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玛多藏羊 | 玛多藏羊是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的特产。草地型藏系羊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特有品种,具有适应性强、体格大、生长发育快、羊毛品质佳等特性,是“西宁毛”的主产区之一。玛多藏羊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玛多则是滔滔黄河的起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发祥地。黄河冲破高原峡谷,灌溉中华大地,直下东海一泻千里,黄河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黄河源头的玛多是,松赞干布迎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圣地,是藏汉民族世世代代紧密相连的纽带的碑文。 生活在这片古老而神奇土地上的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世世代代与艰苦的自然环境顽强拼搏,艰苦创业,为创造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据汉、-史文献记载,远在新石器时期,黄河源头谷台地,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从公元前四世纪末直到宋代,逐渐形成今日的玛多县居民。反映了藏族繁衍生息演变形成的过程和人类历史曲折发展的进程,是人类艺术宝库中弥足珍贵的财富。扎陵湖、鄂陵湖、迎亲滩、牛头碑、等独特的自然景观日渐显现都有着神奇而美丽的传说。玛多藏族世代经营畜牧业,玛多藏羊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这里的牧民大部分都养殖藏羊这古老的品种。传说,西藏的保护神——慈悲佛观世音,给一只神变来的藏羊授了戒律,命他到雪域高原修行。藏羊遵命到一个棕色岩洞中,潜心修习慈悲菩提心。一个漂亮女妖的到来,打断了他的修行。女妖以爱他为由,不愿为祸苍生为理,打动了藏羊。藏羊与女妖结合,并生了六只小藏羊。三年后,藏羊意外发现,他的子孙们已繁衍到五百多只。观世音菩萨得知消息后惩罚他永留人间。之后藏羊被分布在高原大地,一直默默奉献着自己,让高原的人类得以健康的生存。就这样过了千万年,当地藏族同胞的神话传说,在扎陵湖湖水出口处的西岸有一个小山包,松赞干布曾到这里设帐扎寨,与文成公主会面。李道宗以皇叔身份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主持了婚礼。当时草原的夜晚灯火通明,歌声飞扬,舞影婆娑,十分隆重而热烈。当晚,松赞干布准备的宴席中最主要就是美味可口的藏羊肉款待宾客,在扎陵湖畔,吐蕃的赞普北上迎娶南来的唐朝公主。一对古代的风流人物在黄河源头的柏海之畔,度过了最甜蜜的日子。然后松赞干布便陪同文成公主从扎陵湖起程去吐番的国都逻些(今拉萨)。溯黄河源头而上,翻过巴颜喀拉山,渡过天险天河,因为路途遥远文成公主开始思念故乡,身体开始慢慢消瘦了下去,松赞干布很担心公主的健康,让下人寻找各种美食希望公主能够因为美食能够暂时忘记故土之思。最后终于找到了一道特别美食---藏羊肉汤,公主喝完后,觉得身体暖暖的,有精神,望着一望无际美丽的大草原和送嫁车队边奔跑的一群群白白的藏羊群,公主忘记了对故乡的思念,翻过唐古拉山的查吾拉山口,逶迤西经黑河(那曲)抵达当时吐番的国都逻些(今拉萨),后来公主爱上了这片美丽而神奇的青藏高原。玛多藏羊是一个古老的品种千百年来经过自然和人为的选择,遗传保守性很强,优良的特性能够稳定的遗传后代。玛多县畜种较单调,仅有藏羊、牦牛、马、山羊和少量犏牛和黄牛,本县藏羊在畜种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属高原草地型藏羊,是青海省原始品种,这种羊体质结实,性情活泼、粗野、善于登上远牧,耐粗放管理,抗病力强,在高寒地区有良好的适应性。藏羊全身被毛纯白,毛辩长,头颈下缘及腹部毛着生稀短,其显著特点是毛纤维粗长,两型毛含量高,富光泽、弹性好、强度大,因此组成的产品有良好的弹力和耐磨性,是优良的地毯原料,毛边长度21.68厘米。玛多藏羊肉具有中医学中“补虚劳,益气力,壮阳,开胃健力”等功效。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显著特点,是当地群众主要食用肉类之一,也是冬季进补佳品。玛多藏羊肉色鲜红,有光泽脂肪呈白色,膻味小、口感好,羊肉可制成许多种风味独特、醇香无比的佳肴。涮羊肉,烤、炸羊肉串,葱爆羊肉等,是老少皆喜食的美味食品。玛多广阔的草原面积、充足的水源和饲草料资源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养羊业已成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畜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2013年,玛多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申报的“玛多藏羊”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玛多藏羊划定的产地地域保护范围:玛多县花石峡镇、玛查理镇、黄河乡、扎陵湖乡,下设26个牧委会。地理坐标为96°50′00″~99°20′00″,北纬33°50′00″~35°40′00″。 “玛多藏羊”成功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域范围 玛多县辖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南部,本州西北部巴颜喀拉山北侧,其他地理坐标为东经96°50′~99°20′,北纬33°50′~35°40′,北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相邻,东部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相毗邻,南与四川省石渠县和果洛州达日县相连,西靠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西南以巴颜喀拉山为界与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接连,南北宽约207公里,东西长约228公里。四周被高山环绕,中部地形平缓、开阔、山体多呈浑园,滩、丘相见,无明显分界,相对高差小、呈高原地貌。整个地形由西北向东倾斜。全县海拔在4200米以上。境内最高点位西部巴颜喀拉山主峰,海拔5266米,最低点为东部黄河的出境口,海拔4035米,相对高差1200米左右。玛多县现辖花石峡镇、玛查理镇、黄河乡、扎陵湖乡2乡2镇,下设26个牧委会,全县土地总面积面积3940.09万亩(26267.29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场面积3448.6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7.53%。可利用草场面积2707.95万亩,占全县草地面积的75.84%。 玛多藏羊是玛多县境内养殖的,唯一的绵羊品种,在全县各乡均有分布。 |
果洛蕨麻 | 果洛蕨麻是青海省果洛州玛沁、玛多、甘德、达日、班玛、久治6县的特产。果洛蕨麻有体圆肉肥,颗粒饱满,色泽红亮,产量较高的特点。果洛蕨麻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神奇、美丽、富饶的果洛藏族自治州,风光幽美奇异,有插入云天的陡峭雪山,有遮天盖地的原始森林,有蜿蜒流淌的源头溪流,有宛如明镜的海子湖泊,有广袤千里的金色草原。素有“ 植物王国”之美称。果洛历史悠久,远在黄河源头的河谷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古为西羌牧地,南北朝时,为党项牧地中心地带。唐、宋时期,属吐蕃。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节制。明属“朵甘思行都指挥使司”管辖,明末清初果洛黄河以北牧地被青海蒙古和硕特部所居,果洛隶青海办事大臣。公元1721年后,当今的班玛、久治、达日隶属于四川成棉龙茂道松潘漳腊营。由于果洛地处偏远,环境闭塞,历代封建王朝没有 在这里真正建立过政权,实行直接统治,长期游离在各大政治集团之外,大小部落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态,互不统属,各自为政。直到1952年解放前夕,这里仍处在封建部落割据状态。人们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是游牧、狩猎、和采集业,生产方式原始落后,人民生活极其贫穷,在长期的狩猎和采集过程中将部分野生药用植物进行积存,换取一些基本的生活材料或简单的医用。据史书记载,在草原宗教生活中采集蕨麻不但作为医用,而且用蕨麻食用,千百年来,果洛草原头人之间为了扩充草地资源相互残杀,牧民生活极其贫困,贫困的牧民将采集蕨麻作为日常食品或换取少量的布匹,茶叶、糌粑等日用品。至今,在果洛地区部分牧民仍然食用蕨麻或用蕨麻招待客人的习惯。在民间关于对蕨麻的传说和故事很多,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今日祈求你们扶持我的歌,此处是旺钦念域界,此歌为蕨麻由来歌。曾在觉如诞生岭国时,弓霸冉杂等鬼怪起邪念,仙子觉如力征各方妖魔。掘藏玛域蕨麻宝。阳山盛产白色蕨麻,阴山生长红色蕨麻,大蕨麻有马头一般大小,小蕨麻也有羊头大小。觉如向珠姆进蕨麻餐,珠姆不慎用刀把蕨麻吃,觉如以歌耻笑珠姆,珠姆听歌后羞愧难忍,觉如的歌儿征服了珠姆的傲慢,结下终生的良缘。植物蕨麻色泽艳丽,口感甘甜营养丰富,养颜美容延缓衰老,清目润肺有利百病。有了蕨麻这般美食,何必还把荤食向往,请不要践踏矿产与植物,生态平衡是法则,这是战神威马的语言,格萨尔大王的嘱咐,领会其意意深刻……。可见蕨麻在牧民生活中的地位。果洛玛沁拉加寺大藏经对果洛蕨麻有明确的记载:蕨麻(藏语称:卓老沙曾)经由当地牧商运入赤岭—丹格尔地区(今青海省湟源地区)换取茶叶、布匹、食盐和青稞等生活用品。到了清朝中期,蕨麻的需求量进一步旺盛,蕨麻成了当时贵官达人、寺院和高僧相互馈赠的礼品。至今,果洛地区的部分寺院在举行重大佛事活动时仍用蕨麻做成的八宝粥(藏语称:折色)来招待贵宾。如今,牧家、商店以及婚宴上都能品尝到各式各样、精美的蕨麻保健食品。果洛蕨麻主要生长于草甸、山坡、湿润草地、河漫滩、水沟边、牧道边、田埂、圈窝旁,分布面积广、个休大、品质好、形态多样,蕨麻产量高,体圆肉肥,颗粒饱满。面积约3000万亩,蕴藏量约20万吨,年采集量约1000吨,市场交易量约300吨,年销售收入约8000万元,市场发展前景可观。果洛人民采食蕨麻历史悠久,因其甘甜鲜美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价值,普遍受到高原人民的喜爱,被誉为“人参果”、“延寿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其性甘、温,经常大量食用,不上火,具有生津、止渴、健脾益胃、收效止血、止咳、利痰、益气补血的作用,其嫩叶还可作为饲料和春季蔬菜。