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红川酒 | 红川酒 甘肃省成县红川镇现辖行政区域 甘肃省《成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红川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成政发〔2012〕34号 甘肃红川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GHJ028-2012《红川酒》 红川酒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 1.高粱:精选的糯红高粱,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0%以上。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2.小麦:精选的优质小麦,粗蛋白含量介于9.9%至18.5%。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3.玉米:精选的优质玉米。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4.大米:精选的优质大米。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5.糯米:采用符合优质糯米标准的糯米。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6、大麦:采用优质大麦,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相关规定。 7.酿造用水:水源来自于产地范围内的井水,pH值6.5至7.0。水质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二、大曲 1.制曲工艺流程:小麦、大麦(2:1)检验→小麦、大麦润料→粉碎→拌料→踩曲→入房发酵30天→成品曲检测入库→存放4至6个月后使用。 2.成品大曲的感官指标:表面呈灰白色细丝且分布均称,皮薄,断面茬口齐整,有黄红心,菌丝分布均匀,繁殖生长旺盛,曲香味浓。 三、酿造工艺 1.窖池:用当地的红粘土筑成,窖龄全部在40年以上。 2.大曲:采用符合本质量技术要求规定的制曲工艺所生产的大曲。 3.发酵期:入池发酵≥75天,双轮底发酵≥150天。 4.窖泥培养:以原始老窖泥为基础,传统窖泥培养。 5.蒸粮发酵:采用采用续糟发酵,混蒸混烧,老六甑工艺,原料配比为高粱不少于50%,大米不超过20%,糯米、小麦、玉米分别不超过10%。 6.断花摘酒,掐头去尾,分段(头、中、尾)量质摘取,按质并坛。 7.基础原酒和调味原酒储存:基础原酒在陶坛中储存不少于一年,调味原酒在陶坛、酒海分别储存期不少于三年。 8.禁止性要求:生产过程中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项 目 要 求 酒精度 酒精度50%vol以上 酒精度41—49%vol 色 泽 无色或微黄、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 香 气 窖香浓郁、陈香自然、怡人。 口 味 绵甜爽净,香醇甘冽,香味协调、 余味悠长、酒体丰满。 绵顺醇香,甘冽爽口,香味协调,余味悠长、干净 风 格 具有本品独特的风格 具有本品典型的风格 注:当酒的温度低于10℃时,允许出现白色絮状物质或失光,10℃以上一定时间内逐渐恢复正常,该过程属正常现象。 2.理化指标: 项 目 要 求 酒精度 50%vol以上 41-49%vol 总酸(以乙酸计) ≥0.60(g/l) ≥0.50(g/l) 总酯(以己酸酯总计) ≥2.00(g/l) ≥2.00(g/l) 己酸乙酯 1.5-2.8(g/l) 1.5-2.8(g/l) 固形物 ≤0.4(g/l) ≤0.5(g/l) 注:酒精度允许误差±1.0%vol: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下一篇:成县核桃 |
成县核桃 | 成县核桃栽植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以其粒大、仁包而驰名中外,是传统出口创汇农副产品,也是全县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置身成县,最吸引人眼球的还不是美如油画的景色,那些大大小小、遍布城乡、状似蘑菇云的树冠,让你心旷神怡之余又多了几分感动,这些植物,不仅改善着我们生存的环境,也为成县人缔造着一个美好的明天。它,就是成县上上下下挂在嘴边,引为自豪的核桃。 现在,成县有核桃38.17万亩760多万株,2007年总产值可望突破亿元大关,农民人均核桃收人400余元。令人兴奋的是,这38万亩核桃中,目前挂果的仅11万多亩,那么,它潜在的经济效益不可低估。 从1997年起,成县人坚持栽植核桃,用坚韧和毅力再造着“绿色铅锌矿”。 现在,成县已建成50万亩以上的核桃园100个,100万亩以上的核桃园50个,300万亩以上的核桃园20个,500万亩以上的核桃园5个,农户人均栽植核桃38株,建成城关至镡坝、支旗至宋坪、城关至二郎、抛沙至纸坊四条万亩核桃交通林带和200个核桃专业村,全县80%的乡镇已实现核桃全覆盖。 下一篇:成县酒柿子 |
