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临夏州 >> 积石山县

积石山县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翻开《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积石山县志》,在志书前集中排列的彩色图片中,各有一幅题名《薄皮核桃》和《大河家鸡蛋皮核桃》的彩色照片与其它地方名产照片排列在一起。照片中盛在碟子里的核桃,壳光滑,有几颗壳已弄破,露出饱满略呈淡黄色的核桃仁,可以看出其壳很薄,桃仁间没有夹层。这就是名闻遐迩的大河家鸡蛋皮核桃。《临夏回族自治州志·林业志》写道:"大河家核桃种植资源丰富,据1964年省、州果树资源调查:有六月黄、大0、鸡蛋皮、鸭蛋、石拿、绵核桃、大三棱、小三棱、柴核桃等。鸡蛋皮核桃最出名。"    核桃亦称胡桃,胡桃科,落叶乔木,树高20-40米不等,树冠覆盖面可达400-1200平方米,初夏开花,单性、雌雄同株,柔荑花序下垂,核果称椭圆形或球形。仁富含油质,醇肥味美,可食用、榨油,也可入药,性温味甘,功能温沛补肾,主治虚寒喘咳、肾虚腰痛等症。营养丰富,是健脑之上品。积石山核桃栽植有2000多年历史,各乡镇均有栽培,品种较多,年产量在10万公斤左右,但以大河家镇、四堡子乡鸡蛋皮最为有名,这种核桃壳光滑而薄,似"鸡蛋皮",用手轻轻一捏即可破壳,脱仁容易,仁醇肥香甜,品质优良且出仁率高。产量较高,单株产量可达90-120公斤。但挂果树不多,没形成规模,产品供不应求,近年已引起自治县0高度重视,扶持发展这种地方特产,已在大河家、四堡子建立苗圃约十亩,每年可出苗2000余株,并已栽植500余亩,相信鸡蛋皮核桃这一地方名产一定会成为自治县特色经济中的拳头产品。(《积石山史话》董克义)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产地范围为甘肃省积石县大河家镇、刘集乡、石塬乡、柳沟乡、关家川乡、胡林家乡、安集乡、银川乡、铺川乡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当地原生核桃品种。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1700m至1950m,土壤为黑垆土、红土,土壤pH值6.3至8.2,有机质含量≥1%,土壤厚度≥1m。   三、栽培管理   1.苗木:以普通实生苗为砧木的嫁接苗。   2.定植:定植时间是4月中下旬,定植株行距果粮间作采用6×8m或8×9m,每公顷≤139株;纯园栽培采用3×5m或4×6m,每公顷≤417株。   3.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幼树每年每株施用腐熟有机肥15kg;初果期树每年每株施用腐熟有机肥25kg;盛果期树每年每株施用腐熟有机肥35kg。   4.整形修剪:树冠内枝条分布均匀,保证通风透光。   5.鲜果采收:当全株1/3以上青果自然开裂时即可采收。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加工   1.脱青皮:在采收当天不能脱皮的,堆沤后及时脱皮。   2.干燥:晒干或烘干至坚果含水率≤8%。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果形 壳面特征 外壳颜色 种仁色泽 口感   卵圆形 缝合线紧密,果面光滑 浅黄色 黄白色 香甜   2.理化指标:   单果重(g) 壳厚度(mm) 出仁率(%) 脂肪含量(%) 蛋白质含量(%)   >8.0 1.0~1.6 50%~60% >52 >16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下一篇:积石酿皮

面肠

  面肠

干馃

  牋干馃为精美的油煎食品。积石山县穆斯林在节日和喜庆日子,必做干馃招待客人,并馈赠亲戚、邻里。 牋牋干馃有嵌花、蜜饯和造型之分。嵌花干馃的做法是:将精粉调成纯白面团,再添加有枣泥、红糖、食色等辅料的褐色面团,几经揉搓,切割镶嵌,切片油煎,即成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嵌花馃馃,因添加之辅料不同、添加辅料面团的嵌入形制和组合方法不同,干馃的图案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蜜饯馃馃”则将加入鸡蛋等各种丰富营养的面团,或切片,或掐丸,下锅油煎,再用蜂蜜炒过,粘上芝麻,酥甜清香,美味可口。做“造型馃馃”,则将各色面团擀开,切割组合,捏成各种花卉、昆虫、飞禽等吉祥物形状,下锅油煎而成,形态生动,惟妙惟肖,这种馃馃简直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品,拿起来舍不得放到嘴里。干馃地制做充分表现了穆斯林妇女的心灵手巧和审美情趣。 下一篇:盘馓

