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长治 >> 沁县 >> 段柳乡

段柳乡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北方水城水利风景区

北方水城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北方水城水利风景区是指山西沁县利用本地自然风光,开发生态资源。"北方水城"就是这样一个项目。2007年11月,沁县开展了"集民智、求突破、找优势、谋发展"大讨论,通过征询专家意见,制定出了建设"北方水城·中国沁州"发展战略。整个工程为三期分步骤推进和实施:一期工程(2008~2010;二期工程(2011~2013);三期工程(2014~2016)一期工程(2008年~2010年),完善西湖改造和漳河河道治理工程,启动瘦西湖、东湖和南湖工程,在县城形成以西湖为中心的东湖、北海、瘦西湖、南湖四湖环绕;二期工程(2011年~2013年),完成县城水系建设,修复疏浚漳河、下曲峪河、小河、迎春河、实施圪芦河(湖)引水工程,连接北海和西湖,在县城初步形成五水交汇;三期工程(2014年~2016年),搞好全县河流水系规划建设,把县城境内能够连接的主要河流、湖泊、塘坝都贯通连接,不能纳入全县水系的进行改造,基本实现全县有水,碧水长流。形成绿色、特色、山光水色和工商贸、科教游为一体,湖光山色,最宜人居,具有南国风韵、北国风情的三晋最佳旅游胜地和商贾名城。

沁县大云禅院

沁县大云禅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云禅院  在沁县城西13千米的郭村镇郭村村中。四周民舍毗邻,林木掩映。据碑碣与沁州志记载,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77-499年),北宋重建寺院,金大定十二年(1180年)重修时买到空名院额一道,题名大云禅院。金崇庆元年(1212年)正式敕用。元明清时期屡有修葺。  寺院坐北向南,共有两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前殿、后殿,两侧有朵殿、配殿、廊房等建筑。现仅存前殿、后殿等主体建筑。前殿,亦称中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四架椽屋,单檐悬山顶。梁架简洁,斗拱精致,菱形格扇,拦额雀替,雕刻华丽,为清代重修时的风格。后殿为寺院中现存的一座主要建筑,广深三间,高台筑殿,平面形制为正方形,六架椽屋,单檐悬山顶。柱础石质,上雕覆莲瓣,花瓣清晰,刻制精细。檐柱的侧角升起显著,殿内四根金柱柱头卷刹缓和。柱头斗拱为五铺作单钞单下昂,重拱计心造。梁架斗拱用材敦厚肥实,木作手法古朴洗练。内外护墙部砌筑2.5厘米厚的防潮隔板,此种做法在他处所少见。砍磨砖下望墙灰缝极细,几乎无法辨认。  殿内明间上部添置天花板,为明清重修时后加之物。东西山墙顶端残存40多平方米壁画,图案精美,格调高雅,已被近人白灰涂沫,几乎无法辨认。屋面坡度较为和缓,出檐较深,檐出微微向上,具有柔和飘逸之美感。正脊垂脊琉璃鸱吻、吞口,脊刹垂兽,色质浑厚,图案精美。两山博风、悬鱼、惹草点缀得当。殿前存重修碑及金代敕赐寺名碑两通,记载了金祟庆元年重修寺院与敕赐寺名之详情。沁县大云院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该村内的古民居甚多,形式丰富,造型精美,值得鉴赏。  清和观在大云院东侧的一所学校内,创建于元大德年间,与大云院一并列为保护范围。前殿毁于去年的一场大火,在残垣断壁中还能发现大面积的道教壁画,线条流畅,人物神态逼真,并采用沥粉贴金的工艺,可与永乐宫、青龙寺壁画相媲美,只可惜暴露在日照雨淋中,看来离归终之日不远矣。后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斗拱有各种吉祥动物的雕饰。此殿内部也绘制大面积的壁画,保存完好。  联系电话:0356-2057555  地址:沁县城西13千米的郭村镇郭村村中  交通:从长治坐前往沁县的长途车,然后在沁县长途汽车站打出租前往

沁县普照寺

沁县普照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治普照寺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沁县城西8公里的郭村镇开村村东。寺院依山傍水,林木掩阴,视野广阔,景色优美。据清雍正年间《杭州志》载,寺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唐元和年间(806-820)大修,金大定年间(1161-1189)重修,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顺治(1644-1661)、雍正年间(1723-1735)屡有增建与修葺。  寺坐北向南,原为西进院落。中轴线上原有天王殿(南殿)、大佛殿(中殿)、观音殿(后殿),两侧配殿、厢房、节义堂等建筑。并有方形千佛碑一通、大石佛像等石刻造像多尊。是上党地区以建筑宏伟而著称的佛教寺院之一。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军将南殿、后殿及其附属建筑炸毁,现仅存大佛殿(中殿)及部分石刻造像。  大佛殿建于高台之上,广深三间,六架椽屋,单檐歇山顶。通檐用四柱,柱头卷刹缓和,柱升起显著。柱头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拱计心造,昂呈批竹式。明间设补间斗拱一朵,五铺作双抄,前檐转角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昂呈琴面式,外檐耍头单材伸出作昂型。斗拱肥硕,用材敦厚,符合宋营造法式木作之制。殿内施后金柱两根,方形八角抹楞,室内空间宽敞。  梁架为四椽栿对后乳栿相交于金柱柱头之上,次间为爬梁后丁栿,各部构件造材适度,结构合理。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屋顶琉璃脊兽,简板瓦作,正脊两端,微微翘起,具有曲线柔和之美感。所有勾头、滴水、吻兽有行龙、花卉等图案,两山博风、悬鱼、惹草日月造型,既有早期的遗物,又有历代修葺更换的构件。综观全殿,其梁架斗拱仍保留宋金时期的建筑风格及遗构。寺内原存有石刻艺术品多件,较为完整的是具有北魏晚期造像风格的方柱型千佛造像碑,已由县文物馆收藏保存。  联系电话:0356-7098357  地址:沁县城西8公里的郭村镇开村小学校园内。  交通:从长治坐前往沁县的长途车,然后在沁县长途汽车站打出租前往。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学校有停车场,不收费;这里距县城也就1公里,加油可在县城的加油站;沁县县城有人民医院、中医院;银行县城有中行、建行、农行。