陇南天麻 | 天麻,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原名叫“赤箭”,最早见于《开宝本草》。在《本草纲目》里称为“定风草”。后来,人们认为这是天上仙女所赐,故称“天麻”。天麻,属于兰科,是多年生腐生直立草本植物,全株无绿叶,不含叶绿素。地下有肉质肥厚的块茎,块茎长形、椭圆、略扁,皱缩而弯曲,大小不一。表面呈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有节状环纹。天麻的籽很小,须在五百倍的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因此栽培相当困难,过去人们没有掌握天麻的生长规律,所以称它为“神药”。古人说:“深山天麻真是奇,神仙播种地下生,果实成熟见其踪,凡人无法能栽种。”这种富于传奇色彩的说法,连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也相信。甘肃陇南山区,以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而堪称“陇原宝地”。珍贵中药材天麻,就是这里生长着的万千植物中的奇葩。 |
成县酒柿子 | 被誉为陇上“小江南”的成县,气候湿润、林茂粮丰,柿子树的种植面积非常广泛。主产区的一些农户每年收了柿子后,由于客观条件制约,柿子不能长期贮存或拿到市场出售,因而在每年的9月份,柿农便开始采摘柿子并加工制作成酒柿子。制作酒柿子首先采摘无虫咬、树叶未落时的橙黄色柿子,在院子里晾晒。再选用当地优质高梁在锅里煮熟晾冷后,拌上甜酒曲发酵。然后,将柿子和酒料放入无污染的大缸,放一层柿子撒一层高粱,待缸满后,用馍叶(当地一种蒸馍时垫底的树叶)和木板盖住,用泥密封。一两个月后,便可开缸品尝。通过这样加工制作的酒柿子涩味全无,味道甜而略带酒味,有解渴充饥、助消化、利尿、驱内火、治喉痛等功效,是人们喜欢食用的一种鲜美水果。酒柿子的加工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使柿子增值,成为广大农民的又一生财之道。 |
成县大黄 |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白河、铨水一带的大黄以质优闻名。 宽川乡:特产-,以色白柔软著称。 下一篇:沙坝乡陶器 |
沙坝乡陶器 | 沙坝乡陶器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在现在一般作为工艺品收藏。通透度无。烧成温度大约为700-1000度。含铁量百分之3以上。 下一篇:陇南猕猴桃 |
陇南猕猴桃 | 甘肃陇南山区的猕猴桃均属野生,近年来逐步实现栽培化、品种化、商品化,猕猴桃能鲜食,也能加工成果酒、果汁、果酱、罐头、果脯、果干等多种食品。营养丰富,有“维生素之果”称,猕猴桃还有一定药用价值,它性味甘寒,有解热、止渴、通淋之功,猕猴桃还是一种良好的观赏花木。下一篇:陇南天麻 |
武都花椒 | 武都地处甘肃南部,地处西秦岭南荣南麓,甘、陕、川三省交界地带,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林草茂盛,资源丰富,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美称。居长江水系白龙江中游的武都区自古就是优质花椒的故乡,素有“千年椒乡”之美誉。又以花椒品质优异,民间冠以“大红袍”之称。 武都——中国花椒之乡 .武都是我国花椒原产地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目前,该区花椒种植面积90.4万亩,花椒年产量1020万公斤,堪称“中国花椒第一县”。 武都花椒远近闻名,畅销全国,著名餐饮连锁小肥羊火锅店的花椒全部来自甘肃武都,可见其盛产的花椒的影响力。其中尤以武都花椒的颜色、麻味更胜,武都也因此被称作花椒之都。 我国首座花椒博物馆在著名花椒之乡武都开馆。 中国第一个花椒博物馆在武都开馆 武都花椒品质优异,民间冠以“大红袍”之称.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花椒坚齿、乌发、明目,久服,好颜色,耐老、增年、健神。” 武都花椒荣誉: -总理嘉奖 1994年荣获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1997年荣获首届甘肃土特产展示会金奖; 2007年荣获中国杨陵农高会“后稷奖”; 2000年武都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花椒之乡”; 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市)”。 