积石酿皮

  积石酿皮: 牋牋临夏酿皮子享誉三陇,已成名小吃。积石酿皮和临夏酿皮是一样的,它是各族人民非常喜欢的风味小吃。制作时选用优质面粉,用凉水调成面团,在盆中揉搓水洗,分出淀粉和面筋。而后在淀粉中加入适量水、盐、碱,调成面浆,舀入平底盘上锅蒸熟,上面擦上一层熟油,逐次将面浆蒸完为止。再把面筋上笼蒸熟。吃时将酿皮切成条,面筋切成片装盘,再调上油泼辣子、芥末、蒜泥、芝麻酱、精盐、香醋等佐料即可。上好的酿皮子色泽鲜亮,质地柔韧,吃起来咸、酸、香、辣、鲜五味俱全,清爽适口,别具风味,特别是盛夏酷暑,一碗酿皮子下肚,精柔爽口,全身清凉,暑气顿消。 下一篇:筏子面肠

阜地手抓羊肉

  牋手抓羊肉是积石山各族人民非常喜欢的传统风味名品,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故名。选用阜地羊(即本地饲养的栈羊)屠宰,这种肉膘肉相间,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味道绵长,少膻腥味。宰后把整羊剁成两半入锅加入冷水烹煮,准确把握火候,先用旺火烧沸,撇去血沫,加入花椒、干姜等调味品,改由小火慢煮,待血水将干未干之时捞出,剁为大块,装盘上席,手抓醮椒盐就大蒜而食,味道清爽,鲜香无比。现在餐馆中还开发成系列手抓羊肉——胸叉、腿子、背子、肋条、尾骨,各部位的肉,嫩、老、肥、瘦、粗、细各异,独具风味。现在,无论是餐厅中还是城乡宴席上,手抓羊肉是不可缺的一道名菜。 下一篇:陇南核桃

陇南核桃

  陇南核桃:以甘肃省陇南地区产量最多,以大河家乡所产个大油多,皮薄如纸,出油率高,质量最优。核桃生长历史已2000年左右。 四堡子乡:冬果梨、核桃久负盛名。 四堡子乡中庄村:所产核桃、冬果梨闻名。 大河家乡:冬果梨、核桃出名。 下一篇:保安腰刀

保安腰刀

  保安腰刀享有盛名。下一篇:筏子

筏子

  筏子

康乐牛

  康乐牛   康乐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康乐县是我省肉牛大县,目前已发展成为甘肃中南部肉牛繁殖、育肥、加工营销中心。近年来康乐县以肉牛为龙头的草食畜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一大支柱产业来培育,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探索出被省内外政府、企业广泛借鉴的“政府引导、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农户参与、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康乐模式”。目前,康乐县已被甘肃省确定为全省肉牛大县,成为甘肃中南部肉牛繁殖、育肥、加工营销中心。   康乐县把肉牛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通过财政配套、资金扶持、项目支撑、社会化服务,做强龙头企业,做大产业规模,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在生产环节上,创立和推广了“政府引导、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协会组织、基地参与、市场运作”的“康乐”模式;在融资环节上,率先成立了担保公司,实现资金放大增量,有效解决了投入不足的问题。在全产业链上建立了良好的发展机制,探索出了新模式,对甘肃省现代肉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下一篇:莲花山花儿会

