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宜昌车溪民俗旅游区 | 宜昌车溪民俗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车溪民俗风景区位于宜昌市江南土城乡境内,距离市区18公里,这里民俗文化兼具有巴人和楚人的特色,风景区内主要以田园风光和土家民俗文化为特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三峡十景之一。车溪民俗风景区由三峡民俗村、农家博物馆、水车博物馆、人民公社旧址馆、天龙云窟等景点组成,车溪民俗风景区是湖北三峡地区唯一的民俗旅游区。 车溪民俗风景区溯溪而上,绵延7.5公里,总面积20平方公里,既有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又有古老醇厚的巴楚民风,是体验另类民族风情,享受田园风情的旅游胜地。 车溪民俗风景区中有中国首家水车博物馆、中国第一家农家博物馆,还有全国最大的古作坊展示区,各博物馆和古作坊区内实行动态展示,游人可亲密接触,体味先民生活,梦回老家,全身心感受土家乡村的别样生活和劳作之美。 车溪民俗风景区结合自身的秀美风光和醇厚的民风习俗,现已形成独特的旅游主题活动,有农耕稼作展示、古代作坊表演、土家歌舞欣赏、“野火情”篝火晚会、三峡特大溶洞猎奇探险,可让游客实地感受农耕文明、重温田园旧梦,感受回归自然的浪漫、体味物我两忘的境界。 地址:宜昌市城区江南的土城乡 类型:峡谷森林地质地貌河流博物馆民俗村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4小时 开放时间: 周一-周日8:00-17:00 信息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土城乡 1949年为土城乡,属桥边区,1956年析置土城区,1975年改公社,1987年建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30公里。面积178平方公里,人口2.7万。318国道及宜(昌)长(阳)公路过境。辖土城、白日坡、余家坝、戴家湾、大松林、李家坝、鞍子溪、高家岭、赵家湾、紫橡坪、东溪、穿心店、茅家店、四方湾、黄家岭、天堰、大石门、谭家岭、干沟岭、彭家坡、三岔口、和平、…… 详细++ 信息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青龙峡漂流旅游区 | 青龙峡漂流旅游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青龙峡旅游区位于点军区土城乡桥边镇,距中心城区 19 公里 ,车程约 30 分钟,是一个以漂流为主,集观光、餐饮、住宿、棋牌、会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运动旅游区,夏秋之际可体验两级水坝控制的户外漂流,一年四季还可进行峡谷观光,常年开展棋牌娱乐、会务休闲等,是宜昌唯一的近郊城中漂景区。 这里原生态植被保护完好,空气新鲜,环境宜人,水质清冽。 2010 年以来连续三年,分别举办了省、国家以及国际自然水域漂流大赛,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漂流之都宜昌青龙峡站”荣誉称号。 青龙峡漂流旅游区环境古朴本真、设施安全舒适、运行科学合理、体验欢乐热情,深受广大游客青睐,鲜明的特色独树一帜: 一是全天候漂流。峡谷区位优势独特,两岸山体海拔适中,夏秋两季水温适宜,两级水坝蓄水调控,可进行全天候漂流,将进一步开发夜漂项目。 二是欢乐热情漂流。漂流河道全长 5.6km ,水位落差 90m ,河道蜿蜒如龙,迂回曲折,高低起伏,急缓相间,依次设置“翻江倒海”、“腾云驾雾”、“勇跳龙门”、“龙行天下”四种意境,不同的区段,体验不同的感觉。 三是互动式漂流。沿漂流河道修建 6km 步游道,沿途铺设梅花桩、按摩石、平衡木,可以健身怡情,其间共有栈道一座、桥梁九座,既可观赏小桥流水,又能漫步竹海桃园,还能进行水岸互动、情歌互答,野趣横生,其乐无穷。 |