南涅水洪教院

南涅水洪教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教院  洪教院(第三批省保)  时代:金  地址:沁县城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  始建年代不详,金大定年间(1161---1170年)重修,正殿明间檐下悬挂匾额一方,题“敕之院”,右侧题“大定九年六月”。据寺内现存元代石碣记载,元至元八年(1271年)整葺法堂,补修佛殿、院基,明、清两代均有修葺。  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465平方米。呈三进院落,中轴线依次有山门(仅存遗址,建筑已毁)、前殿、过殿、正殿、东西配殿。正殿为元代建筑,前殿为明代建筑,余皆清代遗构。  正殿坐落于高1米的砖砌台基之上。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平面方形。单檐悬山式屋顶。檐下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前后搭牵通檐用四柱。  寺内还保存有元碣1块,清碑1通。

圣天寺

圣天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山西沁县城东30公里东郎村北侧。始建于晋,宋、元、明、清各代有修葺。前后两进院落。有山门、中殿、后大殿、东西配殿、左右廊庑等。中殿历史较早,面宽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出檐深远,翼角恽飞,殿顶单檐歇山式,举折平缓。梁架全部露明,四椽伏乳伏在金柱上搭交,结构规整,手法洗炼。檐下拱伸出华拱两跳,手法斗拱用真昂,直接承托檐部负荷,显系宋制。殿内壁画明代所绘,内容为佛、菩萨、胁侍等,着色以石青、石绿、朱砂、银朱为主,面形秀润,姿态端庄,色调纯朴,工艺尚佳。

南涅水石刻

南涅水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涅水石刻  南涅水石刻(第一批省保)  时代:北魏至宋  地址:沁县城内  南涅水地处沁县漳河北源支流涅水的南岸,所以称南涅水。1957年秋在这里发掘清理出一大批窑藏石刻,以出土地为名,称之为“南涅水石刻”。  这批石刻造像,根据碑刻、许愿铭文记载最早的为永平三年(510年),最晚的为北宋天圣九年(1031)期间,东魏、北齐、隋唐,诸朝代均有。以造像塔为主,约400余件;其次为单体造像,造像碑等,数量大、内容丰富,刻工精湛,时代特色鲜明。

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

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千泉湖湿地公园坐落在素有“冀州门户、潞泽咽喉”之称的沁县县城以西,北起漳河源头,南望官卧山,东邻涅水河,西源皇后泉,内有8座小型水库,是山西省和黄土高原丘陵区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浊漳河西源与上游河道的重要支撑点,地理位置优越。该公园规划总面积1054.03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07.24公顷,湿地率为38.64%。水源补给方式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山体涵养水源和地下水。除地表径流补给外,有漳河泉、池堡泉、口头泉三处地下水源补给。此外,湿地公园周边地区还有余岩泉、元王泉、仁胜泉、皇后泉等大型泉水补给。

沁县山西牺盟会新军纪念馆

  山西牺盟会新军纪念馆坐落在沁县城南风景秀丽的二郎山北麓、西湖之滨,占地20亩,建筑面积5077.74平方米。全馆以800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500多件实物,系统地展示了决死队在三晋大地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光辉战斗历程,再现了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指挥艺术,彰显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巨大威力,是一座全面反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抗战历史功绩的专题纪念馆。是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保卫毛主席先锋队纪念碑

保卫毛主席先锋队纪念碑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保卫毛主席先锋队纪念碑     保卫毛主席先锋队纪念碑,坐落在沁县城南笔峰山上。抗日战争胜利后,-反动派挑起了全国规模的内战,并向我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了疯狂进攻。在此危急关头,党中央指定从太岳老区沁县选调一批优秀翻身青年充实中央警备团。为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解放区,保卫翻身果实,在党的领导下获得解放的沁县人民,于1947年掀起了“二月二大参军”热潮。几天之内12万人口的沁县,5000男儿踊跃报名,3500名优秀青年组成“保卫毛主席先锋队”,光荣入伍,并从中精选出250名优秀分子奔赴陕北,直接担负起保卫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光荣任务。     毛泽东 (1893~1976)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毛泽东 (1893~1976)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二郎山森林公园

