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擦圪蚪 | 把和好的白面按在扁眼的擦子之上,从擦子下漏出掉入开水锅里,然后煮熟,再配以各种浇头、打卤食用。这种面食极易嚼食,易于消化,非常适宜老年人及牙齿不良的人食用。下一篇:沙棘酒 |
古交黄花 | 古交黄花下一篇:古交木耳 |
古交木耳 | 古交木耳下一篇:古交蘑菇 |
古交蘑菇 | 古交蘑菇下一篇:古交小米 |
古交小米 | 曹坪乡:小米。下一篇:古交太谷饼 |
古交太谷饼 | 太谷饼:成品酥而不硬,软而不皮,不感油腻,清爽利口,嚼不粘牙,不伴汤水亦能用舌噙化,最宜老人、幼儿食用及旅行携带。至今已300余年历史。下一篇:擦圪蚪 |
沙棘酒 | 沙棘酒 沙棘酒系采用野生沙棘果为原料,经发酵或半发酵法酿制而成的低度果酒。 工艺流程:沙棘果→分选、除杂→破碎→沙棘果浆(加二氧化硫)→主发酵(加糖水和人工培养酵母)→压榨→皮渣(蒸馏白兰地后,贮存备调配时使用)→后发酵(压榨汁)→调正成分→换池(桶)→原酒→陈酿(换池分离时的酒脚进行蒸馏与皮渣白兰地混合贮存备用)→调配→澄清处理→过滤→包装→成品酒。 制作方法 1.采摘:沙棘果采摘分选时间在12月至次年1月为最佳,不宜堆放太厚,预防果实压破霉烂,选用完全成熟的果实。 2.采用发酵果酒专用酵母菌种:培养过程:一代1450号原菌管(琼脂培养基)→二代50毫升液体试管(沙棘汁培养基)→三代500毫升液体烧瓶(沙棘汁培养基)→四代1000毫升大烧瓶(沙棘汁培养基)→卡氏罐(沙棘汁培养基)→大缸(沙棘汁培养基)→接入发酵池。 3.破碎:采用破碎机将沙棘果破碎(种子不要破碎,否则会影响沙棘汁质量),自流汁和压榨汁分开入池,入池量为容器的80%,然后一次性加入50ppm 的二氧化硫。 4.主发酵:入池数量达到要求后,加入人工酵母,搅拌均匀,发酵温度控制在18—23℃,发酵过程中如糖度低,可加入10%的糖液,加入糖液有利于发酵,提高果汁糖度后,主发酵14天。 5.后发酵:主发酵原酒分离后入池,容量为容器的90%进行发酵,温度控制在23℃左右为宜,直至发酵中止,然后换池,将容器装满。为了防止氧化,将池口封好,转入陈酿阶段,时间半年至1年以上。 6.澄清:经试验确定下胶量为0.015%,加入80ppm的二氧化硫,在冬季低温下自然冷冻7—5天即可澄清,澄清后即为沙棘原酒。 7.调配:首先将澄清的沙棘原酒上层酒,用泵抽到其它容器里(因上层沙棘原酒含有沙棘油,可用高速分离机提油或作酒脚蒸馏),然后,自上而下分层进行调配。调配好的半成品酒,进行理化指标检测,合格后,再经硅藻土过滤机串棉饼过滤。过滤以后的沙棘酒,酒质清亮透明,酒体协调稳定。 8.成品:最后检验,合格后装瓶,贴商标,包装,装箱,成品入库。 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色泽:金黄色。清亮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物。 香气:具有沙棘果香和醇正的酒香。 滋味及风格:甘润醇厚,酸甜爽口,具有独特的典型沙棘果酒风格。 2.理化指标:酒度(20℃)15—16%(容积),总糖(以葡萄糖计)200—230克/升,总酸(以柠檬酸计)5—8克/升,挥发酸(以醋酸计)≤0.8克/升,干浸出物≥14克/升。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下一篇:古交黄花 |
山西老陈醋 | 老陈醋产于清徐县,至今有几千年的醋历史文化。老陈醋色泽为红棕色,味道以“绵、酸、甜、香”为主,为我国四大名醋之首。 产于山西清徐。“东湖”牌老陈醋,始创于明未清初,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系山西老陈醋之正宗。“东湖”牌老陈醋,以其精湛酿造技艺和色、香、味俱佳的优良口质,驰名中外,居中国名醋之首。 特点:色泽棕红,醋香浓郁,酸味柔和适口,滋味回甜醇厚,可冷调熟烹。主要成份是醋酸,并含多种有机酸、氨基酸等。具有增加食欲、助长消化、解腥去腻、分解脂肪、防病强身之功效是保健和调味之佳品。 