东乡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临夏颇具代表性的一道名吃。有一种流传:“说起手抓,想起临夏”, “客人来了,不吃顿手抓,枉来临夏”。所以手抓羊肉几乎成了河州饮食文化的代表作。据考证,临夏古称“枹罕”,河州羊又称“栈羊”,曾是朝廷贡品, “栈罕赤髓羯羊肉”,历来出名。我州东乡族自治县山大沟深,干旱少雨,牧草含水量少,肥壮,富有营养,因而东乡羊肉膘肥肉嫩,肉质纤维少且细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微量无素,久食能坛强人体抵抗力及免疫功能,具有温肾壮涵F强体提神,补脾健胃,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等作用。据说,河州姑娘肌肤娇嫩,靓丽多姿,脸上水露露的, “红处红,白处白”,与从小食羊肉有关。    手抓羊肉一般带骨,多切成条形或块状,因直接用手抓食而得名。用于制做手抓羊肉的羊大都选用羯羊,以羯羊羔最佳。手抓羊肉的做法、吃法名堂很多,各具特色,风味不同。最著名的有东乡手抓、桶子肉、汆羊肉等。招待客人上席时,若突出地方民族风味,一般上系列手抓,若单盘上席一般用羊肋条。   地域范围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锁南、春台、柳树、大树、北岭、龙泉、董岭、考勒、沿岭、汪集、高山、风山、车家湾、免古池、坪庄、那勒寺、赵家、五家、果园、百和、关卜、东塬、河滩、唐汪、达板 25个乡镇   特定品质   东乡羊肉不仅具有营养丰富,滋补温中,强骨壮阳的功效,而且肉质细嫩,不膻不腻,醇香可口,鲜美无比。   文化典故   东乡羊肉在历史上就很有名气,早在南北朝前后,是帝王的贡品,到了明代还有“贡汤羊87只”的记载(明嘉靖《河州志》卷1),称之为“枹罕赤髓羯羊肉”,也叫“枹地羊”,就是枹县境(包括今东乡地区,当时尚无称为“东乡”的地名,“东乡”二字产生于清康熙末)的红骨骨髓的羯羊,朝廷指名要食赤髓的“枹地羊”。东乡羊也叫“枹地羊”由此而来。   下一篇:唐汪川杏

刘家峡西红柿

  “刘家峡西红柿”形状个大而圆、果形整齐、形美色艳、单果重300克-500克、光泽红亮,酸甜可口,每百克西红柿富含维生素A92毫克、维生素C19毫克等多种营养成分,产地分布于太极镇、刘家峡镇等5个镇,50个村。   永靖西红柿有其独特的优点:一是产量高。永靖的川水地大部分土壤属于砂壤土,光照充足,水源丰富,适宜西红柿的生长。二是质量好。永靖生产的西红柿个大而圆,果形整齐,单果重0.3公斤~0.5公斤,色泽红亮,味酸甜,口感好。果肉皮层厚,耐挤压能力强,便于贮藏和长途运输。   永靖的大棚蔬菜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发展更为迅速。种植面积达1.1万亩,其中西红柿种植面积0.8万亩,亩产高达8000公斤,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并具有很高的市场信誉。永靖西红柿有其独特的优点:一是产量高。永靖的川水地大部分土壤属于砂壤土,光照充足,水源丰富,适宜西红柿的生长。二是质量好。永靖生产的西红柿个大而圆,果形整齐,单果重0.3公斤~0.5公斤,色泽红亮,味酸甜,口感好。果肉皮层厚,耐挤压能力强,便于贮藏和长途运输。三是上市早,成熟期集中。由于永靖境内具有西红柿生长的光照条件和适宜的土壤,使不同类型,有不同时间的成熟期,可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它以年销6.4万吨的纪录在城乡市场独占鳌头。为当地群众走上致富之路打开了一条顺利通道。   樱桃西红柿属番茄,属一年生蔬菜,是番茄半栽培亚种中的一个变种,原产南美洲热带秘鲁,从80年代开始在全世界迅速发展,我国90年代初引进,永靖县99年引种试验温室栽培获成功。樱桃西红柿以成熟果实供食,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完熟果实糖度达7-8度,每100克果中水份90克左右,碳水化合物2.5-3.8克,蛋白质0.6-1.2克,维生素C20-30毫克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丙、矿物质等,可当成水果生食或当菜肴熟食,也能制成罐头等,具有独特风味,其果汁对肝脏病有特效,有利尿、保肾之功效,其果皮中含有与维生素D作用相同的物质,可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硬化、脑溢血等病症。   刘家峡西红柿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地域范围为甘肃省永靖县太极镇、刘家峡镇、岘塬镇、三塬镇、盐锅峡镇、西河镇共六个镇五十个村。   下一篇:刘家峡红枣