  二郎山森林公园     二郎山森林公园,位于县城南部,为近年来新规划、开发项目,工程规划总面积10000亩,分为水上娱乐、人文景观、农耕文化、花果生态、森林生态、休闲观光、疗养度假七个景区。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笔峰山风景区

  笔峰山风景区     笔峰山又名二郎山,位于沁县城南,主峰海拔1028米,峰峦叠翠,沟谷纵横,雄伟壮观。因山峰高出城头,正对原沁州城内学宫棂星门,故取文明之意称笔峰山。因有“二郎担山赶太阳”未及之传说,又称二郎山。景区内有中国最大民间石刻陈列馆——南涅水石刻陈列馆,保卫毛主席先锋队纪念碑,永庆寺,山西牺盟会决死队纪念馆,山西牺盟会决死队纪念林,二郎山森林公园和清康熙御书楼等景点。漳河水自北向南绕山而过,山脚下为西湖,美丽的沁县城就座落在西湖畔,笔峰山与西湖相互辉映,湖光山色,青松掩映,曲径回廊,楼台阁榭,是一处绝好的游览胜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阏舆古城及墓地

阏舆古城及墓地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阏舆古城及墓地  阏舆古城及墓地(第二批省保)  时代:东周  地址:沁县册村乡乌苏村西南方  是古代一处十分重要的聚落遗址,为兵家必争之地。阏舆古城战国时属韩,后属赵。  1973年在村北发现了多处战国墓群。1979年在村东的古城遗址内发现大量的东周陶片和古城墙遗迹,经考证,为阏舆古城址。原地形地貌未有建设性破坏。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南涅水石刻馆