据传,周代时,在山西就开始了酷的生产,而老陈醋,在春秋战国时代,古晋阳就有一些作坊开始酿造。第一个正式推出“山西老陈醋”名牌的,是制作人王来福。清朝顺治年间王来福来到清源(今清徐县),利用当地原料充足、水质优良的条件开办醋坊,改陈年白醋为熏醋。实际上,老陈醋的酿造要比王来福早得多。 山西醋品种繁多,老陈醋为其代表性的名产。其它还有陈醋、普醋、双醋、特醋、名特醋、味醇等许多品种。如从生产酷的原料区分,则有高梁醋、玉米醋、小米酷、柿子醋、果醋、酒糟醋、粉渣醋、红薯醋等多种。 老陈醋,具有一般醋的酸醇、味烈、味长等特点,同时,还具有香、绵、不沉淀的特点。另外,老陈酸储存时间越长越香酸可口,耐人品味。而且,过夏不霉、过冬不冻,颜色深橙,为山西醋中独具一格、质地优良的佳品。 下一篇:清徐葡萄 |
剔尖 | 用筷子沿盘边剔面。这种面食操作别致,筋软爽口,易于消化,配上大炒肉、炸酱、荤素打卤,别具一格。 剔尖两端细长,中间部分稍宽厚,白细光滑,软而有筋,浇上浇头,再配以调味佐料,食之十分可口,是晋中民间主要面食之一。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由于剔面工具不同,剔尖的种类很多。如用木匙、竹类筷或铁匙、铁尖筷剔制的称"剔类";用大海碗、竹类筷剔制成的称"便类";而用瓷盘、竹类筷剔制成的则称"转盘拔尖"等,花样繁多,各具特色。 其次是剔尖相传清乾隆年间,榆次一个名叫常万达的,在恰克图城开设的"四乡联号商行"中的饭庄里,专营山西面食剔尖等,使剔尖一举成名。由于剔尖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且制作简便,食之可口。所以,剔尖不仅在国内流传甚广,而且传入海外许多国家和地区。 剔尖,是山西人午餐食谱中的精品。白面可剔,高粱面(一般要加榆皮面)可剔,杂粮面也可剔。红面剔尖(也称剔拨股),旧时为中部居民的主要午餐之一。一名高手,利用特制拨板、铁筷剔出的红面剔拨股,粗细只有0.5厘米左右,半个小时即可供十几个年轻后生同时进餐。剔尖技艺之高,速度之快,令人咂舌。白面剔尖,更是中部家庭妇女的拿手好戏,较红面剔尖速度更快,变化更大。白面剔尖要在特制的铁板(居民称“剔面板子”)上用特制的铁筷来剔。高手剔出的剔尖,呈中间圆、两头尖形状,有的用特殊技巧还可剔出宽于铁板2~3倍的长剔尖来。技艺在于面条离铁板的一瞬间,用筷头顺势将面拉长,用筷尾快速拨离铁板。这是面食之乡家庭妇女的一绝。太原一带及介休民间称剔尖为“八(拨)姑(股)”,并有李世民之堂妹八姑创此面食的传说。变尖、拨鱼、转盘剔尖等,是由剔尖发展演变而来的,都是中部居民讲究的面食。过去,有钱人家大多讲究吃“三合面”剔尖。这种剔尖,粗细匀称,软硬适宜,配上小炒瘦猪肉浇头,是上好的传统面食 下一篇:太原仿古铁器 |
晋祠大米 | 晋祠大米产于太原晋祠乡一带,是山西大米中的优质品种。 这种大米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四溢。生产晋祠大米的稻田,是晋祠难老泉水浇地,含有多种矿物质。 产于太原晋祠镇一带,这种大米,颗粒长,个头大,外形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吃到嘴里,味香甜,有韧性、粘性,有咬头。晋祠大米所以质地优良,是由于水上关系。生产这种大米的稻田,用晋祠难老泉水浇地,这种水,水温低,含有明矾等矿物质,加之晋祠附近村庄土地肥沃,土壤呈黑色,有利于水稻生长。 在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晋祠东部,是全省最大的水稻生产基地,清代许荣用"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的楹联、宋代范仲淹用"千家溉禾苗,满目江乡田"的诗句来描绘晋祠稻田生产的盛大景象。晋祠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晶莹,性软而韧,连蒸数次,仍然粒粒分明,吃起来清香爽口,素有"七蒸不烂"之说,因而,人们把晋祠大米与天津小站大米一起列为华北名产,晋祠由此而享有“北国江南”之美誉。 