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陇南 >> 成县 >> 鸡峰镇

鸡峰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红川酒

  红川酒    甘肃省成县红川镇现辖行政区域    甘肃省《成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红川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成政发〔2012〕34号    甘肃红川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GHJ028-2012《红川酒》   红川酒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   1.高粱:精选的糯红高粱,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0%以上。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2.小麦:精选的优质小麦,粗蛋白含量介于9.9%至18.5%。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3.玉米:精选的优质玉米。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4.大米:精选的优质大米。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5.糯米:采用符合优质糯米标准的糯米。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6、大麦:采用优质大麦,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相关规定。   7.酿造用水:水源来自于产地范围内的井水,pH值6.5至7.0。水质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二、大曲   1.制曲工艺流程:小麦、大麦(2:1)检验→小麦、大麦润料→粉碎→拌料→踩曲→入房发酵30天→成品曲检测入库→存放4至6个月后使用。   2.成品大曲的感官指标:表面呈灰白色细丝且分布均称,皮薄,断面茬口齐整,有黄红心,菌丝分布均匀,繁殖生长旺盛,曲香味浓。   三、酿造工艺   1.窖池:用当地的红粘土筑成,窖龄全部在40年以上。   2.大曲:采用符合本质量技术要求规定的制曲工艺所生产的大曲。   3.发酵期:入池发酵≥75天,双轮底发酵≥150天。   4.窖泥培养:以原始老窖泥为基础,传统窖泥培养。   5.蒸粮发酵:采用采用续糟发酵,混蒸混烧,老六甑工艺,原料配比为高粱不少于50%,大米不超过20%,糯米、小麦、玉米分别不超过10%。   6.断花摘酒,掐头去尾,分段(头、中、尾)量质摘取,按质并坛。   7.基础原酒和调味原酒储存:基础原酒在陶坛中储存不少于一年,调味原酒在陶坛、酒海分别储存期不少于三年。   8.禁止性要求:生产过程中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项 目    要 求   酒精度    酒精度50%vol以上    酒精度41—49%vol   色 泽    无色或微黄、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   香 气    窖香浓郁、陈香自然、怡人。   口 味    绵甜爽净,香醇甘冽,香味协调、   余味悠长、酒体丰满。    绵顺醇香,甘冽爽口,香味协调,余味悠长、干净   风 格    具有本品独特的风格    具有本品典型的风格   注:当酒的温度低于10℃时,允许出现白色絮状物质或失光,10℃以上一定时间内逐渐恢复正常,该过程属正常现象。   2.理化指标:   项 目    要 求   酒精度    50%vol以上    41-49%vol   总酸(以乙酸计)    ≥0.60(g/l)    ≥0.50(g/l)   总酯(以己酸酯总计)    ≥2.00(g/l)    ≥2.00(g/l)   己酸乙酯    1.5-2.8(g/l)    1.5-2.8(g/l)   固形物    ≤0.4(g/l)    ≤0.5(g/l)   注:酒精度允许误差±1.0%vol: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成县核桃

  成县核桃栽植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以其粒大、仁包而驰名中外,是传统出口创汇农副产品,也是全县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置身成县,最吸引人眼球的还不是美如油画的景色,那些大大小小、遍布城乡、状似蘑菇云的树冠,让你心旷神怡之余又多了几分感动,这些植物,不仅改善着我们生存的环境,也为成县人缔造着一个美好的明天。它,就是成县上上下下挂在嘴边,引为自豪的核桃。     现在,成县有核桃38.17万亩760多万株,2007年总产值可望突破亿元大关,农民人均核桃收人400余元。令人兴奋的是,这38万亩核桃中,目前挂果的仅11万多亩,那么,它潜在的经济效益不可低估。   从1997年起,成县人坚持栽植核桃,用坚韧和毅力再造着“绿色铅锌矿”。     现在,成县已建成50万亩以上的核桃园100个,100万亩以上的核桃园50个,300万亩以上的核桃园20个,500万亩以上的核桃园5个,农户人均栽植核桃38株,建成城关至镡坝、支旗至宋坪、城关至二郎、抛沙至纸坊四条万亩核桃交通林带和200个核桃专业村,全县80%的乡镇已实现核桃全覆盖。   