南涅水石刻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南涅水石刻馆  南涅水石刻馆又称“二郎山石刻馆”,位于沁县城南的二郎山,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在沁县城东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出土各类石刻造像1100余块,据石刻题记,为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10年)至北宋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历代积累的民间石刻艺术作品,比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的年代还要早,为妥善保存这批文物,国家拔专款于1984年开始筹建“南涅水石刻馆”并于1989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使这批艺术珍品重放光彩。乞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一座民间石刻艺术专题陈列馆,其数量之多,年代之久,内容之丰富居全国之首。其流派多样,风格不—,多以白砂岩雕凿而成,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堪称艺术瑰宝。  来到二郎山下的西湖水库边,一阵微风吹过,湖面波光粼粼,满山苍翠的松柏倒映水中,好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驻足馆前,看到以厅台楼阁组群的仿古建筑,著名佛学家赵朴初先生为该馆题写的馆名,镌刻在二郎山的崖壁之上,更为石刻馆添色不少门石刻馆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130平方米,有三所院落,分别为铜鞮碑林、群佛宫、万像馆,共有厅、堂、房、舍250间。首先进入北院铜鞮碑林(铜鞮为古沁县县名)。在这卷棚式碑廊内,陈列着各类碑碣及在沁县各地征集的历代寺庙碑、墓志铭共计100余块。请大家注意这块手书石刻,它就是陶贴珍刻。“陶”指东晋著名诗人和散文家陶渊明,他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至今传诵不衰,但其手迹传今却极少。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沁州人张孝捏任监察御史巡视江南时,得陶公手书《拟古杂诗》12首,见其“古劲流畅,墨迹宛然”,就请名工巧匠将其摹刻于汉白玉石之上,并以“致远堂法书”名义广拓流传,引起书法界的极大重视。  据考证,这些诗是陶公于东晋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写给“云龛上人”的手书,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武则天亲自题跋于后,此外,还有狄仁杰,沈约等阅后的题字。这组备受重视的手书石刻共9块,每块高35厘米,宽110厘米,大小均等,存诗12首,计810字,从“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到“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诗,清新自然,千古传诵;字,遒劲利落,更堪称千古珍品。  这些珍贵石刻,历来为张氏传家之宝,“七·七”事变后,张氏子孙将其埋于地下,日军曾三次追索未得,新中国成立后,张氏子孙将其完好无缺地捐献给国家,可谓功高德重。登上此院红墙黄瓦,斗拱支檐的二层楼阁“望春楼”,即可将沁县古城一览无余。之后我们去参观中院群佛宫。建在高台上的为大佛厅,面阔7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此外还建有精品厅、书画厅、贵客厅等设施,陈列着沁县历代石雕佛像,头像400余尊名人书画,碑碣拓片百余件。您如果对书画感兴趣,今天一定可以大饱眼福。  南院为万像馆,馆内设塔林厅、石佛厅、造像碑厅等7个陈列厅,重点展出南涅水石刻为主的各种石刻造像及相关的图片资料1600余件,其中不乏国家一、二级藏品。这里展出的造像塔多为迭落塔形,以四面开龛造像的方形石块叠垒而成,多者9块,少者5块。每块四方柱体的四周都雕有形式各异、装饰富丽的佛龛,佛像、莲花、狮兽共同演绎的一篇篇佛国的神话传说,使佛教故事变成了观之有形,触之有体的系列造像,可谓意境高远。此外,还有饱含浓郁生活气息的浮雕百戏图,反映了顶竿、杂技、气功等民间百戏杂耍。  在南涅水石刻中,数量最多的是个体造像,以北齐、隋、唐三代造像最多。而最有风格、最具特色的是刻像石。它是在一块石头上既刻有佛与菩萨像、佛座、背光等浮雕,又刻有敬造石像的施主、信士的姓名,及刻制日期,小巧玲珑,自成一体门总之,南涅水石刻既具有观赏价值,又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它以最真实的手法将佛经展示得淋漓尽致,恰如一座精美的艺术殿堂,恢宏博大,令人折服。  吴碘(公元1637年-1705年),字伯美,俗称吴阁老,沁州人氏,清康熙年间,以进上出身走—卜仕途,官至保和殿大学上兼刑部尚书一职。因他“宽厚平和,持己清廉”,深得康熙皇帝信仟。康熙曾把自己临摹的宋米芾的律诗一首、《千字文》以及附写着他本人的前言后语两段的“御书”墨宝赐给丫吴碘。吴碘亲自挑选汉白玉石,求得名匠将其镌刻珍藏。吴碘死后,其子吴时谦在沁县城吴氏祠堂建“宸翰楼”一座,将全部石刻嵌于墙上,人们称之为“御书楼”。-中,祠毁而御书楼幸存,1988年搬迁到县文物馆内。  四合院就是县文物馆,现已改建为吴碘纪念馆,院内碑刻林立,花草树木点缀其间。我们所要参观的御书楼就坐落在这里,它坐北向南,面阔5间,分上下两层,室内采光明亮。墙壁上镶嵌着康熙皇帝的手书碑刻48通,每通高35厘米,宽100厘米,大小均等,共存有康熙皇帝字迹1246个,全部为楷中带草、笔势深得米芾“风墙阵马·沉着痛快”的书法真传。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这些题刻使用了五方特备印章,有千字文首部的“渊鉴翰”,卷末的“康熙宸翰”等,这在题刻中足很少见的,因而也更显示了它的珍贵。沁县不仅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有一大批名优土特产品,最负盛名的当数“沁州黄”口“沁州黄”是小米中的精品,产于沁县次村乡檀山—带,粒粒圆润,色泽金黄,越嚼越香。相传这是300多年前一个小和尚培育出的品种,当地的地方官将它作为奉献朝廷的贡品,并定名为“沁州黄”。从营养学角度讲,此种米脂肪、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白面。我们现在不是很提倡“绿色食品”吗?“沁州黄”则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因为它只适合在山区贫瘠干早的土地上生长,一旦施以磷、钾肥,便会减产,质量也会下降。而且,它只能在次村乡的1600O亩土地上种植,其它地方若要引种,下一年度就完全退化变质。现在,人们正在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实验,以扩大“沁州黄”的种植面积,提高其产量,使更多的人能品尝到正宗的“沁州黄”。  联系电话:0355-7023657  地址:沁县城东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位于山西沁县城内风景秀丽的西湖之畔,青松掩映,古色古香,规模宏伟,占地总面积2100平方米,呈两进院,设西北东三大展厅,以丰富的历史图片、图表、实物、多媒体等形式系统地展示了山西新军抗敌决死队成长战斗历程,再现了-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决死队、牺盟会在山西开展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的历史画卷。深刻反映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路线、政策和策略的伟大胜利。是山西新军抗日决死队在山西唯一的综合性专题纪念馆。  牺盟会、决死队和其它新军部队,都是由我党组建,并始终是我党领导指挥的革命组织、革命武装。1937年8月1日,山西决死队在我党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书记-同志建议下,与阎锡山-合作,在太原组建。之后,受党派遣,由-同志率领开赴晋东南,以沁县为中心开辟抗日根据地。领导决死队、牺盟会,以戴“山西帽”,说“山西话”,做GCD的事的特殊抗战形式,开展抗日宣传、武装斗争,为我太行、太岳根据地以及晋冀豫根据地的建立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山西新军决死队,战果辉煌,在八年抗战中,共进行大小战斗7000余次,毙伤俘获日伪顽军5万余人。山西新军出色地完成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使命,抗战胜利后,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山西新军决死队配合八路军,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打击侵略者,模范地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历史功勋。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这是我们党统一战线政策的一个成功例证。”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是在山西省委宣传部直接指导下,长治市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一项大型红色文化工程。在沁县建设决死队专题纪念馆,是历史和现实的选择,也是当地党委政府和老区人民几十年不懈努力的结果。  沁县,是抗战初期,由-领导牺盟会、决死队开辟建立根据地的中心区,1937年11月底-率部进驻沁县,以山西第三行政公署主任、决死一纵队政委等“合法”身份组织发动宣传抗日,改造旧政权,发展武装力量。充分利用太行太岳之间山川险固,粮草丰足的优势,推进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建设,同时,在此直接领导和指挥遍及全省的牺盟会、新军队伍发展和斗争,沁县成为决死队发展历史上一个中心区、核心区,被薄老深情地称为第二故乡。抗战胜利60多年来,老区人民对这支人民军队一直怀着炽烈的感情,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酝酿建设一个反映新军抗战史的纪念馆。1989年,沁县县委政府在城南二郎山上开辟由史怀壁同志题写馆名的“决死一纵队在沁县”图片展,是全省最早的新军专题展馆。1994年,沁县解放五十周年前夕,沁县县委政府再次积极筹划“山西新军抗日决死队纪念碑”和展览馆,并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得到薄老亲笔批示“此事值得考虑……沁县独立搞也可以”,并要求省党史办搞个方案。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但为决死队建馆的愿望一直没有变。2004年,在筹备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省内外老干部、新军史专家等再一次建议为新军建馆,并得到长治市委宣传部、山西省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积极支持沁县把这件大事办好。沁县县委宣传部认真组织实施,利用原沁县文物馆古色古香的场馆,经过半年时间努力,改建成山西新军决死队纪念馆,于2005年9月1日正式开馆。老区人民几十年的梦想成为现实。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是我国抗战史和山西新军史研究的一个成果,是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和红色旅游开发的重点工程。按照规划要求,为全面整体反映我党山西抗战史,并作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相呼应,互为补充的革命史陈列馆,将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以点带面、扩大规模”的总体思路,加快新军红色旅游开发步伐。就是以沁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为龙头,对全省新军革命遗迹、红色地进行统筹规划,以新军四大根据地为框架,开发若干小型纪念地,对现有的“太岳烈士纪念碑”、“太岳烈士陵园”、“阎寨太岳军区旧址”、“太原国民师范纪念馆”加强保护维修,形成配套宣传开发局面。在决死队纪念馆周边,对决死队总部机关旧址、上党银号旧址、决死队兵工厂、修械所、被服所旧址等一大批革命遣迹进行维修和宣传开发。重点建设项目有“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碑”、决死队将士群雕以及纪念馆重要辅助景点和实物陈列。形成总分结合,一点多面的红色旅游新格局。  电话:0355-7029877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宣化巷附近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沁县花山