三峡鸣翠谷 | 三峡鸣翠谷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三峡鸣翠谷,位于宜昌市点军区紫阳村葛洲坝大坝南侧,是国家AAA级景区。 鸣翠谷由“野鸟鸣翠谷,流水唱欢歌”的意境而来。谷中树木葱茏,怪石千变,野花丛丛,野鸟争鸣。进入鸣翠谷,只见溪水清澈,树藤滴绿;漫步谷中,只闻百鸟啁鸣,伴着叮咚泉水、沙沙醉叶,俨然从天上飘下一首曼妙的乐曲,不觉神清气爽,如入仙境。 谷中的紫阳龙洞、天官庙、矿泉泳池、金龟湖、榔树群落、野生山楂林、天然石隧道、长寿氧吧迷宫、裸石沟天体走廊、游客活动中心等10个景点群使人领略自然生态之奇妙,让人心醉神驰。不得不让人想起古诗里:“珍禽妙唱协笙笛,悬壁飞泉响石琴”的佳句。 鸣翠谷的自然生态“十八奇”使人叹为观止,有人用十八句话概括了这十八奇观:“紫阳龙洞藏百图、千年蟒藤石上生、百亩山楂根连根、热带榔树谷中存、氧吧迷宫藤缠藤、洞中梯田惊天下、钟乳石片能透光、石头敲打起歌声、裸石成渠四里长、古藤攀爬百公里、青石隧道天然成、冬暖夏凉龙咏泉、清纯矿泉作泳池、金龟湖0金龟、天然石雕百兽生、钟乳石花横着长、绝壁纹理如锦绣、万千野鸟翠谷鸣。”真可谓“异草奇花常在眼,天然美景仗神功”! 地址:宜昌市点军区紫阳村(葛洲坝大坝南侧) 类型:峡谷洞穴森林河流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40.0元 |
点军袁裕校家庭博物馆 | 点军袁裕校家庭博物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袁裕校家庭博物馆是中国首家平民家庭博物馆,于2011年9月30日开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五龙村五龙河街,占地30亩,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 馆展实物收藏品达2万余件;图文史料1万余件,其中包括了逾200万字的100余卷《家庭档案》及近60万字的《袁裕校家志》。馆展内容涵盖了袁裕校家庭自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100余年历史;又上溯至该家庭始祖从河南迁徙到兴山定居的1461年,时间跨度500年。 宜昌是楚文化发源地,文化历史厚重深沉。袁裕校家庭博物馆作为中国首个平民家庭博物馆,收藏了袁家4代自清末到新中国百年来的生活生产实物和非物质的家庭文化遗产,并整理出家庭档案,编撰成《袁裕校家志》,记录了百余年来宜昌的变化发展,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档案,填补了中国方志史上家庭志书的空白,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而且印证了历史和时代的进步,该馆的建成是宜昌文化事业创新发展美丽画卷的又一道亮丽风景。[1] 袁裕校家庭博物馆成为爱国传统教育基地和宜昌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地标。各种基地也在博物馆纷纷挂牌。“国防教育基地”、“省情市情教育基地”、“湖北省家庭档案馆示范基地”、 “宜昌市知识产权保护单位”、“教学实习基地”等都在博物馆的门口树立了牌子。 |
磨基山 | 磨基山,位于点军街办五龙村境内。东起蔡家垭、南至胡家台子。东西最大跨度约600米,南北最大跨度约1000米。海拔219.7米。临江一面为绝壁,陡峭如削,背脊向南倾斜,隔江远望呈金字塔形。 磨基山因孤峰临江,古时曾有孤山之称。相传,晋炼丹家葛稚川曾在此山炼丹,故得名葛道山。另据《湖广通志》记载:“郭景纯(晋)结庐于此,基尚存,有一井一钟,呼曰郭道”,由此说明:磨基山过去亦曾有“郭道山”的称谓。但当地群众则传说磨基山底下深埋着一副仙人留下的金磨子,所以又叫磨基山,而且最后为群众所接受,并一直留传至今。磨基山是宜昌城周围较高的山头之一,是重要的制高点,登临山巅,宜昌城区可尽收眼底。1971年,宜昌市人民广播站在磨基山上建起了电视转播台,1980年又建起了自立式铁塔,高50米,使磨基山显得更为雄伟壮观。 磨基山又名葛道山,因晋代道教术士葛洪在此炼丹而得名。它壮若天然金字塔临江而立,高耸入云,是宜昌市中心城区的制高点。登上山巅,前可观大城浮江,后可看花木盈野,上可眺葛洲坝风采,下可揽夷陵大桥长虹卧波之美景,更有电视发射塔及广告画廊等高科技设施点缀其间,美不胜收,是登高观景、休闲旅游的胜地。 地址:中国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江南路 电话:0717-6243334 |
