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榆林市 >> 榆阳区

榆阳区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榆林豆腐

  驰名中外的榆林豆腐具有白嫩细腻、味香可口、营养丰富、价廉物美的特点,是榆林地方第一名菜。远方来客,都以品尝榆林豆腐为佳趣。  榆林豆腐有悠久的历史。远在明代,榆林古城为长城线上的九边重镇之一。随着城市的扩大,兵民日益增多。但是,由于塞外副食品缺少,居民便用普惠泉流出的桃花水做豆腐食用。食之白嫩、细腻,昧香可口,与外地豆腐就是不一样,慢慢就成为军民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食品之一。  榆林豆腐是用优质黄豆和“桃花水”磨制加工而成,点豆腐用酸浆,则做出的豆腐色白、嫩软、韧细、味美、康熙皇帝巡榆时,当地名厨上了此菜,味美鲜嫩,皇上赞不绝口名之“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哥”。从此名传古今。.   历史渊源     豆腐作为一种传统养生食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刘安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招方士数千人在八公山说仙论道,炼丹著书。在炼丹中以黄豆汁培育丹苗,豆汁偶与石膏相遇,形成了鲜嫩绵滑的豆腐。刘安炼丹不成却发明了豆腐。之后,豆腐技法流入民间,广为传用。经历代推广,继承和发扬,现在,豆腐巳成为世界公认的保健食品, 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融入世界饮食文化,为世界人民所接受和欢迎。  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在典籍中有许多记述,《辞源》载曰:“以豆为之。造法,水浸磨浆,去渣滓,煎成淀以盐卤汁,就釜收之。又有人缸内以石膏末收者。相传为汉淮南王刘安所造。”英国最有权威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二卷690页提到:“豆腐的制作技术始于中国的汉朝。”丈史资料《古寿春漫话》、《秦春文史资料》、《淮南史话》、《州来古今》、《八公山古今》、《蔡楚古今》、《洛间春秋》和《安徽旅游》、《神秀八公山》、《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等书刊, 均有刘安发明豆腐的文字记载。  榆林豆腐有悠久的历史,始创年代有待考证。远在明代,榆林古城为长城线上的九边重镇之一。随着城市的扩大,兵民日益增多,由于塞外副食品缺少,居民使用普惠泉流出的“桃花水”做豆腐食用。食之白嫩细腻,味香可口,与外地豆腐就是不一样,慢慢就成为军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  公元1518年(明代正德十三年),武宗未厚照巡视榆林,住在凯歌楼。地方官将豆腐献上,武宗食后非常满意,赞叹为京城所不及,于是在榆林期间,每日必食。从此,榆林豆腐誉满京华。清康熙皇帝巡视榆林,吃了榆林的菠菜烩豆腐后,吟出了“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鹅。”的诗句。康熙回京后,有一日忽然想起在榆林用过的美肴,命御厨仿做,御厨莫知所措,派人赴榆调查,方知是“菠菜烩豆腐”也。榆林豆腐更是名扬天下。  据载,榆林城里的“豆腐巷”是因为做豆腐最早而出名。1948年,榆林城有传统豆腐坊25家。建国后,1956年公私合营,把个体户组织起来,生产收入由门市上缴商店,称为“豆腐业商店”。20世纪六十年代榆林豆腐传统制作逐渐转为半机械化,20世纪七十年代完全转为机械化,传统制作技艺逐渐消亡。1983年成立“榆林豆制品厂”,1996年解体。榆林豆腐采用酸浆点制,技艺独特,是真正的绿色食品,享誉全市乃至西安、北京、内蒙、山西、宁夏等地。  据相关资料显示,该城区有豆腐作坊300多家,从业人员千余人,每天生产水豆腐约7万斤,向本地销售约三分之二,向周边地区销售约三分之一。2005年8月,“泓玉豆腐”成功地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每小时可产豆腐1500斤,生产能力较人工生产提高了10倍。根据市场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全区大力推进豆腐制品的生产, 豆腐从业人员正在就豆腐的保鲜、保型、包装、销售、运输、花色品种、卫生质量等方面进行研究推广,新型的,科技含量高的“榆林豆腐”品牌将会更响亮。.   榆林豆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榆阳镇现辖行政区域。下一篇:炸豆奶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南部丘陵沟壑区属于苹果优生区,在海拔、土壤、日照、气温、降水、空气质量等多个方面,具有发展优质山地苹果的适宜条件和竞争优势。早在2012年,省委、省政府就认定绥德、米脂、子洲、清涧4县为“陕西省优质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县”。   为推动陕西省果业从大省向强省转变,在林果业发展不与粮食争地的政策约束下,陕西省农业和林业部门联手,立足陕北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有 200多万亩坡耕地适宜发展林果业的优势,在榆林市南部的米脂等6个县区和延安市北部的延川等8个县区的丘陵沟壑区建设300多万山地苹果示范区,打造全 国最大的优质山地苹果示范区。   下一篇:鱼河城隍庙庙会