  沁县花山  “花山,在城北三十五里,高峰耸秀,特异诸峰,望之如莲花,故名。上有老君堂、天仙玉皇殿、王仙石洞,王仙尸解真形在内。”  《沁州志·花山王仙传》中讲:王仙者王威也。出生农家,不耕耘、不读书、不娶妻、不置业,游手好闲,泼皮一个。懒惰必然贫困,活到“衣敝茹草”的份上,也只能靠油嘴滑舌填填肚子。“爱做善事,每逢有修路筑桥之事,则奋臂而起,到处募集资金,以通舆马,众人称其为‘王善友’”遇到这种连草鞋都不穿的光棍,众人也拿他没辙,封个善人,上山看庙吧。王威孤身一人,“晨夕焚诵”(既不识字,又无师傅,也不知他整天念叨些什么?)“不着僧道之衣”(他也没有)。所带粮食,仅够三月之用。“王威一年之中,三月食粮,三月食麦麸,三月食糠,三月食草,无人知其道术。”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八月,王威向众人宣布了自己的死亡之期,众人惊异之余,如期云集,只见王威白昼辞众入岩,结跏趺坐,随着一股白气仙逝,当地百姓就其真身涂饰之。就凭这一点,也完全有资格做李仙-的师傅。  五十年后的万历年间,沁州来了个糊涂知州,初到任,闻王威轶事,曾登山叩拜,见其尸骨五内俱失,如蚕壳一般,扣其遗蜕,竟如金玉之声。即命社首补饰完之,搜其遗事,勒石树碑。  电话:028-85568847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沁县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沁州黄小米

  产于山西省沁县(古称沁州)的一种小米。该米品质优良,独具特色,食之甜香松散,非常可口,由于具有高营养价值,被誉为“小米之王”。是我国四大名米之一。   “沁州黄”小米在1919年参加印度国际博览会便饮誉海外。在国内连续被评为一级小米,获“全国最佳小米”称号。小米“沁州黄”为什么叫“吴阁老”呢?这里还有一段传说:相传在明代时,沁州檀山一带有座古庙,庙里住着几位和尚,生活清苦,免不了忍饥挨饿,他们看见庙周围的土地荒芜,就开垦出来,种上了糙谷。经过几年的精心栽培驯化,糙谷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这种谷子,色泽蜡黄,颗粒圆润,状如珍珠,晶莹明亮。煮成饭后松软可口,味道清香,越嚼越香,遂起名为“爬山糙”。    清代康熙年间,保和殿大学士吴 ,沁州人士,人称“吴阁老”。在衣锦还乡时,听说“爬山糙”品质极佳,状似金珠,熬稀饭锅边不挂米粒,蒸饭、切饭香甜味美。为了证实传言,便亲自到檀山庙内品尝,方知名不虚传。当时他嫌“爬山糙”名字不雅,便称之为“沁州黄”。在还朝时还带了一些小米献给康熙皇帝。康熙食后,大加赞赏。这样“沁州黄”便成了年年向皇帝进贡的珍品。因吴阁老使“沁州黄”名扬朝野,久之,“吴阁老”也就成了“沁州黄”的代名词。    “沁州黄”是一个特殊品种,与一般作物宜种在肥沃土地不同。“沁州黄”只长在沁县次村乡檀山、王朝、石料、钞沟、东庄等十多个自然村,约1333公顷的土地上耕种,每公顷产量约1500公斤,总产量37.5万公斤。把“沁州黄”引种到外地种植时,第一年尚有“沁州黄”的特色,第二年便会变种。据化验分析,这一带属含碎料浆石的深褐色粘性土壤,耕种时既不能施磷肥,又不能施氮肥,否则就会减产。    “沁州黄”不但煮饭味美甜香,营养价值也高于一般小米。当地百姓称其为“金珠子”,并且有一句民谚:“金珠子,金珠王,金珠换不来沁州黄。”经山西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检验分析,“沁州黄”脂肪含量高达4.22%,比一般小米高l%~2.5%;可溶性糖类的含量为1.6%,也非普通小米可比;蛋白质、脂肪含量均高于一般大米、白面;其粗纤维含量则低于其他粮食品种。据分析,“沁州黄”得宜于独特的气候、土质,沁县地处太行山深处,古语云:“万峰环列,气候早寒”。也就是由于这特殊的地理、气候,特别适宜于谷子的生长发育,因此“沁州黄”才谷香味浓,植物脂肪、可溶性糖类、粗纤维、蛋白质含量均高于普通小米、大米等。《中国谷子品种资料目录》中编入的11000多个谷物品种,经专家鉴定没有一个品种能比得上“沁州黄”。    常食此米可治疗脾胃虚弱、反胃呕吐、腹泻等,还具有养阴、壮阳、清热、利尿等功能,对高血压、皮肤病、炎症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有肾病者直常食,脾胃虚者宜久食。因此,“沁州黄”在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在国际博览会上均受到许多外国客商的好评。   

