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长治 >> 沁县

沁县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沁州黄小米

  产于山西省沁县(古称沁州)的一种小米。该米品质优良,独具特色,食之甜香松散,非常可口,由于具有高营养价值,被誉为“小米之王”。是我国四大名米之一。   “沁州黄”小米在1919年参加印度国际博览会便饮誉海外。在国内连续被评为一级小米,获“全国最佳小米”称号。小米“沁州黄”为什么叫“吴阁老”呢?这里还有一段传说:相传在明代时,沁州檀山一带有座古庙,庙里住着几位和尚,生活清苦,免不了忍饥挨饿,他们看见庙周围的土地荒芜,就开垦出来,种上了糙谷。经过几年的精心栽培驯化,糙谷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这种谷子,色泽蜡黄,颗粒圆润,状如珍珠,晶莹明亮。煮成饭后松软可口,味道清香,越嚼越香,遂起名为“爬山糙”。    清代康熙年间,保和殿大学士吴 ,沁州人士,人称“吴阁老”。在衣锦还乡时,听说“爬山糙”品质极佳,状似金珠,熬稀饭锅边不挂米粒,蒸饭、切饭香甜味美。为了证实传言,便亲自到檀山庙内品尝,方知名不虚传。当时他嫌“爬山糙”名字不雅,便称之为“沁州黄”。在还朝时还带了一些小米献给康熙皇帝。康熙食后,大加赞赏。这样“沁州黄”便成了年年向皇帝进贡的珍品。因吴阁老使“沁州黄”名扬朝野,久之,“吴阁老”也就成了“沁州黄”的代名词。    “沁州黄”是一个特殊品种,与一般作物宜种在肥沃土地不同。“沁州黄”只长在沁县次村乡檀山、王朝、石料、钞沟、东庄等十多个自然村,约1333公顷的土地上耕种,每公顷产量约1500公斤,总产量37.5万公斤。把“沁州黄”引种到外地种植时,第一年尚有“沁州黄”的特色,第二年便会变种。据化验分析,这一带属含碎料浆石的深褐色粘性土壤,耕种时既不能施磷肥,又不能施氮肥,否则就会减产。    “沁州黄”不但煮饭味美甜香,营养价值也高于一般小米。当地百姓称其为“金珠子”,并且有一句民谚:“金珠子,金珠王,金珠换不来沁州黄。”经山西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检验分析,“沁州黄”脂肪含量高达4.22%,比一般小米高l%~2.5%;可溶性糖类的含量为1.6%,也非普通小米可比;蛋白质、脂肪含量均高于一般大米、白面;其粗纤维含量则低于其他粮食品种。据分析,“沁州黄”得宜于独特的气候、土质,沁县地处太行山深处,古语云:“万峰环列,气候早寒”。也就是由于这特殊的地理、气候,特别适宜于谷子的生长发育,因此“沁州黄”才谷香味浓,植物脂肪、可溶性糖类、粗纤维、蛋白质含量均高于普通小米、大米等。《中国谷子品种资料目录》中编入的11000多个谷物品种,经专家鉴定没有一个品种能比得上“沁州黄”。    常食此米可治疗脾胃虚弱、反胃呕吐、腹泻等,还具有养阴、壮阳、清热、利尿等功能,对高血压、皮肤病、炎症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有肾病者直常食,脾胃虚者宜久食。因此,“沁州黄”在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在国际博览会上均受到许多外国客商的好评。   下一篇:沁县和子饭