武都花椒特点: 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香味浓郁、麻味醇厚、药效成份多、精油含量高等。 地域范围 陇南市武都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产地地理位置于东径104°34′——105°38′,北纬32°48′——33°34′之间,东临陇南康县、成县,南接陕西宁强县、四川青川县,陇南文县,西与陇南宕昌县,甘南舟曲县毗连,北与陇南西和县、礼县为邻。武都花椒生产地域分布于陇南市武都区马街、汉林、柏林、安化、隆兴、龙坝、鱼龙、甘泉、佛崖、黄坪、-、蒲池、两水、石门、角弓、坪垭、城关、城郊、东江、汉王、龙凤、桔柑、外纳、磨坝、三河、玉皇、郭河、五库、月照、三仓、琵琶、洛塘、五马、枫相共3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2014年武都花椒种植面积为6.4万公顷,产量2.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武都花椒外在感官特征:武都花椒具特有的醇正麻味,且香气浓,无腥膻等其他异味。干制后,外果皮呈深红色,内果皮黄色,果皮开裂后呈梅花状,果皮较厚,颗粒均匀,干花椒千粒重平均为18克。总体感官特征定性为“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麻味醇正、香气浓郁”。 2、武都花椒内在品质特性:武都花椒醇提物含量高于17%;不饱和脂肪酸高于59%;挥发油含量高于3%。下一篇:武都橄榄油 |
哈达铺当归 | 哈达铺当归种植区域主要位于宕昌县北部的岷山山系与西秦岭交错边缘地带。区域内有哈达铺镇等十三个(镇),种植面积9.2亩,产量达2.3万吨。 哈达铺当归的栽培史堪称源远流长。北魏宣武帝正始二年(公元505年)北魏封宕昌王世子梁弥博为宕昌王,是年,梁弥博向南梁贡献甘草、当归。这是哈达铺当归见于史籍的最早准确年代。我国现存的最早“本草”《神农本草经》《汉代医简》、《居延汉简》、《敦煌汉简》等史书都有记载宕昌当归的文字,唐代苏敬编著《新修本草》云:“当归今出当州,宕州最良,多肉少枝气香。” 哈达铺当归其生产历史悠久,产量可观,质优品高,现已深受国内外商人的厚爱。宕昌作为当归的主产区,全县31个乡(镇)均有种植,哈达铺、理川最具岷归的生产条件,是生长的良好地区。 我县把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作为提升中药材质量效益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建设“绿色、道地”药源基地的要求,加强与科研院校和制药企业的合作,采取“政府抓规划指导、公司(院校)合作建基地、技术人员跟踪服务、乡村两级狠抓落实、县上适当落实补助”的方式,通过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严格按照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加大关键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快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有效提升了全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2014年全县中药材总面积达到40万亩,其中当归7.2万亩,当归产业已成为宕昌最具特色,最有潜力的重点支柱产业,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发展前景已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地域范围 主要位于宕昌县北部的岷山山系与西秦岭交错边缘地带。东经104°01′—10448′,北纬33°46′—34°23′,海拔2000—3000米,地形由东向西逐步走高,东临礼县,南接宕昌县临江,西北环接岷县。区域内有哈达铺镇、阿坞乡、理川镇、八力乡、庞家乡、南河乡、何家堡乡、木耳乡、兴化乡、车拉乡、将台乡、贾何乡、城关镇等十三个乡(镇),176个行政村,区域面积1456.1平方公里,当归种植面积6000公顷,产量达2.2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哈达铺当归根系肉质呈圆锥状,归形端正美观,归头粗大,归身长而肥壮,侧根少而均匀;鲜归切面米白色,干归导管组织排列成菊花状,呈淡黄色,髓心小,油滴明显,皮层薄,质地细密紧实,口嚼无渣,气味浓郁深厚;归身长20—35㎝之间,归头长5—8㎝,平均单株150g以上。 2、内在品质指标 哈达铺当归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丰富,锌≥21mg/kg、铁≥300mg/kg、钙≥2.5mg/kg、锰≥13mg/kg、磷≥5mg/kg,镁≥1.5 mg/kg。 3、安全要求 哈达铺当归生产严格按照《NY5318-2006 无公害食品参类》要求执行,生产应按照《陇南市哈达铺当归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和田间投入物,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农药,严禁使用植物生长激素,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经农药残毒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下一篇:宕昌红芪 |