沁州南瓜子

  沁州南瓜子个大仁满(长2.2厘米、宽1.3厘米),含油量高,确实称得上“宝”。   沁州三件宝,鸡蛋、瓜子、吴阁老,沁州南瓜品质优良,瓜肉防治糖尿病,瓜子皮薄,仁大。味香,闻名海内外。   营养价值:南瓜子富含锌,对预防和改善男子前列腺疾病具有很好的药用功效南瓜子富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以及尿酶、南瓜子氨酸等   简介:南瓜子即白瓜籽,生吃、熟吃都可以。它有杀虫和治疗前列腺疾病的食疗作用。   功效:南瓜子有很好的杀灭人体内寄生虫(如蛲虫、钩虫等)的作用。对血吸虫幼虫也具有很好的杀灭作用,是血吸虫病的食疗佳品。每天吃上50克左右炒熟的南瓜子,可有效地防治前列腺疾病,这是由于南瓜子富含脂肪酸,可使前列腺保持良好功能。所含的活性成分可消除前列腺炎初期的肿胀,还有预防前列腺癌的作用。含有丰富的泛酸,可以缓解静止性心绞痛,并有降压的作用。   适合人群:一般人都可以食用。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的人经常食用可以驱虫。男性适宜经常食用。   适用量:每次约50克。   温馨提示:胃热病人宜少食,否则会感到脘腹胀闷。很多炒货盐分较多,热量也高,以炒南瓜子取代,有益健康,可降低血压,但是也应适量食用。一次不要吃得太多,曾有因食用南瓜子过量而导致头昏的报道。   沁州南瓜籽产于山西省长治市沁州,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北部、太行山和太岳山之间,东接襄垣县、武乡县,南邻屯留县,西部与沁源县毗邻,北部与武乡县及晋中市的平遥县接壤,位居省城太原与长治的中轴线上。保护范围包括全县基地辖新店镇、定昌镇、郭村镇、漳源镇、牛寺乡、松村乡6个乡镇162个村,东到松村乡松村,南到新店镇栋村,西到郭村镇郭家庄,北到牛寺乡王泉,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6′06″~112°41′10″,北纬36°42′34″~36°35′20″,总面积4000公顷,年产量2800吨。