沁州南瓜子

  沁州南瓜子个大仁满(长2.2厘米、宽1.3厘米),含油量高,确实称得上“宝”。   沁州三件宝,鸡蛋、瓜子、吴阁老,沁州南瓜品质优良,瓜肉防治糖尿病,瓜子皮薄,仁大。味香,闻名海内外。   营养价值:南瓜子富含锌,对预防和改善男子前列腺疾病具有很好的药用功效南瓜子富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以及尿酶、南瓜子氨酸等   简介:南瓜子即白瓜籽,生吃、熟吃都可以。它有杀虫和治疗前列腺疾病的食疗作用。   功效:南瓜子有很好的杀灭人体内寄生虫(如蛲虫、钩虫等)的作用。对血吸虫幼虫也具有很好的杀灭作用,是血吸虫病的食疗佳品。每天吃上50克左右炒熟的南瓜子,可有效地防治前列腺疾病,这是由于南瓜子富含脂肪酸,可使前列腺保持良好功能。所含的活性成分可消除前列腺炎初期的肿胀,还有预防前列腺癌的作用。含有丰富的泛酸,可以缓解静止性心绞痛,并有降压的作用。   适合人群:一般人都可以食用。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的人经常食用可以驱虫。男性适宜经常食用。   适用量:每次约50克。   温馨提示:胃热病人宜少食,否则会感到脘腹胀闷。很多炒货盐分较多,热量也高,以炒南瓜子取代,有益健康,可降低血压,但是也应适量食用。一次不要吃得太多,曾有因食用南瓜子过量而导致头昏的报道。   沁州南瓜籽产于山西省长治市沁州,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北部、太行山和太岳山之间,东接襄垣县、武乡县,南邻屯留县,西部与沁源县毗邻,北部与武乡县及晋中市的平遥县接壤,位居省城太原与长治的中轴线上。保护范围包括全县基地辖新店镇、定昌镇、郭村镇、漳源镇、牛寺乡、松村乡6个乡镇162个村,东到松村乡松村,南到新店镇栋村,西到郭村镇郭家庄,北到牛寺乡王泉,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6′06″~112°41′10″,北纬36°42′34″~36°35′20″,总面积4000公顷,年产量2800吨。下一篇:沁州核桃

沁州核桃

  公元前十一世纪,在今牛寺乡南涅水村就设立了甲水县,辖区的王泉山、桃园、南牛寺一带盛产核桃,是县衙进贡皇上的佳品,皇上食之佳品,甚感兴趣。一日,皇上边吃核桃边聊天,谈起佛祖释迦牟尼来,就旨意大臣随县衙到甲水县,集中了全国石刻匠人在甲水县大规模开展石刻运动,石刻运动从释迦牟尼在娘肚里形成胚胎临终一生进行了石刻,一樽一个释迦牟尼故事。此石刻于50年代初从南涅水村出土,现存于县城二郎山“南涅水石刻陈列馆”,堪称“天一第一民间石刻”。至此,甲水县周边形成了以核桃为主的产业。史书载:沁县故县镇徐村有个人叫吴典,清朝时期的1698年担任了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任职后的1703年,他回家探亲,返京时,挑选沁县营养最丰富、口感最好吃的南瓜子、核桃、小米带回京城,进贡给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吃后十分高兴,欣然吟道:“沁州三件宝:核桃、瓜子、吴阁老(沁州黄小米)”,至此,沁州南瓜子、沁州核桃、沁州黄小米就成了沁县的三大宝之一。每年将沁州南瓜子、沁州核桃、沁州黄小米作为贡品进贡皇宫,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地方名产。沁州人因为他把南瓜籽、核桃、小米贡给康熙皇帝而成为名产,价值倍增,百姓收入增加,感恩尊称他为“阁老”,把康熙皇帝赐封的“沁州三件宝的沁州核桃、沁州南瓜子、吴阁老(指示沁州黄小米)”写进史书,编为沁县的人文历史。   地域范围   沁县位于太行、太岳两山之间的山西省长治市北部,属丘陵半丘陵区。堪称“一疙瘩土”。东邻武乡县,西接沁源县,南连襄垣县,北界武乡县。县辖定昌、漳源、郭村、册村、故县、新店、牛寺、松村、次村、南里、南泉、杨安、段柳6镇7乡,306个行政村。沁州核桃地域保护范围在沁县的东北部,辖6个乡镇132个村:东至松村乡松村,西至郭村镇石板上村,南至新店镇栋村,北至牛寺乡王泉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6′06″~112°41′12″,北纬36°35′25″~36°42′32″。海拔高度在916-1236m之间,以中等构造剥蚀侵蚀山坡、丘陵半丘陵地为主,北部多缓山坡、丘陵,东部丘陵、半丘陵,中南部地势较为平坦。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沁州核桃果型分圆形和椭圆形,个体端正,外表光滑,单果重在14-18.2g之间,三径平均3.72cm,果壳厚度纸皮和厚皮一般0.7-2毫米,白净匀称,用手可捏开;缝合线窄而平,结合较紧,顶部微凸,基部凸起,易取整仁和半仁,片大丰满,仁色微黄,风味香甜,生食加工皆宜。 2、内在品质指标:由于沁县特定的天然氧吧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所产沁州核桃无公害、纯天然,营养极为丰富。据谱尼测试技(北京)有限公司对沁州核桃综合检测结果显示:沁州核桃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钙、磷、铁、胡萝卜素以及多种维生素。沁县人有这样的说法:每吃1千克核桃仁等于喝9.5千克牛奶或吃5千克鸡蛋的营养。沁州核桃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组织生产。具体标准是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下一篇:养生茸米

