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灵石荆条蜂蜜 | 荆条蜂蜜产于晋中的灵石县,为华北地区荆条蜂蜜三大产区之一,也是山西省的重要蜜源基地。 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岳、吕梁两大山脉的交汇处,全境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气候温和,野生的蜜源植物十分丰富。 荆条蜂蜜的蜜源为荆条。荆条是一种耐瘠薄、耐干旱植物,流蜜较多。每逢荆条开花季节,每群蜂可产蜜15~20公斤。其蜜色泽艳,呈半透明琥珀状;结晶细腻乳白,气味芬芳,口感甜而不腻,浓度为41度~42度。蜜中含有葡萄糖32.9%、果糖41.4%、酸度为2.13%、酶度为179%、含糖量为0.27%,并含有10余种矿物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无机酸等,不仅是理想的滋补营养食品,而且可以止咳润肺、健胃通便、防暑清心,并有补身益气、延年益寿之功效。为夏季极好的防暑饮品,有较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1982年,在部颁的蜂蜜标准中,灵石荆条蜂蜜被列为一等品。 灵石荆条蜂蜜在国际上久负盛名,远销德、日、英、法等国,是灵石县的传统出口商品。现在,灵石县已成立了山西省第一个养蜂协会,建立起实验蜂场,全县蜂群发展到3600多个,并实现了优种化生产,年产蜂蜜13万公斤以上。 地域范围 灵石荆条蜂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境内的翠峰镇、两渡镇、夏门镇、段纯镇、交口乡、英武乡、王禹乡、坛镇乡8个乡镇192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8′—113°01′,北纬37° 12′—37°3′。东北与介休市相依,北部与孝义市交界,西南与汾西县毗邻,西北与交口县接壤,总面积1.7万公顷,年产量50万公斤。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色泽艳,呈半透明琥珀状;结晶细腻乳白,气味芬芳,口感甜而不腻。2、内在品质: 灵石荆条蜂蜜含果糖和葡萄糖≥60、蔗糖≤5、淀粉酶活性值≥4,锌≤25。3、安全要求:灵石荆条蜂蜜生产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GB14963-2011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NY5134-2008标准,禁用氯霉素、硝基咪唑类、硝基-类药物。同时在产品中铅含量不得超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下一篇:常青双人高跷 |
灵石油糕 | 油糕是灵石风味小吃中较为高档的食品之一,也是灵石人过节、待客、婚丧喜宴、祭典神灵之必备品。俗语“冬至不吃糕,小鬼隔门毛”,也就是说不论贫富,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必须吃糕,寓意来年运气步步糕(高)升,生活甜甜蜜蜜(馅)。 传统油糕的制作方法由来已久,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又增添了不少花样,从种类上大致可分为两种:米面糕和白面糕。米面糕又有软米面糕、江米面糕等。不论那种糕,其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先做馅,把小豆、红枣下锅,用稳火煮的透熟,待水耗尽为提高甜度加入少许红糖,用勺子碾成豆泥,越烂越好,即成豆沙馅。再把糕面加人少许开水,捏成窝头状上笼蒸熟,然后蘸上少许食油和成面团,分成大小一致的若干小块,如同包饺子一样,包上豆沙馅,压扁成直径约几厘米大小圆饼,然后下油锅炸出即可食用。白面糕的历史较米面糕为晚,制作方法也不尽相同。馅子制作:先把芝麻、花生、核桃仁、瓜子仁等炒熟把芝麻碾成粉末,其它东西都剁成碎末,再加人适量白糖搅拌均匀,馅就做成了。糕皮制作:把红薯(甘薯)上笼蒸熟,剥尽皮后碾成泥状,加人适量白面和匀,便可进行包馅,捏成圆饼状,亦可捏成半圆状,下油锅炸成金黄色便做成了。不论是米面糕或白面糕,包泽鲜艳,香甜可口,是深受民众欢迎的大众化食品之一。 下一篇:灵石骨累 |