晋祠大米之所以有优良的品性,完全得益于其自然生长环境。晋祠大米生长过程由晋水灌溉,而晋水由地下岩溶排泄而出,已有二百万年的历史,并保持着恒温17度的特性,含有明矾、钾等多种矿物质;晋祠大米的生长地表土有深厚的黑土,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蓄水性强,且PH值为碱性。因此,晋祠大米性微寒,呈弱碱性,也符合人体体液呈碱性的需要;此外,晋祠位于东经112°30′、北纬37°42′,属于四季分明的大陆性气候,充足的日照、适宜的季风,都为水稻的开花、授粉、抽穗,提供了生长条件。 晋祠大米栽培历史悠久,西汉即有大面积种植。隋开皇六年(公元568年),"引晋水灌溉稻田,周回四十一里",宋嘉佑年间,稻田浇灌面积曾达到了万余亩。现全区种植面积26370亩,总产量13002吨。 地域范围 晋祠大米产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东与汾河为界、南与清徐相接、西与古交接壤、北与万柏林相连。晋祠大米产地位于东经112°25′54″-112°28′16″,北纬37°38′57″-37°45′11″之间,土地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地域范围包括晋源区晋祠镇的王郭村、小站、小站营、南大寺、北大寺、长巷、晋祠、南张、新庄、东庄、三家村、万花堡、五府营、古城营、东街、南街、西街、庞家寨、南瓦窑、北瓦窑、北庄头,共21个行政村。下一篇:剪刀面 |
清徐葡萄 | 产于太原清徐县境内。这里是国内著名的葡萄产区之一,素有“葡萄之乡”的美称。 清徐葡萄已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葡萄产地主要分布在县城西北一带的山定。这里生产的葡萄品质优良、味美香甜、色泽鲜艳、含糖量高。唐朝诗人刘禹锡来并州曾写有葡萄歌,赞美清徐葡萄。 葡萄产地的土质、阳光、气候、水源都适宜葡萄的生长。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栽培管理技术,养植经验。 清徐葡萄现有五十多个品种,最著名的优质品种为白瓶儿、黑鸡心、紫龙眼三种,其中白瓶儿葡萄为最好,颗粒大,每位约七、八分,直径达三、四分。 山西清徐县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故里,当地栽植葡萄有两千年的历史。此间山麓多涌泉,平川土地肥沃,极适宜葡萄生长。清徐所产葡萄品质优良、味美香甜、色泽鲜艳、一直受人们喜爱。目前,清徐葡萄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品种超过160多种,是中国著名的葡萄之乡。每年秋日,当地都要举行中国.清徐葡萄采摘月暨金秋乡村游活动。 据了解,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发展以葡萄种植、加工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在原有葡萄品种的基础上,又引进美国红提、青提、粉红太妃、无核白鸡心、美人指等新品种,并注册“清徐葡萄”地理证明商标,扩大了清徐葡萄的知名度。同时,当地还围绕葡峰山庄、浩瀚采摘园、华联生态园、葡萄乐园等发展葡萄采摘、农家乐等农业观光旅游主题活动,吸引广大游客来品尝清徐葡萄,了解清徐葡萄文化。 清徐葡萄有龙眼、黑鸡心、瓶儿、牛奶、驴奶、西营葡萄、白玛瑙、黑玛瑙、紫玫瑰、白鸡心等品种,引入的品种有粉红太妃、卡拉斯玫瑰、保尔加尔、葡萄园皇后、玫瑰香、无核黑、巨峰、零丹等。果肉柔软多汁含蛋白质0.4%,脂肪6%,糖18~22%,还含有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既可生食,又可加工,为酿造、鲜食兼用品种。多食葡萄有消食、消热、凉血等功效,可治疗胃肠实热、头痛发热、高血压等病 地域范围 山西省清徐县地处太原盆地的西北端,处于吕梁山山脉。