沁州檀山皇

   沁州檀山皇小米产于山西沁县檀山村,原名“檀山爬坡糙谷米”。清朝年间,沁州人吴王典在朝庭做“阁老”官,他将家乡的“糙谷米”带到皇宫奉献康熙皇帝时,把“糙谷米”改叫“沁州黄”。由此,檀山就成为历代贡品“沁州黄”小米品种栽培和传播的发源地。   传说,很久以前,沁州大地发生了大旱,土地干裂,草木枯黄。唯有檀山寺院附近几株谷子没有被旱死,并且抽穗开花,结了种子。秋天,老和尚把这几株谷穗采回去,保存起来。第二年春天,又把这几个谷穗播种在附近的田里。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不断繁殖,终于选育成一种品质优、抗旱性强、病虫害少、生长期适中的优良谷子品种。当时起名“爬坡糙”,用“爬坡糙”碾出来的小米叫“糙谷米”。现在的沁县檀山村,松柏隐掩,古树参天,满山绿装,是一座全年无霜期、自然气候独特的风水宝地。由于地处太行山区,空气、土壤、环境对谷物生长非常适宜,正是檀山小米得以世代传播的天然保障。沁州檀山皇小米,外观粒粒圆润,金黄明亮,食用清香可口,营养丰富,是产妇、婴幼儿、中老年人的食补佳品。因檀山皇小米所含营养成份均高于一般产地的米质含量,并对各种炎症、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雄称中国四大名米之一。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特产,提高农民收入,把名品打入国际市场,山西沁州檀山皇小米发展有限公司按国家有关政策购买了檀山村部分耕地作示范基地,并与村民长期合作种植。沁州檀山皇牌小米是一种纯天然食品,现正在申报参加国家绿色食品组织。该公司在加工工艺上一改过去落后的小米加工方法,采取先将谷穗切下,集中运到加工厂,用现代化新一代技术的脱粒机脱粒,使谷子与打谷场上的土沙石、杂质彻底分离,保证了谷子第一道工艺的卫生、干净、无杂质,然后经过筛选、碾米、精选、包装等十几道工艺,并检验合格后装箱出厂、上市,是免淘洗的绿色食品。   檀山皇小米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得金奖,1998年11月在澳门举办的“首届世界农业成果博览会”上一举夺魁,再获金奖,成为消费者非常喜欢的米中精品。 下一篇:沁州黄小米

沁县和子饭

  【和子饭】是沁县民间晚餐常见的一种饭食。主料有小米或少量的玉米圪糁。配料按季节选用豆类(大白豆、大绿豆、黄豆),蔬菜类(红薯、土豆、南瓜、北瓜、鲜豆角、红萝卜、白萝卜、芹菜、干豆角、南瓜条)、野菜类(苦苦菜、玉谷菜)。品种可多可少,数量根据喜爱,各取所需,适量为宜。调料多用葱花、蒜片、精盐、食油、醋烹炝入锅。具体做法:锅里盛清水置旺火上烧开,先放入豆类、小米、略煮一阵,再加入易煮的蔬菜,熬熟后,投入香柱细的白面条和三和面条,沸熟后,放盐,定好口味起锅。另用饭勺将食用油在火上加热,将葱花或蒜片炸出香味,点醋成汁,烹入“和子饭”内搅匀即成。食时,香味四溢,味美可口,然后再配小菜,如小葱、水萝卜更佳。