沁州核桃

  公元前十一世纪,在今牛寺乡南涅水村就设立了甲水县,辖区的王泉山、桃园、南牛寺一带盛产核桃,是县衙进贡皇上的佳品,皇上食之佳品,甚感兴趣。一日,皇上边吃核桃边聊天,谈起佛祖释迦牟尼来,就旨意大臣随县衙到甲水县,集中了全国石刻匠人在甲水县大规模开展石刻运动,石刻运动从释迦牟尼在娘肚里形成胚胎临终一生进行了石刻,一樽一个释迦牟尼故事。此石刻于50年代初从南涅水村出土,现存于县城二郎山“南涅水石刻陈列馆”,堪称“天一第一民间石刻”。至此,甲水县周边形成了以核桃为主的产业。史书载:沁县故县镇徐村有个人叫吴典,清朝时期的1698年担任了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任职后的1703年,他回家探亲,返京时,挑选沁县营养最丰富、口感最好吃的南瓜子、核桃、小米带回京城,进贡给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吃后十分高兴,欣然吟道:“沁州三件宝:核桃、瓜子、吴阁老(沁州黄小米)”,至此,沁州南瓜子、沁州核桃、沁州黄小米就成了沁县的三大宝之一。每年将沁州南瓜子、沁州核桃、沁州黄小米作为贡品进贡皇宫,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地方名产。沁州人因为他把南瓜籽、核桃、小米贡给康熙皇帝而成为名产,价值倍增,百姓收入增加,感恩尊称他为“阁老”,把康熙皇帝赐封的“沁州三件宝的沁州核桃、沁州南瓜子、吴阁老(指示沁州黄小米)”写进史书,编为沁县的人文历史。   地域范围   沁县位于太行、太岳两山之间的山西省长治市北部,属丘陵半丘陵区。堪称“一疙瘩土”。东邻武乡县,西接沁源县,南连襄垣县,北界武乡县。县辖定昌、漳源、郭村、册村、故县、新店、牛寺、松村、次村、南里、南泉、杨安、段柳6镇7乡,306个行政村。沁州核桃地域保护范围在沁县的东北部,辖6个乡镇132个村:东至松村乡松村,西至郭村镇石板上村,南至新店镇栋村,北至牛寺乡王泉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6′06″~112°41′12″,北纬36°35′25″~36°42′32″。海拔高度在916-1236m之间,以中等构造剥蚀侵蚀山坡、丘陵半丘陵地为主,北部多缓山坡、丘陵,东部丘陵、半丘陵,中南部地势较为平坦。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沁州核桃果型分圆形和椭圆形,个体端正,外表光滑,单果重在14-18.2g之间,三径平均3.72cm,果壳厚度纸皮和厚皮一般0.7-2毫米,白净匀称,用手可捏开;缝合线窄而平,结合较紧,顶部微凸,基部凸起,易取整仁和半仁,片大丰满,仁色微黄,风味香甜,生食加工皆宜。 2、内在品质指标:由于沁县特定的天然氧吧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所产沁州核桃无公害、纯天然,营养极为丰富。据谱尼测试技(北京)有限公司对沁州核桃综合检测结果显示:沁州核桃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钙、磷、铁、胡萝卜素以及多种维生素。沁县人有这样的说法:每吃1千克核桃仁等于喝9.5千克牛奶或吃5千克鸡蛋的营养。沁州核桃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组织生产。具体标准是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上党腊驴肉

  长治的名吃中以上党腊驴肉最为有名,上党腊驴肉原专指沙锅腊驴肉,因制作创始于腊月而得名。它以新鲜驴肉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香料、佐料、做工极为考究。其色泽鲜艳,醇香可口,以其独特的风味倾倒“美食家”,享誉古今。驴肉肌间结缔组织不甚发达,故俗语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说。上党腊驴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同时又可健胃、活血,是脾虚肾亏和贫血症患者的滋补食品。上党腊驴肉在清嘉庆年间已闻名四方,并成为皇室贡品。在80年代全国熟肉制品评审上,腊驴肉受到与会者的好评。此外还有长子炒饼、潞城甩饼 、长治三和面 、襄垣荤汤素饺 、酥火烧 、团子和软米糕、 壶关羊汤 、沁县干馍 、武乡枣糕 等等。

沁州檀山皇

   沁州檀山皇小米产于山西沁县檀山村,原名“檀山爬坡糙谷米”。清朝年间,沁州人吴王典在朝庭做“阁老”官,他将家乡的“糙谷米”带到皇宫奉献康熙皇帝时,把“糙谷米”改叫“沁州黄”。由此,檀山就成为历代贡品“沁州黄”小米品种栽培和传播的发源地。   传说,很久以前,沁州大地发生了大旱,土地干裂,草木枯黄。唯有檀山寺院附近几株谷子没有被旱死,并且抽穗开花,结了种子。秋天,老和尚把这几株谷穗采回去,保存起来。第二年春天,又把这几个谷穗播种在附近的田里。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不断繁殖,终于选育成一种品质优、抗旱性强、病虫害少、生长期适中的优良谷子品种。当时起名“爬坡糙”,用“爬坡糙”碾出来的小米叫“糙谷米”。现在的沁县檀山村,松柏隐掩,古树参天,满山绿装,是一座全年无霜期、自然气候独特的风水宝地。由于地处太行山区,空气、土壤、环境对谷物生长非常适宜,正是檀山小米得以世代传播的天然保障。沁州檀山皇小米,外观粒粒圆润,金黄明亮,食用清香可口,营养丰富,是产妇、婴幼儿、中老年人的食补佳品。因檀山皇小米所含营养成份均高于一般产地的米质含量,并对各种炎症、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雄称中国四大名米之一。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特产,提高农民收入,把名品打入国际市场,山西沁州檀山皇小米发展有限公司按国家有关政策购买了檀山村部分耕地作示范基地,并与村民长期合作种植。沁州檀山皇牌小米是一种纯天然食品,现正在申报参加国家绿色食品组织。该公司在加工工艺上一改过去落后的小米加工方法,采取先将谷穗切下,集中运到加工厂,用现代化新一代技术的脱粒机脱粒,使谷子与打谷场上的土沙石、杂质彻底分离,保证了谷子第一道工艺的卫生、干净、无杂质,然后经过筛选、碾米、精选、包装等十几道工艺,并检验合格后装箱出厂、上市,是免淘洗的绿色食品。   檀山皇小米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得金奖,1998年11月在澳门举办的“首届世界农业成果博览会”上一举夺魁,再获金奖,成为消费者非常喜欢的米中精品。