和政啤特果

  特果原名皮囊果(当地人也称“芽面包”、酸巴梨、皮胎果)。系蔷薇科苹果亚科新疆梨系统的一个地方栽培品种,处于梨属植物分布的上限。它具有树势强健、树龄长、对土壤要求不严、喜阴湿耐寒、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特点。啤特果果品味酸甜、性温,含水量有多种氯基酸、糖类、维生素和钾、钙、铁等微量元素,是一种品位极高的绿色食品。啤特果具有养胃润肺、消渴止咳、软化血管等多种保健功能。目前在甘肃省临夏市和政县有大面积栽培,啤特果外形似梨,更像冻梨。   啤特果是生长在甘肃省和政县海拔2200—2400米山区的一种独特山珍,该树种树龄高、挂果期长、产量大。据考证,树龄最高可达180年,单株产量最高可达1800公斤左右。是中国独特的山珍果。   截止目前,该县啤特果栽培面积已达到9.7万亩,挂果面积3.2万亩,年产量6280吨,果品产值315.6万元;啤特果品加工企业达6家,累计加工果品超过3000吨,自发形成产地交易市场4处,年交易量达2000吨,建成鲜果、果汁贮藏库15个,龙头企业加工能力逐步提升,“种植、销售、加工”的产业链条已逐步形成。同时,“和政啤特果”、“松鸣岩牌”、“南阳牌”、“陨石牌”等名优产品品牌在省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在甘肃省第二届林果花卉博览会上,“和政啤特果”荣获“甘肃十大名果”称号;八八啤特果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啤特果系列饮料荣获加工类“金奖”;2009年12月,和政县啤特果协会成功注册了“和政啤特果”原产地证明商标,有效提升了果品附加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特定品质   啤特果是生长在甘肃省和政县海拔2200—2400米山区的一种独特山珍,该树种树龄高、挂果期长、产量大。据考证,树龄最高可达180年,单株产量最高可达1800公斤左右。是中国独特的山珍果。   下一篇:和政蕨菜

临夏砖雕

  临夏砖雕(亦称河州砖雕)是和建筑物紧密结合的一种实用艺术,它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到近代它又吸收了绘画、木雕的艺术特色,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更加完美。在临夏市的一些建筑物上,丰富多彩的砖雕几乎到处可见了,而红园和座落在市区八坊东南面的东公馆是临夏砖雕艺术保存最集中的地方,其中有不少是出自名家高手的佳作,显示了临夏砖雕艺术的独特风彩和精湛技艺。   临夏砖雕,历史悠久,始于宋金,成熟于明清,完善于当代,它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古朴典雅的艺术魅力,出神入化的表现手法,成为河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凝结着临夏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悠久的灿烂文化。其艺术作品多姿多彩,雕镂精湛细致,极具想象力和表现力,主要用于影壁、墙面、门楣、棰头等处的建筑装饰,巧妙地将书法、绘画和雕刻融为一体,栩栩如生,雅俗共赏,博得了中外游客和众多艺术家的赞誉,深受各族群众喜爱。 2006 年,被列为国务院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河州砖雕”商标。同年 10 月份,在全国第 100 届广交会上引起了1总理、1副总理等领导的关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效应。   为了加强特色文化产业开发,着力打造经营性文化拳头产品,使传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做大做强临夏砖雕产业,把我县砖雕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8 年,县上因势利导,按照“小产品、大产业、大市场”的产业开发思路,从砖雕艺人技艺的传承保护、提升传统工艺水平、解决“小而散”问题、走好深度开发和规模化生产的路子入手,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培育力度,成功兴办神韵砖雕有限责任公司和能成砖雕有限公司,并迅速发挥效益,其砖雕产品供不应求,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并于 2008 年 5 月 9 日,在能成砖雕公司成立临夏州砖雕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为进一步推进砖雕产业技术进步奠定了基础。 2008 年全县生产砖雕产品 30000 平方米,实现产值 3850 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 11.8% ,目前,砖雕产业已成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支柱产业之一。   甘肃省临夏市的枹罕镇、城郊镇、折桥镇、南龙镇;临夏县的黄泥湾乡、尹集镇、韩集镇、土桥镇、新集镇、马集镇、莲花镇、先锋乡、漫路乡、红台乡;和政县的城关镇、三合镇、马家堡镇、买家集镇、松鸣镇;广河县的城关镇、三甲集镇、祁家集镇、齐家镇;康乐县的附城镇、苏集镇、莲麓镇、虎关乡;永靖县的刘家峡镇、盐锅峡镇、太极镇、西河镇、三塬乡、岘塬镇、陈井镇、三条岘乡、杨塔乡;东乡县的锁南镇、达板镇、河滩镇、唐汪镇、东塬乡;积石山县的吹麻滩镇、大河家镇、别藏镇、居集镇、刘集乡、寨子沟乡、铺川乡、银川乡、石塬乡等现辖行政区域   下一篇:临夏大理石