米面煎饼

  【锅盔、煎饼】多见于集市个体饭摊与农家。随着原料的不同,制作出的品种也不同,大致分为白面锅盔、高梁面煎饼、米面煎饼与杂面煎饼几种。锅盔,多用白面、高梁面、杂面做原料,将面粉倒入盆内,用清水搅拌成糊状,然后加配料,放入精盐、食油、葱花或者小蒜等备用。米面煎饼(即玉米面、小米面粉混合):先将玉茭开水浸泡5分钟捞出控净水,到碾子上碾成碎粉过箩筛下细面粉,小米面也用同样方法碾成面粉混在一块。将米面粉倒入盆内,用米汤水把面粉搅成糊状,放温暖处发酵半天,同时将发酵的米面粉放点碱液搅匀无酸味。制作方法:将小铁鏊放在火上,临时制作小刷一个,待鏊烧热后,用小刷蘸油,将鏊面从顶刷到周围,然后将搅成的糊状(也叫面茬)用手勺舀一勺左右,从鏊顶浇下,直到鏊周围全浇上为止,盖上盖2分钟左右即成。再用手铲将煎饼挑出鏊外,放在器具上,即可食用。食时,蘸上醋,浆水更佳。

三合面

  三合面是长治市民间的一种古老的面食。它用白面粉、黄豆面粉、小粉面粉按比例拌和而制成。这种面条柔韧光滑,久煮不溶,浇卤滴醋食之,口味鲜美,豆香气浓。

沁县枣糕

  【枣糕】枣糕,取软米面放入木盆,用温水搅拌成疙瘩碎粒状,将大红枣用清水洗干净,用温水泡软。将蒸锅置于旺火上,舀上净水,沸后套上专用蒸米的纱布,取软米粒撒上大约6厘米厚,待蒸汽腾起后,再撒一层软米面粒,如此大约18厘米厚,排放一层红枣,反复数次,直至满。蒸熟后倒在案板上,用湿布盖住,双手蘸冷水拍压面膜状,吃时,用刀切成薄片即可。大红枣“味甘、平,无毒”,有“润心肺、止咳、解五脏、治虚损、除肠胃癖气”的作用。

小米焖饭

  【小米焖饭】小米焖饭的原粮为“沁州黄”。小米颗粒晶莹,色质金黄。制作小米焖饭,首先将小米的杂物拣净,用清水淘洗干净。倒入开水锅内,水淹小米二指,用铁匙搅一次,以免粘锅,然后,掌握火候,先急火煮,后用热火焖至小米开花即成。食时,舀上一碗“小米焖饭”,放上一些红、白萝卜丝菜或者尖椒土豆丝更佳。特点:色泽金黄,软绵香甜。

沁县土鸡蛋

  沁县的鸡蛋,个大皮红,黄少清多,营养价值高。下一篇:干馍

干馍

  干馍

沁州黄芪

  黄芪,古称黄耆,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明代名医李时珍称它为“补药之长”。    论质量,产于山西省的品质较好,称为绵黄芪。最著名的莫过山西沁州 (今为沁县)所产,特称之为绵芪。黄芪的药用部位为干燥根,多为秋季采挖,除净泥土,切去根头部及支根,晒干后,分别打捆即成。    研究表明,山西产的黄芪中人体必需的钡、钴、锶、铬、锰、锌等多种元素,均高于其它产品,对人体有害元素铍、铅较低,显示山西黄芪质较优。    黄芪的功效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补脾健胃、补肺益气、固表止汗、益气固表、补气消肿、补气养血、补气通络、补气升提、托毒排脓生肌等。   下一篇:沁县干馍