沁县和子饭

  【和子饭】是沁县民间晚餐常见的一种饭食。主料有小米或少量的玉米圪糁。配料按季节选用豆类(大白豆、大绿豆、黄豆),蔬菜类(红薯、土豆、南瓜、北瓜、鲜豆角、红萝卜、白萝卜、芹菜、干豆角、南瓜条)、野菜类(苦苦菜、玉谷菜)。品种可多可少,数量根据喜爱,各取所需,适量为宜。调料多用葱花、蒜片、精盐、食油、醋烹炝入锅。具体做法:锅里盛清水置旺火上烧开,先放入豆类、小米、略煮一阵,再加入易煮的蔬菜,熬熟后,投入香柱细的白面条和三和面条,沸熟后,放盐,定好口味起锅。另用饭勺将食用油在火上加热,将葱花或蒜片炸出香味,点醋成汁,烹入“和子饭”内搅匀即成。食时,香味四溢,味美可口,然后再配小菜,如小葱、水萝卜更佳。   

米面煎饼

  【锅盔、煎饼】多见于集市个体饭摊与农家。随着原料的不同,制作出的品种也不同,大致分为白面锅盔、高梁面煎饼、米面煎饼与杂面煎饼几种。锅盔,多用白面、高梁面、杂面做原料,将面粉倒入盆内,用清水搅拌成糊状,然后加配料,放入精盐、食油、葱花或者小蒜等备用。米面煎饼(即玉米面、小米面粉混合):先将玉茭开水浸泡5分钟捞出控净水,到碾子上碾成碎粉过箩筛下细面粉,小米面也用同样方法碾成面粉混在一块。将米面粉倒入盆内,用米汤水把面粉搅成糊状,放温暖处发酵半天,同时将发酵的米面粉放点碱液搅匀无酸味。制作方法:将小铁鏊放在火上,临时制作小刷一个,待鏊烧热后,用小刷蘸油,将鏊面从顶刷到周围,然后将搅成的糊状(也叫面茬)用手勺舀一勺左右,从鏊顶浇下,直到鏊周围全浇上为止,盖上盖2分钟左右即成。再用手铲将煎饼挑出鏊外,放在器具上,即可食用。食时,蘸上醋,浆水更佳。   

三合面

  三合面是长治市民间的一种古老的面食。它用白面粉、黄豆面粉、小粉面粉按比例拌和而制成。这种面条柔韧光滑,久煮不溶,浇卤滴醋食之,口味鲜美,豆香气浓。   

沁县枣糕

  【枣糕】枣糕,取软米面放入木盆,用温水搅拌成疙瘩碎粒状,将大红枣用清水洗干净,用温水泡软。将蒸锅置于旺火上,舀上净水,沸后套上专用蒸米的纱布,取软米粒撒上大约6厘米厚,待蒸汽腾起后,再撒一层软米面粒,如此大约18厘米厚,排放一层红枣,反复数次,直至满。蒸熟后倒在案板上,用湿布盖住,双手蘸冷水拍压面膜状,吃时,用刀切成薄片即可。大红枣“味甘、平,无毒”,有“润心肺、止咳、解五脏、治虚损、除肠胃癖气”的作用。   

小米焖饭

  【小米焖饭】小米焖饭的原粮为“沁州黄”。小米颗粒晶莹,色质金黄。制作小米焖饭,首先将小米的杂物拣净,用清水淘洗干净。倒入开水锅内,水淹小米二指,用铁匙搅一次,以免粘锅,然后,掌握火候,先急火煮,后用热火焖至小米开花即成。食时,舀上一碗“小米焖饭”,放上一些红、白萝卜丝菜或者尖椒土豆丝更佳。特点:色泽金黄,软绵香甜。   

沁县土鸡蛋

  沁县的鸡蛋,个大皮红,黄少清多,营养价值高。

干馍

  干馍   干馍是沁县名吃之一,形状为圆形,中空有心。以温开水和白面,并倒入适量碱水,制成不硬不软的面团。以花椒面、盐、香油、面搅和做干馍心。干馍在火圈内烤熟,表面不焦不生,吃起来香脆可口。今多诱人以干馍夹熟肉吃,也可以夹枣糕吃。有“沁州甚最好,干馍圪夹糕”之说。

沁县干馍

   沁县的土特风味小吃干馍,是用温水和面,在案板上反复揉团,用轱辘锤将面擀成碗状,中间着香油调料捏成面饼,放在围有大铁圈的焦炭火上烘烤而成。冷热都可以吃,存放三至五个月脆香味不变。爱吃熟肉、热糕的人,把些许猪头肉或热糕装在干馍内, 吃时别有一番滋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段柳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小良村

----

轻城村

----

圪垯上村

----

东寨村

----

霍沟村

----

尚义村

----

段柳村

----

大良村

----

芦家岭村

----

小东岭村

----

荆村村

----

尧长村

----

西河底村

----

黑峪沟村

----

长胜村

----

姜家庄村

----

樊村村

----

上王村

----

寺家庄村

----

孙家沟村

----

良楼沟村

----

长征村

----

上北里村

----

白家沟村

----

交漳村

----

闫家沟村

----

青屯村

----

南头村

----

泊村村

----

宋家沟村

----

暖泉村

----

双沟村

----

下北里村

----

段柳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