榆林马铃薯

  榆林马铃薯极具特色,以其个大、体匀、芽眼浅、淀粉含量高等品质优势在国内外市场颇具盛誉。   陕西榆林市有发展农业生产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平均海拨1400米左右,加之气候爽燥、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是马铃薯的最佳优生区,同时也是马铃薯良种繁育优势区。   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榆林市所辖榆阳、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等1区11县176个乡镇5474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   下一篇:榆林山地苹果

柠条

  柠条,又叫小叶锦鸡儿、牛筋条、雪里洼等。它是榆林黄土高原和沙漠地带的一种优良的饲料、肥料、燃料、编织材料及固沙保土的灌木树种。 榆林柠条,是榆林各县普遍栽植的乡土树种。它约占陕北林地面积的30%~50%。以横山县为例,全县有柠条约100多万亩,遍及全县,占该县林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为了满足绿化大西北,治理沙漠的需要,1980年国家确定横山县为全国柠条采种基地。近几年,每年采种70万公斤以上,除供当地使用外,约有60多万公斤柠条种子销往宁夏、甘肃、内蒙古等省和自治区。 榆林柠条是干旱缺水的草原、风沙迷漫的半荒漠地区的先锋植物。流沙,千百年来埋压牧场,吞噬田园,淹没村镇,恶化环境,给人类带来极大灾难。然而,就在这一般植物难于落脚的荒沙地带,柠条却能繁衍其间,形成纵径7~8米,枝干过百条的群体,敢与流沙搏斗。流沙地带缺肥少水,柠条却有开源节流的对策。其实力雄厚的根系,能深扎入沙层深部吸收水分。地上的嫩枝,细叶披着白色蜡质外套,控制着水分蒸腾。它那庞大的根系,挂满无数的根瘤;个个根瘤犹如座座微型固氨车间,给沙地增添了肥源。柠条根系在向沙层的深度、广度进军中,把松散的沙粒紧紧抱成一团,地上的枝叶又把风吹来的沙粒阻滞在脚下,这样上下有机配合,迫使猖狂的流沙就地安家落户。据专家们测定,生长8年,高1.5~2米的柠条,能覆盖地面4平方米,减少地面径流?3%,减少表土冲刷66%,拦截流沙0.15立方米。它群体生长,一长就是密密麻麻一大片,能给裸露的大地迅速穿上绿色的防护衣。这种保持水土的能力,是乔木比不上的。榆林地区每年大约有5亿多吨泥沙倾泻到黄河里面。有的学者曾经尖锐地指出: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而柠条就是制止陕北水土流失的一种最好的“止血剂”。 榆林柠条不仅能防风固沙,而且是“铁杆牧草”,能放牧牲畜,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木本饲料。柠条萌发力强,嫩枝叶和籽荚营养丰富,l寸柠条节等于一颗黑豆,1.5~3亩柠条可养1只羊。春夏季节,羊群采食后7~10天即可萌发复壮;冬季大雪封山和早春百草尚未萌发返青的缺草之时,柠条更是牲畜的“救命草”,对保羊保羔有重要的作用。 榆林柠条全身是宝。其枝条顺直、坚韧,是良好的编织材料。它的嫩枝叶富含氮、磷、钾,可以沤制绿肥,堪称“绿肥之王”。据测定,每500公斤干枝叶,顶得上2000公斤圈粪的肥力,是天然的高效“复合肥料”。砍柴当燃料,在“锅上不愁锅下愁”的地方,又是火力旺盛的好燃料。3公斤柠条柴顶得上1公斤好煤。由于柠条外表有蜡质,干湿都能燃烧。树皮还是较好的纤维原料。种子榨油,可用于润滑、照明。花为蜜源。根、花、种子均可入药,有滋阴养血和通经、镇静、止痒等功效。故陕北群众说:“柠条是个宝,既是林又是草,防风、拦沙、蓄水、淤地把水保,编织、药用、蜜源好,放羊、烧柴、作肥料,还是牲畜的好饲料”。 下一篇:榆林大红枣