灵石骨累 | 灵石骨累是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的特产。骨累是最具代表性的灵石风味食品之一,酥软可口,营养丰富,是广受人们赞誉的美味佳肴。 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六日,慈禧与光绪皇帝西行西安路经灵石,在两渡官宦世家何府,吃到骨累与和和饭时,胃口大开,赞不绝口。临行时叮嘱李莲英,记下用料和全部制作过程带回宫内。相传慈禧返回京城,便经常让厨师给她做灵石骨累与和和饭吃。从此,慈禧喜欢吃灵石骨累、和和饭的趣闻,便在民间广为流传。 骨累的制作始于何时已无法考证,至今还保存着前辈的传统工艺并有新的发展。过去是红面、杂面、玉米面等粗粉制成,当今大都用白面或少兑一点玉米面或米面而制作。骨累有菜骨累、肉骨累之分。菜骨累较为普遍,品种也较多,有洋槐花、榆钱钱、扫帚帚、苜蓿等野菜骨累。也有山药蛋、茴子白、红白萝卜、豆角、白菜、小葱、酸菜等蔬菜骨累。所用菜种不同,其口味也各不相同。但不论那种骨累,其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将所拌菜或用刀剁碎,或用礤子擦成丝状,加适量的水和佐料,然后再加入适量面粉充分搅拌,待菜丝、菜块周身均匀沾满面粉成颗粒或条状,然后上笼蒸熟即可食用,加葱蒜用油炒后再吃,味道更佳。肉骨累的制作与菜骨累稍有差别,先把猪肉切成黄豆大的小丁,用鸡蛋粉面搅拌后下油锅炸,炸出的肉丁再用白面筛裹后上笼蒸,蒸熟再加葱蒜佐料用油炒出,便成香味四溢、引人馋涎欲滴的佳食。下一篇:黄条条 |
和和饭 | 和和饭是灵石地区影响甚广的家常便饭,也是灵石较有特色的风味食品之一。和和饭有煮坨坨和和饭和面旗旗和和饭之分,但大同小异,制作方法也基本一致。煮坨坨和和饭是将玉米面做成小饼煮入其中,熟后蘸上油炸葱花等调料食用。而面旗旗和和饭是用包皮面(白面包高梁面)或白面、杂面,做成面条、“圪蚪”、“擦甲”,煮入其中混合食用。具体做法是先在水中煮上适量的小米、黄豆、南瓜、土豆、红薯、红萝卜、白萝卜、山药豆等,待熬成粥状基本熟后,下入煮坨坨或面旗旗,再加些白菜、青菜、韭菜、葱、芫荽、生姜末、盐之类,和和饭就算做成了。灵石和和饭,同一锅中,米、面、菜样样俱全,风味独特,红、白、绿五颜六色,别具一格。不仅味道可口、老少皆宜,而且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所需各种徵量元素均高于其它食品,是增强体质,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最佳食品之一。 |
黄条条 | 黄条条 黄条条也叫发糕,也是上午主食之一。原料有白面、豆面、杂面、米面、玉茭面、高梁面,也可用二合面(两种面粉搅在一起)、三合面(三种面粉搅在一起)。 做黄条条首先是发面,亦称起面,将面粉加入发酵粉或预留的酵子(已发酵的面团),用温水或凉水和好(面要软,水份要大,这样才好吃),放置一定的时间待发(一般晚上启面次日早上制做)。将发好的面团视发酵情况加人适量的碱面或小苏打(必须适量,碱多了颜色变黄,甚至蒸发不起来,碱少了发酸,也不好吃)和匀,拿到笼屉上摊成大圆块,有条件可在上面插上一些大枣,蒸熟后用细线或菜刀切割成小方块即可食用。为了便于通气快熟,上笼片刻,待面固定后,可用筷子均匀地在上面扎若干小孔,防止因中间不通气造成外熟里生。黄条条类似蛋糕,酥软可口,便于消化。下一篇:捏巴巴 |
