼南宗、尼姑寺、南宗扎寺都先后建在这里。其中阿琼南宗寺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是青海唯一的一处僧、密、尼同时存在的宗教法地。 四、古朴的民俗风情。自古以来,坎布拉地区居住着个有浓厚民族习俗的藏族人民,景区内现有奴布、尖藏、德洪、尕吾昂、斯克、坎群、拉德等七个蒙古族自然村,他们世代耕作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产和生活习惯。 五、国家重点工程—李家峡水电站。李家峡水电站,位于风景区最北端,是青海境内继龙羊峡水电站之后在黄河上游兴建的又一座大型水电工程,坝高175米,总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59亿千瓦时。 |
李家峡水电站 | 李家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尖扎县和化隆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李家峡河谷中段,上距黄河源头1796公里,下距黄河入海口3668公里,是黄河上游水电梯级开发中的第三级大型水电站。 水电站景观(一)(20张)李家峡水电厂于1995年12月12日成立,2000年1月1日划转到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电厂实行新厂新体制,实现了运行维护与设备检修、主业与后期服务、企业功能与社会功能三大分离。夏秋时节游客可在湖中泛舟、垂钓,冬春季节可观赏高原雪景,它给美丽古老的坎布拉风景区增添了一处特有的高原人文景观。 基础设施电站安装5台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一期4台,二期1台),单机容量40万kW,总装机 200万kW,年均发电量59亿kW·h,是中国首次采用双排机布置的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双排机水电站。4号机组采用蒸发冷却新技术,在国内尚属首例。水库库容16.5亿立方米,为日、周调节。 规模大坝为三心圆双曲拱坝,坝长414.39 m,坝高155 m,坝顶宽8 m,坝底宽45 m。电站与西北30kV电网联网,是目前西北第二大的水电站,主供陕、甘、宁、青四省,在系统中担任调峰、调频,汛期 当地图片 担负基荷。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等综合效益。电站4台机组分别于1997年2月 13日、12月10日、1998年6月6日、1999年12月10日投产,至2000年5月31日,累计发电量为110.5475亿kW·h。 交通同仁――李家峡水电站,有旅游专用公路,早9:30汽车1班。 特色青海尖扎县境内的李家峡水库属黄河上游第二阶梯水电站之一,在著名的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下面,周边由红色砂岩形成的丹霞地貌的群山围绕。阳光下山阳面红褐、山阴面深褐,水浅处碧绿、水深处湛蓝。群山峻峭,海拔近4000米,水面辽阔,深处逾180米。山水辉映,极其壮美。黄河由此流出,清澈见底,与寻常见到的黄河回然不同。 |
昂拉千户宅院 | 昂拉千户宅院为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 昂拉千户宅院 昂拉千户宅院位于昂拉乡尖巴昂村。昂拉千户宅院始建于公元1949,原为居住在尖扎地区昂拉千户的宅院。据历史记载,昂拉千户是吐番王朝赤热巴坚的后代,为了守卫边界和征税,公元492年吐番王朝赤热巴坚大臣(译征税者)贡叶西达杰到这一地区居住生活,成为尖扎两岸的头人。公元1657年清朝乾隆年间将他的后代之一祖多杰封为昂拉千户。项谦为第七代千户,这个庄院是项谦继位后新建的。至今已有51年的历史。是目前我省诸多旧宅中保存较完整的藏式庄院之一。该庄院建筑风格独特,完全用木质结构建造。以四合二层木质结构建筑为主,坐西向东,第一进院四面皆为面宽七间进深两间的丁顶土木结构二层楼,第二进院正面为单层山顶砖木结构正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西面建平顶土木结构厢房,正面两侧各有一座小角院,为佛堂。 大门为砖木雕刻带门楼。前有砖雕照壁,共有200多间房屋。整体构思精巧,做工细致,在青海地区民宅中当手屈一指,由于昂拉解放期间该宅院由当时驻军部队利用,部分雕刻及装饰品受损,文革时期又遭到严重破坏。但庄院总的构造保护完整。1998年被青海省人民政府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黄河走廊水利风景区 | 黄河走廊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青海黄河走廊水利风景区以奇特的丹霞地貌、古老的宗教文化、绚丽的民族风情、宏伟的现代化水电枢纽及独特的藏族风情所构成,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是开展旅游、朝拜、观光、度假、野营和科学考察、生态旅游的理想胜地。