文佛山 | 文佛山又名筐覆山、鸡罩山,它“融历史与自然为一体,集宗教与尘世于一身”。是观光旅游、休闲避暑、野外采风,娱乐健身,资源考察,以及体验民风民俗等多功能生态旅游胜地。 景区位于宜昌市江南点军区联棚乡境内。距夷陵长江大桥15公里。该景区分岩洞区、林茶区、佛教文化区和大溪河谷走廊。总面积30平方公里。 文佛古寺,源于唐,兴于明,盛于清。数百年来,香客盈门,佛光兴旺,远近闻名,享有“文佛仙山”之美称。文佛山庄,农家旅居;刘家场度假村,以崇山峻岭为背景,以苍松古柳为衬托,吃农家饭,住小木屋,可获返古归真,休闲自在之享受。 景点位置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 联棚乡 宜昌市点军区辖乡。1952年建五龙乡、石板乡,1958年改联棚公社、长岭公社,1984年设联棚乡、长岭乡,1987年联棚、长岭两乡合建联棚乡。位于长江南。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1.2万。有318国道贯穿其境。辖双溪、东溪、紫家冲、福安、赵家棚、万家坝、泉水、歇凉、胡家店、柳坪、芦家坡、东风、永红、先锋、杨家棚、干溪、大柏、南木溪18个村委会和1个林场。乡镇…… 详细++ |
三峡民俗村 | 在宜昌三峡游客中心等车,路上经过了红色耀眼的夷陵长江大桥。大致过了1小时左右可到景区。景区很好地将田园风光和土家风俗民情结合在了一起。 景点位置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 |
石门洞风景区 | 石门洞又称龙王洞。在宜昌县城西南约25公里的筐覆山。因洞口原有两石如门,故名。 石洞中一水潭,约有14平方米,水清如镜,不盈不涸,冬温夏凉,有“龙潭仙揪”之称。昔日洞内有佑圣宫、卧云楼、观音寺、龙王殿等建筑,被誉为“桃源仙灵之窟宅”。历代骚客至此作诗题词铭之于石颇多。现古建筑颓废,尚有清代学者王柏心所写《游石门洞记》、书法家邓石如所书《列岫丛青》以及同治年间(1862-1874)《重建石门洞灵济殿并各殿启》等一批碑刻,立于潭侧。其中《列岫丛青》碑,字迹遒劲沉雄,尤为游人赞赏。 洞外,山石褶皱,显苍-,古色盎然,颇富异趣。 |
汉寿亭侯点军碑 | 汉寿亭侯点军碑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汉寿亭侯点军碑 位于宜昌市点军区点军街点军公园内,清代碑刻。清光绪十一年(1885),时任宜昌总镇的罗缙绅为纪念关羽在该处点军而立。碑质地为青石,通高2.88米,碑身宽1.05米,厚0.21米,碑额宽1.13米,厚0.24米。碑身阳面刻“汉寿亭侯点兵处,乾隆丙寅岁陈镇军纶所镌字也。其地上控巴夔,下制荆襄,为侯平生据险扼要立功之所,沿古遗迹书以识之,宜矣。惜制度狭小,摩挲片石,半蚀风霜,绅惧其日销沉也,为易丰碑,并讠志数语,刻手书虎字于末,非有附骥之私亦向往之不能置耳。”阴面刻“虎”字。碑额下端正中部刻“万古不朽”。该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
石门洞石刻 | 石门洞石刻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洞石刻 石门洞位于宜昌市点军区联棚乡干溪村,又名龙王洞,为宜昌八景之“灵洞仙湫”,明初被太祖朱元璋“敕赐灵济”。洞口朝南,宽76米,高22米,深75米,因自然力作用而形成三级阶梯状。洞内现存明、清、民国时期碑刻40余通。其中以“列岫丛青”碑、“游石门洞记”碑和“重建灵济殿记”碑等最为著名。该洞是明清时期鄂西重要的道教文化活动场所。(第五批)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
地区 | 特产 |
---|---|
席家埫村 |
---- |
落步埫村 |
---- |
望洲坪村 |
---- |
高岩村 |
---- |
三涧溪村 |
---- |
花栗树村 |
---- |
三岔口村 |
---- |
黄家岭村 |
---- |
茅家店村 |
---- |
穿心店村 |
---- |
安梓溪村 |
---- |
车溪村 |
---- |
李家坝村 |
---- |
土城村 |
----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