捏巴巴 | 捏巴巴 捏巴巴,也叫名捏疙瘩,习惯上作为农村上午主食窝窝头或馍馍以外的补充食品,也有作为主食食用的。 制做捏巴巴的面粉有白面、高粱面、细玉茭面等,拌菜一般为野菜和蔬菜两大类。 野菜有苜蓿、甜苣、沙蓬、玉米面、扫帚帚等,蔬菜有土豆、红薯、红白萝卜、韭菜、酸菜等。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原料,将面粉中加人盐、花椒面、葱末等调料,再把切好或擦好的菜放人面粉中,稍加适量的温水或凉水,将面与菜和匀(菜要多、面要少,这样才好吃)捏成大小差不多的椭圆形团团上笼蒸熟,再做些油炸葱花的调和汁,适量加人些酱油、醋、辣椒等,这样蒸出来的热捏巴巴蘸上调和汁食用,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营养丰富,正所谓纯绿色食品,对降低脂肪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大有好处。下一篇:灵石刺绣 |
灵石刺绣 | 灵石刺绣 山西农村的这种手工作品十分普及。各地的刺绣都有它们独特的形式:有的华丽精美,有的庄严清晰,有的简单精制。刺绣作品有三种,衣服、日常用品和典礼装饰。在传统衣服上,刺绣通常用来装饰领子、袖子和童鞋、围兜和童帽。 日常用品中,一种典型的刺绣作品是枕头,有的设计成两只虎头、一只人脸虎头、一只鱼尾虎头或一只青蛙。现在,刺绣更广泛地作在垫子、鞋垫、钱包和旅游纪念品。用于典礼的刺绣作品主要有挂在庙宇上的垂帘和殉葬衣服。下一篇:灵石面塑 |
灵石面塑 | 灵石面塑 |
绿豆丸子 | 主料绿豆面,配料花生、豆芽、调料,上油锅炸成丸子,放入调好味的热汤里泡开。特点是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有清热降暑功能。 |
甜荞面凉粉 | 在东山地区有一种传说,从前赵匡胤由黄泽关到山西,正是暑伏天气,走到南岔贯寺,已是人困马乏,想吃点凉饭。恰有一位自发老师傅端来一碗白条食物,赵匡胤吃后,感到清凉适口,便问这食品是川什么做成的。老师傅说用甜荞麦做的,之后,他转眼不见了,于是起名甜荞面凉粉,流传至今,堪为待客佳品。 |
小米“皇后“ | 什贴小米脂肪和可溶性糖类的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也高于其它产地,由于营养价值高,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谷子的品种称:"毛谷"。这种谷子碾出的小米比一般小米颗粒小,色泽金灿灿。用其做成小米饭,金黄发亮,清香可口,越嚼越得,如果与南瓜、红薯同为同食,更是香甜可口,余味无穷。被称为小米"皇后"。 下一篇:灵石荆条蜂蜜 |
摊摊 | 摊摊 摊摊是人们非常爱吃的食品之一,尤其适宜老人小孩食用。但由于它制作麻烦,费时费力,一般情况下人们很少食用,但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是家家必做,户户皆吃。传说这一天是龙抬头之日,做摊摊俗称扯龙皮,意在驯服龙王,好让它在新的一年中服服贴贴为百姓服务,保证风调雨顺,获得粮茂年丰。 摊摊制作虽费时费力,但工序并不复杂,根据自己口味可选用白面、豆面(小麦加绿豆、芒豆、小豆等混合磨成的面粉)、杂面(玉茭、高粱、黄豆等混合磨成的面粉)、高粱面、细玉茭面等,加人适量的盐、葱末、花椒面、韭菜、鸡蛋、胡椒粉等,用凉水和成稀粥状。用高粱穗棒做成“丁”字形刮子,将烧热的鏊子抹上少许食油,舀一勺和好的面糊倒在上面,用丁字刮摊成直径20至30厘米、厚度约2至3毫米圆饼(越薄越好),待稍干拿小铲翻过再焙一下,一张摊摊就做成了。就这样揭一张摊一张周而复始,直至将和好的面糊做完或够吃而止。如果将凉调绿豆芽或葱花酸菜等,摊到摊摊上卷成卷食用,味道更佳。一般情况下,如果吃摊摊少不了要喝熬杂饭。熬杂饭,类似八宝粥,即将五谷杂粮小米、小麦、豇豆、黄豆、玉茭等合在一起,再加些干蔓菁块,熬成稠粥即可。吃着卷菜摊摊,喝着熬杂饭,倒别有一番滋味在口头。 |