榆林羊杂碎

  榆林羊杂碎是陕西省榆林市的特色小吃。羊杂碎是由羊的头、蹄、血、肝、心、肠、肚、等混合烩制而成,所以被人们叫做“羊杂烩”。   羊杀后其内脏均以副产品处理,因此,也有“羊下水”的俗称。榆林自古以来以农牧业为主,牛羊成群,牛羊“下水”丰富。但是,早先榆林人并不吃羊杂碎,人们杀了羊后,羊肉留下,肠肠肚肚、头蹄杂碎都喂了狗。有一回,一家财主杀羊待客,羊杂碎太多,狗吃不完,便让长工扔掉。长工觉得可惜,便送给一家穷人,穷人经过加工,烩制的羊杂碎香飘十里。从此,羊杂碎这道菜在榆林出现了。   羊杂碎,贵在杂、碎。不杂不碎,吃起来就没滋味。羊的头蹄血肺,心肝肚肠,统统不丢弃,少了一样,做出来的杂碎吃起来便寡淡无味。洗涤是一道更精细的活儿。一副下水往往要洗上十多遍,还得在清水里浸泡一阵。这样处理的下水,干净去腻,又有羊杂碎特有的风味。然后用刀切成式样不同的片、块、丝、条、肚、条要切得极细,心肝血肺要搭配匀称。杂碎入锅,文火熬烩,还可再配上细粉丝。食用时按照个人口味佐以辣面、香菜、葱丝、姜粉等。   羊杂碎集羊内脏于一锅,形色繁多,肉质各异,味道酸辣兼宜,无腥不腻,汤鲜味美,入口生津,营养丰富,在气候偏冷的北方食用可御冷逐寒,食者往往半碗才下肚,便通身生热,一碗吃完,则热汗淋漓。羊杂碎既经济实惠,又食用方便。下一篇:卢东鸡肉煎饼

榆阳松仁玉米

  1、新鲜玉米用刀将玉米粒切下,胡萝卜切丁,豌豆粒、松仁备用;          2、锅中水沸后,加少许油和盐,放入豌豆粒煮七八分钟,捞出备用,放入玉米粒煮两三分钟,捞出备用,葱切末备用;          3、锅中油热后,放入葱花炒香,胡萝卜丁翻炒均匀,放入豌豆粒、玉米粒翻炒两分钟;          4、加盐和鸡精调味,放入松仁翻炒均匀即可。          提示:          1、松仁玉米中的玉米最好用新鲜玉米,有玉米的清甜,用罐装的玉米代替也可,千万不能用干玉米哈。看到网上有人用干玉米做这道菜的,结果变成爆米花,彻底被雷到了,看来这个问题还有必要提一下;          2、我用的松仁是炒熟的松仁自己剥壳的,如果买到生松仁粒,需要用小火焙熟再炒;          3、我加了豌豆粒和胡萝卜配色,不加也可,看到有人加火腿丁、青红椒丁的,个人认为影响了玉米的清甜。   下一篇:榆阳酸汤水饺