宕昌大黄 | 大黄别名生军、将军、锦文、葵叶大黄等。为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在宕昌各地均有栽种,种植面积大的地方有竹院、好梯、狮子、官亭、秦峪、新寨、南河等乡镇,1984年曾获外经部“出口商品荣誉证书”,2015年,宕昌大黄通过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宕昌县是大黄的主产区之一,闻名国内外的“璇黄”就产在礼县的璇水乡和宕昌的竹院乡一带。大黄已成为宕昌五大主导药材产品之一。 宕昌大黄早在唐代时便由野生变为家种,世代相传栽培技术,俗称“中国大黄甲天下,铨水大黄享盛名”。宕昌县南阳地区与铨水山川相连,河流贯通,土质、水分、气候相同,两地所产的“双鹿牌大黄”,质优品高,远销欧洲各国。 大黄是中药材的四大名药之一,其药理用途十分广泛,主要功效为:破淤活血,攻下泻热,抗菌消炎,保肝利尿,调解免疫,延缓衰老,降脂减肥,抗肿瘤,止血止痛等。而且,还用于配制果糖、饮料、香料、酿酒和做工业染料等行业。 早在公元753年时,宕州大黄被鉴真和尚东渡“I本时捎去,与“I本大黄杂交,形成了日本纹州大黄。从此,宕昌大黄便山野药变为家种,世代相传,俗称“中国大黄甲天下,锉水大黄素盛名”。本县南阳地区和锉水交界,土质、水分、气候相同,西地所产:双鹿牌大黄”质优品高,远销欧州各国。 大黄在本县各地均有分布。解放后开始栽种,种植面积大,产量多的有竹院、好梯、狮子、官亭、秦峪、新寨等乡。全县年均种植面积3000-4000亩,总产量12。多万斤。1984年获外经部“出口商品荣誉证书”。年出口20-30万斤,创外汇38万美元。 药用功能植物名掌叶大黄,属石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多生长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地阴湿处,性喜凉爽湿润,忌高温耐严寒,能安全越冬,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活的沙质土壤中生长良好,忌粘土,忌连作。性味苦、寒,含有草酸葱醒内衍生物的泻下成份,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癖,利胆退黄之功效,主治因肠胃实热积滞所致的便秘腹痛,因火热亢盛引起的吐血,咽喉种痛,目赤口疮,牙痛,以及换血阻滞,湿热黄胆等症,因性寒,会伤元气,耗损阴血,大黄气味浓厚,沉而降,生用攻下力猛,称药中之将军,炒用缓下,炒炭止血,邪气在上,非酒不止,必用酒浸引上,称润军,故大黄乃足太阴、手风阳阳手足厥阴五经血分之药。 地域范围 宕昌大黄种植区域主要位于宕昌县东部西汉水上游的良恭河、竹院河、好梯河流域和岷江流域的海拨在2000~3000米的高寒阴湿地带。东经104°01′~104°48′,北纬33°46′~34°23′,地形由东向西逐步走高,东临礼县,南接武都区,西至迭部,北接岷县。区域内有阿坞乡、哈达铺镇、理川镇、八力乡、庞家乡、南河乡、何家堡乡、木耳乡、兴化乡、车拉乡、将台乡、贾河乡、城关镇、新城子乡、临江乡、甘江头乡、两河口乡、沙湾镇、官亭镇、新寨乡、狮子乡、南阳镇、好梯乡、竹院乡、韩院乡等25个乡镇,334个行政村,区域面积3333.1平方公里,2013年大黄种植面积4260公顷,年产量为3.8万吨。下一篇:宕昌黄芪 |
康县黑木耳 | 特定品质 康县木耳属毛木耳类,具有朵大肉厚、乌黑光润、质地柔软、滑而带爽、气味清香等特点,早在200多年前就闻名遐迩,行销国内外市场。 文化典故 我国采食、利用木耳的历史十分悠久。远在公元6世纪30年代,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写道:“木耳菹:取枣、桑、榆、柳树边生,犹软湿者。干即不中用,柞木耳亦得。煮五沸,去腥汁,出,置冷水中,净洮。又著酢浆水中洗出,细缕切讫。胡荽、葱白,少著。取香而已。下豉汁,酱清及酢,调和适口。下姜、椒末。甚滑美。”将木耳的生长及食用方法描述得非常细致。现在,木耳的用途比北魏时广泛得多,甘肃仅用康县木耳制作的菜肴就达上百种,是各种宴会上的常见珍馐。 康县黑木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甘肃省康县阳坝镇、铜钱乡、两河镇、三河乡、白杨乡、岸门口镇、店子乡、豆坝乡、城关镇、迷坝乡、大南峪乡等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下一篇:贯叶连翘 |