合锅锅 | 合锅锅 灵石方言叫各锅锅。类似于汁汤面但较汁汤面稍稠,是一种简单易做、食用方便的大众化食品,尤其是在以前困难时期,为节约粮食而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食品之一。 合锅锅,因其所用原料不同而口味亦不同,各人均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适合自己口味的合锅锅。以前人们生活水平较低,合锅锅的原料与做法也比较简单。一般取自己方便的各种蔬菜,如白菜、萝卜拉面瓜、菠菜、韭菜、西葫芦等煮人锅中,再和上些杂面(玉茭、高粱、豆类混合磨成的面粉),用礤甲床擦人或用圪蚪床抿人锅中,待熟后加人盐、醋、香油、葱、姜、芫荽之类,连汤带稠舀上便可食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蔬菜、面粉应有尽有。合锅锅倒成为人们调换胃口特意品尝的美食,做法也较前丰富多彩。挑选自己钟爱的各种蔬菜,加人各种佐料炒成半熟,然后加人适量开水,再将自己喜欢吃的面粉(白面、豆面、杂面,或二合面、三合面)和好,或用礤子擦人,或用圪蚪床抿人,或做成切面、拨面、斜旗旗,或做成拉面、削面、柳叶面,还可做成河涝、掐疙瘩、圪垛垛等,煮入锅中,根据自己的口味,适量加人粉条、海带、葱花、姜末、芫荽、香油、味精等,再加上些豆腐丁,打上几个鸡蛋。这样,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合锅锅就做成了。虽说比不上山珍海味,倒也不失为是美味佳肴。 |
骨累 | 骨累是最具代表性的灵石风味食品之一,酥软可口,营养丰富,是广受人们赞誉的美味佳肴〃。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六日,慈禧与光绪皇帝西行西安路经灵石,在两渡官宦世家何府,吃到骨累与和和饭时,胃口大开,赞不绝口。临行时叮嘱李莲英,记下用料和全部制作过程带回宫内。相传慈禧返回京城,便经常让厨师给她做灵石骨累与和和饭吃。从此,慈禧喜欢吃灵石骨累、和和饭的趣闻,便在民间广为流传。 |
平遥牛肉 | 平遥牛肉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食文化的精华之一,古汉时就有“卖刀买犊,卖刃买牛,游刃有余”的对牛肉加工的描述,而风味独特、久负盛名的平遥牛肉早在明清时代就已远销亚洲各国,史载清末,慈禧太后途经平遥,享用平遥牛肉后,闻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故将其定为皇宫贡品。 平遥牛肉久负盛名,起源年代无考,清代时已誉满三晋。清嘉庆年间,邑人雷金宁及其子孙三代,在平遥牛肉城内文庙街设有兴盛雷牛肉店,长达百余年。到光绪末年,又有任大才与其子任仰文在城内西大街设立自立成牛肉铺,所制牛肉可与兴盛雷牛肉相媲美,均为正宗产品。 平遥牛肉,传统制作工艺独特,从生牛屠宰,生肉切割、腌渍、锅煮等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到用盐、用水以至加工的节气时令等,都十分讲究。所产牛肉,色泽红润,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醇香可口,营养丰富,具有扶胃健脾之功效。 民国初年,西郭村韩来宝在县城南门外开设隆盛旺牛肉店;韩照林在城内西大街开设牛肉加工作坊。之后,牛肉店铺、作坊逐年增多。 1949年后,平遥牛肉仍为私营作坊加工: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个体牛肉加工作坊组织为合作小组,属县食品公司统一管理。同年,县食品公司专门建起牛肉加工车间,购置配套加工设施,由原兴盛雷老字号的第六代传人雷时雨担任车间主任。并聘请从小随任仰文经营自立成牛肉铺的其外甥马生富老师傅为技术指导,开始生产正宗的平遥牛肉。