陇南天麻

  天麻,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原名叫“赤箭”,最早见于《开宝本草》。在《本草纲目》里称为“定风草”。后来,人们认为这是天上仙女所赐,故称“天麻”。天麻,属于兰科,是多年生腐生直立草本植物,全株无绿叶,不含叶绿素。地下有肉质肥厚的块茎,块茎长形、椭圆、略扁,皱缩而弯曲,大小不一。表面呈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有节状环纹。天麻的籽很小,须在五百倍的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因此栽培相当困难,过去人们没有掌握天麻的生长规律,所以称它为“神药”。古人说:“深山天麻真是奇,神仙播种地下生,果实成熟见其踪,凡人无法能栽种。”这种富于传奇色彩的说法,连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也相信。甘肃陇南山区,以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而堪称“陇原宝地”。珍贵中药材天麻,就是这里生长着的万千植物中的奇葩。   天麻含有维生素A、天麻甙、香夹兰醇和多种生物碱,在药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功效:中医学上以块茎入药,性平、味甘,既有祛风镇痉、止痛提神、益气养肝、降低血压的功效,又可医治昏迷惊风、口眼歪斜、神经衰弱、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症。

成县酒柿子

  被誉为陇上“小江南”的成县,气候湿润、林茂粮丰,柿子树的种植面积非常广泛。主产区的一些农户每年收了柿子后,由于客观条件制约,柿子不能长期贮存或拿到市场出售,因而在每年的9月份,柿农便开始采摘柿子并加工制作成酒柿子。制作酒柿子首先采摘无虫咬、树叶未落时的橙黄色柿子,在院子里晾晒。再选用当地优质高梁在锅里煮熟晾冷后,拌上甜酒曲发酵。然后,将柿子和酒料放入无污染的大缸,放一层柿子撒一层高粱,待缸满后,用馍叶(当地一种蒸馍时垫底的树叶)和木板盖住,用泥密封。一两个月后,便可开缸品尝。通过这样加工制作的酒柿子涩味全无,味道甜而略带酒味,有解渴充饥、助消化、利尿、驱内火、治喉痛等功效,是人们喜欢食用的一种鲜美水果。酒柿子的加工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使柿子增值,成为广大农民的又一生财之道。   

甘肃油橄榄

  陇南白龙江、白水江河谷川的武都、文县、康县、成县四县区,是全国最佳的油橄榄生产基地,这里生长的油橄榄品质优于原产地地中海沿岸。近年来,陇南的油橄榄成为了全省的重点特色产品,目前已建成各类油橄榄种植示范园区10处,基地总面积达到9万多亩,占到全国油橄榄种植面积50%以上,其中挂果面积3万多亩牞年产鲜果550多吨,产油83吨,实现产值830多万元;建设油橄榄加工企业4家,研制开发出油橄榄系列产品6大类。全市鲜果产量、产品种类和数量以及油品质量均居全国之首。   

成县大黄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白河、铨水一带的大黄以质优闻名。   宽川乡:特产-,以色白柔软著称。   

沙坝乡陶器

  沙坝乡陶器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在现在一般作为工艺品收藏。通透度无。烧成温度大约为700-1000度。含铁量百分之3以上。   

陇南猕猴桃

  甘肃陇南山区的猕猴桃均属野生,近年来逐步实现栽培化、品种化、商品化,猕猴桃能鲜食,也能加工成果酒、果汁、果酱、罐头、果脯、果干等多种食品。营养丰富,有“维生素之果”称,猕猴桃还有一定药用价值,它性味甘寒,有解热、止渴、通淋之功,猕猴桃还是一种良好的观赏花木。

鸡峰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西山村

----

化垭村

----

曹庄村

----

树林村

----

连寺村

----

许坪村

----

下庄村

----

潘山村

----

陈沟村

----

阴湾村

----

两河村

----

下南山村

----

双石村

----

张坪村

----

西坪村

----

长河村

----

长沟村

----

朝霞村

----

鸡心村

----

坪庄村

----

金葡村

----

张塄村

----

赵家堡村

----

麒麟村

----

左山村

----

钟西村

----

草滩村

----

鸡峰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