既可作为食品充饥美食,也可作为药物用来治病强身,可用于食品的药品的开发;应适应性广,对于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可用于退化草地植被的恢复。 蕨麻亦称人参果,一提起人参果,人们马上会想起小说《西游记》里孙悟空偷吃人参果的故事来。其实,人间真有人参果,但不是那种吃了能长命百岁的人参果,它是蔷薇科委陵菜属的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整个植株呈粗网状平铺在地面上。它春季发芽,夏季长出众多紫红色的须茎,匍匐地面,伸向四方,节外生根,犹如蛛网。其叶正面深绿,背后如羽毛,密生白细绵毛,宛若鹅绒,故学名又叫鹅绒委陵菜。根纤细,中部或末端膨大呈纺锤型或球形。春、秋季采挖块根。茎长葡匐,节上生不定根,并形成新植株。羽状复叶,背面密被灰白色毛。花单生,黄色,瘦果。花果期5-9月。 蕨麻系高原蔷薇科野生植物,含有维生素及镁、锌、钾、钙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和营养价值,它有着健胃补脾、生津止渴、益气补血的功能,故藏医称其为卓老沙僧,常以其入药。六七月间开花时的全草,还可用来收敛止血,止咳利痰,亦作滋补。蕨麻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故长食之,确有人参延年益寿的功效,因此被人们美誉“人参果”。 青海蕨麻以果洛、玉树地区所产为上品,有体圆肉肥,颗粒饱满,色泽红亮,产量较高的特点。深受各族人民及国际各界人士的喜爱,也是馈赠亲友之佳品。 2013年,果洛藏族自治州草原监理站申报的“果洛蕨麻”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部,青海省东南部,处于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东经96°54′~101°51′,北纬32°31′~35°37′。西邻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北和北部同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接壤,东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相邻,东部同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相毗邻,南面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紧紧相依。东西长约448公里,南北宽约334公里,土地面积为80781平方公里(折12117.1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11.22%,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8860.1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3.12%。果洛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境内最高点位阿尼玛卿雪山主峰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是我省主要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果洛藏族自治州下辖玛沁、玛多、甘德、达日、班玛、久治6县,平均海拔在3200—4500米之间的草地、河滩,都属于果洛蕨麻生长范围,果洛蕨麻是果洛州境内天然生长的特有的食用品种,遍及全州六县,面积约3000万亩(折200万公顷)以上,蕴藏量20万吨左右,年采集量约(年生产规模)1000吨,市场交易量约(年销售量)300吨,年销售收入达8000万元。牧民采集蕨麻是一项传统副业,一般是一边放牧一边采挖,或在翻种饲草地时顺便捡拾。采挖地点大多选择在河滩、田埂、牧道、圈窝等周围,对草原生态环境不足以造成危害。 |
药材:红景天 | 红景天是指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在世界上有余种,多分布在北半球的高寒地带,大多数都生长在海拔3500—5000米左右的高山流石或灌木器丛林下。我国有73种,其中西藏占有32种,2个变种,但至今仍未有很好的开发利用。红景天主要以根和根茎入药,全株也可入药。主要有效成份有红景天甙(Salidroside)C14H20O7酪醇(Tyrosot)C6H10O2,此外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鞣质、黄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及微量挥发油,还含有具有生物活性的微量元素铁、铝、锌、银、钴、镉、钛、钼、锰等,叶与茎中含有少量生物硷。经过深入的药理作用和临床使用权用的研究,1976年苏联把红景天作为“适应原”样药。广泛应用于抗疲劳、抗衰老和提高脑力和体力机能等方面。 我国对于红景天的使用已有很久的历史,远在清代,在红景天产区就有人将它用作滋祉强壮药,不消除疲劳,抵御寒冷。以后历代皇帝曾专门派探险队去寻找红景天及向各地索取红景天为贡品。据记载,康熙皇帝在平息策妄阿拉布怛分裂祖国叛乱中,长途征战在我国干旱的西北地区,由于人参“造热”,不宜使用,便用红景天来消除军旅疲备。乾隆年间,蒙古土尔扈特部从前苏联伏尔加河流域回归祖国时给乾隆皇帝的贡品中就有红景天。