县境位于东径112°12'—112°19'之间,北纬37°36'—37°42'之间。北与晋源相邻,东与晋中毗邻,南与祁县接壤,西与古交市相连。清徐葡萄种植区域主要在清徐县西北部丘陵旱地区,该地区海拔高度在1150米,年平均无霜期178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大于2547.6小时,光照充足,有着独特的小气。清徐葡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清徐县马峪乡、清源镇、东于镇范围内的西迎南风村、黄土坡村、枣坪村、后窑村等37个行政村。葡萄种植面积1200公顷,总年产27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皮薄、粒大、色泽美观。2.内在品质:肉厚、糖分高、味道甜。果肉柔软多汁,含可溶性固形物15.5%--22%,水分76%--81%,维生素B1 16--20ug/100g,维生素B2 22--28ug/100g,钾(K)170--175mg/100g,磷(P)10--14mg/100g,总黄酮0.084%--0.090%。3.安全要求:产品生产过程执行NY5011-2001无公害食品规范标准,产品质量安全符合GB/T10651鲜葡萄要求。4.标志:清徐葡萄的销售和运输包装均应标注“清徐葡萄”地理标志及地理标志图案,并标明产品名称、数量、产地、包装日期、生产单位、保质期、产品质量、执行标准代号、等级等内容,不符合本标准的产品,其产品名称不得使用含有“清徐葡萄”(包括连续或断开)的名称。5.贮存:常温下土法贮藏,即当地用平房或土窑洞搭架分层堆放,可贮藏5个月左右。另外,“清徐葡萄”的冷藏按GB/T8559规定执行;气调贮藏按ISO 8682规定执行。库房无异味。不与有毒、有害物品混合存放。不得使用有损“清徐葡萄”质量的保鲜试剂和材料。6.运输:运输工具清洁卫生、无异味。不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运。装卸时轻拿轻放。待运时,应批次分明、堆码整齐、环境清洁、通风良好。严禁烈日曝雨,注意防冻、防热,缩短待运时间。下一篇:山西香醋 |
阳曲小米 | 阳曲县盛产的小米称为“白马掌小米”,大致有两个新品种,一种叫东风亮 ,一种叫朱砂红,营养成分丰富,所含脂肪和蛋白质都高于大米和小麦。“东风亮”小米也叫 “东方亮”,在夏商时期就开始种植,因为它的谷穗形状像小茅草,所以又有个“毛尖谷”的绰号。白马掌小米的特点是米色金黄,有光泽,米粒饱满,蒸煮皆宜,米味香甜,熬成的稀饭黏度恰到好处,米粒溶胀饱满,稀饭与米粒浑然一体、香甜可口。 白马掌小米 产于阳曲县泥屯白马掌,所以称这种小米称“白马掌小米”,因其米质好,口味佳,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馈赠佳品 阳曲小米因其产地土壤贫瘠、干旱,得天独厚的成长环境孕育了香甜可口的纯天然、原生态小米,现已成了市场上的-货,走亲串友的馈赠佳品。知情人到太原阳曲县朋友家作客,必求主人做一顿小米粥或小米干饭。饭未及端来,就先闻到一种醇朴的米香,再配上些当地的小菜,吃起来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阳曲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含蛋白质9.2~14.7% ,脂肪3.0~4.6%及维生素,除食用外,还可酿酒、制饴糖。 地域范围 阳曲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忻定盆地与晋中盆地之间,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低平向南延伸,东连盂县,西接古交市和静乐县,南与尖草坪相连,北与忻州市接壤,东北、东南分别与定襄县、寿阳县交界。全县辖4镇6乡,有431个自然村,海拔高度在800—2100米之间。