寺伙沟蔬菜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鱼河镇寺伙沟村是农业发展综合示范村,先后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特色经济村”、“蔬菜产业开发先进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2007年,榆林市启动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以来,全市一村一品迅速发展。鱼河镇寺伙沟村紧抓这一机遇,依据区位优势,全力发展设施蔬菜。2009年,榆阳区鱼河镇寺伙沟村被列为陕西省百万亩设施蔬菜科技示范村。目前该村已建有日光温室180座,户均两棚半,年产反季节无公害鲜菜1800多吨,年产值达64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0元,其中设施蔬菜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92.8%。该村设施蔬菜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番茄、黄瓜、西葫芦获得了无公害产品认证。   下一篇:榆林羊杂碎

毡绣

  在气象万千、物阜民殷的榆林黄土高原上,常常可以看到,头包羊肚手巾,手舞羊鞭,嘴里哼着信天游小调的牧民,大多穿着做工精致的毛毡背心,背心的当中绣着花色美丽的图案,这就是颇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榆林毡绣。 榆林毡绣,又名绒线毛毡绣花。它是一种古老的绒线毡绣工艺品。早在明代,榆林就已十分流行。李自成的义军将士身着的毛毡背心中央的“闯”字图案,就是这种传统的民间毡绣工艺。 榆林畜牧业发达,盛产羊毛,毛毡质地结实,手感性好,制成的衣着耐穿舒适。榆林少女12岁左右即随成人学习毡绣,掌握毡绣技艺,成为榆林妇女的特长。一般以家织毛毡为底料,通过编织、穿针、贴补、缠绕等多种针法,将各色绒线纳绣成多种图案的工艺品。其产品多用于背心、桌围、椅靠、座垫、炕毡、挂屏、帐帘等用品。有古朴典雅,柔和素净的艺术效果。尤以摹绣山水花草,极得笔墨淋漓、气韵生动、维妙维肖之功。且规整板挺,针法多变,绒毛柔软,色泽艳丽,造型逼真,层次明晰,立体感强,质感真切,结实耐磨,不怕挤压。 下一篇:陕北凉粉

陕西甘草

  甘草,因味甘甜而得名。别名甜草、甜根子、粉甘草、生甘草等。古医书中名称更是各异,《名医别录》中称为蜜甘、蜜草、露草、国老。《记事珠》中叫它灵通。诸名中均与甘草其味有关。何以又名“国老”呢?南朝医学家陶弘景曰:“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甄权云:“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可见,古代一些医学家十分推崇甘草,尊为“国老”、“帝师”。甘草之名,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第一部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始有记载,并将其列为药中“上品”。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将甘草列为“草部”之首。由此可知,甘草入药已有悠久的历史,且为常用要药。药谚云:“十方九甘草”。甘草是中医处方中广泛应用的一味中药。 据测定,甘草含甘草酸10%左右,还含有甘露醇、葡萄糖等多种成分。由于甘草糖的甜度高于蔗糖50倍,甘草真是名副其实的“甜草”。 下一篇:毡绣

陕北凉粉

   凉粉是陕北特色风味小吃之一,用绿豆粉面制作的叫“绿豆凉粉”,用扁豆粉面制作的叫“扁豆凉粉”,由洋芋淀粉制作的叫“洋芋凉粉”,由荞麦糁子制作的叫“荞面凉粉”。其中尤以子长县的绿豆凉粉为上乘,色泽嫩绿鲜亮,而且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凉粉有冷热两种吃法,盛夏时节冷食最佳。用多种调料调制后清爽可口,酸辣香味具全。下一篇:洋芋擦擦