马生富亲手带徒十余人,使加工平遥牛肉的绝技得以传承;是年,县食品公司加工的平遥牛肉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食品名产博览会;卜被评为全国名产:至1966年。平遥牛肉生产正常:”文革”中,牛肉加工中断。1978午后,县食品公司恢复牛肉加工,仍为手工操作季节性生产。随之,私营牛肉加工作坊也逐步兴起。小城、西郭、南政等村,多沿用传统工艺,加工牛肉。1988年,县食品公司继承平遥牛肉传统工艺,投资20万元,建立牛肉罐头厂,购置夹层锅、高压灭菌冠云平遥牛肉锅、真空包装机、连续封口机等,增设化验室,开设了真空软包装生产线,并经国家商标总局批准以“冠云”牌注册。一些较大的个体牛肉生产厂家也开设了真空软包装生产线。1991年,县食品公司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精制成500克、250克、100克软包装袋和手提式礼品盒包装牛肉,保质期增加到12个月。同年,冠云牌牛肉荣获“七五”全国星火计划银奖。次年,获首届国际中小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展览暨合作洽谈会优秀展品奖。1993年10月,平遥食品公司被国家贸易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1994年,筹建了平遥牛肉集团公司,投资900万元,在北门外中都路南23号院兴建起现代化的牛肉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开发了冠云牛肉生产系列产品。同年,获94太原食品博览会和成都全国星火科技精晶展不会两项金奖。1995年,平遥牛肉集团公司正式挂牌运行。同年,新建了全封闭牛肉加工流水线。冠云牌平遥牛肉荣获第三届全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7年,“冠云”获山西省著名商标。1999年,冠云牌子遥牛肉被认定为99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其他较出名的还有晋豪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晋豪牌牛肉、小城村云青肉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云青牌牛肉、小城村威壮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威壮牌牛肉及西郭村生产的年红牌牛肉等。平遥牛肉远销太原、北京、天津,西安、郑州等全国各地。下一篇:平遥推光漆器 |
太谷壶瓶枣 | 太谷县里美庄为主产区,榆次、平遥、交城、清徐也有栽培。壶瓶枣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栽培,果实大,以形似“壶”状而得名。果皮薄,肉厚质脆,甜酸适度。 鲜枣含折光糖37.8%,总糖30.35,酸0.57%,糖酸比52.92:1。每100克鲜枣含维生素C493.2毫克。干枣含糖71.38%,酸3.15%,糖酸比为22.66:1。每100克干枣含维生素C30.13毫克。 红枣味甜可口,营养丰富,保健医疗价值很高,民间有“每日食三枣,一辈子不显老”的说法,长期食用,对增进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其叶、枝、核、枝皮及树根均可入药,主治心腹邪气,有益气、补血、养胃、安神之功,凡身体一切虚弱之症,久服轻身延年,坚志强力。 太谷壶瓶枣地理标志产品。 地域范围 太谷壶瓶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山西省太谷县明星镇、侯城乡、北汪乡、水秀乡、胡村镇、阳邑乡、小白乡、任村乡、范村镇等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该品种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东北部的太谷县。