阳曲小米地理标志保护区范围位于东经112°12′-113°09′,北纬37°56′-38°09′。近五年来谷子年种植面积在4000-5000公顷,总产量9600-12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小米为谷子去皮后的产物。谷子为单子叶植物,株高60-120cm;茎细直,茎杆常见的有白色和红色,中空有节,叶狭披针开,平行脉;花穗顶生,总状花序,下垂下;每穗结实数百至上千粒,子实极小,谷穗一般成熟后金黄色,去皮后谷称小米。阳曲小米很具特色,其色泽蜡黄,颗圆润,味香甜,做成米粥、稀饭口感筋而黄,制成面粉可蒸制种种食品,尤宜老人、小孩、孕妇食用。2.内在品质指标:根据天津谱尼检测公司检测指标显示:阳曲小米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利的元素和18种氨基酸,经分析其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9.52g/100g、膳食纤维含量≥5.94g/100g、磷含量≥4.46g/kg、锌含量24.6mg/kg、维生素C含量≥9.7mg/100g、能量≥1550kJ/100g,明显高于普通小米。3.安全要求:阳曲小米产地生态环境符合NY5332-2006《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 严格按照《无公害谷子生产技术规程》执行,农药、肥料使用应符合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生产过程以DB14/87-200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准则及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为依据。谷子质量标准应符合NY-5305-2005规定。在包装、标识上需符合农业部《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进入市场的必须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其它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下一篇:阳曲大蒜 |
清徐沙金红杏 | 清徐沙金红杏是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的特产。“沙金红杏”以个大形圆,核小皮薄肉厚,甜酸可口而著称,种植历史已有1200多年。沙金红杏是享誉三晋名扬海外的珍稀果品,被排为山西三大名杏之首。清徐沙金红杏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清徐县地处太原盆地,背靠吕梁山,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不仅葡萄出名,所产沙金红杏也是享誉三晋名扬海外的珍稀果品,被排为山西三大名杏之首。 沙金红杏的特点:个大形圆,皮薄肉厚核小,色泽鲜丽,甜酸适口,品质为最。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栽培历史,原系仁义村沙家地的实生杏,因其果实艳丽色泽金红而得名。全县杏的品种有沙金红、老爷红、海棠红等23种,但以沙金红为最优,20世纪末沙金红的栽培数量占全县杏树的89%,主要分布于马峪、东于、清源3个乡镇的所属山区。独特的沙质土壤,优质的山泉,充足的阳光日照,早晚温差大的自然气候,为沙金红提供了独特的生长条件,使其成为优质名果,外形标致着色好,内富营养糖分高,所含维生素、胡萝卜素都远远超过苹果,还含有果糖、果酸、蛋白质、钙、磷、铁、钾等,吃后有助消化增钙质和软化血管,并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鲜食最佳,加工成杏汁、杏脯等,风味更美,可四季食用,杏仁也是医、食兼优的珍品。