榆林大红枣

  榆林大红枣是驰名中外的陕西传统名优特产之一。其特点是果大核小,皮薄肉厚,质脆丝长,汁多味甜,甘美醇香,含糖量高,色泽鲜红,水分较少,贮藏期长,品质优良。真乃“味夺石蜜甜偏永,红迈朱樱色莫论”,是色、香、味、形俱全的红枣。平均单果重12.6克,大者达35克,鲜果含可溶性糖43.48%,还原性糖40.82%,蔗糖2.53%,核肉比为0.5:2.5,好果率达90%以上。在《中国枣树志》审定会上,榆林大红枣享有很高的评价。 榆林大红枣主产于陕北黄河、洛河沿岸的清涧、绥德、神木、吴堡、佳县等县。特别是绥德的枣林坪、清涧的舍峪里等地,早已是“榆林大红枣”的著名产区。据考证,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道光年间的《吴堡县志》有“枣甚盛”和“枣为多,居民以此为业”的记载。《佳县志》记载:“唯黄河一带土壤肥沃,最适枣梨,居民种植因以为利”。境内泥河沟等村,有几百年树龄的枣树。据清代《清涧县志》记载,历史上自店房坪直抵黄河,百里都是枣林。该县老舍古乡王宿里村有一株古枣树,据测定是1000多年前的遗物,是著名的“红枣之乡”。目前,榆林大红枣栽植面积30万亩以上,年产枣1.5~2万吨,已成为陕西的大宗土特名产,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大量出口,销往朝鲜、港澳等地,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地位。 下一篇:陕西甘草

咸馓子

  咸馓子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伴随着古代“寒食节”而诞生,又称“寒具”,相传是为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而制作。西安馓子形如栅木、色泽金黄、条细心空、口嚼有响声、酥脆如凌雪,既是风味小吃,又是宴席上的名贵细点。主要原料有面粉、油、红糖等。

薄荷饺子

  薄荷饺子为夏令佳点。由面粉、猪油、玫瑰、核桃仁、青红丝、薄荷粉捏成饺子状,用鏊烤或油炸而成。色泽金黄,甜香酥脆,薄荷香浓,清凉祛暑。 下一篇:咸馓子

榆阳酸汤水饺

  特点:酸汤调制独特,味道鲜美酸香,耐人品尝。          主要原料:面粉、肉馅、配菜馅、调料。          简要介绍:酸汤水饺是一种历史古老的风味小吃,具有1000多年的历史。酸汤水饺是把羊肉水饺放在特制的酸汤内食用。酸汤含虾皮、熟芝麻、香菜末、韭菜末、牛油、香油、鸡油、甜醋、酱油等13种调料。甜醋由醋内加入30%水、八角、茴香、丁香熬制,泛泡后加入红糖(醋糖比50:1),再熬制半小时而成。   下一篇:薄荷饺子

洋芋擦擦

  又名“洋芋不拉”、“洋芋库勒”,洋芋就是土豆。洋芋擦擦取洋芋若干,用擦子擦成寸长的薄片儿,拌入花椒、葱丝、姜粉、盐未等,同面粉搅匀,上锅蒸熟。食用时,盛入大碗,调入蒜泥、辣面、酱、醋和葱炝清油,酥绵可口,久吃不厌。下一篇:榆林马铃薯

榆阳炖肉

  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湿热痰滞内蕴者慎服;肥胖、血脂较高者不宜多食。          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肾经;补肾养血,滋阴润燥;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和止消渴。猪肉煮汤饮下可急补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烦燥、干咳、便秘和难产。   下一篇:榆阳八宝饭

榆阳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鼓楼街道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青山路街道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上郡路街道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新明楼街道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驼峰路街道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崇文路街道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航宇路街道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长城路街道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金沙路街道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朝阳路街道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沙河路街道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明珠路街道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鱼河镇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上盐湾镇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镇川镇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安崖镇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麻黄梁镇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牛家梁镇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金鸡滩镇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马合镇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巴拉素镇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鱼河峁镇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青云镇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古塔镇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大河塔镇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小纪汗镇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芹河镇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余兴庄乡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刘千河乡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孟家湾乡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小壕兔乡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岔河则乡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补浪河乡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红石桥乡 榆林豆腐 榆林马铃薯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羊杂碎 寺伙沟蔬菜 毡绣 霍了饭 咸馓子 洋芋擦擦 卢东鸡肉煎饼 炸韭饼

榆阳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