礼县苹果 | 苹果,植物类水果,多次花果,具有丰富营养成分,有食疗、辅助治疗功能。吃较多苹果的人远比不吃或少吃苹果的人感冒机率要低。所以,有科学家和医师把苹果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称为“全科医生”。现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多吃苹果可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保护肺部免受空气中灰尘和烟尘的影响。 苹果中的胶质和向量元素铬能保持血糖的稳定,所以苹果不但是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小吃,而且是一切想要控制血糖的人必不可少的水果。并且它还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 吃苹果既能减肥,又能帮助消化。且苹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糖类、脂肪等,是构成大脑所必须的营养成分。 苹果中的纤维,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益,能促进生长及发育。苹果中的锌对儿童的记忆有益,能增强儿童的记忆力。但苹果中的酸能腐蚀牙齿,吃完苹果后最好漱漱口。 礼县苹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甘肃省礼县肖良乡、雷坝乡、王坝乡、龙林乡、中坝乡、江口乡、石桥镇、城关镇、罗坝乡、崖城乡、永坪乡、永兴乡、祁山乡、盐官镇、马河乡、红河乡、宽川乡1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下一篇:礼县花椒 |
宕昌党参 | 宕昌党参品质优良,与纹党相提并论,驰名中外。早在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874年)外销300余担。民国32年(公元1943年)总销量为500担,每担重360斤,共计18万斤。党参在全县各地均能生长,从1965年以后逐渐变为家种,80年代始大量种植。种植面积最多的有狮子、新寨、官亭、竹院、好梯、南阳等地。全县年种植面积4000亩以上,总产量50万斤。1984年获外经部《出口商品荣誉证书》,年出口20-30万斤,创外汇30万美元。 药用功能党参品种多,其中纹党质量最优,根供药用,性味甘平,能补中益气,主治因脾肺气虚所致的病症,可代人参补脾益肺,扶正祛邪。 宕昌县是党参的主产区之一,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在6万亩左右,是宕昌五大主导药材之一,该县的官亭、狮子、竹院等乡镇主产多年生的纹党,好梯、南阳、韩院等乡镇主产当年采挖的白条党,均采用无公害化种植,品质优良,深受省内外客商的青睐。 宕昌党参 地域范围 宕昌党参种植区域主要位于宕昌县东部的西汉水上游的好梯河流域、良恭河流域以及良恭河流域与白龙江流域相接的高寒阴湿地带,东经104°36′—104°47′,北纬33°55′—34°02′,海拔1800—2400m,地形由东向西逐步走高,东临礼县沙金乡,南接武都区,西接临江乡毛羽山村,北至兴化乡磑子坝村。区域内有好梯、韩院、南阳、兴化、竹院、狮子、新寨、官亭、两河口9乡镇的109个行政村,区域面积1225.2平方公里,种植党参面积5.6万亩,年产党参4.2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主根形状多呈长圆柱形,近梢渐细,顶端有一膨大的根头,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俗称“狮子头”;根粗壮而分枝少,上部光滑或近光滑;主根肥大、肉质,鲜条白色,尾端断裂处有黑色胶状物质,干后外皮呈米黄色,头茎至分叉有环形横纹,侧根呈纵纹,断面髓部米黄色,质地紧密嚼之甘甜无渣。味甘,具特异香味。药用价值高。 2、内在品质指标 宕昌党参微量元素含量丰富,锌≥20mg/kg、铁≥400mg/kg、钙≥2mg/kg、锰≥15mg/kg、磷≥2.5mg/kg,镁≥1.5 mg/kg。 3、安全要求 宕昌党参生产严格按照《NY5318-2006 无公害食品参类》要求执行,生产应按照《陇南市宕昌党参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和田间投入物,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农药,严禁使用植物生长激素,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经农药残毒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下一篇:哈达铺当归 |