养生茸米

  茸米缔造养生“神话”    茸米是中华饮食养生新品,是一种由原生态梅花鹿茸与传统贡米沁州黄相组合的高营养专利产品。    茸米起源:《饮食本草养生》书中曾有“以食物之味,取药材之性,用茸米之效,达养生之功”的记载。茸米中梅花鹿茸含有比人参更丰富的氨基酸等成份;传统贡米沁州黄列为“中国四大名米”之首,二者均为历代皇家贡品,既有保健功效,又有延寿效果,营养成份超越了所有滋补产品。茸米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外观专利,涉及粉剂冲服型和组合熬制型二大类,茸米养生茶、茸米营养粥、茸米方便食品和茸米营养粉四个系列十六个品种。茸米已被列入“365全国防伪维权联动系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以五种形式进行免费查询,辩别真伪。茸米组方灵活,经济简便,鹿茸补阳,小米补阴,阴阳互补,壮阳却不燥,养阴而不腻。适于长期服用,是一种集食补和药补与一体的家庭必备养生新品。(资料均由www.bfscrm.com提供)    茸米是在中国粥食养生文化的的基础上,研发的一种养生新品,产品研发添补了中国及世界粥文化的历史空白。形成了独特的产品体系和养生文化,成为一种引领现代健康新概念的高营养绿色养生新品。茸米产于北方水城中国沁州,产地汇太行太岳之苍翠,集四湖八河之神韵,是山西煤海中唯一一块绿洲。产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地域资源确保了产品天然绿色的高营养品质。

沁县干馍

   沁县的土特风味小吃干馍,是用温水和面,在案板上反复揉团,用轱辘锤将面擀成碗状,中间着香油调料捏成面饼,放在围有大铁圈的焦炭火上烘烤而成。冷热都可以吃,存放三至五个月脆香味不变。爱吃熟肉、热糕的人,把些许猪头肉或热糕装在干馍内, 吃时别有一番滋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下一篇:沁州檀山皇

襄垣手工挂面

  襄垣挂面   襄垣挂面始于元大德年间,清康熙年间驰名上党。60年代曾选入全国农业展览会展出,制作工艺为全手工,食用方便,其特点为条细、耐煮、柔软爽口。   襄垣县手工挂面选用当地优质小麦加盐、碱、水,经手工和面、揉面、醒面、盘条、上架、分绞、拉吊、干燥后精制而成。下一篇:长治黑圪条