临夏大红袍

  临夏县北塬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平均海拔1735-2206米之间,平均气温6.4°C-7.7°C。受刘家峡水库气候影响,加之从大夏河引水上塬,适宜花椒种植。    在土地承包到户前,花椒在县境内有一些零星种植,因数量少,只能自给自足,经济效益甚微。1981年,临夏县莲花镇加大花椒种植面积,采取椒粮混种方式,经济效益比单纯种植粮食高2.7倍。1985年,全县花椒种植面积1239亩,年产花椒38.5万吨。1988年后,响应临夏县委、县政府"花椒满山,果树满川"的号召,莲花镇率先从育苗入手,充分利用荒山沟壑、田边地梗,大力种植花椒,其他各乡镇也开始逐步推广花椒种植。至1992年,莲花、南塬花椒基地面积达9.14万亩,其中莲花镇产花椒11.4吨,收入37.6万元,户均209元,经济效益显著。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临夏县充分利用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优势,把建设花椒基地作为退耕还林的重点措施,提出"抓莲花,促南塬,带全县,建设20万亩花椒基地"的奋斗目标,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种植,整体推进"思路,采取县上抓组织、抓扶持、抓推广,乡上抓规模、抓基地、抓落实,部门抓指导、抓技术、抓服务的工作措施,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大力开发"四荒地"资源,鼓励科技人员、致富能人承包花椒造林项目,并邀请省州专家实地培训种植技术,花椒基地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使花椒种植逐步成为以北塬片11个乡镇为中心、覆盖全县的一大支柱产业,全县建成5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花椒林33个,其中2000亩以上的8个,种植面积平均每年以3万亩的速度递增。2009年,全县花椒种植面积达26.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2.2万亩,花椒产量突破2250吨,产值达到771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的莲花镇,累计栽植花椒12300亩(其中荒山荒坡造林6750亩)、87万株(已挂果66万株),户均540株,人均121株,全镇花椒产量突破600吨,收入1000万元以上,户均花椒收入5320元,人均花椒收入1180.5元,花椒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68%。    县境内花椒有绵椒和刺椒之分,刺椒发芽早,品质好,价格高,但产量稍低,不耐冻;绵椒发芽迟,品质稍逊,价格低,但产量高,耐冻。为确保收成,两种品种均有种植。基地内出产的为"大红袍"花椒,其品质优良,色泽艳丽,粒大肉厚,味道纯正,每年均有四川、山东、青海等地客商慕名前来收购。为做大做强花椒产业,临夏县从莲花镇地处临夏、永靖、东乡、积石山四县交接处,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的实际出发,加大花椒特产宣传推广力度,引导成立花椒协会,招商引资创办花椒加工企业和花椒交易市场,使莲花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花椒种植示范基地和贸易集散地,周边生产的80%的花椒均通过这里销往外地。每年8、9月份是万顷塬上最美丽的季节,数万亩花椒进入成熟期,漫山遍野红灿灿一片,空气中弥漫着花椒特有的麻香味,不仅扮靓了黄土台塬,而且成了全县见效快、效益好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的当家产业。   下一篇:啤特果