东北部分地区,民间常用其作为补品和治疗疾病,用它煎水或泡酒来消除重体力劳动带来的疲劳及抵抗高寒山区的冬季寒冷。 藏族人民利用红景天的历史更早,在《晶珠本草》、《藏药图鉴》中均有记载。西藏民间更常用红景天来治疗咳血、咯血、肺炎咳嗽和妇女白带等症。 60年代前苏联基洛夫军事医学在寻找强壮剂时发现红景天,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红景天具有类似中医“扶正固本”有“适应原”样作用,而且它的增强免疫作用可强于人参。前苏联斯克医科大学萨拉季夫教授认为当疲劳机体不能自然恢复时,服用红景天浸膏则朋显著效果而且无毒无成瘾性。在食品工业中用红景天可制成不含酒精但具有洒类欣快感并能提高工作效率的饮料。前苏联民间将红景天作为一种强壮剂应用于老年性心衰、镇静、阳萎及糖尿病等。 红景天的止血作用 红景天中所含的红景天甙和甙元酪醇具有抗疲劳、抗缺氧、抗微波幅射、抗毒以及对神经系统和新陈代谢的双向调节作用。而且还是一种环境适应药。千多年前,生活在西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就以红景天入药,用以健身壮体,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红景天作为一种环境适应药物在军事医学、航天医学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除以上作用外,据《西藏常用中划药》上记载,红景天还具有活血止血、清肺止咳、解热,并止带下的功效。主治咳血、咯血、肺炎咳嗽、妇女白带等症。红景天为什么会有止血作用呢?从红景天的成分来看,具有各种生理活性的成分近几年余种。其中所含的红景天甙和甙元酪醇为人参型兴奋剂,所含的没食子酸、伞形花办酯、东莨菪素、山萘酚等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同时山萘酚、东莨菪素还有止咳祛痰作用。同时红景天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鞣质,也称单宁或鞣酸。鞣质是一类多元酚类的混全物,分子量较大、极性较强。鞣质能与蛋白质结全生成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沉淀物,从而具有收敛性,也能使皮肤发硬,在粘膜表面起保护作用,制止过多的分泌、停止过量的出血,所以医疗中用作止血药。临床上用于局部出血供外用,也可内服以止胃溃疡症的胃出血,且对溃疡面还有护膜作用。同时还可以治疗水泻,因为护膜作用能减少分泌。鞣质还能凝固微生物的原生质,所以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
青海花斑裸鲤 | 青海花斑裸鲤又称大嘴鱼,是鲤科裸鲤属淡水鱼类。主产于青海省玛多县内黄河段及札陵、鄂陵等淡水湖泊,柴达木盆地的奈齐河水系亦有发现。其肉质多脂,味道鲜嫩,富有营养,鱼子有毒,不能食用。鱼肉除鲜食外,还可干制、卤制、熏制及制成罐装食品,便于久藏及远销。 |
果洛冬虫夏草 |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部,青海省东南部,处于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东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南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相毗连,北与本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相依。果洛州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年均气温-4℃,州内群山起伏,雪峰耸立,巴颜喀拉山自西向东绵亘南部,成为长江、黄河的分水岭。由于果洛州生态环境特殊,冬虫夏草、雪莲、大黄、红景天、贝母、秦艽、当归、党参、川芎、黄芪、羌活等药用植物遍布州内大部分地区。 果洛藏族自治州冬虫夏草资源分布比较丰富,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没有环境和大气污染,生态环境特殊,青海省40%的虫草产量都来源于玉树果洛州。所产冬虫夏草品质非常好,果洛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4000-4800米的高山草甸的山地阴坡、半阴坡和灌木丛中。垂直分布,而且集中分布于阿尼玛卿雪山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包括玛沁县的雪山、东倾沟、大武、当洛、当项、拉加等乡镇,甘德县青珍、江千、下藏科、上贡麻等乡;达日县建设、桑日麻等乡;班玛县过卡、上贡麻等乡;久治县多集中分布于年保玉什则山周边地区。 由于果洛州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源头,为加强果洛州冬虫夏草资源的管理,保护江河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草场植被,确保地区社会稳定,果洛州实行虫草禁采政策,禁止州外人员到果洛采集虫草,政府对于牧区草原的管理是将各个草山划片,包干到各村各牧民家庭,由他们来对自己所分到的草山进行使用和维护。有藏族同胞的亲戚,或者是州上的人持虫草采挖证才能进藏区挖草。 果洛冬虫夏草产地范围为果洛州玛沁、班玛、甘德、达日、久治、玛多6个县。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