文县绿茶 | 文县绿茶 文县境内气候湿润,海拔低,是甘肃省主要产茶区。近年来,文县通过示范带动和科技、扶贫等支持手段,在碧口、中庙、范坝等乡镇发展茶园6.8万亩。文县绿茶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将进一步提升文县绿茶的知名度,促进全县茶叶产业向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甘肃省文县碧口镇、中庙乡、范坝乡、刘家坪乡共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文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文县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文政发〔2012〕54号 甘肃省地方标准:文县绿茶(草案) 下一篇:灰灰菜 |
徽县银杏 | 银杏又名白果,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其全身是宝,集食用、药用、材用、绿化和观赏等用途于一体,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地处陇南山区的徽县,由于气候、土壤等方面的原因,栽培银杏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嘉陵镇田河村,至今就生长着153棵千年以上的银杏树,形成了一个全国都十分罕见的银杏树群落。然而,由于信息闭塞,加上一直不知道银杏树开发的巨大商业价值,田河村人守着这些祖先留下来的“宝树”却受了一辈子的穷。直到1994年,为了振兴当地的经济,县上组织有关人员到安徽、山东、湖北等地参观,发现这些地方的0都把银杏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受到启发。后来,田河村人根据外地的经验,利用银杏这一资源优势,开发了“银杏人家”旅游项目,形成“吃银杏果、品银杏茶、赏银杏景”的一条龙旅游开发格局,效益不错。由此带动了全县银杏产业的发展。徽县县委、县0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决定将银杏产业作为一项富县富民的产业来抓。经过8年多的不懈努力,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政策的推动下,徽县广泛发动群众,采用林粮间作、地埂栽植、早果丰产密植、荒山造林等多种栽植模式,大力栽植银杏树。截至2002年,该县银杏树已发展到13.6万亩,达700万株。 甘肃省徽县柳林镇、城关镇、嘉陵镇、伏家镇、江洛镇、泥阳镇、永宁乡、水阳乡、虞关乡、银杏乡、栗川乡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下一篇:徽县嘉陵酱油 |
陇南绿茶 | “陇南绿茶”产自北方高海拔茶区,产地远离城镇,山大沟深,森林覆盖率高,生物种群多样性特征明显,环境清洁无污染,栽培品种以中小叶群体种为主,采摘轮次少,品质上乘。 陇南绿茶 地域范围 陇南绿茶地处陇南市的文县、武都和康县相接壤的三角地带,属北亚热带湿润与暖温带湿润过渡气候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2°42′~33°48′,东经104°41′~106°08′之间,属江北茶区的最北缘地带。分布范围为文县碧口镇、中庙乡、范坝乡、刘家坪乡,武都区洛塘镇、裕河乡、枫相乡、五马乡,康县阳坝镇、两河镇、铜钱乡、白杨乡、三河乡等三县(区)的13个乡(镇)、148个行政村、755个社,1.93万户农户,宜茶面积16667公顷,年产量5000吨,年产值8亿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陇南绿茶原料采用单芽或一芽一、二叶,产品具有芽叶重实、内含丰富、高香耐泡、质量安全等独特品质。外形以扁形和卷曲形为主;扁形茶芽叶扁平,挺直光滑,呈翠绿色或黄绿色,汤色绿亮或黄绿明亮,栗香或嫩香、清香,滋味鲜爽浓醇,叶底黄绿成朵。卷曲形茶外形紧结卷曲,色泽绿润,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高长,栗香或清香,个别有天然花香,滋味爽醇,叶底黄绿柔软。2、内在品质指标:执行绿茶GB/T14456.1-2008。3、安全要求:执行绿茶GB/T14456.1-2008。4、包装标识等相关规程: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注明品名、产地、生产者或销售者等内容。4.1包装销售的产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包装。4.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陇南绿茶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4.3其它运输、贮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下一篇:文县绿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