积石山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吹麻滩镇 大墩峡 大山庄峡景区 积石民俗村 大河家黄河水利风景区 桥头遗址 积石雄关 黄草坪 大禹广场 鲁班石 临津古渡 保安三庄 元山遗址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博物馆 庙咀梁遗址 坡头遗址 马鞍桥遗址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面肠 陇南核桃 筏子
大河家镇 大墩峡 大山庄峡景区 积石民俗村 大河家黄河水利风景区 桥头遗址 积石雄关 黄草坪 大禹广场 鲁班石 临津古渡 保安三庄 元山遗址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博物馆 庙咀梁遗址 坡头遗址 马鞍桥遗址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面肠 陇南核桃 筏子
居集镇 大墩峡 大山庄峡景区 积石民俗村 大河家黄河水利风景区 桥头遗址 积石雄关 黄草坪 大禹广场 鲁班石 临津古渡 保安三庄 元山遗址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博物馆 庙咀梁遗址 坡头遗址 马鞍桥遗址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面肠 陇南核桃 筏子
癿藏镇 大墩峡 大山庄峡景区 积石民俗村 大河家黄河水利风景区 桥头遗址 积石雄关 黄草坪 大禹广场 鲁班石 临津古渡 保安三庄 元山遗址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博物馆 庙咀梁遗址 坡头遗址 马鞍桥遗址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面肠 陇南核桃 筏子
石塬镇 大墩峡 大山庄峡景区 积石民俗村 大河家黄河水利风景区 桥头遗址 积石雄关 黄草坪 大禹广场 鲁班石 临津古渡 保安三庄 元山遗址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博物馆 庙咀梁遗址 坡头遗址 马鞍桥遗址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面肠 陇南核桃 筏子
安集镇 大墩峡 大山庄峡景区 积石民俗村 大河家黄河水利风景区 桥头遗址 积石雄关 黄草坪 大禹广场 鲁班石 临津古渡 保安三庄 元山遗址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博物馆 庙咀梁遗址 坡头遗址 马鞍桥遗址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面肠 陇南核桃 筏子
银川镇 大墩峡 大山庄峡景区 积石民俗村 大河家黄河水利风景区 桥头遗址 积石雄关 黄草坪 大禹广场 鲁班石 临津古渡 保安三庄 元山遗址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博物馆 庙咀梁遗址 坡头遗址 马鞍桥遗址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面肠 陇南核桃 筏子
刘集乡 大山庄峡景区 大墩峡 积石民俗村 大河家黄河水利风景区 桥头遗址 积石雄关 黄草坪 大禹广场 鲁班石 临津古渡 保安三庄 元山遗址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博物馆 庙咀梁遗址 坡头遗址 马鞍桥遗址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面肠 陇南核桃 筏子
柳沟乡 大墩峡 大山庄峡景区 积石民俗村 大河家黄河水利风景区 桥头遗址 积石雄关 黄草坪 大禹广场 鲁班石 临津古渡 保安三庄 元山遗址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博物馆 庙咀梁遗址 坡头遗址 马鞍桥遗址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面肠 陇南核桃 筏子
关家川乡 大墩峡 大山庄峡景区 积石民俗村 大河家黄河水利风景区 桥头遗址 积石雄关 黄草坪 大禹广场 鲁班石 临津古渡 保安三庄 元山遗址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博物馆 庙咀梁遗址 坡头遗址 马鞍桥遗址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面肠 陇南核桃 筏子
胡林家乡 大墩峡 大山庄峡景区 积石民俗村 大河家黄河水利风景区 桥头遗址 积石雄关 黄草坪 大禹广场 鲁班石 临津古渡 保安三庄 元山遗址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博物馆 庙咀梁遗址 坡头遗址 马鞍桥遗址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面肠 陇南核桃 筏子
寨子沟乡 大墩峡 大山庄峡景区 积石民俗村 大河家黄河水利风景区 桥头遗址 积石雄关 黄草坪 大禹广场 鲁班石 临津古渡 保安三庄 元山遗址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博物馆 庙咀梁遗址 坡头遗址 马鞍桥遗址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面肠 陇南核桃 筏子
郭干乡 大墩峡 大山庄峡景区 积石民俗村 大河家黄河水利风景区 桥头遗址 积石雄关 黄草坪 大禹广场 鲁班石 临津古渡 保安三庄 元山遗址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博物馆 庙咀梁遗址 坡头遗址 马鞍桥遗址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面肠 陇南核桃 筏子
徐扈家乡 大墩峡 大山庄峡景区 积石民俗村 大河家黄河水利风景区 桥头遗址 积石雄关 黄草坪 大禹广场 鲁班石 临津古渡 保安三庄 元山遗址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博物馆 庙咀梁遗址 坡头遗址 马鞍桥遗址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面肠 陇南核桃 筏子
中咀岭乡 大墩峡 大山庄峡景区 积石民俗村 大河家黄河水利风景区 桥头遗址 积石雄关 黄草坪 大禹广场 鲁班石 临津古渡 保安三庄 元山遗址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博物馆 庙咀梁遗址 坡头遗址 马鞍桥遗址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面肠 陇南核桃 筏子
小关乡 大墩峡 大山庄峡景区 积石民俗村 大河家黄河水利风景区 桥头遗址 积石雄关 黄草坪 大禹广场 鲁班石 临津古渡 保安三庄 元山遗址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博物馆 庙咀梁遗址 坡头遗址 马鞍桥遗址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面肠 陇南核桃 筏子
铺川乡 大墩峡 大山庄峡景区 积石民俗村 大河家黄河水利风景区 桥头遗址 积石雄关 黄草坪 大禹广场 鲁班石 临津古渡 保安三庄 元山遗址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博物馆 庙咀梁遗址 坡头遗址 马鞍桥遗址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面肠 陇南核桃 筏子

积石山县景点大全