黎城核桃

  核桃   核桃素称黎城“四大宝”之一。黎城县盛产的长圆绵核桃,为黎城“四大宝”之首,其果实中大,呈长圆形,果壳稍薄,表面较粗,出仁率和出油率高,并可取整仁,品质上等,味香可口,营养价值较高,是一种富含营养的干果。核桃仁一般含油量70%左右,高的达75%以上,为大豆的3.4倍,花生的1.6倍,油菜的1.9至3.4倍,可称“油料大王”。   核桃油是干性油,清香可口,为高级食用油。核桃仁还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素、钙、磷、铁、胡萝卜素、尼克酸等营养成分。   据分析,一公斤核桃仁的营养价值相当于5公斤鸡蛋,4公斤牛肉,9.5公斤牛奶;一公斤核桃仁所发出的热量比1.5公斤牛、羊、猪、鸡肉所提供的热量还大。   自古以来,核桃仁就是一种名贵的营养滋补食品。目前,黎城核桃树已达400多株,年产量在500万斤,是本县的传统出口农产品。1999年,山西省确定黎城为全省15个干果经济林示范基地县之一,并经省林业厅批准实施黎城核桃基地县建设项目;黎城核桃在中国’99昆明世界博览会上被评为“铜奖”,黎城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   黎城县气候条件独特,历史上就有种植核桃树的传统。2001年,该县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核桃之乡”称号。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地自然优势,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林山”经济,打造生态经济强县。现在,该县核桃树保有量已达400万株,人均40多株,核桃产品远销德国、美国等地,年出口创汇900余万美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554元。在鼓励农民发展核桃种植的同时,该县还大力推进核桃深加工和产业化进程,引进美国独资飞鹤乳业公司和黎城三泰科技公司共同投资5000余万元新上核桃深加工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税收3000多万元,并可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   地域范围   黎城县位于山西省长治市东北部,太行山的中南段,东邻河北省涉县,西接襄垣,南连潞城、平顺,北界左权、武乡。县辖黎侯、东阳关、西井、上遥等9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1′-113°35′,北纬36°23′-36°53′。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51公里,海拔高程在600-1500m左右,属于山西高原的一部,以中等构造剥蚀侵蚀山地为主,西北多山,东部丘陵,中南部地势较平坦。地域保护范围面积8000公顷,总生产面积4600公顷,年总生产量200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全县土壤主要为褐土、草甸土。褐土在全县各地均有分布,面积160.8万亩,占到总面积的95.7﹪。草甸土多分布在清,浊漳河沿岸,面积7.3万亩,占总面积的4.3﹪。全县土壤有机质含量1.8﹪;全氮含量为0.091﹪,全速磷9.98ppm,全速钾128.88ppm,有机质钾肥较有余,氮、磷养分不足,土壤pH值6.5-8.2,呈中性至微碱性,特别适宜发展核桃经济林。   (2)水文情况:河流:主要有两条,一是北部的清漳河,黎城县境内有3.9公里,平均10个流量;二是南部的浊漳河,黎城境内39.5公里,平均20个流量.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漳北渠,引水量3400万立方米/年;二是勇进渠,引水量7700万立方米/年;三是漳南渠,引水量700万立方米/年。地表水:   年平均总量为8170万立方米,水库池塘38座,设计库容量821万立方米。   (3)气候情况:我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热而多雨,秋季有时涝有时旱。年平均气温10.3℃,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5℃,极端最高气温为38.3℃,10℃以上积温为3567.8℃。