清徐沙金红杏1995年获山西省农业博览会银奖。 2013年,清徐县马峪乡农科协会申报的“清徐沙金红杏”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申请人: 清徐县马峪乡农科协会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山西省清徐县地处太原盆地的西北端,处于吕梁山山脉。县境位于东经112°10'—112°38'之间,北纬37°28'—37°47'之间。北与晋源相邻,东与晋中毗邻,南与祁县接壤,西与古交市相连。清徐沙金红杏种植区域主要在清徐县西北部丘陵旱地区,该地区海拔高度为1150米,年日照时数大于2547.6小时,光照充足,有着独特的小气候。清徐沙金红杏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清徐县马峪乡、东于镇、清源镇范围内的水峪、东石窖、西石窖、麦地掌、程家沟等24个村。沙金红杏种植面积240公顷,总年产36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皮薄、个大、核小,果实侧扁圆形,外形标致,色泽美观,果面金黄色,阳面粉红,有红色斑点,果顶平微凹,梗洼深。果实直径4.0--5.8CM,平均单果重56.9克,大者可达100克。2.内在品质:果肉致密、味道酸甜,汁中多,有香气,半离核。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含维生素C 4.0—11.2mg/100g,蛋白质0.6--0.9 g/100g,可溶性固形物8.5—11.0 g/100g,β-胡萝卜素165—173μg/100g,粗纤维0.9—1.4g/100g,钾248--265mg/100g,磷8.0—11.5mg/100g,钙13.0—16.5mg/100g,还含有铁、维生素B1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即可生食,也可加工杏脯、杏干、杏罐头。杏的医用价值也很高,有祛痰、润肺、止咳、滑肠等作用,适用于肺虚久咳、干咳无痰及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多、气喘及大便燥结等症。3.安全要求:产品生产过程执行农办质(2012)8号文件和NY5011-2001无公害食品规范标准。4.标志:清徐沙金红杏的销售和运输包装均应标注“清徐沙金红杏”地理标志及地理标志图案,并标明产品名称、数量、产地、包装日期、生产单位、保质期、产品质量、执行标准代号、等级等内容,不符合本标准的产品,其产品名称不得使用含有“清徐沙金红杏”(包括连续或断开)的名称。5.运输:运输工具清洁卫生、无异味。不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运。装卸时轻拿轻放。待运时,应批次分明、堆码整齐、环境清洁、通风良好。严禁烈日曝雨,注意防冻、防热,缩短待运时间。下一篇:集义蔬菜 |
清徐老陈醋 | 清徐老陈醋是黑褐色,体态清亮,鲜明诱人。除了具有酸醇、味烈、味长的三大优点外,还有香、绵、不沉淀,以及"挂碗"的特点。只要拧开瓶盖,那香酸浓郁的气息立即扑鼻飘来,滴入碗里打一个圈,便均匀地粘在碗边。品尝一口,虽然老陈醋的酸度是五度,但不觉得失酸难耐,倒感到"甜绵香酸",酸得缓慢、长久、可口,酸得发甜,发绵,发香,酸得满足而后知不足,尝了一口还想尝一口。此外,一般的醋存放长时间,就会变浊,生白皮,甚至腐化变质。但清徐老陈醋储存越久越香酸。有的人储存几十年后,因为瓶盖不紧水分蒸发,老陈醋变成了重色琥珀一样的固体醋,用开水冲开,仍然鲜酸如初。下一篇:清徐黑陶 |