今年10月份,穿越李家峡水库和坎布拉丹霞地貌的黄河走廊被命名为第七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坎布拉地貌是红色砂砾岩构成的“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丹霞风景地貌,以方山、舒峰、洞穴、峭壁为主要地貌特征。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德隆台 | 德隆台 德隆台是欣赏坎布拉景区全景,俯瞰公园全貌的最佳地点,实为游客捕捉美景留下瞬间美好回忆的绝佳景点。 此处是著名摄影家郑云峰、吕荣西、明瑞恒及原青海省政府副省长、摄影家马培华等在坎布拉采风时首选取景拍摄点,曾在此处以专业视角恰到好处地诠释了丹山群峰、苍松-、碧水荡漾、雪山巍峨的坎布拉圣境。 站在德隆台向上看,蓝天白云视野开阔,令人心胸豁然开朗,向远处看,巍巍宗喀雪山伸开双臂拥丹山碧水层林入怀,俯瞰云烟浩淼,丹霞群峰色如渥丹,明若灿霞,苍松翠柏迎风傲立悬崖峭壁,坎布拉湖闪耀着绿宝石般深邃的光芒,耳边风声低吟,仿佛隐隐传来阿琼南宗藏传佛教诸寺僧尼诵经祝祷之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德千寺 | 德千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德千寺 |
洛多杰智合寺 | 洛多杰智合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洛多杰智合寺 洛多杰智合寺位于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马克唐镇以北4公里处,距省会西宁130公里,距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75公里。其文物历史系列与坎布拉阿琼南宗寺、西宁大佛寺、平安白马寺和循化丹斗寺息息相称,为史屈首。因其山形独特,地貌奇异而独成一体。该寺属藏传佛教显密合一系列寺共存圆融之典范性寺院。寺院史袭寺主查汗·达诺门罕拉茂夏荣尕布-。现有僧才16位,具体由德钦寺洋琼·拉热巴格签凯增嘉措主持。该寺历来属于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和佛教史源流之重大圣基之所。现国内外人士称之为“青藏高原莫高窟”。故在国内外佛教国家和地区享有较大知名度。寺院点现有面积188亩,地面平展,视野开阔,北高南远,夏凉冬暖,佛刹矗立,麦河东流,村落四布,令人神奇留念。 洛多杰智合寺始有泛藏区佛教界三大贤哲玛释加牟,肴格迥,藏绕色及其侍卫拉隆华多师徒四尊密修-时共同建成。初始建一殿式塔楼,内供有以拉隆华多刺杀第四十二代吐蕃王朝赞普琅达玛之铁质弓箭为所依,为公元824年,至今已有1178年的历史。以上师徒四尊之在世功德,除0弘教遍及今日亚洲之三分之二的地域外,还因0弘教为当今中国之汉、蒙、满、藏、裕、傣等内向联系的成因留下了一条宝贵的命脉即佛法教仪、教规、教理和佛教僧团。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团结民族文化内因的内在关联是团结数以千百万计各族人民的根本性成因。仅为我县笈培养世人称道者就有洛科托增,科沙唐托彭,热尼玛屯道;古浪雅玛麦布等45名之多。为促进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保护这样一个重大的文化遗迹,是我们当今世人所义不容辞的职责。 现寺院有各式古代自然及工人殿堂共有二十八间(处),其所藏文物有自民国之北魏时期的各类佛像、雕塑、卷轴画、壁画、金银手抄秘笈等1136件。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尖扎核桃 | 尖扎核桃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的特产。尖扎县万亩核桃基本分布在坎布拉镇──康杨镇──马克唐镇──昂拉乡川水三镇一乡。 尖扎县地处黄河沿岸,海拔相对较低,光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有着悠久的果品生产历史,素有“瓜果之乡”“高原小江南”的美誉。 近年来,尖扎县立足县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度假农业、有机农业,加快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先后投资524.75万元,在沿黄三镇一乡全力推进万亩核桃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共栽植核桃一万一千多亩,万亩核桃基地初步形成。 自2006年以来,尖扎县开始实施百里万亩核桃园项目,通过政府引导、财政扶持、群众积极参与,累计从陕西果树研究所引进香玲系列核桃优良品种51万株,栽植11435亩,成活率在96%以上。目前,2006年栽植的3000亩核桃已进入初果期挂果收益,平均每株产果2.5公斤,亩产100公斤,每亩40株,每公斤按市场价40元计算,每亩收益可达4000-5000元,进入盛果期后,每株可产果11公斤,每亩产量440公斤,每亩产值预计达17600元。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