全年无霜期182天,平均终霜期在四月上旬,初霜期在十月上旬,全年日照时数2533.1小时,历年平均蒸发量为1756.9毫米,年平均降雨量为554.9毫米。一年中雨量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一半以上。   (4)人文历史情况:据史料考证,黎城核桃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因其具有卓著的健脑效果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被百姓视为干果中的珍品,常用来招待贵客和重大节日食用(例如:当地群众在中秋节时有烤“桃仁月饼”的习惯),由此,核桃被誉为“黎城四大宝”之首。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土层深厚,保水和透气良好的沙壤土,轻壤土和中壤土,pH值6.5-8.0土壤含盐量低于0.25%。年平均气温为8-16℃。无霜期150-240天。年日照不少于2000小时。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纲要"(试行)要求。   (2)品种的选择:栽培本地区的优良品种。如:晋龙1号、晋龙2号、辽核4号、中林3号、绵核桃等。授粉品种选与主栽品种相适宜的优良品种。品种纯正,主根及侧根完整,无病虫害,苗高1.2m以上,基径1.2cm以上,须根较多的优良嫁接苗。行向与株行距:取南北行向,丘陵土地依地势而定。株行距5-6m*7-8m。果粮间作园6*12m。早实核桃园3*5m。密植园3*3m或3*4m。定植时间春栽或秋栽。春栽自土壤解冻至芽萌动前,秋栽自落叶至土壤封冻前,一般宜春栽。授粉树配置根据核桃雌雄易熟,风媒传粉,传粉距离及作果率差别较大的特点,主载与授粉品种为4:1,或两个以上优良品种相间栽植。须防寒,措施是压倒埋土。幼树稍大埋土不便时,用报纸或塑料布缠扎枝条,用凡士林或猪油涂抹植干等。   (4)产品收获:果实完熟后采收。完熟标准是总苞(青皮)变成黄绿色,部分果实顶部出现裂缝,容易剥离。种仁硬化,幼胚成熟。核壳坚硬,呈黄白色。北方地区成熟期多在9月上中旬。果实成熟后用棍棒击落。乙烯利催落法,采前   10-27天喷500-2000ml/L乙烯剂。两种方法可结合使用。脱青皮堆积脱青皮,在堆积的核桃果上盖席片或杂草,避免日晒,促进后熟。3-4天后摊开用棍棒敲打去青皮。乙烯利脱青皮,用3000-5000ml/l乙烯利溶液充分浸沾,放置在气温300c,相对湿度80%的地方,5天后离皮率达95%以上。漂白和洗涤1kg漂白粉用6kg温水化开,滤去渣子后再加60-80Kg水,可漂白80kg核桃。捞出核桃后,加入0.5kg漂白粉,可再漂白80kg核桃。如此7-8次。漂白时,核桃倒入容器中应立即搅拌,5-8分钟后核桃由青红色变为白色时捞出,然后用清水冲洗两遍,晾晒或烘干,烘干温度为40-500C。漂白容器禁用铁器,瓷制器皿最好。核桃按坚果大小分为,直径30mm以上为一级;28-30mm为二级;26-28mm为三级。核桃仁分为四级,头路货为,半仁,仁色蛋黄琥珀色;二路货为,1/4仁,颜色同上;三路货为,碎仁,仁色可深至琥珀色;四路货为混末仁。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果实较大,平均单果重15.8g,最大单果重18.2g,三径平均3.74cm,圆形,缝合线紧、平、窄,壳厚1.1mm,壳皮光滑美观。   (2)内在品质指标:黎城核桃出仁率高,达56.7%。仁色中,饱满,风味香甜,品质上等。   (3)安全要求:黎城核桃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组织生产。具体标准如下: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包装:依据核仁皮色和完整程度,商品核桃仁可分8个等级:白头路:1/2仁,淡黄色;白二路:1/4仁,淡黄色;白三路:1/8仁,淡黄色;浅头路:1/2仁,浅琥珀色;浅二路:1/4仁,浅琥珀色;浅三路:1/8仁,浅琥珀色;混四路:碎仁,种仁色浅且均匀;深三路:碎仁,种仁深色。经过分级的外销核桃仁,应按不同等级分别用专用纸箱或木箱包装,但包装物应无任何异味和污染。通常,每箱核桃仁净重20-25千克。装箱核桃仁应避免潮湿,箱底和箱壁均应衬垫硫酸纸等防潮材料,以免核仁变质。   (2)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黎城核桃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下一篇:洪井三皇小米