集义蔬菜 | 山西省清徐县集义乡地处清徐县最东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大气环境优良,是清徐县碧水蓝天无污染的一方净土。全乡辖20个行政村,面积56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人,耕地5.6万亩。集义乡是清徐县的农业大乡,太原市的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山西省放心菜示范园区。 集义乡蔬菜种植面积较大,根据市场需求在全乡推广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加强科学管理、技术指导,使西葫芦、黄瓜、西红柿等8个品种通过无公害蔬菜认证,黄瓜还获得农业部认证的中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无公害蔬菜不仅获得了市场的青睐,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农民种菜建棚的积极性有增无减,集义乡已培育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4个,建成无公害蔬菜大棚8000间,5000多户农民靠种菜走上了致富路。 下一篇:清徐老陈醋 |
龙须拉面 | 龙须拉面的源头是始于唐朝的小拉面。《新唐书·王皇后传》记有“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耶”。这种生日汤饼,已可“举箸食”(刘禹锡《赠进士张盥》),是和软面团,用刀切条,将条拉细、拉长后落锅煮熟食用,民间至今保留此法,称之为小拉面。王皇后为李隆基做生日汤饼的故事,发生在李隆基作潞州别驾的时候,可见唐代至少太原、长治等山西地区已将小拉面作为生日长寿面而制作和食用了。后来,这一拉面技艺随着太原玄中寺的净土宗东传日本,形成日本拉面技术的基础。到了宋代,赵光义铲平晋阳西北系舟山,意欲拔掉“龙角”。第二年太原百姓将二月初的中和节改为“龙头节”,并固定在二月初二以作纪念。此日,百姓多吃拉面,意思是你拔我“龙角”,我挑你“龙筋”、吃你“龙须”,以示愤恨。自此,拉面又被称为龙须面,黄庭坚曾作诗“汤饼一杯银丝乱,牵丝如缕玉簪横”。元代时,马可波罗三访太原,将这种拉面技术带回意大利,形成影响西方面食技术和饮食文化的意大利通心粉面食。 小拉面何时发展成大把拉面,暂不可考,但明人宋诩《宋氏养生部》记载:“用少盐入水和面,一斤为率。既匀,沃香油少许……渐以两手缠络于直指、将指、无名指之间,为细条,先作沸汤,随拉随煮。”可见山西明代时已有大拉面制作技术。清道光年间,山西稷山县马金定兄弟,千里迢迢去陕西岐山做挂面生意,字号“顺天成”,直到今天,岐山挂面还沿用这个老字号。这种挂面起初就是将面拉好后,挂在线上晒干销售,是面作为半成品销售的典范。 清朝末年,拉面已成为山、陕面食制作的成熟技术。清末薛宝展著的《素食说略》中说,在山、陕流行一种“桢条面”:“以水和面,入盐、清油揉匀,覆以湿布,俟其软和,扯开细煮之,名为桢条面。做法以山西太原、平定州、陕西朝邑、同州为最。”这种桢面条,即山西拉面,也称龙须面,在清代还进入宫廷。《清稗类钞》、《中国历代御膳大观》中记,内廷大宴之一、清朝帝王的寿诞宴——万寿宴,以及满汉全席第一宴的蒙古亲藩宴,都以龙须面作为御宴的重要膳食。 “千招易学,一窍难得”。拉面制作技术解放前曾被认为是“绝招”,秘而不传。解放后,逐渐在社会上得以公开,成为山西面案的基本功,受到山西饮食界的重视,并不断在实践探索中细分为小拉面(一根面)、大拉面(6至8扣)、龙须拉面(10扣以上),空心拉面等。现在,龙须拉面除食用之外,还作为一种表演艺术,拉至14扣时,共计28924根,相连长达25公里。全晋会馆的蒙眼拉面,还曾获得全国厨艺绝技超群奖,多次应邀赴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表演。今年年初,全晋会馆作为传承单位的龙须拉面,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龙须拉面制作,这一山西面食中技术性强的特色手工技艺和表演艺术,将在新时代焕发出传承文脉、走向和谐、造福社会的无比绚丽夺目的光彩。 下一篇:老鼠窟元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