东北与榆次区相依,东南与榆社县交界,西南与祁县毗邻,西北与清徐县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8′-113°01′,北纬37°12′-37°32′,壶瓶枣种植面积10000公顷,年产量约4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壶瓶枣皮薄、肉厚、味甜、核小,是生食的良种,制成干枣和酒枣更佳。果重19g,长倒卵形,皮薄,深红色,肉厚,质脆,汁中多,味甜。内在品质指标:经分析,其营养价值高于同类产品:颜色深红,单果平均重20g,大果50g以上,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之美称。壶瓶枣营养丰富,每百克鲜果肉中含糖约30-50g,蛋白质约3.5g-4.2 g,钙约38mg -41mg,磷约20mg -23mg,铁约0.4 mg -0.5mg,含有各种有机酸和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的含量达380-600mg,居百果之首。壶瓶枣制干后,肉质细腻,久贮不干,制干率57.2%,干枣含糖量71.4%,其与普通枣相比有较大差距。质量安全规定:兴谷牌太谷壶瓶枣的行业执行标准GB/T5835-2009,生产许可证号:QS/140717020029,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无公害生产标准进行生产,建立了《太谷壶瓶枣生产操作规程》、《农产品生产质量技术控制措施》、《基地负责人职责》、《内检员职责》等。下一篇:太谷西瓜 |
地区 | 特产 |
---|---|
东城管理委员会 | 灵石荆条蜂蜜 灵石油糕 骨累 和和饭 黄条条 捏巴巴 灵石刺绣 灵石面塑 摊摊 合锅锅 骨累 |
西城管理委员会 | 灵石荆条蜂蜜 灵石油糕 骨累 和和饭 黄条条 捏巴巴 灵石刺绣 灵石面塑 摊摊 合锅锅 骨累 |
北城管理委员会 | 灵石荆条蜂蜜 灵石油糕 骨累 和和饭 黄条条 捏巴巴 灵石刺绣 灵石面塑 摊摊 合锅锅 骨累 |
翠峰镇 | 灵石荆条蜂蜜 灵石油糕 骨累 和和饭 黄条条 捏巴巴 灵石刺绣 灵石面塑 摊摊 合锅锅 骨累 |
静升镇 | 灵石荆条蜂蜜 灵石油糕 骨累 和和饭 黄条条 捏巴巴 灵石刺绣 灵石面塑 摊摊 合锅锅 骨累 |
两渡镇 | 灵石荆条蜂蜜 灵石油糕 骨累 和和饭 黄条条 捏巴巴 灵石刺绣 灵石面塑 摊摊 合锅锅 骨累 |
夏门镇 | 灵石荆条蜂蜜 灵石油糕 骨累 和和饭 黄条条 捏巴巴 灵石刺绣 灵石面塑 摊摊 合锅锅 骨累 |
南关镇 | 灵石荆条蜂蜜 灵石油糕 骨累 和和饭 黄条条 捏巴巴 灵石刺绣 灵石面塑 摊摊 合锅锅 骨累 |
段纯镇 | 灵石荆条蜂蜜 灵石油糕 骨累 和和饭 黄条条 捏巴巴 灵石刺绣 灵石面塑 摊摊 合锅锅 骨累 |
马和乡 | 灵石荆条蜂蜜 灵石油糕 骨累 和和饭 黄条条 捏巴巴 灵石刺绣 灵石面塑 摊摊 合锅锅 骨累 |
英武乡 | 灵石荆条蜂蜜 灵石油糕 骨累 和和饭 黄条条 捏巴巴 灵石刺绣 灵石面塑 摊摊 合锅锅 骨累 |
王禹乡 | 灵石荆条蜂蜜 灵石油糕 骨累 和和饭 黄条条 捏巴巴 灵石刺绣 灵石面塑 摊摊 合锅锅 骨累 |
坛镇乡 | 灵石荆条蜂蜜 灵石油糕 骨累 和和饭 黄条条 捏巴巴 灵石刺绣 灵石面塑 摊摊 合锅锅 骨累 |
粱家焉乡 | 灵石荆条蜂蜜 灵石油糕 骨累 和和饭 黄条条 捏巴巴 灵石刺绣 灵石面塑 摊摊 合锅锅 骨累 |
交口乡 | 灵石荆条蜂蜜 灵石油糕 骨累 和和饭 黄条条 捏巴巴 灵石刺绣 灵石面塑 摊摊 合锅锅 骨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