沁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定昌镇 北方水城水利风景区 沁县大云禅院 沁县普照寺 南涅水洪教院 圣天寺 南涅水石刻 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 笔峰山风景区 沁县永庆寺 二郎山森林公园 保卫毛主席先锋队纪念碑 沁县山西牺盟会新军纪念馆 南涅水石刻馆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 沁县花山 阏舆古城及墓地 沁州黄小米 沁州南瓜子 沁州核桃 上党腊驴肉 沁州檀山皇 沁县和子饭 米面煎饼 三合面 沁县枣糕 小米焖饭 沁县土鸡蛋 干馍 沁县干馍
郭村镇 北方水城水利风景区 沁县大云禅院 沁县普照寺 南涅水洪教院 圣天寺 南涅水石刻 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 沁县山西牺盟会新军纪念馆 保卫毛主席先锋队纪念碑 二郎山森林公园 笔峰山风景区 阏舆古城及墓地 南涅水石刻馆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 沁县花山
故县镇 北方水城水利风景区 沁县大云禅院 沁县普照寺 南涅水洪教院 圣天寺 南涅水石刻 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 沁县山西牺盟会新军纪念馆 保卫毛主席先锋队纪念碑 二郎山森林公园 笔峰山风景区 阏舆古城及墓地 南涅水石刻馆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 沁县花山 沁州黄小米 沁州南瓜子 沁州核桃 上党腊驴肉 沁州檀山皇 沁县和子饭 米面煎饼 三合面 沁县枣糕 小米焖饭 沁县土鸡蛋 干馍 沁县干馍
新店镇 北方水城水利风景区 沁县大云禅院 沁县普照寺 南涅水洪教院 圣天寺 南涅水石刻 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 笔峰山风景区 沁县永庆寺 二郎山森林公园 保卫毛主席先锋队纪念碑 沁县山西牺盟会新军纪念馆 南涅水石刻馆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 沁县花山 阏舆古城及墓地 沁州黄小米 沁州南瓜子 沁州核桃 上党腊驴肉 沁州檀山皇 沁县和子饭 米面煎饼 三合面 沁县枣糕 小米焖饭 沁县土鸡蛋 干馍 沁县干馍
漳源镇 北方水城水利风景区 沁县大云禅院 沁县普照寺 南涅水洪教院 圣天寺 南涅水石刻 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 沁县山西牺盟会新军纪念馆 保卫毛主席先锋队纪念碑 二郎山森林公园 笔峰山风景区 阏舆古城及墓地 南涅水石刻馆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 沁县花山 沁州黄小米 沁州南瓜子 沁州核桃 上党腊驴肉 沁州檀山皇 沁县和子饭 米面煎饼 三合面 沁县枣糕 小米焖饭 沁县土鸡蛋 干馍 沁县干馍
册村镇 北方水城水利风景区 沁县大云禅院 沁县普照寺 南涅水洪教院 圣天寺 南涅水石刻 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 沁县山西牺盟会新军纪念馆 保卫毛主席先锋队纪念碑 二郎山森林公园 笔峰山风景区 阏舆古城及墓地 南涅水石刻馆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 沁县花山 沁州黄小米 沁州南瓜子 沁州核桃 上党腊驴肉 沁州檀山皇 沁县和子饭 米面煎饼 三合面 沁县枣糕 小米焖饭 沁县土鸡蛋 干馍 沁县干馍
段柳乡 北方水城水利风景区 沁县大云禅院 沁县普照寺 南涅水洪教院 圣天寺 南涅水石刻 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 沁县山西牺盟会新军纪念馆 保卫毛主席先锋队纪念碑 二郎山森林公园 笔峰山风景区 阏舆古城及墓地 南涅水石刻馆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 沁县花山 沁州黄小米 沁州南瓜子 沁州核桃 上党腊驴肉 沁州檀山皇 沁县和子饭 米面煎饼 三合面 沁县枣糕 小米焖饭 沁县土鸡蛋 干馍 沁县干馍
松村乡 北方水城水利风景区 沁县大云禅院 沁县普照寺 南涅水洪教院 圣天寺 南涅水石刻 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 沁县山西牺盟会新军纪念馆 保卫毛主席先锋队纪念碑 二郎山森林公园 笔峰山风景区 阏舆古城及墓地 南涅水石刻馆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 沁县花山 沁州黄小米 沁州南瓜子 沁州核桃 上党腊驴肉 沁州檀山皇 沁县和子饭 米面煎饼 三合面 沁县枣糕 小米焖饭 沁县土鸡蛋 干馍 沁县干馍
次村乡 北方水城水利风景区 沁县大云禅院 沁县普照寺 南涅水洪教院 圣天寺 南涅水石刻 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 沁县山西牺盟会新军纪念馆 保卫毛主席先锋队纪念碑 二郎山森林公园 笔峰山风景区 阏舆古城及墓地 南涅水石刻馆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 沁县花山 沁州黄小米 沁州南瓜子 沁州核桃 上党腊驴肉 沁州檀山皇 沁县和子饭 米面煎饼 三合面 沁县枣糕 小米焖饭 沁县土鸡蛋 干馍 沁县干馍
牛寺乡 北方水城水利风景区 沁县大云禅院 沁县普照寺 南涅水洪教院 圣天寺 南涅水石刻 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 沁县山西牺盟会新军纪念馆 保卫毛主席先锋队纪念碑 二郎山森林公园 笔峰山风景区 阏舆古城及墓地 南涅水石刻馆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 沁县花山 沁州黄小米 沁州南瓜子 沁州核桃 上党腊驴肉 沁州檀山皇 沁县和子饭 米面煎饼 三合面 沁县枣糕 小米焖饭 沁县土鸡蛋 干馍 沁县干馍
南里乡 北方水城水利风景区 沁县大云禅院 沁县普照寺 南涅水洪教院 圣天寺 南涅水石刻 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 沁县山西牺盟会新军纪念馆 保卫毛主席先锋队纪念碑 二郎山森林公园 笔峰山风景区 阏舆古城及墓地 南涅水石刻馆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 沁县花山 沁州黄小米 沁州南瓜子 沁州核桃 上党腊驴肉 沁州檀山皇 沁县和子饭 米面煎饼 三合面 沁县枣糕 小米焖饭 沁县土鸡蛋 干馍 沁县干馍
南泉乡 北方水城水利风景区 沁县大云禅院 沁县普照寺 南涅水洪教院 圣天寺 南涅水石刻 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 沁县山西牺盟会新军纪念馆 保卫毛主席先锋队纪念碑 二郎山森林公园 笔峰山风景区 阏舆古城及墓地 南涅水石刻馆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 沁县花山 沁州黄小米 沁州南瓜子 沁州核桃 上党腊驴肉 沁州檀山皇 沁县和子饭 米面煎饼 三合面 沁县枣糕 小米焖饭 沁县土鸡蛋 干馍 沁县干馍
杨安乡 沁州黄小米 沁州南瓜子 沁州核桃 上党腊驴肉 沁州檀山皇 沁县和子饭 米面煎饼 三合面 沁县枣糕 小米焖饭 沁县土鸡蛋 干馍 沁县干馍

沁县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